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监管系统

2023-01-03

第一篇:交通运输行业监管系统

平阳县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办法

附件2:

平阳县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

单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督促和警示交通运输企业和相关人员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交通运输安全事故,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建立和完善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三项制度的通知》要求和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县公路、水路工程建设和运输、港口、城市公共交通等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平阳县交通运输局负责指导全县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工作。

各县级行业管理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具体负责管理权限内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是指被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行业管理机构(以下简称为“交通管理部门”),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的公路、水路生产运输或建设施工经营者(以下简称“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名单。

第五条 经营企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

(一)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或12个月内发生2

次以上一般安全生产事故,并负同等以上责任的;

(二)20%以上的车(船)或从业人员被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

(三)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转移、隐匿、伪造或者销毁有关事故证据资料,不接受事故调查的;

(四)在安全检查中连续2次以上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未采取有效防范或整改措施的;

(五)被列入市、县两级挂牌督办的事项,拒不整改或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

(六)未按要求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或未按规定建立相应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的;

(七)其它严重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

第六条 营运性车(船)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

(一)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或 12 个月内发生 2 次以上一般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并负同等以上责任的;

(二)非法更改车(船)安全设施设备,车(船)安全设备设施不符合要求的;

(三)12 个月内发现2次以上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缺陷,被滞留或限制营运的。

第七条 营运性车(船)驾驶员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

(一)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或12个月内发生 2 次以上一般安全生产事故,并负同等以上责任的;

(二)发生超员20%、超载30%以上或违法严重超限

的;

(三)3个月内发生2次以上超速20%以上行为的;

(四)拒绝或逃避安全监管,暴力抗法、冲卡或擅自载客出站、站外非法揽客的;

(五)发生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逃逸的;

(六)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转移、隐匿、伪造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不接受事故调查的;

(七)擅自关闭、遮挡车(船)安全监控设备的;

(八)其它严重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 第八条 发生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情形的,给予企业12个月的公布期,营运性车(船)9个月的公布期,驾驶员6个月的公布期,并将其纳入企业、车船和从业人员诚信记录。

第九条 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程序:

(一)审核获取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信息,拟定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

(二)告知被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拟定名单的经营者或营运性车(船)所有人及从业人员有关违法违规事实,听取其陈述和申辨;

(三)经交通管理部门核准,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

(四)送达并向社会公布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 第十条 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移除程序:

(一)公布期满后,经交通管理部门检查整改合格的,应将经营者、营运性车(船)、从业人员信息从安全生产重

点监管名单公布栏中移除;

(二)公布期内,经营者、营运性车(船)所有人及从业人员已完成安全生产隐患或管理缺陷整改工作,可提出移除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申请。经交通管理部门检查整改合格的,可提前从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中移除;

第十一条 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由交通管理部门通过政务网站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更新。

第十二条 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有效监管。

第十三条 对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经营者,应当公布经营者名称、营业地、法定代表人、列入重点监管名单事由等信息。

对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营运性车(船),应当公布营运性车(船)车牌号码(船名)、所属经营者、车(船)籍所在地、列入重点监管名单事由等信息。

对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从业人员,应当公布从业人员姓名、所属单位、从业资格证号码、列入重点监管名单事由等信息。

第十四条 在公布期内,再次发生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所列情形的,交通运输部门应当相应延长其公布期。

第十五条 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经营者、营运性车(船),采取责令定期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增加安全检查频次、安全生产约谈、挂牌督办等

安全管理措施。

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组织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的从业人员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暂扣或吊销从业资格证等管理措施和行政处罚。

第十六条 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连续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2次以上的经营者实施安全生产评估。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暂扣营运证件、责令停业整顿等管理措施和行政处罚。

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2次以上的营运性车(船),实施安全检查检验。对不符合安全生产相关标准规范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禁止车(船)离站(港)营运、暂扣车(船)营运证件等管理措施和行政处罚。

第十七条 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的经营者、营运性车(船)和从业人员,取消当年安全生产各项评比资格。

第十八条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违反规定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影响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工作的,应当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十九条 鼓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对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发现违法行为,有权向交通管理部门举报。

