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专更利于个人发展

2022-08-23

第一篇:求专更利于个人发展

求专比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的四辩总结

谢谢主席,也谢谢对方辩友刚才精彩的表现。不过,我方依然发 现了对方辩友的无数错误,现在就请允许我指出最重要的几点。

一、对方辩友从一开始就完全混淆了“求专与专才” “求博与 通才”这两组完全不同的概念,专才与通才是个人属性问题,而求专 与求博是求知态度和发展方向问题嘛。 对方辩友例举了许多知识渊博 的伟人试图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性, 却忽略了这些伟人虽然有着广博 的知识,但依然在自己固定的专业领域不断开拓进取,从而取得了辉 煌的成就,让我们永远铭记;

二、对方辩友一再强调,求博可以让我们在将来找工作时有更 多的选择机会。可是,能从事不代表有竞争力。求职是一个双向选择 的过程,一个企业是否选择你,看重的永远是你一方面的才华,你虽 然有多方面的才华,但在这一个方面,你认为是你有竞争力呢,还是 专门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专门人才有竞争力呢?况且, 对方辩友是愿 意在一个领域成为高精尖的专门人才, 还是把工作换来换去连个人定 位都找不到呢,我想,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吧;

三、对方把我们所说的专门人才认定为社会分工各部门的分 裂。请问对方辩友,你们难道不知道何为合作精神吗?分工不等于分 裂分化,而是建立在各专业领域各司其职基础上的合作。原始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无一没有推动社会的进步,而这也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 势。试问对方辩友,如果个人发展逆社会发展方向而行,那个人的发 展还能够长远吗?

而我方一直坚持认为,在当代社会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求专是一 种可贵的求知态度和正确的个人发展方向。

一、从社会需要来说,当 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时代。 知识大爆炸, 意味着我们终其一生都不可能穷尽方方面面的知识。社会分工越细 化,就越需要各领域高精尖的专门人才。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什么都 懂点儿,但又什么都不精,今天干点儿这个,明天干点儿那个。我们 的社会还怎么进步呢?没有社会的进步, 个人发展有从何谈起啊!

二、 从个人精神层面上来说,求专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历史上从来不 乏知识渊博的伟人,但他们都正是因为认识到了求专的重要性,在渊 博知识的基础上, 在各自的专业领域, 为了一个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进。 一个人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 没有专一的态度, 没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都不可能取得长足的发展。由此,我方坚持认为在当代社会,求专更 有利于个人发展。

谢谢!

第二篇:辩论赛年轻人跳槽不利于其个人职业发展

首先我们明确这个有利于是长期性的,不是我暂时性的哪些方面得到效益

1. 盲从,并非从自身实际情况考虑

2.跳槽不利于形成自身完整的对一个行业的知识体系

从而深入地发展

3.不利于对职业没有责任感及对企业忠诚度等品质的培养

据前程无忧武汉分公司发布的《2011企业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预计,2011年企业涨薪增速继续加快,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高。数据显示,2010年有87.3%的企业进行了调薪,2011年7372家受访企业中,有89.0%的企业将对全体员工进行加薪。

春季跳槽季提前 超六成“90后”想跳槽

2014年03月03日 17: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京3月3日电 80后、90后是职场跳槽活跃的人群,尤其是90后群体,有跳槽想法的比例已经达到了65%。

在2013年秋季白领跳槽调查中发现:53%的白领付诸行动,白领跳槽时更加看重雇主品牌要素。

经调查发现,对2014年工作事业的信心,超一半的白领表示有信心。而其中民营企业的白领信心度指数,高达3.53。国有企业和合资企业的白领事业信心度指数分别为3.4、3.27;外资企业,仅为3.14。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新入职的新人信心不足。相对而言,80后及90后的信心指数要低于60后

2013招聘季“跳槽指数”公布 两成人跳槽后薪资下降 2013年05月30日 14: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30日电 昨天,国内首个职场诚信网络平台——全国个人诚信网对外公布,相比去年同期有跳槽意愿的求职者增长了35%。此外,调查显示,在跳槽的受访者中,20%的受访者薪资上涨,有33%表示薪资持平,23%的受访者坦承跳槽后薪资下降了。23%的受访者坦承跳槽后薪资下降

全国个人诚信网对过万用户进行了一次有关跳槽率的职场调查。调查显示,在跳槽的受访者中,20%的受访者薪资上涨,有33%表示薪资持平,23%的受访者坦承跳槽后薪资下降了。其中工作年限在2年至5年的受访者跳槽后的薪资水平动荡较大,降幅在20%以内的不在少数。

近四成90后求职者跳槽后后悔

根据全国个人诚信档案查询网所做的2012年职场人跳槽调查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职场人对跳槽的满意度较2011年相比有所下降,只有34.13%的人表示在跳槽中得到了成就感,较去年下降了5.47%。而因为盲目跳槽而感到一种挫败感的职场人达20.22%,较2011年上升了近6个百分点。另外,占45%左右的受调者表示对跳槽并没有特殊感觉。值得关注的是,90后职场新人中有38.5%的人表示对此次跳槽的盲目而后悔。

