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法律论文范文

2022-05-14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林业法律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根据我国林业现实特点,客观分析林业保险重要性,结合当前我国林业保险现状,对林业保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阻碍展开科学客观的分析,最终从制度根本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对策。目的在于解决林业保险最深层的法律制度问题,健全林业保险制度,深化集体林权改革,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第一篇:林业法律论文范文

探析城市林业建设的法律理念及要素

摘要:城市林业不只是对城市树木的管理,更是对受城市居民影响和利用的林地的管理。城市林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多学科的共同研究和实践,更需要理论研究的创新和指导,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和运行机制。本文从整理城市林业建设的现状入手,对城市林业建设法律制度的一些基本要素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城市林业 法律制度 林业建设 环境保护

虽然我国城市林业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我国城市林业建设只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并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城市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城市林业建设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至今没有制定直接规范城市林业建设的法律、法规。所以,重视并加快研究和制订有关城市林业建设的法律、法规,对我国城市林业建设加以统一的规范和引导是当前国家立法机关应予重视的一个问题。下面将从城市林业建设的法律理念、城市林业建设自身的内部法律关系、城市林业建设与我国有关林业法律、法规的关系等方面作一些初步分析:

一、城市林业建设的法律理念

所谓“理念”实际上就是原理和信念,或价值观。一种制度在建构和设计中内在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哲学基础,即这种制度的理念;它是一系列价值选择的结果,指向某种特定的目标。理念通常应该体现为具体的制度,在这种制度的实际运作中贯彻始终,并能够得到验证。法律理念即指导法律制度设计和法律实际运作的理论基础和主导的价值观,也是基于不同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或文化传统)对法律的功能、性质和应然模式的系统思考。法理念作为一种哲学属于一种实践理性。虽然一国的法律制度具有相对一致的法律理念,但不同的法律部门和法律制度也具有其相对独立的法律理念存在。城市林业建设的法律理念也就是指导城市林业建设法律制度设计及其实际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价值观。在构建这一理念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城市林业建设的时代特色,要突出其多样性和综合性。我国目前其他有关林业的法律理念相对于城市林业建设的法律理念,显得单一而狭窄,不利于林业资源效用的充分发挥。城市林业建设的法律理念的确立可能会是我国林业法律理念革新的开端。

二、城市林业建设法律要素

与其他任何法律关系一样,城市林业建设的法律规范体系必然由该法律关系的要素组成,下面对城市林业建设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作一简单分析。

1、城市林业建设主体

在城市林业建设法律关系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主体:其一、城市林业建设的立法主体。按照《宪法》和《立法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城市林业建设法》应当由全国人大常委制定,国务院可以制定有关的行政法规;较大的市可以通过制定地方法规来规范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目前情况下,在城市林业建设中,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城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可以对本市的城市林业建设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为城市林业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和依据。同时,城市政府的规划部门也应积极将有关规划报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批准,使其具有更高的权威性。

其二、城市建设的执行主体。城市林业建设执行主体,是指城市林业该由谁来投资建设,谁来实施城市林业的建设活动?其主体主要有三方面:政府、集体、个人。城市林业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应以政府实施为主。城市政府对本市的林业建设从规划、筹资到具体实施都应处于主导地位。特别是对于城市森林、园林的建设,公共场所的绿化、城市通路、街道两旁的绿化更应以政府为执行主体。集体,主要是指城市林业建设的非国家团体组织,在城市林业建设中要发挥有关部门、单位、社区的作用,落实责任制,一些小区绿化、单位大院绿化等应由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和社区负责,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其三、城市林业建设的经营管理主体。城市林业建设该由谁来经营管理?城市林业建设中的城区林业建设由于主要由当地政府投资,而且城市林业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部份,理应由政府中的城市规划部门进行规划和管理。同时应当将市场机制引入城市林业建设,将经营和管理相结合,实行谁建设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复合体制,充分调动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因此,城市林业建设的经营管理主体应是多元的,城市环境保护部门、社区管理部门、生活区的物业管理部门、其他有关单位也应对城市内部或小区内部林业建设或绿化区域进行管理和经营。

