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性欲表现与感觉

2023-01-26

第一篇:女性的性欲表现与感觉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感觉统合失调分为:触觉敏感、前庭失调、本体感失调、左右脑平衡失调、视觉统合失调、听觉统合失调。

(1) 前庭平衡失调

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思考或做事情缺乏灵活性,不会举一反三,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语言表达困难等。

(2) 视觉感不良

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容易串行;写字易颠倒,学了就忘,计算困难,易抄错题抄漏题等。

(3) 听觉感不良

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拉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 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吮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紧张、爱挑剔、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5) 痛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6) 本体感失调

会让儿童在体育活动中动作不协调(不会跳绳、拍球等);音乐活动中发音不准(走调、五音不全等);甚至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会口吃等。方向感差,容易迷路,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7) 动作协调不良

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观测距离不准、协调能力差。观测距离不准,会使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协调能力差,会让孩子手脚笨拙(常撞倒东西或跌倒)。

第二篇:感觉统合失调的八大类型及表现

一、视觉统合失调

1、什么是视觉?

视觉就是我们用眼睛所看到外界周围的事物。视觉成熟最重要的是焦距。通过眼睛观察形状、大小、甚至文字。

2、出现视听失调的原因?

婴儿期爬行不足。在婴幼儿期间,听觉对大脑的成长影响最大,早年的幼儿听觉

较弱,所以受不了太高、太大的声音,祖父母带大,环境噪音太多,父母脾气大,经常大声责备,都会造成幼儿为了保护声音对大脑的刺激便会在听觉上形成一层自我保护膜,养成拒绝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视觉统合不佳主要表现:看书时容易漏子、掉字、写字时,偏旁部首容易写错、不会做计算、学了就忘、抄错题、甚至不认识字。

二、听觉统合失调

什么是听觉?

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并引起听神经的冲动发放传入信息,经各级听觉中枢分析后引起的感觉。音变的能力来自触觉。听觉区的讯息深入大脑的潜能记忆区中,因此听觉的音变能力,对人类的潜意识影响很大,在心理上也产生很大的作用。

听觉统合能力不佳主要表现:对别人说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

四、经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嗅觉统合失调

什么是嗅觉?

嗅觉是人类感觉神经中最多也最复杂的器官,嗅觉能协助我们用鼻子灵敏的认识

环境,进而保护自己。

嗅觉失调的表现:如无法味到花的芳香、不能闻出某种气味等。

四、味觉失调

什么是味觉?

味觉失调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品质。味觉也是婴幼儿期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舌头的味觉相当复杂,前面甜的,中段哭的,旁边酸辣的。必须让食物留在嘴巴里较长的时间,才能感觉发出各种味道,味觉教育需要有相当的耐心及时间。

味觉失调的表现:无法用舌头尝出各种味道,不能尝出酸、甜、苦、辣。

五、触觉失调

1、什么是触觉?

身体皮肤组织接触外界的一种感觉。

2、什么是触觉失调?

触觉失调就是人对外界的感觉出现的与别人不一样的现象。它分为触觉敏感和触觉迟钝。

触觉敏感:就是说对外界的微小变化产生一种过激的反应。(这样的孩子的脑神经抑制困难,才导致触觉过分敏感,对任何信息都有反应,大脑经常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心烦气躁的。他们穿着的衣服质料不同,或环境有微小的变化时,都会忙着做出不舒服的反映处理,于是最重要的学习信息就很难传入大脑了。

触觉迟钝:就是排斥新事物,不能接受新事物,依赖旧的事物。(由于一再排斥新的信息,便需要加强旧的信息,于是就很依赖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事物。这样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渴望被接触,所以也比较粘人。他们经常固执于某种行为上,特别喜欢强烈又熟悉的旧的感觉,如:偏食、吸吮手指,触摸生殖器,咬人等。)

3、触觉失调的现象有哪些?

现象有:容易分心、常会左顾右盼;脾气暴躁,尤其对亲人特别不好,喜欢强词夺理;不喜欢到陌生地方或人多的拥挤场合;偏食和挑食,不喜欢吃水果和蔬菜等;害羞,碰到陌生人特别紧张,会结结巴巴的说不出来话;内向爱独处,不喜欢到户外玩,怕人多的地方,朋友少,沉默寡言;看电影或电视的时候,容易兴奋,受感动,并喜欢尖叫;怕黑,到暗处一定要有人陪,晚上拒绝出门,讨厌独自在屋里;换床铺便无法入睡,甚至被子、枕头都必须是固定的;清理鼻子和耳朵时,常显得情绪非常不稳定;喜欢粘特定的人,并且非常需要对方的拥抱和溺爱;睡觉的时候喜欢咬被角,抱棉被、衣服和玩具;喜欢吮吸手指,咬指甲、不喜欢别人帮忙剪指甲;不喜欢被抚摸脸部,讨厌洗脸、洗发和剪发;有人协助穿衣服、穿袜子和拉袖口,常会特别的紧张;不喜欢别人由背后接近,常有严重的不安全感;经常到处碰、摸、动个不停,对毛料和布织料特别排斥或特别喜欢;虽喜欢和人聊天,却不喜欢有肌肤接触的勾肩搭背行为。

4、触觉敏感的危害?