对雇主越“忠诚”收入越高

基于麦可思公司对2008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数据,2012年就业蓝皮书研究显示:对雇主越“忠诚”的毕业生,月收入越高。

具体情况是,2008届本科毕业生中,毕业三年内一直为1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最高,为5273元。工作过的雇主数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为5个及以上雇主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低,仅为4461元。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月收入呈现类似的趋势。雇主数为1个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为4114元;雇主数为4个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低,为3572元。

个人跳槽意愿的产生、外部机会的存在诱发了人们在主观上有跳槽的冲动,而制约机制的缺失则在客观上促成了跳槽行为的发生。

中国仅24.78%年轻人对工作满意

中华英才网联合韩国招聘网jobkorea,共同推出了针对两国职场的“快乐指数”调查

九成50岁以上人群满意自己工作

海南日报2013年10月29日

41.2%:往管理岗位跳或跳向更高管理岗位的跳槽者

35.7%:同职位跳槽,主要是为了加薪,有的薪酬涨幅达到35.7%

30.5%:从民营企业跳向欧美

第三篇:体育明星偶像化不利于有利于体育事业发展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大家好。

当我拿到这个辩题之后,我也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在我的印象里,似乎对体育本来就不多的了解几乎全来自于体育明星。然而当我细细想来,确是另一种感慨。当我想到。当我想到孙杨,第一个反应竟是孙萌萌招牌的笑容,刚红不久就耍大牌、打记者的各路报道。继而想到姚明,NBA的光辉记不起来详细,却记得他成为复旦大学学生后的种种玩笑。想到郭晶晶,更是聚焦就在昨天才举行的婚礼细节上,那价值11万英镑的钻戒的确熠熠生辉。

这样想来,体育明星偶像化却像潘多拉宝盒,带来了光彩,也带来了灰暗。那问题出在哪呢?(辨别偶像化和偶像)当一直潜心体育竞技的运动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之后一跃成为体育明星。这时的他带给我们无疑是振兴士气、、、、、、、的好处,但接下来再“偶像化”之后,也就是其状态或性质转变为偶像之后,体育明星能不能胜任这项“新工作”。

这时候对方辩友告诉我,我们关注偶像化之后可以调动积极性...。暂且不论有多少人因为刘翔去跨栏,因为郭晶晶去跳水。就看偶像化本身,是不是如对方辩友说的,只有好的没有不好的。我们看到偶像化造成的影响是不可控也不可能控制的。也正是因为媒体有曝光,民众有好奇,我们知道了郭晶晶生得好不如嫁得好,林丹说要用吉列剃须刀。所以偶像化给体育事业带来的是让专业运动员有了双重身份。同时,我也不知道偶像化传达了什么精神。

接着对方辩友又告诉我,偶像化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但对方辩友万万不可见钱眼开。体育明星偶像化之后,商业价值被开发,也极易为商家所左右。在赞助商的眼里,人情冷暖更显直白。刘翔08年退赛之后,刘翔身价从单笔1500万跌至200万,跌幅高达87%。这个钱还好不好?顶着亚洲偶像光环的翔飞人一直似乎并不开心,更何谈促进其发展。

对方又告诉我,偶像化可以让国家加大对这项体育运动的投资。这个逻辑就更奇怪了。究竟是因为运动员因为好成绩成为体育明星,从而用成绩引来了发展,还是因为体育明星长得帅呢?

感谢对方辩友从江北校区远道而来,和我们讨论这个辩题。然而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关注体育,追崇体育明星。其实是因为体育精神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我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鼓舞我们。当有人凭借出色的实力成为体育明星时,我们为之振奋,国家为之骄傲,但当这些骄子们渐渐偶像化之后,却在体育精神和大众之间附加了太多浮华的东西。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精神的传播是不是需要借助花边、曝光来拉近和民众的距离?这背后的体育明星们所付出的迷失、委屈、压力、包袱是不是就能换来体育事业的发展?这恐怕连无谓的牺牲也算不上,更是一种对体育明星、对受众、对体育事业的深深伤害!我不知道今天解决这些问题有没有好的方案,但我知道通过体育明星偶像化换来的一定是更加惨重的代价。

记得翔飞人的妈妈在刘翔再也飞不起来的时候说,当刘翔不再优秀的时候,请大家能原谅他,把他还给我。我始终无法理解一个拿了无数冠军,注定在田径赛场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这位飞人为什么这样收场。我只知道他的眼里为什么常含泪水,因为他对体育事业爱的深沉!

