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招聘问题研究

2022-07-18

第一篇:网络招聘问题研究

网络道德问题研究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选修课小论文

络蕴藏着无尽的潜能,承载着无尽的信息,不仅对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起到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而且正在融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类社会经济、

网络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科学技术,一种载体,并创建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使我们有理由认为,借助于网络技术,现在形成了由计算机、因特网技术和使用网络人员所形成的网络社会。

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网络作为信息社会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网络在推动了人类社会前进,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诊释的同时,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它已不再单纯是技术,在被人们使用的过程中,并且由于其技术的特性助长或激发了人性中的劣根性或阴暗面。如网络欺诈、网络病毒、网络色情等形形色色的不道德的甚至是非法的行为犹如原子弹悬在网际空间,对网络生存环境构成巨大的威胁,直接阻碍了互联网的顺利发展,导致了网络道德问题的出现。

二、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1.网络技术本身的不足。

专家指出,科学的步伐,常常比伦理学的步伐要急促得多,而正是这一点对我们大家都构成某些严重的威胁。

首先是信息技术的不对称。由于信息技术形成的权力结构,其本身就具有不同主体之间信息权利的不对称性。最明显的例子是网络技术专家、网络所有者与一般公众在信息资源的占有和利用上存在不对等性。网络技术专家、网络所有者凭借知识资本等方面的优势,可能侵犯一般公众的信息权利或隐私权利,从而使后者受到损害。如几年前的“网络蚂蚁事件”的发生,作为免费下载软件的网络蚂蚁(NetAnts)以其使用简单、下载速度快等优点深受网民的喜爱。但当人们使用网络蚂蚁时,使用NetAnt,下载的机器会自动访问其它网站,其次,网络作为科学技术,既可能被用来为人类造福,也可能被用以满足某些人的邪恶要求。网络技术、各种程序软件等都是由专门的网络专家们设计出来的,一种可能是,为人类造福的这些网络技术、程序软件可能由于网络理念、本身就具有缺陷,可能会给黑客们留下“后门”,给用户带来损失。另一种可能是,一些高智商、高学历的人由于道德认识的偏颇而从事于“黑客事业”,专门设计、编辑各种程序软件来破坏人们的正常网络生活,而对这些黑客们的“成果”,有时网络专家们也望洋兴叹,无法破解。这时就要求网络技术本身要不断提高并能够对一些破坏性的程

序给予修复,但这种此消彼长的运动过程是无限的。因此,有观点认为,网络道德问题仅靠网络技术单方面是无法解决的。

三、解决网络伦理问题的基本思路

3.充分发挥传统道德的积极作用。

在网络社会中,人的社会角色和道德贵任都与现实社会有很大不同,人将摆脱诸如邻里角色、现实直观角色等现实社会中制约人们的道德环境,而在超地域的范围内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这意味着,在传统社会中形成的道德及其运行机制在信息社会中并不完全适用。但我们不能为了维护传统道德而拒斥网络社会闯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也不能听任网络社会的道德无序状态或消极等待其自发的道德机制的形成,因为它将由于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密切联系而导致现实道德的失范。因此,我们应整合传统伦理资源,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将之引入网络伦理中,使传统道德文化修身为本的思想在当今的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价值更加凸现。

4.将网络社会的外部制裁与网络主体的道德自我约束结合起来。

网络社会由于其虚拟性、间接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的特点,使得道德自律实施的难度加大。在目前整个社会基本道德水平还不太高的情况下,只有把道德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把网络社会的外部制裁与网络主体的道德自我约束结合起来,网络社会道德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并发挥重要作用。这里的外部制裁包括技术手段的和法律的制裁。

2.寄希望于网络主体自身的道德修养。

网络的道德主体仍然是现实社会中的人。我们应该看到,单一的网络技术是不可能具有情感、进行思想文流和社会文往的。网络并不是伦理道德的主体,

网络伦理的主体仍然是人,也就是利用电脑及网络技术的网络用户。网络道德是活动在网络上的个人、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共同利益的反映。而网络主体是网络道德规范的实际创造者和制定者,又是网络道德实践、道德行为的主体,更是一切网络行为的道德评价者,是道德进步的推动力量。网络主体在网络生活、实践中自我道德修养的过程,也就是人从道德他律走向道德自律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的过程。而道德自律是一个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是人人从我做起。不见他律,只知律人,不知律已”的心态。在网络社会中,如果只有少数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严格自律,网络社会就不可能有一个文明的道德面貌。它要求我们每一个网络用户都要从我做起,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高尚道德人格,并通过道德实践培养起独立自觉的判断、选择能力,正确分析、理性地对待网上信息,坚持从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利益出发,自觉抵御各种不良信息的侵入,从而自觉遵

第二篇: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09政法

(一)班李佳09060120

摘要:网络已成为当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和丰富的资源共享。可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也给部分人们带来了价值观扭曲、道德弱化及情感疏远等问题,甚至危害社会安定有序的环境,因此,本文试图从网络道德的内涵、失范原因、失范表现及解决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这几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网络道德 失范 对策

伴随着网络发展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人群的年龄段在25-30岁以下的占了74.59%,而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者占了70.11%。[1]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经济资本来直接使用。然而它却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着巨大效用。而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尤其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正以其独特、新奇和神秘吸引着广大青少年。如果我们的社会对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德性的形成,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所以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

一、网络道德及网络道德失范的涵义: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2]网络道德亦不例外:这是因为互联网是人们自觉自愿地参与并通过相互联系而建立起来的,这些自觉自愿联系在一起的用户和各种各样的网络组织就组成了“网络社会”,因此,可以认为,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3]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现实社会道德规范是网络道德的基础。网络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延伸与拓

展。是针对网上行为的特殊性而相应做出的对现实社会道德的细化和充实。

二、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

第一,色情污染和暴力问题的出现

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思想,甚至引起网民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网络交流的高匿名性、互相性、高隐蔽性使得色情信息的传播越来越方便。一些大学生偏离上网的正确方向,把网上谈恋爱作为上网的主要目的,沉迷网恋不能自拔,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全国已出现“女大学生命丧网恋”的案件。古人云,“食,色,性也。”色情网站对处于青春萌动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极具诱惑力。最近一项名为“网络十大罪状”的民意调查中,网络色情高居第五。[4]调查显示在接触过网上色情内容的大学生中,有60%以上有性犯罪的行为或动机。由此可见,网络的色情污染已经无处不在,无奇不有,严重腐蚀着广大青少年的价值观念。

另外,暴力信息在互联网的传播也不容忽视,比如当前流行的网络游戏CF、魔兽世界等,众多的游戏玩家正是在这种刺激和充满诱惑力的游戏中暴力倾向得到加强。有研究显示,长期沉溺于互联网会使得人变得孤僻、脾气暴躁,攻击性增加。与当前大学生中因“网游”而患有网瘾心理疾患的不在少数,有了这样的心理疾病,学习的天职也就难以履行了。

色情和暴力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成型的青少年而言,危害是很大的,甚至有可能会促使青少年的暴力和色情犯罪的增加。

第二,网络恐怖和欺诈的出现

在网络上通过提供制造恐怖的信息和发恐怖件来敲诈、勒索的事已不少见。在网上,万一碰上一个恐怖邮件,就会让你惶惶不可终日。如同现实生活中常会有骗子骗人钱财一样,网络也时刻有陷阱在等着你。同时,网络除了钱财的欺诈以外,也存在着情感的欺骗。有些心怀不轨的人利用青少年渴望交往和关爱的心理,设计情感陷阱,让一些无知的少男少女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利用情感欺骗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第三,论坛、黑客、病毒的破坏

病毒同样是网络挥之不去的一个噩梦。病毒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触目惊心。黑客是英特网上破坏性最强的群体,虽然也会偶尔扮演网络侠客的

角色,但更多地充当着“网络流氓”与“网络罪犯”。计算机病毒也多数是这些所谓“网路侠客”的“得意之作”。而在互联网的聊天室和BBS,人们随意发泄自己的不满并报复着漠不相识的人。这种随便的侮辱和谩骂,故意的挑衅,使得网络空间充满火药味。这些都无时无刻不在污染着互联网的环境。

第四,道德情感淡漠

网络的互动性特点使网络世界中存在着一种平等,匿名,虚拟的网络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在为人们建构新的人际关系提供可能的同时,也为一些现实世界中遭遇人际挫折或者失败的人们提供了逃避的港湾,更有人可能会逃避现实人际交往,沉迷于网络人际关系,淡化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区别,而长此以往会使人们对现实交往淡漠及现实人际交往技能退化,这样一来,内向的人会更加封闭,自卑的人会越来越丧失信心,而诚实者也可能学会欺骗。

