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故乡公开课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9故乡公开课范文

第9课《故乡》学案(大全)

教师寄语:失去的总是美丽的。 学习目标:

1、能梳理小说情节,找出对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的性格。 学习重点:揣摩抒情意味的语言特色,背诵积累精妙的描写段落 学习过程

一、自学质疑 预习任务

1、疏通字词,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作者情况。

3、.文中的“我”是作者鲁迅吗?

4.文中着重刻画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5、理清课文结构.

6、是什么原因苦得闰土像个土偶人了?

二、交流展示

1、展示积累词语

2、展示质疑问题

(1) 用一句话说说鲁迅笔下的“故乡”是怎样的。 找出合适的词或句子来形容。

(2)分析本文结构。(课文很长,把握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

(3)文中着重刻画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4)是什么原因苦得闰土像个土偶人了?

三、互动探究

1、精读课文第二部分,透视人物的心灵世界

从文本中找依据,从品读重点人物的言行举止、外貌神态等描写语句人手,分析人物的发展变化。

(1).闰土的变化: ①肖像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语言的变化:

昔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神态的变化:

昔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动作的变化

昔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性格的变化: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二嫂的变化:

昔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

外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变化:由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变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市民。

2、"我"这次是"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到异地去谋生。离开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依依不舍的情感?为什么

3、三个"辛苦"含义各是什么?

4、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5、 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把"希望"比作"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何理解?

四、达标检测

(一)、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二)、填空:

《故乡》选自《 》,以 为线索,按照“ 故乡 故

(三)、阅读《故乡》中的三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时间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②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③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1.这三段文字都属于 描写。

2.①段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的景象,其特征是 ,集中表现这个特征的词语是 。这段还描写了人物 的心情。这段景物描写对于表达人物心情起到了 作用。

3.②段的描写,其中与①段中“苍黄”相对应的词语是 。两段景物描写形成了 。 对照①段,回忆全文,可以看出②段要突出人物的什么感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换用括号里的?为什么? (1)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阴暗)了„„

(2)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躺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生气)。

5.第③段写的是作者想象中的故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第①②段分别选用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为什么这样选用?

五、迁移应用 月是故乡明

雪儿是迫不得已才去打工的。她今年26岁,标准的美人样。她来美国读博士前压根没想到消费竟这么高。很快,她带来的钱就花完了。经人介绍,她来到一家“中国餐馆”打工,想利用晚间闲暇赚点费用。餐馆很大,很华丽。老板是位台湾人,男性。四十上下光景,脸上极少有笑容。有人告诉雪儿,老板为人很冷淡,很无情,也很苛刻,谁若不好好工作,他马上就炒谁的“鱿鱼”。雪儿有点担心,生怕做不好。尽管在国内她是一所名牌大学的讲师,但现在是在美国,她知道像这种业余的工作也确实不易找。

雪儿每天晚上都去那家中国餐馆做工,她的工作是勤杂工,扫地拖地刷地洗盘子,哪有活她往哪去,报酬是每小时10美元,每晚3小时。初次上班时,老板看着她,目光很冷酷。老板严厉地说了句:“别让我不满意!”雪儿无语。但她干活很认真,也很辛苦。老板监视得很严格,经常幽灵样悄无声息地出现,大声斥责想偷懒的雇工,冷冷的目光会令雪儿心悸。雪儿想:可别出事了。然而一次刷碗时,雪儿稍不留神,一只碗脱手摔碎了。老板出现了,幽灵似的,一顿痛斥后摔下一句话:“今晚你白干!”挨了一顿臭骂,外加损失一晚30美元的报酬,雪儿心里很不是滋味,暗作怨言:“哼,周扒皮,黄世仁,资本主义的台湾佬,还中国同胞呢!”然而一想,也怪自己,不该这样大意。此后,雪儿干活愈加仔细,也再没有过差错。

一晃雪儿在这打工已有两个星期了。一天晚上,同事告诉雪儿老板在后厅叫她有事。雪儿很紧张,心里忐忑不安,不知又怎么了。到了后厅,老板抬头看了一眼雪儿,冷淡地说:“从现在起,你到前厅当招待。记住:顾客永远都是对的!”雪儿这才放下了心,暗想:当招待要比勤杂工轻松得许多,而且还常有客人给小费。她太需要钱了。远在国内的父母重病卧床已经多年,家里债台高筑,弟妹上学读书也都需要钱,而自己更需要钱。雪儿有点感激老板了。 雪儿在前厅做招待工作依然很认真。她美丽、热情、勤快,博得了许多顾客的称赞。一个月夜,雪儿刚到不久,进来了几个牛仔模样的美国小青年,要吃中国菜喝中国酒,并点名要雪儿服务。雪儿微笑着说:“乐意为你们服务!”领牛仔进入雅间后,雪儿端菜上酒着实忙乎了一大阵。牛仔们很满意,也很兴奋,不一会儿便有了几分醉意,对雪儿动手动脚。雪儿很紧张慌乱,她拼命挣扎,竟一下子撞翻了桌子。桌子上的碗、碟、杯子摔了一地。牛仔们一愣,雪儿趁机逃出来报警。很快,警察赶来了,把滋事的美国流氓带走了。雪儿茫然地站在柜台前,心里很委屈,眼泪也流了下来。老板出现了,盯着雪儿,目光冷酷如冰。雪儿想起老板说过:顾客永远都是对的,而且自己撞翻了桌子,摔碎了那么多东西。雪儿心里很清楚老板会怎么做。但她想到自己没有做有损人格、有损国格的事,心里也就很坦然,很镇静。她知道自己该辞职了。雪儿抬起头走向老板,掏出老板刚付的100美元的酬金,连同这几天来客人给的小费,一股脑儿塞给老板,很平静地说:“这些,赔您!”说罢,雪儿毅然转身向大门走去。

“等等,小姐。”老板喊住她,声音第一次这样温和,雪儿站住了。老板追了过来,说:“你能不能继续留在这里,我每小时付你30美元!”雪儿很诧异:说:“我得罪了顾客,还摔碎了那么多的东西!”

