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商誉问题研究论文

2022-04-19

摘要:近年来随着企业并购的增多,随之而来的合并商誉也越来越多,如何规范商誉的计量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此案例对商誉减值计量进行研究,文中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和理论基础,叙述了企业合并的理论、商誉减值计量的会计方法和关于商誉本质著名的“三元理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商誉问题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企业商誉问题研究论文 篇1:

企业商誉相关问题研究

摘 要:商誉及其会计处理问题是合并会计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商誉在企业的总体价值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对合并商誉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商誉会计处理方法,从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出发,结合我国实际,对商誉会计的改进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合并商誉 合并价差 超额盈利能力

一、引言

现代大公司的形成和扩展往往借助于联营与合并。一家公司可能基于种种目的而去兼并或控制其他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一套综合反映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未来前景的合并报表对集团的各类信息使用者来说不仅相关而且必要。企业合并时,母公司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要确认合并商誉,但是对于合并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有着不同的规定。本文结合案例分析,对目前我国采取的商誉会计处理方法提出几点问题和建议。

二、各国对商誉的处理规定

1.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交易发生时,购买成本超过购买企业在所购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股权份额的部分,应作为商誉并确认为一项资产。商誉应以成本减去累计摊销额和累计减值损失后的余额记录,并在其使用年限内采用直线摊销法系统地摊销。摊销期限一般假定为不超过20年。如果商誉的使用超过了20年,则企业应对超过20年的期间摊销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同时披露超限的理由。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至少应在每年末进行一次检查,如果商誉的预期有用年限与以前的估计有重大不同,或商誉产生经济利益的预期方式有重大变化,则摊销期限、摊销方法应予相应改变。

2.美国对商誉处理的规定

美国把商誉单独确认为一项资产并列示在无形资产项目下,并在预计的有效年限内予以摊销,最长的摊销期限为40年。对于负商誉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记录购进资产时相应调低其公允价格。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长期资产项目通常没有现成的市价,可按比例减少这类资产的价值,直到降至零。若处理后,仍不足以抵消负商誉,则记入“递延贷项——负商誉”账户。二是对购进资产仍按评估的公允价格计价,不作任何调整,支付价款低于净资产公允价格的数额,全部记入“递延贷项——负商誉”账户。

3.英国对商誉处理的规定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规定:合并商誉只可作为可摊销资产,并且规定,除特殊情况合并商誉可按40年的最高年限予以摊销外,一般情况下摊销期不得超过20年。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以“合并商誉”项目列示。英国把负商誉称为合并资本公积,并记入“合并资本公积”账户,单独列示在所有者权益部分。标准会计实务公告第22号要求计算商誉和资本公积的,以公允价值和单独估价的企业净资产的价值之差作为依据。

4.我国对商誉的处理的规定

我国新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准则》第十三条规定: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初始确认后的商誉,应当以其成本扣除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计量。商誉的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

三、目前准则对商誉问题规定的不足

1.曲解了商誉的实质

商誉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企业能够长期以超过同行业平均获利的水平经营下去的关键因素,是一种超额盈利能力,是依附企业而存在的。但是,现行准则只是简单的把商誉作为合并价差。我们知道,很多时候收购企业以超过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格收购并不是因为对方拥有商誉或者价差全部是因为商誉。因此,把商誉作为合并价差入账曲解了商誉的实质。

2.商誉没有出现在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中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能够很好的说明现行准则的不足。吉利收购沃尔沃100%股权,该收购活动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沃尔沃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拥有大量负债,其净资产中有大量的变现能力很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存货如果销售不及时,其账面价值必然大于可变现净值,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要从净资产中减除,所以沃尔沃有具有很大的净资产缩水的风险。吉利作为一个民营公司,花大价钱收购沃尔沃也背负了很多负债,同时,收购后在人才、技术、资金、管理上的整合也是一大问题。如果收购后公司盈利水平没有达到预期,一旦资金链断裂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么,吉利为什么要以高出沃尔沃净资产三亿美元的价格去买这么个“包袱”呢?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商誉的存在,这是一项被大家忽略了的无形资产。收购后的股价表现很好的证明了吉利的眼光,在收购消息放出的初始阶段,吉利的股票价格就不断攀升。而此时收购其实还没开始进行,试想如果吉利收购的是另一家完全没有名气的小品牌汽车,市场会有这么明显良好的反馈吗?所以,收购活动带给了吉利商誉,但目前商誉准则却并没将商誉入母公司个别报表。