触觉敏感的孩子常常会衍生前庭觉不足,好动不安的毛病,本体感也会扭曲,情绪化及笨拙现象。

5、强化触觉训练的原则

触觉是感觉刺激中分布最广,信息最频繁的,我们几乎不断地在接受触觉刺激,包括晒太阳,吹风,洗澡,游泳以及玩沙,玩土,玩水都是非常重要的触觉刺激。因此,触觉游戏在日常的生活中随处都可应用。

在皮肤上的各种刺激,会协助决定触觉来影响身体的反应,有时使用毛刷来减少触觉防御的现象,也许先用前庭刺激,再加上刷子的互相调节,治疗触觉防御泛滥的效果更好。 触觉敏感或迟钝主要表现:黑怕陌生的环境、允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官、过分依赖父母、过分紧张、过分碰触某种东西、有强迫性行为、个人表现缺乏自信、语言行为动手动脚、惹事生非、爱惹别人、偏食、暴饮暴食、不能考虑别人的感受、情绪不稳定等。

六、前庭觉统合失调

⒈ 什么是前庭?

人的脸部正前面的各个器官如耳朵、鼻子、眼睛和嘴巴所接受到的信息。透过脑干前边的前庭神经核,进入大脑的功能区。这个器官所接受的信息称为前庭信息。

⒉ 前庭神经核的功能?

① 过滤、筛选、重组身体各部分接受的信息。

② 感受外界的动态和静态信息,对自身起平衡作用。

⒊ 前庭觉失调就是我们的前庭神经核对我们的前庭信息和身体各部分接受的信息不能进行筛选、过滤和重组的能力及不能感受外界的动态和静态信息,使自身无法达到一个平衡的作用。

4、前庭觉发展不成熟,身体便会反映出以下各种现象:重力平衡的能力不稳定,平衡感明显不良;运动企划能力差,严重时无法正确、有效操控肢体;空间感的判断经常失误,对环境的知觉多多少少都有障碍;肢体做交叉动作时有困难,左右手交叉活动时,无法有效地控制,即双侧协调障碍;视觉统合不足,眼球运动有困难,眼球无法控制视觉移动;很难双手或双脚合并做相同的动作,如同时举高双手,或双脚并拢前、后跳动有困难;词汇体系发展不佳,词汇使用经常错误,词句组织短而混淆。

5、强化前庭觉训练的原则:

人类所有的感觉器官中,前庭觉是最敏感的,这种信息能否顺应环境,也是肢体得以灵活操作最重要的因素,前庭觉随时提醒我们头和身体的方向,使我们能清楚的接收到视觉信息,如前庭觉不佳,视觉很难跟随移动的目标,眼肌肉和颈部神经也产生信息反应不良的情形,眼球的移动变得不平稳,常会以跳动的方式抓住目标,造成孩子阅读、玩球、划线的困难。

此外,前庭觉会将信息由脊椎体神经体系传达到身体各部位,通知肌肉必须做收缩和运作,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同时,也会将肌肉和关节信息传到前庭神经核及小脑,形成身体、神经、大脑功能的互动,是人类探索环境,适应环境的最重要基础。

如果这方面功能不佳,便无法达成感觉统合,孩子便会常常跌倒或撞墙,动作显得笨手笨脚,甚至害怕行动,更会造成感觉信息严重扭曲,而影响到身体的协调行动能力。

前庭觉失调的表现:

1、多动,虽好动,但平衡能力比较差。

2、原地打转容易眩晕或打晕。

3、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上课不专心。

4、畏高或者不怕高

5、走路容易跌倒

6、调皮任性、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

7、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说话表现困难

七、平衡觉失调

⒈ 什么是平衡?

① 定义:练习身体协调与地心引力的协调的能力。

② 分析:我们的神经体系在活动中,发展出一种与地心引力协调良好的能力,指挥我们的骨骼和大小肌肉。支撑住我们这个有重脚轻的倒三角架构。这种良好的协调能力就是平衡能力。

⒉ 平衡感包括:手眼协调。上下肢体的协调。全身的协调。

⒊ 平衡失调的主要现象:穿裤子困难,拿筷子,拿汤勺不协调,不会吹口香糖,舌头操作不灵活,不能很好的将水倒入口中。写作姿势不正确,心烦气躁,生活不能自理。登高时会极度紧张,身体屈成弓形,大肌肉发展不佳,以至坐无坐相,站无站相,坐时常会趴在桌子上,或以手扶额。

4、强化平衡感训练的原则:由平衡感不足引起的肢体运动协调不良,以及过动不安,可借助加强平衡感的相关运动使其恢复正常。

强化平衡感的活动应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不局限于平面,并兼顾上、下立体性的运动,甚至达360度的旋转。

需注意动、静状态的平衡

以高速活动强化原始反射的统合能力,以促使身体和地心引力的协调,保持倒三角形身体架构的安定性。例如,回转、上下或左右摇晃等运动,都有助于前庭体系的发展,对安定与平衡能力也具有很大的作用。而大小滑板、大弹力球、旋转盘、平衡台、跳床、吊缆系列等都是非常适合的教具。

平衡觉失调的表现:走路时容易跌倒、不能向其他的孩子一样翻滚、骑车、跳绳等。

八、本体觉统合失调

⒈ 什么是本体觉?

