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

2024-05-16

浅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精选10篇)

篇1:浅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

浅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

摘要:本文通过赣粤高速收购赣粤工程的案例着手分析新准则下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关键点、产生的影响及思考。

关键词:同一控制;赣粤高速;会计处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做大做强、资源整合、降低成本、减少同业竞争、投资等目的,往往通过企业收购和兼并的方式来实现。从当今市场的企业合并方式来看主要有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两种类型,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作了规范。

一、相关背景和案例介绍

为消除控股股东江西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速控股)子公司江西赣粤高速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赣粤工程)与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赣粤高速)子公司江西赣粤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同业竞争问题,减少关联交易,赣粤高速2007年12月20日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拟受让江西赣粤高速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15%股权的议案》;2007年12月24日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赣国资产权字[2007]409号文同意该股权转让事项;该股权转让价格以2007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评估的该公司净资产价值为依据确定转让价款为1,925万元。并于2008年4月支付了该股权转让款。

二、案例分析

1.该企业合并是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指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合并交易。

从股权收购前后框架图可以看出,赣粤高速和赣粤工程在合并前后最终均受高速控股的控制,是集团内的企业合并,该股权收购完成后,赣粤高速持有赣粤工程股权的比例由36.28%增至51.28%,对其具有控制权,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购买日的确定

购买日也就是控制权转移时点,购买日的确定直接影响合并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准则对此做出了严格的限定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缺一不可。(1)企业合并合同协议已获股东大会等内部权力机构通过;(2)按照规定,合并事项需要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并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3)参与合并的各方办理了必要的财产权交接手续;(4)支付合并对价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并且有能力支付剩余款项;(5)购买方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被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享有相应的收益和风险。有些上市公司为摘ST帽子或其他目的利用企业合并调剂利润,最让企业在实务难以操纵的是支付合并对价的大部分款项并且剩余款项必须列出详细的支付计划,这一限定条件就像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根据以上条件分析,赣粤高速15%股权收购事项已签订协议并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已经江西省国资委批准;已办理相关的股权交接手续,并且有关风险和报酬的发生了转移;2008年4月 30 日支付了全部收购款并且控制了赣粤工程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因此2007年12月31日、12月24日都不符合上述条件,只有2008年4月 30日才符合购买日确认的条件。

3.该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是采用权益结合法还是购买法

(1)赣粤高速对赣粤工程由于追加投资导致股权比例由36.28%增至 51.28%,赣粤工程由联营企业转变为控股子公司,因此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

(2)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方应以合并日应享有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作为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其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余额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即权益结合法。

赣粤高速对赣粤工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赣粤工程2008年4月31日的净资产x赣粤高速对赣粤工程所占的股权比例

实际支付的价款大于上述赣粤高速对赣粤工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的,冲减了资本公积。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只会影响合并方的净资产,不会对企业未来的损益产生影响;由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集团内部的交易,属于关联交易,其交易价格完全受控制方的控制,有可能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能体现市场公允价值,因此合并双方以账面价值结合方式,比较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避免了个别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滥用公允价值和盈余管理。

4.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根据准则规定,赣粤高速收购赣粤工程的15%股权产生新的报告主体,赣粤高速应在购买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以反映合并日形成的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并且模拟该新的报告主体在合并日前就一直存在,同时合并期间赣粤高速与赣粤工程的会计政策是否一致的是合并时还必需注意的问题,由于会计政策一致,所以赣粤工程的会计报表不需调整。

(1)合并期间及抵销内部交易。合并日将赣粤工程4月30日的资产、负债以原账面价值而不能以评估价值并入报表,并且将赣粤工程与赣粤高速原合并范围内在合并日和合并日前的内部交易进行抵销,也就是视同赣粤工程一直是赣粤高速的子公司,据此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比较期间的合并数进行追溯调整,赣粤高速本期和比较期间的合并财务报表均按严格准则规定作了相应调整。

(2)追溯调整期间净资产增加的处理。因企业合并实际发生在当期,以前期间合并方(赣粤高速)报表账面上并不存在对被合并方(赣粤工程15%股权部分)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将赣粤工程的有关资产、负债并入后,因合并而增加的净资产(赣粤工程15%股权部分)按准则规定计入“资本公积”。准则此种规定也就是在合并日前的会计报表中虚增了净资产,合并日后由于支付了收购款再将此予以冲回。

因此,2008年赣粤高速的半年报中披露对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及比较报表的项目进行了调整,其中,调增年初资本公积13,084,740.76元,调增年初盈余公积504,779.81元,调减年初未分配利润30,619,854.48元,调增少数股东权益53,616,413.27元。

(3)合并抵销分录。由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假设被合并方在合并日前就一直存在于被合并方,那么在合并日之前的留存收益需在合并报表中反映,因此准则规定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需自“资本公积”转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如果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不足冲抵,不足部分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针对这一情况进行说明。

赣粤工程在2008年4月30日前(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15%的部分归属于赣粤高速,需自“资本公积”转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信息披露问题。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国证监会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信息披露作了详细要求。特别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判断依据,披露同一控制的实际控制人。本期发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应披露被合并方自合并本期期初至合并日的收入、净利润、现金流量等情况。

赣粤高速按要求在2008年会计报表附注中对上述事项都作了详尽披露。

三、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带来的思考

第一,企业在合并方式选取时应仔细考虑合并方式利弊取舍。由于企业合并方式不同,会计处理也截然不同,它直接影响到合并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而影响企业合并的目的。