现行准则认为,商誉作为合并价差,是购买方的一种正常购买行为,是愿意为此次购买行为付出的代价,因为有可能同时觊觎被收购方企业的不止一家,所以出价越高胜算越大。这种现象也确实大量存在,但它就无法解释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市场的反馈表现了。如果不将商誉入账,吉利的账面资产明显是低于实际的,这会给个别报表使用者带来理解的误区。如果能将商誉在账面上得到体现,就能更直观的反应收购的目的,这也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有用性。商誉在合并报表中充当了一个平衡报表的“备抵账户”的角色商誉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另外,合并报表是在个别报表的基础上合并调整的结果,商誉作为一项经济资源在个别报表中未得到确认,就不应出现在合并报表中。从编制合并报表的意义上来说合并报表提供的是合并范围内经济主体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不是对合并范围内经济主体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再确认,不应该对个别报表未确认的资产在合并报表中进行确认。

四、未来关于商誉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1.超额盈利能力的确认与计量

前文已经提到,商誉即企业的“超额盈利能力”,简单的合并价差不能说明商誉的实质,而且不利于对企业盈利能力做出合理预测。一家企业以大于另一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格来进行收购行为,也许并不仅仅是因为被收购企业拥有超额盈利能力。那么,我们怎么计量和确认企业的超额盈利能力呢,目前来讲,它对于企业是很难计量的,从何时开始产生,产生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怎么确认目前也没有统一的计量方法。因此,对于商誉的确认与计量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也需要准则制定者能够更重视商誉的本质。

2.合并价差中哪些可以确认为商誉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我们知道,把合并价差完全作为商誉是不合理的,因为商誉是长期形成的而不是因为合并产生的,但通过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例子可以看出商誉是产生合并价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到底什么情况下将合并价差确认为商誉及确认多少商誉是以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在现阶段,建议可以将这个合并价差冲减母公司的留存收益,这样可以防止报表使用者对未来的盈利做出错误的判断;同时,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3.准则制定者应重视商誉对企业的影响

欧美国家早已专门针对商誉问题制定了相关准则,比如英国就在1982年颁布了《商誉会计》,并在1984年形成了正式的标准会计实务公告。但我们国家现阶段并没有专门针对商誉出台相关准则,这样就难免给财务报表使用者在利用报表做决策时带来一些不明确的因素。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投资者,更进一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成本,同时也为了学习国际先进做法,我国的准则制定机构应该明确商誉会计处理方法并且不断改进完善,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商誉准则。

参考文献:

[1]杜兴强.商誉的内涵及其确认问题探讨.会计研究,2011;1

[2]张琴.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探讨.会计之友,2007;9

[3]刘万丽.商誉会计处理的被投资者确认观.财会月刊,2008;8

[4]蒋瑛.关于商誉会计改革的几点建议.商业会计,2008;19

[5]朱青.中美合并商誉会计处理差异分析.财会研究,2012;12

作者:朱轶琳 李春侠

企业商誉问题研究论文 篇2:

企业合并商誉减值计量问题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企业并购的增多,随之而来的合并商誉也越来越多,如何规范商誉的计量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此案例对商誉减值计量进行研究,文中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和理论基础,叙述了企业合并的理论、商誉减值计量的会计方法和关于商誉本质著名的“三元理论”。最后给出了建议,应该加大商誉初始确认的监管力度,并且提高对商誉后续信息披露的要求,同时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尽可能地抑制企业利用商誉减值进行盈余管理,避免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误导广大信息使用者。

