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规范

2023-02-22

第一篇: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规范

公园规划设计规范

自然生态环境的改造 近几十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状况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面积4300万公顷,占该区域面积800}以上,土地荒漠化则以年平均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其状况令人触目惊心。 随着西部大开发逐渐步入正轨,中国追阴守对西部环境保扩!的认识与决心以及所采取的措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近3年来,仅用于生态建设的资金高达270亿人民币,特别是当前的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保护天然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封山禁牧、禁止滥襄野生固沙植物、加快西部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等,对扭转黄土高原生态恶化的趋势,重建秀美山川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水土流失和土地沙}fk}}L区,主要采取种树种草、绿化荒山和荒漠、以粮代贩、承包到户的措施,并要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从技术上作到封山、封荒,退耕还林,大力植树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以固结泥沙。并根据不同的地理、气候和水资源条件,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因地制宜。同时还改革投资机制和提高禾服含量,探索建立谁投资、谁受益的利益机制。对退耕还林还草的,国家无偿提供粮食,提供树苗草种。

农牧民不仅在自己承包的土地比种树种草,还可以承包别的荒山、荒地种树种草,实行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责权利挂钩,在保证基本农田数量的前提下,把退耕的农民变成造林专业户,使治理环境与产业开发相结合,与农牧民脱贫致富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参与性。 另外,黄土高原生态恶化虽然有着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不可否认因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农垦开发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人为因素却是引起生态环境恶劣的最大最直接的元凶。由此可见, “治山”先要“治人’

要运用适当的法规、政策和行政管理等措施,约束和改变人们不当的开发行为,制止人为的生态破坏,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恢复。 人类在营造自己的家园时总离不开对自然的改造,但自从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以来,翻门是否清醒地意识到按照以往以人为中心的行为模式作为指导行为的理论观念是否依然合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校历年来一直致力于绿色建筑体系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荆是出了大量具有.实际意义的学术理论成果。理论提出绿色建筑体系首先是一种新的生态意识,核心就是按照生态原则调整人类行为模式,自觉调控人类自身行为,防止自己的活动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控和承受力所制约的阂限。

度假村设计:HTTP://WWW.YXSTJG.COM/

第二篇:公园管理规范

公园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科学、艺术地配置建筑、水体、山石、树木花草和游憩设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市容,为公众提供优美舒适的游览、休息园地和文化活动场所,热情周到地为游人服务,向游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

为了推动公园的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公园管理人员的素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以及《辽宁省城市园林绿化条例》、《辽宁省公园管理条例》和《辽宁省游乐园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公园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1. 园林植物管理 1.1 植物景观管理

1.1.1植物景观是公园的主体和基本内容,公园管理者应当把植物景观管理放在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绿地率应保持在70%以上。

1.1.2 植物景观管理的总的要求是:按照公园总体规划和植物配置设计,实施植物的栽培、调整和管护,达到并保持规划设计的景观效果。创造一个花木繁茂、景色优美、环境舒适、意境深邃的园林艺术境域。

1.1.3 已建成定型的植物景观和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景点、景区,应严格保护,加强管理,不得擅自改变。

1.1.4 尚未建成或景观质量不高的景点、景区,应适时进行植物景观调整和景点改造,但调整改造须遵循建设部颁布的CJJ48-92《公园设计规范》,事先制定设计方案,经审查后实施。

1.1.5 植物景观调整和景点改造设计方案按下列程序报审:

区县(市)管理的,由公园组织方案设计,报区县(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审查。

1 市管理的,由公园组织方案设计,报市园林事业管理局审查。

地处公园主要游览景区或面积在1公顷以上的植物景观调整和景点改造设计方案,主城区的公园均须报市园林事业管理局审查后方能实施。

1.1.6 植物景观调整和景点改造方案经审查后,一般由公园组织绿化技术人员和技工负责施工,确需委托其他单位施工的,应由园林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的单位承建。 1.1.7 植物景观调整和景点改造工程完工后,应由方案审查部门参加验收,以确保工程质量。

1.1.8 以土建为主的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辽宁省公园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 1.2 植物养护管理

1.2.1 植物养护管理的总要求是:保持植物自然姿态和艺术造型,保证花卉植物正常生长,充分体现设计意图,使园林景观达到最佳状态。

1.2.2 孤植树(庭荫树):保持树冠完整,姿态优美,生长繁茂,无枯枝,无病虫害,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人活动净空高达2.2米以上。

1.2.3 行道树:生长健壮,树冠整齐,分支点达2.2米以上,无枯死树,无缺窝,无倾斜、倒伏树,基本无病虫危害。

1.2.4 风景林木(花木):做到乔灌草合理配置,定期修剪和抚育,无枯枝死树,基本无病虫害,植物长势好,开花整齐,整体景观有特色。

2 1.2.5 整形灌木:应及时修剪,常年保持其艺术造型;一般灌木亦应保持树冠完整,树形自然美观。各类灌木均应做到不亮脚,无枯枝,无病虫枝,生长旺盛,对残缺、老化的灌木应及时更新。

1.2.6 绿篱:配置要因地制宜,与景观功能相协调。整形绿篱每年应修剪2~3次,保持整齐、美观,保持设计形状。自然式绿篱也要控制生长,及时清除徒长枝、病虫枝。各类绿篱应常年保持无枯死树、无缺窝,长势良好。

1.2.7 庭院栽植的大树桩头每年进行蟠扎整形,修剪徒长枝、病虫枝,保持其园林工艺水平。

1.2.8 竹类:应保持生长旺盛,自然美观,无倒伏,无枯桩,及时疏伐和清除老竹头。除特殊情况外,每四年疏伐一次老竹,每两年打老竹头一次;凤尾竹、小琴丝竹等小竹类,每五年翻栽一次。

