初中物理作业有效设计

2022-10-26

第一篇:初中物理作业有效设计

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永泰县青云中学汪晓声

【摘 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学过程要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

【关键词】教师、学生、毛坯、实验、兴趣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 “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有效教学” 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那么什么是有效的教学设计呢?通过这几年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设计研究的实践和反思,我觉得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设计策略: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内心体验。 物理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物理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方法,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规划、安排与决策的过程。有效的教学设计不论怎样设计,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从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尤其是要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前学习已经“走”到了哪里,这样才会使设计与学生的最近发展互相吻合,使学生的发展更加高效。

例如从“测量电功率”教学新课导入,上课前出示安装好的一个电能表与灯座示教板,并提问学生:如何测出家用白炽灯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学生讨论后会发现:利用电能表与秒表,测出白炽灯泡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然后根据电功率定义式P=W/t,即可求得。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对于实验室所用小灯泡,我们能利用电能表与秒表测量它某段时间内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吗?如果不行,是否还有其它测量电功率的方法呢?通过相互交流,大家都觉得实验室用小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太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极少,用电能表很难测出其某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那就必须另辟溪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于计算电功率,除了依

据定义式外,是否还有其它的计算式呢?学生很自然就想到电功率最常用的计算式P=UI,即利用电压表与电流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再根据电功率最常用计算式P=UI,即可求得小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那接下来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公式P=UI来设计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教学导入, 它既承接了上一节课的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对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两种方法都能较好地掌握,但没能体现出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新课程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在新课程的导入时,应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在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事物、现象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所以在新课的导入时应改变过去以课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供有探究价值的现象、实验及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加入到科学探究中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开始,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最好开端。通过这次的教学设计、反思、再设计,我深刻体会教学设计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内心体验,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

二、坚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性,便于学生的操作。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而新课程提倡“做中学”,这是美国进步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操作实验或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这是符合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因为观察和实验既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

例如《16.1磁是什么》这一环节教学设计,由于直接让学生认识磁场和磁感线有困难。于是设计让学生做两个小游戏,游戏一:让小磁针动起来(生)可能采用的方式:用手拨、用嘴吹、用磁体去靠近小磁针。用手拨手使小磁针动(看得见的),且手与小磁针接触;用嘴吹,空气使小磁针动(可感知的),且空气与小磁针接触。可见,要有物质(物体)直接接触小磁针并产生作用时,小磁针才会动起来,磁体靠近小磁针时,能使小磁针动,说明磁体与磁针间存在着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叫“磁场”,它是由磁体产生。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

以利用实验去感知它,包括感知它的某些特性。游戏二:让几只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感知磁体周围的磁场具有方向性。再让很多的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让学生用曲线画出小磁针排队路线。这时,教师指出,你们在无意之中已经找到了一种形象化地描述磁场的方法,你所画的曲线在物理学中叫做“磁感线”。不过,磁感线只是假想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这是课前设计的,上完课后发现实际教学和预设几乎完全一样,磁场这个难点就在学生的活动中化解了,学生对磁感线和磁场理解的很好。

因此运用观察和实验可以给学生提供精心选择的、简化和纯化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物理事实、现象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同时由于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对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觉兴趣。另外,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操作欲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因而这一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只要我们本着这个原则去设计每一堂课,那这一定是一个有意义的课堂。

三、坚持“毛坯思想、启迪学生思维”,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对知识内涵进行把握。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能力,而设计实验的能力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这项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就要有“毛坯思想”。所谓“毛坯”原指还没加工的原料,也可指成品未完成前的那一部分。在教学设计中的“毛坯思想”主要是指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选择相关的仪器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实验中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具体实验方法的教学思想。例如在“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教学设计中:

师:同学们已经确定了采取控制变量的科学探究方法,那么在实验前应该准备哪些器材?又如何来设计实验呢?

生:实验要探究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即必须准备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还要有电源,开关和导线。(毛坯)

师:下图提供的电路图是否合理,是否可行?是否方便?能否优化?

