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

2022-05-13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毕业论文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吉首大学为例,研究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现有措施和存在问题,并针对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中面临的困境,从毕业论文撰写的关键主体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第一篇: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模拟毕业实习平台构建探索

摘 要: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的“企业实习”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构建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营造工商企业经营管理情景,依托实训中心开展毕业实习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毕业实习新模式。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建设原则

一、经管类专业毕业目前实习困境分析

传统的毕业实习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高职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是从事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的,企业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需要大学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这些能力往往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所欠缺的。对于学生而言在没有工作之前,到哪里去积累经验是对学校和学生都是个难点。对学生毕业实习的安排,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非常手的工作。

第一:实习内容与学生期望的差异。同学们对实习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不少同学习上在实习期间大显身手,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实习单位的日常工作,因为涉及到公司的利益,决不能有半点差错。当同学们满腔热情来到实习单位,发现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只是一些简单的事务性工作,直接降低了实习的效果。

第二:实习与找工作矛盾。由于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绝大部分同学都要在这段时间寻找工作单位,面试的机会多,请假多;落实了工作单位的学生还要应单位要求转到工作单位去实习。这些都容易造成实习单位的误解,长此以往,实习单位不愿意安排比较重要的岗位给实习生,甚至拒绝接受实习生。

第三:实习与撰写毕业论文的矛盾。根据安排,学生实习与撰写毕业论文一般同时进行。学生出去实习,论文专业进度容易脱节。由于学生在外实习,无法随时和指导老师保持联系,遇到专业上的问题没有良好的环境进行讨论,无法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等有效资源。实习时间和撰写毕业论文时间上的冲突,对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有较大的阻碍。

第四:实习费用的处理。学生出去实习,需要一定的费用,主要是车费、餐费和付给对方公司的实习费用。这些对于部分学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实习效果。

但是无论是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还是从就业方面考虑,专业实习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构建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营造企业经营管理情景和依托实验中心开展毕业实习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毕业实习新模式。通过这个模拟实习平台,把企业真正“搬进”高校的实验中心,让学生在实验中心完成模拟毕业实习,掌握企业运作规律,熟悉企业运作流程,体会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提高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提高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经济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有效地提升经济管理各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经管类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的构建探索

让学生在学院内以模拟的方式进行专业实习,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和探索。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设计的原则

第一、仿真性原则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运用现代信息化方法和手段去实践经济管理活动过程,认识和把握经济管理活动规律的,因此,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从业务流程安排、工作岗位设置到企业情景设计都要尽可能地贴近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实际,突出模拟实习的高度仿真性。环境的设计要使学生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环境模拟的越真实,实验的效果就越好。环境模拟不仅包括一个单位内部的工作环境,还包括企业与外部关联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如外部企业、税务部门、银行、海关和用户等。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在各个企业内部要设置各种主要业务工作岗位,并建立起各个业务岗位的管理工作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体会到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牵引,设计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工作岗位,让学生通过轮换单位和轮换岗位实验,了解和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及岗位之间、单位之间业务联系的途径和方式,从而达到树立全局观念、增强业务工作能力的目的。

第二、系统性原则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不同于单项课程实训软件,它是在整合经济管理专业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能够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全过程的系统,是将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资源进行的全面集成。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的设计,应根据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方法和手段,营造一个模拟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平台,突出系统的总体功能。毕业模拟实习平台是由各个单项模拟实验组成的一个大系统,各个单项模拟实训综合实训系统中的子系统,通过有效整合,充分发挥系统整体功能。毕业实习综合实验平台是通过模拟企业的业务流程将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既具有各个单项实训功能,又具有总体功能。

第三、互动性原则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不是单个学生进行的实训,而是一个团队协同进行的实训,是一个动态的实训。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要求做到在实验过程中将学生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根据已有的基础资料资源进行操作。每个岗位的操作结果都会对其他岗位产生影响,即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其他环节的结果,并最终影响到整个实训的效果,因此,需要大家各在其位、各负其责、通力协作,以实现经济管理目标。这种模式不仅具有高度的仿真性,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了体现外部环境变化对经济管理活动的影响,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既要设定一些相对稳定的因素,又要设置众多的变动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造力。

一个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的建设

该实训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第一、计算机与网络系统

第二、经济管理专业“影子工厂”是整个模拟实习平台的核心构件。

“影子工厂”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它是一个虚拟的工厂;其二,它是信息层面企业的模拟,其数据及活动描述均来源于真实企业。影子工厂实训教学系统应该全面模拟企业ERP实例的教学软件,结合教学的特点及实训过程组织的需要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实训教学平台。