本体觉就是人类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和操控,人体充分利用和支配自己的关节,肌肉,肌腱。韧带和骨骼等身体部位的收缩与拉伸,所产生的一种固有的信息。如:我们不用镜子也可以用手摸到自己的眉毛、耳朵、鼻子等;不用大脑判断也能根据环境做出合乎环境需要的行为和动作,如:跨越水沟、栏杆等等。

⒉ 什么是本体觉失调?

本体失调会造成身体协调不良,包括双侧协调、手眼协调及身体感官的自然协调。

⒊ 本体失调的现象?

现象有:眼睛看不到东西时,几乎无法做出正确的动作;身体的无意识行动自律失常,随时处在焦虑和紧张中;环境适应困难,经常会重复错误的学习;笨手笨脚,经常碰伤或撞伤;爬楼梯常常会特别紧张;小肌肉的操作经常受阻,无法完成精确性动作,拿笔、拿筷子困难;固有感觉和听觉处理常有障碍,造成方向和情报来源判断严重错误。

⒋ 本体觉失调的原因?

出生的那一刹那,除了皮肤触觉神经体系的强烈刺激外,更重要的是大小关节信息和大脑皮质层及中枢神经的联系。关节信息会带动大小肌肉的活动,让我们不靠视觉也可以了解身体各部分的活动方式,因而了解身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并做出正常的反映。剖腹产的胎儿由于缺少了这个关节信息的学习过程,出生以后缺乏活动的话。便也会笨手笨脚、胆小、怕事等。

⒌ 强化本体感训练的原则:

本体感觉活动的设计要顾及进行高速活动时的平衡能力,以及与原始反射相关的感觉统合,以促进身体和地心引力的正确协调,以及长时间保持安定姿势的能力,让幼儿在动作训练上能够自动有效的掌握动静之间身体神经的动作,并增强对身体各部位的认知。

文字、图形模仿、翻筋斗、转身跳等,可以促使筋肉在高度紧张和放松间变化动作;

模仿动物或他人的动作、躲避球、捉迷藏等童年游戏,则有助于身体形象和运动企划能力的形成;

拼图、接龙、连点线成形的游戏,有助于空间视觉的健全;

趴地推球、投篮、在跳床上投接球、滑板上拍球、或大滑板配合投掷球或推开障碍物游戏,对视觉空间和运动企划的协调帮助很大。

本体感失调的表现:晕车、裸背、站无站姿,坐无坐姿、过分怕黑、方向感不佳、不能像他人一样捉迷藏等。

第三篇:论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 的艺术特色与成就的比较

1934年1月10日,沈从文在《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了《论海派》一文,无意间引发了一场"京派"和"海派"的论争。这场论争看似偶然,却蕴含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诸多基本母题:如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乡土与都市、沿海与内陆等等。其中,“海派”所指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新感觉派。

1 关于“京派”与“新感觉派”

京派指的是20年代末到30年代居留或求学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坚守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体,他们追求文学(学术)的自由与独立,既反对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是一群维护文学的理想主义者,其基本成员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以《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水星》为主要阵地,以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林徽因等一批学者型的文人为代表,其中最重要的作家就是沈从文。

而新感觉派是一个小说流派,发端于20年代末,形成于30年代前半期,以《现代》杂志为主要阵地。代表作家是刘呐鸥、穆时英、施蜇存,其作品多表现半殖民地中国现代都市的畸形和病态生活,刻意描写主观感觉和印象,着重人物的心理分析和潜意识、隐意识的开掘,人物多具有"二重人格",一部分作品具有心理分析小说的特色,并流露出颓废悲观情绪。因主要受日本新感觉主义的影响,所以被称为是中国的新感觉派。

2 “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各自的艺术特色

⑴从写作手法

京派作家的文体都带有一种抒情性。他们小说的文体形态是与他们的叙事态度、价值选择、文化情致相联结而存在的。在叙述中融入诗性的追求,在写实中弥漫着浪漫的气息是京派小说文体的突出特征。沈从文喜欢用“诗的抒情”方式作小说,如《边城》有现实的忧伤,也有桃园般的浪漫,还有水的恬静蕴藉,清丽隽永的诗意扑面而来。废名善用“写绝句的方法”写小说,还常把诗的象征手法移用在其小说中,《竹林的故事》以竹写青春气息,《浣衣母》、《河上柳》以杨柳喻乡村的古朴,《桃园》、《桥》以桃树言理想境界。与诗性追求相应,京派作家往往都有着意境营造的自觉。他们的小说或以景结情,或以象寓意,用空白和空灵构成立体的艺术空间,给读者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废名的《四大》等难于区分出是小说还是散文,林徽因的小说笔致活络自由,于看似平淡松散中见出功力。