老板笑了,第一次笑了,笑得很温和。老板说:“你做得对,小姐!”接着,老板一字一句,声音颤抖着说:“咱们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老板的眼里蕴满了泪水,一脸虔诚的样子。

雪儿看着老板,心头一热,泪便如泉涌而下。那一刻,窗外月儿正明,俨然故乡的明月„„ 写出你的阅读感悟:

六、课后作业 课文中的水生和宏儿会有怎样的命运?请发挥想像,为他们写一个故事。(100字左右)

9参考答案

一、自学质疑

2、时代背景:1911年,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境况日益恶化,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19年12月,作者赴绍兴老家接母亲回北京,在那里耳闻目睹了离别多年的家乡破败的景象,农民生活陷入困境、人际关系冷漠、隔阂,于是以回乡见闻为题材,写下了这篇《故乡》。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乡》就选自《呐喊》。

4、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我。其中闰土是文中的主人公。 点拨:应明确每个人物代表了当时的一类人。 第一种类型:以“闰土”为代表的,生活在当时社会最下层的,受苦难最重,受压榨最深的“农民”形象,是属“辛苦麻木而生活”的一类。他们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沉重负担和压迫下,“都苦得象木偶人了”。他们对生活没有什么抗争,有的只是逆来顺受;他们对未来没有什么希望,若硬说有,也只是“一幅香炉”和“烛台”,他们在积重难返的封建传统观念束缚下,在心灵与心灵间个个筑起“古训的高墙”而相互“隔膜”起来。

第二种类型:以“杨二嫂”为代表的,同样生活在社会最下层的“小市民”形象,是属“辛苦恣睢”而生活的一类。他们依然逃不过“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压迫,与“闰土”的勤劳,善良不同的是他们多了一份尖酸与刻薄,多了一份游手好闲等卑俗的习性。在鲁迅笔下,如果说对“闰土”类的人物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话,那么对“杨二嫂”类的人物更多的就是痛斥和批判。 第三种类型:以“我”为代表的在“沉闷铁屋子”中被惊醒的,开始独立思索人生社会,是已经觉醒了的,但在生活重压下又难免软弱,在黑暗现实中又难免彷徨而无路可走的“小知识分子”形象,是属“辛苦展转而生活”的一类。在小说中,“我”并非仅是一个线索性人物,因此在教学中忽视不得对“我”的形象分析。

6、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把一个活泼的少年折磨成凄惨的苦人儿。

第二篇: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故乡》教

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

2、明确作者是如何运用“重复”、“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展现主题的。

二、能力目标

1、掌握从细节、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由此推知文章主题的鉴赏方法。

2、能模拟运用“重复”、“对比”手法进行写作。

三、情感目标

1、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感情。

2、珍爱新生活,树立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

1、人物形象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分析。 教学难点:

1、从分析人物到提升主题的思维训练。

1 / 15

2、“重复”、“对比”手法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如果说漂泊是人生,那么旅途中人挥之不去的便是对温暖家园的情感记忆。“月是故乡明”,乡情已积淀为生命中的血肉、精魂。饱经沧桑的鲁迅先生对故乡的体验又何尝不是如此?透过生意盎然、趣味无穷的百草园,严肃古朴又不乏乐趣的三味书层,景色优美、人情淳厚的平桥乐土,我们能触摸到的是先生流露其间的对故乡的喜爱、思念。1919年先生返回故里,卖掉老屋,接母亲及家眷举家北上。这次诀别故乡给了他怎样的体验呢?今天,我们就—起走进小说《故乡》,去触摸先生的喜怒情感。

二、资料助读

1、《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成集于1923年。集里收有《孔乙己》《狂人日记》《药》《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这部小说集为革命现实主义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呐喊》写于五四高潮时期,着重揭露宗法社会的残酷统治,

2 / 15 及其在精神上毒害人民的罪恶,对农民的革命力量则在怀疑中进行坚毅的探索,它的战斗声像号角一样震醒了封建“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密切地配合了五四时期思想革命的进行。鲁迅小说的深刻性正是从农民角度来提出反封建的要求,以革命民主主义观点来观察和解剖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重大问题。

2、写作背景。

小说写于1921年1月。当时辛亥革命虽然过去十余年了,但军阀各霸一方。在帝国主义操纵下,混战不已。各地军阀自设关卡,自立税局,自订税额,对老百姓横征暴敛,层层盘剥,生活在这种社会现实中的广大劳动人民,身受双重压迫,在饥寒交迫中痛苦挣扎,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农村经济衰败。《故乡》描绘了近代中国农村破产的图景,写出了中国农民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层层逼迫下的深重灾难。

三、研读,理解文意

1、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疏解下列字词。 注音

阴晦

脚踝

潮汛

髀骨 嗤笑

瑟索

惘然

恣睢 释义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3 / 15 无端:无缘无故。 如许:这么些。 鄙夷;看不起。 愕然:吃惊的样子。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展转:同“辗转”。原指身体翻来覆去,文中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恣睢:放纵、放任。

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思考:

好的文章总是有很强的感染力,它会让你或欢喜或悲哀,或豪情万丈,或郁悒满怀。那诵读《故乡》,你认为笼罩全文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小说以“我”回乡迁居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情节,哪些语句能揭示出这次故乡之行给我的感受和体验?

