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野外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摘要:以涉海类专业海洋地质野外实习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实习教学内容、实习教学方法与学生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期通过野外地质实习,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及吃苦耐劳的作风,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篇:野外教学论文范文

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 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总结多年野外实习经验的基础上,从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时间、地点的选择,实习内容、形式,实习中的安全防护,以及成绩考核等方面做了详尽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动物学 野外实习 教学模式

动物学是揭示动物生存和发展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动物的种类组成、地理分布、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发育规律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关作用关系。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动物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野外实习加强学生对动物与环境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深化学生对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动物与人类及动物与环境之间密切关系的了解;强化学生对动物标本制作方法的掌握,熟悉研究论文、实习报告的撰写及动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因此,野外实习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文在紧密结合多年教学与野外实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参考相关高校的成功范例,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

1.前期准备工作

1.1成立实习领导小组

野外实习开始前,应成立实习领导小组,全面指导野外实习工作。实习领导小组负责选拔实习指导教师,制订实习计划、确定地点、安排日程、规范考核办法等实习相关内容。

1.2编写实习指导书

参照教学大纲编写实习指导书。根据实习内容、实习地点的动物资源组成及历年实习标本的采集情况,编写动物名录及常见动物的主要鉴别特征、检索表,准备相关的文献资料。

1.3实习工具的准备

在实习中常用的昆虫采集、制作和保存工具包括:捕虫网、毒瓶、三角纸袋、指形管、吸虫器、展翅板、昆虫针等),用于鸟类或大型哺乳动物观察的器械(望远镜、数码照相机、摄像机),以及麻醉类药物(乙醚、乙酸乙酯、氯仿等)和保存类药品(甲醛、乙醇等)。各种实习工具、仪器和药品由专人负责。

1.4召开实习动员会

野外实习条件艰苦,实习出发前要召开动员会。动员会着重阐明野外实习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实习的重视;提出预期目标及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不畏劳苦、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带队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实习地区概况、实习的主要内容、具体实习计划及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一些应急措施。

2.实习时间的选择

野外实习的时间大都安排在春末至秋初进行。一般安排在5~9月植被繁茂、生长旺盛期,这一阶段动物种类极为丰富。海滨实习,应考虑潮水的变化,选择在最低潮时期,保证师生安全的同时,观察和采集更多的动物标本。

3.实习地点的选择

野外实习地点的选择是决定实习质量的首要条件。应综合考虑不同的地域的植被类型和生态环境,选择生物种类和数量比较丰富、人为干扰少、交通便利和相对安全的实习地点。如选取山地、森林、草原和荒漠等不同类型的景观环境作为实习点,这些生境有各自独特的动物类群,利于加深学生对不同动物类群及其生活习性的认识。

3.1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丰富、物种多样性高,是设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的理想选择。通常保护区的实验区交通便利,是理想的野外实习基地。

3.2海滨

海滨实习与内陆环境区别较大,实习的内容与要求也应有所区别,主要是认识一些代表动物类群,比如腔肠动物(水螅、水母、海葵)、软体动物(贝类、泥蚶、石鳖)、环节动物(沙蚕)、甲壳动物(虾、蟹类、藤壶)和多孔动物(海绵)等。通过实习,增进学生对海滨动物的鉴别特征、习性的了解,掌握海滨动物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方法。

3.3动物园、海鲜和花鸟市场

动物园是对野外不易见到的动物进行饲养、供观赏和研究的场所,也是实习的重要地点。在实习过程中,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通过参观学习进一步拓宽和加深知识的掌握,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此外,根据实习需要,可选取各类海鲜、花鸟虫鱼市场和博物馆等作为备选的实习点,弥补野外实习的不足,以补充、丰富和完善实习环节。

4.实习内容

4.1无脊椎动物

4.1.1昆虫

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鉴别和保存等一整套昆虫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动手能力,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同时为以后的教学和科研收集丰富的昆虫标本。

4.1.2其他无脊椎动物

选择适宜的水域进行原生动物的采集和观察,特别是代表动物绿眼虫、变形虫、草履虫和三角涡虫等;掌握其形态结构,了解其生活习性和分布状况。

4.2脊椎动物

4.2.1鸟类

根据羽毛颜色、飞翔与停落姿势,以及鸣声等特征判断和识别鸟类物种,指导学生了解不同鸟类的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观察鸟类的占区、求偶、筑巢、产卵、孵化和育雏等繁殖活动,也可对实习地点内鸟类种群数量动态进行调查和研究。