与京派相比,新感觉派的艺术手法更接近于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手法。新感觉派强调主观感受。并运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上海这个大都会的现代风景和生活。以刘呐鸥为代表。他15岁赴海外求学,较早就受到现代主义的熏染。他1930年出版的《都市风景线》,被公认为“中国新感觉派的开山之作”。同时,新感觉派小说用有色彩的象征、动态的结构、时空叠合交错的表达式,来反映都市的繁华和喧哗。以穆时英为代表,其作有南北极》、《公墓》等有“新感觉派圣手”之称。此外,描写手法新颖也是新感觉派艺术手法之一。海派小说不断变换新技巧,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人物的潜意识,表现人物“超我”与“原我”的冲突,显示心理分析的特征。以施蛰存为代表。其心理分析小说堪称独步,并为我国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如《将军的头》、《梅雨之夕》等

⑵写作内容

京派作家善用创造社身边小说的抒情笔法。但在自身的发展演变中,他们逐渐淡化了乡土小说的现实性而向梦幻乡土延伸。在视艺术即梦、情感即真,他们努力从中开掘纯朴的人情美、道德美,风俗美,自然美。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鄂东山野,芦焚的河南果园城等构成了庞大的“乡村中国”的身影。在京派小说中,乡土文明与都市文明的冲突是一个主要内容。在京派作家看来,现代文明的都市道德虚伪,人性异化,压抑束缚着自然生命的发展,于是他们在回归自然的企图中以梦幻般的心态描绘着一幅幅自在自足的乡土图景。沈从文的《七个野人和最后一个迎春节》,通过对原始态的生活与“文明社会”的契约分工和政治状态的生活相对立隔膜的述说,表现出作者对“乡下人”自然、热情、勇敢、诚实等高贵性格的讴歌。不论是对强悍生命力的描摹,还是表现女性的温婉纯美、儿童的纯洁稚嫩,都突出地牵动着作家们的一种共同的梦幻之情,用沈从文在《旧作选集·代序》中的话来说就是对“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神往。

"都市"是新感觉派作家小说中的真正主角,其具体化意象有:流线型的汽车、服装、广告、咖啡厅、摩天大楼、霓虹灯、电影院等,而最核心的意象就是"舞厅"。新感觉派的名篇如《夜总会里的五个人》、《黑牡丹》、《上海的狐步舞》中都有舞厅的场景,其中暗含着的内在景观就是充满了商业化和娱乐气息的消费文化,还有中产阶级和市民阶层的生活习惯、节奏、态度和情趣,着重暴露了资产阶级男女放纵、刺激的色情生活,写出了大都市的病态和糜烂。如刘呐鸥《残留》和《风景》中,表现出了都市生活给人造成的极度压抑,现代机械的压力竟然迫使人们逃离了城市。穆时英《公墓》描写都市的爱情生活,表现爱情与死亡的主题;《上海的狐步舞》则进一步揭露了上海这个半殖民地都市的本质,施蛰存《梅雨之夕》、《春阳》等,更擅长描写现代人在都市中的孤独感和疏离感,这种倾向最终发展为他的心理分析小说的创作。

3 艺术成就的比较 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京派是很有特色同时又是在艺术上比较成熟的一个流派。它疏离政治,追求纯正的文学趣味,在追寻人文理想、承接文学传统、融合艺术新机、开拓小说新文体等方面为现代小说走向成熟提供多样的发展途径。但是不能否认,在30年代的政治历史语境中,京派作家无疑是处在边缘的,因为左翼要求文学为政治服务,海派主张文学商品化,而他们与时代文艺主潮脱节,影响了其剖析人性的深度。尽管如此,从人性角度寻求重造民族品德的门径,严肃探讨了人生,有某种永久的启示意义。

新感觉派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特别是电影的熏陶,所以具有鲜明的文学先锋意识,其小说最突出的意义在于它是真正观照现代大都市的文学。所以,他们的作品,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具有真正的大都市的气息。他们最瞩目的成绩在于,不仅注重对都市外在景观的炫奇式的描绘,而且也注重对都市的感受和体验的描写,并且将这种外在景观和内在体验同时落实到了小说的形式层面上,获得了把体验到的内在的都市内容和外在的文本形式相对应的诗学途径。但是其存在的一些弊病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些作品在暴露大都市资产阶级男女的荒淫堕落时,同时流露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留恋与欣赏,体现了作家主体精神的某种颓废。但是新感觉派促进了现代都市文学的发展,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方式,成为30年代文学中一个较有成就的流派。

参考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京派文学的双重地域》 《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

