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监督处工作总结

2022-09-07

时间的流逝很快,我们在季节的变化中,也积累了众多工作佳绩。回首看不同阶段的工作,个人的业务水平也有着提升,为了更好的了解自身工作水平,可以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执法监督处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执法监督处工作总结

2011年行政执法监督处工作总结

行政执法监督处2011年工作总结暨201

2年工作打算

2011年,在办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办各处的大力配合下,我处严格按照年初确定的“创新社会管理方式,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公开行政权力运行,夯实基层法治基础,注重社会矛盾化解,优化和谐稳定环境”的工作思路,以率先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积极开展“阳光行政落实拓展年”主题活动,进一步落实依法行政各项制度,严格执行办党组的各项决定,在克服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困难情况下,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较好的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现将2011年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1年主要工作

(一)精心制发2011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在今年3月份印发了•XX市二〇一一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对全年工作进行部署。同时要求各县区、部门报送本工作要点,并以法制处长论坛的形式对依法行政工作要点报送情况进行通报交流,对一些思路清,方法好,措施实,有创新的工作要点择优在政府法制网发布,

(二)强化依法行政考核。为便于各县区、各单位对照执行,在年初就制定并发布依法行政考核办法,将依法行政工作要点中的一些重点工作纳入依法行政考核和和软环境考核。同时,注重平时工作材料的收集、整理,为

- 1快我市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意见,并于7月提交市政府讨论。

(七)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严格按照•江苏省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一是大力推进政府法制监督系统的升级。在今年2月初就严格按照•江苏省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法制监督系统建设规范‣(苏政公开办„2010‟1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实际情况,起草了•XX市政府法制监督系统建设规范‣,并紧密配合市信息中心对•XX市政府法制监督系统建设规范‣进行了修改完善。4月初,积极协助市纪委、市信息中心完成了政府法制监督系统软件开发招标工作,7月初完成政府法制监督系统的使用培训。截止目前,政府法制监督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基本完成,除权力库正在进行新旧系统数据的对接外,其他功能模块已投入使用。二是认真做好行政权力库的管理维护。今年以来,共收到权力事项新增申请68项,其中审核通过42 项,退回修改26项; 收到权力事项变更申请447项,其中审核通过255项,退回修改92项;收到权力事项废止申请 9项,审核通过9项;收到权力事项暂停申请 1113 项,审核通过1113 项;收到权力事项启用申请23项,审核通过23项。三是认真做好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的指导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先后三次对各县区和部分高级机关上门服务,共解答县区和

- 3广新等5部门在市环保局开展行政处罚卷宗评查活动,并邀请市人大、市中院行政庭有关专家组成评查组,严格对照省法制办•关于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的通知‣要求,最终确定了15本行政处罚卷宗报送省政府法制办参加评查。

(十二)深入开展“依法行政乡镇行”活动。为进一步夯实依法行政基础,提高依法行政成效。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意见,结合我市实际,草拟了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法治建设的意见‣,并广泛征求县区、乡镇及街道办事处意见。二是深入开展依法行政达标乡镇和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六个规范化”建设,评选出了17个依法行政达标乡镇,并呈市依法行政领导小组予以表彰。三是在灌云县伊山镇组织召开了全市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工作座谈会。就近年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通报,就一步推进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进。通过强化依法行政基础,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工作推进体系、比较详尽的依法行政工作行为规范标准、比较浓厚的依法行政工作争先创优氛围和比较系统的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奖惩体系。四是开展 “三解三促”专题调研活动,通过视察乡镇政法综治工作中心、查看依法行政台帐、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较为全面了解基层乡镇政府在依法行政方面取

- 5资料,完善台帐。

二、2012年工作打算

(一)着力提升领导干部和广大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与能力。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要求,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实现领导干部定期学法常态化、制度化,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推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拟任政府及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任职前要进行法律知识测试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测试考察结果作为任职的依据。落实行政执法人员上岗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和日常培训、轮训常态化工作机制,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培训情况和学习成绩作为行政执法人员任职晋职的依据之一。