4.2.2其他脊椎动物

根据实习条件和观察设备的情况,对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等脊椎动物的观察,选择动物园、博物馆、宠物市场、海鲜市场及学校标本馆等作为实习地点。

5.野外实习中的安全措施

提出严明的纪律,要求大家务必服从命令、听指挥,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安全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野外实习一般都在暑假期间进行,常会遇到雷雨天气,提醒学生不应在高处或树下避雨,以防雷击。进入山林采集禁止徒手抓蛇,以防被蛇咬伤;实习期间不允许学生私自下河游泳、洗澡;采集时应注意脚下安全,避免被树木划伤或摔伤。

6.考核

6.1撰写实习报告

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一篇综合性的实习考察报告,按照统一、规范的格式进行书写。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点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以及实习过程中所鉴定动物的种类、分布和生物学、生态学等习性,还应总结本次实习的收获、感想等。此外,实习报告也可以就动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加以讨论,给出见解。

6.2实习成绩评定

实习成绩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评定:①野外实习期间的总体表现,包括独立开展野外工作的能力,在小组中表现出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处理野外突发事件的能力等;②实习报告的撰写情况;③实习期间采集标本的质量和数量,标本制作能力及标本鉴定的准确性;④集中组织学生进行笔试考核。以上四个方面将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赵格日乐图,苏亚拉图,哈斯巴根,毕俊怀,王铁娟.生物科学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5):148-151.

[2]赵文阁,刘鹏,陈辉.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7,1:156-157.

[3]邹佩贞,温彩燕.浅谈动物野外实习教学改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5):211-214.

[4]吴志强.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

作者:张斌 张瑞玲

第二篇:浅谈海洋地质野外实习教学体制构建

(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学院,上海 201306)

摘要:以涉海类专业海洋地质野外实习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实习教学内容、实习教学方法与学生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期通过野外地质实习,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及吃苦耐劳的作风,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海洋地质;实习;体制构建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重要使命。海洋地质实习是继海洋地质学理论课之后的一门重要实践课,一般也是海洋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上海海洋大学自2015年面向本科生开始开设关于海洋技术专业的海洋地质实习。为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丰富的海洋科学类毕业生,该实习秉承坚持实践教学的作风,形成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

海洋地质实习是海洋技术专业在校期间的非常重要的一门实习课程,该课程将课堂理论的海洋地质知识和野外海洋地质现象联系起来,为后继的学习或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连续几年的理论教学和室内实验,基本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实践教师资力量。本文将对海洋地质实习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队伍、教学方法和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实习内容

作为海洋地质理论的后续课程,海洋地质实习安排时间紧跟理论课程,这样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够理论联系实习,教学和实习不会脱节,衔接性好。由于我校海洋技术专业不同于其他兄弟学校的类似专业,针对我校海技专业没有专门开设巖石矿物学方面的课程,而是在海洋地质理论课学习过程中补充的,故海洋地质路线的设计,既要考虑到学生地质知识的薄弱,又要考虑专业的需求。针对此情况及实习时间设计了几条实习路线[1-3]:

1.岩石矿物学基础。上海地质科普馆陈列了大量且典型的岩石、矿物、和化石标本,我们将其作为实习的第一方面的内容。主要涉及对矿物岩石以及常见的地质地貌知识的再学习和巩固,例如对常见矿物的认识,常见的岩石类型以及矿物组成的认识,对我国常见的地形地貌的认识以及成因分析等;

2.现代海岸带我校靠近东海,关于海岸带的实习很方便,主要内容包括:海岸带的分带、波浪的观察、潮汐的分析、海岸带的生物等的观察与统计;