第二十条 县级行业管理机构应按照本办法,结合本行业实际,制定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县交通运输局安委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综合系统的应用

近年来长江水域社会运输船舶增长速度随着长江沿线经济发展的需要呈明显上升趋势,长江黄金水道部分航道复杂水域航道拥塞、船舶碰撞和搁浅等事故依然频发。传统的水上监管模式难以满足长江海事局提出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的监管模式,在通航环境监控、遇险救助指挥、船舶流量实时监控等难以做到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一个集监控、通信、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水上交通管理信息平台,是长江海事“五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它将为长江流域航运管理单位、企业以及社会船舶提供航行、调度、安全信息服务等综合服务,有效实现长江水域内水上交通安全智能化的管理。

1 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综合系统的概述

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GPS卫星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等先进成果,将航行船舶等数据有机结合,将会对辖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统一协调和指挥,实现了跨区域水上交通安全措施整体配合、协调一致。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将利用船载终端设备,通过3G无线通信网络与监控中心连接,形成一个船岸一体化的系统。同时,监控中心将提供综合的水上交通管理信息,并将控制信息发送到对应的船载终端,从而形成船岸的实时互动。该系统所有数据将集中存放在后台数据库服务器中。在应用服务器上,将以服务方式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系统运行时涉及到的数据主要包括:GPS数据、GIS数据、航行管理数据、信息发布数据、船舶数据和用户数据。在应用服务平台上,针对系统涉及数据的多样性,提供独立的数据交换模块,用以将不同的数据调用至不同的服务。

2、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的功能

1、集中式管理的数据库

后台数据将采用集中式管理方式,采用微软的SQL server2000数据库平台,集中管理系统后台所有数据,数据库将放在新建设的监控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上,同时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双机容错的方式管理磁盘阵列,数据全部放在磁盘阵列上,实现可扩展系统容量,并增加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

2 实现GIS、GPS、CCTV一体化的水上智能交通控制

监控管理系统主要涉及GIS、GPS技术等,这些技术对应相应的软件平台或硬件产品。GIS技术采用专业强大的GIS软件平台显示,快速处理GPS船载终端发过来的数据。

3提供综合信息化服务

监控管理系统将对航线上的船舶提供综合服务,为辖区内船舶企业提供各种相关信息服务,实现全天候、可视透明的管理,建立交互管理模式。为船舶提供信息查询、辅助导航、搜寻救助等服务,从而实现系统综合信息化服务。 4船舶即时定位

船载终端和系统之间的交互通过3G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完成,当应用服务器接收到船载终端信号后,将启动GIS定位功能,调出终端所在位置数据,将终端显示在对应位置上,然后将数据再通过3G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传送至船载终端,从而完成一次数据发送和接收的过程,实现船舶即时定位功能;

5船舶跟踪

海事管理部门通过系统监控平台可实时、动态、连续地监控船只的运行轨迹、速度等通航数据。针对功能特殊的管理船只(如搜救艇),可安装可视船载GPS终端,将船上及部分湖面的画面传回监控中心。此外,当船舶遇险或遭遇到其他特殊的情况时,船主可以手动按下报警开关,船舶将自动处于监控跟踪的状态;

6船舶越界报警

越界报警是辅助航行的重要手段,当系统将一艘船舶设定为指定行驶路线后,该信息将通过监控中心发送到船载终端。航行船舶收到航行路线限制后,须按照指定路线行驶,当船舶超出指定行驶路线后,系统将自动报警;

7信息查询发布

授权用户通过数据库查询有关信息,其中主要包括地理信息数据、移动目标数据,如船舶型号、船主、船舶基本信息、位置信息等;监管网点数据,如港口、海事、航道管理站点的位置分布等。此外,监控中心可向船舶发送内容简短的实用信息,例如天气预报,船舶流量,交通管制等信息;实时发布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驾驶员法律意识,有效减少船舶违章行为;

8综合服务

系统通过船载终端上配载的语音设备,提供电话服务功能,可随时与监控中心保持语音联络。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只需拨通监控中心的电话或按下船载设备上的服务按钮,监控中心即可提供航道指引、求援、医疗救助、信息查询等诸多服务;

