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方法指导范文

2022-06-16

第一篇:谈写作方法指导范文

写作方法指导大全

一、读后感写法指导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了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首诗……而后将自己的感受、心得、体会写下来形成文字,就是读后感。读后感,顾名思义,要先有“读”,而后才有“感”可言,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读后感的结构模式

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观点、看法,“读”与“感”之间,还要有“感点”前后勾联。因此,读后感的一般结构模式可以如下图所示:

述读(前提)

发感(论证)

感点(桥梁)

结感(升华)

在这个结构模式中,“感点”是关键,没有了感点,读后感也就失去了灵魂,也就无所谓“读后感”。在整篇文章中,感点在“述读”与“发感”之间起着桥梁的 作用,是结构全文的纽带。“感点”承接“述读”。读后感的写作,必须是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感”是 “读”的延伸或结果 。“感点”也领起“发感”,它是发感的依据。发感必须围绕感点展开论述,对感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以议论为主,突出一个“感”字。“结感”收束全篇, 升华感点,是“感”的归宿。

三、读后感的写作步骤

这种结构模式,与一般议论文“引——议——联——结”的作文模式的一脉相承的。所以,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分为下面连贯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述读——引

在通常情况下,读后感的第一部分一般会是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根源,“感”是“引”的目的。所谓 “引”就是指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在述读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简,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的具体内容,假如要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开头就用三五万字来叙述《红楼 梦》的故事情节,那么又应该用多少的篇幅来论证感点呢?所以,对于原文的述读,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篇幅较长的,只能够是简述与感点有直接关系的部 分,而与感点无关紧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爱了。“述读”材料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这是读后感写作的一个规则。第二步:感点——议

紧承“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

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所读材料。如果没有述读的这部分材料,感点就是无源之水,流而不远;感点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所以,不管述读在感点 之前,还是在感点之后,首先要有述读的存在,其后才能有感点的成立。很多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读完文章后,没有述读,只抓住感点进行说理论证。这样的文 章,并不能够算是完整意义上的“读后感”。

第三步:发感——联

“发感”就是对“感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这一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是对感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感点的正确性,或正面论、反面 证证明感点的合

理性。需要强调的是,所摆的事实、所讲的道理都要围绕感点来展开,而不能游离于感点之外。否则,就会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发感还要联系实际,深入论证。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有时候还可以是 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而不能泛泛而谈,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

第四步:结感——结

结感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但不管这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空出世;也要结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

案例评析: 我以为,读后感是属于那一类文章:好写但不易写好的,看完一篇文章总会有感受,或多或少都想说两句,但是关键在于抓住中心,谈出自己体会最深的那一点,不要“无病呻吟”,更不要“泛泛而谈”。

“把理想化作现实天空中的七彩图画”是每个人的梦想,“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动听的旋律还在耳边萦绕,请看这篇《读<登山人>有感》和老师的精彩评析,会有收获的!小荷作文网

1.写作训练题:小 荷 作文网

《_______读后感》

2.写作要求:

A.认真理解原文,把握要领,抽出中心,引出自己的见解。(即文章的论点)

B.抓住要点,谈自己最深的感受。切记不要面面俱到,才不至于中心模糊,泛泛而谈。

C.联系实际,努力开掘。不要把联系实际理解为自我检讨,或者在文章末尾加一段表态的话,可结合生活经历中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东西谈。

3.范文读《登山人》有感

①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了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登山人》。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两 个登山迷一起去登山,半途中忽然下起了雨,其中一人半途退下山来。第二天,两人又见了面,头天上山的人奇怪地问下山的人为何只登了一半,下山人自作聪明地 答道:“我的愿望是饱览群山美景,我一生中登了无数名山,昨天,有风雨阻挠,少登一座也无所谓。”而登上山的人却笑着说:“我喜欢风雨。”

②读完之后,我不禁为那下山的人而惋惜,他可能很难实现自己的夙愿了。风雨里的美,是晴天登山所难以想象的。晴天的美,美在“清明”,但由于清明,失去了想象的变幻;风雨中的美,美在缥缈,它可以令人进入想象的空间,虚幻的时空,是登不上山顶的人所品味不到的。

③世上有人喜欢晴空万里,丽日当空;有人喜欢阴风怒号,大雨滂沱。但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风雨,风仍会刮,雨仍会下。讨厌风雨的人此时会烦闷、退缩甚至躲避;而喜欢风雨的人,此时会与“晴明”时一样快乐,并且懂得面对与承担。

④生活中的挫折与打击,仿佛就是风雨。如果我们畏惧、躲避,那么我们就很难“饱览群山美景”,更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者。但如果懂得而且勇于承担与面对, 挫折与打击就可以让我们更富于自信,在失败中找到转机,在成功中奠定基石,在逆境与顺境中同样保持着奋斗的姿态!每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历无数“风雨”,有 的人百折不挠,最终登上知识的巅峰;有的人畏缩不前,最终失败,落入深深的谷底。有的人把理想变成现实,有的人把理想带进坟墓。

⑤“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当登上山顶,俯视风雨中的雾气迷朦的城市、乡村;仰望着乌云流动的墨蓝色的天空时,当克服了困难走向成功时,才能

真正体会到执着的“登山人”成功的喜悦!

