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肺炎

2022-12-11

第一篇: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肺炎

心血管疾病的人性化护理

【摘要】 为了提高护理的质量,从人性化的环境提供、规范护理服务程序、注重与病人沟通和交流技巧等方面上开展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提示在心血管内科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必要性。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心血管内科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237-01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模式的转变,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深人,人性化护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现已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因此,运用人性化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显为重要,现将我科的实施方法介绍如下。

1 人性化护理措施

1.1 营造人性化的环境提供超期望的服务:根据患者要求病房分为双人间、三人间及多人间,设置、电视。病床两侧有方便使用的折叠床挡,配合配套的部件,方便患者在床上就餐。病区走廊两侧安装了扶手,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活动保障。各种标牌显示清晰,指向明确。医院成立了120服务中心,24h对活动受限的患者提供免费接送检查服务。保洁员负责病区环境卫生,由医院相关部门监督,整洁舒适的环境使患者赏心悦目。

在加强病房环境建设的同时,我科还注重将无形文化内涵物化在有形工作之中,建立了常见疾病治疗宣传栏,以及健康手册,及时向患者提供康复信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休养环境,按照病情轻重缓急及患者的个性特点调配病房,保证患者良好康复。

1.2 规范护理服务程序,拉近护患距离:当患者人住心内科护理单元,责任护士先自我介绍,再逐一介绍病区环境、住院须知、主管医师等。在晨晚问交接班时,护士长带领护士看望问候患者,主动询问患者的睡眠及进餐情况,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翻身、拍背、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尽早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干预解决。坚持从基础护理做起,利用每天下午的时间为患者修剪指、趾甲、剃胡须,根据不同病种,将专科健康教育内容如饮食调理、休息、锻炼、心理自疗、出院流程、联系咨询电话等。

1.3 注重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不断提高沟通能力: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是整体护理的基本行为,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和延伸服务过程中。沟通是理解的桥梁,与患者沟通交流往往能较好地发现和解决患者的各种问题,拉近护患距离,减少护理纠纷,使护患双方都处在较好的人文环境中工作和治疗。但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沟通技巧,用词语气要恰如其分,时机要适宜。

1.4 规范护理服务,做好基础护理 例如晨间护理,传统的晨间护理多注重生活护理、病房环境的整顿,常引起患者及家属的误解,此时我们可以将观察病情、健康教育、沟通等融合到晨间护理中,不仅做好了基础护理,而且沟通了护患关系。其他如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主动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同病室患者,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病区,减少患者由陌生环境所带来的焦虑感;入院后,做好晨晚间护理,及时与患者沟通,动态观察和记录病情变化,关心、体贴、鼓励患者,发现问题,及时评估,发现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尽早进行护理干预。

1.5 制定规章制度,建立监督反馈系统 制定文明规范用语,如接待新入院患者、交接班、电话礼貌用语、各种治疗护理操作用语等。并定期进行回访,设计调查问卷,监督规范用语使用情况。

2 一般护理

2.1 休息及卧位:重症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者逐渐鼓励床上活动乃至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者每zh更换体位,心功能不全者半卧位或端坐卧位。

2.2 饮食护理:宜给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应限制钠食物。

2.3 氧疗护理:非严重缺氧患者采用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即 2-4l/min,浓度 30%~40%,严重缺氧者6~sl/min。急性肺水肿患者采用 30%一50%乙醇湿化交替吸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予以间歇低流量持续吸氧,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面罩加压吸氧或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2.4 排泄护理:鼓励长期卧床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解便习惯。对便秘患者可用手沿结肠走行方向轻轻揉压,连续数日未解使者可给予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时可戴手套润滑手指后轻轻将粪便抠出。对危重患者记录24h尿量。定时测体重。

2.5 药疗护理:掌握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如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准确掌握剂量,用药前后密切注意心率、心律变化;利尿剂应用中应注意尿量及电解质变化;扩血管药物应用时应定期测量血压,准确控制和调节药物的浓度与使用速度;抗凝药物使用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出血现象。

3 急救护理

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常用仪器、抢救器材及药品;各抢救用物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期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患者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就地抢救并通知医师;应及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准、稳、快地使用各类药物;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

4 健康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因。根据不同疾病指导患者掌握劳逸结合的原则,保证足够的睡眠并避免任何精神刺激。

根据不同疾病指导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饮食,少量多餐,忌烟酒。对安装起搏器患者应随身带好保健卡,对冠心病患者应随身备好急救药物。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访。