生:可以通过改变电池组中电池的节数来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也可以使用学生电源,改变电源电压的取值来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

生:还可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来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

师:使用滑动变阻器来也是一个好方法。与上述方法相比,它有什么优点呢?生讨论后:使用滑动变阻器除了可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还可以观察到电压连续变化的过程。另外,还能保护电路。

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最初的毛坯设计通过评价逐步逼近目标,最后得到最佳答案。坚持这样的教学设计理念,肯定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这一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坚持“建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用实物、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物理课程的改革,很多地方的物理课时也随着调整,那要如何让学生在这短而少的45分钟内掌握好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完成练习,而能够调动初中学生积极性的就是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便是创造良好的物理情境氛围。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可分为两种:实物情境和故事情境。

实物情境又可分为实验情境与多媒体情境。新教材与旧教材想比,实验的项目和数量都有所增加。教师要精心设计小实验、小制作及课外小实验,直观、形象、有趣的小实验能收到比任何语言描述都到的效果。而应用多媒体播放出来的课件在物理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课件营造了一个立体的多维的生机盎然的物理教学情境,为学生提高丰富的直观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故事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设计时,把握知识点,选取相关资料做“活化剂”,在上课发生或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引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备课时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挖掘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实际联系。(2)了解物理知识的发展过程及科学家相关的轶闻趣事。(3)联系所学知识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讲:在很久很久以前,北风刺骨,千里冰封,一个卖油郎沿冰过河,一不小心,“啪”一声摔倒了,这可惨了,油流了一地,更惨的是他怎么也爬不起来了,一起一摔,这时河岸上一只狗“汪、汪”地叫起来,卖油郎气不打一处来,捡起身边的空油桶向狗砸去,呵,奇迹出现了,(戛然而止,扫视学生),接着说:“他滑到了岸边,爬上了岸。”学生笑了,教师问:“这里涉及了多少学过的物理知识?下课后找出来。”一节课余味未尽,轻松愉快,印象深刻。

五、坚持“有效地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常态化的教学”,使教学设计更具有实

效性。

有效地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常态化的教学。公开课在展示、传播某种教育教学理念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对于一些有欣赏价值的教学内容的设计研究可以说较为充分了,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不是靠那几节公开课,而是要靠平时持续的常态化课堂。因此我们应当多去探究常态化的课堂教学设计,调动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这些教学设计能够服务于常态化的教学,使教学设计更具有实效性。

最后介绍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常用备课方法与大家共勉,具体是一节课备三次:第一次备课,自己独立深入钻研,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备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三次备课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如果我们都能这样进行教学设计,我们的教学一定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有效教学》,陈厚德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2]《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2003).

[3]《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肖川,北师大教育学院.

第二篇: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作业

初中物理涉及到的物理教学规律有:物理定律类:如反射定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物理原理类:光的可逆原理、阿基米德原理、功的原理。定则类:安培定则。公式类: I=U/R、P=W/t、P=UI、Q=I2Rt、V=S/t、G=mg、P=F/s、P=ρgh、F浮=ρ液gV排、W=Fs、Q=cm△t等。还有一些内容并不属于物理学理

论体系中的基本规律,但仍可作为物理规律来看待,如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水的沸腾现象、晶体熔化与凝固的特点、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电阻、电功、电功率的特点、磁感线的特点、二力平衡条件、物体浮沉条件等。

我认为以下规律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特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处理得比较好。像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在教学时按探究教学的要求设置合理的问题,采用控制变量法,即在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时,要保证线圈匝数等其他条件不变,只通过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在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时,要保证电流的大小、两个螺线管外形等因素相同,通过更换线圈匝数不同的螺线管来分析比较。由于明显的实验现象,很容易就得出结论。达成预定的目标。

我觉得处理时有困惑的规律有串、并联电路电阻、电功、电功率的特点、物体浮沉条件等。像串、并联电路电阻、电功、电功率的特点涉及到电路的判断与等效、众多的公式、公式的适用条件等因素。而物体浮沉条件则是浮力、二力平衡的综合运用,对学生形成了难点。