4.范文评析:

A.文章层次分明,中心突出

① 段用简炼的语言引出所读文章《登山人》;②段抓住原文要点,晴天的美,美在清明,风雨中的美,美在缥缈。因为害怕风雨而退下山的人,并为自己找到理由:登 过许多名山,雨中登不登无所谓。③段接着提出: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自然界的“风雨”不止——人生道路上挫折失败总会出现。⑤段提出自己的观点,要勇于面对 与承担挫折与困难。在失败时要寻找转机,在成功时奠定基石,这才是人生的正确态度。文章最后以成功的登山人高瞻远瞩风雨中缥缈美景作结,鼓励人们勇于登 山,并直上峰顶,把理想变成现实,不要象下山人惧怕风雨,把理想带进坟墓!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喻证法,观点鲜明论理透彻。

文章时时用登山人与下山人的两种不同态度去阐述中心,对比鲜明,观点明确。用“风雨”来比喻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困难,形象易于理解。

第二篇: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

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

件事写好。

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

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

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

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外貌描写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

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

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二、怎样写事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

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

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

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

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三、怎样写景

描写景物,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又一个重要类型。写景的记叙文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景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景物指提供人观赏的风景、建筑等;广义的景物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自然环境和身会环境。换句话说,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风光、建筑物、动物、植物等事物的描写,所描写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这是写景记叙文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主要区别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有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背景介绍、环境描写,但它们在文章中不是主要内容,是为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为渲染气氛服务的。同理,写景记叙文里也有写人叙事的内容,但都是为写景服务的。其次,写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感情抒发表达出来的。作者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即所谓直抒胸臆,也可以通过写景表达出来,即所谓寓请于景;还可以在景物描写中蕴涵自己的主观感受,即所谓情景交融。要注意景物描写必须为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不能孤立地、无目的地写景。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四)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折旧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

其中,联想是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冲决空间的阻隔,他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

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既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五)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四、怎样写游记

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的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和游览区欣赏景物、陶冶性情。如果将游览时看到的景物,所听到的声音,所产生的联想,所获得的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游记。写游记有如下一些要求。

(一)写游记必须写清游踪

要记住从什么地方到了什么地方,每个地方的名称,以及每个地方的方位。这样读者才能搞清楚你先到什么地方。后到什么地方,才能确定你所要描述的景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它的特征,唤起读者对你所游览之处的神往之情。同时,也使文章福有条理,层次清晰。

(二)要留心观察

观察是写好游记的基础。游览时,不能走马观花,要仔细观察。所谓仔细观察,就是要看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是怎样的,静态下什么样,动态下又是什么样,等等。只有这样,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才多,才便于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来。另外,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近及远,又远到近;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或从中间到两边,从两边到中间;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按照这样顺序去观察,彩绘全面,描写时彩绘有条理。

(三)要做记录

学生游览的时候,看的东西多,去的地方也比较广,一时很难记住,就是当时记住了,过后也难免遗忘,不利于组织作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游览时要求学生带上笔和本,边观察、边记录,随看随记,就不会忘记了,写作文的时候还便于选择。另外,公园和修蓝区的有些景物带有介绍。例如,辞经管是何时建造的,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占地面积是多少,包含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等等。这些资料很有可能成为学生作文时的宝贵材料,应该要学生记录下来。 在游览之后,要求学生及时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和记录的材料整理归类,看看哪些是属于作文需要的材料,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做到心中有书,为下一步作文做好准备工作。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表格整理材料。

五、怎样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蛛蛛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 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力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第三篇: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

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

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外貌描写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二、怎样写事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

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

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

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三、怎样写景

描写景物,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又一个重要类型。写景的记叙文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景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景物指提供人观赏的风景、建筑等;广义的景物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自然环境和身会环境。换句话说,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风光、建筑物、动物、植物等事物的描写,所描写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这是写景记叙文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主要区别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有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背景介绍、环境描写,但它们在文章中不是主要内容,是为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为渲染气氛服务的。同理,写景记叙文里也有写人叙事的内容,但都是为写景服务的。其次,写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感情抒发表达出来的。作者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即所谓直抒胸臆,也可以通过写景表达出来,即所谓寓请于景;还可以在景物描写中蕴涵自己的主观感受,即所谓情景交融。要注意景物描写必须为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不能孤立地、无目的地写景。