《比尔兹利、海派颓废文学与1930年代的商品文化》

第四篇: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城市女性形象与农村女性形象的比较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以瑞珏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东方女性传统美德的艺术形象。无论是城市女性还是农村女性,她们都具有而且必须具有这些品性。她们温文尔雅,贤淑端庄,忍耐宽容,克己节欲,或成为闺中女儿的楷模——如曹禺《北京人》中的愫方;或成为已婚妇女典范——如巴金《家》中的瑞珏;或集二者于一身,如老舍《四世同堂》中的韵梅、路翎《财主的儿女们》中的蒋淑珍。她们身上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人们评价她们 “代表了封建道德感情的旧式小姐”、“旧时代的优美典型”“闪烁着崇高动人的人性美”„„

的确,这些是她们的身上所具有的共同特性——东方文化传统美德光环的亮丽与阴影。在文学作品中,她们通常是一群禁锢在高楼深院的大家闺秀,远离了时代的喧嚣,生活在宁静温馨的后花园中。她们从小接受三纲五常、诗书礼仪的熏陶,承受着旧思想旧道德旧礼教的压抑和束缚,按照东方淑女和贤妻良母的角色定位。她们最终成为了好女儿、淑女、贤妻良母:知书达理、温柔聪慧、美丽善良、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善解人意。

在巴金笔下,瑞珏是作者塑造的贤妻良母典范。她和觉新的婚姻是高老太爷用“拈阄”这样极其荒唐的方式决定的。她顺从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从此成为封建大家庭的好媳妇。瑞珏端庄秀丽、仁厚宽容,她爱觉新,亲自到梅林为其折梅花,精心绘画梅花帐檐。她是好嫂子,关心弟妹,觉慧愿向她敞开心扉;她也是好妻子,压抑内心的痛苦,真诚地关心梅,抚慰觉新的精神创伤。她同觉新共处于大家庭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漩涡中心,承受着有形无形的利剑。曹禺笔下的愫方是书香门第家庭的小姐,父母双亡。举目无亲的愫方寄人篱下,经济的无助和终身的无靠使她明白自己只是“看人家脸色过日子的人”。她是行将就木的曾皓的拐杖,她也是徒具生命躯壳的曾文清的精神寄托,因而也是曾思懿的眼中钉,成为增加矛盾斗争的焦点。与瑞珏相似,路翎笔下的蒋淑珍也是一个具有封建传统美德的贤妻良母,孝女慈姐。她温柔善良,一生最大的愿望是企图保卫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让他们相安无事,生活得宁静愉快。她是用亲人的结婚诞生和死亡来说明、并标记她的世界的。然而,在动荡的年代,尽管她忙碌而辛劳,她的努力确是徒劳的,一种“大的不幸要来”,“生活要崩溃”的预感恶魔般地压迫着她的灵魂。老舍笔下的韵梅作为都市旧式大家庭中普通的主妇和长孙媳妇,“仿佛是专为大家操作而活着的”。她也有自己难言的悲哀和孤寂,有文化有学问的丈夫与她感情上有些隔阂距离,“他们俩老因此而不能心贴着心的完全粘合在一处”,“她只能用‘尽责’去保障她的身份与地位——她必须教公婆承认她是个能干的媳妇,教亲友承认她是很像样的祁家少奶奶,也教丈夫无法不承认她的确是个贤内助”。作为长孙媳妇,她要安排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的生活,孝敬公婆,养育儿女。当丈夫被捕,她还得从精神上支撑这个家。可见,她们都是好女儿好媳妇,却处于大家庭的矛盾旋涡中,举步维艰。“瑞珏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坚韧执着且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她们为了所爱的人的幸福、家庭的安宁、大家庭的利益甘愿牺牲。这种牺牲不仅仅包括妻子应享有的情感、幸福,乃至生命。在军阀巷战最紧急时刻,高府只留下觉新这一房。在大祸临头之际,觉新让家人到花园中避难,决定独自一人对付乱兵。生死攸关时刻,瑞珏留下来陪同觉新,“我不离开你,要死,我跟你一起死”。在瑞珏与梅的对话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瑞珏爱觉新,为了觉新的幸福和欢乐,她甘愿牺牲自己。“我们两个人,还有他,我们三个人都错了,都陷在这种不能自拔的境地里面。„„我真想我能够走开,让你们幸福地过日子,我„„”愫方与文清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都喜欢琴棋书画,情趣相投。在这囚笼般的生活中,对文清的爱是她生活的希望、精神的支撑。愫方用理想的五色彩线编织着爱的花环,她真心希望文清能脱离苦海,寻找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人生价值,这是她生活中最大的理想、精神支柱和安慰。只要文清能“飞”出牢笼,她甘愿一辈子囚禁在曾公馆,牺牲自己的一切。韵梅在国难家难之时,显示出非凡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好的女性的化身——在国破家亡的时候,肯随着男人受苦,以至于随着丈夫去死节殉难。由此可见,“瑞珏们”皆愿为丈夫或家人赴汤蹈火,这种舍身忘我的精神、任劳任怨的美德和惊人的自制力,使她们对生活表现出一种无苛求的随和感及随时准备为他人作出牺牲的无私无畏的精神。善的意志、爱的力量是她们赖以存在的基础。她们在无私地给予和奉献中获得满足和欣慰。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曾经哺育了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的中华儿女,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在危机关头转化成一种不可摧毁的力量。但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长期统治,传统文化中也掺杂了许多糟粕。“男尊女卑”成为东方社会和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女性最高的人生价值、美德规范就是做孝女、贤妻与良母。