1.2.9 花卉:公园主要出入口、集散广场、游览中心地区及办公室、接待室等活动场所,应视立地环境特点和要求,布置各类花卉,保持四季鲜花不断。

露地盆花摆设要整齐美观,层次分明,色彩悦目,讲究布置艺术,不露盆钵。

花坛:图案清晰美观,色彩明快,开花整齐,无缺窝,花卉栽植面积不少于花坛面积的70%,注意花卉换季更新,做到“五一”、国庆、元旦、春节鲜花开放。

花境(径):花丛要讲究配置艺术,注意植物的主副关系、层次感、色彩、季相变化,要与环境地貌相协调。

3 1.2.10 草坪:保持青绿平整,边缘清晰,无积水,无缺株,定期修剪。根据草种的不同,留草高度保持4~10厘米。单一品种草坪无杂草。观赏草坪不准游人进入践踏。游憩草坪应定期轮流关闭养护管理,无人为践踏的道路和踩板结的地块。

1.2.11 地被植物:应选择多种矮生、耐荫、覆盖力强,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多年生植物。地被植物种植应做到不杂乱,不挡视线。

公园内除硬质地面或铺装地区外,凡可栽种植物的都应用各种地被植物覆盖,做到黄土不露天。

1.2.12 藤蔓植物:保持良好的株型姿态,定期修枝整形,不乱牵乱爬,无枯枝败叶,长势良好。公园的堡砍、墙体、建筑、构筑均应发展垂直绿化,因地制宜选择多种藤蔓植物进行覆盖。

1.2.13 古树名木:必须重点保护,制定特殊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措施,登记造册,挂牌说明,若遇灾害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严禁砍伐、移植古树名木。

1.2.14 园内所有乔木和大型灌木均应分门别类清理登记、造册存档,并在主要植物上设置植物名称、种类、产地、习性等知识介绍牌。

1.2.15不得随意砍伐、移植园内造景植物,确需砍伐、移植的,应按《辽宁省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及《辽宁省城市园林绿化赔偿补偿规定》办理手续。 1.3 花圃管理

1.3.1 花圃指公园从事花木生产的苗圃。各类公园均需根据其功能特点和规模,设置相应

4 面积的花圃。其主要任务是:生产出满足公园各类花卉展出活动和花卉布置所需的花木,本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丰富多彩、逐步提高的原则,做到有计划的生产和出圃。 1.3.2 花卉的品种管理:要求公园每年生产、展出的花卉种(不含品种)数量在30个以上,并选择5个以上种作为公园的特色花卉,定向培育,重点展示。

做好花卉种子收集、贮藏、登记工作,积极引进、驯化花卉新种(品种),每年至少引进一个花卉新种(品种)生产、展出。有条件的花圃可设立母体繁殖基地。 优良品种应妥善管护,重要品种要挂牌编号,做好生长情况及物候期观察记录。

1.3.3 花圃要合理规划,设施保持完好。盆花摆设要行列整齐,地栽培育要起垄分床管理。花盆、肥料、残花、盆土要分类定点堆放,做到花圃场地整洁,道路通畅,生产管理有序。 1.3.4 花卉生产管理要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科学制定生产计划,适时松土、除草、施肥、灌溉,及时防治病虫害。苗床土壤泥团小于2.5厘米,排水沟无污物、无阻塞,花圃内无严重病虫危害,做到圃内花木生长正常,保质保量,按时出圃。

1.3.5 有条件的花圃要设立荫棚和温室,并注意维护管理,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 1.3.6 花圃应设立工具房、保管室、值班室,妥善保管生产工具、器具、设施,保持其完好率85%以上。花圃应昼夜有人值班看守,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防止花木、器材被盗损。 1.3.7 花圃应建立和完善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公园应落实一名技术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填报、保管花圃的规划设计图纸,年月生产计划,花木进出圃登记表,品种登记册以及各种生产科研技术资料,统计报表等,使花圃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5 1.4 盆景生产管理

1.4.1 盆景是公园的宝贵财富,是公园园林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公园要注意培养人才,收集素材,积极开展盆景生产、展出活动,有条件的公园应建立盆景园或盆景展出、养护基地。

1.4.2 生产盆景要纳入公园计划,盆景制作人员和生产数量可根据公园规模、特点和盆景基地大小而定。一般要求,市属公园应保证3名以上专、兼职盆景生产管理人员,年生产大、中型盆景30盆以上,区县(市)属公园应保证1名以上盆景生产管理专业人员,年生产大、中型盆景10盆以上。

1.4.3 树桩类盆景或地栽树桩要造型奇特,蟠扎工整,古朴自然,生长健壮,做到“五无”:无枯枝烂叶,无刀斧痕迹,无病虫害,无杂草,无徒长枝。

山水类盆景应构思新颖,选材精细,主景突出,布局合理,格调高雅。管护上做到“二勤”、“四无”,即勤保养、勤换水;无裂缝、无结块、无刀斧痕、无病虫害。

1.4.4 盆景基地要求做到素材丰富,设施完好,盆钵、石材、树桩、肥料等要分类定点堆放。盆景陈列规整,几架清洁、光亮,场地无垃圾杂草,整洁美观。

1.4.5 公园的盆景作品应定期在园内适当地点,如盆景展览馆、陈列馆、接待室、各类厅室等陈列展出,供游人欣赏,并积极选送参加各级盆景展览活动。有条件的公园应在本园定期举办盆景展览,以交流技艺,提高水平,发挥社会效益。

1.4.6 所有盆景(特别是市级以上获奖作品)必须拍照、登记造册,建档立帐,妥为保管和养护,不得随意拆拼处理。盆景、素材的进出要登记,要加强保卫,防止被盗、遗失。