第三篇: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作业体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学校在语文作业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弊病,“往往重视作业布置,忽视精心设计,重视作业批改,忽视作业讲评”,这种滞后现象对作业的实效性必将造成不利影响,也会给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提高初中生语文作业的实效性迫在眉睫,已成为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自己实际情况,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药方”

(一)正视差异存在,重视分层设计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设计作业。当然,这里所说的“分层”,不是简单地将作业划定为所谓的“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然后机械地根据分数为学生贴上“好、中、差”的标签,最后硬性地要求学生对号入座地完成相应答案的任务。以一般两课时的文言文教学作业设计为例,可提供以下三个“作业套餐”:【套餐A】课文的熟读+课下注释的抄写并熟记+课后题的完成;【套餐B】课文的背诵+重点句子翻译+一词多义的整理+课后题的熟读+练习册发展题型的完成;【套餐C】课文的诵读+一词多义的整理+课后题的熟读并完成练习册+拓展延伸(短篇读后感、课本剧的改编等)。这三个“作业套餐”的作业量及难度呈现三个梯度等级递增,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吸收需求。这样,学生便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本课的掌握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实实在在地让作业完成过程成为个人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的过程。

(二)讲究趣味人情,引入合作竞争

在心理和行为上,初中生们既是一个“大小孩”,又是一个“小大人”。因此,语文作业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心理年龄的特殊性,作业内容和形式既要具备“小孩世界”趣味人情,又要适当引入“大人世界”的合作竞争机制。语文作业的内容、形式应灵活多样,听说读写并重的同时,可适当引入游戏、绘画、调查、表演、制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而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结构单一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学校对“小大人”们合作竞争精神的培养愈加重视。“小大人”们自身对合作竞争机制的需求也愈加强烈。为此语文作业设计若能改进以往的单一方式,适当采用小组合作、全班合作、组间竞赛的形式,那么学生完成起作业来定会更有激情,更有成效。例如:名著教学就适合引入此作业形式。我尝试让学生们来当一回“佳片推荐人”,请学生自选喜欢的章节,写一篇精彩章节推荐,然后小组成员在名著阅读课上分享讨论,各推荐一篇贴于学习园地,供全班翻阅,?S后再让小组成员针对所读名著各出两道考题,全班收集后进行一场“名著知识知多少”的竞赛。这种“趣味人情”与“合作竞争”双管齐下的方法,不但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精彩纷呈的作业,而且在此过程还能提高其学习语文的能力,取得较好的作业效果。

(三)增添生活气息,讲究实践创造

语文作业的设计要贴近生活,讲究实践性和探究性,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常规语文作业大多是看书写字,具有一定的静态性,而事实上,一味地让学生静坐在房间里是学不到活知识的。相反,应该适当地让这群充满活力的初中生动起来,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活生生的世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摸索出适合于自己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以“民间习俗”为主题的第四单元时,我结合《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设计了一道作业,让学生利用五一长假,围绕“佛山民俗”这一主题,从饮食文化、民间艺术、俗语民谚、风土民情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并写出一份调查研究报告。假期过后,我收获了一份意外的“佛山民俗大餐”:有佛山美食、佛山粤剧的介绍;有舞龙舞狮、赛龙舟、赏月的介绍;有俗语民谚的收集整理……

(四)改进反馈形式,丰富评价方式

及时的作业反馈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作业反馈形式和评价方式都是“学生―老师”单线式的,它存在着不少弊端:其一,由于一师对多生,造成反馈速度慢,学生的纠错滞后;其二,由于评价都是老师定,在语文的主观题和作文上,会因喜好不同而出现一定的偏差,削减了作业答案的丰富性;其三,由于反馈评价模式的固定化,师生们在情感上容易滋生麻木和厌倦心理。鉴于此,采用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多向的反馈形式和评价方式是众望所归。反馈时除了公正、客观、实事求是之外,尤其要注意反馈的艺术性。例如:古诗文的口头背诵作业,可采用组长分查、教师抽查相结合的形式,既省时又全面。同时,评价的方式除了原有的分数、优良等古板方式外,还可融入一些新元素,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语文作业的实效性。