怎样写好写景的记叙文?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四)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折旧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

其中,联想是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冲决空间的阻隔,他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既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五)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

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五、怎样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蛛蛛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 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力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第四篇: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小学生课外阅读促写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写作教学是每一学段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又恰是语文老师们在教学中感到最棘手的一环——因为许多学生总是写不好作文,甚至怕写作文。所以,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一个班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就越来越屈指可数了。怎样才能让写作成为一种老师易教学生乐写的趣事呢?这是长期萦绕在老师、学生甚至家长们头脑中的难题,更是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思考与总结。今年,我教的这一届学生们已面临小学毕业,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我以往学生无法比拟的。我无数次被他们的妙笔深深打动,同时更深切感受到这与他们长期坚持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影响密不可分。这正如老师们现在实施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的“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目的就是让学生积累知识、拓展视野,促进心灵和思想的成长,促进自主作文的提高。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以达到使阅读促写呢?

一、培养阅读兴趣——乐于读

回顾这届学生们作文成长的过程,我在教完一年级拼音教学后,就有意识的给学生们读有趣的童话故事,当学生们沉浸在美妙的故事情节中时,我有时会突然中断朗读,留下悬念,引导学生们自己去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这样,学生们王老师搜集 Page 1 4/1/2014

带着好奇心开始了最初的课外阅读。到了二年级就逐步引导学生们看大型童话:童话名著。三年级让他们阅读寓言,四年级让他们去找一找有关励志故事等进行阅读,培养他们的人生理想。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我每周专设了一节阅读课,给一些不爱阅读的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这40分钟里自由的读书,论书。到了

五、六年级,随着孩子们的成长,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视野开阔了,头脑更聪慧了,口头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上课回答问题时好词妙句潺潺而出。我又建议学生们看一些名著(如《昆虫记》、《城南旧事》、《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校园文学(如郑渊洁的作品、杨红樱的作品等)、优秀的报刊杂志(如《格言》、《读者》等)。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个性,读出理解,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思考,力争读出文章的精彩,从而让他们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同时在阅读中要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充分享受文章的精彩,享受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读书。更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我经常在书店里碰到我的学生在那津津有味地看书,像一条鱼儿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永不疲倦。

二、提升阅读效果——说与练

小学作文训练,尤其是低年级,应该以说为基础,先说后写,说的训练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过程,所以,在低段教学中,王老师搜集 Page 2 4/1/201

4我除了引导学生读故事,还引导学生们把读的故事讲一讲。我发现,那些简短而丰富的童话让学生们的想象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更让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或者自己认为最有趣的事用三言两语说出来,以此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到了中段教学,我开始鼓励学生们拿起笔写日记——我手写我心。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并在阅读中潜移默化的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但这些语言、词汇是死的,教师要激发学生把这些死的语言词汇转化为活的语言词汇,将习作置于现实生活中。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我们要告诉学生写日记并非每天要写长长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每天中一个值得写的片断,当长即长,能短则短,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那么死的语言、词汇就变活了。对于学生在写作中的哪怕是一两句的可取之处一定要及时给予赞扬,以增强他们读写的信心,让他们乐于写作。

三、促进阅读习惯——以写促读

诚然,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三个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150万字以上,这是我们应当努力完成的。作为教师,除了切实抓好课堂教学以外,还应当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阅读王老师搜集 Page 3 4/1/201

4兴趣和能力,提倡持之以恒,一以贯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我还采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多读”:一是以“讲”促读。每次上课前用5分钟左右时间,由学生讲一个故事或介绍自己喜爱的一本书。二是以“查”促读。教育学生写好读书摘记,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或学习。三是以“写”促读。每月要求学生交出一篇书评或读后感并进行交流。采取以上手段,促使学生把兴趣转移到阅读上来,让学生变不自觉阅读为自觉阅读、感兴趣阅读。同时,结合学生所写作文,让学生阅读有利于写作的书籍,也是一种以写促读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寻找灵感、寻找写作的方法和途径,这样,学生写作时就不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感到学生学习一种方法,往往不是一次练习就能掌握好的,只有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在反复交替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强化和内化,才能掌握一时难以掌握的东西,最终转化为能力。

