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类创新创业论文

2022-05-14

第一篇:化工类创新创业论文

高职化工类创新课程开发及实践

摘 要:在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国家进步的灵魂,社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不断创新,尤其要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是为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培养创新型人才,现从高职化工类创新课程开发的目的、课程开发设计思路、创新课程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满足未来企业对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本文以高职化工类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创新型课程的开发及实践。

关键词:高职 化工类 创新课程 实践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Innovative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Weidong1 CHEN Yanli1 ZHANG Pengyun2

(1. Gansu Vocational & Technology College of Nonferrous Metallurgy, Jinchang, Gansu Province, 737100 China; 2. Gansu Academy of Membra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Lanzhou,Gansu Province,730020 China)

在日益激烈的知識经济时代,创新是国家进步的灵魂,社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不断创新,尤其要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1]。培养创新人才是各个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其中创新课程的开发是学科特殊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综合,对培养创新人才起到重要作用[2]。化工类职业教育具有实践性、产业性强,实验实训硬件与教育投入要求高等特点,为顺应社会发展,必须要加强化工创新人才培养。本文以高职化工类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创新型课程的开发及实践。

1 化工类创新课程开发的目的

1.1 化工企业发展的需要

化学和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化工企业逐渐转向精细化,环保化,循环化(零排放),转型升级已成为化工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而这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支撑。只有创新型化工人才才能短时间内胜任岗位,为企业创造财富。如果企业缺乏创新人才,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步伐,新产品的开发就会受到限制,车间里的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的能力就会有限,影响和困扰着企业的发展与生存,企业就可能在激烈的竞争浪潮中倒下。

1.2 学校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作用就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所需要的人才,近年来,化工企业进入高校招聘越来越严格,需要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毕业生。技能和创新能力无疑是每个企业关注的第一要素。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培养起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则导致学生到了企业后不能很好地胜任岗位,给企业产生不了效益,那么学校与企业就会产生距离,久而久之,学校培养的人才最后适应不了企业需求,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

1.3 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化工类毕业生很大一部分进入企业岗位后不愿做日常琐碎工作,不愿钻研专业,没有了上进心,缺乏坚韧的毅力。在工作中热衷取证、拿本本、涨工资、升职称,不比创新、不比技术、不比奉献。如果学生在企业里学习积极性下降,创新能力、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远远低于企业的期望值,那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阻碍。

所以必须从学校创新课程的开设出发,培养化工类创新型人才。

2 化工类创新课程开发设计思路

2.1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学生的学习需要就是感觉所学的东西有用,能获得成就感。所以化工类创新课程应该紧跟学生的类型、专业、层次等特点,课程内容要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职业。教学应遵循学生心理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重视创新实践。课堂形式要灵活多样,动静结合、学练结合,小组讨论与独立完成相结合,让课程生动活泼[3]。

2.2 从教师的特点出发

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力量。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背景和教学专长,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善于将自己的学习、科研方法加以总结传授给学生,将知识点通过各种活动展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感悟和练习,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以利于今后从事创新实践活动。

2.3 从课程教学设计出发

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格、掌握一定的创新技法,重在育人,重视实践;教学内容不能离不开教材,以项目研究为线索,贴近企业需要、贴近职业需要、贴近岗位需要;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讲授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动静结合,一张一弛。引入项目设计、制作,让课堂内容具体化与开放性结合。学练结合,重在实践,让学生走出课程,走进实验实训室、车间;

课程考核以能力考察为主,以知识考试为辅,以平时项目考察为主,以笔试成绩为辅,如:平时成绩(20%),实践成绩(30%),期末作品(50%)[4]。

2.4 从教学方法出发

化工类创新课程应根据课程自身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把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真实场景和事件引用到课堂,供学生思考、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件处理法:让学生自行收集亲身经历的案例,将这些案例作为个案,利用案例研究法进行分析讨论,并用讨论结果来警戒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项目教学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现场教学法:将学生带到真实情境中,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有心理拓展法、事件处理法、模拟训练法、虚拟训练法等。

3 创新课程的实践

化工类学生经常和实验打交道,可以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对于学生实验可以采用分组探索实验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等多种形式[5],如《基础化学实验》可以设置一些趣味实验,化工小商品开发以及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冷制手工透明肥皂、汽水的制备、玉米淀粉胶黏剂、蔬菜中维生素C的检验等),通过这些实验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化学方面的浓厚兴趣及独立设计、思考和开发的能力,使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更强,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化工安全技术》一般是化工类学生的必修课程,例如讲授防火技术,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各種灭火器,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前一节课学生可查找资料,了解各种灭火器的操作方法、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举行灭火器灭火比赛,并组织模拟火灾现场逃生。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从中学到实用的技巧,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实现了对接。《化工容器与设备》主要介绍各种设备的原理与构造,在讲阀门和管道时可以走出课堂,进入实训室让学生自己安装和拆卸阀门;进入化工企业车间,让学生现场观看管道的保温和保冷措施是怎么做的,以便于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短时间内胜任岗位[6-7]。