2、城市林业建设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通常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通说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有:物、行为和智力成果。笔者认为,城市林业建设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行为,即城市林业建设法律关系主体在城市林业建设活动中所实施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和监督的行为。但这种行为与行政法上的行政行为不同。行政行为的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城市林业建设法律关系的主体则是多元的,可以是行政机关,也可以不是。

3、城市林业建设法律关系的内容

城市林业建设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城市林业建设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下面分别简述之:

(1)政府的权利和义务:

本届中央政府提出“执政为民”,“请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在城市林业建设活动中,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或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对城市林业建设进行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调动其他主体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协调相关单位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及时处理建设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职能对行政主体来说,即是权力又是义务。从根本上说,政府在城市林业建设中主要是义务主体。因为政府的一切活动都应以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政府的权力不仅来源于人民,而且是为实现其义务为前提的。但在实际中,政府滥用权力,挤占城市绿地、开山采石、破坏山体和植被等屡见不鲜。而且政府的决策不民主、不科学,主观臆断的成份很大。

(2)集体的权利和义务

集体包括部门、单位和社区。由于部门和单位实行的是责任制,所以仍应侧重义务。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一个良好的绿化环境,不仅可以使员工获得绿化效益,有利其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体现部门和单位的实力,有利其业务的开展。城市发展的未来在社区,社区的绿化是主动的、积极的。现代市民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不惜花钱买绿化。

(3)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个人的义务是法定义务,我国“九五”造林绿化目标确定:到2000年,全国城市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义务植树的尽责率要从当时的82%提高到90%,即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要从当时的5亿人次增加到5.5亿人次。个人在履行义务后,理应具有权利:享受林业建设成果的权利、排除他人侵害城市林业的权利、监督政府城市林业建设的权利等。我国正在向“市民社会”转化,个人的权利得到尊重,义务得到履行,是今后城市林业建设得到顺利发展的根本保障。

城市林业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城市是人类今后居住的主要场所。所以,制定法律、法规对城市林业建设加以规范和引导,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在《森林法》修订时,可以考虑加入“城市林业建设”部分。这样不但可以使新《森林法》体系更完备、更科学,而且也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

作者:蒋国军

第二篇:林业保险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摘要 根据我国林业现实特点,客观分析林业保险重要性,结合当前我国林业保险现状,对林业保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阻碍展开科学客观的分析,最终从制度根本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对策。目的在于解决林业保险最深层的法律制度问题,健全林业保险制度,深化集体林权改革,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 集体林权;林业保险;法律问题

Key words Collective forest rights;Forestry insurance;Legal issues

2008年6月8日,我国下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其中客观地分析了我国林业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等。在林权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林业保险方面发展却相对落后,没有能够适应当今林业发展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保障林农利益、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相关的林业保险很有必要。

我国森林总面积达2.08亿hm2,连续30年增长,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出台一套完善的森林保险法律规范,林业保险的种类、费用、补贴制度和政策没有一个统一确定的标准[4],法律层面的缺失是制约林业保险发展的根本问题。笔者在林权改革背景下,从法律层面研究目前我国林业保险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1 发展林业保险的基础条件

林业是一个周期性长、收益缓慢、风险高的行业。一片林木的培育和长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而其周期性长也导致了其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可能性大。林业风险不仅包括风雪、火灾等极端天气以及病虫害等自然因素带来的风险,还包括偷窃林木、乱砍滥伐等人为破坏的人为风险以及因为技术不成熟而造成损失的技术风险[1]。林农对林木的投入大,收益回報时间长,也直接造成林农对于突发性灾害的应对能力低下,大多林农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承受风险损失,也无法用科学的、有效的机制应对风险。

林业保险就是针对林业发生的问题,为减轻林农的损失,分散风险。使林业变得更加有保障,从而使林业能够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的有效手段。林业保险同一般的保险一样通过投保人向保险公司投入保金,保险公司在投保人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下给予资金支持,分散风险,而林业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其与一般性商业保险有所不同。林业保险既应该引入市场机制,使其在市场的大环境中通过竞争得到创新提高和完善;同时政府也要适当介入予以支持,尤其是在林业保险不成熟的当下,政府要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大力推进林业保险的深入发展。