“影子工厂”实习教学平台基本能实现仿真企业平台和仿真教学,基本体现了前述模拟实习平台设计的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仿真企业环境。提供真实仿真企业的业务处理环境的功能。对环境的设计和各个实训流程的设计都必须使实验者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这种环境可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规划自己的实训过程和实训步骤,主动加入群体活动中去完成实训。环境模拟的越真实,实验教学的效果就越高。环境模拟不仅包括一个单位内部的工作环境,还包括改企业与外部关联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第二:模拟职能岗位。模拟实训中,一种设计思路是每个学生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牵引,针对一个特定系统的业务,由实验者模拟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独立完成业务处理。目的是熟悉系统的功能,明晰不同类型业务的处理流程。为了全面提高实验者的综合实践能力,真实模拟系统在企业中的实际运行过程,由不同的学员模拟企业中的不同岗位,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的感觉。第三:仿真企业流程。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在于其业务流程,对“影子工厂”实验教学平台也是如此。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将系统性地经济业务理论与实践全面结合,使每个实验者深刻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体会到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②其他重要的组成平台包括: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模拟实验平台、witness生产系统建模与流程优化实验平台、统计专业软件操作与实践模拟实验平台、市场营销与竞争模拟平台、国际贸易实验平台、电子商务实验平台、证券分析与模拟教学平台。整个模拟实习平台不仅需要搭建软件模拟平台,还需要一定量的实体实训设备和装置,如必须的模拟生产线、人因工程和物流工程的实训所需的耗材。

三、经管类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应用的效果分析

该模拟实习平台基本上能让学生了解企业运营全过程,学习企业运营决策方法,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既能对企业的某一个专业职能和流程进行仿真,如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物流管理等提供模拟教学环境,又能体现其跨学科、跨专业性。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及相关环境的完整模拟,可以使毕业生对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整体的系统的认识。来源于企业ERP实例的影子工厂实训教学系统,将管理理论与企业管理实践充分结合,克服理论教学抽象、空洞、难以联系实际的不足,有效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组织下厂实习的困难。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经营、技术、物资、生产、财务等各管理环节,理解企业的各项管理职能、过程和活动。

四、结论

经管专业毕业生如何开展模拟实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全面提高实习效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模拟实习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实现毕业生模拟实习实践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目前在这方面还有待于完善,提出合理的质量控制和监督体制,加强反馈控制,切实保障模拟实习质量。(作者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作者:张耀星

第二篇: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研究

摘 要 毕业论文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吉首大学为例,研究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现有措施和存在问题,并针对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中面临的困境,从毕业论文撰写的关键主体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经济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 质量提升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hesis

ZHANG Yanfei, ZHU Haiying

(Business School of Jishou University, Jizhou, Hu'nan 416000)

Key words economic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hesis; quality improvement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映大学教学成果尤其是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其质量控制与各相关教学环节密切相关,可以综合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的质量既是对学生能力评定的一个重要参考,也是对高级院校的教学水平与质量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对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国家启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要目标,毕业论文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吉首大学为例,结合自身指导毕业论文的经验,分析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以期为提高经济管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1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现状分析

吉首大学商学院从2004年开始实施“职业经理人综合素质养成计划”,形成了创新教育环节、实践教育环节、研究教育环节和课堂教育环节“四环合一”的教学模式,当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已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和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院为提升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也进行了不少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1 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措施

(1)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写作能力训练。专门开设SPSS统计软件操作课程,鼓励学生通过量化分析手段,提升论文的档次;实施案例分析等课程改革项目,通过实地调研编写原创性案例,支持教师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前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安排和筹划。将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安排和具体要求提前公布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进行准备。将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进行提前,从第六学期期末即开始毕业论文的选题,暑假即开始结合社会实践调查着手论文的开题和初稿写作。

(3)强化论文质量的控制。要求老师进行全程监控,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后,且经过指导老师确认签字后才能离校。实施毕业论文盲审,对全院所有的学生论文进行多轮盲审,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督促教师加强指导,推动学生提升论文的质量。

1.2 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

(1)题目浮夸,概述不明确。论文题目的选择大多是在一个界定的范围之内,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准确的叙述。内容也是空洞无力,毫无价值,甚至是教材内容的照搬。许多同学抓不到当前的时事热点,更不能对其有精准、客观的理解。文章观点模糊不清,论述条理不明确,论文的头尾也没有合理的组织联系起来。

