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课程介绍

2022-06-29

第一篇:服装设计课程介绍

《广告设计》课程介绍

一.教学设计

1.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广告设计》是广告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教学任务: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了解广告设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广告的市场运作规律和流程,掌握广告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视觉表现能力和图形制作能力,要求学生关注其他相关学科,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本课以结合实际的设计练习为实践重点,并配合图像的拍摄和获取、加工美化、合成输出等训练。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为后期设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相关课程的衔接

前期课程:

《绘画基础》《设计基础》《标志设计》《字体设计》《商业插图》等 。

后续课程:

《POP广告设计》《DM广告设计》《CI设计》《项目实习》《毕业设计》等 。 3.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材:《广告设计与制作》江西美术出版社 杜平

编著

这本教材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整体内容较有时代感,贴近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实际、将艺术理论与技能培训融会贯通,在内容选材、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等方面突出广告设计教育的特点,是一套贴近设计教学实践的教材。

教辅材料、课件和经典设计作品案例(教师准备)

通过教辅内容的补充、课件演示和经典作品赏析,一方面使学生更全面地领会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优秀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对广告设计的艺术审美水平。 4.教学基本要求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课堂讲授和大量课堂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2)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来进行教学和实践练习。

(3)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经验传授以外,通过对优秀案例作品的分析,加强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4)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大胆主动的参与到设计创意和制作中,积极发挥想象,把计算机绘图软件与设计思维相结合。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延续,通过实践练习使学生在较短的课程中有所领悟,同时应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汲取优秀广告作品,并加以评析。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如何使学生在掌握创意思维的基础上,熟悉广告设计的基本程序,并掌握广告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了解常用广告媒介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如何树立现代广告设计观念;在实践操作中对于广告的创意和版式设计的熟练应用。

6.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以多媒体授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强调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项目导 1 入、实践操作相结合。讲授环节着重使学生掌握广告设计中的基本设计原则及设计技巧,了解优秀广告作品的界定和评价,教学中把广告创意及编排作为设计行为的出发点,以正确传达设计情感为最终目标。

7.学时学分与考核模式

学时学分:

《广告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目前学时为64课时,共计4个学分。从2011届起,学时为96课时,共计6个学分

考核模式:

本课程通过平时考核、课程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习效果,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平时考核占70%,期末考核占30%)。

课程每部分结束后布置专题作业若干,进入实战考察。提倡并鼓励学生分组讨论、评析、交流广告设计作品。在实战练习中,考察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学习内容以及实际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寻资讯,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战训练,进一步提高和考察学生的广告设计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还会布置专题考核作业,最终设计广告作品若干,作为期末考核成绩。 8.教学内容分配

二.教学设施

实训机房

使用多媒体与机房结合教学。设施的配备和管理更加完善,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电子阅览室

学院提供了先进快捷的网络环境,教学区的电子阅览室和学生宿舍的校园网都便于学生 查阅资料、收集素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设计能力。

实训制作室

合理利用广告设计制作实训室教学,使课程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三.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

2 建设艺术设计专业校内实训实习基地,目标在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既能在 真实的岗位环境和氛围中工学结合,增强他们的实操技能,又能进行设计创意和制作,同时,使学生在勤工俭学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我系目前拥有5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其中包括4个“专项技能实训室”和1个“设计 研究所”:广告策划设计实训室(120㎡);广告创意设计实训室(120㎡);包装设计制作实 训室(120㎡);项目工作室(群)(120㎡);广告与商业环境设计研究所(80㎡)。 2.校外实训基地

我系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尤其选择与大型企业、名牌企业、技术先进企业共建实训 基地,最大程度满足专业教学、实用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本课程的校外实训基地有:

四.实训、实习场景(见课件)

五.实训作品(见课件)

六.课程设计体会

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几个学期以来都比较理想。

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掌握较好,与后续设计课程能够顺利衔接。在整个章节的教学过程 中,我很注意学生的反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相应的阶段性的练习。并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学有所得,顺利地完成教学内容。