9船舶防撞预警

船舶防撞预警将预先设置防撞区域,一旦有船舶进入该区域,监控中心将警告信息立即发至该船舶,提醒船舶驾驶员注意驾驶。如遇沉船事件的发生,监控中心将自动接收沉船的报警信息,包括具体的位置(含经纬度)和船舶基本资料,即时查询出距离出事点最近的搜救艇位置,下发搜救指令。并同步协调搜救工作,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可通过系统平台,指引搜救艇前往失事船只,完成救援、交通管制工作。

第三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建设工

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8号)有关要求,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交规划发〔2016〕74号)和《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实施任务分工的通知》(交办规划〔2016〕75号)的部署,加快推进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以下简称危货监管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和服务能力,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危货监管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直接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及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对于支撑经济发展和服务百姓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持续加强,但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事故频发多发的势头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是促进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相关活动参与方落实责任、提高安全运营水平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信息化基础还比较薄弱,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系统功能不完善、互联共享不充分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安全监管要求。加快推进危货监管系统建设,对于补齐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短板,更好地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管理部门监管效能,推进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保障危险货物安全高效运输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基本建成,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联网监管、精准监管、专业监管、协同监管”的格局基本形成,安全监管能力明显提升,为实现危险物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安全管理及信息共享奠定基础。

三、建设思路

部省共建,分级负责。按照“一级采集、一级交换、多级应用”的总体思路推进全国危货监管系统建设工作。全国危货监管系统分为部级危货监管系统和省级危货监管系统。省级危货监管系统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建设,重点实现电子运单等监管信息的采集、分析及应用等功能;部级危货监管系统由部组织建设,重点实现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信息交换共享、危险货物管理基础知识库及行业统计分析等功能;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使用省级危货监管系统相关功能模块具体实施行业监管,不再新建系统。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部统一制定危货监管系统基础性关键标准,制定发布省级危货监管系统建设指南,统一开发省级危货监管系统基础、核心功能模块。具备条件的省份作为首批建设省份启动本地危货监管系统建设,其他省份抓紧完善基础条件,陆续启动本地危货监管系统建设。

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充分利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管理制度试点工作成果,强化与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管理系统、第三方检验机构信息系统等的信息共享与业务联动;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信息共享能力建设;保障部省两级系统实现联网运行。

突出重点,加强创新。以电子运单管理、现场检查管理、企业安全合规量化评估、罐体检测信息应用等业务功能为建设重点。探索建立与保险机构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机制;推广使用视频监控、防碰撞预警等主动安全技术;创新软硬件设备集约化建设,确保系统应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四、工作任务

(一)建设部级危货监管系统。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1.实现数据交换共享。推进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信息跨省联网交换共享;实现与部级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实现与全国性第三方罐体检测机构检测信息联网共享;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公安部、工商总局等部门数据共享;预留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环保部、质检总局、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接口,适时实现对接。

2.开发行业运行监测系统。实现对全国主要危险货物运输通道、流量、流向的监测分析功能;完善全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专用车辆、从业人员信息共享和统计分析。

3.建立危险货物管理基础知识库。包括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主要法规标准;危险货物分类、理化特性、主要危险性、适用包装容器及罐体、标志标记;危险货物装卸及道路运输操作要求、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方法、重要事故案例等。

(二)建设省级危货监管系统。

1.开发行业监督管理系统。为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监管、现场监督检查管理、运输企业安全合规量化评估、执法监管人员在线学习与业务培训等功能服务,同时为省、市、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行业监测、统计分析等功能服务。

2.开发行业信息服务系统。为运输企业提供电子运单管理、与管理部门信息交互等服务;为托运人、装货人及保险机构等提供承运人基本资质信息、安全合规量化评估结果查询等服务。

3.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实现与部级危货监管系统及当地第三方罐体检测机构检测信息联网共享;推进与本地工商、公安、环保、安监、质检等部门的数据共享。

五、职责分工及进度安排

(一)部级危货监管系统。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作为部级危货监管系统项目建设单位,负责部级危货监管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作为项目技术支持单位,受项目建设单位委托,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要按相关规定组织好项目招标、开发实施、试运行、验收等建设管理工作。要抓紧组织开展部级危货监管系统前期工作,力争在2017年6月底前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立项,在2017年10月底前完成初步设计,2018年底前完成与首批省份、罐检单位等第三方检测机构系统联网试运行。

