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乡村精准扶贫问题分析

2022-09-10

贫困问题是有史以来各国都长期面临的一个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下发多项扶贫政策,优先帮助和解决农村人口的贫困问题。近几年,国家更是加大扶贫力度,发起精准脱贫攻坚战,我国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目前距离这一目标仅剩半年多的时间,脱贫时限愈加紧迫,脱贫任务愈加艰巨,如何把握好精准扶贫这一扶贫利器,将扶贫落到实处,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本文对广西M村的精准扶贫现状进行调查,为进一步改善乡村精准扶贫现状、提高精准扶贫质量提出建议,也为其他相近地区实施精准扶贫提供参考。

一、M村精准扶贫政策及成效概述

M村位于T县F镇,全村辖5个自然屯,共390多户1600多人。M村属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人均耕地面积稀少,为典型的贫困村。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的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要求做到瞄准对象、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其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二字。M村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攻坚战略,贯彻和实施了一系列帮扶政策,如:扶贫补贴,包括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补贴、扶贫产业奖补、雨露计划补贴;教育培训补贴,包括“两后生”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农村义务教育膳食补助、中高等学校国家助学金、新生入学补助;民政补贴,包括低保金、养老金、高龄补贴、边民生活补助、临时救助;医疗卫生补贴,包括新农合个人缴费补助、乡村医生养老补助、产前筛查补助、精神障碍患者补助等;农业补贴,包括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林业补贴,包括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造林补贴等;水库移民补贴;残疾人补贴;危房改造补助;易地扶贫搬迁补助等。2016年来,M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5户,截至2019年底已脱贫150户,贫困发生率逐步降低。调查发现,M村90%的村民对精准扶贫的效果是比较满意的,认为政府精准扶贫政策及时有力,对家庭脱贫的帮助比较大,在个人就业、子女上学、家庭成员看病医疗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二、M村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M村精准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中尚存在一些问题。

(一)贫困户精准认定带有主观性

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精准认定贫困户,包括贫困户的识别和退出。据调查,M村的精准认定带有一定主观性,存在错评、错退的现象,表现为:一是贫困户识别不精准。M村精准识别是依据自治区下发的文件,将贫困认定的标准划分为“住房情况”、“家电购买情况”、“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务工状况”等16大项,每一标准又细化为小指标并设有相应分值,工作队员对照指标逐项评分并据分值高低评出贫困户。依此评比方法,家有空调、农用拖拉机的,住房精装修的,家庭成员有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都可能被排除在外。这样的评判标准其实并不客观。例如M村有一户就被举报不该评为贫困户,原因是该贫困户的银行存折是有一定财产的,但是因为生活上比较节俭,不购买家用电器,也不建新房,所以才显得比较贫困。但由于私人财产涉及到个人隐私,工作队员在评比时也无法确切地调查出每一户的真实收入是多少。二是存在贫困户错退的问题。如M村建档立卡贫困户ZHB为2016年已脱贫户,但是其居住的土坯房墙体开裂、屋顶漏雨,已无法居住。再如2016年脱贫的WJ,已于2016年建成一栋50平方米的房子,但由于家庭负担重,新建住房至今未通水电,WJ目前寄住在亲戚家。这两户均达不到“有稳固住房”的标准,按规定都不应该脱贫。

(二)医疗和教育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

按照自治区文件规定,脱贫摘帽的标准是“八有一超”,其中一个指标就是有基本医疗保障和义务教育保障。对于贫困户来说,家里有常年看病医疗的、读书上学的,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很多贫困户就是因为无法承受这些巨额支出难以脱贫,甚至再次返贫。所以向贫困户宣传医疗和教育扶贫政策,使他们了解相关政策内容,并较好地享受政策带来的福利是非常必要的。据调查,M村个别贫困户的基本医疗保障和义务教育保障在宣传落实中还存在问题:首先是医疗保障,当问到:“现行的医疗保障政策有哪些?您能说出几项吗?”,有的贫困户只能说出大概名称,至于具体政策内容是什么、参加后有什么好处却不了解。还有的贫困户尚未参加相关医疗保险,如贫困户户主WY,2012年以来一直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其平时都是自费购买药物,医疗费用开支较大。但WY尚未办理慢性病诊疗卡和享受相关政策待遇,且表示帮扶联系人未向其介绍过慢性病诊疗卡的办理政策;其次是义务教育保障,存在贫困户子女辍学且未有人进行劝返的情况。如贫困户子女LYX于去年10月份从X镇中学辍学,但未有人开展劝返工作。LYX辍学一方面是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另一方面是想出去打工减轻家里负担。因贫辍学又因不学而致贫,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

(三)易地扶贫搬迁安排不合理

安居乐业是每一位老百姓都向往的目标,对于贫困户来说也不例外。实现贫困户住有所居是国家扶贫的一个重点内容。按照自治区相关文件规定,针对居住在深山、石山、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农户,要重点实行易地扶贫搬迁来进行安置。M村也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但是在搬迁的对象、搬迁安置措施方面均存在不合理性。一是安置房数量与搬迁居民的实际需求不匹配。据调查,M村所在乡镇前两年利用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建成多套安置房,而真正需要搬迁的居民数量却比较少,所以导致部分住房至今无人居住,处于闲置状态。未解决此问题,工作队员动员一些属于危房的贫困户或一些非贫困户搬迁进去。此种做法跟易地扶贫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并没有真正使易地扶贫政策发挥实际的效用。二是安置房的质量较差,施工单位建房时偷工减料,有的楼栋还未居住墙体就已开裂。三是小区配套设施未及时跟进。据M村已搬进该安置点的群众反映,安置点的日常生活用水困难,水质难以保证。四是未有效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安置点可供给的工作岗位较少,工作量重,压力又大,有些贫困户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想返回原居住地去务农。