第二篇:犯罪学课程设计介绍

一、课程定位

犯罪学既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系统分析犯罪活动的现状、特点,研究犯罪活动规律,探索犯罪活动成因,预测犯罪活动的发展趋势。

犯罪学是警务与安保系系平台课。是警务与安保系司法警务、监狱管理、劳教管理(戒毒)和社区矫正四个专业形成警察素质的专业基础课程。

警务与安保系秉持警字特色,培养学生的警察素质,因此犯罪学与警察学概论、治安管理等课程成为培养学生警察素质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培养学生具“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等警察职业素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设计

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是:我们秉持“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在准确的专业定位下,探索科学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为职业能力素养的养成服务。

警务与安保系人才培养方案 以教育部16号文为设计依据,在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两个前提下,本着职业性原则,力图达到培养高素质警察这一警务与安保系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开发思路:犯罪学整门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细化工作任务为学习单元,把具体的工作任务设计为学习情境、通过解决环环相扣的工作任务,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具体工作内容重构课程体系,以教学练一体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

到教学过程中来,以理论和实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推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最终达到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解决实战问题的技能,达到培养学的职业能力的目的。

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课程的总体目标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具体目标设计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让学生了解犯罪原因、了解犯罪预防措施,掌握犯罪预防和犯罪教育实战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整体课程设计力图达到教育部16号文件要求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三、课程内容

该部分重点介绍犯罪学课程内容概述、课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难点,课程地位以及支撑材料。

正如前面所介绍的,犯罪学是一门系统的理论科学,分五编内容,绪论、犯罪现象论、犯罪原因论、犯罪策略论、犯罪类型论。每一编、每一章都有严谨的编排顺序和理论延续性。基于高职教育理念,强调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能力培养方式,将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将原有教材中按学科体系编写的五编内容按照实施项目分解为五大模块。为基础理论模块、犯罪现象与犯罪类型模块、犯罪原因分析模块、犯罪对策模块。分别对应提高学生的基础技能和职业能力。

课程的重点为犯罪原因分析和犯罪对策,难点也是犯罪原因分析和犯罪对策的制定,同时课程实施中还存在课堂实训环节难于操作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真案真做、小组案例调研报告、班级质询会等方式予以解决, 提高学习效果。

因为犯罪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与许多临近学科都存在密切联系,并且会把临近学科的研究成果拿来充实自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犯罪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社

会学、法学等学科的关系,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的方法手段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在学习犯罪学之前已经学习了学院统一安排的公共平台课程和三门法律课程,具有了教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独立性。为学习犯罪这门以理论为基础、追求实战技能提升的课程学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与犯罪学同时学习的有警察学概论、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治安管理,这五门课程同时构成了警察素质基础课程模块,为后续学习的专业岗位模块(主要是实用性和技能性的)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能力拓展空间。

为了使犯罪学这门传统理论课程更适应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特选择全国警官职业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辛科主编的该本教材2011年8月刚刚出版,在内容的整合性、对传统理论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应用性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另外为了丰富犯罪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图书馆备有多样的犯罪学相关参考资料,和丰富的网路资源,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到政府门户网站、各网站新闻栏目、法律网站和各大院校精品课程等网站寻求对学习有用的资料。力图使课程在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方面都能做到纵深自如、多角度、立体、全方位提高学生能力。

四、课程实施

本部分内容分为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块设计、教学实施保障条件四部分。

教学对象: 二年级学生,学生的整体特点是活力无限、追求自由、人生目标迷茫。他们整体上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喜欢挑战新鲜事务、有闯劲、喜欢标新立异、独立思考。同时因为就业前景所困,他们容易分散精力,产生负面情绪,需要正确引导。

二年级是学生在校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一年级学习了人文素质相关知识和工作技能知识,现在整体上呈现学习倦怠现象。二年级会同时开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虽然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

支撑和促进作用,但因为其职业性不强,可能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如专业核心课程,同时自学考试课程会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学生产生很大的干扰性,在此背景下,需要犯罪学教学过程承担的任务就分解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依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布置任务-情景演示-讨论方案-分解任务-讲解知识-课内拓展-课外拓展-总结提高”八步教学步骤,以调研报告为载体,层层推进。