(二)省级危货监管系统。

各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各地省级危货监管系统建设工作。省级危货监管系统实行分批建设,部将于2017年三季度发布省级危货监管系统建设指南。首批省份应于2018年底前完成省级危货监管系统建设工作,并实现与部级危货监管系统互联互通试运行。其他省份要抓紧时间完善基础条件,要在2020年之前完成省级危货监管系统建设工作,并实现与部级危货监管系统互联互通。

各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危货监管系统需求分析,深入了解市级和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相关企业关于系统建设的需求,加强与公安、环保、工商、质检、安监等部门的沟通交流,细化系统功能模块设置,保障系统功能设计科学实用;要做好项目前期及建设工作,在前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地方有关规定做好项目立项等前期工作。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部印发的省级危货监管系统建设指南,按计划开展危货监管系统开发建设;要加强危货监管系统应用和运行维护,制定运维专项方案,落实运行维护管理人员责任,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组织对基层管理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健全系统应用考核制度,确保系统在管理工作中发挥实效。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危货监管系统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工作目标任务,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加强对工作进度督察和工作效果的总结,针对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办法,确保危货监管系统建设顺利推进。

(二)保障资金投入。各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危货监管系统建设和运维资金,保障危货监管系统建设和联网工作顺利实施。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由部综合规划司会同运输服务司对资金申请报告和项目进行审核,对符合本通知及省级危货监管系统建设指南要求的省级危货监管系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统建设给予支持。拟申请部补助资金的首批省份,要于2017年6月底前按照《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投资补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交规划发〔2016〕171号)要求和程序向部提交投资补助申请。

(三)强化技术支撑。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作为技术支持单位,要加强对部省两级危货监管系统建设的技术指导,组织人员对电子运单数据格式、罐体检测信息交换技术要求等工程建设基础性和关键性技术标准进行研究;统筹协调解决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确保部省两级工程整体和一致推进;做好部级危货监管系统与部级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道路运政系统以及省级危货监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

(四)加强协作配合。各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公安、环保、工商、质检、安监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实现危险货物生产、储存、销售、运输和使用等监管数据联网共享,加快构建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闭环监管体系。

(五)加强监督检查。部将研究制定《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考核管理办法》,并定期对各省危货监管系统建设及使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工作进展缓慢、不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不能实现与部级危货监管系统互联互通、未能实现有效应用的省份予以通报。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要协助做好工程建设进展和质量的跟踪检查工作。

(六)强化系统验收考核。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省级危货监管系统进行验收时,由部级系统建设单位和技术支持单位联合出具省级危货监管系统互联互通应用证明,未取得互联互通应用证明的,不得予以验收。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 张强,010-65293433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吴金中,010-62079497;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 王淑芳,010-65293910。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17年3月14日

来源: http:///fg/detail2038901.html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第四篇:如何加强高危行业、重点行业无照经营监管

从大背景来看,国务院“三定”方案传递的信息,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无照经营的查处取缔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职责。市局方惠萍局长也明确要求我们把今年工作的难点转化为明年工作的亮点,把今年工作的不足转化为明年工作的成效。我认为,无照经营监管工作作为我们工商部门一项长期的、重点的监管工作,必须要充分正视在监管工作中长期存在的难点和矛盾,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才能确保监管工作出成效、出亮点。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轻”和“重”的关系。

必须认真分析,仔细排摸,做好无照经营分类管理的基础工作。无照经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综合治理,更需要科学治理。在个体经济全面发展的经济背景下,如何利用有限的执法力量,充分地发挥监管职能,卓有成效地解决一些重点行业的无照问题,应该是无照监管工作中的关键所在。市局提出高危行业、重点行业的监管调研,就是引导我们在无照监管工作中应该贯彻执行分类管理理念。面对无照经营的遍地开花和屡禁不止,如何更好地运用现有的执法力量去解决监管矛盾,攻克监管难点,就需要作好事先分析,结合工作实践来分析哪些行业的无照经营会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和谐。在确定了行业,锁定了对象后,再进行全面的排摸,才能为后续整治和长效管理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主”和“辅”的关系。