二、语文作业实效性设计对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一)语文作业实效性设计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延伸

课堂教学毕竟只有有限的45分钟,此时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多数还浮于表层,教师的传授却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暂时终止。这时,有效的作业设计将会成为冲破时空界限、再次联结师生继续教学的关键纽带,帮助学生整合、强化所学知识。教师精心编织并充分运用手中的这条“红绳”,使之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一份成功的、有效的作业设计,都是教师教育智慧提升的见证。

(二)语文作业实效性设计是语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磨炼

作业设计的近景目标在于巩固课本知识,而远景目标则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要注意对传统作业模式精华的利用及课文知识的完整体现,还要注意对新式作业模式的发明及外延知识的简单涉及。这一切的实现,就是对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巨大考验。

(三)语文作业实效性设计是语文教师生活情趣提升的助力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若能真正关注实际生活,让语文牵手趣味生活,则作业的实效性定会大大加强,教师自身在此实践中的生活情趣亦会得到提升。同时,教师还应根据作业反馈的信息。及时总结,不断改进作业的设计,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总之,课堂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阵地,作业则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分战场。我们应双兼顾,齐奋进,努力提高初中生语文作业的实效性,共同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第四篇: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之行动研究中期的报告

校本研修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富平县漫町初中

田 江 寿 2013年7月

《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之行动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物理课上常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老师讲解过多,匆匆讲完然后大量练习、校对、讲解、改错,接着再练习、校对、改错。忽略概念规律得来的过程。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很少能体验学习的成功。二是想以学生为主体,但由于组织无力,准备不充分,一堂课学生处在无序的活动之中,虽然很热闹,但一节课下来概念规律未能有效得出,也没有让学生及时反馈、及时反思,造成拖课。

查阅老师的备课笔记,发现教学设计只关注教学材料(或学生学习材料)。而对教学方式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效果的反馈设计方式单一,甚至缺失,导致课堂教学随意性,指向性不明确。

通过平时听课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的课题提问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使用的问题太复杂、模棱两可。

2)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后,老师又自己回答了;当有学生想回答了,但考虑时间不够便打断学生,老师自己说出了“标准答案”。

3)用问题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明知所问问题超出那位学生的能力水平,作为惩罚而教该学生回答。

提出问题后,老师常让学生独立思考。而有些问题大部分学生单凭短时间内的独立思考是无法得到答案的,于是老师再降低难度启发学生,这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富平县漫町初中 田江寿 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有所获,这时老师又越粗代庖,自己说出结论。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形式。也常常掩盖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没能及时正确获知学生的情况而学生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失去展示自己的机会,成功感大打折扣。

这些情况老师未能很好地对学习目标分化,未能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我感觉很差、失去信心。也使老师不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国家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目标,教学效率低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门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于是越来越多地学校和教师开始研究和探索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怎样的教学才有效?在我国,进入新世纪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有效教学”的理念也得到介绍,出现了一些有效教学设计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果。江苏洋思中学开创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江苏溧水县东芦中学开展的以“讲学稿”为核心的教学一体化探索,山东省杜朗口中学,其“三三六”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学习,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主体,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设计不很适应我校学校的教学情况。

为此我们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察评议、反思总结。着重对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分析。具体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课堂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启发性;根据问题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组织适当的学生活动;并对课堂活动的效果及时反馈的,及时巩固。通过对个别教师的跟踪备课、听课、评议。观察到老师的语言精练了,课堂活了,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明显增强。于是我校物理学会以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作为研究课题以推进我校物理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2 二.研究的主要目标

1.形成一种可供操作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模式。

2.明确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提升老师重组教材能力。 3.进行有效课堂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有序学习,提升老师的问题设计能力。