教学策略选择上,主张教--学--练一体化教学策略,教师通过教授一些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图书范围,在项目引导下广泛阅读相关资料,扩大知识面和提高阅读速度,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根据教学任务需要分小组进行演练、以报告为载体,以报告和质询为依托,锻炼学生分析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表达能力。

具体的教学方法选择,会根据具体教学情境和学习内容选择例如任务驱动法、案例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调研报告法等教学方法。

对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进行总结,有如下关系:教学组织以分组、模拟重案六组的方式进行,强调合作互动互学;教学方式强调全员参与、全过程体验、全方位渗透的教学模式,以布置任务、老师精讲、自主学习控制和交流与评估为主线,贯穿整个项目学习过程。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会以诸如提问题复习上次课内容-导入案例-分析案例提出问题-讲解课程重点和难点-不断用最新的案例诠释理论-设计若干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思考题或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应用理论分析问题,设计课题让学生完成。

整个学期全部教学内容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每一个教学单元以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实施-评估四步执

行教学过程,最后的评估的结果会计入学生的形成性成绩。

课程实施保障条件:

教学条件包含对教学进行支撑的软条件和硬条件。软环境包括师资力量, 硬环境包括多媒体教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犯罪学课程组目前包括三位老师,职称、所学专业、研究方向、双师素质、所属教研室情况如下。

经过分析,本课程组虽然人员单薄,但成员研究方向、所学专业和双师情况相互组合,符合犯罪学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课程组成员之间相互支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基本能够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教学环境应该包括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网络教室、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犯罪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对校内实训室的依赖不大,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完成项目报告、接受质询和老师点评。

五、课程评价

我认为课程评价应该是一个整体评价体系的构建,包含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方式、也包含对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和社会(或行业)评价。才符合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互动关系,也符合课程服务专业、专业应对行业、教学服务行业、行业指导教学等互为一体的关系。

但犯罪学是警务与安保系新开发的一门课程,教学效果及行业评价还没有,现在只对学生成绩考核方式进行阐述。

课程评价应当体现专业目标、评价手段、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四个维度的内容。具体学生成绩构成包含形成性成绩和期末考核。形成性成绩是对学习过程中完成调研报告情况、在报告质询过程中的表现情况的评价基础上形成。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考核,试卷应该兼顾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有重点地体现专

业发展技能。体现对学生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六、课程展望

犯罪学是警务与安保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刚开发的一门课程,对课程组三位老师来讲都是全新的领域,需要我们精诚合作,寻求长远发展之路。

为了这门专业基础课程能够担当起人才培养方案赋予的重任,发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效果,需要从师资力量、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规划。

按目前设计的课程实施思路,教师应当对犯罪学理论有全面的把握和深入的领会,甚至独到的见解,才能把握和掌控在课程实施中学生在案例报告中提出的各种理论和实务的问题,给学生正确的指导和理论上的提升。这对新任课教师是非常大的挑战,因此应当让教师增加一线工作经历、加强同行间交流学习、 增加教学科研力度 、丰富进修学习经历。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为首要目标,作为系平台课,我们课程组有这个决心。当前的犯罪学教材仍然是以学科体系编写体例,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需要按照学习情境进行重新编排,修改力度非常大、工作量非常大,因此需要编写符合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和符合“生物学”教学规律的教材或教案。

以上式犯罪学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谢谢/

第三篇:《电厂锅炉》课程整体设计介绍(文字说明)

锅炉是火力发电厂的三大主要设备之一,是电能生产的动力来源。《电厂锅炉》课程是高职高专动力类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

一、课程设计思路

多年来,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厂锅炉》课程组根据现场调研、现场专家讨论和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对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进行分析,确定具有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把握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以“CBE”理论的DACUM方法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含专业理论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和专业实践能力模块,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职业素养的培养。《电厂锅炉》课程以锅炉机组检修与运行作为贯穿教学始终的工作任务,将实践操作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设计了锅炉燃料特性测试实验、热装配检修实训、机组运行仿真实训和现场运行实习等关键教学环节,强化了学生能力培养。