总之,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结果。吸收多了,写作水平才能得以促进和提高。让学生学会阅读,博览群书,搜集资料,并将阅读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那么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情境一定会得到改观的。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们能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在“写作”中促“阅读”,以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王老师搜集 Page 4 4/1/2014

第五篇:小品写作 应试方法指导

戏剧和影视剧是一种规范性较强的艺术门类,他们都要求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内完成一个或几个事件,塑造一个或者多个人物形象,凝聚起各色观众,从而通过剧本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就表现了他自己特有的爱情观,然而这些都是需要后天的训练和学习才能够获得。

承载戏剧和影视剧元素训练的就是小品。由此可见,训练小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影视小品(类似大家熟悉的栏目剧《王刚讲故事》);一种是戏剧小品,也叫做舞台小品或者话剧小品(类似大家看过的情景剧,如《家有儿女》)。 第一节

小品总论

一、 定义 小品:就是小的艺术作品。广义的小品包括的范围广泛,在佛经中指七卷本的《小品版若波罗蜜经》,在散文中指篇幅较短的文学样式;狭义的小品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他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形态自然,能够充分理解和表现出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喜剧小品。然而这里是指专门用于写作训练,以台词对白为主,有故事情节短小精悍的剧本结构形式。

二、 文体特征

作为叙事散文和戏剧故事的进一步延伸,小品创作是更加接近剧本的一种形式,在格式上已经具备了剧本的基本雏形,与大剧相比,虽然显得短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小品主要特点是一个“小”字,具体有如下表现:

1、 内容少

通常情节只围绕一个小小的事件展开,这是小品和其他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形式最基本的区别。小品属于“文化快餐”,它是一碟精美的“小菜”,而不是什么火锅大烩菜,这样的故事讲起来比较从容,有足够的篇幅来描写细节,塑造人物性格。

2、 人物少

笔墨一般集中在一两个人物上,其他人物一笔带过即可。

3、 思想内容简单

由于小品篇幅有限,所能承载的主题思想也就有限,不可能将过于复杂的思想内容交给一个短短的小品来完成。那样的做法只能造成什么都想说什么都没有说清楚的结果,弄不好,会让然感觉有说教成分或者作者故作高深。在创作小品的过程中盲目地追求表达深刻的思想往往会是作品的主题游离在情节之外,显得牵强附会,同时也使情节显得不自然。

4、 小品的情节不宜过于复杂

通常写好一条情节线即可,而这条感情线只有一个起伏就够了,就像欧亨利写的《最后一片绿叶》的情节就是这样简单:一个女孩得了病,认为窗外的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时自己的生命就结束了。果然,暴风雨之夜那片叶子被打落,以为老画家却冒雨在墙上画了同样的一片叶子。女孩看见的叶子经历了暴风雨仍结实地长在那里,鼓起了勇气。而老画家却因受了凉而患病死去······这个情节围绕着一片叶子展开,只在暴风雨之夜有一场起伏。

三、 小品的分类

1、中国的戏剧小品形态各异,主要分为:有多幕剧、独幕剧

2、从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划分:有历史剧和现代剧

3、从戏剧小品艺术表现形式划分:有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小品等,戏曲小品是以中国传统的戏曲歌、舞、剧三位一体为特点的戏剧小品,如陈佩斯、小香玉的表演的豫剧小品《黑狗与黑妞》。话剧小品是以对话为主、兼有一些动作的戏剧小品。这是最走红的戏剧小品样式。如陈佩斯与朱时茂表演的《王爷与邮差》、《主角与配角》,严顺开等人表演的《张三其人》,赵本山等人表演的小品《卖拐》。歌剧小品是以唱歌为主、兼有对话和旁白。如潘长江表演的《过河》。

4、从戏剧小品的艺术效果划分:主要有喜剧小品、悲剧小品和悲喜剧小品。喜剧小品如《超生游击队》,悲喜剧小品如《芙蓉树下》,悲剧小品还不成熟,没有典型的代表作品。

5从戏剧小品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划分:主要有哑剧小品、相声小品、电视小品、儿童小品、木偶小品。哑剧小品如《吃鸡》,半哑剧小品《胡椒面》,相声小品如冯巩、牛群表演的《电子公司》,电视小品如陈佩斯拍摄并表演的拍电影系列、《热点访谈》系列等,儿童小品如曾涛写的《妙诀》,木偶剧小品如黄锡钧写的《训猴》,还有神话剧小品。

第二节 小品的考试形式 小品写作一般在部分院校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考试中出现,因为这种写作体例和平时的写作不一样,所以许多考生感觉非常困难,其实这只是大家对这一文体不了解的缘故。大家再熟悉小品的写作内容以后,就不会有太困难的感觉了。