4.通过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展多样化教学。

5.研究有效反馈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课堂主动交流。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摸索出一种不增加课堂教学时间、课外学习时间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设计方法,并在全校各校尝试、推广。

2.在尊重教材编排,理解教材编者意图,理解课程标准、理解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尊重学生需要,结合我校各校学生实际,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任务按逻辑结构进行整体思考,进行板块设计。

3.我们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每节课中每一板块学习内容(或学习材料或学习任务)及目标,设计具体的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的核心问题(主问题),即具体的能引领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问题。观察所提问题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作用。逐步改进使所提问题更恰当,提问时机选择更合理,并能有效处理学生对问题的回答。

4. 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有倾听,有独立思考,有同桌讨论,有小组合作,有动手操作感悟,实验探究,有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等等多种学习活动方式。我们将研究针对教师所提出的每个核心问题,应采用怎样的学习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

3 5.学生学习活动后,如何采取多样化的反馈方式之研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的巡视反馈,学生活动结束后采取何种反馈方式,何时采取师生一对一反馈,何时生生反馈,反馈顺序如何。

四.理论依据

该课题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最近发展校”理论为依据。

五.研究方法

为了全面、科学、系统地进行本课题研究,提高研究的有效性,拟采用以下三种方法研究本课题。

1. 文献资料法

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为核心,查阅,教学设计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分析借鉴。

2、调查法

通过调查、现场观察分析全校物理教师备课的教学情况,并了解老师在教学设计上的困惑。及时观察、了解研究情况。

3. 行动研究法

根据物理学科特点,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目的,在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反思及教学实践上进行大胆的尝试。

六.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课题研究的尝试阶段。2012年12月到2013年4月课题组长到全校各年级的备课状况调研,并深入课堂进行听课,分析部分教师教学设计随意性较强,学生活动未能有效组织,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我们课题组进一步梳理了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确立了我们课题的方向。不求在理论上有大的突破重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主要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于是经过核心成员的讨论课题名称改成“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设计之行动研究”使各成员更能明确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课题组对核心组成员主要成员按研究内容进行了分工,

4 加强了教学目标的落实,并重视学习资源(教具、学具、教材、视频资源、课件、学案)的开发和整合。

课题研究的完善阶段。 课题管理:

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在课题分解、交流研讨、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基本达到本阶段的研究目标。

(1)下大功夫拓宽理论学习面,增强教师的课题意识。 针对课题组带头人和课题组成员都比较缺乏课题研究的经验,我们给本课题研究活动进行定位,即边学习边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理论学习开始就一边组织教师学习课题方案,一边学习“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教师如何做研究”等有关课题研究的方法指导理论和经验;并积极参加市校的有关课题研究的培训,在对教育研究与课题研究方法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每次研究课后要求每位研究课老师及时整理有关资料。①集体备课过程 ②探究式备课教案③课堂学案及课后巩固练习④课后评议⑤课后反思。

(2)加强课题研究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工作,课题研究出成效。 课题组核心成员是各校教研组长和学校物理骨干教师,在学术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在管理上有经验。我们以核心成员为主力,再带领各校全体物理老师深入研究,逐步推广。

课题活动依托校教研活动开展,做到每两周一次。各核心成员能主动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做好过程性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经验的交流、推广和总结。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1. 随着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深入,教师的科研意识、教改意识不断增强。

5 2.“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设计”模式基本形成,课堂教学开放而实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3.在课题研究期间各老师根据板块三串设计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在市、校公开课或教学比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课题教学比赛中上获得好评为此:核心组成员岳俊杰被评为新北校第四批骨干教师;邹焕忠、吴建昌被评为新北校第四批学科带头人。龚云良老师在骏马杯物理老师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

4.龚云良老师的自制教具“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学生实验装臵”在常州市优秀教具评比中获二等奖。

5.各校都进行了相关的课例研究并及时整理研究课资料 初步形成初中物理各章节“板块三串式”课堂教学设计电子稿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惑或问题

