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商誉会计处理研究

2023-02-06

第一篇:企业商誉会计处理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比较研究

[日期:2010-10-24]

来源: 作者:现代商业

分享到:

李正刚

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合并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而企业合并时,会计处理上要反映合并的结果、反映合并后经济实体的资产和权益,这就涉及到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问题。现存的方法主要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本文拟对这两种方法做一些初步的分析与比较。

关键词: 企业合并;购买法;权益结合法;会计准则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我国与国外经济交流的逐步加强,企业合并作为一种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手段引人了我国并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企业合并重组已越来越多地被许多企业用来作为整合经济资源、实行规模经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企业合并是指彼此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的联合,或者一家企业通过购买权益证券、资产、签定协议或其他方式取得对一家或几家其他企业控制权的行为。2007年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将企业合并按照控制对象的不同,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形式,两者在会计处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按照企业经济实质可以分为权益法和购买法。 2 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分析比较 2.1 权益结合法

(1)所谓权益结合法,亦称股权结合法。它是将企业之间的合并看成企业经济资源上或权益上的联合,合并企业间实施普通股的交换,实际上是两个公司在合并它们的权益、资产和负债。 (2)权益法的特点如下:

①不论合并发生在会计的哪一个时点,参与合并企业的整个的损益都要包括在合并后的企业中;参与合并企业的整个留存收益均应转入合并后的企业。

②所发生的与股权联合有关的支出均应在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

③参与合并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都按账面价值入账,合并时不存在公允价值的测算、评估,无商誉的确认问题。 2.2 购买法

(1)所谓购买法,是将企业合并看成是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的交易行为。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合并的会计处理的方法。第22号国际准则表述得更直接:购买法是通过转让资产、承担债务或发行股票等方式,由一个企业(购买方)获得对另一个企业(被购买方)净资产或经济活动控制权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 (2)购买法具有以下特点: ①实施合并的企业,应按其成本进行核算,其成本为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交易发生日购买方为了取得对其他企业净资产的控制权,而放弃的其他资产和承担债务的公允价值,加上其他任何可直接归属于该项购买的费用。 ②实施合并的企业要按公允价值记录收到的资产和债务,其中购买成本高于被并企业公允净资产值的部分为商誉。 ③实施合并的企业的留存收益包括当年本身实现的留存收益和被并企业合并日后的留存收益。

2.3 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的比较 (1)合并成本的确定

运用权益结合法处理企业合并,由于其不是一种购买行为,不存在购买价格,因此参与合并的企业净资产便无法按合并时的公允价值人账,而应以账面价值入账。而运用购买法时,企业双方采用买卖的方式交易,所以双方应该在平等公平的基础上对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估价,按其公允价值入账。 (2)合并费用的处理

对于在合并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直接和间接费用,由于合并方式的不同,在处理方法上也存在差异。采用权益法结合的,应于发生时全额计入期间费用。但有两种情况除外:是以发行债券方式进行企业合并的;二是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与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购买法下,合并过程中出现的直接费用应增加购买成本,而间接费用则计入期间费用。 3 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是处理企业合并业务的两种不同方法,各有其特点,彼此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由于购买法下将合并日前的收益及留存收益作为购买成本的组成部分, 而权益结合法将这部分收益及留存收益纳入合并企业的报表,因此权益结合法下的利润大于购买法,这就说明权益结合法有人为操纵当期利润的可能, 造成虚假的盈利现象。采用购买法会使并购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因为购买法以被并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计价基础,当被并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时,需要确认商誉并予以摊销,加上较高的折旧费用,导致合并利润下降;另外,运用购买法时,只能将合并日后被并企业的收益计入并购企业,而合并日前被并企业的收益不能并入,从而影响并购企业整个的利润。因此,购买法对并购企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采用权益结合法会迅速增加企业的利润。因为按照权益结合法,被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均按账面价值计量,不考虑公允价值,也不确认商誉,而一般情况下账面价值又低于公允价值,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未实现损益。并购方若对外出售这些资产,就能马上获得收益;即使不出售,也可以较低的资产账面价值进行摊销,从而使利润增加,且在权益联合法下,不管是在年初还是在年中合并,其合并利润中都包括被并企业在合并时整个会计的利润,这样并购方的利润会迅速增加。