关键词:商誉;商誉减值;合并商誉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兼并其他企业的行为屡见不鲜。近年来随着企业并购不断增多,商誉在资本市场中的占比也与日俱增。商誉初始计量通常是合并差价,然而后续计量却存在诸多问题。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后续计量无需摊销,必须在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商誉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且后续不得转回。商誉初始确认是基于合并差价,合并差价是否全部是商誉?商誉减值在测试时,既要收到初始金额影响,又要受到可回收金额影响,然而由于商誉无法单独出售,只能基于未来现金流现值进行减值测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商誉的研究与国外相比具有起步晚、时间短的特点。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的从 1995 年 2 月印发 《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开始,不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发生并购案例越来越多,随之而来带来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商誉产生的问题日益出突出。于欣(2018)以三个有代表性的企业为例,研究了房地产、传播与文化产业和制造业企业的商誉确认与计量。发现拥有商誉数量占上市公司比重和商誉强度都逐渐上升,但不同行业有差别。我国对商誉的研究倾向于实证研究,总的来说,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商誉初始确认研究和商誉减值研究。

在商誉减值计提动因上,学者们研究了商誉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卢煜和曲晓辉(2016)通过研究2007到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认为企业通过商誉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有盈余平滑和洗大澡行为。王秀丽(2015)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得出商誉减值受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影响,认为商誉减值受盈余管理的影响。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商誉的研究历史较早,1888 年,英国会计学界将商誉解释为:客户对企业持有好感,并且客户会持续光顾和支持企业,因此企业能从中得到好处和利益。这个说法代表了当时主流学界对商誉的看法,而J.M.Yang(1927)首次将商誉分为了雇员商誉、顾客商誉和债权人商誉, 会计学界从此开始对商誉构成进行分类研究。Hendriksen(1982)总结前人代表性观点后得出的“三元论”中的商誉性质的三个代表性观点:“好感价值论;商誉是超额利润的现值;商誉是个总计价账户。关于商誉的减值方面,Godfrey 和 Koh(2009)经过研究发现,商誉减值与公司投资机会有关,前者减值的金额与后者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Chalmers 等(2011)通过比较商誉减值与摊销,发现商誉减值与投资机会显著负相关。Alves(2013)发现,会计准则将商誉后续计量从摊销转为减值测试后,减值的金额与盈余管理正相关。

二、企业合并理论与商誉减值概述

(一)企业合并的理论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成一个报告主题的交易或事项。合并理论有以下三种: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和所有权理论。

(二)商誉减值概念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商誉后续计量要采用减值测试法,对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商誉减值,并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这比之前采用的永久保留和系统摊销更合理,随着企业合并后的资源整合,那么合并商誉会逐渐变为自创商誉,如果采用永久保留法的话,会与不确认自创商誉的做法相违背。

(三)商誉的本质

关于商誉本质,有著名的的“三元理论”,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价值论和总计价账户论。好感价值论顾名思义就是企业与各方面相处融洽,客户对企业的有良好感觉,从而促使企业获得了超额收益。超额收益价值论就是企业超过同行所能获取的超额利益,需要花费一定代价才能获得。同时,商誉带来的超额收益和折现率很难估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总账户计价论也称间接计量观、剩余价值论,该理论认为商誉代表着企业整体价值超过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超额收益论起到了补充。

五、企业合并商誉减值问题的建议

(一)加大商誉初始确认的监管程度

評估机构在企业的合并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做到客观、公正和公平,那么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评估机构此类不正当行为的监管。此外,股份支付时股价虚高,进而导致大额商誉也应该得到严厉监管。

(二)提高对商誉后续信息披露的要求

对那些不按准则要求予以充分准确披露的企业,应该给予适当的惩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提供有利于外部信息使用者决策真实、相关和及时的信息。

(三)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

会计人员除了了解本企业的情况之外,还需要了解行业,甚至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从而合理考虑到未来的风险。此外在这一过程中可能有评估机构的参与,那么评估机构的专业人员同样需要提高专业水平和判断能力,并且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六、结论

目前我国处于并购热潮期,随之出现的商誉减值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虽然关于商誉有很多相关理论,然而规范商誉一直是一个难题。本文的内容仍需要大量的实践工作,并且建议也需要实践去检验,也希望能有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关于并购财务风险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于欣.我国并购商誉确认与计量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8.

[2]曲晓辉,卢煜,汪健.商誉减值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38(04):101-113.

[3]叶建芳,何开刚,杨庆,叶艳.不可核实的商誉减值测试估计与审计费用[J].审计研究,2016(01):76-84.[20]王秀丽.合并商誉减值:经济因素还是盈余管理?——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12):56-61.