在当今我国林权改革的大环境下,我国各地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有关林业保险的政策。如湖南省作为政策性森林保险的试点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设定了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率,明确了保费补贴,设定了保险起赔点等[2],优化了林业发展环境,巩固了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成果。纵观世界保险业发达的国家,如瑞典、芬兰、美国、日本、印度等,他们的许多政策也有值得借鉴之处。如法国和日本的农业保险为了分担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采用了再保险制度;法国还专门准备了农业灾害基金,将保险去商业化;印度规定了赔偿额度和法定规定准备金等[3]。我国可以充分吸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森林保险机制。同时,作为同是在土地上进行活动的农业,经多年发展,农业的保险制度已初步完善。所以,我国林业保险的发展完全具有可行性,现今所面临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2 林业保险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2.1 林业保险相关法律制度缺乏

2.1.1 林业保险立法缺失。

我国目前采用商业保险公司承办林业保险业务的保险体制,对林业保险的规定也按照《保险法》中对商业保险的规定来进行[5]。而这种保险体制和法律规定并未准确定位林业保险性质,忽视了林业保险的特殊性。林业保险竞争力的低下、保险技术的薄弱性、林业本身的高风险和弱质性等问题难色由商业保险法律法规予以恰当解决,而我国关于林业保险的法律规定细节性规定极少,缺乏一部专业全面的林业保险法律,林业保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充分解决,直接阻碍了林业保险的发展。

2.1.2 风险预防规避制度和灾害理赔制度缺失。

对风险和灾害的控制是林业保险经营的极大挑战。完善的风险预防规避制度和灾害理赔制度是林业保险稳定经营,持续发展的坚实后盾[5]。而我国目前在风险规避和灾害理赔方面制度缺乏,一方面导致林农顾虑较多,投保意愿不强;另一方面,商业性保险公司认为林业保险赔付率太高,开展业务积极性也不高[6]。风险预防制度和灾害理赔制度的缺失严重制约了林业保险的稳健发展。

2.2 政府介入太少,缺乏政策扶持

林业保险本身因为高风险、慢回报等一系列因素而具有特殊性,并且林业保险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均大于普通商业保险,林业保险保护森林资源和保本经营的目标都是与商业保险不同的,林业保险更具有公益性,这就决定了林业保险最重要的性质——政策性。政府必须给予林业保险一定的政策支持,在经费赞助和财政补贴等方面都应充分支持[7]。此外,由于目前林农参与林业保险积极性较低[7],参险意识明显较弱,政府应发挥自身作用,加大对林业保险的宣传推进。而我国目前政府对林业保险介入太少,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在政策支持和宣传推进方面均力度不够,并未充分推动林业保险发展。

2.3 缺乏法律人才技术保障

林业保险法律制度的特殊性,要求林业保险法律人同时精通法律知识、对林业有着深厚的了解和认知并熟悉保险业务[8]。而目前我国符合要求的人才非常缺乏,在林业保险行业稳定性弱,知名度低,大众甚至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才都对其缺乏了解的现实困境下,这种林业保险和法律知识双精通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而面對窘境,国家虽然采取一定措施,但并没有为培养林业保险所需要的人才提供足够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强大的制度保障。这种人才匮缺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发展,使其未能成为林业保险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3 发展林业保险的对策

3.1 制定一部专门的森林保险法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主要对商业保险进行规范,在森林保险方面只是笼统地阐述为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森林保险法;实践中遇到的森林保险问题都是按照保险法中传统的商业保险条款实施,忽视了森林保险的特殊性;现有的法律过于笼统,责任主体不明晰,实际操作困难,不利于我国林业产业的长远良性发展。因此应对林业保险专门立法,明确森林保险法的主客体及权责归属问题。参考国内外的立法模式及我国学者对立法模式的探究,大致可以分为3种:渗透立法、统一立法和分别立法。若采用渗透立法模式,将森林保险内容并入到森林法中,则可能更多的还是一些宣示性、原则性条款;具体措施不明确,执法就会出现偏差。这样来看一方面会损失立法成本,有损法律权威;另一方面还是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若采用统一立法模式,农业保险包含森林保险的内容,虽然从原则上符合目前我国大多数学者赞同的二者的关系,但二者毕竟有差别,统一立法明确性还是不突出。相比之下单独制定一部专门的森林保险法较为可取[9]。在这部法律中,具体明确森林保险法的主体、客体、森林保险的险种及分类、政府及保险公司的地位、组织体系、经营范围、费率制度、赔付标准等内容。通过这种单独立法,可以明确权责,使各方主体有法可依;林农对林业保险的了解程度低、对保险的保证性存疑这也是阻碍林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明确的立法使林农对林业保险的相关内容明晰,进而利于林业保险的发展。在立法中也要涉及具体的风险预防规避和灾害理赔的内容:关于风险预测机构构建与运行的相关问题,灾害理赔时间,政府、保险公司、投保人三方承担的责任比例及责任范围等。