6 2. 园容卫生

2.1 园容卫生管理的总目标

2.1.1 公园环境卫生是体现公园园容质量和园林艺术效果的根本保证,是广大群众游览休息的基本条件。公园管理者必须把环境卫生管理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坚持常抓不懈。 2.1.2 公园园容卫生管理总目标是:整洁、干净、清新、优美、协调、完好,做到全园“六不见”、“八不乱”。

“六不见”:不见瓜皮果壳烟头,不见各种废弃物,不见家禽家畜,不见随地吐痰及大小便,不见水面飘浮物,不见破损设施。

“八不乱”:不乱搭乱建,不乱摆摊设点,不乱堆放建材杂物,不乱放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不乱设标牌,不乱张贴广告、标语,不乱拉绳挂物,不乱设各种不规格设施。 2.2 环境卫生管理

2.2.1 园内环境要保持整洁干净,所有设施必须放置有序,各类物资均不得在游览区影响景观的地点堆放。

2.2.2 各类经营服务摊点必须按规划经公园管理部门审批定点设置,外观整洁美观。公园大门内外50米内不准设置任何摊点,园内不准设流动摊位。所有摊点必须负责其周围半径10米以内的卫生保洁。

2.2.3 大门、广场、主次干道、重点游览区或人流较多的地区每天清扫不得少于两次,其他游览区每天清扫不得少于一次。实行全日立体保洁制度,即从早上开园至晚上闭园的整个游览时间内,室内室外及所有陆地、水面、上下左右各个方位,均做到无垃圾、无卫生死角。

7 2.2.4 清扫保洁工作实行定员定岗,责任到人的管理。各级公园均应落实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干部,负责每天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5 要特别注意园林绿地内的清洁卫生,不得将垃圾、废弃物抛置于绿地内,不准在绿地内堆放物资材料、摆设摊点或停放车辆。植物管护中修剪、清理的枝条、残花杂草等不准残留在绿地内,应及时清运至垃圾库或用土掩埋。

2.2.6 园内座椅、果皮箱、洗手池、痰盂等每天清洗一次,园灯、指示牌、沉沙井、明沟、围栏等每十天清理一次,垃圾库内的垃圾坚持每天清运出园。上述设施出现倒伏、残损及时修复或处理。

2.2.7 公园内原则上不得开设骑马、羊拉车等有损园容卫生的经营项目,确需开设的,要经公园主管部门批准,严格限制在不影响园容景观的地区,并采取妥善措施防止动物粪便乱排和臭味四溢。 2.3 厕所管理

2.3.1 厕所卫生做到“五无”、“四净”。

“五无”:无蝇蛆、无淤塞、无积水、无明显臭味、无破烂设施。

“四净”:地面、蹲位、挡板净,粪槽、尿槽净,墙壁、门窗净,四周环境净。

2.3.2 厕所的水电设施必须保持完好的使用功能,化粪池要密封,并有排气管,符合技术规范。市级公园的厕所应全部建成水冲式,区县(市)公园厕所也应逐步建成水冲式或安装定时冲水器。厕所应设置洗手池。重点部位的厕所设施和管理应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并设置残疾人通道和蹲位。

2.3.3 厕所每天大洗两次,粪槽、尿槽每周用去污剂清擦两次以上。

8 2.3.4 厕所化粪池每年至少清理一次。 2.4 湖、池水面管理

2.4.1 保持湖、池水面清洁,设专人每天清捞保洁,做到水面无漂浮物,无臭味,无蚊虫孳生。

2.4.2 50平方米以下水池每月换水清理一次;50-200平方米水池每半年换水清理一次;大湖应酌情在雨季前适当放水清理。严禁将各处污水、废水排入园内的湖、池、溪、河等水域,严防水质污染。

污水排放要经过处理,禁止直接向江、河、湖、池排放污水。

2.4.3 池内的喷水器,叠泉的循环水装置等,原则上每天定时开放,确因电力不足,不能每天开放的,也应保证每星期

六、日及节假日开放,并落实人员经常检查维修,保持设备完好,损坏后不能维修开放的应及时拆除或更换。 2.5 后勤管理

2.5.1 后勤设施(宿舍、办公室、值班室、仓库、车库、工具房、食堂等)必须每天清扫,保持环境整洁,室内窗明几净,无蜘蛛网、无垃圾、无蚊蝇、无鼠穴,灯光设施完好。 2.5.2 后勤物资要分类堆放整齐,废弃物及时清运。园内施工现场的建材物资应堆放在指定地点,并用遮掩物隔障,竣工后及时清场,恢复原貌。严禁使用绿地堆放物资材料。 2.6 环境保护管理

2.6.1 公园环境保护应坚持“四不准”,即不准在园内焚烧落叶枯草,不准设置超标准的高音喇叭,不准张贴未经公园管理部门批准的广告、招牌,不准存放垃圾。 公园职工要带头遵守城市园林绿地“十不准”。

9 2.6.2 发电机房、水塔要安装隔离设施,防止噪音超标。

2.6.3 公园饮食服务设施(如饭店、酒家、茶园等),凡有条件的均应以天然气作燃料,不使用燃煤,以免造成大气污染。要设置隔油隔渣池。坚持每天清除废物和定期清渣。 2.6.4 要切实做好除“四害”及防疫工作,每年应对全园进行2-4次药物喷杀、消毒,严格防止传染病蔓延。

2.6.5 在园内实施大面积喷洒农药时,需选择游人稀少的时间,切实做好游人疏散和安全防护工作,严禁将药物喷洒在游人身上。公园应积极推广生物防治,尽量避免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