3.海洋地质作用。该实习内容观测的路线选在嵊泗列岛,可以观察到丰富多产海蚀地貌、不同其次的岩浆入侵、不同地质作用形成的沙滩、波痕和泥沙的搬运等内容。

二、实习教学队伍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关于海洋地质类课程的老中青搭配的特色教学研究队伍。海洋地质实习有关教师非常重视实践教学,课题组老师多次到走访勘察可能的实习地点,最终确定实习路线,初步完成野外实习讲义,并在后继的实习过程中不断优化实习路线、丰富实习内容。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实习课程的教学不同于理论课程的教学,理论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和概念,而野外实习要对野外发现的现象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讲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系统地掌握实习区域地质演化史,而且要具备相当丰富的理论知识。除了上述这些方面的要求,合适的教学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1.对比教学。对比教学就是运用对照的手法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教学方法[4],野外对比教学不但要有十分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举一反三,把某些相似的野外地质现象拿出来让学生对比,总结异同,使学生能够在明确一种野外地质现象的同时,也能联系到别的内容,熟练掌握相关的内容,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同是海岸带的沙滩,但沙滩的轮廓外形有不同,当然其地质成因也不同,但是相同的是形成机理,即都是泥沙的运动的产物。对比式的野外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又能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同时还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让整个野外实习教学不至于枯燥无味。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2.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野外实习教学过程中十分受用,不管在东海岸带如崇明岛亦或是在嵊泗,野外地质作用的结果十分明显,例如有规模比较大的潮沟、十分明显的潮涨潮落的分带特征和岩浆不同期次的入侵等地质现象。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复杂的地质地貌特征并分析其成因以及演化史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在嵊泗的基湖沙滩,可以看到被后期切穿的岩脉入侵现象,这个岩浆多期次入侵的重要证据,多数学生能够分清楚岩浆大致经历了几次入侵,但是为什么入侵则很少有学生能解释,其实嵊泗这边的岩石破碎程度严重,主要是受到了剪应力作用的结果,也说明在岩浆成岩之后大地构造运动剧烈,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考虑岩浆侵入则迎刃而解。再遇到类似的地质现象学生就能回答出来,其他类似的地质现象也会多了一个解可以考虑。

3.室内室外互补式教学。结合野外的教学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单单依靠上面的教学方法,有时候室内的“注入式”教学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罗盘的使用,野外地图的识别、方向的识别等等,这些基本的内容就要在室内详细讲解,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使用,在野外教学过程中,根据室内的知识结合野外的实际情况进行野外地质数据的测量就变得容易多了。在野外实习之前,提前告知学生实习路线、地点,以及一些典型地质现象,让学生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先进行解释。野外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对观察到的现象对号入座,并结合带队老师的授课情况,针对某种地质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得到更大的收获。

四、野外实习的学生管理

对于学生管理而言,野外实习和校内教学明显不同,在学校相对好管理,野外实习环境恶劣,生活艰苦,并且实习时间长,且大部分都是住宿在外,如何引导学生在艰苦的野外实习中保持高涨的热情、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心态十分重要。

在野外实习出发之前非常有必要召开一次全体动员大会,不但要让学生在野外实习教学内容让引起重视,而且要对学生生活进行着重强调。海洋地质实习一般在7月初开始,时值夏季,海边特别热,也很潮湿,紫外线强,故要强调让学生带好比较的防护用品例如防晒霜,同时出野外比较容易受轻伤,故常用的一些创可贴和其他药物也必备,除此之外,要带好长袖衣裤、帽子以及防蚊虫叮咬的常用药物。野外实习要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老师是实习的主体之一,要当好表率,不搞特殊,和学生同吃同住,给学生做好榜样,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艰苦朴素和吃苦耐劳的作风。当然野外实习比较单调,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文娱活动来缓解实习带来的疲劳。

在注意学生的衣食住行之外,学生安全可要重视,故本课程要求学生分组每组设置正副组长各一名对组员进行组织管理,禁止学生单独行动,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出发前各组点名,组长负责各组的安全事宜,到观察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中观察,回到实习地也要及时清点人数。组长制可在实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但学生的安全得到了保证,教师的负担也相对减轻不少。

五、结论

野外实习相对室内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安全方面需要特别重视,学生相对自由,管理工作有难度,野外很多十分典型的地质现象被划分到风景区,实习路线也会产生门票费用、实习条件艰苦、枯燥等等问题。总之要圆满的完成野外海洋地质实习,除了在实习过程中加强管理而且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做到师生齐心外,还需要得到有关景区工作人员的配合和理解,另一方面,前期的准备工作亦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梁娟,桂峰.“海洋地质学”课程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J].科技文汇,2015,(下旬刊).

[2]温孝胜.海洋地质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海洋通报,2000,19(4).

[3]徐茂全,陈友飞.海洋地质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12).

[4]吴怀春,苏新,丁旋,魏士平,刘宝林.山东日照海洋科学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科教探索,2007,(23).