三.互联网道德失范的原因

目前,之所以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会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第一,法制建设跟不上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信息来源广,内容庞杂的特点,无论是政府机构的网络警察还是网络公司都难以对其逐一检查。在网络上,跨国、跨地域发布或调阅信息并不需要办理出入关手续,而且某处被禁止的信息可以改头换面以另一种形式进入网络。这给现实社会中地域设卡、设点管辖的方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现行政策、法律等规范还存在相当多的空白。网络立法尚有许多争议。第二,网络技术监督控制体系还不完善

网络技术本身还存在安全隐患。一反面,世界上还缺乏统一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缺乏统一的信息安全标准、密码算法和协议。另一方面,我国的信息化设备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改造。除了信息技术本身存在安全隐患外,技术方法总能被更新的技术所战胜也是一大问题。大多数网络失范行为之所以得逞,主要在于网络技术的缺陷。此外,真正懂得使用和驾驭网络安全防护工具和技术的人微乎其微。这就大大妨碍了网络安全技术在国民中的推及和普及。

第三,弱化的“自律道德”

“自律道德”是指人们进行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时,主要是受自己主观的价值

标准支配,而不是外部的影响。其道德判断具有主观性,是道德发展水平趋于成熟的主要标志。在互联网中,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将会导致人们的主观价值标准模糊和自主意识降低,自律道德弱化,并因此而造成网络道德失范。

第四,难以形成“他律道德”

“他律道德”是指人们在进行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时,受到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客观的效果,而不是主观的动机。他律的道德标准具有客观性。由于互联网缺少规范和监督,人们难以形成这种受制于外部规范的“他律道德”。 当人们处在现实社会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规范中,现实的规则对个体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而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原本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规范和秩序逐渐失去效力,这就给个体提供了逾越规范和释放现实生活压力的空间,自我也能获得更多的表达机会。因此,网民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现实社会的“他律道德”是建立在规范和权威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然而在网络空间,个体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与现实社会的直接对话,责任之外的其他人很难对不道德的行为采取相应的道德措施。此时道德行为的维护也仅仅表现为行为者本身的“道德感”。在这种情况下,行为者可以随意解释其行为来为自己辨护。所以,“他律道德”在网络空间就很难形成。大多数人在这种缺少评价和制约的环境中,会表现出与自己性格与现实身份不一致的行为。综上所述,网络监管技术及网络法制建设跟不上,网络“自律道德”弱化和“他律道德”难以形成等原因,再加上网民在现实中的自主道德意识存在问题,因此,网络的道德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

第一.加强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自身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受到技术发展程度的限制,网络的安全水平远不够网络技术水平发展成熟。因此,加强网络技术监控尽快研制出低成本,易普及的网络技术监控系统,依靠防火墙加密技术,监视技术,网络定位跟踪等技术及时发现﹑制止和清除不规范﹑不道德的网络行为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第二.制定出网络法律

很多网民之所以在网上胆大妄为,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网名

在网络的言行言论都不需负任何的责任。当网民本身的道德意识水平不高,又缺少相应的法律制约时,只要有少许的环境因素的诱导,很可能会导致人的行为的失常容易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现今,网络法律的制定已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计算机诈骗和滥用条例以及电子通信隐私权法》等;1997年12月我国公安部也颁发了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12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获得通过。这些网络法律的制定为了互联网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第三.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

互联网应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媒介,可以对学校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产生显著的影响。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网络道德教育都有独特的优势。传统的道德教育是一种说教式的灌输,内容枯燥,过于抽象,学生很难内化。网络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图文和语音功能,使道德教育变得生动形象,容易理解。并且学生也可以以参与式的身份来讨论一些道德问题,发表自己的道德见解。另外在网络也可以采用公正团体策略,增加网络的凝聚力,提高网民的道德认知能力,减少网络不道德的行为。

第四.加强网络道德主体的自律性

网民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在网上的行为,加强网民道德的自律性就成为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不像传统道德那样,主要依靠舆论和规范来规范个体行为,而是靠网民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由于网民各方面素质的参差不齐,网络自主道德意识的培养主要是网民道德责任感的培养,现今的网络环境自由、开放,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必然导致网民在网络的接触中遇到前所未有的道德认知冲突,当一个人具有了强烈的道德修养愿望,并具了自我修养的能力时,道德认知冲突能够增强网民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另外网络的道德论坛也可以增强网民的道德推理能力,在一种平等平和的讨论式的网络环境中,人的道德意识的提高相对容易得多。 因此,网民要懂得自我约束自己的网上行为,当个人参与网络活动时,不得以任何形式损害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与和谐。

第五.发挥党的引领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

质体现”,要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5]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成为应对网络伦理危机的指导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于网络文化建设始终 ,发展先进文化 ,建构和谐文化 ,改造落后文化 ,抵制腐朽文化 ,让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2001年第六期

[2]、《网络社会的道德悖论沉思》杨倬东南亚纵横,2004

[3]、《关于网络发展中的伦理问题的思考》王颖理论观察2008

[4]、《台湾公布“网络十大罪状”》云南日报 2000-05-25

[5]、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10-15

6、《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7、《网络空间的社会行为》黄少华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8、《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调查研究》现代交际 2012年07期

第三篇:小学高年级网络成瘾问题研究

目 录

中文标题、中文摘要、关键词-1 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关键词-2 前言---3

一、网络成瘾涵义----------------3

二、国内外对网络成瘾的研究现状--------------------------4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成瘾个案--------------------------4

四、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5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5

(二)网络因素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影响-----------------8

(三)外部环境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影响-----------------9

五、对小学高年级网络成瘾学生的教育对策及心理干预------------------------------11

(一)学校应加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教育--------------11

(二)家庭环境的帮助----------11

(三)运用心理学知识,开展心理治疗与辅导-----------12

(四)社会环境的支持----------12 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3 致谢辞15

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小学生接触网络也越来越普遍。上网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研究分析造成小学生使用网络的不良因素,找出有效预防小学生迷恋网络的方法与途径,实现对小学生网络使用进行正确有效地导向,以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网络成瘾 ;需要 ;网络吸引 ;外部环境

Study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Problem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he primary access to the Internet more and more common. The Internet can broaden horizons, increase knowledge, but the results negative effect can not be ignored. Cause analysis of adverse factors students use the network to find effective ways to prevent students obsessed with the network and ways to achieve the correct us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network effectively oriented to the promotion of primary health and happiness.

Key words: Internet addiction ; needs; network to attract ;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21世纪,国际互联网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正成为人们日益依赖的现代化工具。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冲击着学生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更吸引了许多儿童网民的加盟。根据Morgan Stanley最新推出的2004年《中国互联网报告》和CNNIC调查结果,从网民结构上看呈现低龄化趋势,中国现阶段网民中18岁以下的网民占18.8%。[1]由此可见,学生作为知识新技术的网络拥有者和使用者,自然而然地成为使用网络的最主要人群。随着学生上网的日趋增多,互联网对儿童心理健康与发展的“双刃剑”作用也日趋明显:一方面,儿童利用网络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了解外面多彩的世界,拓展学习知识,获得了快乐;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为了上网逃课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有的竟彻夜不归,过度沉溺于虚拟网络中不能自拔,成为“网络成瘾”的患者。

一、 网络成瘾涵义

网络成瘾是一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又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InternetUse,简称PIU)。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医生依凡.金伯格(DR.Ivan Goldberg)于1995年提出并命名,美国心理学会随后将其正式宣布为一种心理疾病。Young把IAD定义为一种没有麻醉作用的冲动控制障碍,是一种类似于强迫性赌博的强迫行为。[2]与烟瘾、酒瘾不同,网瘾是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

[3]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还有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4]网络成瘾行为已成为精神性成瘾行为中最为普遍突出的一类表现,有“网络海洛因”、“电子鸦片”之称,表现为对网络有心理依赖性,长时间上网可以从网上获得愉快和满足,一旦下网就会感到不舒服、烦躁等一系列不适应反应。Turkle[5]的研究表明学生过度上网交友将导致社会焦虑,在社会性影响上,缺乏面对面的社会交往(仅有线上交流的社会经验)和缺乏统一

3 的身份。因为他们会花费很少的时间去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并且会以上网的方式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还自欺欺人否定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造成的影响。判断学生是否网络成瘾,主要是看他成瘾行为是否影响了个体自身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是否导致人际关系恶化、学习能力减弱、学习效率低下、生活质量下降。