2.6.6 做好灭鼠、灭蝇工作,并达到灭鼠、灭蝇标准。 灭鼠标准:夹日法1%以下,粉迹法5%以下。 灭蝇标准:孳生蝇占5%以下。 3. 园林设施管理

3.1 园林设施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3.1.1 公园的园林设施是重要的人文景观,有的园林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公园管理者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维护管理好公园的园林建筑及设施。 3.1.2 园林设施管理任务和目标是:维护设施完好无损,确保其艺术和历史价值,发挥其景观功能和使用功能,保持园内设施整洁、清新、美观、完好。 3.2 园林建筑管理

3.2.1 园林建筑(亭、台、楼、阁、廊、榭、轩、馆、大门等)要保持外观完好,整洁美

10 观,门窗、座椅、灯具和室内装饰物品要经常擦洗、除尘,做到无灰尘、无蛛网、无污垢、无乱刻乱划,要特别注意保护好书画、匾额、楹联、雕刻等艺术品。

3.2.2 园林建筑一般两年油漆粉刷一次,损坏要及时维修。在粉刷和维修时应注意保持园林建筑的原貌和风格,不得随意改变。

3.2.3 园内文物和名胜古迹要严格保护,保持完好无损,定期检查维修,建立说明标志。市级以上保护文物要设立保护标志。名人诗词、书画作品、艺术器皿、古玩,对外交流赠送的礼品、工艺品,有观赏品味和历史价值的几架、盆钵等应有专人负责,登记造册,妥善保管,不得遗失或损坏。

3.2.4 雕塑、花架、喷泉、假山、塑石、栏杆、汀步、景门、景墙等园林小品,应定期清洗和维修。需粉刷的要每年粉刷一次,保持其功能完好、清洁美观。 3.3 基础设施管理

3.3.1 水电设施、管线铺设要符合水电管理部门的技术安全规范。公园应尽可能将电线、给水排水管埋入地下,并在公园地形图上明确指示线路方向。要经常对水电设施作安全检查,损坏要及时维修,园内路灯杆架、灯泡、灯罩要随时检查,发现残损要及时更换。一般要求园内的水电设施(包括路灯)从出现问题到维修的时间不超过24小时。

3.3.2 道路、平台、步级、路沿、护栏保持平整完好,损坏要及时修补,不得出现道路坑洼、步级缺损、护栏倒伏的现象。需粉刷的围栏至少每年粉刷一次。

3.3.3 金属设施(铁门窗、铁围栏、花栏及其他金属装饰构件)应每年除锈,油漆一次,发现锈蚀、残损应及时修补更换。

11 3.3.4 公园必须在大门内外,道路交叉口和其他显著位置设立导游图、公共信息标志、游览须知、景点指示牌和“园林绿化管理十不准”宣传牌、科普教育和环卫知识教育宣传栏等设施。上述设施要求设计新颖,制作坚固,字迹工整,图文规范。切不可在树上临时钉挂。 公园应严格控制商业性广告的设置,确需设置的,应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并设置在不影响景观、不破坏环境的非主要游览区。

一般情况下,导游图、“游园须知”三年翻新一次,景点指示牌、宣传牌每年翻新一次,科普宣传栏应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一年粉刷一次。

3.3.5 园内应适当设置座椅、洗手池、果皮箱。根据游人分布状况,一般每公顷设座椅20-100位。果皮箱一般间距50-80米一个。洗手池设于餐、饮、儿童设施附近。 3.4 机械设施管理

3.4.1 园内机械设施要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达到安全标准,外观整洁。

3.4.2 运输车辆要有专人管理,按有关规定实施保养,不准带故障行驶。所有机械和机动车辆必须停在指定地点,不得在园内乱停乱放,假节日或游人高峰期未经公园管理部门允许,任何车辆不得在园内行驶。

3.4.3 自行车、摩托车一律不准在公园内行驶,公园职工应带头遵守,运输用脚踏三轮车,不要在游人高峰期入园行驶。残疾人乘坐的电动轮椅须经公园管理部门同意,在有人保护的情况下方能入园。

3.4.4 各种园林机具(如剪草机、修剪机、拖拉机、喷雾器等)要有专人负责保养,使用人员须经过学习培训,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使用证书后方可使用运行。

12 3.4.5 所有机械设施使用人员均须定期进行安全学习,加强安全知识教育,保证机械设施安全运行。 4. 文化活动管理

4.1 文化活动管理的总要求

4.1.1 公园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窗口,是向广大群众进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的场所。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展出活动,发挥公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公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4.1.2 公园文化娱乐活动管理的总要求是:健康有益,安全规范,丰富多彩,突出特色。 4.2 游乐活动管理

4.2.1 公园娱乐场(游乐园、儿童乐园等)的设置,必须遵循总体规划,凡总体规划未考虑设置的,不得擅自任意设置;按总体规划设置的,应合理布置,控制项目和容量,不得随意变更或扩大场地,游乐场和儿童活动区以外不要设置游乐设施。

4.2.2 公园游乐园(场)要严格贯彻执行《辽宁省游乐园管理办法》,到有关部门办理选址、质检和登记手续。

4.2.3 每台游艺机都应制定安全运行操作规程和科学合理的操作程序以及应急处理方法。 4.2.4 游乐场(点)配备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均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4.2.5 游乐场应根据每种机械的性能和特点,设置必要的“游客须知”及有关标志,使游客能自觉遵守,正确使用,安全操作,必要时工作人员应实施现场指挥和帮助。

13 4.2.6 游乐场应设立技术档案积累资料(包括每台机械的生产单位、出厂日期、有关技术参数和检验合格证、运行日志、故障情况处理意见等)。 4.3 展出活动管理