(2)对纳税的影响。购买法下的纳税,减少了合并企业留存收益,增大未来税前利润补亏的可能性,购买法实施合并企业的留存收益可能因合并而减少,留存收益的减少,意味着提高未来税前利润补亏的可能性,从而增大了潜在的节税作用;此外,增加合并企业资产价值,加大资产的未来“税收挡板“作用。购买法下,被并企业的资产、负债是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般情况下,被并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要高于账面价值。因此,合并企业资产价值总和提高,而这里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提高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也就提高了未来的折旧额,从而加大了未来的“税收挡板”作用。另外,确认被并企业商誉,加大合并企业未来经营成本。购买法是建立在非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之上的,合并企业要按公允价值记录取得被并方的资产与负债,合并成本超过取得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加以摊销。商誉的摊销,加大了合并企业未来经营成本,减少企业未来利润,从而实现节税目的。权益法对纳税的影响与购买法正好相反。即:增加合并企业留存收益,减少未来潜在的抵税作用;资产按原账面价值计量,不增加资产未来的“税收挡板”用;不确认被并企业商誉,不增加合并企业未来经营成本。由此可知,购买法比权益结合法更能节税。

(3)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影响。采用购买法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揭示企业合并时的购买成本和合并商誉,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读者更容易理解。而采用权益结合法编制的合并报表中,只披露合并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并产生较高的报告收益和每股收益,但其现金流量与采用购买法的企业相比并无多大的差异,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较差。

(4)对股东的不同影响。同样一笔合并交易,采用权益结合法还是购买法,究竟哪一种方法使得收购公司的股东付出更高的代价?许多学者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权益结合法的公司比采用购买法的公司需要支付更高的并购溢价,也就是说,权益结合法下目标公司股东的股票价格更高。可见,对同样一笔交易,采用权益结合法会使收购公司的股东付出更大的代价,这对收购公司的股东显然是不利的。 4 结论

结合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理论上讲,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应选取购买法,综合说明如下:

(1)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同的合并方式逐渐出现,确定统一的合并方法有利于证监会及会计师事务所等独立机构的监管。

(2)购买法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会计惯例,比较客观、真实,也符合合并财务报表方法的国际趋势。相比之下,权益结合法易于被操纵使用,须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并且只有极少数国家采用。

(3)权益结合法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因为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一般只会对报告盈余的差异做出反应而不能对由于会计政策差异导致的利润差异进行调整。这种市场环境会使证券市场资金流向那些采用权益结合法产生较高会计利润的企业,使采用权益结合法合并的公司的股票价格普遍高于采用购买法合并的公司的股票价格。

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相比较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统一采用购买法,可以实现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增强企业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与透明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梁黔义:企业合并中会计方法研究[J].大经贸,2007(07) [3] 胡志华:企业合并会计方法探讨 [J].财会审计,2008(06)

 

0

顶一下

第二篇: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有很多会计人员误认为接受捐赠资产时都要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也有的认为凡是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的都要交所得税。其实不是这样。就企业所得税而言,税法的规定与会计制度有诸多不一致的地方,企业(指中国境内除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的企业,下同)既要遵守税法,又要遵守会计制度,二者的不一致必须通过一个科目来反映,即“递延税款”科目。下面谈谈企业接受捐赠到底交不交企业所得税,以及接受资产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原因。

一、企业接受捐赠资产不交企业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包括(1)生产经营收入;(2)财产转让收入;(3)利息收入;(4)租赁收入;(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6)股息收入;(7)其他收入。而其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质及现金的溢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包装物押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从条例规定来看,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不计入收入总额,企业所得税法允许企业将接受的捐赠资产转入资本公积金。

二、接受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

(一)接受现金捐赠

企业接受的现金捐赠转入资本公积,会计处理如下: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

贷: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

(二)企业接受原材料、包装物等捐赠

企业若接受原材料、包装物等的捐赠,会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或包装物等)

贷:递延税款(按照确定的实际成本与现行税率的乘积)

资本公积(按照确定的实际成本减去未来应交所得税后的余额)

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相关税费) 为什么接受捐赠现金贷方没有“递延税款”科目,而接受捐赠原材料贷方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呢?是不是接受捐赠现金不交所得税,而接受捐赠原材料等非现金资产就交所得税呢? 按税法规定,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无需交所得税,但前提条件是接受捐赠的资产不能进入成本费用,不能作为扣除项目。按照会计制度规定,消耗原材料等应该进入成本或费用,这样导致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增加一部分。计算缴纳所得税时,会计利润就必须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为了将不允许扣除项目调整出去,企业应该在接受捐赠时就将此部分计算出来需纳税调整的金额,需调整金额与税率的乘积即为“递延税款”科目应反映的金额,以备将来交纳时冲销。