二、 国内外对网络成瘾的研究现状

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并且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他们纷纷对网络成瘾诸多方面做了调查研究,如网络成瘾心理机制方面有罗桂华[6],他分析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固有的人格缺陷(包括敏感、抑郁、多疑、认知能力差等)及自我同一性混乱等心理机制,还提出了一些心理矫治的措施有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开展心理治疗与辅导、社会环境的支持等;还有些学者如程亮[7]、张红英[5]等都对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矫治与干预的一些措施。在网络行为特点方面有唐志红[8]的,其中分析了男性比女性更易网络成瘾、城市出生的学生比农村出生的学生更易网络成瘾、父亲职业不稳定的学生比父亲职业稳定的学生更易成瘾,此外还有研究了学生依恋性强的比依赖性弱的更易成瘾。对于网络犯罪心理特点德研究有何振忠[9]探讨了网吧、“技术崇拜”、家庭方面的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影响;还有王桂华、吴绍琪[10]也提到了网络技术对青少年犯罪造成的心理影响。在网络游戏的影响方面,主要研究了游戏的模型、角色扮演游戏的特点以及游戏对学生的吸引与影响等,并且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理论干预措施。目前,网络成瘾的学生比例在逐年增加,而国内外对网瘾的心理干预现有的研究仍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虽然对网络成瘾解释的理论模型很多,但是对网络成瘾定义缺乏统一的界限,而且对网络成瘾诊断缺乏统一的标准;团咨作为治疗网络成瘾的重要手段因推广力度不够没有达到好的效果;有学者还提出了不到一年的网络成瘾者有70%[11]能自愈,但这一结论并没有被更多的学者所证实。

三、 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成瘾个案

4 韩前(化名),男,小学六年级学生。身体健康,发育良好。父母工作忙,照顾孩子比较少,爸爸管教孩子又比较严,家中老人非常疼爱这个孙子。该生语数外几门功课都有过不及格现象,学习成绩在班上倒数,个别科目只有30分,性 格有点内向,但言语表达清楚,喜欢玩电脑游戏,见了电脑眼睛就发光,操作电脑灵活自如 。痴迷于电脑游戏,如果不玩会出现焦虑、心慌、 坐立不安等,同时还有不愿意上学或逃学等心理行为。该生自己认为:学习不好是自己笨,记不住。而且觉得老师和家长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不想上学,想离家出走。对玩电脑游戏,他感到很过瘾,玩得很开心。如果不让他玩,会很难过,所以每天不由自主地要玩,拦也拦不住。诊断分析他是因学习不适应导致了电脑游戏痴迷。但他并不是单纯电脑网络痴迷症,只要将成功的满足感转移到非电脑游戏上,他是能改变电脑痴迷的行为的 。在行为方面:针对他得到的表扬和鼓励太少的现状,运用正面奖励办法来减少对韩某玩电脑游戏的次数。因此我运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采用了认知及行为疗法,先从玩电脑游戏这个话题入手,逐渐迁移到改变对学习的认识;认知改变以后,就进行行为轿治的辅导,通过制定具体目标和奖励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辅导,韩某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上课态度认真了,也积极发言,作业完成情况有了好转,与同学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打电脑游戏的次数逐渐减少 。

四、 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网络成瘾的原因很复杂,是成瘾个体、网络环境和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网络成瘾既取决于小学生自身的易感性特征,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与自主能力的增强,以及“自由”时间相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较多,而且在存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也取决于网络的吸引和现实社会生活环境的影较多。前者是成瘾的内部原因,后者是成瘾的外部原因。

(一) 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

1、反映身心发展方面的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发生变化的成长时期,他们对新事物的敏感且易于接受、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达到了另一高度,他们不只是对新鲜事物咨询大人一下,而是要停下来仔细的观察研究;渴望友谊和交流,但自制力较弱,再加上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使他们特别需要

5 别人的理解、认同与支持。。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需求有时很难得到满足,而网络以它特有的方式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虚拟社会,这无疑不是为小学生高年级学生提供了实现自身需求的最好舞台。当他们在这神奇的虚拟世界中第一次获得快乐与满足时,便会希望重复获得。就像韩前同学一样,由于现实生活中父母对他的关爱太少,因此为寻求关爱就经常上网,又因他自制力较弱,因此这种反复行为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当达到失控的程度时就产生了网络成瘾现象。上述案例并不是一个特例,而是具有普遍性,韩前同学就是因为对网络的好奇进而痴迷而导致的网络成瘾。

2、反映认知能力方面的特点

由于小学生主要的活动是学习,再加上他们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对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活动的认识还很单纯,缺乏对现实中丑恶事物的认识、了解和接触,因此没有养成对丑恶事物的防卫意识,表现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相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完善的,但是对于外界新鲜事物的诱惑还是缺乏正确的认识,看见别人在上网觉得好玩,又听到别人说好,因此就会成为盲目的追随者。

3、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人格特点

网络成瘾者在人格特质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如孤独、敏感、抑郁、脆弱、多疑、兴趣单

一、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认知能力差、自我评价偏低等,具有这些特征的小学生由于不善于向别人倾诉自己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家人或朋友的关照和帮助,而网络却给他们提供了关心与宣泄的平台,因此他们就喜欢在网络上倾注更多的精力,也就容易在网络中获得成功与快乐。于是这种在网上游刃有余与现实生活中不断遭到打击,就导致了他们更多重复上网的行为。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内向、孤独,使得他们的心声得不到很好的倾诉也得不到家人的关心,而网络却提供了这个平台让他们能获得关心与快乐。就如上述案例中韩前同学一样,由于父母工作忙缺少父母的关心又内向,因此网络就成为了他最好的“朋友”。

4、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需要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的兴趣、理想、价值观念等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就导致了小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对新事物的敏感以及学习压力的增加,使得他们需求的增加与变化不断。然而

6 需求的变化又是由人的生理特点和社会性所决定的。这种需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需要娱乐的特点

生理因素的影响和长时间处于单调的活动之中使小学生大脑疲惫,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大脑的疲惫,因此生理上就急需某种东西来给予刺激,以激发大脑中的“享乐区”。上网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大脑内部会进行化学反应刺激,释放多巴胺,从而使人产生快感。若这种刺激是经常性的,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大脑就会强化对自身的这种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成瘾行为。

(2) 需要宣泄的特点

人活着都需要宣泄,然而现实中往往又得不到适当地宣泄,而网络却给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宣泄提供了一个平台,并且大多数网络游戏与交友都是健康向上没有危险。适可而止地玩游戏与交友是放松身心的一种健康活动,当他们学习、生活压力过重时,可以通过玩游戏放松宣泄一下自己紧张压抑的情绪,但若脱离了它的合理使用极限就会形成恶性上瘾。这样就会造成人精神萎靡不振,一旦长期处于玩游戏与交友的兴奋状态时,就容易导致急躁情绪,影响正常的学习、休息。就如案例中的韩前同学由于学习成绩的下降,他感到很难受但又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因此网络游戏就让他得到了好的宣泄,但是由于这种宣泄没得到合理的限制,所以就造成了他的成瘾。

(3) 需要应对挫折的特点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异常激烈,使有竞争实力的小学生会客观而积极地面对现实生活,而缺乏竞争力的小学生往往会产生消极心态(如不良的人际关系、智力条件、动机冲突等)。当犹豫不决的选择时,有些小学生就会采用上网的方式来逃避现实生活,在网上寻求并获得认同与赞许。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竞争压力更大而且遇到挫折的机会更多,因此当他们产生消极心理时就更易用上网的方式来逃避现实,在网络上寻求认同。像上述案例中提到的韩前同学一样,学习上遇到的挫折就通过上网玩游戏来应对,最后导致了成瘾。

(4) 需要交往的特点

马建清在《学生心理卫生》中将学生的人际关系心理问题归纳为以下六种情况:缺少知心朋友、与别人难以交往、与他人交往平淡、感到交往有困难、社交恐惧症、不想交往,可以看出前五类学生均有交往愿望与需求。[1]网络以其特有

7 的交互功能给小学生同外界相互交流、制造和使用信息资源及人际沟通提供了便利的机会,使各种人际关系类型的学生都可以在网上开展各种形式的人际交流。特别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的自主能力比较强更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人际交往。

(5) 需要自尊和被认同的特点

学生常被称为时代骄子,他们迫切寻求外界认可,然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加之同学之间竞争异常激烈,他们的自尊心经常会受到严峻的考验。一方面,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肯向他人流露自己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他们又迫切寻找“知音”,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以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与理解。并且现代社会家庭中绝大多数都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极端的自我,永远都感到利益的不满足,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自闭与自卑。而网络却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寻求快感的平台,在这里他们得到了尊重与认同。就如案例中韩前同学,家中只有他一个 长辈有比较宠爱,父母对他照顾又少,因此他的自我为中心与无知音,学习成绩的下降,使得他在网络游戏中寻求尊重与认同。

(二)网络因素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影响

1、有限的感知经验与丰富的资源

网络空间信息资源丰富,数量巨大庞杂,具有跨地区、分布范围广、多类型、多语种、高度共享的特点,能为小学生选择提供较大活动余地,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需求量与渴望新知识的欲望相对较大,而书本上的知识相对较陈旧且更新较慢,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网络信息动态性高,信息资源瞬息万变,各种搜索引擎及检索系统使学生获得信息变得方便快捷。[1]然而网站提供的网络资源又不受任何组织或制度的控制,因此造成了网上资源的质量良莠不齐及信息的分散、无序、不规范等。而小学生在使用或处理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信息量比较大,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对信息的需求量大,因此就会大量吸收,当超出了他们自身的有效处理能力时,就会产生面对信息时的低分析决策能力和悟性压迫感的信息超载现象。