4.3.1 公园应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客观条件,组织多种形式、富有特色、健康有益的展出活动(如花展、盆景展、灯展、书画展、影展、动物展、科普知识展等),以丰富公园的活动内容。

4.3.2 所有展出活动,均不得破坏园容原貌、损毁植物景观,造成环境污染,影响游人安全。

4.3.3 严禁在公园内搞低级庸俗、黄色下流、封建迷信的展出活动,以及与公园性质、功能不相符合的商贸展销活动。

4.3.4 凡在公园举办大型展出活动,均须考虑公园的容量和承受能力,拟定详细的展出计划和方案,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办法,采取保护植物景观的严密措施,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4.3.5 各种展出活动均应做到布置精细、格调高雅、图文规范、场地整洁。展览广告、标示牌、横幅、标语应经公园管理部门批准设在指定位置,不得在树上悬挂或张贴,不得有碍观瞻。

4.4 文娱演出活动的管理

4.4.1 有条件的公园应积极组织节假日、纪念日或经常性的文娱演出活动,演出内容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有益,讲究艺术性、娱乐性。

14 4.4.2 禁止在公园举办低级、庸俗、淫秽、下流、色情、恐怖和有损人格及人身安全的娱乐演出活动。

4.4.3 文娱演出活动一般应在园内的剧场、戏院、舞厅等场所举办,要保证活动场所的设施完善和游人安全,严格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露天举办的大型文娱演出活动要注意游人的疏散安全,防止噪声超标,要采取安全措施保护园林绿化和园内设施不遭破坏。 5. 经营服务管理

5.1 经营服务的总要求:文明、热情、周到、优质,让游客满意。

5.2 按照中国公园协会制定的《公园经营服务管理规范》,结合公园实际,制定各项服务项目的管理规章制度。 5.3 服务岗位基本要求

5.3.1 有岗位责任制及服务规范张贴。 5.3.2 有服务时间及价目表。

5.3.3 经营网点使用统一标签,一货一签,明码标价。 5.3.4 不出售假冒伪劣和无“三期”标志的商品。 5.3.5 不出售“回笼票”,不私收现金。 5.3.6 有合法的卫生许可证。 5.3.7 公布举报电话。

5.3.8 负责搞好门前“三包”(包秩序、卫生、绿化)。

15 5.4 在岗人员行为要求

5.4.1 佩证上岗,衣着整齐,仪表端庄,不赤背袒胸,不穿拖鞋上班。 5.4.2 礼貌待客,态度和蔼,使用文明用语,禁用服务忌语。

5.4.3 做到“五不”,即不擅离岗位,不串岗聊天,不办私事,不赌博,不酒后红脸上班。 5.4.4 不与游客发生争吵,不出手殴打游客。 5.4.5 现金收付,唱收唱付,不出差错。 5.4.6 提前做好上岗准备。

第三篇: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ICS 65.020 B 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 1755-2008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Construction regulation of national wetland park 2008-09-03发布 2008-12-01实施 国家林业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湿地研究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湿地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丽娟、张曼胤、王义飞。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基本原则、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其功能分区和建设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LY/T 5132-1995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湿地wetlands 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暂时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做成或成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区。 3.2 湿地公园 wetland park 拥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湿地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科普宣教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蕴涵一定文化或美学价值,可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湿地区域。 3.3 国家湿地公园 national wetland park 经国家湿地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湿地公园。 4 总则 4.1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应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防止湿地退化的基本要求出发,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保护、修复或重建湿地景观,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展示湿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要根据湿地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等进行统筹规划;根据湿地的地域特点和保护目标合理布局;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可以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分期建设。

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应重点突出湿地景观,保留湿地的生态特征;最大限度维持区域的自然风貌,体现特色;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湿地自然景观和湿地人文景观营造时要因地制宜。 4.2建设目标

在对湿地生态系统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示范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公众提供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休闲场所。

5 设立的基本条件 5.1 面积

国家湿地公园的面积应在20hm2以上。

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湿地面积一般应占总面积的60%以上。 5.2 整体风貌

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筑设施、人文景观及整体风格应与湿地景观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5.3 湿地生态系统

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湿地生态系统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是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湿地或人工湿地。

湿地生态需水应得到保证。

湿地水质应符合GB 3838- 2002的要求。 5.4 科普宣教

国家湿地公园应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可以开展湿地科普教育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5.5 管理条件

国家湿地公园应设有管理机构,区域内无土地权属争议。 6 功能分区 6.1 分区结构

国家湿地公园一般包括湿地保育区、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湿地体验区、服务管理区等区域。 6.2 分区内容 6.2.1 湿地保育区

具有特殊保护价值,需要保护或恢复的湿地区域。

需要保护的湿地区域一般具有相对明显的湿地生态特征和完整的湿地生态过程,或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或是湿地生物的栖息场所或迁徙通道。对有潜在生态价值的受损湿地,进行湿地恢复。

在湿地保育区内,可以针对特别需要保护或恢复的湿地生态系统、珍稀物种的繁殖地或原产地设置禁区或临时禁入区。 6.2.2 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

展示湿地生态特征、生物多样性、水质净化等生态功能的区域。 6.2.3 湿地体验区

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湿地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分布的湿地区域。

可以体验湿地农耕文化、渔事等生产活动,示范湿地的合理利用,本区域允许游客进行限制性的生态旅游、科学观察与探索,或者参与农业、渔业等生产过程。

6.2.4 服务管理区 服务管理区是指在湿地生态特征不明显或非湿地区域建设的可供游客进行体憩、餐饮、购物、娱乐、医疗、停车等活动,以及管理机构开展科普宦教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场所。 7 主要建设内容 7.1 保护恢复工程建设 7.1.1 保护工程建设