(二)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一是在公开形式上,要通过设立政务公开栏、计算机触摸屏、投诉举报电话、网站公布、电子公文、张贴告示、印发宣传资料、在媒体开辟专栏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足以让群众知晓。二是在公开内容上,要全面公开行政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执法结果,公开行政许可项目、依据、条件、程序、期限、申请材料目录和行政许可结果,公开各项行政征收依据、标准、范围和对象等等。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以及医院、学校、公交、公用等公共事业领域,都要实现办事项目有关信息的充分告知。三是要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方式,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特别是公共资源配臵、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四是要整合各种资源,形成网络平台和网上通道,集中在网上发布信息,畅通网上申请、

- 7摩会。

(七)深入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加强与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领导小组的工作配合。进一步完善法制监督平台功能,拓展法制监督业务,强化法制监督平台使用,使行政权力清理和行政权力事项的维护管理常态化。

(八)围绕全市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着力提升行政执法监督的计划性、操作性、严肃性,延伸行政执法监督触角,创新执法监督手段,建立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和保障新闻舆论监督制度,构建言路畅通、办理快捷、反馈及时的社会监督运转机制。高度重视网络监督,积极回应民意诉求,全面提升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强化执法监督责任追究,坚持把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行政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滥用职权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为问责重点,严肃查处问责案件。对因违法行政导致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事件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直至行政首长的责任。

(九)加强和改进依法行政考核工作。进一步增加考核分值,考核结果作为对政府及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重奖重罚。

(十)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理论研究。通过加强依法行政理论研究,为依法行政工作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 9 -

第二篇:文章标题:城管局执法监督处2006年目标总结

今年以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目标任务和局党组中心工作,与各处室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努力工作,狠抓落实,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全处同志的共同努力下,顺利的完成了工作目标和局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完成情况

1、党建和

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按照局党组和机关党委的统一安排,积极参加各种专题讲座和组织活动,认真学习了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章》,通过“八荣八耻”等一系列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党性修养和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做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面对城管新情况、新形势,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政策,才能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和业务素质,才能提升自身的办事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2、全体人员能够认真学习和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及中央、省、市有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严于律己。

3、今年来狠抓了“城管110”值班制度的落实,不论节假日与平时,上班与下班,坚持24小时值班,做到随时受理群众投诉举报。按照局领导的要求,年初,下发了淮城管[2006]13号《关于加强“城管110”网络建设的通知》,并召开了各区、局直属单位分管领导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城管110”网络建设,畅通信访工作渠道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各单位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人员在岗在位,做到随时受理群众的举报投诉、接收市长公开电话交办事项和局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并对各单位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4、今年全年共办理群众投诉和来信来访386件,其中“城管110”直接受理群众举报投诉262件,领导批示交办83件,省长信箱转办1件,省信访局转办1件,省建设厅转办2件,市政府转办5件,市信访局转办1件,协调处理市长公开电话书面交办23件,接待来访群众8次,27人次,办结率、反馈率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5以上。在办理群众投诉来信来访、领导交办件过程中我们注意抓好受理、转办、交办、反馈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以群众满意为最低标准,努力树立城管窗口的良好形象。

5、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对各区、直属单位“城管110”快速反应组织了两次考核演练。

6、认真完成了每月市长公开电话的信息报送工作。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办理情况,完成了每月一期的《城管信访信息》编撰工作,及时向局领导和系统内各责任单位通报群众信访动态,促进了办理群众信访的责任意识。

7、信访工作的相关资料,从受理、转办、交办、反馈等环节的文字记录,做到了及时收集整理,装订成册,保管有序。

二、存在的问题

1、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城管110”是城管面向社会的窗口,今年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

2、对新形势下城管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研究不够,平时工作被动应付的多,主动提合理化建议和勤于思考的少。

3、争先创优意识不强,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三、明年工作打算

明年我们将继续围绕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重点还是抓好群众信访和“城管110”的受理、转办、交办、反馈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把信访办理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争先创优意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圆满完成明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城管局执法监督处2006年目标总结》来源于,欢迎阅读城管局执法监督处2006年目标总结。