2、超时空界限、灵活和平等的地位

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不仅是各种信息单向传递的接受者,而且还是信息接受的弱势群体。网络就像一个极为丰富的巨型超市,学生在里面可以随走随看,并且还不受空间限制,所以使学生的地位就由盲从走向乐独立平等,因此他们的

8 兴趣与口味就会出现更多元化的选择,这就必然会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自主能力的增强,更易盲目追随,并且网络的灵活、平等、超时空性及高动态性,每天呈现的都是新鲜的信息,就能牢牢的抓住他们的好奇心。

3、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

网络的出现及广泛的使用,直接引起了小学生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给小学生人际交往提供了特殊的空间,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与以前相比一是封闭性减弱了,并呈现出开放性与多元化的趋势;二是人际交往的自主性与随意性增强了;三是间接性、广泛性与多样性的出现,因为网络交流是人机互动,带有明显的间接性,这种间接性又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就决定了网络交流的广泛性;四是人际交往等级性减弱,平等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追求平等的意识。然而现阶段,用于约束网络人际交往的具体行为规范还不健全,还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和有效地监控手段,这就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无序与失范。

4、心理补偿的体验

当今教育的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推进。沉重的学习压力使小学生处于矛盾利益的冲突和抉择中,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在现实中找不到一种恰当的补偿的方式,这时网络以它的虚拟性、自由性刚好可以补偿他们的这种需要,可以使他们产生增强自信和自我肯定的认知和体验,因此他们就更愿意在网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5、网络游戏的体验

网络游戏除可以给学生梦幻般的体验、颠覆虚拟与现实的角色扮演、赋予挑战感的等级层次、史诗般的故事情节和虚拟社区中的归属感与友谊等特点外,还有唯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简单的操作系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现实世界中难以获得的平等、自由感等,牢牢吸引了大量学生玩家的兴趣,就如上述案例中韩前同学。

(三) 外部环境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影响

学生接触的外部环境主要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因此小学高年级学生亦是如此。

1、家庭

9 每个人社会规范的接受、价值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立、行为方式的养成、生活技能的掌握和社会角色的培养等,最初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12]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品行及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心理、品德、爱好与思想的影响至关重要。

两组城乡比较:成瘾组城市学生33(50.8%)农村32(49.2%)因P<0.021,发现来自城市的学生更易网络成瘾;同时两组父亲职业比较:成瘾组父亲职业是科教3(4.6%)工人24(36.9%)公务员1(1.6%)农民24(36.9%)自由职业3(4.6%)商人10(15.4%),发现父亲职业是工人和自由职业者的成瘾率比父亲是科教人员、公务员和农民的成瘾率更高,P<0.028。[8]因为这些父亲为生计忙于奔波而疏忽了对孩子的关心和管教,或因对子女网络行为缺乏引导和控制的能力,使孩子有更自由的空间来上网。

有的家庭父母不和,有的父母离异,有的教养方式不当,管理不上,都会导致孩子网络成隐。从成瘾组与对照组的父母教养方式比较 (/X±S)可看出成瘾组的父亲的教养方式EF2(22.73±8.50)、EF3(21.19±5.61) 、EF5(11.89±4.64 )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EF2 (19.10±7.84),EF3(18.815±.88)、EF5(9.65±4.22)差别有显著性P<0.01;成瘾组与对照组EF1 (46.98±12.70)(50.2314±.37 )、EF4(11.74±3.92)(11.69±3.99)、EF 6(10.78±3.42)(10.06±3.74)因子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的教养方式中,成瘾组的EM3(15.94±5.58)、EM4(17.36±7.05)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EM3(13.36±5.81)、EM4 (14.43±6.00),差别有显著性(p<0.01);EM2(35.71±9.89)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2.13±9.08),差别有显著性(p<0.05);成瘾组与对照组EM1(48.49±13.16)(51.36±15.15)、EM5(12.13±3.91)(11.51±3.93 )因子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2、学校

学生多数时间是在校学习,学校环境对学生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有重要影响。学生在校期间,学生会出现诸多的适应问题,如学校学习条件和学习方法的变化使学生不能适应现实,当面对成绩比较好的群体时,自信心会严重下降,并产生强烈的自卑与嫉妒心理,因此一些学生就会产生尽力寻求逃避现实的想法。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休闲方式,似乎成了网络成瘾者缓解抑郁的地方,夸大了他们的社会生活,使他们可以与更多的人警醒交流以缓解压力和抑郁。像韩前同学一样,由于学习上的不适应进而转移的了网络游戏上,导致了对网络游戏痴迷。

3、社会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适应社会多数家庭都配备电脑,并且对电脑都能驾轻就熟,各地的网吧也随处可见。这无疑为小学生提供了求知的新渠道,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但由于网络管理规范的不健全,并且缺乏可操作性和有效地控制手段,社会的一些不良思潮在网上开始泛滥,因此为正处于发展中的小学生打开了方便之门。又因为对于网络,社会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因此给一些制作黄色和非法网战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网络经营者为追逐最大利益,并没有考虑小学生认知特性而把他们排除在外,而是采用各种吸引的手段,进行不良诱导,歪曲他们的世界观及人生价值标准。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发展的起步阶段,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生活环境无疑起到重要作用。

五、对小学高年级网络成瘾学生的教育对策及心理干预

(一)学校应加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教育

许多小学生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沉溺于上网,除网络本身具有的吸引外,他们并没真正地了解网络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此应加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知识的系统教育,让他们有一个全面理性的了解。并且网络成瘾者差不多都不愿面对现实,不愿面对自我,他们最善于骗自己喜欢在梦中生活。[13]因此,学校教育孩子首先应教他们树立自己的信心,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接受自我。并且还应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习心理方面知识的学习,更好的对学生加以教育;学校也应加大力度对这方面的指导与管理。

(二)家庭环境的帮助

根据李涛、张兰君对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和父母教养关系的研究调查表明,网络成瘾的父母教养方式显示出更少的情感温暖、理解,更高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14]因此父母应该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并与学校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促进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成长与成熟。并且现在出现了一种“绿色上网”,就是家长可以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控制上网时间,避免成瘾。

(三)运用心理学知识,开展心理治疗与辅导

当前研究者运用的治疗方法大致有以下七种:1.认知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贝克(Beck)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在实践干预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有认知重建、自我提醒、想象法、自我暗示等;2.行为疗法,它是以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基础坚持效仿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它是把人的行为和外在的环境视为研究对象,主要方法有强化法、行为契约法、厌恶疗法、松弛疗法、自我管理法等;3.认知行为疗法;4.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FBT),国内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在临床上已开始应用,但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5.家庭干预疗法;6.团体心理辅导;7.箱庭疗法。

上述案例中对韩前的心理辅导与矫治,我运用了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相结合,经过一段时间后,韩前同学的情况有了好转。对于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学校应加强对心理学知识的普及。

(四)社会环境的支持

1、对网络文化的筛选

网络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库,它不仅含有财经、娱乐、学术和新闻方面的信息,还含有各种各样数量繁多的反动、暴力和色情以及其他信息混杂在里面,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力度对其进行筛选。并且还要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一系列健康的校园文化、网络文化活动,努力将他们的聪明才智引导到科技创新中去,让他们在科技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辨别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2、对网络文化的创优

校园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性、互动性的文化,在当今信息社会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影响既普遍又深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参与,不仅能丰富网络文化,还能强化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而且还能提高网络的自我教育功能。

3、对网吧规范的监控

网吧的经营并未纳入治安管理范围,因此有些网吧还提供虚幻、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严重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诱发他们违法犯罪。因此国家及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应定期和不定期的对网吧进行检查,对违规网吧要及时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让网吧走上健康之路,才能保障小学生的 12 健康成长。现在一些正规的网吧都限制了上网时间,若连续上网玩游戏达六小时,网络就会出现提示语让你休息以免用眼疲劳,然后自动关机,以保护上网者的健康。

结束语

本论文是针对当今社会网络成瘾的热点问题,而进行的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研究。通过查阅资料、个案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统计分析后,本文主要从下面五个方面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是网络成瘾涵义;二是国内外网络成瘾的研究现状;三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成瘾个案介绍;四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的探析;五是对小学高年级网络成瘾学生的教育对策及心理干预。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希望对小学高年级网络成瘾的学生有所帮助,并祝愿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焦丽梅.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的内涵及成因分析[J].德育探索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3). [2]雷雳,李宏利.病理性使用互联网的界定与测量[J].心理科学进展,2003(1). [3]谢守付,李奕,姜季妍,张叶,张亮,顾广中.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第17卷(1). [4]邵君.国内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综述[J].青年教育,2009(2). [5]张红英,张程桢.学生网络成瘾心理行为干预研究[J].临床心理疾病杂志,2007(2). [6]罗桂华.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与干预[J],教学与管理2009.1. [7]程亮.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及矫治[J].当代教育科学,2003. [8]唐志红.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网络行为特点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9(7). [9]何振忠.探析青少年网络犯罪心理及预防[J].社会广角. [10]王桂华,吴绍琪. 论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犯罪心理学研究内容与方法的影响 13 [J].辽宁行政学校院报,2007年06期. [11]高洁,李艳梅.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与心理干预[J].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9.4. [12]陈君华,周重阳.沭阳:网警成了“香饽饽”[N].人民公安报.2006 [13]王晓燕.问题学生诊断手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4]李涛,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

