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2-12-31

机械制造是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及制造模式的一门学科, 而制造技术是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高等职业院校机械制造专业基本上是参照普通高校相应专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面对市场, 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除了和普通高校机械制造专业一样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外, 还有与职业技术教育不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改革问题。

1 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现状

以社会需要为导向, 为其所在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机械制造领域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机械制造专业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改变普通高专传统的教学机制, 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 突出高职教育的应用性与针对性;以培养专业应用能力及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知识结构, 重组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过程的各相关环节, 突出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永恒主题, 加强软、硬件的建设, 加大教学资源与教学设施的投入, 加强教学工作的领导与管理, 确保专业教学改革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全面实施。在上述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指导下已经基本形成其高职教育的特色。

1.1 教改成绩明显

(1) 结合地方经济, 优化培养目标, 突出地方性。高等职业院校一般是市属地方高校, 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高等职业院校经过认真的研究, 将机械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的应用性人才。这一目标区别于普通高校的偏重于理论的多方位人才的培养, 突出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为本地区解决生产第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2) 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 使课程内容具有实用性、针对性。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 强调学科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偏重于理论教学环节, 而高等职业教育在理论教学方面不过分追求专业理论的系统性, 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

(3) 强调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注重应用性。加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宗旨。机械制造专业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中, 减少、淡化了部分以演示验证为目的的实验项目, 增设了以培养操作技能为宗旨的“三性”实验。经过针对性训练, 使得同学获得相关内容的技能操作等级证书 (比如数控车、数控铣操作工中级证书等) 。学生到生产实习基地 (工厂) 顶岗实习, 参与生产单位的实际技术管理工作。

1.2 教改尚有差距

尽管高等职业院校机械制造的教学改革已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但是仍存在不足。

(1) 实践教学与理论课教学还未形成合理的架构比例, 还未完全形成有机框架。例如, 理论课时减少了, 学科的系统性被打破, 一些教师对理论课程内容难以取舍。

(2) 专业的培养目标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明确, 仍然需要协调单个学生培养目标的专一性和整个学生群体培养目标的多样性要求的矛盾, 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计划有待仔细修订。

(3) 如何使目前的教学模式更有效的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应用性) 、针对性和综合性, 尚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4) 高技术教学内容在教学计划中的份量不足。

(5) 实践性教学的课时增加了, 但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尚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尤其是校外实习, 更需花大力气改变现状。

(6) 毕业生所学知识与其从业所需知识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7) 产、学、研尚未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 进一步完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2.1 注重素质培养, 建立以现代制造技术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现代化的机械制造技术就是本领域里的先进科技和信息科技的紧密结合, 信息科技的关键又是计算机技术, 大量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与计算机控制技术是机械行业的方向,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数控加工技术是机械制造业中的核心技术。

在具体课程设置上, 遵照“够用”的原则, 精简一些重复交叉的内容, 压缩一些不常用的知识, 整合一些课程, 减少一些课时。原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合并为工程力学, 以材料力学的内容为教学重点;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设计两门课程整合为机械设计基础, 以机械零件的内容为教学重点。在专业技术课程设置上, 遵照“实用、管用”的原则, 精简一些与专业方向不一致的课程, 把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合并为机械制造基础;增加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系统维修技术的课程和上机练习的时间。

2.2 加强实践教学, 建立现代机械制造实验实习基地

现代加工技术, 很多时候都是在人们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情况下进行的。建立现代化的CAD设计中心、数控加工实习基地等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实习场地, 以加强C A D、PLC控制、数控技术与技能培训, 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在金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 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上, 精心设计各种综合性的实验与实习项目。金工实习, 尽快从传统的普通车床操作过渡到数控机床操作;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 力争结合生产实际选题, 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手段进行开发性设计,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提高学生掌握现代设计方法与现代设计手段的技能, 又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2.3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精化、整合教材, 增编新教材是进行教育改革非常重要的一步。传统的基础知识要讲, 人文知识要学, 新知识要加强, 实践要增加, 课时还要压缩, 如何来处理这对尖锐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做到主动积极地学、自觉地学、创造性地学?这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C A D技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CAI) 、利用光盘、录像、投影、电视、数控机床等先进地教学手段, 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 掌握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知识, 具备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技能, 从事机械制造工艺、工装设计、CAD/CAM技术应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现代机械制造设备的编程、操作、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3 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 必须紧跟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 突出教学的特点, 同时要面向市场需求, 立新求精, 动态改革, 力求培养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体现行业特色、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摘要:改革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模式, 建立科学的培养体系, 必须紧跟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已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 探索进一步完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志毅, 林雪娇.谈21世纪先进制造技术对机械类专业教学的影响.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1 (4) :24-25.

[2]  丰二中.高职教育现代机械制造业人才的培养.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2) :43-46.

[3]  周益军.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办学特色的探讨.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2, 6 (1) :60-62.

上一篇:湖湘地域本土艺术课程继承与开发研究——以“长沙窑”为例下一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