(2)东拼西凑、网上下载。大部分的学生对论文重视不够,不是从自身的实习经历与个人知识积累出发,而是直接进行复制粘贴。很多学生是在最后时刻才急急忙忙的乱拼一篇,敷衍了事。

(3)论文质量普遍不高。毕业论文中采用模型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比例非常有限,不少论文还是纯理论性的分析,创新性和实践性不够,能够达到优秀论文的数量极少。同时,不少论文口语化现象严重,部分学生甚至WORD的基本操作都不会。

2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难以提升的困境

2.1 学生层面的困境

(1)学生的重视不够。许多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毕业论文不管质量如何都可毕业,加上往届学生极少因毕业论文问题而无法毕业的事实,导致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论文环节就是走过场,毕业论文质量优劣都不会影响自己的前途,应付心态比较明显。

(2)学生的知识掌握不牢。就业压力的增大导致许多学生很早就产生了“读书无用”的念头,学习毫无动力,导致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得不够扎实;特别是不少学生的数学和统计学课程知识掌握薄弱,难以有效的运用计量工具进行分析,模型和量化分析知识严重欠缺。

(3)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欠缺。不少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更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部分学生只知道照搬教材内容,甚至不知道毕业论文需要查阅期刊。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较差,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学校有电子数据库。

2.2 指导教师层面的困境

(1)指导老师积极性不高。毕业论文工作量大,指导教师需要从学生选题、开题报告、外文翻译及反复修改等全过程都要给予指导,费时费力,但相应的报酬却很低,每个学生仅有8个学时,但是实际的时间远大于8个课时;同时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往往不能得到积极的回应,也严重挫伤了教师的指导热情。

(2)指导老师水平和精力有限。部分教师很少参与社会实践,或者自己没有科研课题或研究方向,把握不住专业的学术前沿,指导过程中难以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由于师资不足,教师实际指导的毕业论文一般都超过10人,有的甚至多达20余人,同时教师还有比较繁重的教学、科研等其他必须完成的工作,难以有效的进行论文的指导。

(3)部分教师监管不严。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度和知识水平与学生对论文题目的选取和论文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有些老师对学生的论文关注度不高,不忍心见自己的学生因为论文而煞费苦心,因而放松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

2.3 学校管理体制层面的困境

(1)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缺失。部分高校重课堂教学,轻论文写作。大部分高校在本科阶段没有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程,学生缺乏论文写作的规范与技巧。难以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践基地,由于条件有限,现有的实习模式多为自主分散实习,学生自我选择,传统的单导师、一学期指导毕业论文的模式存在很大缺陷。

(2)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多、时间长、难度大、监控成本高,论文质量在国内尚无科学统一的评判标准,加上毕业论文与学生的离校实习等因素,导致现有的监控督促机制难以发挥效应;由于毕业生人数众多,毕业论文质量控制重形式,轻内容,检查主要集中在抽查、检查记录和格式等,无暇顾及毕业论文教学的实质内容。

(3)监控措施执行困难。虽然学校也有不少论文监控的政策,包括论文的中期检查,后期的质量抽查等,但实际的执行力度不够。学校面临毕业率、考研率和就业率等巨大压力,如严格执行毕业论文制度势必影响“三率”,迫使教师放松了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导致毕业设计论文无论好坏基本都能通过,使得监控毕业论文质量的不少措施成为摆设。

3 提升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3.1 改变学生观念,提升写作能力

(1)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论文。加强教育,使学生意识到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将现在的激励与评优制度进行改善,并且选取比较优秀的论文,汇集编纂成册以及将荣誉证书进行发放。要严格执行论文指导中的相关政策,严格落实对少量不达标的论文实施推迟毕业的政策。

(2)打好专业理论基础。加强对日常教学的改革,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加大社会调查和实验室研究的比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其综合实践技能,强化其社会意识。

(3)提升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需要在平时多多进行练习,还要在平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写一些短小的日记式论文,对原有的评定方式进行改革,对学生的思考方式进行训练、对论文的写作方法进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课题,提高自身的科研兴趣和思考意识。

3.2 完善激励机制,提升指导能力

(1)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逐步降低指导论文的师生比;将指导论文的能力和论文质量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评优晋升等挂钩;加大优秀毕业论文的奖励力度,提高教师提升指导质量的积极性。

(2)提升指导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建立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档案管理制度,以加强导师的配备和管理;尽可能地选用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的题目,保证教师自身的指导能力;加强指导老师的梯队建设,要对现有教师进行选拔和考核,并对后备人才进行遴选和培养。