4、27(3)

致谢辞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年前,我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来到这里。 三年后,微笑回首,一幕幕,宛在昨天。记忆的雪花翩翩起舞,思绪定格在莲花盛开的季节。挥洒过汗水,也滴落过泪花,这里有我熟悉的一切,有我热爱的一切。恍惚中,在美丽的校园中度过了我人生中最为宝贵的年华。享受漫步校园的感觉,初春温润的玉兰花,盛夏翠绿的柳条,秋天飘舞的枫叶林,还有同日一尘不染的湛蓝晴空。每个季节都绚丽多姿,三个寒暑的走过,我也深深爱上了这里。

我在这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蜕变,蜕变是需要经历过磨练,磨练可以让我们更为坚强,去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所遇到的困难与磨练。

感谢无数次与我并肩看风景的蒋玉娥,我们一起见证着这里每一次的花开,每一寸草绿,每一片绿动斑驳的树荫,每一抹灿烂悠然的晚霞。挽臂并肩,欢声笑语,那快乐的时光,让我永生难忘。

三年,给予我的是不断丰厚的学识,是从容、自信和幸福的能力,还有珍贵的友谊。同门求学时一种缘分,大家相聚在这里,无数次结伴同游,无数次谈天说地、嬉笑怒骂,无数次在绚丽的自贡寻找快乐。曾经一样的悲欢,注定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共同分享许多美好的回忆。尽管就要各奔东西,但三年同窗之谊,我们会成为医生的朋友。

本论文是在指导教师冯建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冯老师以他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本论文从开题到完成,几易其稿,每一步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再此我向冯老师表示深切的谢意与祝福。

本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其他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与帮助。在此也要感谢梅仪新等各位老师在论文选题、开题期间所提出的宝贵的意见;感谢学校为我们建立的电子资源为本文提供了信息资源。回想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虽有不易,却让我除去浮躁,经历了思考与启示。

曾经以为离开学校的时候不会难过,毕竟这已不是第一次离开校园。可是在写下这篇致谢词的时候,眷恋和惆怅还是涌上了心头。这三年在我的生命历程中

15 无疑是美丽的,它是我一辈子享受不尽的财富。

三年充实快乐,感谢给予我帮助的老师,感谢我的同学,感谢我的室友,是你们让我感受到生活是如此美好。

第四篇:远程网络教育质量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中文)

远程网络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新兴产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国家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提到了教育的信息化资源战略,根据目前国内的远程网络教育发展现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深刻的认识到建立远程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中国远程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将通过对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分析,并通过对个案的经验研究,就如何建立远程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一些观点和做法,供探讨。

摘要(英文)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研究背景

我国的网络教育始于1994年实施"中国教育科研网示范工程",在1998年初,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就指出:“及早使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走上科学、系统、规范的轨道,完成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任务。“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陈至立部长在教育部2000年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着眼未来,面向世界,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中也一再强调:“要充分认识现代远程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对21世纪教育发展至关重要。”加快CERNET的宽带建设,发展网络远程教育,在最大的程度上使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做到合理配置。这些政策性的指导,一方面强调政府对远程教育的支持,另一方面所树立的终身学习观念也势必使我国公民日渐认可各项远程教育活动。

根据CNNIC的统计,以EDU域名注册的网站以每半年增加100家左右的速度向上攀升。从这一显而易见的角度来看,我国网络远程教育发展趋势虽然缓慢,但仍不失上升态势。目前我国在网络界从事教育或培训工作的互联网单位大概在3000家左右。就此数据而言,可以看出网络远程教育在我国已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事业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下面列出的我国网络教学的主要参与者的现状中,可以看出仍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地方。

1、传统教育软件公司。他们以出品基于CD-ROM的教学软件为主要业务。由于传统CD-ROM软件市场受到网络、盗版等因素的冲击,生存环境受到相当的威胁,他们都开始考虑或正在实施网络教学的方案。

但是他们的弱点是公司形态不是互联网公司,业务模型对互联网业务会有阻碍。这类软件企业的教育网站还没有完全成为其经营重点,而且其内容也不具有优势;但他们对传统教育市场有较强的操作经验,而且转型的速度很快。

2、中小学网校、小型教育网站。这些网校历史较长,而且主要工作是利用网络辅助完成课堂教学。他们的优势是在自己从事的范畴内熟悉课程的制作和教学过程,但是缺乏资金、技术、完整的市场业务模型和企业管理运作经验。

3、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很多ICP开设了与教育有关的专栏或“网上课程”。他们的优点和重点在于通过丰富栏目内容引来访问量。这些网站的教育内容大多以静态教材为主,而且主要是免费的。还有相当多数的ICP以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社区平台或市场服务。但真正的教学内容仍然相当匮乏,并且不能完成完整的网上教学服务。

4、传统培训机构。主要包括一些主流IT公司的授权培训中心、国内外行业培训的执行机构与办学机构。他们主要以销售传统培训服务获得盈利为主要目的。其中有些机构也开始着手规划网上培训的计划。并已经拥有了成熟的培训体系、丰富的经验和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是由于现有培训销售是这些公司的主要经营目的,因此网络技术和概念不是他们的强项。

5、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电化教育机构。这些机构是目前全社会中实施教育和培训的主体,也是教育培训市场的主体。大学的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机构,是学校对外收费办学的主要窗口,承揽对社会、企业的教育和培训。大学在资金、课程资源、技术协作上均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中国传统计划体制对他们有很强的约束,难以高效地利用资金进行大规模开发和市场运作。

1.1.2问题提出

纵观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看出以下问题:

1、教育模式。传统的课堂教育经过百年锤炼,已经成型,网络教育究竟什么样? 教育模式,课程浏览方式都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资源匮乏。这是中国互联网的通病。由于互联网建设在我国只有几年的历史,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属于新兴事物,我国的网络教育事业在人员、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缺口仍然很大。

3、概念落后、重复建设、缺乏规划,实施乏力。网络课件和平台的开发,大多处于概念落后,重复开发的地步。

4、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建立,缺乏有效的监控及管理机制。

5.教材:认为一些课程的设置或文字教材内容不能跟随技术的发展或制度的改变及时更新,导致学不能致用;文字错误较多;体例和设计不适合于远程教育自主学习;媒体教材形式单调;交互性不强等。

6.教学手段:突出表现在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远程教育设施上,明显存在着教育技术设施应用滞后、网络设备不足等问题。

7.师资:表现在(1)工科、法律、经济等急需专业教师偏少;(2)具有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少,专科教授(辅导)本科、本科教授(辅导)本科等在一些偏远教学点屡见不鲜;(3)教师事业心不强,如教师在远程教育的角色转变、教学辅导方法的探讨方面没有明显突破。

8、考试:表现在为扩大生源而降低考试难度、放任违纪现象等。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的目的

希望通过对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建立适合我国的远程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1.2.2研究的意义

探寻网络远程教育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我国网络教育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网络教育教学质量是衡量教育发展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教学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育质量的水平, 决定着人的发展程度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通过运用全面质量管 理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对网络教育机构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问题、体系基础、系统模型和实践模型等进行了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和运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理念.通过对网络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将个案研究和实践应用成果,进一步扩大到全国网络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去,从而在理论上获得更多的有关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对策,建构网络教学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实践意义:通过对网络教育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远程网络教育机构的教育改革和教学管理中, 一方面有利于远程网络教育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保障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推动网校的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使网络教育更好的与国际接轨,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在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构中充分运用了网络化的特点, 全新融入了以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 推动了全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实践, 填补了网络化教育背景下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研究的空白。

1.3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研究的主要内容

现代远程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由理念,规范,组织,实施,监控,评估与反馈系统六个系统构成。体系的运作需要六大系统的互相制约和互相协调,并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基本依托,同时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1.3.2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 在对国内外教育组织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研究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访谈和个案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远程网络教育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和实践。

1、 文献分析:收集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文献资料与相关的研究成果, 总 结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探讨了教育组织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分析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经典理论与模式以及教育组织施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模式, 以建构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为本研究项目的架构和最终结果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2、 访谈:主要采用了封闭和半开放式的问题对管理者和教师进行访谈。询问他们对全 面质量管理的理解, 对网络教育机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看法和意见, 对实行远程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感受, 对保障教学质量的建议等等, 感受不同的人之间多元角度的看法和意见,并随时进行改进。