1.老师在实施探究式教案设计时出现了走形式的情况

2.老师既要备教案又要备课堂练习,还要备作业,准备实验,老师感觉到忙不过来。

九.对下阶段研究的几点设想

1.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应该加强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初中生习惯于从形象思维逐步转到抽象思维的特点,加强体验下学习探究活动的设计。目前,为考试而教的现象仍教普遍。这种教学方法也能使学生获得好的考试成绩。但学生学得苦,学得累,缺乏学习的乐趣。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我们更要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合理化。为了能够采用多样化教学。应该努力进行自制教具的开发和利用更多地设计合理的学生探究活动和体验活动。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6 2.物理教师既要备教案又要备课堂练习,还要备作业,准备实验。我们要求各课题成员不断积累资料。发挥集体力量编制三串设计电子稿,便于老师特别是新教师借鉴和学习。

3.除了开展研究课外应该经常开展学术沙龙研究,特别是较强小组学习方式的研究。在沙龙中相互启发。可发现教学过程中不足之处方面的跟多困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4.多与专家联系,听专家讲座。进行理论学习。加强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学习。使课题研究上一个理论高度。使更多老师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更多相关论文。获得更高的论文奖。推广我们的研究成果。

5.研究课要拍摄课题实录,用于上课老师回顾反思,课题组其他老师分析借鉴。好的研究课便成为精品课。供物理老师学习。

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帮助下,这一课题定会顺利结题,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服务。

2013年7月

第五篇:多元化美术作业设计 促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生成

内容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与课堂教学等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而有效的作业设计直接影响着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对美术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践,同学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对完成美术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最为突出的是,学生的作业形式多样、凸显个性、富有创意,基本摆脱了“程式化、秩序化、笼统化”的束缚,作业整体质量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通过实践表明,利用多元化的美术作业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尊重个体差异,以多种载体、多种类型展开的作业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可以促进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性的生成。也使同学们的美术知识得到丰富,美术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 作业设计 有效性 生成 正 文:

美术课的作业设计是联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也是联系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中介,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而且,作业实践过程对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学习习惯也是最最有效的。为此,笔者以有效的开展美术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在教学中尝试、摸索、实践,反复实验、提取、锤炼,从中获取有益的教学经验。以“美术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为主题,结合自身上课、听课、科研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优化美术作业设计,促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生成。

1、设计分层式作业,符合个性差异,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

新课标明确指出,美术课程不再是单一的专业技能课程,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不再是单纯的绘画技法,而是要利用美术自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意,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真正体现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倾向。因此我们要打破学科的界限,使各种学科知识相互渗透,交融、综合化,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因为能力差异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不同。根据班级学生的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基础学生需要的多层次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消。可以以“多项选择”的形式布置作业,给学生一定自主权,自主选择作业的难度、内容和形式。陶行知先生主张,“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他提出的这些关于“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观点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要与学生的学相匹配,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因此,美术课堂作业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力求在每节课上都能使学生有实践尝试的体验。我们应关注学生的体验过程,强调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的实践体验中来。比如课例《椅凳设计》,可以设计两类作业让学生自选:1)基础型:在原有基础上添加或删减,设计修改出你喜欢的椅凳,写好设计说明。2)提高型:设计一把新颖的椅子或凳子,写好设计说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2、设计活动式作业,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丰富美术作业方式