第二,由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被合并方合并日前的净利润也必需纳入合并方的净利润。这种会计处理方式虽然使合并方的会计报表可靠性和可比性提高,但也造成利润失真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合并方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往往会被上市公司用来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特别是一些面临摘帽的ST上市公司,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企业合并进行监管,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促进上市公司改善资产质量、优化资源配置。

第三,发生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偶然的、一次性的,因此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需计入非经常性损益,公司进行融资时应考虑此因素的影响。

第四,如果赣粤高速再次收购赣粤工程的股权,此次股权收购行为不属于企业合并准则范畴。赣粤高速在已经控制的基础上再次收购股权并没有形成新的报告主体,只不过是股权比例增加而已。

参考文献:

[1] 上海证券交易所 赣粤高速(600269)《二00八年半报告》.[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

篇2:浅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

摘要:企业合并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它是产业发展、企业竞争的必然产物,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企业合并将是我国现代大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正因如此,企业合并会计处理问题一直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共同密切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同一控制

,我国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DD企业合并》,对企业合并的类别界定范围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在会计实务界中,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往往采用权益结合法,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采用购买法。而在此之前,美国会计准则则是明文废除权益结合法,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准则也取消了权益结合法。我国7月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对企业合并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那么是否意味着同一控制下的会计处理采用权益结合法将更加符合我国国情?权益结合法在会计实务上会存在哪些问题?在此,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权益结合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笔者的部分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采用权益结合法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存在较大的影响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对于上市公司存在较大的财务影响。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进行企业合并的重组资产的公允价值都会大于其账面价值,权益结合法下,用账面价值入账实际上缩减了合并方取得的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这很可能会导致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下降而净资产收益率上升的不对称情况或者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同时上升的情况。

笔者通过对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气)、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远洋)、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国际)的.合并案例发现,采用权益结合法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进行会计处理对企业的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1月,东方电气支付100万现金、发行权益性证券36 700万并承担债务231万,对其子公司东方锅炉、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进行合并。

月至年12月期间,中国远洋通过发行股票和支付现金的方式对中远散运、青岛远洋、深圳远洋等进行合并。

2007年1月,华电国际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对中国华电进行合并。

合并后对各项财务数据的影响见以下各表:

(一)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对利润的影响

(二)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对每股收益的影响

(三)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上述几个合并案例皆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通过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核算,对合并后企业的经营业绩是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现将以上所列三个公司的数据加总平均,对比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对净利润、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如下:

这种财务数据的变动并不是进行企业合并后发生的盈亏的真实情况,而是会计处理方式本身带来的影响,这很容易变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手段。

二、采用权益结合法容易导致利润操纵

上述案例只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虽然有一大部分的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影响,但权益结合法的运用相对于购买法对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在众多的企业合并案例当中,难免会出现部分利用权益结合法粉饰报表的例子,以下通过浙江广厦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会计游戏”粉饰报表的案例进行说明,进一步强调在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时候不应只看其报表数据,还应关注企业所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

三、结论与建议

针对文中提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一,建议在合并时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一律按照合并时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在后续的计量中仍旧采用原来的方法,这样就可以避免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存在的问题。

第二,建议严格限制权益结合法的使用范围。考虑到采用权益结合法存在利润操作的问题,而根据新准则规定,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都应使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然而,准则中的“同一控制”仅仅要求参与合并的各个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却没有很严格地限定其合并的方式,而笔者认为,在应用权益结合法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对于真正满足“权益结合”的合并才予以使用,这样必然会提高其应用的可操作性和客观性。因此,笔者认为,属于新准则规定的“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且通过换股合并的方式实现的合并交易才使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是比较合理的。

第三,建议严格限制高新技术企业使用权益结合法。之所以建议严格限制甚至是禁止高新技术企业行业使用权益结合法,是因为考虑到这个行业的特殊性。高新技术企业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这类企业属于知识型企业,其无形资产在企业的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虽然现在对资产评估的技术水平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但是鉴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我国对无形资产的评估技术还处于发展中的水平而并没完全成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英毅.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问题浅析[J].财会月刊:会计版,(6).

[2] 胡 燕,李 源.我国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方法运用情况研究[J].Commercial Accounting,(10).

篇3: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异议

例:A、B公司分别为P公司控制下的两家子公司。A公司于20×7年12月31日自母公司P处取得B公司100%的股权, 合并后B公司仍保持其独立法人资格继续经营。为完成该项企业合并, A公司发行了600万股本公司普通股 (每股面值1元) 作为对价。假定A、B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 合并日, A公司及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构成如下:

A公司在合并日的账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20 000 000;贷:股本6 00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4 000 000。

进行上述处理后, A公司在合并日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 对于企业合并前B公司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 (1 200万元) 应自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转入留存收益。A公司在确认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后, 其“资本公积”科目的账面余额为2 400万元 (1 000+1 400) , 假定其中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金额为1 800万元。在合并工作底稿中, 应编制以下调整分录:借:资本公积12 000 000;贷:盈余公积4 000 000, 未分配利润8 000 000。

20×8年, A公司实现净利润5 000万元, 计提盈余公积500万元, 增加未分配利润4 500万元。B公司实现净利润2 000万元, 计提盈余公积200万元, 增加未分配利润1 800万元, 当年未进行分红。20×8年12月31日, A公司及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构成如下:

20×8年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如下: (1) 模拟确认对B公司的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损益调整) 20 000 000;贷:投资收益———B公司 (损益调整) 20 000 000。 (2) 投资内部抵销:借:股本———B公司6 000 000, 资本公积———B公司2 000 000, 盈余公积———B公司6 000 000, 未分配利润———B公司26 000 000;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20 000 000、———B公司 (损益调整) 20 000 000。 (3) 投资收益内部抵销:借:投资收益———B公司 (损益调整) 20 000 000, 年初未分配利润———B公司8 000 000;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B公司2 000 000, 未分配利润———B公司26 000 000。 (4) 以资本公积恢复留存收益:借:资本公积12 000 000;贷:盈余公积4 000 000, 年初未分配利润8 000 000。

经过上述合并抵销后, 合并财务报表中的盈余公积为1 700万元, 包括A公司自身的1 300万元, 以及合并日以资本公积恢复的B公司盈余公积400万元。笔者认为, 这种会计处理的经济结果是不合理的, 与现行会计准则体系相矛盾, 即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 在以资本公积恢复子公司留存收益的时候, 需要恢复留存收益中的“盈余公积”这一具体报表项目, 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理由如下:

1.《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规定, 在将母公司投资收益等项目与子公司本年利润分配项目抵销时, 应将子公司个别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提取的盈余公积的金额全额抵销, 在当期合并财务报表中不需要再将已经抵销的提取盈余公积的金额调整回来。另外, 应当关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年末余额, 对其中子公司当年提取的盈余公积归属于母公司的金额进行单项附注披露。这说明, 现行会计准则已取消对子公司盈余公积的返提。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却规定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 应以资本公积恢复盈余公积。可见, 两者的规定存在矛盾。

2.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在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 将会出现合并日前的子公司盈余公积通过资本公积恢复了回来, 但合并日后按照正常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程序, 子公司合并日后提取的盈余公积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不会得以反映, 而仅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 本文所举案例即属于此类。这样的会计处理前后不一, 损害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3.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 以资本公积恢复子公司的留存收益这一规定, 将其理解为“需要恢复子公司的盈余公积 (借记“资本公积”项目, 贷记“盈余公积”项目) ”是一种包括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制定者在内所犯的习惯性错误。笔者理解,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其特殊的根本就在于要使合并财务报表体现出“视同合并后形成的报告主体自最终控制方开始实施控制前一直是一体化存续下来的, 体现在其合并财务报表上, 即由合并后形成的母子公司构成的报告主体, 无论是其资产规模还是其经营成果都应持续计算”。那么, 如果真的是被合并方在合并日之前就一直是母公司的子公司, 其结果又会怎样?很明显, 如果合并日以前年度被合并方就是母公司的子公司,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时候,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的编制方法, 子公司各年度提取的盈余公积是不会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作为盈余公积列示的, 而会包括在合并财务报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中。事实上,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以资本公积恢复盈余公积的作法, 其本质就是在恢复对子公司计提盈余公积, 而这一理论基础已被现行会计准则体系所否认。

篇4:浅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

【关键词】企业合并;权益结合;会计

企业的合并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了。而企业在合并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在会计实务的处理上,由于企业的权益分配造成的问题最多。当两个企业合并后,特别是一个强势的企业与一个弱势的企业合并,事实上就是较强的企业对较弱的企业的股权进行收购,从而取得该企业的控制权的一种形式,这种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双方的利益的处理上就十分麻烦。我国目前并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合并权益分配方案,因此对于企业合并的会计实务处理就是我国现阶段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权益结合法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1.在国际会计理论界权益结合法已被禁用

目前国内外对于企业的合并主要有两种处理形式:实力差距不大的企业间的进行权益结合法与实力相差较大的企业间的实行的购买法。但目前在国际审核中,由于权益结合法并不能保证新企业的信誉,因此取消权益结合法,企业合并只能实行购买法。

2.在我国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广泛应用

在我国现行的企业合并法中对于企业合并会计实务的处理主要呈现两种情况:一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种合并形式事实上就是权益结合法,这是一种新的会计实务处理方法,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处理方法。二是非同一控制下的的企业合并,这种形式的会计实务处理就等同于购买法。我国目前的企业合并中大多数对会计实务的处理方式都是采取的权益结合法。

二、权益结合法的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实际运用中的缺陷

1.但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权益结合法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首先,由于我国发生的企业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参与合并的双方是同受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控制的关联企业,在并购价格和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上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其次,购买法要求购买企业按被并企业净资产(或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计价,而我国的证券市场在许多方面不够完善,中介评估机构又不是很成熟,确定被购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具有一定的困难。加上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占的比重较大,对这部分股权的价值评估也较为困难。

2.同一控制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在实际运用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在物价持续上涨或者被合并企业的资产质量较好时,以账面价值为基础的权益结合法,可能会削弱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其次,在权益结合法下,合并报表中净利润由于包含了被合并企业合并当年全年的利润,可能导致企业年末突击合并集团内利润状况较好的企业,以粉饰其经营业绩;

三、相关缺陷的改进建议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缺陷,可以从两个方面尝试改进,具体建议如下:

1.修订现行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对权益结合法的应用进行严格的限定

首先对会计处理在权益结合法中的权限进行限制,避免管理层的滥用。其次加长同一控下企业的控制时间,减少企业对于合并后的应用。三要根据法律法规对会计处理进行严格的规范,从而增强可流通资金。

2.尽快完善公允价值的形成机制

我国现目前所使用的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同于权益结合法,并且对于权益结合法的缺陷并没有改正的方法。因此,要尽快完善公允价值形成机制,促进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的会计准则接轨。

四、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企业在同一控制下会计方法的选择基础是以合并的经济实质作为选择的标准的。