3、 个案研究:研究教育组织成功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个案,收集实践当中的第一 手资料,寻求不同研究方法下的共同性研究结果, 为研究提供实践上的保障和说服力,为体系的建构寻求实践的基础和依据,对比分析从而增强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和说服力。

4、 比较研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询教学全面 质量管理的一般性规律,分析相关研究取得的成果和效益,总结经验和不足,从而寻找本 研究的突破口和创新处。 第2章 基础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 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特点:

1、它具有全面性,控制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

2、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3、是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4、是全社会参与的质量管理。

教学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of Teaching) :将质量问题提升到学校发展战略层面,学校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借鉴和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外部顾客(学生,家长)和广大教职工持续受益和满意,并进而使学校成功。

国内外关于建立远程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不同的观点:

1.根据学校、学生、政府的需求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莫甘(Mogan)从学校、教师和专业组织(professional bodies)、学生、政府等角度阐述质量保证体系 的含义。他认为,教师和专业机构要关注的是:学生有无深入地掌握学科内容和达到相应的学科标准,即学生能否参与讨论所学内容,学校有没有培养学生 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理解和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技巧、与他人交流的技能、洞察所学知识之间关系的能力。所学课程能不能激励学生的探究性、分析能力、创造性,并鼓励独立判断和批判性的自我分析能力。远程教育机构要考虑的是: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学生 通过学习能学到什么?学生是如何被改变和培养的?学生要考虑的是:他们在大学中能得到哪些教或学的服务;他们的学习能否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奖励;学习的证书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学校的课程能否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学生在学校中所感受到的权利关系是怎样的?政府要考虑的是:开支和成本效益;课程和国家的发展方向;学生的发展目标。

2.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质量保证系统。这种质量保证体系是在Surry 大学英语学院的实践中提出的。Surry 大学英语学院根据美国摩尔教授的远程教育三种交互模式,即学生与内容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等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1)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互。该学院认为教学模块应是质量保证的第一要素,为此它完成了下列一些工作:按主题对文献目录进行分类;开展学习指导,使 学生了解教师对作业中各种问题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书面作业的要求;重做或更新课程模块;建立英语学院学习资源中心。 (2)学生与教师的交互。这里包括:A.开展作业前的反馈,即学生在完成作业前,先与教师交流。学院还要求教师利用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指导。B.教师要承担一般的指导任务和参加每周的教师会议。C.派谴教师到海外学校辅导等。D.同一份作业批改两次,以录音带或书面形式反馈给学生。Surry 大学认为这是质量保证的有益做法。E.作业反馈和对反馈的反馈,即实施和应用“对反馈的反馈”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和作业一起寄给学生,要求学生对教师反馈的质量进行评价。Surry 大学认为这是质量保证的又一个重要措施。F.其他方式的交互。 (3)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包括:A.开展网上小组讨论,消除学习孤独感、促进同伴学习和信息共享;B.组织学习小组;C.吸引学院的各个方面资源供给学生学习。

3.参照全面质量管理原则建立质量保证系统。弗雷泽在阐明质量保证体系如何应用于高等教育上,首先借用企业质量保证原则进行论述。他提出,组织的每个成员都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维持有关;组织的每个成员都要有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意识;组织内每个成员对机构都要有归属感;管理人员检查质量要有效和可靠;组织成员有提高产品质量的责任。 根据企业产品的质量保证原则,弗雷泽阐述了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原则。他指出,如果我们把上述质量保证中的“企业(组织)”代之以“大学”,那么,大学的质量保证就是,大学的每位成员都要为持续的质量提高做出贡献,学生、教师、辅导教师、高级管理人员要围绕质量开展自我批评。有的研究者还认为,如果远程教育机构根据上述要求成为学习型组织的话,必须考虑下列要素:学生、学校、政府。其中学校的教学活动是重点,要关注教师的道德水平、知识基础、教学技能。

沃克(Walke)运用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分析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时,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有5 个主题:(1)顾客(内部和外部)。外在顾客就是制造商品或服务的机构或组织之外的人员,内在顾客是组织内部人员。(2)不断改善。创新在产品生产的每个阶段都非常重要,应不断地改善,最终会导致产品和服务的零次品率。(3)员工培训。(4)小组合作。(5)评价。将这些思想运用于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上,沃克提出相应的主题:(1)顾客。远程教育的顾客包括学生、政府部门、专业机构、雇主和社会等,因为这些群体都关注教育的过程和结果的质量。 (2)不断改善。即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及每个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差别。全面质量管理鼓励创新和灵活,使支持和服务能适合于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兴趣、经验和动机。也就是说,远程教育的教材设计、支持服务、如何界定成功要应学生而定。(3)员工培训。他借用印度开放大学协会饶的话指出:服务业质量的核心是服务提供商的态度和行为。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在于使其职员能快速和灵活地做出反应,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为任何服务中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职员的反应影响了顾客对质量的态度。由此只有通过培训,建立一支灵活的队伍才能获得高质量。另外,沃克还就小组合作和评价对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意义等进行了阐述。

4.根据远程教育学习系统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尼尔森(Nielsen)等认为,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必须消除远程教育机构内部和外部的学习障碍。内部障碍表现为课程和学习材料的适合性、学习过程的成效、学生评价系统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系统的成效。外部障碍表现为学生的背景和动机、经费支持、机构支持、通讯基础设施状况、文化差异等。 第3章 分析问题

影响质量的因素分析:

1.双因素说。这种观点认为,远程教育的成功依赖于两大因素:一是精心设计的课程;一是良好的学生支援。

2.三因素说。这种观点认为网络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育者的质量、学习者的质量、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教育者的质量包括服务质量、队伍建设、理论 支撑;学习者的质量取决于其计算机操作技能、元认知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包括手段与媒体、反馈和交互、管理和服务、考核和评价。也有研究者认为,网络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有教师资源、课程资源、管理服务等。教师的职能主要指教师专业知识的传递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者、课程资源的设计制造者、网络教育研究的开拓者。课程资源主要指课程的实用性、针对性、趣味性。

3.四因素说。这一种观点认为网络教育的质量主要体现于理想的远程教育课程、学习材料、学生支持服务、教师培训等。学习材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和学习材料。

4.多因素说。持这类观点的研究者倾向把质量保证看作一个过程和系统,从而需要从各个方面、多个角度把握远程教育的影响因素。如有研究者认为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保证因素包括专业开设、课程建设、教师基本素质(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组织能力)、教学设施条件、教学过程管理(入学教育、平时作业、期末复习和考试)、考试内容和方式、成本效益方式、监督运行机制等。还有研究者从教与学的角度,探讨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认为远程教育要取得与面授教育等同的质量,需把握以下要素:招生规模;设计开发高质量的远程教育课程和学习材料;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远程教学应由面授大学的专职教师而不是其他兼职教师完成;专职教师分配给远程学习学生与校内学生同等的工作量;保证远程教育学院与其他传统学院具有同样的地位和待遇,并认为如果把开放教育看作是一个由输入、加工、输出的系统,那么质量保证的体系主要是对输入和加工过程的管理。

通过对相关理论基础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1.我国质量保证体系庞大,因素繁杂。对比国外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我国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庞大,涉及因素多。这一方面缘于教学模式的差异,另一方面与我国远程教育近年来的规模扩大有关。一个明显例子是,学生 规模扩大了,师资力量没有跟着扩大,由此导致面授辅导缺少足够的合格教师、大量的学生作业没有足够的师资批改、大量的学生交互没有足够的师资及时反馈、大量的学习资源没有足够的教师开发,等等。远程教育实践运作出现教师疲于应付的现象。相当数量电大(学习中心)的教学条件捉襟见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广播电视大学要保证质量就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启动和落实,由此,我国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没有头绪,没有侧重点,没有实践抓手,只能全面人手,这就使得质量保证难以操作,而且涉及部门和人员多,各部门和人员认识、进度、行动不一,质量保证体系往往流于形式。相比较而言,世界一些著名开放大学发展有基础,办学比较成熟。这样在质量保证体系仅需要在已有基础上找出重点,抓住一些重要环节,比较易于操作。如香港公开大学认为,远程教育的成功依赖于两大因素:精心设计和编制的课程,以及良好的学生学习支援。英国开放大学办学主要依赖课程设计等。

2.国外质量保证体系以学校为基础,我国质量保证体系以系统论为基础。我国研究人员大多以远程教育系统为对象,提出构建电大系统“两级办学、三级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而以一所学校(或学习中心)如何构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较少。这样,往往导致理论上的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在面向一所学校时,没有针对性,难以得到实用。而国外研究者相对具体,主要着重于课程、教学设计、作业、交互等具体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第4章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模型

