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创新

2023-01-10

公安院校是培养预备警官的摇篮,是开展公安教育的主要场所。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是公安院校的特色之一。公安部政治部于2000年正式颁布了《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其中第二条明确指出:“公安院校是培养训练公安民警的重要基地,必须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实行警务化管理。”除了具备一般院校管理的日常性要求以外,警务化管理更具有突出的阶级性、专业性、警务性、实战性和综合性。[1]然而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正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探索警务化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创新,更好的适应公安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公安院校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1 当前警务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的公安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经历了军事化管理、半军事化管理,警务化管理。公安部教育局编著的《公安教育概论》指出:“所谓警务化管理,是指公安警察院校围绕其培养目标,根据公安警察院校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要求,依据人民警察的有关条令、条例的规定,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教育养成,培养学生优良的警察素质,使公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当前,全国各级公安院校基本形成了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有禁则止、活而不乱、畅而有序的育人氛围,警务化管理的成果已得到充分显现。但是,随着警务模式的变革以及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新形势的发展,当前的警务化管理与社会对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相适应,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理理念上认识错位

(1)对警务化管理内涵缺乏准确把握。部分学管干部对警务化管理内涵理解不透,将警务化管理理解成制度与命令的象征,行政命令、强制措施似乎成为警务化管理的代名词,单纯强调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灌输几近于盲从的“服从”思想,崇尚以行政命令、强制措施、个人权威为主的管理方法。这种把警务化管理与以人为本对立起来的管理理念是片面的、僵化的、机械的,也有违警务化管理的真正内涵。

(2)对警务化管理特殊性的曲解。警察队伍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决定了公安教育的特殊性。在公安教育中强调警务化管理的特殊性本身无可厚非,但这样的特殊性不应使公安教育脱离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公安院校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毕竟不是行政机关,警务化管理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职业化的警察,因此,在管理上不能一味地强调统一、共性,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抑制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与实行警务化管理的本意是背道而驰的。

1.2 管理方法上运用欠佳

(1)重控制轻教育。在传统公安行政管理体制影响下,目前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工作中往往用强制性的命令、惩戒手段作为管理的主要方法,过多强调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用规章制度去限制学生,把学生看作被动的管理对象。单纯地使用强制性的管理方法,如命令、规定、制度等,在短期之内似乎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方法只能使学生迫于一时的压力而被动地暂时服从命令,由于忽视了对学生深层次思想和个性发展的分析、把握和引导,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心悦诚服,从内心主动接受教育管理,从而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内在心理约束意识。实践证明,这种单纯强调控制命令轻视教育引导的管理,不仅管不好学生,而且势必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重形式轻实效。在警务化管理中通过一定的形式去反映其内容是必要的,但形式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实效却是值得商榷的。在公安院校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怪圈:每当有检查或是开展考核评比的时候,学生的表现无懈可击,但检查考核评比之后,又回到原有的水平上了。又如,同样是在校内,节假日学生越轨、违纪的现象往往较为频繁。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主要在于一是执行规章制度要求不严,标准不高,仅仅满足于“过得去”,而不求“过得硬”,使现有的规章制度很难发挥其作用,甚至形同虚设。二是抓日常养成不够。由于警务化管理工作繁杂琐碎,不容易出成效。部分学管干部不愿或不会做深入、细致的工作。要检查评比了,或者出现问题了,狠抓一阵子,不能持之以恒,工作时紧时松,常常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1.3 管理内容上统筹不当

(1)统筹不当,顾此失彼。警务化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学生一日生活制度的方方面面,应该看到警务化管理各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某一方面内容的完成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警务化管理工作的效果。但在实际中却存在着不论主次、不讲轻重的做法,缺乏整体的统筹规划,行动上往往是杂乱无章、顾此失彼。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活动只能导致警务化管理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范围内徘徊,无法促使其稳步推进。