1.企业合并的经济实质

按照企业合并的经济实质进行分类,企业合并可以分为购买性质的合并和股权联合性质的合并。相应地,购买性质的合并采用购买法,股权联合性质的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所谓的企业经济实质性的合并就是指企业通过资产或者权益的交易取得对另一企业的资产控制权,而当这样同性质的两个企业合并后,新的企业就形成了。这种形式的控制事实上是以购买的形式取得另一企业的股权。

2.国外股权联合性质合并的判断标准

虽然国外在历史上曾给出过一系列的判断股权联合性质的标准,但是终究因在实务中难以判区分购买和股权联合性质的两种合并或是利用判断标准创造条件采用权益结合法导致权益结合法的滥用而禁用了权益结合法,美国一直在试图对权益结合法的运用条件给以清晰的规定,但是努力了几十年,结果以失败告终。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实务中确实很少存在股权联合性质的合并,我国没有像西方国家就股权联合性质的合并给出过具体的判断标准,因此对于我国的股份联合评判标准就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来作为现阶段的评判准则。

3.在企业的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所取得的实质利益

企业合并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个企业对另一企业的产权的进行收购的结果。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多是国企,因此为了使企业更好的发展,这些企业多是采用股份交换或者相互合作的形式使双方共同获得利益,但这样的合作只应用与大公司之间。

五、结束语

本文首先通过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鉴于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度,对国企间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撇开产权的特殊性具体分析其合并的经济实质来选择会计处理方法。二是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权益结合法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应借用国际上对权益结合法的限制和取消其应用的经验,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条件限制,并建立和完善外部监督机制。三是尽快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提高中介机构的评估水平,加强和规范信息披露,逐步实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向购买法的过渡。

参考文献:

[1]马永义等.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认定条件解析.财务与会计,2011.6

篇5: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合并准则中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类似于权益结合法。该方法下,将企业合并看作是两个或多个参与合并企业权益的重新整合,由于最终控制方的存在,从最终控制方的角度,该类企业合并一定程度上并不会造成构成企业集团整体的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最终控制方在合并前后实际控制的经济资源并没有发生变化,有关交易事项不作为出售或购买。

(一)合并方在合并中确认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仅限于被合并方账面上原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从最终控制方的角度,其在企业合并发生前后能够控制的净资产价值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即便是在合并过程中,取得的净资产入账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之间存在差额,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一般也不产生新的商誉因素,即不确认新的资产,但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账面上原已确认的商誉应作为合并中取得的资产确认。

(二)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各项资产、负债应维持其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不变。

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合并方不一致的,应基于重要性原则,首先统一会计政策,即合并方应当按照本企业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以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作为有关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进行上述调整的一个基本原因是将该项合并中涉及的合并方及被合并方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对于一个完整的会计主体,其对相关交易、事项应当采用相对统一的会计政策,在此基础上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被合并方同时进行改制并对资产负债进行评估调账的,应以评估调账后的账面价值并入合并方。

(三)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的入账价值与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不计入企业合并当期损益。合并方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本质上不作为购买,而是两个或多个会计主体权益的整合。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价值量相对于所放弃价值量之间存在差额的,应当调整所有者权益。在根据合并差额调整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时,应首先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余额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留存收益。

(四)对于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应视同合并后形成的报告主体自最终控制方开始实施控制时一直是一体化存续下来的,体现在其合并财务报表上,即由合并后形成的母子公司构成的报告主体,无论是其资产规模还是其经营成果都应持续计算。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无论该项合并发生在报告期的任一时点,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均反映的是由母子公司构成的报告主体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实现的损益及现金流量情况,相应地,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留存收益项目,应当反映母子公司如果一直作为一个整体运行至合并日应实现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情况。

篇6:浅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

[日期:2010-10-24]

来源: 作者:现代商业

分享到:

李正刚

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合并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而企业合并时,会计处理上要反映合并的结果、反映合并后经济实体的资产和权益,这就涉及到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问题。现存的方法主要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本文拟对这两种方法做一些初步的分析与比较。

关键词: 企业合并;购买法;权益结合法;会计准则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我国与国外经济交流的逐步加强,企业合并作为一种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手段引人了我国并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企业合并重组已越来越多地被许多企业用来作为整合经济资源、实行规模经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企业合并是指彼此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的联合,或者一家企业通过购买权益证券、资产、签定协议或其他方式取得对一家或几家其他企业控制权的行为。2007年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将企业合并按照控制对象的不同,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形式,两者在会计处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按照企业经济实质可以分为权益法和购买法。2 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分析比较 2.1 权益结合法

(1)所谓权益结合法,亦称股权结合法。它是将企业之间的合并看成企业经济资源上或权益上的联合,合并企业间实施普通股的交换,实际上是两个公司在合并它们的权益、资产和负债。(2)权益法的特点如下:

①不论合并发生在会计的哪一个时点,参与合并企业的整个的损益都要包括在合并后的企业中;参与合并企业的整个留存收益均应转入合并后的企业。

②所发生的与股权联合有关的支出均应在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

③参与合并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都按账面价值入账,合并时不存在公允价值的测算、评估,无商誉的确认问题。2.2 购买法