[4]Yang,J.M.G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les [M].NewYork:The Ronald Press Company.1927:41-56.

[5]Godfrey J M,Koh P-S.Goodwill Impairment as a Reflection of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J].Accounting & Finance,2009,49(1):117-140.

[6]Chalmers K G,Godfrey J M,Webster J C.Does a Goodwill Impairment Regime Better Reflect the Underlying Economic Attributes of Goodwill?

[7]Alves S.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oodwill Impairment and Discretionary Accruals:Portuguese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Business & Management,2013,20(2):84-98.

作者:王诗淇

企业商誉问题研究论文 篇3:

企业商誉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文章主要对企业商誉减值存在的问题和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商誉本质的意义,并且提出了企业商誉减值的应对方法与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企业在商誉减值方面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企业商誉减值;问题;策略

在如今的企业当中,相关管理人员将企业商誉减值比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此“商品”在企业经营的过程当中,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与效益,在企业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但是在当前企业商誉测量情况来看,企业商誉减值问题频发,甚至已经成为了社会共同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故而企业要在商誉处理上更加的谨慎与规范,应对商誉减值进行科学的规避。因此,本文将对企业商誉减值存在的问题和策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一、对于商誉本质的研究

好感价值论主要包括,消费者对于企业的好感程度,大众对于企业的好感来自于企业优秀的管理、获得大众的好口碑、企业内部良好的部门关系、高效的管理、占有特权等方面。例如:大众在于网上购买东西,某宝的物流服务非常的快捷与完善,所以大众就在某宝的购物平台中买的东西偏多,这就体现了商誉价值的好处,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提升了购物平台的经济效益。

超额收益论指,商誉已经超过了预期,同时也超越了正常的报酬范围,这里的超额收益是说企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获得的收益与同行业相比,都是最高的。企业与商誉是一个整体,当一个企业一旦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商誉时,就会大幅度的提升自身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水平,对企业整体来说都是一个好的发展标准。但同时超额收益率还有一个小小的弊病,那就是超额收益没有办法进行直接的计算方式,不是单独进行核算。

总计价账户论包括,在企业并购的过程当中,支付对价超过净资产的部分,则被称作为商誉。企业合并中才会有商誉的产生,金额是收购金额超过公允价值份额的超额部分。另外,商誉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将商誉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企业在经过了并购之后,就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并沒有将商誉进行合理的运用,则会将投资者的利益大大的损害。

二、企业商誉减值

商誉减值从狭义上来说,当一个企业收购了其他的资产之后,并购对象业绩再好,商誉也是不能动的(不能摊销),就一直放在哪里,但只要预期并购对象未来业绩不佳,就需要进行减值。因此即使并购对象超预期完成业绩承诺,即使实现的利润金额已经远超商誉,未来商誉依然需要减值测试。商誉可以说是企业中特殊的一种资产,因为它根本无法实现真正的变现,同时也无法进行交易工作,企业当中无论是大型的机械设备、厂房、土地、产品的库存等这些都属于有形的资产,可以随时进行交易与变现,而商誉是做不到的。

其次,一旦企业当中的商誉过多,对于一些中小股东来说,并不愿意看到,因为商誉过多,股东投入的资金就会变成无形的资产,让股东摸不着看不见,不能交易、无法变现,假如一旦企业出现问题,这种无形的资产极有可能出现危险,所以要合理控制企业当中的商誉。如果企业一旦经营不好,出现了破产的风险,商誉是不能进行赔偿工作,立马出现清零状态。2018年年底的大规模商誉减值风波给众多的上市公司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制约,这次风波当中,为企业带来的更多的是对减值的思考,以及对资产市场的治理问题研究。相信众多的投资者对于2018年发生的上市公司业绩集体“爆雷”的风波仍然印象深刻,在2018年出现的预减、预亏等业绩向下大幅度修正业绩预期,据有关媒体进行统计,有将近50家的商誉减值金额较大的上市公司,累计计提金额竟然高达600亿元,而当属天神娱乐是2018年的“预亏老大”,全年亏损73亿~78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商誉减值是击垮诸多上市公司业绩的“罪魁”。图1是某上市公司2012年商誉增长情况。