针对需要保护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开展的工程。

包括隔离设施、管护站点和保护警示标识等设施建设。 7.1.2 恢复工程建设

包括湿地基底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修复或重建以及水文水质恢复等内容,可以建设水中生境岛屿、开阔水域、河流片段、浅水滩涂以及带水沼泽等,以营造或恢复适合湿地生物栖息的生境。

湿地基底恢复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对湿地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维护基底的稳定性。

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修复或重建可以通过植物配置、动物放养、鸟类招引等措施,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所用的动植物物种应采用本地种。

湿地水文水质恢复包括湿地水文条件的恢复和湿地水质的改善。湿地水文条件的恢复可通过补水、滞水等措施来实现。湿地水质的改善可通过控制进入湿地公园水体的污染源,改造植被结构来实现。 7.2 景观建设 7.2.1 水体景观建设

湿地公园内的湖泊、溪流、泡沼、滩涂以及库塘等以水为主体的景观建设。

水体景观的边坡宜采用自然或生态的护岸措施。 7.2.2 植被景观建设

湿地公园内以雏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满足游客观赏需求的植物的配置与管理。 应以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等湿地植物为主。

应考虑植物种类和景观的多样性以及水体净化等生态功能的需求,所用的植物物种应采用本地种。 7.2.3 人文景观建设

各种源于湿地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建设。

应与周边湿地自然景观相协调,体现地域特色。

应优先采用生态材料和工艺。 7.3 宣教工程建设

7.3.1 解说与宣教标识系统建设

解说系统是指通过讲解或物品展示等形式,宣传湿地和环保知识的材料及相关设备设施。

国家湿地公园应设立标志、标识、标牌和解说牌等,标志、标识、标牌和解说牌‘应设置合理、图文清晰、科学规范、整洁美观,并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

国家湿地公园应配备充足的文字、图片和多媒体等展示设施。

解说与宣教标识系统所用材料应符合有关环保要求。 7.3.2 宣教中心建设

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应有固定的场所,一般设在服务管理区内。宣教中心应展示国家湿地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概况及与湿地生态系统相关的知识等。

7.4 科研监测工程建设

包括科研监测仪器的配备、科研监测设施的建设等。 7.5 游览设施建设 7.5.1 指示牌

国家湿地公园的边界、出入口、功能区、景观、游径端点和险要地段,应设置明显的指示牌,以表达界限、指导方向、阐述园规、介绍情况、提示警告等信息。

指示牌的色彩和规格,应根据设置地点、指示内容等具体情况进行设计,采用国际通用的标识符号,并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 7.5.2 游步道建设

一般道路不建议使用柏油、水泥等人工材料,游步道建议采用生态材料铺设。 7.5.3 交通工具

各种旅游机动车(船),应以电瓶车(船)或石油液化气车(船)为主。 7.6安全、卫生工程建设

按照LY/T 5132-1995中6.5“安全、卫生工程”条款的相关内容进行建设。 7.7管理能力建设

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及经营管理工作。

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应配备必要的管理巡护设备。 参考文献

[1]赵学敏.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20-123. [2]崔丽娟,Siephane Asselin.湿地恢复手册——原则·技术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6. [3]崔丽娟,张曼胤,王义飞.湿地功能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6.19(3).18-21.

第四篇:森林资源管护日记填写规范

根据天保二期工程管理要求,森林资源管护日记填写要求如下:

1、第一页草图绘制由管护站统一绘制草图,(使用B2铅笔绘制不得用其他工具绘制)管护员不绘制草图。草图必须绘制规范,标注管护站界、林班界、河流、村庄、住户或者比较明显的界限或标志物。

巡护情况

2、内容填写,

(1)年月日、巡护区域(林班)、天气.

(2)巡护情况,已森林资源管护、禁种铲毒和森林防火为填写内容

要求管护人员每天对辖区内的森林资源状况必须巡护到位,巡查时间、地点、路线、巡查次数及发现的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

范例1:

1月25日阴今天是“清套”的最后一天,我很伤感,因为我的留恋远大于我的疲惫,总想再为保护野生动物做点什么。在5天的清套巡山活动中,管护站同志们一起总计行程近500余公里,共清除套子和夹子300余个,清套总面积近1.3万公顷。此次活动证明巡山清套是十分必要的,人们的生态观念、生态道德、生态意识还很薄弱,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还没有树立起来,供人们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还非常落后。 范例2:

5月25日、晴今天我和某某同志对割漆沟管护站81林班进行巡护,早晨8:30分出管护站,路经川祖庙进入××林班的××小班,初夏的森林内一派生机盎然,忽有红嘴蓝鹊、画眉从枝头飞过。林内树木生长良好,巡护过程中××小班内没有发现人为活动痕迹和病虫害现象,下午5:10返回管护站。

范例3:

5月27日、晴根据管护站安排,今天重点做宣传工作,早晨8:10分我和某某、某某同志一行3人去平沟宣传森林资源管护。先后去了某某、某某等人家,接受宣传人数××人。宣传工作主要是围绕送法进村、送法入户,大力宣传破坏林地资源的危害性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进一步营造“保护森林资源 人人有责”的舆论氛围。下午6:05分宣传工作结束,返回管护站。

(3)对在填写内容中出现发生破坏或违反管护要求填写的,管护站必须填写处理意见和处理结果。

(4)负责人签字,必须由所在管护站站长签字,不得代签。

(5)休假天数必须按照管护站考勤为准,个人不得随意变更。

(6)休假期,管护日记交由代班人填写,保持巡护日记的完整性。

3、注意事项

填写时必须注意天气、巡护和考勤等方面的逻辑关系,如填写集体宣传的,宣传人和宣传地域要统一,不可出现自相矛盾现象。填写内容需真实、细致,符合实际和要求,不能千篇一律,牛头不对马嘴。