(1)所谓购买法,是将企业合并看成是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的交易行为。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合并的会计处理的方法。第22号国际准则表述得更直接:购买法是通过转让资产、承担债务或发行股票等方式,由一个企业(购买方)获得对另一个企业(被购买方)净资产或经济活动控制权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2)购买法具有以下特点: ①实施合并的企业,应按其成本进行核算,其成本为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交易发生日购买方为了取得对其他企业净资产的控制权,而放弃的其他资产和承担债务的公允价值,加上其他任何可直接归属于该项购买的费用。②实施合并的企业要按公允价值记录收到的资产和债务,其中购买成本高于被并企业公允净资产值的部分为商誉。③实施合并的企业的留存收益包括当年本身实现的留存收益和被并企业合并日后的留存收益。

2.3 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的比较(1)合并成本的确定

运用权益结合法处理企业合并,由于其不是一种购买行为,不存在购买价格,因此参与合并的企业净资产便无法按合并时的公允价值人账,而应以账面价值入账。而运用购买法时,企业双方采用买卖的方式交易,所以双方应该在平等公平的基础上对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估价,按其公允价值入账。(2)合并费用的处理

对于在合并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直接和间接费用,由于合并方式的不同,在处理方法上也存在差异。采用权益法结合的,应于发生时全额计入期间费用。但有两种情况除外:是以发行债券方式进行企业合并的;二是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与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购买法下,合并过程中出现的直接费用应增加购买成本,而间接费用则计入期间费用。3 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是处理企业合并业务的两种不同方法,各有其特点,彼此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由于购买法下将合并日前的收益及留存收益作为购买成本的组成部分,而权益结合法将这部分收益及留存收益纳入合并企业的报表,因此权益结合法下的利润大于购买法,这就说明权益结合法有人为操纵当期利润的可能,造成虚假的盈利现象。采用购买法会使并购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因为购买法以被并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计价基础,当被并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时,需要确认商誉并予以摊销,加上较高的折旧费用,导致合并利润下降;另外,运用购买法时,只能将合并日后被并企业的收益计入并购企业,而合并日前被并企业的收益不能并入,从而影响并购企业整个的利润。因此,购买法对并购企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采用权益结合法会迅速增加企业的利润。因为按照权益结合法,被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均按账面价值计量,不考虑公允价值,也不确认商誉,而一般情况下账面价值又低于公允价值,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未实现损益。并购方若对外出售这些资产,就能马上获得收益;即使不出售,也可以较低的资产账面价值进行摊销,从而使利润增加,且在权益联合法下,不管是在年初还是在年中合并,其合并利润中都包括被并企业在合并时整个会计的利润,这样并购方的利润会迅速增加。

(2)对纳税的影响。购买法下的纳税,减少了合并企业留存收益,增大未来税前利润补亏的可能性,购买法实施合并企业的留存收益可能因合并而减少,留存收益的减少,意味着提高未来税前利润补亏的可能性,从而增大了潜在的节税作用;此外,增加合并企业资产价值,加大资产的未来“税收挡板“作用。购买法下,被并企业的资产、负债是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般情况下,被并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要高于账面价值。因此,合并企业资产价值总和提高,而这里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提高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也就提高了未来的折旧额,从而加大了未来的“税收挡板”作用。另外,确认被并企业商誉,加大合并企业未来经营成本。购买法是建立在非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之上的,合并企业要按公允价值记录取得被并方的资产与负债,合并成本超过取得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加以摊销。商誉的摊销,加大了合并企业未来经营成本,减少企业未来利润,从而实现节税目的。权益法对纳税的影响与购买法正好相反。即:增加合并企业留存收益,减少未来潜在的抵税作用;资产按原账面价值计量,不增加资产未来的“税收挡板”用;不确认被并企业商誉,不增加合并企业未来经营成本。由此可知,购买法比权益结合法更能节税。

(3)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影响。采用购买法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揭示企业合并时的购买成本和合并商誉,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读者更容易理解。而采用权益结合法编制的合并报表中,只披露合并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并产生较高的报告收益和每股收益,但其现金流量与采用购买法的企业相比并无多大的差异,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较差。

(4)对股东的不同影响。同样一笔合并交易,采用权益结合法还是购买法,究竟哪一种方法使得收购公司的股东付出更高的代价?许多学者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权益结合法的公司比采用购买法的公司需要支付更高的并购溢价,也就是说,权益结合法下目标公司股东的股票价格更高。可见,对同样一笔交易,采用权益结合法会使收购公司的股东付出更大的代价,这对收购公司的股东显然是不利的。4 结论

结合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理论上讲,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应选取购买法,综合说明如下:

(1)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同的合并方式逐渐出现,确定统一的合并方法有利于证监会及会计师事务所等独立机构的监管。

(2)购买法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会计惯例,比较客观、真实,也符合合并财务报表方法的国际趋势。相比之下,权益结合法易于被操纵使用,须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并且只有极少数国家采用。

(3)权益结合法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因为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一般只会对报告盈余的差异做出反应而不能对由于会计政策差异导致的利润差异进行调整。这种市场环境会使证券市场资金流向那些采用权益结合法产生较高会计利润的企业,使采用权益结合法合并的公司的股票价格普遍高于采用购买法合并的公司的股票价格。

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相比较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统一采用购买法,可以实现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增强企业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与透明度。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2] 梁黔义:企业合并中会计方法研究[J].大经贸,2007(07)[3] 胡志华:企业合并会计方法探讨 [J].财会审计,2008(06)

 

0

篇7: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会计处理

一、业务背景介绍

为了避免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 积极履行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八一股份”) IPO时控股股东的承诺, 增强公司的独立性, 经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201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八一股份以自有资金向控股股东宝钢集团八钢公司收购其全资子公司——新疆八钢南疆钢铁拜城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南疆钢铁”) 的100%股权。南疆钢铁经审计账面净资产30704.36万元, 采用资产基础法确定其股东全部权益的评估价值30969.30万元。八一股份公司于2013年1月对南疆钢铁实施交割合并, 实际交易价格30969.30万元。