(3)改革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构建毕业论文教学的内容体系,将单学期毕业论文改为从2年级开始的全程式教学模式,建立由同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践—毕业论文整个流程进行系统性指导的模式,保障学生可以进行毕业论文撰写的系统性。

3.3 完善约束制度,落实管理政策

(1)实施开放式毕业论文管理。建立当面指导结合网络联系的立体多维指导渠道,实行就业—考研—毕业论文的“一体化”指导模式;尝试实施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指导的“双师”模式,以社会资源和外部条件弥补学校之不足,提升论文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2)完善毕业论文教学激励约束制度。建立对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奖励制度,加大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力度。建立对不合格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和学生约束制度,对学生坚决执行推迟毕业或再答辩推迟授予学位的制度。

(3)落实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政策。建立校、院、系三级检查制度,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层层把关。建立毕业论文专项检查制度,组织校内或校外专家进行针对毕业论文的专项检查。建立与检查配套的整改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并进行相应处罚。学校管理部门必须改变毕业论文向就业妥协的政策,坚决执行论文质量控制的相关制度。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工商管理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成果(教高函[2010]15号);吉首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SYJG024)

参考文献

[1] 王卫芬.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7):72-73.

[2] 彭芳春,陈李宏.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对策——基于地方多科性大学分析[J].当代经济,2012(7):144-146.

[3] 刘福成,刘冬华.企业实践对提升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实证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2(7):121-123.

[4] 周红星,李兵,赵瑞芬.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35):177-178.

[5] 凃朝莲.文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抄袭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96-97.

作者:张琰飞 朱海英

第三篇:河南地方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素质解析研究

摘 要:河南各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原因众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可以归结为学生的就业素质存在不足。笔者组织团队通过对分布在河南10个地市区域内的13所具有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高校选取毕业生样本,实地调查与统计;对河南120家各型经营性企事业单位及管理机构,进问卷、面谈、电话调查。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解析河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素质的状况。

关键词:经济管理 就业素质 就业策略 数据分析

继2009年来,国家加强了对中部地区未来经济的扶持力度,中部各省经济都出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河南地方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转,据河南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办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30%~50%找不到工作,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尤其是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方面,在河南本专业科80多所高校中80%高校都开设有经济学、工商管理专业,笔者调查的12所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人数累计有7200人之多,由此可见,河南省内部此类专业毕业生的供给虽然非常充裕;另一方面,急需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企事业用人单位却反映很难聘到合适的人员,(整个企业调查样本的40%)。所以就出现互相矛盾的现象,社会存在就业机会和空间,而高校毕业生却出现了高“失业率”。导致这种矛盾出现的原因何在呢?

笔者对企业样本做了调查,92%的企业招聘人员反映目前大学毕业生在知识体系、就业技能问题不大,但在就业观念、心理品质上问题较多。如:择业时随意无规划、就业后好高骛远,团结协作精神、脚踏实地精神、敬业精神较差,而这些内容都属于就业素质的内涵。所以说,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理论专业知识都能够满足企业职位的需求,而就业素质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瓶颈,特别是对经济异常敏感的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尤为重要。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素质是指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意识品质和知识技能的总和,是毕业生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的基础。毕业生的就业素质包括三个方面:就业观念、心理品质和就业技能。其中,就业观念是统领,就业技能是核心,心理品质是保证,它们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因此,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素质教育是打开大学生就业瓶颈的关键步骤,而本文的主旨就是研究讨论河南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如何进行就业素质教育。

一、毕业生样本的调查

笔者于2010年10月初开始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焦作师专、河南科技大学、安阳师院、平顶山学院、周口师范、许昌师院、和本校等13个有经济管理专业的高校,进行了以就业为目的的问卷调查,并从每校抽取50-100位2009年应届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和往届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就业概况调查分析

1、概况调查

应届毕业生调查样本显示:已就业者67.6%,15%的人自主择业,仅有27.4%的人处于失业或不稳定状态;

往届毕业生调查样本显示:已就业者总体满意度为36.3%,35%的人认为工作一般,仅有28.7%的人表示对工作满意;

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单位性质75%、工作性质及内容30%、薪金待遇40%、人际关系%30、四方面。对人际关系的不满意反映学生初入职场时对社会的不适应,社会适应能力欠缺,主要由他们的就业素质决定。