在中国,乡村和城市一直以一种对立的形态呈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条鸿沟,使城里人和乡下人一出生就贴上了不同的标签,他们在身份、待遇和社会地位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别,这些都使城里人在乡下人面前有着一等公民的优越感。在中国的文学世界里,自古至今就有很多呈现城/乡对峙!城里人/乡下人二元对立的画面,如宋代诗人张俞的《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本诗以一位进城农妇的视角,反映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和不公。到了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的经典性场景更是成为妇孺皆知的笑话,贾府里的人对刘姥姥的鄙夷和作弄折射出城里人对乡下人傲慢无礼的态度,稍后的《海上花列传》专注于描写乡下女子进城后沦落风尘的生活。凡此种种,都说明了城市和乡村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城市对于生活在最底层的乡下人来说,它闪烁着天堂般的光辉。乡下人迫于生存,对城市的空间充满了憧憬。由于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体制由来已久,城乡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悬殊,城市女性与乡村女性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文下面将主要通过介绍城市职业女性形象来来展示城市女性形象与农村女性形象之间的差别。

在我看来文学作品中城市女性的形象主要反映在职业与婚姻之间的单项选择。石评梅的《偶然来临的贵妇人》写的是女教师藻如的宿舍突然来了毕业后就未再见过面的同学张蔚然:前八年名振一时的女界伟人,现如今她已经成为大革命新贵衡如的娇妻,珠翠环绕,雍容瑞丽。小说中大半的篇幅是蔚然这贵妇人“又像吹法螺,又像发牢骚“的一段话。于是我们了解到,蔚然在嫁得如意郎君之后就不再工作了,因为“一半灰心,一半懒惰”想起往日“当主席,请愿,发传单,示威,这套拿手戏”只觉好笑,因为人生为的是地位、物质享受,有了这些,就没有什么不满意。蔚然并没有面临婚姻家庭和职业事业的两难困境,她的选择也并不是被迫和无奈的,如今她只追求金钱和享乐,抱定了“只要手里有钱,宇宙万物都任我摆布”的人生哲学。“我高兴热闹时到上海向那金迷纸醉的洋场求穷奢极欲,喜欢幽静时找一两个闲散的朋友到西湖或枯岭去,如果国内的情形使我厌烦时,也许轻装简服悄悄的就溜到外国”听到蔚然这样自甘堕落的一段话,我们不得不感叹和痛心,昔日妇女解放的先锋己经真正变异成了梁淡女士所说的“国家社会的一个大漏疤”。

冰心的《我的邻居》中的M太太在大学毕业后便同一位作家M先生结了婚,M太太本来是和M先生一起在学校里教书,学校里对于她比对她先生还满意,但是后来由于先生的反对,再加上要帮忙老太太照顾几个孩子和处理家务,M太太只得退守到家庭中,后来即使是想要在家里写稿子也不得。在写作里真可以逃避了许多现实,但是现实还是现实,一声孩子哭,一个客人来,老太太说东说西,老妈子问长问短,把我的文思常常忽然惊断,许久许久不能再拿起笔来“我是走不脱的!我不求安逸,我相信我虽没有学过家务,我也能将就的做,而且我也不怕做,劳作有劳作的快乐,只要心里能得到一点慰安,温暖”M太太就这样成了一个既不善管理家庭琐事,又无力兼顾社会事业的高等游民,整天凄凉难抑!百般痛苦,感叹“文章误我,我误爹娘”。作为一个受过大

学教育的新女性,她很有可能会在事业上取得很好的成就,但是孩子不能不照顾,家务也不能不处理,而且还都必须由她来承担,最后她不得不向家庭妥协。作者并没有贬斥M太太,而是给予了她深深的同情。《绮霞》中的另外两个职业女性形象王先生和周先生也都是因为结婚后要照顾家庭而影响了正常的职业生活,一个再教琴常常是错的可笑,一个每天迟到早退。我们可以想象,这两位先生应该己经很努力地在同时兼顾家庭和职业吧,或许一旦到了支撑的极限,职业就要为家庭做出牺牲了。在新旧合璧的时代,女性要想同时承担家庭和社会两种角色根本就是一个奢望,每当需要有一个人为家庭做出牺牲的时候,女性总是首当其冲。