资源科每月不定期对巡护日记进行检查,对发现的任何问题,管护站和护林员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整改和重新填写,同时在月考核时进行扣分。

Xcj698

2013-6-12

第五篇:公园规范化管理的情况说明

关于苏州市市区公园规范化管理的情况说明

时间: 2011-10-27 编辑: 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来源:

一、公园资源状况

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曾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最佳人居范例奖“、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多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战略,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步伐,市区每年新增450到500万平方米绿地的实事项目,已连续7年被评为苏州市“十大民心工程”,市民从家中出来,平均300到500米半径就有一个绿色空间,在此过程中,更是建设了一批标准高、规模大、生态效益明显的公园绿地,如三角嘴湿地公园、白洋湾公园等。

目前市区市管绿地面积达800多万平方米,其中公园管护面积达470多万平方米。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载体,市区基本形成了“自然山水园中城,人工山水城中园”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格局,目前我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分别达到37.2%、42.7%和14.9平方米,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公园管理现状

1、公园管理工作内容

(1)公园植物管理。在乔灌木的整形修剪、地被草坪的修剪除杂草、花坛花带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植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有统一严格的养护管理质量标准。

(2)对园林建筑、雕塑喷泉、园园路广场等公园绿地基础设施的维护,桌椅、垃圾桶、井盖和指示牌等公园设施的完整、安全,以及日常维护等有严格规范的要求和完善的巡查制度。 (3)卫生保洁管理方面要求公园内要做到整洁、无杂物、无白色污染(树挂),杂物、垃圾及时清理外运等。

(4)公园绿地保护方面要求绿地完整,无堆物、堆料、搭棚,树干、园林建筑、小品等上面五钉拴刻画等现象,绿地安保全天候24小时。

(5)配合12345便民服务和110联动工作,强化责任,及时、高效、妥善处理相关工作事项。

2、公园管理工作发展历程 苏州市市区公园管理方式经历了以下三步发展历程:

(1)2000年前市区各类公园、小游园等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区管理,养护管理费用由各区财政负责,如老三香公园等。

(2)2000年至2005年间为迎接国家园林城市创建而在城区主干道两侧建设的公园收归市园林局管理,根据各区绿化队和公园现场分布情况,有市园林局委托各区进行绿化养护管理,费用由市财政承担,如相门公园、寺泾桥公园等。

(3)2005年后,随着城区绿化管养面积的不断扩大,市管绿地全面推行市场化运营模式,除了桐泾公园和三角嘴湿地公园通过政府特例采购的模式进行养护管理外其他各公园绿地全部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养护单位,已经历过三轮养护招标,目前进入第四轮招标养护阶段。通过市场化运作,各公园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公园绿地景观效果越来越好。

3、公园管理工作思路

按照“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管理要求,根据《苏州市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暂行办法》,积极推行城市绿地养护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断完善相关规则和办法,构建科学的绿地养护政府采购平台。健全绿化养护检查考核网络,建立“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运作模式,实施绿化养护末位淘汰制,城市公园绿地的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突击型向长效型转变。在对各类公园绿地的日常管理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科学规范的公园管理体制,对绿地养护实行分级管理,以三级管理机制和科学的考评制度为保障,提高工作效能,同时增强与市民游客的互动,积极融入和引入社会监督,不断提高各类公园绿地的养护管理水平。

为适应城市绿地养护任务不断加重的现实,积极推进公园绿地养护市场化管理。从2005年开始,各类公园绿地管理养护进行公开招投标,实现市场化运作。具体操作方式是:由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牵头,成立由市财政、审计、园林、监察等部门及部分技术人员组成招标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绿地养护管理招标事宜。按照相关招标规定,采用公平、公正、合理原则进行竞标,按合理价选择中标单位,与中标单位签订养护合同,明确标准,同时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对中标方的养护质量按照合同约定的养护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考核打分,依据考核分数兑现养护经费。

通过严格、有效管理全面提升市区公园绿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标准,强化长效管理,更加注重管理质量,努力营造出市区公园“精、细、秀、美”的绿化环境,全面推进市区公园绿化的管护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城市公园绿地的绿化成果,使公园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绿化养护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市区各公园的景观质量和服务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4、公园管理现行模式 (1)新一轮公园养护管理招标和养护队伍管理

结合从2005年到2010年推行市场化管理方式以来三轮绿化养护管理的经验,在第四轮绿化养护招标前期对方案制定、绿地基数采集、数据资料整理、考核办法完善、技术规范细化、招标方式和内容调整等方面夯实了基础性工作。从“养护管理规模化”角度出发,对养护标段进行了重新划分;从摸清家底、明确范围、精确数量的角度出发,对公园绿地展开基数调查;从加强管理、严格考核的角度出发,研究、细化、完善检查考核办法和具体措施;从提升城市绿化科学管护水平的角度出发,健全和完善技术规范要求;从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角度出发,调整和充实了招标方式和内容;从保障移交接收工作的无缝对接出发,完善制定相应的绿地移交接收办法。

从养护企业的专业资质、人员要求、管理网络要求、养护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通过创新机制、严格养护管理标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优化评标办法,优选出绿化养护管理队伍,同时对养护企业进行专业培训,加强企业自身养护能力建设,规范了养护管理企业行为。采取严格考核、严格奖罚、严格末位淘汰制等措施,确保公园绿化养护管理规范化。 (2)实行分级管理机制,推动市区公园绿地养护的规范化管理