把课堂内容延伸到毕业设计,课外活动中去。通过设计相关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消化课堂内容, 扩大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和自主研究的能力。如手工皂、手工口红、雪花膏等制作类题目,让学生先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制作原料、制作工艺及需要相关仪器设备,加入自己的创新点,给指导教师汇报实验方案。学生还可通过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些小产品,参加挑战杯或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通过参加相关的比赛既可以使自己的产品获得展示,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讲解演说能力、商业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可以相互学习,不断改进,锻炼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让学生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中去,可以锻炼学生自己查阅文献的能力,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还锻炼了动手能力。教师带领学生申报国家专利和发表论文,这样学生就熟悉了国家专利的书法要求和申请步骤,为以后工作也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几年对高职化工类创新课程的尝试和实践,毕业生在专业知识、技能、操作等方面得到了提高,在举办的各级比赛中获奖,学生们参加比赛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如专业技能大赛:化学分析检验比赛、水处理技术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大赛等;创新创业类: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等。开设创新类课程还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变化和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总之,高职院校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地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管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环球人文地理, 2014(10):163.

[2] 肖云龙.创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实施模式[J]. 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7(5):80-81.

[3] 苏志强.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读与写,2015(2):299-300.

[4] 武文,宣亚文.试论化学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5(1):80-81.

[5] 谢红梅,周桂林,杨海林,等.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师理科学刊,2015(1):77.

[6] 杨辉.《化工容器及设备》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9(20):34.

[7] 韩雅楠.应用化工专业教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评《化工生产与安全技术》[J].热固性树脂, 2020(4):71.

[8] 许伟,戴勇,钱晓荣,等.培养大化工类创新人才实验教学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8(19):140-141.

[9] 俞青.高校理工科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8.

[10] 武耐英,唐好庆,岳义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化工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探索[J].当代化工研究, 2020(15):115-117.

[11] 张爱琴,胡斌,童永芬,等.《精细化工工艺学》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20(10):180-181.

[12] 王静,呼小洲,夏德强,李影,张宇婷,梁斌.化工类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OL].中国建材科技:1-3[2021-03-1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931.TU.20190823.1948.032.html.

[13] 胡智霞,戴莹莹.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与高职育人理念的有机结合[J].化工设计通讯,2019,45(6):163-164.

作者:陈卫东 陈艳丽 张鹏云

第二篇:构建地方高校化工类创新创业体系研究与实践

摘 要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构建了一个适合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一个目标”、“两个强化”、“三个保障”、“四个支持”即“1234”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出一条递进式化工类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模式;将课程体系模块化,保证知识系统而全面;构建了多元主体的、客观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立常态化的质量监控评价机制。

关键词 化工 创新创业 地方高校 人才培养

0 前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高校肩负人才培养使命,需要更好地融入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融入产业升级、输送创新创业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保障。[1-2]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发展时间不长、经验积累不足、社会影响度不高,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应用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明确。学术型高校强调人才知识构建、科研和创新能力;职业院校注重为各行各业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而应用型地方高校立足、依托地方,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行业知识和职业素养。

二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课程内容不系统、不全面、没能跟上行业发展,而且授课方式单一,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虽然认识到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调查不够充分、与行业联系不够紧密、对行业发展不够了解。而且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

三是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建设不到位,影响了应用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本身固有资源相对缺乏、投入不足,实践平台相对不足。

四是师资队伍行业背景缺乏、科研重理论轻应用。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基本上是从高校引进刚毕业的博士,没有行业工作经历,从事理论研究居多。

五是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不健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是一种“双赢”模式,但由于学校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教师的积极主动探索校企合作愿望不强烈,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作用发挥不大。[3-6]

“致天下之者在于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于教化”。学校是“教化”之地,以“成天下之才”为己任。从2011年9月到2014年12月,我们从应用化学专业入手,深入研究了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化工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出了一套合适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并逐步推广到材料、化学等专业。

1 化工类创新创业体系构建

依照国家对人才培养要求、根据区域经济和化工行业发展与的现状,我们明确了“立足地方、注重能力、服务产业、重在应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化工类创新创业人才定位,建立了“1234”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多元主体的、客观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为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适需人才。[7]

(1)明确“立足地方、注重能力、服务产业、重在应用”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化工类创新创业人才定位。