针对学生应付式地完成美术作业的现状,美术老师除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环节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外,还应从作业设计上入手,打破传统的静态作业方式,通过动态作业——美术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创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有的课堂作业可以采取分工协作的形式完成,能力强的同学做工艺复杂和技能要求高的作业,能力弱的同学可以完成相对简单的部分。从不同人员组合上可设计为独立完成、小组完成、全班完成。一般的课堂作业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但有时也可分组、全班共同完成。在课例《鱼的剪纸》一课时,由学生独立完成个体制作,然后分组集体组拼成海洋世界。学习《展示我们的成果》一课时,设计让全班同学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可以平面、立体形式,也可以舞台展示等。再如《奇妙的点》这一课,让学生上台摆造型,六七个同学上台,既强调点的体现又有舞台的表现,如果要求再高点,不仅有高低层次,还有队形、摆造型的体现,融合艺术。在《服装设计》设计一课也能够体现,以往的作业设计就是画效果图,这就是单纯的美术课,实际上可以将实体做出来,而且还可以加上表演,这样可能就体现了艺术的融合,当然,还包括京剧这一课,都可以很好的去融合,现在关键是怎样结合的更有效。指导学生明确各自的分工和学习任务,各尽其职、各显其能,让学生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懂得怎样与他人合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3、设计趣味式作业,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情境创设好与不好,情景是比较重要的 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说《京剧脸谱》让学生感到意外,用自己的石膏头像,学生的兴趣点就来了,怎么做出来的?学生感兴趣,接下去的课就能很好的贯穿下去,前面这节课的作业可能平时作业只是让她们单纯在纸上画出来,效果不是很好,现在我的作业设计让大家画在自己的石膏像上,接下去,对自己画自己的脸谱,学生很有兴趣,作业布置还是要体现在难点上,最后的作业还是上颜色,怎么上颜色,通过前面学生的那个感兴趣,积极性提高了,作业效果也显影体现出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我个人认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是体现作业有效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生有兴趣了,作业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就要积极挖掘兴趣点,课题较多,把一些不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深挖,老师积极去找到其能够产生的兴趣点去展开。

4、作业布置时间:从时间上可将作业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尾。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考虑过这样一个课题,比如八年级《亲近陶瓷艺术》这一单元,有一项收集资料(了解各种造型陶器)的作业安排在课前,这样后面的教学目标能更深入地进行。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在作业纸上快速地画一个自己所熟悉的彩陶的形象,之后教师再开始讲授彩陶的一般结构特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照自己的不足或遗漏加以改正和注意;接着通过出示各种造型的陶罐,要学生在已画的基本形状上思考并添画有创意的陶罐,使学生既掌握了杯子的基本要素又能有所创新。接下来,再展示一些彩陶纹饰,让学生尝试在自己的创意彩陶上添加纹饰,课尾时教师再设计一个“展销会”让各个小组继续“推出自己的新产品”并展示到黑板上。这样每个学生又有了不断创作的新动力。这样把作业安排在课中、课尾,三次作业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又能不断激发学生绘画兴趣。

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性就看这堂课的作业设计的好与不好,作业效果好不好,主要体现在情感、创意和美感三个方面,其中最真实的在于美感,作业的美感又离不开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因此,课堂作业设计针对性强的就是教师本堂课的重点是什么?学生在作业操作实践时候定的难点是什么?如何解决?作业设计中本堂课的难点解决体现出来了没有,难点解决了,就是作业的有效性;如果没有具体的难点的提出,只是作业好看,就不能说是有效,反之,作业很好却没有难点的体现,就是说难点定的不准,还可以拔高。如《校运会吉祥物设计》一课,作业的设计要求是按照装饰画去完成,重点是装饰画配色,难点定的一定有针对性,适应学生,才能谈的上作业是有效的,比如这节课就是解决作业上色,上色选什么难点,如何上颜色可以是难点,颜色的鲜艳、和谐的,另一个,材料不一样,可能定的难点也不一样,比如水粉画颜色和水溶性彩棒的性能区别,那这样,重点该怎么定,应该采用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有相应的措施,通过老师的示范、演示去解决,难点甚至可以定到油画棒的勾线,勾线如何解决,通过讲解,学生作业能体现出来,应针对学生这一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能够体现出来,就是有效,如果没什么要求,就是画的好看,并不能说明问题,这阶段要学什么掌握什么,通过教学手段体现了,就是有效。

总之,通过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践,同学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对完成美术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在美术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中,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究的地方。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有效课堂中来,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有效课堂带来的成功体验,是我们每一个美术老师必须长期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C]》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教育出版社

2、《美术新课程标准》 北师大出版社

3、《美术教学实施指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素质教育常规及评课标准》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初中语文科组工作总结下一篇:初中语文标点符号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