将市区内所有绿地含公园、小游园等按其功能、类型、建设标准和植物配置情况分为三个基本等级,有侧重地进行绿化养护管理,并执行不同的养护经费拨付标准和养护管理考核办法。其中一级管理主要为地处市中心,绿化养护要求和受关注度高的城市公园;二级管理为地处市中心和主干道,人流量相对较小,绿化养护要求相对较低的公园及街头小游园;三级管理为地处市郊或次干道,以供市民休闲为主的绿地。目前我市市区各类公园绿地基本上集中在一级和二级,如观前公园、东汇公园、环古城河各公园等绿地为一级养护,三香公园、秋香园、劳动公园等绿地为二级养护。

为保证分级管理机制的顺利实施,结合我单位工作实际,参考兄弟城市的养护经验,完善《苏州市城市绿地养护管理要求》,健全《苏州市市区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检查考核办法》,明确绿化养护考核的范围、方法、标准及养护经费的拨付方式等。

(3)对绿地内所有苗木和设施进行登记造册,完善巡查制度,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要实现市区各类绿地苗木和设施的专业化和市场化管理,一套完善的监督、检查、评价体系不可或缺。但当前我们在绿地内设施的管理上还面对许多难题,这些惟有依靠建立完善的巡查和防护制度予以解决。由工作人员对照养护招标清单定期巡查,逐项检查,全面掌握绿地内苗木和设施数量、完好率等各项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对照标书要求养护单位进行整改落实。从安全管理、操作规范、养护要求等方面细化工作环节,量化评价标准,严格考核程序,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标准对绿地苗木和设施日常养护工作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4)公园绿化管理考评体系日趋完善 根据《苏州市市区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检查考核办法》的相关规定,对照《苏州市市区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检查考核细则》,不断调整和健全检查考核制度和机制,进一步强化考核工作,严格、科学考核评分,整合资源,构建工作网络,畅通信息渠道,正常工作例会,推行“片长负责制”及领导带队、片长负责、专人负责的方式,采取定期、巡检和专项检查的方法,把过程和结果、现场和资料、人员和设备、企业内部管理的检查结合起来,实现全方位的城市公园养护管理的检查考核运行模式,促进养护单位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健全制度,提升能力,推动养护水平的提高,以适应新形势下城市公园绿地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有效保护城市公园的绿化成果。

三、宣传和执法保护情况

1、加强爱绿护绿和绿化法规宣传力度

注重城市爱绿护绿和绿化法规、常识的宣传,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充分利用日常绿化知识宣传、巡逻执法、便民服务进社区和植树节的机会加大力度,积极倡导“爱绿、护绿”意识和绿化法规宣传。每年植树节期间都积极组织城市绿化相关的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现场接待市民家庭养花咨询,发放宣传资料,接收市民绿化违法举报,赠送发花卉肥料等,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推动城市绿化认养活动,近年来,先后与欧尚超市、威克楷(上海)门窗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金阊外国语学校等单位签订了绿地认养协议;加强沟通互动,主动参与“便民服务进社区”活动,扩大宣传层面,深入宣传绿化法规,主动服务市民,服务社会。

2、坚持依法治园护绿。严格贯彻执行《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苏州市城市绿化条例》和《苏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公园绿化成果的保护,坚决制止违章搭建影响景观、侵占绿化、破坏公园绿化成果的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提高市区公园绿化管理水平。同时,杜绝和防止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执法犯法、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做文明公正的执法者。

3、加强城市绿化监察执法力度

注重公园绿化监管的成效,针对损绿、毁绿行为的突发性,加大巡查和执法力度,对案情多发公园绿地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处,防患于未然,有效保护城市绿化成果。绿化执法主动配合公园养护管理工作,认真展开行政审批绿化移植的跟踪督查,重点对绿地开挖、树木移植、种植现场、绿地恢复等重要环节加强监管,实时跟踪,实施了绿化行政审批件的跟踪督查,有效制止了施工单位“打擦边球”擅自超范围移植树木、占用绿地、不按批复随意处理绿地绿化植物的行为,防止了绿化资源在移植工程中的受损和流失,保证了行政审批的严肃性。

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工作展望

1、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保护管理存在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规范公园管理,进一步提高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园设施、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大安全巡查力度。

(2)公园绿化管理社会化参与程度不足,需要集合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对公园绿化的管养和绿化监督,提升市民爱绿护绿的意识,更加有效的保护城市公园绿化不受侵害。 (3)应急抢险队伍和科研队伍建设存在力量不强、投入不足的现象,公园绿化管理中科技化、机械化、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实际工作任务和人力物力投入的失衡,导致公园绿地日常管养工作存在部分疏漏和欠缺,景观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和影响,直接制约了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2、未来工作展望

(1)在城市公园绿化中大力推进节约型园林建设。加强推广生态型、节约型绿化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提高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以及栽培养护等方面的科技含量,努力在节地、节材、节水、节约资金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探索植物枯枝败叶生物处理、循环利用新路子,使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2)做好养护管理队伍的选择、培养和孕育机制。继续完善招标办法,优选养护队伍,同时重视对养护企业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为养护企业快速、健康成长提供优良的环境。 (3)要抓住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机遇,提升公园景观质量,完善公园内的植物景观、建筑小品等以求进一步提升公园景观质量。进一步强化养护管理和园容园貌管理,拆除影响景观和安全的危旧建构筑物,限制进入公园车辆,降低减少噪音,强化游览秩序和经营秩序的管理,公园内的导游图、广告牌、宣传栏、指示牌等设置合理,文字规范,更新及时。 (4)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继续开展人性化服务,鼓励市民参与公园管理,广泛听取市民意见,提升公园服务水平。

(5)健全档案资料,加强信息控制与管理。建立公园绿化地图和信息查询系统,建成完整、准确和时效强的绿地专业数据中心。

上一篇:四零服务承诺自查报告下一篇:善良无需考证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