3.2 加大政府介入

林业保险一直存在政府介入少的问题,作为高风险低回报的政策性产业,政府应发挥自身的作用,以政策扶持作为市场主体且主导林业保险发展的保险公司,给予保险公司明确的优惠赞助政策及财政补贴。

林业保险的整体运行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处于无序发展状态;林业经营者和保险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制约林业保险工作的开展。国家可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保险企业进行监督与管控,使其合理经营,既保护林农利益也可以解决利益冲突等问题。

3.3 完善林权制度

林权不清是制约林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林业保险公司无法明知林权主体,也就无法对林木进行承保,进而也就阻碍了林业保险的发展。通过明晰林权主体、林权范围、林权时间等,改善林业部门责任互相推诿的状况,减少林权纠纷,也有效提高经营者的投保积极性[10-11]。

3.4 确立培养林业保险法律人才制度 立法上的空白导致人们对林业保险领域的关注度低,相关法律人才在该领域的研究也较为欠缺。因此,相关人才应树立林业保险法律意识。国家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更好地促进既懂得保险知识又精通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的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为林业保险法律人才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如教育资源、实践资源、经费支持等,同时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林业保险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程醒予,耿利敏,沈文星.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林业风险与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16,29(1):8-13.

[2] 邓三龙.关于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几点思考[J].林业经济,2010(9):3-5.

[3] 陈珏.法国、印度、日本农业保险体系探析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6(7):188-191.

[4] 刘豪,高岚.推进广东省森林碳汇项目发展的对策建议[J].环境保护,2013,41(15):67-68.

[5] 常宏.我国森林保险法律制度浅析[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

[6] 杨菊红.森林保险机制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7] 周莹莹.我国森林保险立法问题研究[D]. 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

[8] 张博,贺艳.国内外森林保险法律保护的差距及建议[J].学术交流,2013(11):1000-8284.

[9] 李媛媛.森林保险立法初探[J].世界林业研究,2010,23(2):73.

[10] 全刚,吴美容,石静.林业保险问题透视与相应的解决对策探讨[J].现代园艺,2016(2):206.

[11] 庞厚新.试论我国林业保险的重要性[J].农家之友,2010(5):76-77.

作者:周晓莉 李丹宁 巨心怡

第三篇:农村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法律问题探讨

摘 要:林业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开展必要的林业资源管理工作,能够确保其价值的发挥,从而在营造地区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我国林区大多分布于相对偏远的山区和农村,一方面是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导致管理工作面临较大困难;另一方面是基层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森林保护意识,甚至存在偷伐、滥发林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分析农村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法律的相关问题,探讨实际可行的林业保护措施。

关键词:林业资源;农村地区;法律问题;管理措施

引言:林业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借助于扩大林业种植面积、增加种植资金投入等措施来增加林木数量,更重要的是做好林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杜绝滥砍滥伐等破坏性行为。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部有关林业资源管护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并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管理作用。文章首先概述了当前农村地区林业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随后从法律角度,提出了加强农村林业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农村林业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

1、基础设施不完善

林业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工作,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条件落后、地理位置偏远的农村地区,因为基础设施不健全,导致林业资源管理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面临很大的困难。例如,林区覆盖面积比较大,但是林区周边以及内部道路崎岖不平,甚至没有常规性的公路及设施,管理人员只能徒步进行巡逻,管理效率极低。除此之外,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地方林业部门的管理设施也比较落后,没有与时俱进的采购现代化的管理和通讯设备,也会增加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难度系数。