苏青的《结婚十年》描写的也是受过高等教育,会写文章的女主人公在婚姻生活中的困窘之态。苏怀青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名小学教员后来婆婆听信了小姑子的闲言闲语,借需要苏怀青操持家务和照顾女儿之故让她请假,三月余的职业生活随之结束。后来,苏怀青为了不用再看丈夫的脸色,她开始赚取稿费来补贴家用,但她的这种做法却损害了她的丈夫所谓的尊严。他说:“女人读书原也不是件坏事情,只是不该一味想写文章赚钱来与丈夫争短长呀,我相信有志气的男人都是宁可辛辛苦苦设法弄钱来给太太花,甚至于给她拿去叉麻将也好,没有一个愿意让太太爬在自己头上显本领的”。这实际上反映了作为丈夫的男权思想:把妻子当做属于自己的一件附属品。然而为了维持夫妻间的和谐关系,苏怀青最后只有无奈地将写文章的事搁置了。男性的这种心理失衡使得婚姻中的女性要想兼顾职业谈何容易,要找职业先得离婚,否则就盼望他赶快破产失业;一个有相当收入的丈夫是决不肯让妻子专心职业向外跑的。或许苏青说的有点绝对,但是也恰恰反映出家庭给女性从事职业所带来的巨大阻力。

凌叔华的《绮霞》中绮霞和丈夫是一对相亲相爱的夫妻"婚后绮霞整天忙于照顾丈夫和处理家务,根本就没有余力再拉琴。后来在朋友的支持下,她开始疯狂地练习琴艺。由于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拉琴这项工作上,抛下一切零碎家务不理,引起了婆婆和丈夫的不满。她悔悟自己的自私,为了自己的嗜好,便不顾家庭的幸福。她再次妥协了。可是后来在一场伟大的音乐会的刺激下,她终于想清楚,自己再这样下去,一味地依附丈夫,围着丈夫团团转,那就跟旧式闺阁女子没有两样,不可能有独立的人格,最终也就谈不上男女平等。想组织幸福的家庭,一定不可继续琴的工作,想音乐的成功必须暂时脱却家庭的牵挂。在这种认识的支持下,她摆脱了理智与感情的痛苦纠缠,终于决定:舍弃爱情,离家出走,去实现自己的音乐之梦。她没有和丈夫离婚,可是四年半后她从欧洲回来后她的丈夫胡卓群已经和别的女人结婚了。她一直都在等着丈夫,可是丈夫已经等不及她了。绮霞只得夜夜拉琴,用琴声来抚慰自己内心的惆怅和空虚。女人自来有一种奉献精神,并且习惯把自己的牺牲冠以爱的名义。或许结局并不完美,但值得安慰的是,绮霞终于实现了她的理想,成了一个受大家敬爱的音乐女教员。在那样一个新旧合璧的时代,作出这种选择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她这样做了,而且执着地坚持着,就是在得知丈夫再婚的消息时也依然不改初衷,仍在学校教琴育人,坚持自己选择的道路。绮霞不满足于仅仅拥有的爱情生活,为了自我价值在更高层次上的实现,她更渴望事业上取得成功,希望自己也能成为用一技之长为别人带来快乐的人。在她身上,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五四现代女性追寻人格独立!自我价值实现的强烈愿望和自觉行为。

王西彦的《神的失落》中的高小绮是一个曾经受过五四0文化熏陶的新女性,她曾经为了反抗封建家庭!家族而义无反顾地逃婚,毕业后在社会上谋了个教师的职业,而且有了与自己相爱的恋人"但是,她却始终无法彻底地摆脱封建势力的压迫,迫于表哥的威胁而无奈与之结了婚,一个已经有了“正室的流氓”。从她结婚的那天开始,就意味着高

小笃将被永远禁锢在家庭中。表哥在对她失去了新鲜感后为了去玩新的女人,让她和正室住在一起,她每天都要忍受正室的打骂,但她是决心忍受的本来出生的儿子还可以给她带来些许安慰,然而儿子天生是个瞎子,她连人生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高小绮己经是这样的一个不幸儿,我们还会忍心责怪她没有反抗到底吗?高小箔这个人物形象正是那个时代精神的表现,有多少高小箔在演绎了《娜拉的传奇》后又最终被封建传统折断了自由的翅膀呢! 张爱玲的《十八春》中的顾曼祯为了逃离祝鸿才和姐姐的控制,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刚出生的孩子。后来还是为孩子的缘故,带着一种自杀的心情,嫁给祝鸿才了。嫁给鸿才后的曼祯心灰意冷,根本她觉得她是整个一个人都躺在泥塘里了,还有什么事是值得计较的,什么都没有多大关系。她完全无意于修饰,脸色黄黄的,老是带着几分病容,装束也不入时,见了人总是默默无言,有时候人家说话她也听不见,她眼睛里常常有一种呆笨的神气。提起做事,那也是一个痛疮,她本来和鸿才预先说好的,婚后还要继续做事,那时候鸿才当然千依百顺,但是她在外面做事他总觉得不放心,后来就闹着让她辞职,为这事也不知道吵过多少回,最后她因为极度疲倦的缘故,终于把事情辞掉了。虽然不用她操劳家务,但是她还是一天天地失去了光泽。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顾曼祯并没有像高小笃那样选择永远地默默忍受,而是离开了那个不幸福的家庭,重新进入社会,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