(三)企业接受固定资产捐赠

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确定的入账价值)

贷:递延税款

资本公积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不允许计提折旧或摊销费用。而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应该计提折旧。这样就造成税法与会计制度的不一致,会计上必须用递延税款来调节。这与接受捐赠原材料等存货会计处理及原因是一样的。[!--empirenews.page--] 现举例说明:某企业接受捐赠固定资产一台,价值100万元,假设规定按10年计提折旧,不考虑残值和清理费用,所得税税率33%,当年年底会计利润为1000万元,企业除折旧以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该企业接受捐赠时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1000000

贷:递延税款

330000

资本公积

670000 每年计提折旧时,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成本(或其他)

100000

贷:累计折旧

100000 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

会计利润+不允许扣除的项目或费用=1000+10=1010(万元)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010×33%=333.3万元

企业计算缴纳所得税时,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

3300000(10000000×33%)

递延税款

33000(100000×33%)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333000 上笔递延税款330000元分10年摊完,来调整按会计利润与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交纳的所得税之间的差额。

若企业不接受捐赠或会计处理不计提折旧,则会计利润为1000+10=101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一致,应交所得税=1010万元×33%=333.3万元,与接受捐赠且计提折旧时应交所得税金额一样。由此可以看出,接受捐赠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并没有使应交税金增加或减少,而且把会计制度规定和税法衔接起来。

(四)企业接受无形资产捐赠

企业接受捐赠无形资产,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

贷:递延税款

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以后,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可以按规定摊销费用,期末再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具体操作同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三、接受资产捐赠会计处理的分析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若接受捐赠的资产按照会计制度要求不需要摊销费用或成本,应纳税所得额不因此调整,那么就不需要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若接受捐赠的资产会计制度上需要摊销进入费用或成本,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该调整,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额应交的税金就需要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

第三篇:工业企业会计关税的会计处理

2009-3-23 15:53【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工业企业通过外贸企业代理或直接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或其他产品,按规定计算应交纳的进口关税,不通过“应交税费——应交进口关税”科目核算,而是与进口原材料等的价款及其他费用一并计入进口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借记“材料采购”或“原材料”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对于企业根据与外商签订的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合同而引进的国外设备,其应支付的进口关税在支付时,借记“在建工程——引进设备工程”科目,贷记“长期应付款——补偿贸易引进设备应付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出口产品如果需要交纳出口关税,支付时可直接计入销售税金,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第四篇:会计基础 企业补缴企业所得税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问:假设某公司2006年度因税务检查补缴2004年度企业所得税10000元,同时并处罚款5000元,支付滞纳金1000元。请问: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谢谢!

答:由于税务机关查补的是上年度税款。《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的解答

(二)》(财会[2003]10号)第十五条规定:企业因偷税而按规定补缴以前年度的所得税,应视同重大会计差错,按重大会计差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由于税务机关查补的是2004年的税款,而2004年的有关账目已经结转,特别是损益类科目在结账后已无余额。因此,一般不再调整以前年度的账目,而主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账务处理不知贵公司是因何种原因补缴的所得税,下面分情况说明如下:

(一)因会计差错或违反税法规定导致漏缴企业所得税的事项,应通过相应的会计处理补缴企业所得税。一则,通过调账可结平相关会计科目或明细事项;二则,当期不能税前扣除,以后年度可按规定分期摊销并可税前扣除的事项,通过调账转回,使补缴的企业所得税在以后年度分期抵销。假设:经检查“固定资产”明细账,为多计提的折旧10000元,减少了当期利润。应调账,借记:累计折旧10000元,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00元。通过调账转回,以后各期可按规定摊销并可税前扣除,被查补的企业所得税,也随之在以后年度抵销。该项补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为,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00元,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600元、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300元。

(二)凡会计规定可以列支,但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或超过扣除标准而漏缴企业所得税的事项,则不调整相关会计科目,应直接补提补缴企业所得税。假设:经检查,2004年度支付税收罚款、滞纳金共计20303.03元,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企业未作纳税调整。该项根据税法有关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应补缴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为,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700元,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6700元。

上述问题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10000贷:银行存款10000.缴纳滞纳金、罚款时,借:营业外支出——罚款5000元——滞纳金1000元贷:银行存款6000元经过上述处理后,还应当调整2006年初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同时,在今年的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此次税务机关查补企业所得税的内容。