(2)力度不一,标准多样。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是警务化管理的重要特征。但是,在目前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不同年级学生的管理标准和力度大相径庭的现象。对于一年级新生的要求标准较高,而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却将标准定位为不出事,得过且过,甚至在同一年级不同的大队、区队之间也不尽相同。在学期的不同时间段也有差异,往往是开学时标准高、要求严,到了期末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学生往往无所适从,甚至使部分学生产生侥幸心理,淡薄纪律观念。

2 推进警务化管理创新的相关途径

当前,警务化管理面临的诸多挑战,出现的主要问题为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创新注入了催化剂,警务化管理的变革与创新呼之欲出。笔者以为,创新的途径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对马克思的“个人全面发展”理论的中国化阐释。落实到高等教育中则是要求普通高校必须要转变教育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培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公安院校的警务化管理应该顺应实际发展的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具备全面素质的“人”为出发点,创新警务化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原有的警务化管理的机制。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要注重管理的人性化。公安院校本质上是教育场所,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树人”,警务化管理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要坚决摒弃那种强调教育的工具性,而忽视目的性的思想观念。不可否认,严格管理、严格训练是公安教育的特色,“政治建警”是公安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但这绝不应成为漠视人性教育的理由,正是由于严格管理的需要,才更要强调对人性的关注,失去了作为主体的人的内在的自觉性,任何外在的强制力都是暂时的、苍白的。管理工作更多的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其次要坚持管理者的主导地位,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在警务化管理中的主体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将管理的主导权出让给学生,只是要求管理者更多的从被管理者的立场出发,更加科学有效地制定、执行警务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在警务化管理中管理者的主导力度和方向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起决定性作用,既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受到必要的约束,又要使管理避免一定盲目性和随意性。

2.2 探索宽严相济、刚柔并举的管理方法

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科学理念的指引下,学管干部应增加柔性管理手段,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尊重、了解、关心学生的需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对话。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应重视对情感、信念、价值观的教育培育。学管干部要深怀爱学生之心,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人”,运用教育、引导、劝服等方式深入学生内心世界。通过尊重、信任、引导和激励等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己个性和才能的机会与环境。

在警务化管理实际工作中,应做到雷厉风行、严格管理与宽容相待、耐心说服教育并重,灌输与经常性的引导并重,身教与言传并重,奖励与惩罚并重,管理与自我管理并重等等。[2]要注意管理方法的多样化,以往那种注重共性、单一而忽视学生个性和情感接受能力的管理方法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管理方法的运用要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警务化管理的作用为标准,在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实行具有针对性的管理。

此外,学管干部要注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这是搞好警务化管理的必要条件。学管干部与学生的接触最多,也是警务化管理各项制度、措施的直接执行者。除了运用权力树立管理权威之外,更需要加强自身人格魅力的培养,通过人格魅力等非权力性因素感染和影响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人格示范效应,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2.3 优化管理内容,切实提升警务化管理水平

(1)多渠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警察意识的重要途径,是警务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靠开讲座、宣读报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将学生定位成被动的受教者,收效甚微。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与施教者形成互动,在不断的亲身体验中促成思想的转变,警察意识的形成。例如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平时课余组织学生开展演讲、小组讨论等活动。

(2)加强人文情怀的熏陶。在警务化管理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诚信、尊师、奉献等基本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的缺失将直接影响警务化管理的各项措施的落实,同时导致公安院校学生毕业后的持续竞争力不足。在警务化管理中亟待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更要通过人文教育丰富、完善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不断提升其内在素质。

(3)建立公平、长效的考核机制。要加强考核制度的建设,从制度层面上保障考核活动的公平性、长效性。要确保考核制度涉及学生一日生活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综合化、科学化的考核机制,同时要通过相关制度的确立,保证警务化管理各项内容的有序推进,避免以往不论轻重、缺少统筹的做法。

摘要:随着警务模式的变革,警察培养模式的转变,以及生源素质的变化,当前的警务化管理与社会对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如何使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在管理理念、方法、内容上不断创新,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是摆在公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 裴仁昌.也谈警务化管理与学生发展[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

[2] 陈宝湘.公安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系统论[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3).

上一篇:无线网上TCP改进的研究综述下一篇:信息技术在构建高效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