作者千里迢迢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体会到的不是激动、喜悦。而是悲哀,究其缘由是故乡景、故乡人的变化。那么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列一个人物表。在这些人物中,哪些又着墨较多?

归纳二十年后的闰土、杨二嫂有哪些方面使“我”悲哀呢?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明确:

整个《故乡》的色调,是昏暗、阴冷、低沉的。其中唯一欢

4 / 15 快的语调出现在对儿时回忆的描写中,但无论就谋篇布局,还是就语言特色而言,笼罩着的是一种忧郁和感伤。 “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文中塑造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其中闰土、杨二嫂、“我”着墨较多,刻画得比较详细,人物形象丰满。

闰土:外貌的变化、与“我”的距离、生活的现状、精神的麻木、寄希望于偶像;杨二嫂:外貌的变化、行为放纵卑下、语言尖刻泼辣。

3、学生精读,把握人物形象。

合作探究:闰土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作者运用前后对比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写他的变化。那么,作品是从哪几方面来进行对照的?通过对比突出了什么? 学生合作交流后回答,教师明确: 外貌对照

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可亲可爱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

5 / 15 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 动作、对话对照

少年闰土:雪地捕鸟。月夜刺猹,“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聪明勇敢、活泼开朗

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一凄凉一恭敬”;他说了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状;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 对我:

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无间

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6 / 15 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把一个活泼的少年折磨成凄惨的苦人儿。

鲁迅在这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中,不仅从经济上、政治上刻画了闰土的痛苦,而且十分深刻地从精神上揭示了闰土的痛苦。封建思想意识给他加上精神枷锁,尊卑观念愚弄淳朴的农民。见“我”时,强自按熄霎时间闪现出来的真挚友谊的火光;见面时,一系列精神变化细致人微地刻画了尊卑观念给闰土心灵深处留下的创伤。对香炉和炉台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揭示内心世界,他虔诚地渴望神灵的赐福,摆脱贫困与苦难。这样描写,可清楚地看到:闰土对苦难根源有直觉,但不理解;希望改变现状,却又无可奈何;他憧憬未来,却寄希望于渺茫的神佛保佑。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闰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

4、学生速读全文,筛选信息,为文中的主要人物写一个小结。

教师指导、点拨,并提供参考示例: 杨二嫂小结:

7 / 15 20年前,杨二嫂开了一家豆腐店,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她擦着白粉,终日在店里坐着,凭自己的年轻美貌招徕顾客,生意非常好。20多年过去了,她的青春已逝,美貌不再,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衰败,她的家境已难以维持原来的殷实,在种种艰辛的磨砺中,为了生存,她变得泼悍、放肆、尖刻、自私。当她见到在外20多年现在回到故乡的迅哥儿时,就虚假吹捧,尖刻嘲讽;趁迅哥儿一家搬家的混乱之际,中伤闰土,还顺手拿走了一些家中的东西。

5、个性化阅读,评价人物。

教师引领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然后请学生用一两句生动的话评价人物。对交流过程中闪耀着创新光芒的见解,要予以鼓励。

教师归结学生的评价:

闰土: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时间这块砺石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个木偶人。

闰土:一声“老爷”,就把自己与儿时的好友隔在了无形的厚障壁的两边;带回家去的香炉、烛台何尝不是在增加这厚障壁的高度呢!

杨二嫂:一个被社会扭曲了的变形人,不仅表现在从当年的“豆腐西施”变成了今天的“圆规”,而且还表现在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同时,又在侮辱和损害着别人。

8 / 15 “我”:曾使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一下子就显露出了它的丑陋;为使它美丽,只有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来。

“我”母亲:慈祥、宽容、厚道地对待所有的人,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却没有给她以公平:变卖农产,告别家园,跟儿子去外地谋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

水生:一个20年前的闰土,20年后,他或许不会再成为今天的闰土;对他来说,与生俱来的苦难其实也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财富!

宏儿:从“飞”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飞”向这个既陌生又新鲜的世界了。

四、情感体验,探讨主题

1、请学生听读全文,结合人物分析,合作研讨小说主题。 归结:

有关小说主题,也即作品表现的作者对“故乡”的情感态度,主要看法有:

“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封建社会所扼杀。

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我”渴望打破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渴望建立超越庸俗的物质关系的新型人与人之间的关

9 / 15 系。

2、对作品主旨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你是如何看待下列理解的,请阐说自己的见解。

茅盾先生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

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揭示产生这种现实的根源。

表达对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与信心。

五、布置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研究本文的资料,与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参照,加深理解课文的效果。

2、课文中的水生和宏儿以后会有怎样的命运?发挥想象,为他们写一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教师抽查完成情况,并适当予以点评。

二、品味情感,赏析景物描写

1、学生默读全文。 思考:

人物的塑造,不但要通过故事情节的安排,还要通过环境描写那么,文中对“故乡”景物的描写共有几处?它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10 / 15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文中对故乡景物的描写有: 回到故乡时见到的“萧索的荒村”; 记忆中的“神异的图画”; “蒙咙中”想象到的图景。