5 病情观察

5.1 症状观察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急,并进一步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日含硝酸甘油等。

5.2 体征观察定时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对危重者应使用心电、呼吸、血压监护。

第二篇:心血管疾病的溶栓与抗栓治疗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抗栓及溶栓治疗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中常用的抗栓药物及溶栓药物

动脉血管易形成血小板血栓

(白色血栓) ←抗血小板、抗凝

静脉血管易形成纤维蛋白血栓(透明血栓 →红色血栓)

←溶栓、抗凝

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闭塞性血栓,纤维蛋白为网架的“红色血栓”←溶栓、抗凝 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部分闭塞,血小板的 “白色血栓”←抗血小板、抗凝、PCI [抗栓(凝)药物]

(一)抗凝药物的分类

1.间接凝血酶抑制剂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激活抗凝血酶III发挥抗凝作用。 2.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重组水蛭素及其衍生物,直接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3.维生素K依赖性抗凝剂 香豆素类华法林 抑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II VII IX XI的活化

(二)抗血小板药物及其分类

针对血小板作用不同靶点使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功能下降 1.抑制血小板的花生四烯酸的代谢

1)环氧化酶抑制剂

阿司匹林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2)血栓素A2(TXA2)合成酶抑制剂和TXA2受体抗剂等

2.血小板膜受体拮抗剂

1)血小板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噻氯匹定;

2)血小板GPIIb/III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替罗非班等;

[纤溶药物] 溶栓药物(纤溶药物)

纤溶酶原 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

纤维蛋白原降解

溶栓 1.第一代 纤溶药物

尿激酶、链激酶,不具选择性,血浆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作用明显,可致全身纤溶状态

2.第二代 纤溶药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瑞替普酶(tPA)相对具有选择性的纤溶药物 3.第三代 纤溶药物

主要特点是半衰期长 血浆清除减慢 纤维蛋白亲和力增加 更适合静脉推注给药 替奈普酶(TNK-tPA)、n-PA等 第二节、常见心血管疾病的抗栓及溶栓治疗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抗栓及溶栓治疗

[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一)溶栓治疗

适应症:症状发作后12小时内就诊的ST段抬高的者,若无禁忌证均可考虑溶栓治疗;

发病大于12小时但仍有进行性胸痛和心电图ST段抬高的者,也可考虑溶栓治疗。

禁忌证:①既往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1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②颅内肿瘤;③近期(2-4周)有活动性内脏出血;④未排除主动脉夹层;⑤入院时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 mmHg)或严重慢性高血压病史;⑥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物或已知出血倾向;⑦近期有创伤史,包括头部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苏较长时间的心肺复苏史;⑧近期近期(<3周)外科大手术;⑨近期(<2周)曾有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行穿刺术。(记忆口诀:既往卒中,颅内肿瘤,内脏出血,

主动脉夹层,严重高血压;

近期创伤手术穿刺,正在抗凝出血倾向)

血管开通策略 :

如果发病时间<3小时,且导管治疗无延误,溶栓和直接PCI效果无显著差别;

发病时间>3小时,直接PCI优于溶栓治疗;但入院后不能在90分钟内进行直接PCI且溶栓无禁忌应首选溶栓治疗。(PCI优于溶栓治疗)

(二)抗栓治疗

1.抗血小板治疗

一但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 阿司匹林160-325mg,氯比格雷75-300mg 2.抗凝治疗

未溶栓者:普通肝素静脉持续滴注至少48小时,监测APTT(50-70秒)在目标范围,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q12h。

静脉溶栓者:链激酶不必同时抗凝,尿激酶是否抗凝无可靠证据,

重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

肝素60U/kg(最大4000 u) iV 12u/kg.h (最大1000 u/h )ivgtt 维持48小时。48小时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应用。也可采用低分子肝素替代普通肝素。 rtpA:①肝素5000U iv②rt-PA 15mg iv

③30min rt-PA 50mg ivgtt ④60min rt-PA35mg ivgtt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抗栓及溶栓治疗

⑤肝素700-1000u/h ivgtt 维持48小时

⑥肝素7500u皮下注射q12h 连用3天

或低分子肝素钠5000U 皮下注射q12h 连用3天

(三)溶栓治疗的并发症

溶栓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颅内出血。(rt-PA:颅内出血0.5-1%) 颅内出血临床表现:严重头痛、视觉障碍、意识障碍等。