三、企业商誉减值中存在的问题

(一)减值测试时间短

企业当中的商誉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要经过企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从专业角度来说,商誉是企业的价值、是关键。但是当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测试时,会将时间进行一定的减少,这样会让一定程度上降低商誉的评估质量与结果,不但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还会降低结果的准确性。所以企业当中会出现减值的情况发生,制约着企业长期的发展与运行,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操作不规范

商誉作为企业的核心与关键,企业都会定时、定期的对其进行一定的测试工作,以此来检验企业商誉是否有降低的情况,却不会进行分摊。所以很多企业,就抓住了这一点,来进行违法活动,将自身企业的利润进行虚假的增加,因为企业的商誉成本是无法通过测试而具体得到,在对商誉成本进行计算时,会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也有着很大的要求。

(三)主观问题的影响

在我国企业当中,只要相关人员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就可以就职相关的会计工作,会计上岗的门槛非常的低,由此形成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不符的问题,而企业当中的商誉具有波动性强的特点,到现在并没有相关的标准可以对其进行管理,再进行对其实际测量工作时,只有根据相关工作人员凭借着主观来进行检查,所以商誉减值测量就会变的更具随意性。

四、企业商誉减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对测试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

企业当中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到商誉,导致商誉的减值,甚至还存在着一丝必然性。为了能让测试的结果更具准确性,得到超高的成本效益,就需要对企业经营的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与管理,对测试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也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评价工作,我国一般将测试的时间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如果测试的时间已经和其他的标准相符合时,那么测试出来的结果,也会更具准确性和真实性,从根本上防止了企业商誉减值的存在。

(二)正规的操作方法

在以往的企业商誉减值测量当中,会有一定的误差性,影响着最终的结果与判断,甚至还有些企业会利用这个问题,来对自己企业的利润进行虚假增长,虽然短时间会出现一定的效益,但是长时间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要对测量的方法进行规范,并且及时做出更新与优化,之后再按照证监会等机构来确保自己在财务报表上处理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其次,我国的财政部门与证监会等部门,一定要加大管理力度,对于那些注意掏空企业的违法人员与行为,严厉进行打击与处理,并且制定完善、健全的会计政策与规则,以此来约束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另外,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不可以有逃避的现象出现,以严肃的态度根据我国所出台制定的法律准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摊,并对于财务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造假问题,进行严肃的处理。同时会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当中,也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实际的工作,时刻将职业的警惕性放在前面,对投资市场与投资者做出合理的分析与研究,确保投资市场的清明。

(三)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

会计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商誉测量的结果,想要确保企业中商誉的准确性与真实性,首先要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让其在自己的工作中发挥正确作用。企业可以定时、定期的聘请专业的教授或者老师来到企业当中为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以提升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主,并且要求培训的老师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培训工作。

其次,还要多组织企业当中的会计人员多外出进行学习,并且在学习归来之后,还要与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寻找出企业商誉减值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方法与策略。

最后,员工也要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在平时的工作过程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以达到商誉测量工作的要求为其宗旨,进而有效地促进企业长期、稳定、高速的发展与运行。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资产处理中商誉也成为最关键的内容,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才能确保企业长久、稳定、健康的发展与运行。虽然企业商誉减值中还存在问题,但是作为企业中的相关领导与工作人员,还是应该要不断的总结和学习,并且还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综合的讨论,以此来确保企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促进企业长期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王平.浅谈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A].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2002:4.

[2]陈国栋.浅议商誉及其会计处理[A].中国对外经贸会计学会中南区2002财会论文选[C].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工作处,2002:10.

[3]尉然.国有资产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基于企业整体资产价值的视角[A].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国企》杂志社.国有经济论丛2011[C].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国企》杂志社: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2011:5.

[4]Natalie J. WEBB,Amy FARMER. CORPORATE GOODWILL[J].Annals of Public and Cooperative Economics,1996,67(01).

[5]Eric Lindenberg,Michael P. Ross. TO PURCHASE OR TO POOL: DOES IT MATTER?[J].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1999,12(02):32-47.

[6]HumayunKabir,AsheqRahman.The rol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accounting discretion under IFRS: Goodwill impairment in Australia[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 Economics,2016,12(03):290-308.

(作者單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于宛萍

上一篇:企业调查调查分析论文下一篇:历史知识体系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