我校为省属地方高校,全市形成了烟草、铝业、纸业、纺织、医药、材料等支柱产业和多个与化工相关的优秀企业。我们从实际出发,明确了“立足地方、注重能力、服務产业、重在应用”的创新创业人才定位。立足地方:根据地方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和特点,依靠和联合地方企业,充分利用校企资源共同培养人才;注重能力:注重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服务产业:为化工行业的发展输送人才和提供技术服务;重在应用:培养的人才为热衷于化工行业、能与企业无缝对接的适需人才。

(2)建立“1234”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确立了“一个目标”、“两个强化”、“三个保障”、“四个支持”即“1234”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一个目标”即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面向化工行业的生产和管理活动,培养人才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有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两个强化”,即强化课程体系优化和实践教学改革。课程体系优化就是要构建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全面的、系统的、与时俱进的创新创业知识教育体系,并进行研究性、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创业知识教育体系主要分為四大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扎实的创新创业专业知识、行业市场分析与运作能力、企业运行与管理能力、技术创新与转化能力等。以学生为中心,专业课程教学采用研究性、案例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化工行业生产实际,保证传授的专业知识的先进性、适用性。

实践教学改革是要大力推进递进式实践教学,采用校内训练和校外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从认知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到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循序渐进、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方法。认知实践教学包括生产见习、实验观摩等。综合实践包括工程实践与专业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工程实践包括金工实习、机械制图课程设计、电工实习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等。专业实践包括四大基础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等,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化工创新实验、生产虚拟模拟训练、中试模拟训练、参与教师科研实验、大学生研创项目实验、大学生学科竞赛、企业生产实践以及毕业设计(论文)。通过低层次向高层次循序渐进、递进式的实践教学,逐步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三个保障”,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和校企联合培养。专业通过人才引进和聘请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方式,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学队伍;依靠政府、学校支持,联合地方资源,完善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在于共建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培养计划、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以及共同指导学生实践。

“四个支持”即支持学生自主研创、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学科竞赛和个性发展。支持学生申报从校、省到国家的研创项目;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企业从事技术服务等。支持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以及按照个人发展需要和兴趣,选择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研究课题、指导老师和实习单位,学院充分尊重和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体系实施

在明确了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化工类创新创业人才定位下,对人才的培养分为两条主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1)理论教学注重化工类创新创业人才知识全面性、系统性、时效性,积极推动教学方法改革。理论教学包括文化素质与创新创业知识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拓展教育和企业家创业讲座等,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知识教育。并且要求教师需要经常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生产第一线,熟悉行业发展现状,保持讲授的知识先进性、时效性。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全部实行了研究性、案例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化工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组织教学。

(2)实践教学注重强化递进式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认知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到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地方化工企业发展需要,我们联合地方企业共同指导了创新创业培养实践教学大纲,并随时更新,保持教学内容的企业适用性和行业发展的前沿性。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3+1”模式进行,即学生前三年时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时间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3)强调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在期初开展前期评价、期中开展过程质量监控评价和期末开展教学效果评价。学生的期末人才质量评价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创新创业通识和化工专业知识掌握采用考试,创新创业实践态度根据平时表现,创新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创新创业规划书、创新创业效果看创新创业成绩如创新创业实验报告、创新创业竞赛取得成绩、企业实践创造的价值以及发表的科研论文质量等。

3 结论

本文构建了一个适合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一个目标”、“两个强化”、“三个保障”、“四个支持”即“1234”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出一条采用校内训练和校外实践相结合,从认知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到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低层次向高层次的递进式化工类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模式;将课程体系模块化,每一模块紧紧围绕化工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而设置,知识系统而全面;构建了多元主体的、客观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前期、过程和结果监控评价,建立常态化的质量监控评价机制。

*通讯作者:肖安国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高分子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湘教通[2015]291号

参考文献

[1] 何群.创新园所管理机制 增强办园活力[J].教育科学论坛,2019.17:15-17.

[2] 解慧,张彪,沈晓溪,柴振宇,赵琳琳.创新创业教育在《粮油加工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吉林农业,2019.12:81.

[3] 周诗彪,肖安国,黄小兵,陈远道,郝爱萍,陈贞干.基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构建合理的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论坛,2014.49:33-34.

[4] 肖安国,周诗彪,申有名,郑清云,左成钢,庄永兵,吴素贞.循序渐进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广州化工,2011.395:127-129.

[5] 李军成,陈国华,刘成志,杨炼,邓华.基于学科竞赛驱动培养地方院校数学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探讨[J].高教学刊,2019.11:32-35.

[6] 王丽君.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 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9.22:251-252.