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故乡的不同,反映了故乡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在对比中,揭示了旧中国农村日益衰败的悲惨现实,以及农民生活的贫困。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美好希望的象征,对记忆中故乡的眷恋和怀念正反映了“我”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朦胧憧憬。

2、学生仔细研读文中三处景物描写,互相质疑问难,小组内交流研讨。 思考: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句中“萧索的荒村”前用了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横”,请体会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好?“活气”改为“生气”可以吗? “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句中“瓦楞上”的枯草的断茎怎么能成为“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

“月下西瓜地”一节的绘景奇异在何处? 教师明确:

11 / 15 “横着”是不整齐、不规则地放着的意思,有一种“被遗弃”的动感,“萧索”是形容词,突出了悲凉的气氛,“荒”字描绘出村落的凋敝和沉寂,这里都是写“我”看到家乡的感觉。动静结合,写得具体而形象,这样的荒村,自然没有活泼的生活气息,有的只是死气沉沉,“生气”指旺盛的生命力,用在这里不确切。

句中的“枯草”“断茎”“寒风”“老屋”渲染的凄凉景象突出的是一种气氛、一种心情,“我”要永离故乡,永离老屋,此时故乡的颓败、荒芜、冷落更增加了惆怅、悲凉的情绪。这与上明丽的色彩: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颇为神奇的传说:项带银圈的英俊少年手捏钢叉向一匹猹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3、学生有感情诵读并积累文中精彩的写景语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研讨探究,深层理解文意

1、教师有感情范读小说结尾的三个语段,请学生小组内交流研讨:

如何理解“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作者最后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如何理解?

12 / 15 教师点拨:

因为还没有找到实现新生活的道路,所以“我”以为自己对新生活的希望仿佛和闰土对神灵的祈求一样,是对偶像的崇拜,只不过闰土的希望在眼前,“切近”,“我”的希望在未来,但对这个未来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因而显得“茫远”。 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2、合作探究:

“我”不愿意宏儿和水生“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而希望他们有“新”的生活。展开想象,说说“我”、闰土、别人这三类人的生活是怎样的生活,“新”生活又是怎样的生活。 文中“我”的形象具有什么意义? 教师点拨:

第一问抓住题干对这三类人生活的概括进行合理地想象和补充;第二问可以反思闰土的现实生活,构建“新”的生活。 小说以“我”为叙述者,叙述中包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我”飘泊在外,过着辛苦展转的生活,在自己的“故乡”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失去了精神落脚地。记忆中的美好精神家

13 / 15 园被衰败、冷漠的现实撕毁,面对精神各个分离,丧失了生命活力,丧失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幸福的情感关系的现实故乡,“我”在精神上是孤独的,但内心深处,还有着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作者的影子,可以说由成年人构成的“现实的故乡”是鲁迅极度失望苦闷心情的告白,但又不等同于作者。

3、学生自由诵读,深入体悟文意。师生共同归结课文写作特色:

通过对比突出主题思想。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的对照,反映农民命运的日益悲惨;“我”和闰土关系的前后对照,反映等级观念的鸿沟难以逾越;杨二嫂前后生活的对照,反映黑暗社会病入膏肓;故乡情景的前后变化对照,反映每况愈下的中国农村经济。

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运用准确的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

巧妙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使小说结构流转自如,疏密有致,浓淡相间。

四、课堂小结

《故乡》是一篇凝重的小说。鲁迅将民族与个人命运发展之惑,图画般的展示在这长长的画卷之中。既有金黄色的幸福,又有苍黄色的悲凉;既有人性的朴实善良,又有生命活力的

14 / 15 丧失。细腻笔法下的故乡故事,包孕着前行者的良苦用心,深刻思考。希望如地上的路的感悟,启迪我们满怀信心地去追求、去拼搏。

五、布置作业

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二十年来日趋破产、贫困,你的故乡这些年来有变化吗?不妨作一次社会调查,把你了解的情况写成一篇题为“故乡”的文章。

15 / 15

第三篇:9加几公开课教案

9加几

这个地方大家来上过课吗,(没有)我也是第一次来,今天后面有那么多老师,是来欣赏小朋友们上课的,我想小朋友们一定比平时更认真,是不是?我有信心,相信大家一定表现得比平时更优秀。老师今天准备了许多智慧星,待会儿哪个小朋友表现的好我就奖励他一棵智慧星,好吗?

要求学生把铅笔、小棒放桌面,其他都不要。都准备好的小朋友向老师挥挥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羊村正在举办运动会,你们想去看喜羊羊和沸羊羊比赛吗?(想)(课件出示羊村运动会图片)但是慢羊羊村长在村口设了关卡,闯过了才能进入羊村,大家有信心吗?(有)好,闯关开始。

出示10+3,你来(13)。再出示10+5,第二道谁会? 下一道?谁来?10+6=16。出示10+7这道,请你来。对吗?(对)这样吧,我请所有的男同学来算这一道,10+8=18。我请所有的女同学来算最后一道,10+2=12。

大家都算对了,而且算得很快。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刚才这些题目,你们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呀?你来说说看?(因为他们都是10加几的)对这是我们学过的知识,十加几等于十几。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课件播放:羊羊运动会视频)哎呀,懒羊羊的蛋糕掉了,大家想让它快点起来参加比赛吗?(想)那我们给他送点蛋糕吧。(出示蛋糕图)这是一部分,装在什么里面啦?(盒子里)还有一部分放在盒子外面呢,(贴4块蛋糕)我们一起数数盒子里的蛋糕。开始。(