颅内出血危险因素:年龄>75岁,纤溶药物,脑血管病史、女性、低体重、入院时血压高等,也与静脉肝素剂量有关。

(四)二级预防

心肌梗死后终生使用阿司匹林。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UA

NSTEMI

(一)急性期抗栓治疗:阿司匹林

氯比格雷

肝素

高危者PCI

(二)二级预防

阿司匹林 氯比格雷

[PCI的抗栓治疗] PCI术中:阿司匹林

氯比格雷

肝素

普通肝素是PCI术中最常用的抗凝剂,肝素:60-100U/kg。联合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时,50-60U/kg。也可静脉推注低分子肝素替代普通肝素,依诺肝素0.5-1mg/kg。 PCI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基础上联合氯比格雷

裸金属支架 :75mg/d 至少1个月

药物涂层支架:75mg/d 至少6-12个月

[心源性脑栓塞的预防]

1.瓣膜病

华法林服用终身:INR2.5的目标值(2.0-3.0)

2.非瓣膜病的房颤

华法林(1分:C左心衰、H高血压、A年龄>75岁、D糖尿病,2分:S脑卒中史、TIA 、周围血管病变)或阿司匹林

CHADS2评分>1分时华法林。

3.房颤电复律

房颤>48小时,法华林:前3后4 房颤<48小时或紧急复律时,在复律前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复律成功后加用法华林。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抗栓及溶栓治疗

4.法华林的用药及监测得剂量调整

法华林初始剂量3mg/d/次, >75岁 和出血危险的患者2mg/d, INR2.5的目标值(2.0-3.0) 监测得剂量调整:

用药时INR常规测定1次,

第3天测定一次,INR<1.5时,+0.5 mg/d, INR>1.5时,可暂不增加剂量; 7天后测定INR,如果较前变化不大可+1 mg/d, 稳定后每4周测定1次INR(连续2次INR在目标范围)

INR偶尔增高只要不超过3.5-4.0可暂不调整剂,3-7天再复查,调整0.5-1 mg/d

第三篇: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讲稿(共)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讲稿

你知道吗?调查表明,心血管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疾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以及与之相关的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发病率高,而且危害大。其中特别是高血压,是引起脑中风、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三大并发症的罪魁祸首。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8%,有患者1.6亿,但知晓率只30.2%,治疗率仅20%,控制率低至6.1%。通常所说的高血压的“三高”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即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高血压是引起各种心血管病和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平均动脉压每升高10mmHg,心血管危险性就升高30%。

而降血压治疗可以显著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收缩压下降10~12mmHg或舒张压下降5~6mmHg,即能减少42%的中风率和20~25%的冠心病发病率。肥胖、烟酒、摄盐过多、缺乏活动、心理紧张等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大量的研究表明,有效的生活方式调整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延缓其发展,而且生活方式的调整还是药物治疗的重要基础。防治心血管病的生活方式调整可概括为“均衡膳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心胸开朗,生活规律,正规用药”,也可称之为心血管保健措施的“六诀方针”。

一、戒烟限酒

1.限制饮酒:高血压应戒酒,因饮酒可降低降压药物的药效。男性如饮酒应20~30克酒精/天(40度白酒1两),女性10~15克/天(半两)。

2.彻底戒烟: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吸烟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如肺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等。简言之,吸烟百害无一益,因此应立即彻底戒烟。

二、适当运动

运动有助于保持理想体重,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抵抗力,还有助于降低血压。不过,应注意做有氧运动,不觉辛苦为度,如每天30~45分钟的慢跑,每周数天。从保健角度看,缺氧运动对身体有害。已患有心血管病者不要做竟技性运动。

三、心胸开朗

乐观能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易使人们经常处于不良的心境状态,而导致心身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病的发生。因此,一定要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愉快健康的心境。人应奋斗,但不要太在意成败,最好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来对待成败。

四、正规用药

如果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均应专科正规治疗。千万不要盲目相信广告,千万不要只吃中成药就了事,千万不要乱投“游医”,否则吃亏的是自己!要相信科学!不相信科学是最可怜的“无知”,是最大的“可悲”。

服药应规律和坚持,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阿斯匹林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应提倡广泛使用。患有冠心病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心绞痛发作时含服。前胸压榨样疼痛20分钟不缓解者应立即到医院心血管科就诊,以防急性心肌梗死延误治疗。