二、课程体系构建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能在火电厂、火力建设公司、企业自备电厂或动力分厂从事火电机组安装与检修、机组设备运行与管理工作的能力,较高职业素养,较强社会适应性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锅炉类专业岗位需求:锅炉本体检修、管阀检修、锅炉安装、锅炉辅机检修、锅炉运行、机组集控运行等。

电厂锅炉后续课程:热力设备安装检修、单元机组集控运行。

根据以上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的国家职业标准、现场调研以及现场专家对专业需求研讨,电厂锅炉构建了包含专业理论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和专业实践能力模块的课程体系。

在锅炉课程体系构建中,课程设计主要以锅炉检修和锅炉机组运行为工作任务,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电厂锅炉理论教学的同时,锅炉热装配实训同步开设,分等级锅炉机组仿真运行实训陆续展开,真正做到“教、学、做”相结合,切实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体现我校“能力目标型”的教学模式。

三、课程内容确定

理论模块内容主要有:锅炉燃料及特性、锅炉热量平衡、锅炉制粉系统、锅炉燃专业烧系统、锅炉汽水系统、锅炉运行及事故处理等;

专业拓展模块内容主要有: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及系统、锅炉燃烧与调整、超临界锅炉技术;

专业实践能力模块内容主要有:锅炉管件装配,锅炉阀门装配,弯管工艺,200MW、300MW、600MW煤粉锅炉机组和135MW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仿真运行操作,电厂运行实习等。

四、课程特色

在多年积淀和不断创新的基础上,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厂锅炉》课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我们概括为三个方面:“一干两支”式的课程体系结构、“一体两翼”式的课程内容、“学练结合、知能并重”的教学基本方法。

1. “一干两支”的课程体系结构,即以理论课程为主干,运行实训、检修实训为两支,体现了“岗位导向性”特色,实现具备锅炉检修与运行能力人才的培养目标。

2. 课程内容以传统锅炉技术为主体,打好专业基础;同时跟踪技术发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以两种新型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临界直流锅炉——技术为两翼,为课程插上腾飞的翅膀,“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在国内同类课程中独具特色。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清洁燃烧设备,2002年进入国内主力发电厂,我校于2000年即开设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并完善了课程体系,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首创性,并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超临界直流锅炉是最新一代主力电厂锅炉设备,可大大降低发电煤耗,2002年开始在国内大规模建设。我校于2004年开设了《超临界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并完善了课程体系,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以传统锅炉为主体,以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临界直流锅炉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式课程内容体系,使本课程具有显著的“先进实用性”特色。

3. 火力发电厂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人员素质要求很高。如锅炉运行值班员既要掌握全面、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等,所以学生要求达到“知识、能力俱佳”,单纯技能型人才无法很好胜任岗位。

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并重”的“两轮驱动”模式,学练结合,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步提高,体现“知能并重”的特色。

知识学习主要通过理论课(锅炉设备及运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或超临界锅炉技术、单元机组集控运行)进行,共约150课时(84+28+28);

技能操作训练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电站运行仿真实训、电厂生产实习、热装配实训)进行,共约224课时(84+84+56)。

四、教学队伍情况

电厂锅炉课程的教师队伍是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有4名来自电力行业的兼职教师,专任教师75%为“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合理,有博士(含在读)、硕士学位和具有现场经验的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均为教学骨干;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均配有辅导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

学历结构:博士(含在读)1人,占10%;硕士4人,占30%;本科9人,占60%。

年龄结构:50岁以上2人占,8%;40~50岁6人,占42%;30~40岁6人,占42%; 30岁以下1人,占8%。

学缘结构:(1)在15名组员中,清华大学毕业1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毕业1人,华北电力大学毕业4人,华中科技大学毕业2人,重庆大学毕业2人,长沙理工大学毕业1人,中国矿业大学毕业1人,其他院校毕业2人。(2)在15名组员中,热能动力工程专业毕业13人,与热能动力工程相近专业毕业2人。

职称结构:教授2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4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3人,工程师1人,实验师1人,助教1人。