2、数据分析

数据显示的27.4%的人处于失业或不稳定状态,在已就业者67.6%中又仅有28.7%的人表示对工作满意。这说明河南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还不容乐观。这种状况与当前的就业市场是矛盾的。从就业市场来看:中部地区最近几年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用人需求依然强劲。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中部企业也将日益面临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秀的经济管理类人才是稀缺资源,也成为企业争夺的重点。这反映出所学与所用之间、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当然引起矛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与河南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还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和教学思想相对落后、教育过程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和方式手段更新缓慢、高素质师资匮乏等,而这些因素共同导致目前很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但是就业素质方面的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二)就业观念调查及其问题分析

1、调查分析

对自己的了解程度,表示了解自己的学生43.97%,不了解;

对选择职业的了解程度,表示对求职职业有很清楚了解的学生10.9%,一般了解40.5%,不了解48.6%;

选择工作首要考虑的因素,“行业前景”31.53%,“薪水”30.72%,“地理因素”20.76%,“个人发展16.99”%。

对于就业前景的态度:乐观28.24%,一般43.56%,不乐观28.20%;

当求职不理想时:愿意降低求职标准3.38%,愿意从事不对口专业38.11%,愿意提升自己学历的28.51%

2、问题分析

调查显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方面对就业压力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就业期望值较高。通过以上调查显示河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错误的就业观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河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较高,客观上不能全面认识自己(占整个样本的56.03%)。这些毕业生不能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气质、性格,只知道一味地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明白“我能干什么”,不把自己摆在合适的地位上去求职,当然会处处碰壁。

(2)河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对职业的了解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甚至对求职职业完全的不了解(占整个样本的89.10%),这些学生缺乏对其相应岗位比如金融部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以及政策研究部门全面的了解,以把握其全面的信息。多数学生对职业的认识仅靠他人的舆论,因此,什么职业“热”就向往什么职业,过分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3)河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功利主义较突出。83.01%的毕业生更多地考虑行业前景、工资待遇、地区及稳定性等诸多实际利益,表出较强的务实化、功利化倾向;只有16.99”%的毕业生考虑到个人的发展。

(4)就业思维还不够灵活,当毕业生的就业目标与就业实际状况发生矛盾时,大部分毕业生(71.49%)能够调整就业思路,适当的降低就业标准,从事对口专业的职位,但是还是缺少创新精神,缺少自己创业和灵活就业等方面的考虑。

(三)心理品质调查及问题分析

1、心理品质调查

对所学专业满意30.8%,一般41.5%,不满意27.7%;经常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和担忧的30.72%,偶然的45.63%,很少的20.52%,没有3.13%;对自己的身形、相貌不满意,对所学专业不满导致知识掌握程度差等有自卑感的学生有69.69%之多;求职途径的选择,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的35.21%,通过自己能力谋求职位64.79%;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8.37%认为自己善于与人交往与沟通,50.85%一般,不善于的40.78%;

2、问题分析

由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心里误区,比如说:

(1)自卑和自负心理。前者对自身的素质和条件估量过高,后者对就业客观条件估量过高,错误的判断导致两种失常的心态。但是由于目前毕业生严峻的就业趋势,自卑心理成为毕业生的一种主流,具体表现为对所学专业感到不满意(占整个样本的27.7%),经常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和担忧(占整个样本的30.72%),综合表现为自卑感的产生(占整个样本的69.69%)。有自负心理的毕业生,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素质和条件,一心追求大城市、高报酬、条件好的用人单位。

(2)依赖心理。35.21%的毕业生把择业的责任推给亲人,过分的依赖家庭的一些社会关系,相信托熟人拉关系甚至是“买职”等错误求职方式。

(3)人际交往能力的障碍。人际交往能力是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调查显示91.63%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善于与人交往与沟通。而且高达42.17%的受访者表示人际关系问题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这说明河南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不仅存在人际交往的障碍,而且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四)就业技能调查及问题分析

1、就业技能调查

决定就业的因素:“学习成绩”30.95%,“个人能力”25.64%,“各类获奖等级证书”20.62%“实践经验”22.79%;

对就业信息的关注:大三时开始75.89%,大四时开始24.11%;

在职业规划方面:有明确系统的职业规划16.53%,比较模糊的职业规划38.92%,没有规划44.55%;23.46%的大学生认为“应聘技巧”是择业过程中的决定因素,80.91%的大学生最希望学校提供具体有效的求职技巧培训服务,这说明这些学生非常缺乏求职技巧.