二、业务分析

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主要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 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同一方即实施最终控制的投资者。实务中主要指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实务中应把握一点:发生在同一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合并。从转让前后的股权结构中可以看出, 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新疆八钢南疆钢铁拜城有限公司在合并前后最终均受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的控制, 是集团内的企业合并, 该股权收购完成后, 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南疆钢铁100%股权, 对其具有控制权, 属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

2. 企业合并中的关键要素。

合并日的会计处理是企业合并的关键要素。合并日也就是控制权转移时点, 合并日的确定直接影响合并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因此准则对此做出了严格的限定条件, 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缺一不可。

(1) 企业合并合同协议已获股东大会等内部权力机构通过。

(2) 按照规定, 合并事项需要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并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

(3) 参与合并的各方办理了必要的财产权交接手续。

(4) 支付合并对价的大部分 (一般应超过50%) 并且有能力支付剩余款项。

(5) 购买方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被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并享有相应的收益和风险。

据以上条件分析, 八一股份100%股权收购事项已签订协议并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已办理相关的产权交接手续, 并且有关风险和报酬发生了转移;2013年1月31日支付307045.34万元收购款, 并且控制了南疆钢铁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因此2013年1月31日符合合并日确认的条件。

三、会计处理分析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视合并方式不同, 合并采取的方法也不同。合并的方法有吸收合并和控股合并。吸收合并, 又称“兼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成为一个单一的企业, 其中一个企业保留法人资格, 其他企业的法人资格随着合并而消失。控股合并, 指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 合并方在合并后取得对被合并方生产经营决策的控制权, 并且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后仍然继续经营的, 为控股合并。八一股份与南疆钢铁的合并即为控股合并。在控股合并中, 双方在合并日涉及的问题分析如下。

1. 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问题。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合并方应以合并日应享有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作为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按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记“应收股利”科目, 按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 贷记有关资产或借记有关负债科目, 以支付现金、非现金资产方式进行的, 该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非现金资产的差额, 相应调整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的余额不足冲减的, 相应调整留存收益。表1为2012年末南疆钢铁净资产情况。

(单位:万元)

从南疆钢铁所有者权益情况可以看出:南疆钢铁尚处于建设期, 公司累计亏损19334.84万元。净资产30704.36万元, 与八一股份支付的合并对价差264.95万元, 八一股份享有南疆公司100%净资产, 在合并日2013年1月31日母公司八一股份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确认和计量:

2. 财务报表的编制问题。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 合并方一般应在合并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本文以合并日合并报表的编制为例介绍。

在编制合并日的资产负债表, 确定期末数时, 因在合并日已确认长期股权投资, 编制合并底稿时因做抵消:

长期股权投资的抵消:

将南疆钢铁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母公司八一股份的部分对应转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因合并日母公司与子公司业务较少, 合并主要针对净资产, 详见表2。

(单位:万元)

期末合并报表的编制, 以一季度数据为例。一季度南疆钢铁累计亏损9084.03万元, 净资产情况如表3。

(单位:万元)

(1)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工作底稿中按权益法调整投资收益。 (因南疆钢铁为八一股份全资子公司, 八一股份对其持股比例达100%) 。

调整分录:

调整后, 长期股权投资变为30, 704.35-9, 084.02=21, 620.33万

(2) 将南疆钢铁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母公司八一股份的部分对应转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调整分录:

(3) 抵消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抵消分录:

(4) 抵消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调整的投资收益。因南疆钢铁为八一股份全资子公司, 故母公司本期对子公司长期股份投资按权益法调整的投资收益和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正好与子公司本年利润分配项目相抵消, 合并后资产负债表详见表4。

(单位:万元)

抵消分录:

篇8:浅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

【关键词】同一控制 企业合并 会计处理

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原则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合并准则中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类似于权益结合法。该方法下,是将企业合并看作是两个或多个参与合并企业权益的重新整合,由于最终控制方的存在,从最终控制方的角度,该类企业合并一定程度上并不会造成构成企业集团整体的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最终控制方在合并前后实际控制的经济资源并没有发生变化,有关交易事项不作为出售或购买。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中不涉及自少数股东手中购买股权的情况下,合并方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相关的处理。

第一,合并方在合并中确认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仅限于被合并方账面上原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从最终控制方的角度,其在企业合并发生前后能够控制的净资产价值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即便是在合并过程中,取得的净资产入账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之间存在差额,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一般也不产生新的商誉因素,即不确认新的资产,但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账面上原已确认的商誉应作为合并中取得的资产确认。

第二,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各项资产和负债应维持其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不变。

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合并方不一致的,应基于重要性原则,首先统一会计政策,即合并方应当按照本企业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以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作为有关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

第三,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的入账价值相对于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不作为资产的处置损益,不影响企业合并当期的利润表,有关差额应调整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本质上不作为购买,而是两个或多个会计主体权益的整合。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价值量相对于所放弃价值量之间存在差额的,应当调整所有者权益。在根据合并差额调整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时,应首先调整资本公积(仅限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余额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留存收益。

第四,对于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应视同合并后形成的报告主体自最终控制方开始实施控制时一直是一体化存续下来的,体现在其合并财务报表上。