五、生活规律

保持规律的生活是机体保持健康的基本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饮食规律和睡眠规律。吃饭有一餐没一餐,一餐饱一餐饿,经常熬夜熬通宵,接着连睡一两天,这样生活的人不患病才怪!工作和生活作息时间尽可能规律,有午睡习惯者如有条件最好适当午休。

六、均衡膳食

均衡膳食就是要求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控制总热量,增加体力活动,减少食盐摄入量。

1.减少钠盐:成人每天5~6克钠盐即可满足正常需要。注意减少烹调用盐,少用酱油,少吃咸菜及盐腌食品。也可用低钠盐、健康保健盐。“限盐”就是要求每日钠盐摄入量在6~8克以下。

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适度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摄入钠盐由200mmol即4600mg减至100mmol即2300mg)能使收缩压降低约5mmHg,舒张压降低约2~3mmHg。即便在使用降压药物时,限制钠盐摄入通常也能加强药物的作用。

2.吃多少?一般吃七或八成饱为宜。每日三餐均衡,不可一餐过饱,一餐不足,尤其要注意早餐不可不吃,晚餐不可过饱。最好使体重指数(简称为BMI,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体重和身高的单位分别为公斤和米)保持在20~24。

总热量要合理分配,大概脂肪占25%,蛋白质占20%,碳水化合物占55%。如果原来超重或肥胖,则应减重。减少热卡、膳食平衡、增加运动,都有助于减轻体重。减轻体重能降低血压,同时还能改善血糖和血脂。体重每减轻1kg,能使平均动脉压降低约1mmHg。依据当前的研究结果,控制体重对轻、中度的高血压有效。部分食欲抑制剂可能使血压升高,因此使用这些药物来“减肥”时必须特别小心。

3.吃什么?主食米面之外,适当搭配杂粮及豆类。

①多吃蔬菜和水果,少饮含糖饮料。

②注意补充钾和钙:含钾和钙较多的日常食品有绿叶菜、鲜奶、豆类制品、花生、核桃仁。 ③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少吃或不吃肥肉,可吃瘦肉、禽类、鱼类;少吃动物内脏(肝、肾、脑等);奶制品不限,鸡蛋1天1个没问题,如果有高胆固醇血症,最好少吃蛋黄。“限脂”就是要求总脂<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10%。

总之,心血管保健措施有益于自己的身体,具体的方法是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最好从幼年就开始,长期保持。保健重在理解,贵在坚持,不是搞一阵子而是搞一辈子。

官坡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第四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日常饮食常识

现在社会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越来越多,那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日常饮食该怎么样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从饮食做起,都说病从口入,只要科学安排日常饮食便能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日常饮食有好多,例如以下几种:

1、玉米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首先要促进人体脂肪以及胆固醇的代谢,因此在日常的饮食中最好是多吃一些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这类食物可有效帮助人体减少血液中脂肪的堆积和沉淀。 所以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人,在平时应该多吃一些有效预防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食物,以此来保证身体健康。

2、西红柿

西红柿中除了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之外,同时还含有着大量的维生素,人体中很多必须的维生素都可以从西红柿中获取。而且在平时适量的多吃西红柿,还能有效的提高血液含氧能力、保持血管弹性,有效预防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海带

海带中含有最多的便是各种矿物质,这与海带的生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海带中除了这些矿物质之外,其他营养物质也是较为丰富的,它可以控制血栓、降低脂肪和脂蛋白的作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特别适合老年人养生食用。

4、茄子

到了秋季之外茄子的营养价值也开始显山落水了,茄子中所含有的物质可起到保护血管、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增强血管弹性的作用。特别是对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方面,更是有着不错的功效。

5、洋葱

老年人进入秋季后应该尽量的多吃些洋葱,它能帮助你更好的养生保健。研究证实,洋葱可以帮助老人舒展血管、减少血管压力、降低血液粘稠度,有效预防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饮食疗法——1.限制食盐的摄入科学研究表明,食盐量一般以每天8~10克为宜。盐量增加1克可以使收缩压升高28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15毫米汞柱。很多医学家和流行病学家也都证明,过多摄取食盐容易患高血压或加重高血压。过量摄取食盐还能使血小板聚集亢进,促使血栓形成。2.多吃降血脂食物(1)多素少荤血脂的高低常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关。人们都知道,吃素者血脂偏低,吃荤者血脂偏高,且容易发胖。肥胖者多容易引起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疾病,在生活中应养成多吃素食的习惯,并多吃一些帮助降血脂的食物。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等)能够帮助降血脂,它们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前者可以代谢胆固醇,后者可以阻止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纤维素还能促进胃肠道蠕动,以保证人体正常排泄。(2)多食植物油某些人觉得用植物油炒菜不如用猪油炒菜好吃,有人爱用猪油做点心吃,这些均为造成血脂高的外在因素,故应多吃新鲜的蔬菜,如油菜、菠菜、