调查显示,52.67%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开设过就业指导课程,30.25%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引导学生如何为就业做准备,只有14.08的学生表示学校开设过就业指导课程或引导学生作就业准备。

2、求职技能缺乏

从以上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就业生已经非常清楚就业中决定因素,关注就业信息比较早,但是绝大多数毕业生没有职业规划,求职技能非常缺乏。比如说如何写简历、如何根据不同的岗位和单位选择适当的求职方式、如何注意面试时的礼仪、参加面试时该如何着装、面试时应注意那些技巧等,一概不知,给用人单位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形象,因此失去了良好的工作机会。而且很多学校又没有相关课程的开设,这就非常不利于就业生的求职。

二、用人单位样本调查

笔者对郑州,新乡,焦作、洛阳、安阳、平顶山、濮阳、等城市的120家需要经济管理人才的经营性企事业单位及管理机构进问卷、面谈、电话调查,用人单位样本调查显示:

1、适应能力:96%企业样本放映当前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符合上述所说的交际能力欠缺。用人单位倾向于在专业技能基础上能够迅速接受相近行业技能的培训。

3、持续学习能力:90%的企业样本放映在当前环境下毕业生学习积极性欠缺,根本上缺少“解决事情能力”的锻炼,只有少数自发学习的毕业生,会真正深入到职业生涯里面,通过自己理解,喜欢钻研,学会应用。这类毕业生往往学习新技能新知识比其他学生轻松,处理事情的能力也比同龄人强些。

2、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95%的样本企业通过面试判断毕业生是否优秀,只有5%的样本企业相信毕业生所具有的各种各样的证书所占据的分量。面试可以理解为现实社会考核的缩影,能够考察毕业生在这个社会中如何最优化的解决全部问题能力。

大多数的毕业生在以上三个方面都存在不足,原因在于大多数的学生迫于各种压力下被动学习为主,欠缺自行解决问题,分析创造能力,更多的是进行生搬硬套,死记硬背,长久以来僵化了思路。当真正把一个陌生但是在其能力范围内的事物摆在他们的面前,往往底气不足。至少要走一段弯路才能解决,甚至干脆逃避。这就明显暴露出了现在学生实际分析、应用能力低下的问题,缺乏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获得以上两方面的能力学生只有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通过有效的就业素质培训获得。

三、高校的培养理念转变应当以市场为轴心

更新观念,转变机制,切实调控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劳动力的供给质量。缓解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在于改革培养方式,准确定位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按照市场的要求不断优化配置,整合教育资源。

(一)关注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提高就业素质

社会转型时期,生活节奏加快,环境变化加剧,每个人相对固守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专业的机率大大减少,毕业生迎接的第1个挑战就是能否适应新的环境,能否即时地从旧的环境中解脱出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适应新环境的要求。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只有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才能获得更充分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需要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具有能积极面对生活的心理状态,在不同层次社会结构、单位之间的相互适应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发展的不断适应,对环境适应慢的毕业生很难快速地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或自负、孤傲,或自卑、胆怯,或消极地抱怨,或敌对地反抗,纵有满腹才华,也很难使自己的价值迅速地得到别人的欣赏或接纳,从而失去许多宝贵的发展良机。由于社会适应能力的缺失使本来就业压力的巨大的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并且让本可以获得工作的机会从身边错过。

(二)引导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社会意识对毕业生就业也有较大影响。第一、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力等级,“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择还有很深的影响力;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之上又加上了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大都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单位,影响了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第二、社会缺乏创业氛围。社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舆论,优秀人才不能脱颖而出。第三、用人单位注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许多用人单位都只看到人才使用的短期行为,不愿作长期投资。第四、毕业生缺乏创业观。

结语

随着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经济形势与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该地区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区域、就业层次和就业领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对经济敏感性很强的经济管理毕业生来说,必须在就业理念上适应这种变化,毕业生理念的调整需要学校加强毕业生的就业素质培养,因此加强就业素质培养,是有效促进中部地方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美)肯·詹逊.成功职业生涯的自我营销:如何在中国就业市场赢得竞争[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

[2] Rogers, Annette Liann Waters.The effect of social networks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employment status, and job quality [ M]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2002.

[3]刘中胜.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策略调整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09,(26) .

[4]王丽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

[5]钟一彪.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06,(12) .

[6]边慧敏.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及职业生涯设计[J] .现代人才,2006(1) .

[7]李晓燕.李志军.经管类专业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J] .商场现代化,2006,(6) .

[8]陈向军.谈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2008(12) .

作者:师冰洁

上一篇:高新技术产业化论文下一篇:中学生安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