作者:李鸿莉 李阳东 印春生

第三篇: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 要:工程地质野外实习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等方面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工程地质野外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野外实习、丰富实习资源、录制指导教师现场教学视频和拓展新的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了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为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提供参考。通过改革完善实习教学环节,达到让学生将工程地質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工程地质;野外实习;实习教学资源;技术手段

一、概述

工程地质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工程地质包括理论教学、室内试验及野外实习三个教学环节。其中,野外实习主要是对各种地质现象及地质作用的实地观察分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等方面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素质及能力目标等),以顺应市场化需求[1-2]。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工程地质的实践教学环节也应进行对应的调整和改革。从目前来看,已有部分教育从业者积极响应,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和经验。如宋盛渊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从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等方面对工程地质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3]。龙慧等在新工科背景下讨论了利用互联网+和VR等信息化手段对工程地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4]。刘勇健等基于OBE-CDIO模式提出了“四层阶梯式”的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模式[5]。王盛年等探讨了在工程地质野外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实现虚拟地质实习的应用前景及优点,分别从实习内容、模块构建、技术框架及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6]。由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在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教学中,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及其他智能手段被引入教学改革中,充分体现了当前智慧教育的发展优势及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

二、工程地质野外实习存在的问题

根据工程地质课程的主要内容,野外实习主要涉及造岩矿物和岩石的野外识别、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的野外识别与分析、第四系地层勘察、水文地质现象、不良地质作用(如风化、斜坡灾害、岩溶及地震效应等)、地质图的识读与绘制、工程勘察技术手段训练等内容。就目前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教学内容来看,很难覆盖所有内容,传统的野外实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习场地有限,不能全面涵盖实习教学内容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内容涵盖面很广,受实习经费及学时等因素的限制,一般仅能选取一个或几个实习场地,从中确定几条实习路线,能考察的地质现象及地质作用等有限,难以全面涵盖实习教学内容。在有限的场地条件下,不能让学生全部将课堂教学内容向野外延伸,学生将课堂知识与野外现象认知结合有限,这必然影响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

(二)实习过程中难以兼顾每个学生的实际操作需求

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常以4~5人的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观察教学,各组成员或有具体分工。这也容易引发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更喜欢野外游玩,心思不在野外实习上,在小组队伍里浑水摸鱼。另一方面,针对具体的地质现象,受场地和时间的制约,难以允许每个学生近距离实地观察、记录和分析,并进行产状测量等相关实训操作。这限制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发挥,也降低了实习的趣味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指导教师不能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影响实习教学效果

一个专业班级的人数通常在30人左右,甚至更多。受野外环境的限制,指导教师既要完成实习讲解,又要关注学生反应,通常只能对距离身边较近的学生关注较多,进行类似“一对一”的指导。外围学生不能靠近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受有限,影响实习教学效果。

(四)野外安全保障及管理难度较大

工程地质的野外实习多为人迹较少的荒郊野外,道路不平坦,悬崖峭壁常见,山中蚊虫较多,不利于保障师生安全。学生从课堂到野外,难免兴奋,嬉戏打闹,易引起安全事故。加之实习时间安排在室内课堂教学完成后,此时正值炎热夏季,师生长时间暴露在太阳底下,也容易中暑。另外,白天从实习场地回来后,部分学生也可能不听指导老师要求,利用夜间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如出去聚餐、游玩等,增加了管理难度。

(五)实习花费较高

实习场地一般较远,且偏离城市市区,多为人迹较少的野外,学生从学校出发到实习所在城市,以及从住宿地到实习场地均需长途坐车,上述情况累积的各种交通费用、食宿费用及保险等费用均增加了实习成本,不利于拓展野外实习。

由上述问题可知,工程地质的野外教学必然会受到较大影响,传统的野外实习应做出适当调整[7-8]。在当前智慧教育大力发展的情形下,将部分新的技术手段引入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教学,或可为该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从课堂教学改革及引入新的技术手段等方面对工程地质的野外实习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三、工程地质野外实习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在当前智慧教育发展情形下,各院校专业老师结合雨课堂、腾讯会议及腾讯课堂等平台与各种网络资源(如慕课、各种网络视频等)进行工程地质线上线下教学。就其教学效果来看,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差不大,因而得到了广泛推广[9]。然而对于野外实习而言,大部分教学常以典型的地质现象图片和视频进行讲解,与学生亲临现场观察分析的实习教学效果仍具有一定差异。为此,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野外实习教学改革探讨。