小品写作一般是影视文学专业的考试重点,主要考察考生的艺术感觉、形象思维、舞台布景和语言组织能力。

笔试考试的形式:小品写作的考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命题写作,只给出一个题目;另一种是选择性写作就是同时出几个题目供考生选择。 一般要求在两个小时完成两千字的小品写作。 常见的考试题型主要有:

关系式。比如《她与他》、《爱与恨》、《相逢》、《朋友》。 情况式。比如《又是一年春草绿》、《失望》

境遇式(侧转时空的幻境)。比如《地铁站台上》、《雨夜》、《朗朗星空》 物件式。比如《雨伞》、《口琴》 第三节

小品创作思路分析

一、 题目破解

对于命题式小品的题目破解照样从题目的结构入手,分析它们动宾结构,寻找潜在的人物关系和隐含的时间、地点等细节信息。具体事项可以参照前面的叙事散文和戏剧故事的题目破解方法。例如《朋友》就暗含着小品的人物至少两个,他们既不是敌人,也不是买着与卖者的关系,而是朋友关系。《雨夜》把小品中事件发生的境遇做了交代,就是在有雨的晚上。

二、 精准选材

大家都知道艺术源于生活,所以要想有在考试中想写出好的作品就需要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不断丰富自己,进而找到自己的需要的素材。在素材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典型的事件,有个性的人物。

有的小品要求叙述一件完整的有意思的事件,有的要求刻画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但是不管怎样的小品,都要求选取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能够不断丰富的故事。

小品与由于时间和字数的限制只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叙述一件事情,不是两件或者两件以上,并且这件事情要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符合生活逻辑,所以在选材时,可以以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取一件形象深刻的事情,比如:请假、看病、相亲等

三、 构思故事

小品的构思与戏剧故事的构思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呈现方式上把故事情节舞台化或镜头化处理,使之更加具有可视性。

当然考场中的小品与戏剧故事也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小品以展现人物性格,刻画丰满的人物形象为主要目的,对于故事的曲折性要求不是太高。但是低要求不代表没有要求,平铺直叙的小品照样不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所以考生在结构故事的时候,也要下一番功夫。

小品既然是用事件塑造人物、展示人物的关系,人物关系一旦转化就要有一定原因,这个原因可以是未被发现的某种关系,或者没有被觉察的某种事物,但是一定是先前既定存在的,只是现在发现。所以在构思短小精悍的小品中一定要用到发现,这个发现可以是人物的前史(身世,地位,比如人物失忆了,不记得自己先前的事情),可以是人物之间隐藏的复杂关系(小明之所以被保送大学,是因为他爸爸是学校的校长)

构思小品时一定要发挥发现的作用,使小品的核心事件像雪球一样可以越滚越大,吸入一些小事件小因素,这样才能塑造出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是更加完整清晰的故事。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命题故事”的内容。 行文之前,考生还需要在头脑中有个大致提纲,做好以下准备:

首先需要考虑人物角色构建是否合理,人物关系构建是否合理,人物动机是否合理,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是否合理,人物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是否合理,尤其在舞台小品中要注意道具、服装、环境是否合理。只有在下笔前有了充分的考虑,行文时才能节约时间,少走弯路。

第四节 小品元素训练

一元素

有个大学教授曾给出事件这样的定义:事件是指在人物和人物之间发生或者发生的,可以改变人物的关系、行动和命运的事情。比如,两个兄弟从小生活在艰苦的家庭中,两个人发誓要好好学习将来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可是 当两兄弟同时接到大学通知书的时候,却给家里带来了更大的灾难,父母让两兄弟抓阄决定谁继续学习,弟弟如愿以偿,哥哥本来安安稳稳地种地了,可是无意中发现抓阄的纸条上写的都是弟弟的名字,这个时候也有人在传言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于是哥哥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当了小偷。原来相依为命的兄弟就因为一次抓阄反目成仇,关系突然发生了变化,然而这种改变人物关系和行动的事情就是事件。

事件有大小之分。大事件往往构成小品核心事件,是指能产生重大影响,对人物的命运、行动改变都能起到一定作用的那一类事情。相比之下,小事件虽然对人物的行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不能单独决定人物的命运走向。

考场小品中由于时间限制,并不要求考生一定写出改变人物命运的大事件,但是所选取的事件必须对人物的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好是一个核心事件,然后有其他的小事件和小元素为其服务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二、人物

一部作品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物形象,可见小品中人物的重要性。人物有主要的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另外,鉴于小品可视性特征,对于人物之间矛盾设置的要求较为重要,也就是说小品中的人物至少有两个,他们之间肯定要发生点矛盾。