第五篇:企业赠送礼品会计处理

企业礼品赠送的类型和企业进行账务处理的科目

1. 销售行为。企业采取购买货品就赠送实物(“买即赠”、“满就送”)等方式进行销售,是为了扩大份额、增加销量,费用一般在“销售成本”科目进行账务处理。

2. 广告宣传。企业向待发展的、非固定的客户对象赠送纪念品,是为了提升形象、扩大影响力,费用一般在“广告宣传费”科目进行账务处理。

3. 公关交流。企业在公关活动过程中,向单位或个人赠送纪念品,是为了便于业务谈判、对外来往、公关接待等,费用一般在“业务招待费”科目进行账务处理。

4. 无偿捐赠。企业的无偿赠送行为(公益性捐赠、救济性捐赠和其他捐赠),是为了履行社会责任,而不是为了利润,费用一般在“营业外支出”科目进行账务处理。

三、企业礼品赠送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一)理论处理

1. 销售行为。关于赠送的礼品,会计上不做礼品销售处理。如果作为销售费用,就允许据实税前扣除,如果商品和礼品同时开在一张发票上,礼品不征收增值税,否则作为视同销售,礼品就要征收增值税。

例1:某商场五一购物节,甲顾客购商品满10 000元,可以得到电饭煲一台,商品含税价格为10 000元,购进成本为9 000元,电饭煲含税价格为200元/台,购进成本为180元/台。商场不对赠品开具发票。

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0 000

销售费用 29.06

贷:主营业务收入 8 547.0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 482.05

借:主营业务成本 180

主营业务成本 9 000

贷:库存商品——电饭煲 180

库存商品——商品 9 000

需注意的是:甲顾客受赠的电饭煲,是企业在向个人销售商品的同时送的赠品,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2. 广告宣传。企业单独赠送给客户的纪念品,无论是购入的还是自制的,视同销售货物,都要按成本价和应交税费记入“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科目。

例2:南昌某乳业公司(一般纳税人)在母亲节期间,为树立品牌形象,开展了赠送奶粉活动,活动期间共赠送奶粉6 000箱,每箱市场价格为105元,实际成本60元,另支付广告费4 500元。

(1)结转成本:

借:销售费用 471 600

贷:库存商品 3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7 100

银行存款 4 500

(2)计提个人所得税:借:其他应收款 94 320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94 320

3. 公关交流。企业将购入或自产的货物作为礼品用于公关交流,依对个人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3:某企业将自制的饮品赠送他人,不含税成本价为6 000元,成本利润率为10%。

(1)结转成本: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7 722

贷:其他业务收入 6 6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 122

借:其他业务支出 6 000

贷:库存商品 6 000

(2)计提个人所得税:

借:其他应收款 1 544.4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 544.4

4. 无偿捐赠。

例4:南昌某电脑企业为奖励贫困高考考生,将价值5 850元的电脑赠送给这些贫困学子.会计处理如下:

(1)结转成本:

借:营业外支出 5 850

贷:库存商品 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

(2)计提个人所得税:

借:其他应收款 1 170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 170

(二)实际操作

在实际工作中,礼品的个人所得税,往往不可能向礼品拥有者收取,故代缴的个税实际上还是由赠送礼品的单位承担,礼品的价值也就成为税后所得。会计处理也就随同赠送礼品本身所记入的会计科目入账。

1. 若是将宣传用的礼品记入了“销售费用”科目,那么代扣的税款也同样记入“销售费用”科目。上述例2的会计处理就变成:

(1)结转成本:

借:销售费用——广告业务宣传费 471 600

贷:库存商品 3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7 100

银行存款 4 500

(2)计提个人所得税:

借:销售费用——业务宣传费 94 320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94 320

2. 若是用于公关交际所赠的礼品记入“管理费用”科目,那么代扣的税款也同样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上述例3的会计处理就变成:

(1)结转成本:

借:管理费用 7 722

贷:其他业务收入 6 6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 122

借:其他业务支出 6 000

贷:库存商品 6 000

(2)计提个人所得税:

借:管理费用 1 544.4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 544.4

3. 若是无偿捐赠的礼品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那么代扣的税款也同样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上述例4的会计处理就变成:

(1)结转成本:

借:营业外支出 5 850

贷:库存商品 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

(2)计提个人所得税:

借:营业外支出 1 170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 170

(三)会计理论与实践操作存在差异的影响

当前,不管是主动申报的代扣缴的个人所得税,还是补充申报的个人所得税,一直都将税款记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科目,会计理论与实践操作的差异也就体现在能否税前扣除上。国家相关部门并未进行明确规定,有一定的争议,希望相关部门早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附件

1、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1]50号

2011.6.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西藏、宁夏、青海省(自治区)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现对企业和单位(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以下简称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以折扣折让、赠品、抽奖等方式,向个人赠送现金、消费券、物品、服务等(以下简称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在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过程中向个人赠送礼品,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1.企业通过价格折扣、折让方式向个人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

2.企业在向个人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同时给予赠品,如通信企业对个人购买手机赠话费、入网费,或者购话费赠手机等;

3.企业对累积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个人按消费积分反馈礼品。

二、企业向个人赠送礼品,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取得该项所得的个人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赠送礼品的企业代扣代缴:

1.企业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2.企业在年会、座谈会、庆典以及其他活动中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3.企业对累积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顾客,给予额外抽奖机会,个人的获奖所得,按照“偶然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企业赠送的礼品是自产产品(服务)的,按该产品(服务)的市场销售价格确定个人的应税所得;是外购商品(服务)的,按该商品(服务)的实际购置价格确定个人的应税所得。

四、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0]5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629号)第二条同时废止。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8]828号

2008.10.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现就企业处置资产的所得税处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发生下列情形的处置资产,除将资产转移至境外以外,由于资产所有权属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不发生改变,可作为内部处置资产,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相关资产的计税基础延续计算。

(一)将资产用于生产、制造、加工另一产品;

(二)改变资产形状、结构或性能;

(三)改变资产用途(如,自建商品房转为自用或经营);

(四)将资产在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之间转移;

(五)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形的混合;

(六)其他不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二、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一)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

(二)用于交际应酬;

(三)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四)用于股息分配;

(五)用于对外捐赠;

(六)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三、企业发生本通知第二条规定情形时,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四、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对2008年1月1日以前发生的处置资产,2008年1月1日以后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发生一些向新老客户赠送礼品,或通过折扣折让、赠品、抽奖、买一赠一等方式,有条件地向顾客赠送消费券、物品和服务等活动。那么,这些无偿赠送给相关人员和顾客的礼品,企业该如何进行会计与税收处理?赠送礼品企业在会计与税收上有哪些异同?笔者结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50号)文件,就企业赠送礼品会计与税收处理异同点作一些分析,以帮助企业单位规避税收风险。

赠送礼品的会计处理

赠送礼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属于非现金资产,按其来源可分为自制、外购、受赠等情况,礼品获利者既有单位也有个人,取得手段既有有偿取得也有无偿取得,取得方式主要包括折扣折让、赠品、抽奖、买一赠一等,有条件地向顾客赠送消费券、物品和服务等。对某一企业而言,有可能对外赠送礼品,也有可能接受外单位赠品。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章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对外赠送礼品虽引起企业的库存商品等资产流出事项,但并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销售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企业不会因为赠送礼品而增加现金流量,也不会增加企业的利润。因此,在会计核算上一般不作销售处理,而按成本予以转账。相应的,赠送礼品资产也是企业非日常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该项支出一般在“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或者计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即不管税法如何界定,会计处理都作为企业的支出在当年会计利润中扣除。

赠送礼品的税收处理

企业对外赠送礼品,主要涉及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不同的税种税收处理原则不尽相同。

一、增值税

增值税法规定,对企业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按照上述企业对外赠送礼品的方式,其中,以折扣折让方式销售货物是企业促销业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处理原则是:折扣销售(会计上称之为商业折扣),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以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销售折扣(会计上称之为现金折扣),不能从销售额中扣除。销售折让,可以从销售额中扣除。

不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商业折扣或现金折扣,其折扣额不得从销售额中扣除计征增值税。对于赠品、抽奖、买一赠

一、购物送消费券、积分送礼品等在增值税征免问题上,笔者认为其处理原则应按照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作视同销售货物处理。

二、企业所得税

所得税法规定,对企业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同时还规定,内部处置资产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资产移送他人按视同销售确认收入,主要包括: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用于交际应酬,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用于股息分配,用于对外捐赠,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等。而对于商业折扣,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现金折扣,按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作为财务费用扣除;销售折让,已经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应当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以买一赠一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不属于捐赠,应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企业赠送礼品时,一要视同销售确定收入;二要根据赠送礼品的不同性质确定扣除限额:如果是企业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向客户赠送礼品,则按照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规定扣除;如果企业在年会、座谈会、庆典以及其他活动中向客户赠送礼品,则按照交际应酬费规定扣除;如果赠送礼品属于上述情形之外的,与本企业业务无关的则按照非广告性赞助支出,不得扣除。