即由合并后形成的母子公司构成的报告主体,无论是其资产规模还是经营成果都应持续计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无论该项合并发生在报告期的哪一时点,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均反映的是母子公司构成的报告主体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实现的损益及现金流量情况,相对应地,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留存收益项目,应当反映母子公司如果一直作为一个整体运行至合并日实现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情况。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在合并当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对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进行调整,同时应当对比较报表的相关项目进行调整,视同合并后形成的报告主体在以前期间一直存在。

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1、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1)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方应以合并日应享有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作为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2)合并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合并方一般应在合并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反映于合并日形成的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视同该主体一直存在产生的经营成果等。考虑有关因素的影响,编制合并日的合并财务报表存在困难的,下列有关原则同样适用于合并当期期末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编制合并日的合并财务报表时,一般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及合并现金流量表。

第一,合并资产负债表。

被合并方的有关资产、负债应以其账面价值并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方与被合并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不同的,指按照合并方的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有关资产、负债进行调整后的账面价值)。合并方与被合并方在合并日及以前期间发生的交易,应作为内部交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表》介绍的原则进行抵消。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对于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之和)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应按以下规定,自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转入留存收益。

确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后,合并方账面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贷方余额大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在合并方资产负债表中,应将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自“资本公积”转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借记“资本公积”项目,贷记“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

确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后,合并方账面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贷方余额小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的,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以合并方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贷方余额为限,将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自“资本公积”转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借记“资本公积”项目,贷记“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

因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余额不足,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在合并前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全额恢复的,合并方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这一情况进行说明,包括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金额、归属于本企业的金额及因资本公积余额不足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未转入留存收益的金额等。

第二,合并利润表。

合并方在编制合并日的合并利润表时,应包含合并方及被合并方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实现的净利润。例如,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发生于20X6年3月31日,合并方当日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应包括合并方及被合并方自20X6年1月1日至20X6年3月31日实现的净利润。双方在当期发生的交易,应当按照合并财务报表的有关原则进行抵消。为了帮助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的构成,发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当期,合并方在合并利润表中的“净利润”项下应单列“其中: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项目,反映因准则中的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规定的编表原则,导致由于该项企业合并在合并当期自被合并方带入的损益。

第三,合并现金流量表。

合并方在编制合并日的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应包含合并方及被合并方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产生的现金流量。涉及双方当期发生内部交易产生的现金流量,应按照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规定的有关原则进行抵消。

第四,比较报表的编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编制合并当期期末的比较报表时,应视同参与合并各方在最终控制方开始实施控制时即以目前的状态存在。提供比较报表时,应对前期比较报表进行调整。因企业合并实际发生在当期,以前期间合并方账面上并不存在对被合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在编制比较报表时,应将被合并方的有关资产、负债并入后,因合并而增加的净资产在比较报表中调整所有者权益项下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2、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中,合并方主要涉及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资产、负债入账价值的确定,以及合并中取得有关净资产的入账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之间差额的处理。

(1)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入账价值的确定

合并方对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应当按照相关资产、负债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入账。应予注意的是,合并方与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采用的会计政策不同的,首先应基于重要性原则,统一被合并方的会计政策,即应当按照合并方的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的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以调整后的账面价值确认。

(2)合并差额的处理

合并方在确认了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和负债后,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进行的该类合并,所确认的净资产入账价值与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应记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余额不足冲减的,相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以支付现金,非现金资产方式进行的该类合并,所确认的净资产入账价值与支付的现金、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相应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余额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3)合并当期期末比较报表的提供

因被合并方在合并后失去法人资格,其所有的资产、负债均并入合并方的账簿和报表进行核算,合并方在合并当期期末编制的是其个别财务报表。对于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在编制比较报表时,无须对以前期间已经编制的比较报表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在企业合并为吸收合并、新设合并的情况下,不存在编制合并报表问题;只有在控股合并情况下,才形成母子公司关系,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

3、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有关费用的处理

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有关费用,指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如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审计费用、资产评估费用以及有关的法律咨询费用等增量费用。企业专设的购并部门发生的日常管理费用,如果该部门的设置并不是与某项企业合并直接相关,而是企业的一个常设部门,其设置目的是为了寻找相关的购并机会等。维持该部门日常运转的有关费用,不属于与企业合并直接相关的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进行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应于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但两种情况除外。其一,以发行债券方式进行的企业合并,与发行债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进行核算。该部分费用,虽然与筹集用于企业合并的对价直接相关,但其核算应遵照金融工具准则的原则,有关的费用应计入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中。其二,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与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规定处理。即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费用,不管其是否与企业合并直接相关,均应自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发行收入中扣减,在权益性工具发行有溢价的情况下,自溢价收入中扣除,在权益性证券发行无溢价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扣减的情况下,应当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篇9:浅谈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

合并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其产生的动机必然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企业在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中选择合并这种方式谋求生存和发展,必定是看到了企业合并这种特殊的经济形式带来的作用和效果。企业合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1、通过企业合并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让企业迅速实现扩张和发展;

2、通过企业合并促进资产流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3、通过企业合并实现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强市场的控制能力;

4、通过企业合并促进文化融合与管理观念的提升,发挥协同效应,降低经营风险。

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义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事项,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控制并非暂时性的合并。一般发生于企业集团内部,如集团内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等。

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定义可以看出,区别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的关键是合并前后是否受同一方或多方控制。首先要界定好我们所面对的合并的性质,才可以根据合并的性质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三、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可以将企业合并看作是两个或多个参与合并企业权益的重新整合,从最终控制方的角度看,该类企业合并不会造成企业集团整体的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最终控制方在合并前后实际控制的经济资源并不会发生变化,有关交易不作为出售或购买。在合并中也不涉及自少数股东手中购买股权情况,合并方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处理:

1、合并方在合并中确认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仅限于被合并方账面上原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但特别要注意的是,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账面原已确认的商誉就需要作为合并取得的资产确认。

2、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各项资产、负债应维持其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不变。

3、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的入账价值与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不作为资产的处置损益,不影响企业合并当期的利润表,有关差额调整所有者权益相关科目。

4、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按益。

四、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视合并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控股合并和吸收合并。两种合并方式下的会计处理不同,下面着重对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作一论述。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是指合并方在合并后取得对被合并方生产经营决策的控制权,并且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后仍然继续经营。

1、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

在进行会计处理时, 合并方在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借记“长期股权投资”, 按就享有被合并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记“应收股利”, 按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 贷记有关资产或借记有关负债, 按其差额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如为借方差额中, 应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不足冲减的, 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在会计处理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调整资本公积是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为限,不包括“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合并中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

在合并中发生的审计费用, 评估费用大的、法律服务费用等费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但以发行债券方式或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 与发行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则应按企业会计准则22号、37号进行会计核算, 不计入当期损益, 这里不作详细说明。

企业专设的购并部门发生的日常管理费用,如果该部门的设置并不是与某项企业合并直接相关,而是企业的一个常设部门,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相关的购并机会等,维持该部门日常运转的有关费用,不属于与企业合并直接相关的费用的,于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3、合并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母子关系的, 合并方一般在合并日编制合并报表, 合并报表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及合并现金流量表。

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将被合并方的有关资产、负债以其原账面价值并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方与被合并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不同的,首先按着合并方的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有关资产、负债进行调整后再合并。但合并方与被合并方在合并日及以前发生的交易,需要作内部交易抵消。对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属于合并方的部分,需要视合并方账面资本公积情况进行调整。

在合并日确认长期股权投后,合并方账面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贷方余额大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的,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需要将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自“资本公积”转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合并工作底稿中的分录:借:资本公积,贷: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合并方账面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贷方余额小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的,需要以合并方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贷方余额为限作上述账务处理,不同的是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全额恢复的,合并方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相关情况。

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中,双方在当期发生的交易除了需要按照合并财务报表有关原则抵消外,还需要在合并利润表中的“净利润”项下单独列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反映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自被合并方带入的损益。

五、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中

首先,要界定清楚企业合并的性质,也就是在企业发生合并业务时财务人员必须分清楚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这是进行后续会计处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其次,在实际的会计处理中要区分合并日的会计处理及合并当期期末集团公司合并报表抵消分录的会计处理问题。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2006.2.15.

[2]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

篇10:浅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

一、处理原则

(一)个别财务报表相关会计处理分为以下两步

1.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以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该项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2.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将与其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下同)转入当期投资收益。

(二)合并财务报表相关会计处理

1.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应当按照该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2.确定合并成本

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合并成本=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于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购买日新购入股权所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3.确定合并商誉

购买日的合并商誉=按上述计算的合并成本-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母公司持股比例

4.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与其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应当转为购买日所属当期投资收益。

二、例题解析

例题1:甲公司2009年1月1日购买了乙公司10%的股份,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初始取得成本为200万元,成本法核算,2010年1月1日甲公司又取得了乙公司50%的股份,初始成本为1 300万元,完成对乙公司的合并。合并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 200万元,则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个别报表角度

甲公司合并当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200+1 300=1 500(万元);

2.合并报表角度

(1)合并当日,当初10%的股份的公允价值为260万元(=1 300万元/5),相比其账面余额200万元高出60万元,作如下合并报表的准备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60

贷:投资收益60

(2)合并成本=当初10%公允价值260万元+追加投资50%的初始成本1 300万元=1 560万元;

(3)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合并成本1 560万元-合并当日母公司所占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 320万元(=2 200×60%)=240万元。

(4)合并当日抵销分录

借:股本

资本公积2 200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商誉 240

贷:长期股权投资1 560

少数股东权益880

例题2:甲公司2009年1月1日购买了乙公司10%的股份,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初始取得成本为200万元,2009年末因公允价值增值而追加35万元。2010年1月1日甲公司又取得了乙公司50%的股份,初始成本为1300万元,完成对乙公司的合并。合并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200万元,则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个别报表角度

(1)甲公司合并当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235+1 300=1 535(万元);

(2)当初10%股权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转为长期股权投资,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235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35

2.合并报表角度

(1)合并当日,当初10%的股份的公允价值为260万元(=1 300万元/5),相比其账面余额235万元高出25万元,作如下合并报表的准备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25

贷:投资收益 25

(2)合并成本=当初10%公允价值260万元+追加投资50%的初始成本1 300万元=1 560万元;

(3)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合并成本1 560万元-合并当日母公司所占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 320万元(=2 200×60%)=240万元。

(4)对10%股权的35万元增值,应作如下合并报表前的准备分录:

借:资本公积 35

贷:投资收益 35

(5)合并当日抵销分录

借:股本

资本公积2 200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商誉240

贷:长期股权投资1 560

少数股東权益880

参考文献:

[1]李莉.关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的部分解读.时代金融.2010(11).

[1]颜国峰.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财会研究.2011(11).

[3]王丽铭,易巧.试论高校会计目标的选择.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

上一篇:公司团队总结怎么写下一篇:适合发朋友圈的一个人的光棍节说说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