第三篇:药品研究监督处工作职责

1.组织拟订、修订药物非临床研究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并监督实施。

2.负责查处违反药物非临床研究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行为。

3.组织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资格认定工作。

第四篇:质监局监督处年度工作总结

质监局监督处年度工作总结

2011年,在市局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市局提出的“责任、务实、创优”的总体要求,以服务和保障民生为主线,以促进经济方式转变为重点,深入开展“强责任、促规范、严监管、见实效”主题教育,忠实履行职责,严格依法行政,积极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方面:截止12月,围绕安全、民生等重点产品,科学编制年度监督抽查计划,突出与安全直接相关的项目,兼顾能效和主要性能指标,共部署市级监督抽查产品158种,共抽查了5405家企业,实际抽查企业4470家,抽查产品5212批次,不合格624批次,平均抽样合格率为88.0%,本市平均抽样合格率为89.2%,高于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对监督抽查结果全部上网公告,累计完成192类产品的后处理移送,开展不合格企业后处理938家,责令企业收回不合格产品34.9万余件,移送执法查处企业139家;全面推进企业质量建档工作,企业整体建档率达90%,较同年5月增长61个百分点,圆满完成既定任务目标;通过修订《XX市产品质量监督条例》等质量监管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了产品质量监督的长效机制。

许可证管理工作方面:本市共有许可证获证企业2029家,全年受理企业许可证申请655家,其中省级审查418家。共发放许可证证书541张,其中省级发证343张。不予行政许可84家,注销生产许可证企业507家,办理委托加工备案企业303家。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严格节能类产品许可证监管,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等产品许可证受理和审查,全年共受理涉及“三高”产品企业申请327家,不予受理申请59家,审查未通过企业29家;通过近年的严格审批和证后监督检查,热轧带肋钢筋、水泥、电线电缆等三类产品生产企业数量分别由2007年以前的12家、33家和160家锐减至今年年底的9家、12家和87家。加大对危险化学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等18类重点许可证发证产品证后监管力度,组织各区县局对所属辖区内的涉及产品企业进行了全面清查,注销159家企业许可证,另有2家企业因监督抽查复查不合格拟被吊销许可证。

行政执法工作方面:组织全局系统执法力量开展了“双打”、“保两节、迎两会”、“3·15”、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絮用纤维制品、农资、家电下乡、节约能源法、汽车轮胎、建材产品、黑心棉整治以及化工产品生产企业“打非”等25项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有效遏制了重点产品、重点地区制售假冒伪劣和无证生产违法行为,规范了本市市场经济秩序。截至12月底,共立案查处案件1150起,涉案金额5895万余元,罚没款3944万余元,责令改正案件551起,移送公安司法机关案件41起。同比前两年,全系统案件总数、立案数、罚没款、移送公安案件数等主要指标均明显上升。

二、工作中的主要亮点:

(一)创新监管方式,产品质量监督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

1、大力推进“国家、市、区”三级监督抽查机制建设。扎实开展全国联动监督抽查,按照总局统一部署,全面完成了塑料购物袋、车用汽柴油、胶合板等6大类产品联动监督抽查任务;加大市级监督抽查力度,将日常抽查和专项抽查相结合,突出安全、民生、节能环保等重点产品,兼顾安全、能效等核心指标,日常抽查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占96%,涉及“衣、食、住、行”等与市民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产品占79%,涉及节能环保类产品占17.8%,产品抽查比重均较往年明显提升。针对今年以来“玻璃幕墙”、“楼房失火”、“保障房砖墙爆裂”等突发事件,及时组织开展对建筑安全玻璃、消防产品、建筑用砖等产品专项监督抽查,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区级监督抽查,松江、闵行、浦东等区局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电线电缆、床上用品、验配眼镜、内(外)墙涂料等19种产品区级监督抽查,共抽查380家企业的400批次产品,平均抽样合格率达91.5%。

2、探索建立部门联动的质量监管机制。与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开展了对XX市石材加工生产企业的专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检查,努力尝试建立上海地区进口工业产品从国门到厂门的链条式闭环监管模式。与市教委联合发文开展对学生服、棉被等学生用纺织品的专项抽查,为在沪学生打造绿色安全的生活环境。与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联合召开“XX市首饰企业诚信自律质量工作会议”,宣讲技术标准,介绍知名企业经验,树立行业典型,签署诚信倡议书,有效督促企业更好地承担产品质量主体责任,规范生产,诚信经营。