像电视剧电影一样,小品也有自己的主人公,也就是主要人物,它是小品中着重要刻画的人物,可以是考生肯定或者讴歌的人物主要正面人物,也可以是考生借以讽刺的主要负面人物,但是往往把正面人物作为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是主要任务的附属品,为了配合衬托主要人物而存在的。次要人物分为三种:一种是为主要人物达到目的制造障碍大的称之为反方向人物,或者反方向次要人物;另一种次要人物是辅助主要人物达到目的次要力量;还有一种次要的人物是具有变化性的,称之为可变性人物。

人物要具有典型性,典型的人物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大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文化习俗等;个性是指人物特有的,与众不同的特质,比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皇帝驾崩、父亲病逝本就是生命循环的常态,可是国家动荡、封建主义文化盛行的大背景下,哈姆雷特毅然决然地认为自己的父亲是被叔叔害死的,于是才有了莎士比亚笔下不朽的哈姆雷特的形象:周星驰的笑几乎成为其电影作品与其他电影的区别的一种标志。一部吸引阅卷老师的小品必须有一个典型人物让老师眼前一亮,过目不忘,这样才能给其留下好的印象。

这里值的一提得是人物之间矛盾或者目的的冲突,一部小品至少要有两个人物,他们的目的一定相反,或者说一定要给人物制造障碍。只有两个人物有了分歧,才能把故事推向极致,人物在绝境中才能展示他的本质特征。

三、悬念 小品和戏剧故事不一样,更加注重可视性,再加上体例的不同,这就要求小品一定要有一个吸引力的开头,也就是最好把悬念设置在前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个好的小品要想吊足老师的胃口,让他看完自己的作品,就要设置悬念,这要求考生不断提出悬念解决悬念的循环方式构成一个悬念网络。

四、 行动与台词

1、 行动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过:“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行动的模仿······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动作来表达的。”由此可见,行动是指演员或者角色在舞台上或者某一场景中作出的一种有意义、有目的,为其所特有的一系列动作或者动作组合,戏剧中也叫做舞台动作或者舞台调度。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把动作作为戏剧的特殊表现手段。他指出“戏剧模仿的对象(内容)时行动,而模仿的方式则是动作。从表现的内容来说,戏剧是行动的艺术;从表现手法来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戏剧就是用作去模仿人的行动,或者说是模仿“行动中的人”,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动作是支配戏剧的法律。

也可以这样理解,人物的实质是动作,你的小品人物实际上是他所做的事。

舞台动作有两种,一种是外部动作,一种是内部动作。外部动作是指观众看得见的肢体语言和神态特征,具有可视性。内部动作是指人物的心理活动。内部动作在舞台小品和影视作品的呈现形式不太一样,影视小品不要求考生非要把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可视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但是由于舞台小品的现实性要求必须要把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某种行动表示出来。

人物行动一定要有目的性,人物的有目的的行动才能制造紧张的形势,发展故事的情节,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可以分解为: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指动作的内容,如喝茶、舞剑,等等。为什么,是指动作的心理动机,如为什么喝茶、为什么舞剑等。怎么做,是指具体的动作方式。其中,为什么做与怎样做,是紧密联系的,前者制约着后者。首要要搞清为什么做(具体的心理动机),然后才能确立具体的动作方式。同样,人物的每句台词(言语动作)也可以分解为说什么、为什么说、怎样说。同时在人物有目的的行动中还能揭示人物复杂心理变化,展示小品的内涵,使小品的内涵,是小品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2、 台词

小品分为有声小品和无声小品,在表演专业考试中有时候会考到无声小品,要求考生一定时间长度内表演一个哑剧。但是作为剧本训练的小品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生决不能写成无声小品。

台词是戏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剧本构成的基本成分。小品的台词主要分为三种表达方式:对白、独白和潜台词。

对白是指人物与人物的之间的对话,多用于舞台小品中。对白必须把故事的信息或者事实传达给观众。对话来自人物,他必须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必须展现人物之间和人物内部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物的情感状况和性格的独特之处。

独白是指人物的无对象式地自言自语。它从古典悲剧发展而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中使用广泛,是把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思想直接倾诉给观众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用于人物内心活动最剧烈最复杂的场面。如阿姆雷特的景点内心独白: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漠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庭审反抗人世的无涯的困难, 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为高贵? 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

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躲避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结局。 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