第四篇: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梁维东

2012-11-15 13:50:56 来源:人民日报2012年11月06日

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启动以大部制改革为切入点的综合改革,并于去年开始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基层治理改革,进一步形成了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改革行政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小政府”、“强政府”。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是目前经济社会领域诸多矛盾的体制性根源。顺德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经济社会发展正全面进入转型期,改革行政体制、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更为迫切。顺德坚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厘清政府与社会的边界,通过简政放权,打造“小政府”;通过强化监管职能、规范权力运作,打造“强政府”。按照决策、执行、监督既分离又协调的原则,重构各权力主体的职能定位和管理权限,巩固和深化大部制改革。区委区政府加大对重大决策的统筹和社会咨询力度,区属各部门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和行业监管上来,改变过去“重审批、轻研究、疏监管”的状况。区属有审批权的13个部门设立审批服务科,统一进驻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使核心审批权。把事务性的审批和管理事项下放给镇街,外移给事业单位、法定机构和社会组织。

改革社会体制,实行协同共治,建设“大社会”、“好社会”。改革社会体制,必须打破政府大包大揽的现状,让民间力量参与社会管理,构建政府、社会协同共治的局面。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前提下,顺德努力发挥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作用,形成“大社会”治理格局;强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社会自治水平和社会自我修复能力,增强群众的幸福感,打造“好社会”。为此,不断拓宽社会参与平台,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参政议政职能,大力发展决策咨询,组建各类公共决策咨询机构37个。借助法定机构、学校理事会等平台,调动更多社会智慧和资源参与公共事务。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加快群团组织去行政化步伐。加紧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增强其“枢纽”功能。推动协会商会参与行业管理,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事项。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推进社会建设十项行动计划。

改革基层治理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社会新格局。基层治理体制是保民生、促和谐的基础和保障。顺德启动城乡社区基层治理体制改革,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规范集体经济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化解基层矛盾,增进社区安定团结。建立党代表工作室,全区各级党代表每周轮流驻室接待党员群众,真正沉到基层一线,倾听民意,研究解决社区问题。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加强,党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确立。加强基层社区自治,让更多的社区自治组织自愿接受党组织的领导,提升自治能力,管理好本社区的经济社会事务。规范基层集体经济管理,建立集体资产交易平台,推进集体资产市场化运作。委托社会专业中介组织代理农村财务核算,建立农村财务网上监控系统和社会公开机制,全面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拓宽技能培训补贴的对象范围,增加免费培训次数,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同时提高新农保及完全被征土地农民养老保障待遇。

(作者为中共广东省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

第五篇:人本化管理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谢谢大家,对方辩友的辩论虽然精彩,但是非常遗憾他们却不能从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犯了一下几

点错误:

第一,将“人本化”等同于“人情化”,这两种理念有质的区别,人本化管理是一种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感性管理模式,不以管理者好恶程度而改变,在选择人才上不以个人意志而改变。

第二,将“人本化”等同于“自由化”,人本化管理,并不代表自由散漫,而是恰恰相反,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前提,采用灵活的方式处理问题,使管理更注重人本思想,让员工自觉遵守制度,体现管理柔性的一面。

在卡耐基的人际关系学中,曾经有这样一句话---------你雇佣的不是一双手,而是整个人,正说明,企业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依靠人才,我相信每个员工都梦寐以求------------------在工作中愉快的生活,在生活中快乐的工作,而这些正是人本化管理的核心价值所在。

我方认为,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实施人本化管理的必要性有一下几点。

第一,瞬息万变的环境,呼吁企业实行人本化管理,从外部环境来说,人本化管理,是激发创新的有效机制,更好的促进企业变革,适应激烈竞争,从内部环境来说,企业政策、制度的实施制定,都离不开员工的参与,实行人本化管理,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关爱信任,才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第二,人本化管理,是企业与员工形成的一种和谐约定,将“要我做”的制度形式,变化为“我要做”自主形式,把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给员工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员工时刻怀着饱满的激情和决策,投身到工作中去。

第三,有助于企业做出高质量的决策,提高办事效率,增加制度的执行力,人本化管理,能够让员工充分的参与到组织决策当中,将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结合起来,从而使员工的努力方向与企业的发展方向统一,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个人价值体现的和谐双赢。人本化管理作为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制度化管理的理性继承、科学修正,体现了企业文化的“柔”和制度化管理的“刚”,是科学而具有原则性的,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展中,作为管理制度的主体地位,是历史的选择,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同和接受。

因此我方认为,人本化管理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天下无贼中的黎叔说过: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企业如果连人都留不住,光有制度又如何谈的上发展,我们公司的经营理念是:以人为本,充满活力,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同时结合历史上一些事例也证明了我们的论点。

辩论会上,辩手们神采奕奕,有备而来。每一队的前期准备工作都非常充分。正方明确阐明了自己“制度化管理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立场。深刻剖析了制度化管理的渊源,并认为根植于现代经济的制度化管理方式必将继续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人本化管理的“这棵树”是离不开制度化的“土壤”的。并以华为等国内优秀企业为例,在“华为基本法”的指引下华为取得了巨大发展,强调了制度化管理的优势地位。反方后发制人,首先将“人本化”与“人情化”区分开来,接着以退为进,承认制度化管理的必要,然后话锋一转,论述了在现代企业资本、信息流动频繁的背景下,构筑良好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绝对离不开人本化的管理,而非刻板的制度化。最终指出“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之核心,当前国家也在力倡“和谐社会”,为人本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上一篇:求职面试之沟通技巧下一篇:企业宣传片文案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