(四)扶贫成效后续性差

根据发展性福利理论,国家应该以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福利保障政策,在对受助者进行帮扶时要着重提升受助者的能力,使他们有一技之长,自力更生,而不只是给受助者物资上的帮助。这就涉及到了扶贫成效得以长久保持的问题。很多贫困户就是因为能力低下、缺乏专项技能而找不到合适的就业机会。据调查,M村所在乡镇针对16—60周岁、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提供了多种短期技能培训,参训人员可以免费参加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补助。技能培训虽然也使村民们学到了一些技能,但是只能起到一个短期的效果,技能培训政策后续性差,贫困户容易再度返贫。M村一位村民提到,他之前也参加过乡镇组织的蛋糕培训,但是培训次数少,只去过两次,且培训时间比较短,只能学到一些浅显的东西,即使学会了,想投资开个蛋糕店又缺乏相应的资金,而且也不知道在哪里开比较好,培训时没有相关内容的介绍。只是开展了培训,却没有跟进该项政策的后续发展。另外一位村民说道:“技能培训不是说有什么培训你去参加就行,还要看你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有的培训即使去学了还是掌握不了其中的技巧。最好是根据个人的特长进行培训。”所以如何进一步完善扶贫政策、建立扶贫的长效机制还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问题。

三、完善M村精准扶贫的建议

精准扶贫目前已到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如何赢得这场战役,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针对上述M村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在贫困户认定方面坚持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首先,在贫困户识别方面,既要严格遵循自治区相关政策规定,又要灵活运用和执行,弥补政策原则上的不足。在认定之前,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确保贫困户认定工作家喻户晓。认定时,确保对每家每户的情况进行入户调查,综合进行客观打分,调查之后由村民在内组成的评委会对每一户进行讨论和评议。其次要保证村民监督渠道的公开性,为村民提供专门的监督平台和电话,确保有异议的村民及时反馈,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再次,与公安部门、银行部门等建立互联网信息合作平台,及时获得财产和户籍方面的真实信息,将不符合贫困户条件者排除在外。最后,要对贫困户信息进行动态把控,定期了解和跟进贫困户、已脱贫贫困户的生活状况,及时剔除达标的贫困户、录入新贫困户和再度返贫的困难户。

第二,确保扶贫政策切实执行到位,强化政策的可持续性。首先,加强扶贫队伍建设,为精准扶贫提供充足的工作人员。每个贫困村要确保配备一名专职扶贫信息员,保证扶贫信息的及时录入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及时维护。厘清驻村工作队员的主要职责,使其有足够的精力做好扶贫工作。为扶贫信息员和驻村工作队员提供适当的收入补贴,确保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和岗位的稳定性。其次,加强对驻村工作队员的培训,提升其执行力。只有驻村工作队员对精准帮扶的内涵及各项扶贫政策有个清晰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将扶贫政策传达到贫困户,也才能确保上级政策不折不扣地执行。再次,要注重扶贫政策的可持续性。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认为,要从发展的视角看社会政策,在可持续发展中解决社会问题。一项社会政策从制定、实施到完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能只注重政策的出台和执行,而不对后续工作进行跟进。精准帮扶不只是给予贫困户资金、技术培训、就业机会,还要考虑帮扶后的效果,帮扶结束后贫困户能否真正脱贫,能否获得长远的发展。从贫困户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去施策、去帮扶,才能使扶贫的成本大大降低,使脱贫的质量更高。

第三,加强对扶贫效果的监督和通报。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做好扶贫监督工作有利于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一方面,领导层要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定期召开扶贫工作专项研讨会,及时询问扶贫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共同商讨解决对策。帮扶单位负责人要不定期下到村屯进行暗访,侧面了解扶贫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扶贫部门要不定期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扶贫专项检查组,深入贫困村和贫困户对扶贫效果进行检查,对于做得好的乡镇予以表扬并将其扶贫经验进行推广,做得较差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以儆效尤;再次,对扶贫工作队员进行扶贫知识的考核,可通过系统在线考试的方式将有关扶贫政策的试题整理成题库,由扶贫工作队员定期在线参加考试,考核结果直接与其年终绩效挂钩。最后,加大惩处力度,将扶贫效果与干部绩效考核相结合,对在扶贫工作中弄虚作假、有重大责任过失的人员进行严肃问责,并取消其晋升资格。

摘要:精准扶贫已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文章以广西M村为例,对M村的精准扶贫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其中存在贫困户精准认定带有主观性、贫困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扶贫成效后续性差的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在贫困认定方面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强化政策执行力和可持续性、加强扶贫监督的建议。

关键词:西部乡村,精准扶贫,脱贫

参考文献

[1] 马媛媛.脱贫攻坚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困难与出路[J].农业经济,2019(06):82-83.

[2] 陈小燕.多元耦合:乡村振兴语境下的精准扶贫路[J].贵州社会科学,2019(03):155-157.

[3] 张真琦.新时期精准扶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宁夏地区为例[J].北方经贸,2019(08):35-36.

上一篇:审计监督在国有企业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及实施路径下一篇: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调查和分析——对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7届毕业生的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