(一)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相结合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两者并非独立模块。首先,教师可提前对野外实习场地进行教学考察,准备教学资源。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相应的野外实习内容,合理安排。其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实时引入相关实习场地的地质现象等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总结知识点。由于目前工程地质教学时数普遍较少,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改变教学大纲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发掘野外实习与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做到有机结合。再次,可考虑以布置作业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要求学生对一些典型的野外地质现象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总结,达到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相结合的目的。最后,实时收集学生反馈信息,总结分析学生作业或讨论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改完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

(二)结合校区周边,丰富实习教学资源

考虑到实习场地一般距离较远,大量学生集中的长途旅行及住宿等不利于拓展实习教学。教师可充分考察调研学校周边,发掘实习教学资源,尽量减少长途跋涉及聚集。以笔者单位所在的地区为例,当地位于郯庐断裂构造带,发育有多条继承性活动断裂;水系资源丰富,有骆马湖、废黄河及京杭运河等水系,河流地质作用显著;对于不良地质作用,发育有宿迁闸滑坡、韩山堆填土滑坡等,可就近取材补充实习教学资源。根据调研考察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可用于实习教学的资源,以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野外觀察分析。另外,也可鼓励同学对自己家乡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活用课堂教学知识,拓展实习层面。

(三)减少人员聚集,指导教师现场教学

考虑到长途跋涉成本较高,可以录制视频的形式组织经验丰富的实习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具体如下:首先,确定实习场地及路线,选派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及专业的视频录制摄像人员及安全人员,确定野外实习小组和校内多媒体调度组;其次,指导老师开展野外调查,进行野外实习内容讲解,录制人员录制视频,安全员进行现场协调,确保各人员人身安全;再次,对录像视频进行后期加工处理,并在校内通过协调小组组织学生观看学习,做好记录。同时,校内协调小组收集学生问题、建议及意见等反馈信息,及时传达给野外实习小组,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补充完善;最后,以随堂测验或答辩的形式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考核,并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报告,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根据实习记录、出勤情况、实习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考核成绩及实习报告完成情况等学生数据进行综合评定。

(四)利用信息化技术,拓展教学手段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大力发展,不断被用于高校教学科研中,并已取得一定成果。其中,虚拟仿真技术虽创建的是虚拟世界,但可使现实场景再现,具有实景化、重复性、拓展性和易操作等优点。考虑到工程地质野外实习的一系列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模拟构建现场实习场景,营造“沉浸式观察和体验式数字测量”等仿真环境,将实习现场场景虚拟化,实习实训等测量操作真实化。后续可扩展至VR平台,编写配套教材,实现工程地质虚拟野外实习。

综上所述,针对工程地质野外实习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部分野外实习的改革措施,其中第一条和第四条主要针对室内课堂教学,第二条和第三条主要为室外实际场地教学,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收集反馈信息,不断总结修改并完善,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最终使工程地质野外实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达到让学生将工程地质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

结语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工程地质野外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出发,将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相结合、丰富实习资源、录制指导教师现场教学视频和拓展新的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通过改革完善野外实习教学,能够让学生将工程地质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在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方面的能力显著提高,具备在土木工程中初步分析解决常见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建军,黄林冲,梁禹,党文刚.基于工程素养和学术能力培养的工程地质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36:150-152.

[2]胡阿香,息朝庄,梁小强,姚琦,龚彬彬.浅谈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53):79-81,98.

[3]宋盛渊,徐佩华,张文,曹琛.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工程地质勘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9,000(029):162-163.

[4]龙慧,陈文昭,胡萍,彭成,樊军伟.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地质教学探讨[J].科技资讯,2020,018(006):120-121.

[5]刘勇健,管民生,梁仕华,杨学强.基于OBE-CDIO模式的工程地质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86):68-70.

[6]王盛年,张鹏,陈新民.工程地质野外实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91):125-126.

[7]刘举,卢力强,李岩,孙晓涵,张建新.基于大流量时代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高教学刊,2020(02):126-128.

[8]何斌,白晓红,韩鹏举,董晓强.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52:107-108.

[9]汪玉容,鲁旭荣.基于OBE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在工程地质与基础工程中的实践[J].安徽建筑,2021(05).

项目:宿迁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地震作用下的三维边坡稳定性可靠度研究”;2021年宿迁学院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2021ylkc06);宿迁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QU2021JGYB07

*通讯作者:徐朝霞(1986— ),女,博士,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工程地质研究。

作者:徐朝霞

上一篇:乡镇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问卷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