3、严格加强产品监督检验规范化管理。以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为基础,分批组织专家开展了XX市监督抽查实施细则库的编制工作,完成家电、服装2大类产品实施细则的编制,使监督抽查工作更趋科学、规范和透明;加强对质检机构监督检查,突出监督抽查工作的“计划时效性、抽样规范性、检验科学性、数据准确性”,先后组织对37家承担监督抽查、许可证发证的检验机构进行飞行检查,向9家质检机构发出13份责令整改通知书,做到重要环节层层把关,发现问题责令整改;发挥监督抽查工作质量承诺机制保障作用,与全市承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30家质检机构签订任务承诺书,通过自主承诺,提高质检机构工作质量。

4、突出重点加强基层专项督查督办。通过飞行检查等方式,对全市近三年监督抽查两次以上不合格或受到行政处罚的本市生产企业、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督检查或年审不合格的100余家生产企业质量状况,以及全市12个区县局监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查找存在问题,指导工作改进,有效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促进了基层质量监督职责的履行。

(二)完善监管机制,许可证管理工作更趋规范化和科学化

1、加强研究,完善工作制度。深入贯彻实施《条例》和《实施办法》,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实现生产许可证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订了《XX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督检查工作规范》及《XX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注销程序工作规范》。为从制度上规范审查员现场审查工作,建立审查员绩效考评和廉洁记录系统,制定了《XX市审查员管理考核办法》,从制度上建立健全审查员长效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审查员从业行为。

2、整合资源,加强行政指导。通过组织各行业专家和技术机构专家配合区县局开展证后监管工作,在监管同时重在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质量诊断。帮助指导区县成立专家库,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通过监督检查,帮助企业查找质量管理的溥弱环节,指导企业整改,督促企业强化企业质量管理,确保企业具备持续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

3、强化监督,提高审查质量。一是对审查工作质量开展飞行检查,对审查和检验均结束的拟发证企业进行突击抽查,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不予发证,并对核查的审查员建立黑名单制,对审查员和企业形成威慑,促进了发证工作质量的提高;二是对现有审查员进行专业分级分类,每个审查员根据专业背景和特长最多只能报三个专业,编制审查计划时优先考虑第一专业;三是进行审查员履职承诺活动,每个审查员签订廉政承诺书,严守审查纪律;四是建立检验机构约谈机制,确保检验工作的公正权威和及时。

(三)重拳严厉打击,“双打”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根据质检总局和XX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自去年10月份起在全市生产领域广泛开展了为期9个月的“双打”专项行动,严厉查处了一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无证生产等违法案件,捣毁了一批制售假劣产品窝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围绕重点产品用力打,打出威慑力。始终坚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形成拳头,狠狠打击无证生产、制售假冒伪劣等严重质量违法行为,紧紧围绕国家质检总局确定的汽车配件和手机两大类重点产品,以及列入本市的涂料、电线电缆、电动自动车、洗涤剂、服装等五类重点产品,先后组织开展了多项集中执法行动,捣毁了80个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窝点,立案查处案件503起,涉案货值金额3384万余元,其中百万元以上的大要案有9起,在全国质监系统名列前茅。移送公安司法机关案件30起,有力了震慑了违法分子,形成了强大的打假治劣声势。

2、整合执法资源联合打,打出凝聚力。为了有效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和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形成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合力,我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部门间执法联动和工作协作机制,“双打”行动期间,全市质监部门先后与公安、工商、检验检疫、消防等部门,组织对汽车配件、手机、服装、电器、消防器材等重点产品开展联合执法行动212次,实现了行政执法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无缝衔接,大大提高了联合执法的整体效能,部门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凝聚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3、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打,打出影响力。会同相关行业协会、名优品牌企业开展联合打假,发挥街道(乡镇)、居(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信息港作用,积极举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及时掌握造假动向,使打假治劣的影响力大大提升。同时,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及时在主流媒体上发声音,定期在网站专栏上发信息,注重在市政府新闻通气会、市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政风行风热线等重大活动中加强宣传。对外宣传“双打”动态信息1616次,编辑双打信息简报46期,名列全国质检系统第一,受到质检总局的通报表扬。