根据上述理论基础,我们提出的建立现代远程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由理念,规范,组织,实施,监控,评估与反馈六大系统构成。 4.1体系的构成

4.1.1理念系统

理念系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是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它包括质量观,对质量的认识,质量的规格,质量管理的原则,质量管理的方针,质量的评价等。质量的认识包括:一是质量有一定的标准。反映到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的质量管理上,就是远程网络教育机构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并采取具体的措施来达成这一标准。二是质量标准是相对的。现代远程网络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与普通人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应有所不同,那种以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简单地评价和衡量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的质量,以及把普通大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简单的套用到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的质量管理体系上的说法,都会对开放远程教育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质量管理的认识指远程网络教育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师资,设施等各个方面,关键环节要重点监控。

质量的规格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学习力的提高,二是应用力的提高,三是发展力的提高。学习力的的提高主要来自学习者掌握扎实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养成,应用能力的培养来自于学校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课程与集中性实践教学,实践应用中所掌握和巩固的教学内容和技能,以及在职学习者在工作一线的”学中用”,”用中学”,”边学边用”的实践。人才质量的规格还包含德,智等素质的培养,以使学习者能适应上海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并具备良好的现代人文素质和职业人格,熟练计算机网络操作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等。

质量管理的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全过程原则,关键环节重点监控的原则。系统性原则认为现代远程网络教育是一个受多种内外部因素影响而构成的系统,其质量管理需要关注影响开放远程教育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局限于从某一过程或某一环节中求得质量的提高。全过程原则认为质量管理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涉及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设计,课程教学过程直到毕业设计(论文)等整个环节。他们都需要严格落实质量管理的各项措施。关键环节重点监控的原则认为组成系统的的各个因素之间应有轻重缓急的差别,实施关键环节重点监控。质量评价应主要从”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等视角出发,在现代开放远程教育中推进评价内容,方式及手段的改革,特别是要改革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和实践,代之以采用现在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和开展各项教学评价活动,以确保质量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4.1.2规范系统

它是学校为保证质量而制定的各种质量标准,规范和措施。规范系统具体体现了理念系统的内涵,并为实现理念系统的目标提供依据。主要包括①质量标准,如教学工作标准,教学管理工作标准,信息技术标准等,形成质量标准体系,为展开和实施各课程教学和管理活动提供依据。②工作职责,如教学工作职责,管理工作职责等,具体落实质量标准体系中的各项内容。③工作程序与制度,确保教学,管理各项工作得到规范有序的实施,保障各项工作达到质量标准和各项工作职责得到履行。

4.1.3组织系统

它由电大总校与分校实施保证的教学,管理,技术服务,后勤等各职能部门构成,并根据理念系统和规范的要求,履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决策,协调,实施,监控等活动,以解决远程网络教育机构规模庞大,组织复杂,管理任务繁重,教与学的方式特殊等矛盾。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分校校长会议,分校教务主任会议,招生会议,考试工作会议,统一部署,以协调和解决总校和各分校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突出的共性问题。学校还通过调研等措施,与有关分校开展协商活动,解决各分校发展和办学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的个性问题。学校在各种决策和文件出台后,通过教学系,教务处,技术部门等实施各门课程的教学及相应教学资源的建设,进行各项教育教学教务管理活动,开展远程教育技术保证等;在各教学与管理部门实施过程中,学校不断进行实时检查与监督,如成立了直接对校长负责的评估督导室,实施督学督导制度;建立了评估信息反馈机制;依托用人单位,毕业生调查等获取反馈信息。

4.1.4实施系统

实施系统主要由教学设计与资源建设,教学设施与条件,教学过程与管理的实施等构成。

教学设计与资源建设包括专业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建设三大部分。专业设计包罗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开展专业设置,以及根据上海电大学习力,应用力,发展力”三力”的”当班人”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相应的人才培养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计包括按”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环节”课程模块设置课程,以及依据基础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兼顾系统性,完整性;专业知识注重针对性,应用性,时代性;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各专业课程设置体现”横向归并,纵向衔接”的原则,开展课程设置工作。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体现新颖性和前瞻性;教学要求须体现本专业课学历层次,明确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与能力培养的要求,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工作。课程建设要包括开展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方案设计,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课程教学资源的管理,校园文化和素质教育等工作。

教学设施与条件包括办学网络,教学设施和队伍建设三部分,目的是确保远程网络教育教学具备必要的办学条件。办学网络包括站立教学点设置评审小组,按照学校现代远程网络教育教学点的设置条件,精心规划,严格把关,合理设置分校,并建立教学点年检制度,通过年报年检,教学检查,评估等措施,对分校实行优胜劣汰,完善办学系统,加强办学系统建设等。教学设施包括教学硬件设施如教学场地,计算机网络设施,教学资源的制作设施,多媒体教室等实践教学条件,以及实体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等。队伍建设主要是形成一支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职教师队伍和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的师生比要达到1:40。每个本科专业市电大至少配备两名本专业福宝以上专职教师,分校至少配备1名本专业讲师(或研究生学历)以上专职教师。

教学过程与管理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实施,支持服务,教学管理,考试等环节,目的是保障现代远程网络教育活动能够按照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实施教学与管理。

4.1.5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指根据文件系统的质量标准和实施规范,对教学过程进行检测和监控。它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同时为教学过程提供反馈信息。其监控主体包括由校长室负责的市电大评估督导室,全系统(市电大和分校)各职能部门。监控机制是根据各教学质量监控点的工作流程,形成信息的上传与反馈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流。监控方式包括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反馈(口头、书画、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 4.2体系的运作

4.2.1六大系统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

现代远程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是六大系统的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理念系统制约着五大系统的实施与运行。文件系统的制定、组织系统、实施系统、监控系统以及评估与反馈系统的运作,都要以理念系统为指导。反过来,理念系统的实现,也必须以其他系统的有序运作为依托。而某种教育质量理念要转变成现实,需要借助文件系统的规定,组织系统的决策、协调、实施系统的实施、监控系统及评估与反馈系统的保障等活动才能得到落实。文件系统要根据监控系统及评估与反馈系统提供的反馈信息,进行制度的调整和修订。文件系统要为实施系统提供依据等。

4.2.2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基本依托

现代远程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如上海电大开发了I-Class教学平台、提供网上课堂、BBS讨论室、提交作业等教与学活动;组织教师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开发“教务之窗”系统,借助网络传递各类教学教务管理的通知和信息,处理免修免考的申等活动;开通网上招生系统,实行网上报名和信息查询;开发网上毕业论文指导平台,在网上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开发考试指挥系统,在考试期间及时发送各种重要的考试信息等等。

4.3体系的调整与完善

现在远程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在构建的基础上,还需要适应内外部变化而不断自我适应,调整和完善。如理念系统有时需要依据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潮的出现而调整变化,有时需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谷歌要求的变化而修正自身;文件系统有时因时间过长,不适应新的情况及时地废除、修订;有时需根据理念系统和政府政策的变化、社会发展的变化、学生对象的变化以及监控系统和评估系统提供反馈信息而进行修订。学校通过这些调整和反馈,使质量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和优化,保持系统运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第五篇:网络安全问题研究性课题报告

班级: 指导老师: 组长: 组员:

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科目:信息技术 课题研究涉及的非主导科目:语文 数学

提出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逐渐走入我们平常百姓家,网络也在也不是个陌生的字眼。大到企业办公,小到私人娱乐。网络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昭示它的风采。但同时, 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与来, 在今天已经成为网络世界里最为人关注的问题之一 危害网络安全的因素很多, 它们主要依附于各种恶意软件, 其中病毒和木马最为一般网民所熟悉。针对这些危害因素, 网络安全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这也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研究目的:了解网络安全问题触发的原因、方式、后果及影响 研究意义: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研究目标:

1、使广大青少年朋友对网络安全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通过宣传网络安全知识,使青少年朋友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研究假设:同学们对网络安全不给予重视,网络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研究内容:

1、触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2、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政策建议

3、什么是网络安全

4、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5、常见的几种网络入侵方法

一、 触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日益严重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仅使上网企业、机构及用户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国家的安全与主权面临严重威胁。要避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触发这一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黑客的攻击。由于缺乏针对网络犯罪卓有成效的反击和跟踪手段,因此黑客的攻击不仅“杀伤力”强,而且隐蔽性好。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万个黑客网站,其攻击方法达几千种之多。

2.管理的欠缺。网站或系统的严格管理是企业、机构及用户免受攻击的重要措施。事实上,很多企业、机构及用户的网站或系统都疏于这方面的管理。据IT界企业团体ITAA的调查显示,美国90%的IT企业对黑客攻击准备不足。目前,美国75%-85%的网站都抵挡不住黑客的攻击,约有75%的企业网上信息失窃,其中25%的企业损失在25万美元以上。

3.网络的缺陷。因特网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因为因特网最初的设计考虑是该网不会因局部故障而影响信息的传输,但它仅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在安全可靠、服务质量、带宽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性。