以上就是我向大家介绍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日常饮食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幸运28网站

http:///

第五篇:心血管疾病讲稿(精选)

心血管疾病讲稿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 最新医学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的病因复杂,血脂升高、血液黏稠、血栓形成,都可导致心脑血管病。 尤为重要的是,血管相通、心脑相连,心脑关系密不可分。 临床资料显示,约6成脑血管病由心血管病引起,而5成以上的脑血管患者同时患有心血管病。 专家指出,心脑不能单一治,全面治疗是关键。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称。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常见病种有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脂等。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是65岁以上的人群中最常见的死因。在我国,近30年来,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显著增高,成为首要的死亡原因。世界大多数国家第1~3位死因都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与恶性肿瘤。同时,心血管疾病对劳动生产的影响及 经济损失严重。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在保护人民的健康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及心肌疾病等,其中冠心病死亡率在我国有逐年上升趋势。

一、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

在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是首要死因,因心血管疾病死亡者约占死亡总人数的一半。美国1982年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为420. 0110万,占死亡总数的49.2%,调整死亡率为238. 9/10万,比1950年下降了43. 9%。其中心脏病1982年死亡率为316. 1110万,占死亡总数的37. 1%,调整死亡率为178. 3/10万,与1950年相比,下降达40. 0%。其中下降最多的是冠心病。澳大利亚、芬兰、比利时、加拿大等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近年也已下降,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目前在爱尔兰、苏格兰、丹麦、德国及大多东欧圉家仍持续增加。

在我国,全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在百万以上,心血管疾病在人口死亡中的比例从1957年的第五位上升到1984年的第一位。

十六省市心血管病人群监测(MONICA方案)协作组对我国十六省市急性冠心病事件(包

括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猝死、各类冠心病死亡)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87~1989年十六省市35~74岁人群中急性冠心病事件有较高的病死率。

据1986年30个城市抽样调查慢性病的结果,在城市10万居民中,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36. 32‰。据1986年全国农村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为12. 36‰,仅次于呼吸系病(15. 81‰)和消化系病(14. 44960)。全国十三省市1984~1986年和1988~1989年的监测结果表明,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高,而且部分地区呈上升趋势。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在地区分布上,高血压的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如北京为9. 68%,广东为3.52%;城市高于农村,据华北50万人口调查,城市高血压的患病率为7. 52%,农村为3.94%。在时间分布上,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958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北京为7. 44%,上海为6.98%;1972年北京为10. 89%,上海为8.33%;表10 -12显示了1984~1986年和1988~1989年部分地区35~64岁人群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十六省市心血管病人群监测 (MONICA方案)协作组的研究资料表明,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发病率北方高于南方,男性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职业分布上,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据福建 省调查,农民患病率为3. 15%,工人患病率为6.69%,脑力劳动者为9.31%。在年龄性别分布上,冠心病在40岁前很少发病,此后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有研究指出,40岁后每增加10岁,患 病率增加1倍,男性高于女性,女性较男性晚10年左右发病,绝经期后女性患病率明显增加,逐渐靠近男性水平。

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一)遗传因素

很多心血管疾病有遗传倾向。人类高血压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研究显示父母一人有高血压者,子女有28%血压升高;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子女40%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的成年兄弟姐妹中65%出现高血压。可见,高血压的家庭聚集倾向不仅反映在父母与子女之间,还见于同胞手足之间。冠心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发生心肌梗塞的机会比~般人高5. 5~12.8倍。

(二)种族

非洲黑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比高加索人高,而美国黑人的血压也比白人高,可见,血压和种族有关。

(三)地理环境因素

寒冷和微量元素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影响。

在对农村老年的健康调查中发现,肺心病在寒冷季节发病对老年人健康危害甚为严重,在人口死亡中约占10%。肺心病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它慢性肺部疾患的后果,而这些疾病与简陋、保暖差等居住条件恶劣有关,风湿性心脏病与居住保暖条件有关。