双师情况:该课程组具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共10名,占75%。

学校人事部门建立了兼职教师资源库,本课程的兼职教师来自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开封京华发电有限公司,河南省投资集团郑州新力发电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河南第一火电建设公司等单位。聘任的这些兼职教师都是多年从事火力发电运行、安装、检修方面的专家,他们主要承担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指导、辅导和讲座,参与课程教学大纲制订和教材编写。兼职教师共4人,占教师队伍25%。

五、实践教学条件

电厂锅炉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按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改变了过去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且仅是验证理论知识的状况。编写了热装配实训、锅炉专业实训、锅炉仿真实训、运行实习、顶岗实习的教学大纲、任务书、指导书等,完善了工学结合管理制度。

根据电力行业发展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建立具有工学结合的,有显著现场氛围的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实践教学环境包括良好的校内实训基地,也包括现场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条件完备,教学环境先进。

(一)建立热装配实习基地和洁净煤燃烧中心

热装配实习基地可开出多级离心泵检修、阀门检修、管件配置、管件装配和弯管等6个实训项目,洁净煤燃烧中心可开出循环流化床锅炉临界流化风速测定、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物料循环系统调整、锅炉空气动力场测定和烟气脱硫系统测试等4个实训项目。这些项目的开设与现场结合紧密,实现实训场所现场化的目标。

(二)建立全范围仿真的电站仿真培训中心

由于电力行业对安全要求的特殊性,在校学生难以操作真实的现场设备运行,因此仿真系统的建立尤其重要。先后建立了135MW锅炉机组、200MW煤粉锅炉机组、300MW煤粉锅炉机组和600MW煤粉锅炉机组的仿真系统,这些系统完全按照现场运行控制的要求建立,仿真控制室与现场控制室实现全范围模拟,具有真实的现场氛围。学生通过大量的仿真演练,提高了操作技能,为进入现场操作做了充足的准备。

(三)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在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等地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与郑州热电厂、开封火电厂、新乡火电厂、首阳山电厂、丹河电厂签订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协议,这些实习基地机组类型众多,先进技术应用广泛,现场人员素质较高,使实践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保证。

六、实践教学内容

在实践教学设计上,按照平行递进的原则,把实践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均为检修与运行平行推进,同时三个阶段分层次递进。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增大模拟仿真教学、现场教学、顶岗实习、技能培训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推进工学结合的改革与实践,满足学生进行本课程全方位、不同层次和能力培养的需要,推行双证书制度。

1.电厂认识实习 安排在校内认识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采用录像教学、现场教学、模型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电厂生产过程。

2.热装配实习 安排在具有典型现场氛围的校内热装配实习基地进行,由具有多年现场丰富经验的专任教师指导。采用实物讲解、操作示范和实际检修操作的“教、学、做”一体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检修工艺的理解和检修操作技能的规范。

3.锅炉专业实训 安排在实训专业教室进行,专任教师指导。采用与国家职业标准相吻合的要求指导,分析案例,为职业技能鉴定奠定基础。

4.机组仿真实训 安排在具有全范围仿真、模拟现场集控室功能的电站仿真培训中心进行,所有指导教室均具有电力行业仿真培训指导教师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采用电厂规程操作演练、局部过程演示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全面掌握不同类型机组运行过程及事故处理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电厂运行实习 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采用现场教学,现场观摩、跟班运行等方式进行指导。使学生在仿真实训的基础上,与实际现场结合,深入了解现场运行模式和现场运行要求。

6.顶岗实习 部分学生根据现场需要实行顶岗实习,主要由现场技术人员指导。主要由设备检修、维护与运行监督。

7.毕业设计 根据现场改造、试验、运行分析等课题开展,专任教师指导。采用试验、运行数据分析、综合设备安装等方式进行,指导教师参与全过程指导。

第四篇:夏令营设计理念和英语课程介绍

发布者:

昂立少儿教育发布时间: 2007-4-22 14:53:37阅读: 678 次>>> 咨询本文内容

下载报名表

夏令营对孩子成长的帮助,已经得到大多数家长的认同。对孩子们来说,夏令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娱乐休闲活动,实质更多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一个好的夏令营,它不仅可以让孩子在某一学科上得到提高,还可以透过团体生活的融入、活动情境的设计,及在老师亦师亦友的呵护下,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 让孩子学习集体生活、人际相处、团队合作、情绪管理、问题解决及品格养成。