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腐朽的品囊以后,在那死地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潜台词是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语言。所有话语的潜台词,都存在着真实和虚假的问题。比如说:“桃树又开花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桃花会开花,并且过去曾经开过花。这个潜台词,是符合客观实际,是真实的。而“刘邦戴着手表打仗”潜台词是:刘邦有手表。这个潜台词,就不符合实际,就是虚假的。 因此,在说话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驳斥潜台词的虚假,那就能够揭示矛盾,显示事物的不协调性,语言表达也就可以取得幽默的效果。如《初次就诊》:一个年轻女子,觉得身体不太舒服,就向她的同事征询找哪一位医生看病更好。

同事说:“我知道城里有一位艺术很棒的医生。不过,他的诊费收的很高。初次就诊就要收500美元;以后复诊,每次复诊还要收100美元。 这位年轻女子,按照同事的指点,找到了这位医生。为了省点钱,年轻女子一见到这位医生,就欢快地说:大夫,我又来了!“

大夫笑了笑、点了点头,以示招呼。然后就迅速地给她做了检查,说:“很好,继续吃我上次给你开的药吧!再吃一个疗程就好了。“ 年轻女子说的“大夫,我又来了“,其中的”又“暗含着的潜台词是”我曾经找过您看过病,今天是复诊,不是出诊,您收就诊费,就应当收100元,而不是500元。“大夫给她在做了检查以后,要她继续服用上次所开的药,就等于驳斥了女患者话语潜台词的虚假。医生的软幽默,叫这位女患者哭笑不得。 关于台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台词必须有动作性。

小品是行动的艺术,它必须在有限的舞台演出时间内迅速地展开人物的行动,并使之发成尖锐的冲突,以揭示人物的细想、性格、感情。这就要求剧本台词服从戏剧的行动,具备动作的特性。

台词的动作性首先在于它能够推动情节的进展。剧本中每个角色的台词都应当产生于人物的性格冲突之中,成为人物对冲突的态度与反应的一种表露,并且能够有力的冲击冲突对手的心灵,促使对方采取新的行动更积极地投入冲突,从而把人物关系、情节不断推向前进。

台词的动作性更在于它够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一般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直抒胸臆,一种是“潜台词“。直抒胸臆的台词有时通过独白来进行;潜台词包含有复杂隐秘的未尽之言和言外之意,它可以具体表现为一语双关、欲言又止、意在言外,言简意赅等多种表达方式。

台词的动作性还在于它能为演员在表演时寻找准确地舞台动作提供基础。戏剧创作的最后完成必须通过舞台的演出,因此,小品台词的写作必须考虑到表演艺术创造的需要,使演员在舞台上能动起来,把角色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再现在观众面前。

(2) 台词必须性格化。

剧本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只能依靠人物自己的台词和行动来完成,并且必须在有限的时空里进行,这两个因素对剧本台词的性格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要是台词性格化,首先必须根据人物的出身、年龄、职业、教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所处时代等条件,掌握人物语言特征,力戒千人一面。

其次,台词的性格化还要求作者牢牢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把握戏剧情境的变化,把握人物错综复杂的互相关系,写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人物唯一可能说出的话。不仅不同人物的台词不能互相混淆,就是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戏剧场面中的台词也不能任意调换。实现台词性格化的关键就是作者熟悉笔下的人物,并且在写作时深入到人物的灵魂深处,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揣摩人物表达内心的语言方式与特点。

(3) 台词要诗化、口语化。

小品要在有限的时空条件内通过人物的台词在读者、观众面前树立起鲜明的艺术形象,使观众收到感染,为人物的命运而动心,这就要求剧本的台词具有诗的性质、诗的力量。台词的诗化并不意味着都要采用诗体而是让诗意渗透在台词之中。因此台词必须感情充沛,富于感染力;形象鲜明,富有表现力;精炼、含蓄,力求用最简洁、最浓缩的词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与深远的意境。

要使观众清楚明了地看懂剧情‘理解人物,接受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台词就必须明白浅显、通俗易懂,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口语化使台词富裕生活气息、亲切自然。民间语言如成语、谚语、歇后语乃至俚语的适当运用,有助于台词的口语化。在注意口语化的同时,也需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化和纯洁性,要注意对生活语言的提炼、加工,使之成为形象生活的艺术语言。

3、 行动和台词的关系

在小品中要求行动和台词相辅相成,行动要有台词性,台词要有行动性。尤其在舞台小品中更为重要。

人物的舞台动作可以配上台词加以表现、使之相得益彰。例如甲生气地跺了一下脚,观众虽然知道他生气了但是具体为什么生气可能不了解,如果考生加上一句对话,乙告诉甲:你生气有什么用,反正你媳妇和你离婚了,人家跟谁是人家的事情。行动的台词性可以更具体全面的交代故事,塑造人物的形象。例如:舞台上甲快速地走路一定暗示他有很着急的事情要做;乙故意恶狠狠地打破男友送的礼物一定表示爱情的危机,表达女孩对男孩的不满。