日本、美国、英国等发现饮用软水(含钠、镉高)的人群平均血压高于饮硬水组。已发现微量元素锌、铜、铬、硒、镉等与血压有关,其中以镉的关联最强。动物实验表明,微量的镉可引起慢性高血压。锌有拮抗高血压的作用。

(四)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疾病

1.饮酒:1915年Loin第一次研究了酒精消耗与高血压的关系,发现法国服务业人员每日饮酒(红酒)量大于2.5升者,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以后大量的不同人群的断面研究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与酒精消耗呈正相关,并在某些前瞻性研究中得到证实。

2.吸烟:有报道吸烟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正相关。天津医学院的研究表明,男性吸烟者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不吸烟者。很多学者认为吸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倍以上,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高3~4倍,且危险性随吸烟的数量和时间的增加而增高。吸烟量与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呈剂量反应关系(见表10-16)。Doll相Hill等的研究提示戒烟者较吸烟者冠心病的死亡率低。

3.体力活动:Gyntelberg对哥本哈根40—50岁的男性调查结果表明,适当的体力活动与血压呈负相关。Forohumon报告印第安人没有高血压患者,且血压不随年龄上升,这与他们饭后跑步的习惯有关。干预实验表明,规则的运动可使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下降。

4.饮食因素: (1)盐与高血压:。近40年来,大量的人群研究证实了食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钠盐摄入过多的地区血压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而吃盐少或不吃盐的地区没有或极少发生高血压,且血压不随年龄而上升。Forohumon报告印第安人没有高血压患者,且血压不随年龄上升,原因之一是他们的食物中含盐较少。

(2)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与冠心病发病有密切关系。血浆中胆固醇是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有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比一般人高2~3倍,且血脂水平与发病危险成正比关系。在几组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的低密度脂蛋白 (LDL)高于对照组。但有报道冠心病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故多数学者主张用血浆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来预测冠心病发病危险性。

(3)高热量、肥胖和高血压:许多研究证实血压和体重有密切关系,平均体重高或平均体重指数高的人群拥有高的平均血压水平,且各年龄组均如此。高血压患者若减肥,血压也会下降。Framingham研究显示,经过数年追踪后,过渡肥胖组患高血压的人是较瘦组的8倍,尤其是在30~40岁间增加体重者更易罹患高血压。高血压伴肥胖者有血浆胰岛素升高,葡萄糖耐量受损等代谢失常表现,这种肥胖与膳食中总热量高有关,进食过多碳水化合物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单纯减轻体重可在部分高血压患者中收到治疗效果,如再加土限盐则效果更好。这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水平降低有关。

(五)社会心理因素

高血压和冠心病是心身疾病,其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研究显示教育程度差、社会地位低者,血压较高。大量人群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有害心理环境下,可导致持续性高血压。美国职业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与紧张程度有关,50~69岁组职业低度紧张的患病率为5. 87%~9.4326,中度紧张的患病率为9.12%~11. 35%,高度紧张的患病率为9.81%~11.60%。另外,情绪反应也会使血压上升。A型性格(急躁、进取心和竞争心强、具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等)中高血压病人显著多于非A型性格者。芬兰心脏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提示,A型性格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不仅与冠心病的发病和流行有关,且影响其复发频度、冠状动脉硬化程度和心肌梗塞的病死率。

(六)医疗卫生服务 医疗技术的提高特别是预防意识和技术的加强以及方便居民就医的全科医疗服务体制,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下降都将起到重要作用。中国医科大学1985~1989对心血管疾病的监测结果显示,冠心病猝死的人中,有59. 4%在一小时之内死亡,提示应加强医院内外急救的人力、条件及急救水平,有研究报告冠心病死亡人中,有一半左右的人在接触到医院服务之前死亡,提示在社区内加强对该病的监测和急救将会降低其死亡率。

(七)高血压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冠心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研究证实高血压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一般地说,高血压增加各年龄组的死亡危险特别是增加心血管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在Framingham等的研究中,70岁以上各年龄组总的死亡数字都证实了这一点。舒张压和收缩压升高,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先兆都有特别的意义。在Framingham的研究中,这二者在75%的病例中均有升高。有研究表明,致死性心血管病和心力衰竭引起的死亡更多地与收缩压升高有关。