[7] 肖安国,周诗彪,陈远道,左成纲,庄永兵.基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材料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探索.科教导刊,2014.2:48-50.

作者:刘盼 张进 肖安国 左成钢

第三篇:化工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安全意识教育①

摘 要:创新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以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生为例,本文结合作者自身教学经验探讨了旨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各类实习等实践环节中的安全意识教育问题。

关键词:化学化工 大学生 实习

中图分類号:G4 文献标识码:A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能力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诱导等手段,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思维的内在动力,去探求、创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发明。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本科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全面检验,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同时,还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1]。

然而,在全社会都重视与提倡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下,安全意识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理论知识本身的再次提高,更是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升华,通过各类实习、创新实验、毕业论文环节等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能力质的飞跃。因而,安全意识教育对化学化工类大学生的培养来说尤为重要[2~5]。

1 安全意识教育

本文这里所指的安全意识教育并不涉及校园普通安全教育,而是针对化学化工类工科专业特点的专业技术安全意识教育。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创新实验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体现的安全内容设计,以及各类实验与实习、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等环节自身需必备的安全意识。

1.1 设计环节内容上的安全意识教育

各类设计环节是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全设计是设计内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在化工工程设计中,特别是工艺流程设计,在达到最大生产负荷量的前提下,还应充分考虑各类安全问题。此类设计不仅要考虑设备设施的安全问题,而且要考虑整个工艺流程的安全问题,还要考虑所用原料、产生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安全问题。设计往往是实现安全本质水平的根本途径,要保证设计中不留安全隐患,以避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酿成重大生产事故。

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前,应该注重安全意识的灌输和应用。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化,安全设计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安全设防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为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标,在设计过程中选择本质安全设计尤为重要。安全设计要工艺成熟、系统安全、设备设施可靠、易于操作维修等,使用无危险的物料和安全的工艺流程,从根本上避免危险,保证安全。

1.2 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安全意识教育

为锻炼化学化工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体系开设的专业内容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同时还开设有毕业论文环节,以实现整个大学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近几年,为了能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各高校专门设置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环节。此外,长沙理工大学各级部门还设置有科技立项以供学生申请,以鼓励在科技研究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由于化学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学生在实习与实验过程中,安全问题都是指导老师尤为关心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实习与实验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安全因素。如工厂发生高空滴漏和泄漏等,实验室发生烧伤、烫伤等。在化工厂和化学实验室,许多化学药品都是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因其性质特殊,易发生燃烧爆炸、腐蚀、使人中毒等现象。也会因为自身操作的错误或安全意识差而发生事故。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习与实验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意识教育,引导其树立“安全”就是“生命”的理念。

针对这个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教育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6]: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在进入实验前,让学生先熟悉自己所做实验涉及的危险物品,特别要了解物质的性质、危害以及应急处置措施。不仅仅要“我了解安全”,还要应用于实践,“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二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原则。从“受教育者”大学生的角度看,接受安全意识教育,利己、利人,是与自身的安全、健康息息相关的事情,接受安全意识教育是发自内心的要求,不是被动接受“要我安全”,而是主动要求“我要安全”。

三是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安全知识,随着工作和生活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可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安全知识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对安全意识教育要遵循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

四是典型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原则。利用已发生的血的事故案例来进行教育,使受教育者有更真实的感受,让受教育者能更真实地感受到安全事故的严重性,感受到细节、小违规带来的惨痛教训,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动思维和自觉行动。安全意识教育工作的展开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对象,因为安全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上来讲,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安全存在,所以安全教育工作应该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对于一些常用的通用类的安全知识应该广泛宣传和灌输。

五是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原则。随着现代教学工具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作用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教学手段,采取多形式的教育方法,使安全意识教育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和真实化。

总之,高校教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应把安全意识培养放在能力培养工作的最前方,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安全超前意识,应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指导方针,把安全意识的培养工作当作持之以恒的教学课程,让大学生把“安全意识”深入每个人的心中。

参考文献

[1] 刘淑琴,王彩虹.加强大学生实践教学,培养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0):33-34.

[2] 仇念文,钟杰,贾继文.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推进“平安校园”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5):132-134.

[3] 柯红岩,钱大益,杨超华,等.实验室安全教学领域自我教育模式探究[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1,28(10):184-186.

[4] 林静姗,董华青,洪一鸣.化工类实验室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2,11(5):96-98.

[5] 蒋广荣.化工专业实习安全隐患分析及防控对策[J].江苏教育,2012(4):42-44.

[6] 罗云,程五一,等.现代安全管理[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70-71.

作者:李江胜等

上一篇:财务内控制度论文下一篇:护理风险评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