台词的动作性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台词的动作性要求人物的台词要恪守动作的准则,符合生活的规律,这也要求行动具有一定的意义。下雨天留客天,甲到乙家做客,出门有雨,甲说这该死的雨早不下,晚不下,怎么偏偏这个时候下,言外之意就是他没有带伞,要么乙给他一把伞,要么乙留下他做客。

第五节、小品写作格式

考试中的小品是让你写的,不是让你演的。小品是一个很宽的概念,并不仅仅是指喜剧,一些生活中的片段,甚至超现实的片段都可以用小品来表现出来。它可能更类似于文学创作中的短片小说,或者说是内容短小活泼的话剧。 小品写作到底是什么格式呢?首先先要了解什么是舞台提示。

小品中除了台词也会有舞台提示,在舞台小品中尤为常见,主要用于交代舞台设置,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是剧本话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舞台提示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的简练、扼要、明确。

第一, 在标题下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可以具体到某天,某时刻),地点(必须是故事发生地,进肯呢更具体),人物(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依次列出,交代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适当交代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者人物关系)。标题居中,地点、时间、人物顶格写,然后空两格交代具体内容。例如: 丢钱以后 时间 当代

地点 某中学集体宿舍

人物 周洋------男,十七八岁,宿舍舍长,聪明,有心计

小伯------男,十六岁,家庭条件优越,善良,直率

四眼------男,十七岁左右,家庭贫困,善良

第二, 在人物交待完成后,另起一行,空两格用半个中括号,交代舞台场面。例如:

【周洋在打扫寝室,小伯四处找东西,小伯眼睛看到哪里,周洋扫把就扫到哪里,小伯躲着周洋的扫把。

这些在局势和氛围的布置上作了铺陈、交代了人物的关系,有利于推动剧情的发展,又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

第三, 正文开始,顶格把人物的名字全部写在台词的前边,人物的对话内容从人物名字空两格后开始,换行时人物的台词在空格的正下方。例如: 小伯 哎哎哎,干什么你?

周洋 你一大早在这里找来找去,丢了钱你?(说完周洋也开始四处寻找)我

我帮你找找,找到可要分我一半呀? 小伯 只要能找到,你要多少给多少。

周洋 (手中拿着扫把,呆呆地望着小伯)真丢了呀?

小伯 可不是吗?我明明记得早上我把钱放在宿舍里了,出去打热水,一转眼

功夫就不见了,你看见了吗?

周洋 没有啊,我也是刚吃饭回来,我打扫寝室也没有看见你的钱包呀?丢了

多少?

小伯 大概六百块的现金,还有一张四千块钱的银行卡。 周洋 我靠,你丫的这多钱?

第四, 人物语言说明。这是通过对人物在对白过程中的动作、情态的说明,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推进剧情发展的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段。同时,也为演员提供例如动作表演的依据。这种说明一般用小括号来说明,如“(脸色一沉)”、“(以手叩额,往返疾走)”、“(大怒)”,等等。

小伯 那不是我交学费和住宿费吗?我要是真丢了,我妈还不宰了我呀?舍长大人呀,你也帮我找找啊,我都要快急死了?(在床上翻东西) 周洋 行行行,别翻了,我刚收拾好!(拉过小伯)你想想,你确定把钱包放在宿舍里了吗?

小伯 可不是吗?我记得清清楚楚,刚刚同学向我借了五十块钱,我就拿了一张,顺手把钱包放在桌子上了,还打碎了一个水杯呢?

周洋 (惊讶 ,生气)水杯是你丫的打碎的?那可是我的水杯?(抬手准备打小伯)

小伯 哎哎哎,别介呀,改天我陪你一个新的还不行吗?可我要有钱啊?你想想,有谁来过咱们寝室没有?

周洋

(想了一会)哦,对了,刚刚好像四眼留在宿舍里了,对(拍头)没错! 小伯 (若有所思的)四眼······四眼······你说他拿我钱干什么?都是一宿舍的?要是缺钱了直接管我要不就行了吗?干嘛要偷拿?

周洋 (推卸责任地)我可没说是四眼投的?我只是说他留在宿舍里了,你可别乱说。

第五, 在小品完成后,用半个中括号,然后写上“剧终”或者“幕落”。如【:剧终。例:

周洋 算我一个! 四眼 那,谢谢你们!

周洋小伯 (走到门口)走呀。 四眼 (停顿一下)哦,走! 【剧终。

上一篇:社会抚养费征收范文下一篇:上海黄金交易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