1、

2、

3、

4、

5、

6、

7、

8、9),盒子外面一眼就可以看出有几块?(4块)嗯,要求盒子里面和盒子外面一共有多少块蛋糕,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样列式?你来说。(板书:9+4)哎,那9+4是多少呢?懒羊羊看到这么多蛋糕啊,口水都流下来了,一下子没算出来。我想我们小朋友应该会算,你们愿意帮助它吗?(愿意)不过老师有个要求,你既要能够算出结果,还要能说出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怎样想出结果的?请小朋友们拿出小棒来摆一摆。

学生说,师巡视。(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能说给他听吗?你的结果是多少?注意发现不同算法。)

摆好的同学向老师举个手。得数是多少呀?(13)这是对的,刚才我们说了,得数不是最重要的,老师更想知道小朋友们是怎样算出得数的?下面,我请一块小朋友先来说说看,其他小朋友要听明白,如果你的想法和他不一样,你再举手说,好吗?(好)嗯,谁先来说呀?你来,你怎么想的啊?(我是把9块往后数4块,)很好,这里有9块,再往后数4块,9(

10、

11、

12、13)嗯,往后数4块,就是13。

还有没有谁和他不一样的?你来。你是怎么想到13的?(就是想9加1等于10,4可以分成1和3,就是13,)哎 这个方法也挺有意思的,9块拿1块变成10块,10块再加3块等于13块。

挺好的,还有谁和刚才两个同学的方法还不一样的?好,你来说,(我是算成13可以分成9和4)哦,你真厉害,你知道13是由9和4合起来的,是吗?以前算过加法是不是啊?(我在家老是算这种题目的。)妈妈教你算的,是吗?(嗯)好的,请坐。

还有不一样的吗?你是怎么想的啊?(我是在9的上面加1块看成10块,10块加4块就是14块,但是那个是9,14减1就是13)这个方法也不错呀,9已经快到10了,对不对,10加4我们刚才算过。10加4是多少?(14)嗯 那9加4就比它少一块嘛,一共是13,可以吗?

刚才小朋友想的方法真多,还有吗?嗯,你还有要补充的吗?你来说说看。(8加4,再加1块)8加4?再加几块,(1)嗯,也可以的。(能不能将这些算法写在旁边的黑板上?)

因为时间关系,课堂上我们就不一个个来算了,好,请大家把小棒收起来,放进抽屉。看谁放得最快。放好的和老师挥下手。大家看,在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么多算法中,大家觉得哪种是比较好算的呀?(10加几的)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因为十加几就是十几)行,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刚才有小朋友就说,能够使盒子里的蛋糕变成10块,谁来变一变?

请你到前面来变一变。(学生说,老师点鼠标,将一块蛋糕移入盒子)真的变成10块了,谢谢。这样一变的话,那就表示怎么想的呢?大家看,原来的四块蛋糕就分成了(1和3)师板书4的分成。

盒子里原来9块蛋糕,和这1块合起来就变成了10块,对变成了10块,(师

再板书9加1等于10)10块再和外面的3块合起来,就是13块。

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4=13,老师把它再写一遍,我们再大声地来说一遍,准备,开始。(板书:9+4=13)

懒羊羊也会算了,它想自己摆圆片来算。老师帮它来摆,大家来数,好不好?准备好。(师摆红、黄两种磁铁,用来表示9和8,学生数)嗯,先摆9个红颜色的,然后呢再摆一些黄颜色的,请看,(8个)

懒羊羊想算几加几啊?(9+8)哎,他想算9加8,谁来帮懒羊羊移动一下圆片,让大家知道它是怎么想的?

哎,真好,移动了一个到这边,这样,这边就变成了几个?(10个)那边还有几个?(7个)那10加7就是(17),不错,这样移动的话,也就是把8个圆分成了(1和7)师板书:8可以分成1和7,师:9个和1个合起来就是10,10再加7就是17。

哎?刚才这位同学呀,是移动的黄颜色的圆片,还有哪个小朋友说,我不移动黄颜色的,我也能够算得出来?嗯,你来试试看?(学生上台移磁铁2个,)一下拿两个过去,现在能一眼看出来吗?(能)这样一移,这边就变成了(10个),这边呢?(7)也变成了10+7,对不对?

哎?这样的话,请大家看,(再板书:9+8=)就不是把刚才的9变成10了,是把8变成10,那么把9分出了几个给它?(2个)它还有几个?(7个)这样2个和8个合在一起是10,7再加10等于17(师边说边板书过程),大家会算吗?

嗯,这题可以把9合成10,也可以把8凑成十,那现在我们都会算了,9+8=多少?再来大声说一遍,(师在旁边再板书:9+8=17)

我们算了两道了,再接下去呀,懒羊羊开始动脑筋了,它想:原来可以这边凑成十,也可以那边凑成十,怎样算比较快呢,怎样算比较好呢?我们再来看看懒羊羊它接着算的。(出示做一做的方格图。)

原来,它想搬木块。左边有几块?数数看。(

1、

2、

3、

4、

5、

6、

7、

8、9)那右边原来有几块呢?(2块)为什么是2块呀?(因为被懒羊羊搬走了一块)它把这块搬走是干什么呀?(要把9凑成十)那懒羊羊为什么不把这边多搬几个到那边去凑成10呢?(因为这样比较慢)嗯,这样比较慢,而且还多费力气,所以我们说懒羊羊变聪明的。那我们小朋友能不能把懒羊羊思考的过程把它写出

来呢?