4.软件的漏洞或“后门”。1999年底保加利亚软件测试专家发现微软网络浏览器IE存在安全漏洞,它可以使不怀好意的网站管理人员入侵访问者的计算机文件,随后微软公司承认了这一事实。

5.人为的触发。基于信息战和对他国监控的考虑,个别国家或组织有意识触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二、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政策建议

随着世界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迅速。目前已经形成公用网、专用网和企业网三大类别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因特网已经覆盖200多个城市,并有3000多个政府数据库和1万多个企业数据库与该网连接。相应地,网络信息安全亦存在着相当大的隐患。1999年国家权威部门对国内网站安全系统测试结果表明,不少单位计算机系统都存在着安全漏洞,随时可能被黑客入侵。为更有效地保护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注重对黑客入侵的有效防范。针对我国已有3000多个政府数据库和1万多个企业数据库已与因特网连接,以及上网用户和连网计算机数目飞速增长的现实,应确实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对党政信息网和重要部门信息网应考虑加强技术安全保卫,诸如网络入侵预警、处理与防范工作等;对企业可考虑采取一定措施鼓励其采取给操作系统和服务器加装补丁程序,经常对网络进行扫描及其它相应措施,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体系。

2.完善与网络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在与网络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我国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与网络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尚待完善。比如,对于网络贸易中认证中心的法律地位,现行法律法规中尚无涉及;1999年10月起实施的《合同法》虽首次明确了电子合同的合法地位,但缺乏细化措施与可操作性。因此,今后立法中,应注意这些法律法规的侧重。特别要注重与网络贸易相关的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以适应和促进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

3.重视对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信息安全技术是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网络犯罪是一种技术犯罪,必须有足够的技术手段才能防范。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包括加密、数字签名、认证、审记、日志、网络监测及安全性分析技术等,研究与开发需要较大资金投入。为此,国家应考虑增加在这方面的投入,以加快网络安全技术研发与安全设备制造。

4.培养更多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与管理人才。独立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技术研发要依靠本国的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依赖于高级管理人员。因此,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的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是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智力支持。另外,从未来信息战的角度出发,国家应建立并拥有一支适应“网络战争”、由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组成的“特殊部队”。同时,还应注重对全民必要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提高人们防范网络犯罪的意识,加强对优秀计算机人才的引导和管理,防止网络犯罪的发生。

5.参与网络信息安全国际合作。网络发展的全球化,以及网络犯罪的跨国性,使得网络保密技术标准与法律规定都带有了全球性。因此,必须积极参与网络信息安全国际合作。通过参与国际间协商,建立国际监督机制,以便协调行动,联手打击网络犯罪,共同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三、什么是网络安全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引用ISO74982文献中对安全的定义是这样的,安全就是最大程度地减少数据和资源被攻击的可能性。Internet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性,对于安全来说,这又是它致命的弱点。

网络安全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全和主权、社会的稳定、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其重要性,正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而变到越来越重要。“家门就是国门”,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用户(个人、企业等)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避免其他人或对手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侵犯用户的利益和隐私的破坏。

从网络运行和管理者角度说,他们希望对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受到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陷门”、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和网络资源非法占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胁,制止和防御网络黑客的攻击。

对安全保密部门来说,他们希望对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进行过滤和防堵,避免机要信息泄露,避免对社会产生危害,对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从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角度来讲,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对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发展造成阻碍,必须对其进行控制。

四、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使用者的变化而变化,使用者不同,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要求也就不同。例如从普通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可能仅仅希望个人隐私或机密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保护, 避免被窃听、篡改和伪造; 而网络提供商除了关心这些网络信息安全外,还要考虑如何应付突发的自然灾害、 军事打击等对网络硬件的破坏,以及在网络出现异常时如何恢复网络通信, 保持网络通信的连续性。 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包括组成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在网络上传输信息的安全性,使其不致 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攻击遭到破坏,网络安全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五、常见的几种网络入侵方法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初衷是资源共享、分散控制、分组交换,这决定了互联网具有大跨度、分布式、无边界的特征。这种开放性使黑客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各级网络,并将破坏行为迅速地在网络中传播。同时,计算机网络还有着自然社会中所不具有的隐蔽性:无法有效识别网络用户的真实身份;由于互联网上信息以二进制数码,即数字化的形式存在,所以操作者能比较容易地在数据传播过程中改变信息内容。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协议及操作系统也存在设计上的缺陷和漏洞,从而导致各种被攻击的潜在危险层出不穷,这使网络安全问题与传统的各种安全问题相比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黑客们也正是利用这样的特征研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攻击和入侵方法:

1.通过伪装发动攻击 2.利用开放端口漏洞发动攻击 3.通过木马程序进行入侵或发动攻击 4.嗅探器和扫描攻击。

为了应对不断更新的网络攻击手段,网络安全技术也经历了从被动防护到主动检测的发展过程。主要的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VPN、防毒墙、入侵检测、入侵防御、漏洞扫描。其中防病毒、防火墙和VPN属早期的被动防护技术,入侵检测、入侵防御和漏洞扫描属主动检测技术,这些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众多信息安全产品的基础。

研究方法:

1、资料调查法

2、问卷调查法

3、统计法。

人员安排:

郭老师----综合指导

----组织分配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设计调查问卷

时间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活动步骤:

1、完成开题、报告。

2、进行开题论证。

3、查找资料。

4、调查问卷。

5、统计,整理资料。

6、结题。

可行性分析:

人员条件:热情度较高,会尽力完成 物质条件:上网和查找资料较方便。

预期成果:同学们能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对于预防和处理网络安全有一定的了解

总结: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网络安全性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问题,其中也会涉及到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的问题。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它主要关心的是确保无关人员不能读取,更不能修改传送给其他接收者的信息。此时,它关心的对象是那些无权使用,但却试图获得远程服务的人。安全性也处理合法消息被截获和重播的问题,以及发送者是否曾发送过该条消息的问题。

本论文从多方面描述了网络安全的解决方案,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信息的保密,认证和完整性保护机制,使网络中的服务,数据以及系统免受侵扰和破坏。比如防火墙,认证,加密技术等都是当今常用的方法,本论文从这些方法入手深入研究各个方面的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可以使读者有对网络安全技术的更深刻的了解。

附录(调查问卷)

网络隐私与网络安全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平台。为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的的看法,我们正特设置这份调查问卷。本问卷不及姓名,不问对错,只求真实,请大家能够如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1. 你的性别( ) A.男 B.女 2.您的网龄()

A.未使用 B. 不到一年 C. 一至两年 D. 两年以上 3.您认为网络在您生活中的地位()

A.重要 B. 一般 C. 不重要 4.您上网经常()

A 浏览网页 B. 聊QQ C. 购物 D. 娱乐 5.您使用过网络购物吗?()

A. 用过 B. 没有用过 C. 根本就不知道这一功能 6.您使用网络进行沟通的最多的内容是()

A. 日常生活 B. 学业知识 C.时事新闻 D. 其他资讯 7.您认为网络传播的信息是()

A.内容丰富、健康 B. 健康的多一些,有害的少一些 C. 有害的多一些,健康的少一些 D. 很难判断 8.您每天大约上网几次( ) A.1次B. 1—2次C. 3—4次 D. 5次及以上 9.您每次上网大约( ) A.1小时B. 1—2小时C. 3—4小时 D. 5小时及以上 10.您的QQ等网络账户被盗过() A.1次B.2—5次C.5次以上D.0次

11.您QQ等网络账户被盗过后的处理方式为()

A.不管,重新申请B.通过网络密码找回C.更换软件D.其他 12.您的网络银行密码被盗过吗?( ) A.1次B.2—5次C.5次以上D.0次

13.您觉得提高网络安全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可多选)

A.法制法规建设B.网络道德体系建设C.提高网民的素质D.采取技术手段 14.您会填写网站上没有打星号(不必要填)的个人信息吗?() A.会 B.不会 C有时会

15.您在社交网站上的个人信息真实度是多少() A.完全真实 B.部分真实 C.完全不真实

16.您认为社交网站的安全风险、个人隐私风险严重吗?() A.严重 B.自己小心点就行 C.不严重

17.社交网站上的朋友们的活跃表现是否会影响您对自我信息的更多暴露() A.会 B.不清楚 C.不会

18.您会利用某些方式(比如搜索引擎、某些软件)去获得他人的个人性息吗?()

A.会 B.不清楚 C.不会

19.对于一些网络热门事件的当事人,您认为对其进行人肉搜索,在网络上曝光他(她)的各种信息是否合理()

A.合理 B.不合理 C.看情况

20.您觉得在某些情况下,是否可以允许运营商调用用户的个人隐私资料?() A.可以B.看情况C.决不允许 21.您对网络运营商对客户隐私管理的建议:

本次问卷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上一篇:网络客服工作总结下一篇:文明班级申请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