《一个女作家》中的任珊在中学的时候就非常热爱文学,幻想自己能成为一名女作家。大学毕业后,她与和自己有着相同志趣的恋人结了婚,并出版了小说集生活从幻想走入现实,繁琐的家事缠绕着她,一种憎恶、心痛的感觉伴随着她。丈夫对她的写作深怀期待,见到她创作就很愉快,并给她勉励,如果看到她不大动笔便会流露出不悦之色,她觉得自己成了为生活而创作的机器。她不禁自嘲:写小说可以一举三得,享有名誉、金钱和爱情。

巴金的《寒夜》中的曾树生在大学里的理想是为中学的教育事业而献身,但是严酷的社会现实却使她的理想消失殆尽。单单依靠丈夫汪文宣那点微薄的薪水是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的,于是,曾树生只能到银行里去当职员。虽然她也不喜欢这份工作,但是这份工作却让她有足够的薪水来支付儿子高昂的学费和一家人大部分的开销。她与婆婆经常骂的不可开交,有的时候真想从家里一走了之,但她毕竟爱着丈夫和儿子,为了不让丈夫夹在她和婆婆中间为难,她只能忍气吞声。其实,引发她与婆婆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的原因说到底是两代女性之间性格和思想的差异。她的婆婆是个有着异常牢固的传统观念的封建家长,除了认为曾树生只是她儿子的一个娇头也就是不算她正式意义上的儿媳妇外,最让她婆婆看不顺眼的是曾树生的工作,在她婆婆的眼中,曾树生其实就是银行的“花瓶”。她是靠出卖自己的色相来换取工资只要曾树生在银行里工作一天,她与婆婆之间的战争就不会停止,她的家庭就永远不会和谐。

总之,在文学作品中相对于农村女性形象,对城市女性而言,爱情、婚姻没有成为她们在职业事业追求中的稳固后盾和精神动力,反而成了绊脚石。陈衡哲在她的小说《洛绮思的问题》中较早的涉及到了这个两难问。面对这个两难,城市女性不同的选择决定了她们不同的人生,坚守独身主义的女性不得不一个人承受职业事业的艰辛和心灵的孤独寂寞,职业事业上的成功也无法真正地填补内心情感的空缺。中国现代作家塑造的一系列城市职业女性形象不是精英知识分子想象中的新女性,而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它是对中国现代职业女性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职业女性是最早被解放的一类女性群体,也是女性中最有战斗力的,同时也是最不幸的,她们面临的人生困境或许是永恒的困境,即使历史发展到今天,它仍然是困扰部分职业女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职业女性已经越来越能够灵活自如地在游走在家庭婚姻和职业事业之间。我们也应该相信职业女性会在阻滞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而文学作品中的农村女性形象,在我看来主要有温情型与苦情型两类。如迟子建的《鸭如花》、《踏着月光的行板》 、徐承伦的《花儿》 、衣向东的《过滤的阳光》 、《阳光漂白的河床》、星竹的《中西部》 、北北的《寻找妻子苦菜花》等作品就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批拥有坚实的心灵力量的农村女性形象。再如宋剑挺的《水霞的微笑》 、韩永明的《毛月亮》 、戴斌的《深南大道》 、白连春的《母亲万岁》 、罗伟章的《我们的成长》 、陈武的《换一个地方》 、严歌苓的《谁家有女初养成》 、衣向东的《孩子, 快跑》、周美兰的《大荷嫁人》 、夏天敏的《银簪花》、王祥夫的《找啊找》 等, 以锋利的笔力刻画出一批“命比黄连还苦” 的农村女性形象。她们原本性情单纯, 拥有最朴实、最简单的乡村生活, 下田耕作,操持家务, 相夫教子, 波澜不兴地过完她们平凡的一生,但命运的突变迫改变了她们的人生方向, 走向悲苦的结局成了她们共同的归宿。

温情、苦情都为我们绵延出一曲五光十色、纷繁芜杂的生命之歌, 无论是哀伤哭泣, 亦或欣喜欢笑, 这些农村女子们来过这世界, 以其真真切切的生命, 撞击过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祝福这些农村女子,面对丰繁芜杂的社会现实, 只要我们有一颗向善向美的心,生命就会有馨香。

第五篇:我的审美与表现

团结同学,待人有礼貌,诚恳。老师布置的事情,你能默默地记在心里,积极去做,从来不用老师操心。 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强,尊敬老师,喜欢帮助老师做事,与同学相处和睦,不计较个人得失,懂得谦让,爱劳动,能吃苦耐劳,诚实勇敢,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拾金不昧,上课积极举手。

上一篇: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下一篇:女性健康知识讲座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