三、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医疗技术的提高,尤其是p受体阻断剂等新药和搭桥手术等内外科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然而,很多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发病1~2小时病情迅速恶化,在未见到医务人员前即死亡;又因现行医疗技术的昂贵等,使其对患者的可及性和可近性受到限制,针对个体的治疗技术的改善并未从根本上降低心血管疾病对人群的危害。因此,在心血管病的防治中,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特别是一级预防至关重要。一些有对照的临床试验和人群干预结果均证明,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一)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去除或减少致病的危险因素,减少个人的患病机会,降低人群的发病率。

1.一级预防的原则:

(1)全人群预防和高危人群预防相结合:从芬兰北Karelia计划的资料看,在高危人群预防中,若降低血清胆固醇20%,并把舒张压降至11. 97千帕(90毫米汞柱),可减少28%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同样的效果在全人群预防中,只需降低血清胆固醇10%,并把舒张压降5%就可以达到。而实际上,凭籍改变饮食习惯,确可做到全人群降低血清胆固醇10%,并把舒张压降至10%,从而减少50%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从整个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才能真正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但对全人群的预防措施不易普遍接受,而针对高危人群的预防措施较易实现且效率高,因此,对全人群的预防应与高危人群预防相结合。

(2)一级预防应从儿童开始:大量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家族性及遗传学的证据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生都在进行的,是从儿童开始的。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如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都易于在儿童及青少年期形成。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宜于尽早进行。

(3)综合防治,多因素干预:一般认为,对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以同时控制多个危险因素 较单个危险因素更为合理有效。要调动社区、家庭的各种资源,采取全方位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在社区、家庭、个人的水平,在生物、心理及社会的层次进行多因素干预。

(4)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需与基层医疗保健相结合。

2.主要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旋:

(1)控制体重:血压和体重有密切关系,平均体重高或平均体重指数高的人群拥有高的平均血压水平,且各年龄组均如此。而体重下降血压也会随之下降。控制体重是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简单、经济的措施。

(2)戒烟:吸烟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危险度不如吸烟与肺癌的联系强度大,但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高,故特异危险度高,因此,减少吸烟率,降低人群特异危险度,已经成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旋。具体措施有社区、个人和家庭的健康教育,个人香烟戒断症状的处理,制定控制香姻销售和吸烟场所的政策,动员学校、机关、厂矿等社会团体的配合等。

社区医生最了解居民的健康习惯及心理背景,容易掌握居民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因而社区医生应利用此优势,找到吸烟者的心理、社会原因及其戒烟的困难,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3)加强体育锻炼:规则的体育锻炼对血压及心脏血管系统有良好的影响,也有利于体重的控制,瑜珈、气功和肌肉松弛的运动项目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

(4)改善社会、心理环境:长期的精神刺激和压力,如紧张、噪音等不良的社会心理环境可导致高血压,长期的压抑愤怒等负性情绪是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限盐:钠盐摄入多的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也高。控制盐的摄入量可减低高血压的发病。首 钢采用以限盐为主的综合性心血管病干预,已在血压控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5)控制饮食:合理膳食是心血管病防治的关键,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高血脂、体重的控制以及超重、高血压等的预防均有重要作用。WHO推荐了预防性食谱的基本原则:①避免体重过重,如已过重则应减少能量摄入,并增加能量消耗;②增加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和“天然形成”的糖类的摄入,使它们占总能量摄入量的48%;③控制精制糖或经过加工的糖类的摄入,使之仅占总能量的10%;④控制总脂肪的摄入量,使之占总能量的30%;⑤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使之占总能量摄入量的10%,使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平衡,各占总能量摄入量的10%;⑥控制胆固醇的摄入至3 00mg/天;⑦控制盐的摄入量至5g/天。

(6)健康教育:在社区、家庭及个人的范围开展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在传播健康知识,转变人民健康信含和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已取得了成就,成为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主要预防措施之一。社区医生执行健康教育有天然的优势,应把与病人的每一次接触均视为健康教育的机会,使病人掌握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控制体重、戒烟、控制饮食等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习惯,加强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危险性。

(二)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为原则。对已患病者个人或群体采用药物或非药物等措施,预防复发及病情加重。由于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的患者,有很多在未见到医务人员以前即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而,心血管疾病的社区监测,如周期性健康检查是早期发觋病人的重要措施。另外,家庭监测应成为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重要措施之—。

(三)三级预防

调动社区、家庭的资源,为患者提供尽可能满意的社区、家庭支持,配合对患者积极治疗,采用康复治疗和病后医护咨询等手段,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和残疾的发生。

上一篇: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下一篇:货币政策对我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