请大家拿出老师刚刚发的那张纸,找出懒羊羊搬木块,谁先找着?对在这张纸的最上面,找到了吗?(幻灯出示)

我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我填,其他小朋友自己做。谁愿意?你来。大家把9+2用铅笔指着,懒羊羊把2分成了几(1和1),嗯,然后9加1等于多少,填在下面的方格里,(师边说学生边填)10再加1等于11,把11填到后面的方框里。填好了吗?我们来看看这们同学填对了没有。自己填对了吗?好,填对了,我们再一起大声地说一说,9加2等于多少,(11)

哎,小朋友们,刚才是你们摆我来看,现在大家想我来摆你们来看吗?(想)我先在左边摆出9根小棒,(边说边摆)然后空一点距离,在后面再摆5根,现在我们要算(9+5)了,你能上来帮我移动一下小棒,让人一眼就看出得数是多少吗?

大家看刚才这位小朋友从5里面只移动了1根过来,9加5就变成了?(10+4),10加4是多少?(14)哎小朋友们,你们能够把这10根小棒圈在一个圈里吗?(师先圈起来)圈在哪里呢?请大家看,我们这张纸上底下就有小棒,找到了吗?拿起铅笔,在这张纸上,把10根先像黑板上这样圈在一个圈里,我看谁先圈好?嗯,这个小朋友圈好了,拿给大家看。就是像这样,先圈出10根,这样是不是也能一眼看出得数是多少?(14)嗯,得数是14,你能在下面方框里填出来吗?(能) 9加5等于多少?大声说一遍。(14)(师板书:9+5=14。)

我们继续看这张纸右边还有两堆小红花,仔细数数看,其中左边的有几朵?(9)右边有几朵?(7)也就是要算9加7,你能你刚才那样先圈出10朵,再写出得数吗?(能)请大家动笔填一下。(学生动手填,师在黑板上板书:9+7=)填好的小朋友举手,谁来说说?(9+7=16)对吗?(对)

请小朋友放下笔来,刚才我们一起算了一些加法题,把我们算过的,请小朋友们大声地读一遍。来,(学生读刚才的算式9+2=11,9+4=13,9+5=14,9+7=16,9+8=17),这几道加法题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找到了吗?你来说,(他们第一个都是9)哦它们第一个数都是9,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师板书:9加几)9加几我们刚才是怎样算出得数的?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懒羊羊算的,我们算的。谁来说说看,你觉得怎样算比较好?(可把一边的9,变成10,这样就好算

了.) 对,(指着移动黑板)我们在算的时候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数着算,可以移动着算,还可以有其他方法算,我们都发现,懒羊羊也变聪明了,它能够把9加几的变成几加几的?(10加几),这样就好算了。你们会变吗?(会)老师来出一道题,看看大家会不会变?

我想出一道9+3,你能把它变成10加几吗?谁来变变看?好请你来说。(10+2)这个10加2怎么变出来的呢?(因为10可以9和1,把3的1拿过来,就是10了)哦,这样9加3就变成(10加2)了。那我们就会算9加3等于?12。(师板书9+3=12)。

你们还会变吗?这次我反过来变,你知道这次老师要请大家算9加几吗?(出示9+1+5)谁来说说9加几?(师提示手指着1+5)对9+1+5实际上就是要我们计算9+6,是不是啊。那9+6你们会算吗,等于多少?(15)变成10+5我们就会算了,我们再一起来说一遍:9+6=15。

还有一道最难的,出示(9+9)9加9我们可以变成(10+8)对呀,9加9我们可以把它变成9+1+8,(出示题板)也就是10加8,那大家会算了,9加9等于?(18)(师板书9+9=18)

我们一口气又算了几道加法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9加几)。哎大家来看看,这些加法题我们来轻轻地读一遍,边读边睁大眼睛观察思考,这些加法题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等读完了,我再请小朋友说。准备。轻轻地读。(学生读算式)

谁先来说说看,你发现有什么独特的规律?你先说。(11加1等于12,这样一个一个加下去)嗯,不错,得数从11开始,越往下就多一个,是不是这样?(是)呃,从11到12到13一直到18,一个多一个。还有其他发现吗?

你来说说看,(9加2等于11,和9加3,9加4,9加5,9加6,9加7,9加8,9加9中间都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嗯 ,是的,第一位小朋友说,得数从小到大,第二个小朋友说,这第二个加数从小到大,那第一个加数呢?(一样)因为第二个加数从小到大了,所以得数也就从小到大了。

这是大家竖着看的,每道题你再横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你来说说看,(9加2嗯,愣了一会儿,就是那个12前面都是1,那个)你上来说,(学生上

台指)哦,你说的老师明白了。他说的意思就是得数的十位上都是1,也就是我们学的9加几的得数都是十几的,是不是?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规律,再继续看,我们横过来再看看啊。大家跟着老师的手指来看,好不好?