由于“双打”工作突出,市局监督处等4个单位,潘春军等15名个人分别荣获质检总局和XX市“双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此外,在“全国双打专项行动成果网展”中,我局有8起案件被选入质检总局公布的大案要案,并有多幅现场执法照片在网上展厅展出,充分展现了本市质监系统执法人员打假治劣、执法为民、创优争先的良好形象。

(四)夯实基础建设,监管队伍的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我处根据“强责任、促规范、严监管、见实效”主题教育的要求,对全系统内一线执法办案人员、产品质量监管人员、检验机构抽样人员、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注册审查人员近千人开展全员业务培训,夯实工作基础,切实提高质量监督和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夯实思想基础,增强责任意识。整个培训将增强责任意识与改进作风等问题作为重点,通过开展党风廉政、预防渎职和作风纪律教育,结合学习胡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受训人员的群众观念,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廉洁从政意识,提高自身修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通过正反案例教育,引导和警示学员有所“为”,有所“不为”,增强自身岗位风险意识,提高自律意识。

2、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实践能力。培训根据监管、执法、抽样、审查四个不同岗位的工作需要,组织资深师资力量,为受训人员讲授工作中重点运用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和思考,不断提高认知水平,促进理论研究和工作实务。为提升教学效果,创新培训教学模式,采用学生“点菜式”授课,以课堂教学、分组讨论、学员互动,集体军训等形式多样性的场景教学形式,从实际工作着眼,精心准备了相应的实务操作课程,灵活机动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学员更易学、易懂、易接受、易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坚持分类施教,严格考核制度。培训工作按照监管、执法、抽样和审查四个不同类型工作人员分别制定教学大纲,坚持分类施教,并根据领导干部与一线人员的不同情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次培训结束,都组织统一考试、并严格考试纪律,考后向受训人员所在单位通报考核成绩,确保教学成效。

(五)不断探索实践,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初显成效

2011年,继续深化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和风险评估工作,聚焦人才,以科研促进风险监测工作,以风险监测促进行政监管工作,提高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产品质量风险评估工作继续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1、扩大风险信息采集渠道。一是依托承担监督抽查工作的质检机构,建立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报送、风险评估的通道;二是扩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研读人员的范围,由市质检院硕博信息采集和研究小组参与;三是积极参加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协作网,共享安全风险信息。2011年我局共编辑出版了21期《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参考》,涉及信息1500余条,为各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提供监管信息参考。

2、以风险监测促进行政监管工作。2011年,我们组织有关的检测机构分别对纸巾纸与卫生纸的灰分含量、牙刷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等8个项目实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及时向总局上报了童鞋、纸巾纸与卫生纸两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同时,我们将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相结合,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立即启动风险监测。

3、以科研推动风险监测工作。为更好地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采集、识别、研判、监测、评估、交流、预警、应急预案、应急处置等各环节的作用,我们着手建立XX市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专家组,目前已征集到115名的专家名单。同时,我们采取理论和实践互相促进的办法,积极参与质检总局申报科技部的科研项目。通过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科研,推动产品质量监督风险管理工作。

4、规范风险监测工作流程。在对产品质量风险监测的探索中,我们不断总结,形成了14个主要环节的基本工作流程。我们还编制了风险监测前、风险监测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报送和风险信息企业告知书等规范,为科学、规范地开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奠定了基础。

第五篇:监测标准与技术监督处工作职责

1.综合协调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的检测与评价工作,指导、协调食品安全检测与评价体系建设。

2.承担研究、协调食品安全统一标准的有关工作。

3.组织拟定国家食品安全重大技术监督方法、手段的科研规划、计划。

4.组织国家食品安全重大技术监督方法、手段的科研立项、项目审评工作及科研项目的实施管理和研究成果的应用工作。

上一篇: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下一篇:作风建设常态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