三、个人所得税

财税[2011]50号文件规定了企业向个人赠送礼品须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三种情形:

(一)企业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企业在年会、座谈会、庆典以及其他活动中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企业对累积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顾客,给予额外抽奖机会,个人的获奖所得,按照“偶然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同时,还规定了企业向个人赠送礼品不征个人所得税的三种情形:

(一)企业通过价格折扣、折让方式向个人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

(二)企业在向个人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同时给予赠品,如通信企业对个人购买手机赠话费、入网费,或者购话费赠手机等。

(三)企业对累积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个人按消费积分反馈礼品。

案例

一、促销赠送方式

企业为了拓展业务,常把货物作为宣传品、纪念品、样品等单独赠送给客户,带有一定的促销目的。会计实务中其货物无论是购入还是自制取得,赠送领用时均按成本价和应交税费计入“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则作视同销售处理。

例:沿海某豆奶粉制品有限公司(一般纳税人)在儿童节期间,为推广企业品牌形象,向市区4岁以下儿童开展赠送奶制品活动。共赠送豆奶粉制品5000箱,每箱市场价格为100元,实际成本60元。并经广告公司形象制作,支付广告费5000元。由于上述赠品是为宣传企业 形象而发生的一种广告宣传支出,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会计处理如下:

借:销售费用——广告业务宣传费 390000

贷:库存商品

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0

银行存款

5000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一方面以货物作广告视同销售,调整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5000×(100-60)÷10000].另一方面对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按照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所得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如果当年销售(营业)收入(含视同销售收入50万元)为2000万元,当年发生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100万元(包括上述39万元),则准予税前扣除的此项费用为100万元(100<2000×15%=300)。

根据财税[2011]50号文件规定,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赠送礼品的企业代扣代缴。

二、买一赠一方式

如买空调赠送微波炉,这是商家除打折销售外最常用的销售方式。对于赠品,在会计上不做销售处理,作为销售费用允许税前据实扣除;增值税如果卖品和赠品同开一张发票则赠品部分不征税,否则要视同销售予以征税。

例:某商场卖空调赠送微波炉,顾客张某购空调一台,不含税价格为3000元/台,购进成本为2600元/台,送微波炉一台,不含税价格为200元/台,购进成本为180元/台。在销售时,商场只就空调开具发票,增值税销项税额为(3000+200)×17%=544(元)。在所得税上,赠品不按视同销售处理,200元微波炉价款不缴纳所得税,而是将3000元分解为空调收入=3000×3000÷(3000+200)=2812.5(元),微波炉收入=3000×200÷(3000+200)=187.5(元),对应两种产品的成本则可以据实扣除。张某受赠的微波炉属于企业在向个人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同时给予的赠品,不征个人所得税。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3510

销售费用——促销费

34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44

借:主营业务成本

2600

主营业务成本

180

贷:库存商品——空调

2600

库存商品——微波炉

180

三、交际应酬方式

企业将购入或自产的货物作为礼品用于交际应酬,依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会计上不作销售处理,但是按照上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应视同销售确定销售收入。对购入的货物赠送他人时,应视同销售确定销售收入;对自产的货物赠送他人,应按照同类货物的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如没有同类货物的对外销售价格,应按照成本加利润组成计税价格计算销售收入。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应按照“其他所得”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某企业将外购菊花饮品作为礼品赠送他人,不含税成本价为5000元,成本利润率为10%.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5850

贷:其他业务收入

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850(5000×17%)

借:其他业务支出

5000

贷:库存商品

5000

借:其他应收款

1187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187(5935×20%)

如果企业为个人负担税款,会计处理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

1187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187

风险提示

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七条规定,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职工履行本企业职务或者以企业名义开展业务所得的收入,包括销售收入以及对方给予的销售折扣、折让、佣金、回扣、手续费、劳务费、提成、返利、进场费、业务奖励等收入,全部属于企业。也就是说,对于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职工履行本企业职务或者以企业名义开展业务所取得的其他企业单位赠送的礼品应当作为企业资产进行相关会计和税收处理,应引起企业单位和相关个人的注意。

赠送礼品为个人负担的税款,企业一般作“营业外支出”处理,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要做出相应调整。

上一篇:企业文化手册领导致辞下一篇: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