准备好。9加上了2等于11(,手指着2和11)老师手依次指着算式中的3--2,4--

3、、、、嗯,怎么样啊?少了一个,是不是?哎这里加2 会变成11,加3就变成12,为什么会少了一个呢?少了一个到哪里去了?(都跟9变成10了)少的一个给9变成10了,都是这样的。

接下来呀,我想请小朋友来一种有意思的读算式的方法。跟老师来读一次,请大家注意看,我把这个数(第二个加数)读重一点,我把这个数也读重一点(得数的个位),师范读9+2=11,9+3=12,把这个点点读重一点,你们会吗?试试看,准备好。(学生读算式)

嗯,我想读完了之后,大家对这个规律印象就特别深。哎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了9加几的,这些题你们会算吗?老师想请大家这次来算的时候,把顺序打乱了来算。嗯,我们来玩个游戏。游戏叫小兔推箱子,在推箱子之前呢,老师出一道题来考考大家,(出示题板2)这个方框里我不按顺序了,如果我这个方框里填5,9+5那这个方框里就填几啊?(4)就填4。我这里填8,这里就填?(7)我打乱了顺序,我们试试看啊。9加3(12),9加5(14)9加7(16)9加2(11)同桌的两个小朋友,能够一人出两道给同桌算吗?试试看,(学生游戏)好算好的我们就开始做游戏了。拿出小兔头饰,这是什么?谁来扮演小兔?小兔是要动脑筋的哦,(学生上台戴上小兔头饰)

出示木块,小兔手上拿着一个木块,这个木块上写着9+,木块移到哪儿,我们就算9加几,我们先来一次9+5等于(14)要立刻说出得数的,你再往后移动给大家算。(学生移动木块,下面的学生算)

等一下,按照顺序移太好算了,你能不能想移到哪儿让大家算哪儿?你想移到哪儿?

等等,我们来考考小兔好不好,请小朋友们来说得数,让小兔把木块移到要加的那个数上面,好吗?谁来说一个得数,请他来移动一下?(13)那你移支哪里呢?4上面,对吗?谁再来出一个考考他?(15)移对了吗?嗯,再来考验一个她?你说,(12)对吗?嗯,给小兔来点掌声。谢谢你,请回。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了9加几的,你能把这些9加几的加法题都能自己写出得数吗?看老师发给大家的这张纸的最下面,从9加1一直到9加9,回家把得数写在方框里,之后把这些题读给爸爸妈妈听,这张纸就送给大家了,好吗?下课。

第四篇:第9课 秦统一中国(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历史七上《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滁州三中 陈妙甜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部分内容是密切联系的,共同围绕秦统一中国这一主题。秦灭六国,完成了初步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都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对于一些专业术语难以理解,需要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理解“专制”“中央集权”“统一”这些术语;学生对历史课非常感兴趣,尤其有表演的欲望,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调动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过程与方法】

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汉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概念以及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互动法、启发教学法等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途径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设计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有条件的可以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在上新课之前,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上一单元我们所学的内容。(和学生一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接着就是商朝和周朝,周分为西周和东周,而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问学生)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一共存在了多少年呢?(学生答: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549年)但是现存的文献和文物却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762次国家间的战争。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列国的纷争就成为阻碍统一的最大的力量。所以为了统一就必须结束当时诸侯国彼此之间的战争,这种战乱的局面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又是谁结束了这种局面呢?带着问题我们共同来学习《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板书: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授新课

一、秦灭六国

通过课名大家就能知道是谁结束战乱局面实现统一啊?(学生答:秦国)。战国七雄并立,为什么是秦国脱颖而出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呢?大家结合我给出的材料(课件展示)和课本的内容,思考一下秦灭六国有哪些条件呢?

1、条件(板书)

(1)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2)秦国实力雄厚。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经过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进攻。

(3)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这些人才文能治国安邦、武能克敌制胜,对秦统一大业的完成做出重大贡献。

2、过程

公元前230年,“秦王扫六合”,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按照由近及远,远交近攻的战略各个击破,用了9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秦统一的意义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国经历了漫长的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最终在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面对空前广阔的疆土,各地交流困难,思想混乱,边患严重等等这些问题,秦王嬴政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一呢?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国疆域很大,为了更好的治理,在政治上要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制度。

1、政治上: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制度创新) (1)皇帝制

嬴政分别取“三皇”、“五帝”中“皇”与“帝”字组成皇帝二字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有避讳。 (2)三公制

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中央政权机构。丞相掌行政,相当于今天中国的国务院总理;太尉掌军事,相当于军委主席;御史大夫掌监察,相当于纪委书记。但最后的决断权都是由皇帝掌控。 (3)郡县制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政权割据,秦始皇没有实施西周的分封制,而是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在今天和省差不多;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把权力集中到自己一人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就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是权利的中心,这套封建官僚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过渡: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但经济和文化上还存在很多不变,影响统一的巩固。

2、文化上:统一文字

战国时期七国文字的书写各有差异,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使颁布的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为了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后来又流行一种更加简易的隶书。文字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过渡:六国新灭,遗民未曾心服,为了使人民不反抗,最根本的,莫过于统一人民的心思。

3、思想上:焚书坑儒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将全国的历史、医药、占卜和植树以外的书下令焚毁;把在背后议论他的相关儒生全部活埋。

过渡:战国时期币制非常混乱,像是齐国、燕国使用刀币,楚国使用蚁鼻钱,魏国、赵国使用布币,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4、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为了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这都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过渡:当时在咸阳,你坐马车到其他地方是非常不方便的,因为之前各个诸侯国的车辆和道路的宽窄是不一样的,秦国马车较大,在其他地方行驶不了。为了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