必须认清形势、积极行政,牢固树立执法本位意识。工商部门是市场监管的主力军,又是无照经营监管的主要执法部门,我们必须要充分整合自身的执法资源、发挥自身的执法优势。执法中既要充分借助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又不能过分的依赖。以娱乐行业为例,虽然行政职能涉及工商、文化、公安、卫生、环保等多个部门,但从实践看来,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良莠不齐,执法的主动性也各有差距,不少部门刻意强化“许可职能”,朝南坐,牢牢把住发证环节,而弱化“监管职能”,而地方政府也往往因为招商引资、或经营者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因素,对提前开业、试营业的现象睁只眼、闭只眼。甚至有的领导还存在“只要在审批过程中就可以营业了”这种思想误区。

在上述情况下,我们工商部门绝不能随波逐流,必须要牢牢树立执法本位的思想,在整治取缔中要有“舍我其谁”的干劲和冲劲。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和执行抄告制度,这既是我工商部门主动监管、积极行政的体现,又能够适当减轻工商部门在无照监管中的问责压力。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堵”和“疏”的关系。

必须事先介入,惩防并举,努力纠正经营者“边开业边办照”的试营业错误观念。某些行业的无照变有照,牵涉到行政许可与行政监管之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比如,目前娱乐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高,从网吧的停止发证,游戏机房的700万注册资金,到非有限公司不予办理的台球房等,“准入门槛设置过高”导致许多小型经营户只能被迫沦为无照经营,“行政效率低下不透明”导致许多大型经营户边开边等证的试营业现象,许可和监管间深层次矛盾得不到缓解,疏导不顺畅,“堵疏结合”的科学监管理念得不到有效的执行,无照经营的现象只会有增无减,执法者和经营者的对立情绪只会不断激化,导致工商部门面临的监管压力和风险与日俱增。

面对现实,我们无法要求其他行政许可部门降低准入门槛,提高行政效率,但我们可以进一步强化事先介入机制,通过宣传引导,人性化的管理,让经营者了解工商的法律法规,让经营者明白无照的危害和后果,让经营者理解工商执法对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安定的积极意义。

四是要正确处理好“实”和“巧”的关系。

对高危行业、重点行业的无照监管和整治必须全程跟踪,不遗余力地实干,但回过头来,我们也应该看到执法成本的巨大,餐饮娱乐这些经营场所由于前期投入大,回报高,所以在巨额利润的引诱下,经营者往往在开业前会无视工商部门的劝阻,面对经营者阴奉阳违的计策、屡教不改的顽固,我们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去查封、取缔和回访复查。

建议是否可以在不突破法律底线的情况下,适当扩大综合治理的外延。对KTV等高危和重点行业能否运用《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五条以禁止为无照经营提供便利为依据,将供电、电信等部门纳入无照监管综合治理的统一战线,第十五条规定“知道或应当知道属于本办法规定的无照经营行为而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运输、保管、仓储等条件的,由工商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该条款字面上列举的运输、保管等便利,均针对有形商品的,而对于服务行业来说,还存在许多主要的经营条件,如ktv、电玩城,如果没有电,音响、电视、游戏机只是一堆废铁。可以说,其最主要的经营条件就是供电,对明知或应知为无照经营的仍为其提供供电服务的,应该适用第15条。通过对供电部门的告知,以禁止为无照经营提供便利为执法依据,在技术可能的前提下,将无照经营场所的电力切断。既省时省力,又绝无回潮的可能。

第五篇:践行监管办法,履行行业职责

践行《监管办法》 履行行业职责----警企共建,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自省局、市支队2013年5月12日部署开展重点车辆源头监管信息备案工作一年来,我县道路运输企业在县交警大队的监督、指导下,严格按照“属地负责、分级管理、落实措施、完善机制”的原则,依托“全省重点车辆驾驶人交通安全监管服务平台”,实行“分色预警、分类管控”的“户籍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通过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四个加强”,抓好“四个环节”,保障“五个跟进”,扎实推进重点车辆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实施《交通安全监管办法》一年来成效显著。