2、农民法律意识薄弱

森林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应当由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进行管理,并制定每年的林区采伐计划。只有严格执行科学的采伐标准,才能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林农提供更加长久的收益。但是由于普法工作不到位,或是部分林农出于个人私利考虑,往往选择性忽视采伐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偷伐、滥伐问题。同时,采伐后的林区没有及时进行养护,导致林木更新速度緩慢,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等问题。除了农民法制观念不强外,传统农业经济收入偏低,加上收地方林木加工企业高薪的诱惑,也使得许多林农参加到偷伐林木的队伍中来。

3、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

如上文所说,基于农村林区客观情况的限制,林业资源管理工作面临诸多困难。而要想真正做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管理目标和详细的管理计划,从而确保各项管理和保护工作得到切实的开展。但是目前来看,仍然有部分林业部门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计划,在开展林业资源管理活动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难以确保整个林区得到普及化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交替不便的地带或是在森林深处,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林业的正常生长受到抑制,给林区病虫害或森林火灾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二、农村林业资源管理

1、强化林政管理

相关部门应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农村林业管理的基本理念,林业执法部门应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实际效用,通过法律手段加强林业宏观控制。就农村林业产业而言,相关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引导林农进行科学管理,在保护森林生态的基础上,推广符合商品价值和农村生态价值要求的经济产品。

2、促进农村林业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林业资源档案管理,提高农村林业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相应的农村林业信息交流平台,可有效拉近各林业管理主体间的距离,加强不同主体间的信息交流,从而提高林业管理的科学性。

三、农村林业资源保护实际措施分析

1、制定完善的林业保护制度

制度是确保林业各项管理措施得以有效落实的基础。相关部门应全面加强林业管理制度建设,依据制度进行管理,规范管理人员管理行为,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创建良性的竞争氛围,促使管理人员加强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农村林业管理水平。

2、组建一支专业化的护林队伍

相关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组建相应的护林队伍,护林人员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身体健康、思想端正并且充分热爱林业事业。组建护林队伍后,应明确护林队伍具体的保护对象和保护范围。最后,需全面落实林业管理责任制度,确保每一个村、每一个镇均配置有护林员和林业站,形成相应的林业管理网络,以满足林业管理实际要求。

四、农村林业保护法律制度

1、农村林业保护法律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林业资源管理相关法律制度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就农村林业管理而言,政策扶持相对较少。集体林权改革之后,相应政策更新速度较为缓慢,森林资源有效利用率较低。另一方面,多数林农对于林业管理缺乏重视,部分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落实,也限制了农村林业的良心发展。法律制度的缺陷在我国的林业发展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林业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现在林权流转法规的落后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不能落实到实际应用中。这是因为林地流转市场的欠缺,没有很好地发展林业市场,不能合理的使用林地资源。

2、农村林业法律制度改进措施

林业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相关部门应充分重视林业法律法规建设,促进林业科学发展。针对我国农村林业法律法规存在问题,相关部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改进:一,完善林权流转制度。就现有林业法律而言,不能有效发挥林权流转的实际效用,因此,相关部门应通过林权流转制度改革,带动林地流转市场发展,以促进农村林业发展;二,加强集体林权法律法规建设。林权改革促進了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是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重大改革,因此加强集体林权法律法规建设,是当前的林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三,加强林农法律意识宣传,提高林农林业保护意识,在林业生态保护基础上,提高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切实提高林农经济收入,从而调动林农管理热情,促进农村林业健康发展。

结语:农业林业作为我国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承载着重要的社会作用、经济作用和生态作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村林业管理水平较低,限制了农村林业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从林业资源管理和法律法规两方面入手,通过相应的科学调整手段,提高林业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以促进农村林业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志峰,祝令辉.保护森林资源行动中暴露出我国林业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林业资源管理,2011(05):109-112.

[2] 贾培峰,周晓顺.重点国有林区实行森林管护经营承包责任制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11(04):111-115.

[3] 吕耀堂,王茂盛.试谈国有林场在实施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护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林业产业,2016(07):187-188.

作者:张海林

上一篇:财务决策论文范文下一篇:工伤保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