5、交通上:车同轨、修驰道;开灵渠 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从都城咸阳到达各地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又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和漓江(珠江水系),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道路不通时,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并开凿灵渠;文字不同时,统一文字,将小篆颁行全国;钱币不同时,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度量衡不同时,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这都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了中央集权。

过渡:当时北方的匈奴虎视眈眈,不时南下侵扰

6、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征讨匈奴,收取了河套地区,并且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万里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开凿的灵渠也便利了秦朝南下统一越族。 过渡:秦的北进南下,使得秦朝的疆域不断拓展,最终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三、本课感悟

秦的统一不仅是地域的统一,而且是文化和精神上的统一。从此以后,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统一成为主流,而分裂、战争仅仅是历史上简短的小插曲。

四、本课小结

五、随堂练习

六、板书:

第五篇:9_日月潭教学设计(公开课)

9 日月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的专题是:爱祖国、爱家乡。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主体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着无限好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鉴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知识积累,我在教学中采用课件展示大量图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文;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把识字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把识字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与朗读感悟、观察图画有机结合,以读感悟、以读促悟、看图助悟、抓关键词领悟等学文形式,落实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根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写“环、绕、隐、约”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清晰、朦胧、仙境、隐约”等词语,品味文中的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通过口语交际“家乡美”,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生字,仔细品味文中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难点:读中感悟,感受日月潭不同的秀丽风光。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进行预习。

2.制作关于课文重点句段和配乐朗读的音乐等方面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地方去旅游。(屏幕出示中

1

国地图,台湾特别突出颜色显示。)这个地方就是我国的台湾省,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我国第一大岛。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1949年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就是台湾的日月潭。(板书课题)想去的小朋友请齐读课题。

二、学习

1、2自然段。

1、日月潭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先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了课文,大家想不想马上就去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坐上去台湾的飞机,走进台湾,去欣赏宝岛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坐好了吗?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好,现在,我们的飞机已经抵达台湾。可是,我们要观赏日月潭,首先要闯关成功,才能拿到门票。大家有没有信心能闯关成功呢? (1)好,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关!出示生词,开火车检查孩子掌握情况 台湾省 建筑 清晰 朦胧 仙境 太阳高照 群山环绕 风光秀丽 树木茂盛 湖水碧绿 名胜古迹 隐隐约约 点点灯光 蒙蒙细雨

同学们真不错,顺利闯过了第一关!相信爱学习的你们也能轻松闯过下一关。 (2)第二关:看图猜词语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湖水碧绿

这么难的一关都被你们闯过了,相信下一关对于聪明的你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了。闯过第三关,你们就能顺利拿到门票了。 (3)第三关:知识抢答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问题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回答为什么叫“日月潭”呢?简单讲一下日月潭的位置和两个比喻句。

其实关于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想不想听呢? 师讲日月潭的传说。

有一对非常勤劳的夫妻。男的叫大尖,女的叫水社。一天,两条五彩巨龙从天而降吞噬了月亮和太阳。阿里山上藏着两件宝物:金剪刀、金斧头能制服巨龙夺回太阳和月亮。大尖和水社来到阿里山,用双手刨土刨了一天一夜,终于找到了宝物。他俩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大尖用金斧头砍下了恶龙的头,水社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可是怎么把太阳和月亮送上天呢?大尖吞下了巨龙的左眼,水社吞下了巨龙的右眼。他俩立刻变成巨人把太阳和月亮托上了天,而他们化为两座山峰。大地恢复了平静,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人们把太阳落下的潭叫日潭;把月亮落下的潭叫月潭。而大尖和水社就永远的守在]日月潭边了。

神话传说很美,日月潭更美,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老师读绿色

2

部分,男生读红色部分,女生读蓝色部分。) 读得真美,认真读书的小朋友,你们是最可爱的!

太棒了!祝贺你们闯关成功!(课件出示门票)你们真棒啊!恭喜你们拿到门票!让我们拿着这张来之不易的门票,快去欣赏日月潭美丽的风景吧。

三、学习

3、

4、5自然段。

1、师朗读

3、4自然段。

2、欣赏完日月潭的美景,请你说说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你为什么觉得这时候的日月潭最美呢?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它的美呢?

(1)清晨:请一个同学美美地读一读。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倾听,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说出词语“隐隐约约”(板书)。(指名读) 同学们,你还能感觉哪儿美呢?

(2)刚刚我们找到了清晨时那种隐隐约约的美,你能不能也找一找中午时是一种怎样的美?请大家可以结合着图中来找。(板书清晰)

(3)中午时给我们的感觉很清晰。这是晴天时的日月潭。下起蒙蒙细雨的日月潭美不美呢?谁来读一读?雨天的日月潭是一种怎样的美呢?(板书朦胧) (4)任何时候的日月潭都是如此的美,用一个词语来概况,那就是:日月潭 ,(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四、拓展延伸,开阔眼界。

师:同学们,日月潭我们这就游览完了。接下来,咱们就去欣赏欣赏台湾的其他美景。幻灯片展示。

五、诵读儿歌,升华情感

师:这么美的图片,老师突然想起了那首儿歌: 我神州,称华夏„„(幻灯片展示儿歌内容和图片)

生接:山川美,可入画。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各民族,齐奋发,争朝夕,兴中华。

师:孩子们,日月潭这么美,它不仅是台湾人民的骄傲,大陆同胞也为它的奇景而自豪。让我们再次走进日月潭的美景中,美美地读一读。(全班齐读)

六、指导写字

上一篇:vi系统设计范文下一篇:班主任工作1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