2007年昂立少儿全封闭英语夏令营的设计理念就是围绕以上目标,解放孩子,让孩子充分享受一种不同于学校生活的体验。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激发孩子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突破英语学习的瓶颈, 轻松、有效地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因为是主题夏令营,重点介绍一下几大英语课程,因为它是整个夏令营的核心和灵魂。

1.学会朗读、背诵、表演和理解一个美国经典故事。这是我们的【英语经典故事表演】课程。它是融故事欣赏和表演为一体的趣味课程。①分角色表演,可以激发孩子听说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听说水平。②在对话表演的气氛、场面中更容易让孩子在活动中记忆,复现已有的词汇、句型,学习新的语言表达,形成丰富的语流、语感,自然地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语言错误。③孩子在排练、表演的过程中,不仅仅增强了说英语的自信心。

2.学会、熟练运用多个生活情景会话。这是我们的【全外教口语】课程。①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他们感兴趣且实用的主题。②外教创设情景组织孩子对基本表达反复操练、分组讨论,帮助孩子突破开口瓶颈,让孩子马上可以学以致用, 在参与说的过程中增加表达的自信心和了解异域文化,逐步提高英语的运用和交流能力。

3.轻松掌握发音技巧,纠正和改善学生的语音、语调。这是我们的

【语音教学】。①但因为夏令营时间较短,且我们是安排在每天早上的晨读时间,只有半小时。如果要系统地教完国际音标是不可能的。②所以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英美经典儿歌、童谣和故事,让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跟着原版录音朗读、背诵,自然地巩固语言、锻炼口腔肌肉、培养语感、适应发音规律。③希望能让孩子们意识到学习英语首先要有一口漂亮、标准的发音,说英语时不可以没有语流、语感。④目前牛津教材是淡化语音的,所以孩子在学校的语音知识是不系统的,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除了听音模仿外,还是要借

助于国际音标。

4.教孩子享受英语阅读的乐趣,轻松掌握英语写作的要领和技巧。这是我们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①我们的阅读文章选自报刊杂志和各类原版图书的精美原文,内容新颖,趣味性强,信息量大。②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复习已有的单词、语法知识,并补充新的语言知识, 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③在拓宽孩子知识面的同时,教会学生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④在阅读的同时指导学生从模仿写作入手,模仿英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思路。⑤遵循先易后难,先短后长原则,教孩子从写正确的句子到写有中心的文章,教会学生把握写作的要领和技巧。⑥英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不可分。虽互有侧重, 但相辅相成,都与词汇、语法、逻辑思维紧密相连, 融会贯通,任何一方能力的提高都会带动另一方的进步。

5.除此之外,我们还专门安排了一些听力训练,因为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听是最重要的,听的清,才有可能模仿;听的准,才能说的对。所以我们通过有趣的听力内容,多种形式,来培养孩子听的习惯和听的能力。

以上所有英语课程都有低、中、高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四期夏令营每一期的内容安排是完全不同的。

第五篇: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生态旅游规划课程介绍

《城市规划原理》是景观学专业一门专业主干课。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建筑、技术、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主要内容:城市与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总体布局、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居住区规划、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等。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是一门研究在城市中运用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因地、因时制宜地选择各类城市园林绿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形成有机的城市园林系统,以便创造卫生、舒适、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学科。因此,既需要学习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构成要素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又需要学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各类绿地的专业知识。

本课程包括的内容有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道路及防护绿地规划设计。

《生态旅游规划》是景观学专业方向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生态旅游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方面,包括的主要内容有: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体系、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生态旅游者及生态旅游市场、生态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开发、生态旅游业及生态旅游管理、生态旅游环境及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生态旅游规划与生态设计。还涉及到了诸如生态旅游体验、生态旅游环境解说与教育等生态旅游研究领域的一些新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对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恢复、规划的能力。

上一篇:法制教育真实案例下一篇:服装网络消费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