1、截止目前,道路运输企业与县交警大队互相配合。通过监管平台,核实录入重点车辆3030辆,驾驶员2662名。完成检查任务74次,教育10次,通报11次,实现了运输单位监管率100%,工作日登陆“平台”的登陆率100%;重点监管单位监管任务的完成率100%;剧毒化学品通行信息签收的反馈率100%。

2、县交警大队实行“民警监管卡片”制度,搭建了民警与车驾人员交流互动的平台。大队对全县所有货车、客车、接送学生车及驾驶人员,实行民警分包监管,每个民警监管20辆车及驾驶人。《民警监管卡片》,实现了民警与车驾人员随时联系,交流咨询车驾管业务知识、业务办理、法律法规等。同时,车辆年检、驾驶员审验时,车主及驾驶人都必须持有“民警监管卡片”,方可办理,严格落实民警与驾驶人双向责任制。

3、县交警大队加强与县交通、安监、教育等部门及道路运

输企业的协调联系,每月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向县安监、交通运输、教育等部门及各道路运输企业通报车辆和驾驶人的交通违法、交通事故、违法记分等情况,共同做好交通安全监管工作。

二、充分发挥交通安全员在《监管办法》实施中的作用

1、全县12家道路运输企业全部按要求配置交通安全员,建立了信息管理档案,录入了交通安全监管服务平台数据库,并将相关情况通报给了辖区交通运输、教育和安监部门。实现了与交管、企业、交通安全员四位一体对重点车辆驾驶人检查监管目标。

2、充分发挥交通安全员跟班、就近、便利优势,做好各重点客货运驾驶人及车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建立道路运输单位交通安全信息管理档案,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员管理措施,充分发挥交通安全员源头监管和协助交管部门和交通民警在日常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畅通信息,相互交流,接受监督。

3、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员管理措施,充分发挥交通安全员源头监管和协助交管部门和交通民警在日常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畅通信息,相互交流,接受监督。

4、加强对交通安全员的日常考核,完善管理台帐;建立信息平台,对交通安全员实行动态化管理,交通管理员做到熟悉本单位使用的车辆安全状况以及驾驶人的基本情况,如交通违法信息记录、交通安全出行记录、车辆保养状况等,特别是做好车辆进出站的安全检查,勿忘车前叮嘱,一丝不苟地严把道路交通安全源头关,坚决防止和制止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车辆和驾驶人上路行驶。交通安全员全力担负落实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制度等

工作任务,教育员工认真学习交通安全法规,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定,切实负责,加强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据统计,交通安全员到任后,共组织单位驾驶员进行日常学习教育13次,受教人数达890人次;进行日常检查28次,查处交通安全隐患8处。

三、充分认识领会《交通安全监管办法》的深刻意义。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依法履行公安交管部门对属地道路运输单位和重点车辆及其驾驶人交通安全源头监管职责,落实监管措施,规范监管行为,督促辖区内的道路运输单位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以大客车、面包车超速、超员、超载、非客运车违法载人、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涉牌涉证、货运车辆野蛮驾驶行为违法为重点,加大路面上的检查力度,坚决不让一名禁驾的客运“黑名单”驾驶人驾驶营运客车。道路运输企业积极配合,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狠抓落实。实现从事后追究到事前预防的转变。坚决剔除交通安全隐患,确保行车安全。

四、立足长远,建立健全道路运输安全治理长效机制。

1、坚持预防为主,把抓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和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实。

2、注重阶段性工作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全面推动 “政府负责,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道路交通社会化管理的新机制的有效实施。

3、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交通安全责任制,对责任不落实,造成事故的,要严肃进行查处。

4、加大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点段的排查工作的力度,从治本入手,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使通车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5、抓源头管理,严格市场准入。从车辆新购、维修、检测、报废等环节进行管控把关,凡不具备安全运营条件的,一律不得进入营运市场;对驾驶员要严格培训和考核,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严禁驾车上路。

6、进一步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要以宣传《安全监管办法》和2014道路客运安全年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舆论氛围。

上一篇:家庭有必要装净水器吗下一篇: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