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表学生用

2022-07-08

第一篇:课堂评价表学生用

调动学生积极性巧用课堂评价语刘时玉

【内容摘要】

评价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优化有效的评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教育过程,自然离不开对其实施的各环节及其结果和目标实现程度的价值判断,这种判断过程就是教育评价。本文主要围绕课堂评价语,从准确性、幽默性、引导性、互动性五个方面来谈如何正确应用课堂评价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激励性准确性幽默性引导性互动性

每次上网网页上都会弹出一些垃圾信息,不过昨天网页上的一则类似笑话的一句话吸引了我“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突然迸出一句,后面说话的不要影响前面睡觉的!”其实这种现象已经很普遍了,不管是在高年级还是在低年级,究竟是什么让课堂教学这么枯燥,以致一下课思维活跃、妙语不断的学生对教学活动如此不活跃,不是讲话开小差,就是睡觉。几番思索,才有所感悟。课堂上,学生能否最大程度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引导。教师的引导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活动环节的设计,还包括对学习作出及时、正面、清晰且具有导向性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课堂评价应当是开放式、互动式的评价,评价主体要从单一转为多元,不但教师要参与评价,还要学生参与评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讨论式的评价,将改变教师“一言堂”的评价局面。在评价中学习,在评价中创新,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精心巧妙的活动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确有很大的影响,但精彩的课堂评价语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评价语深深地打动着孩子们的心灵,产生心与心的交流,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著名教育学家第多斯惠的教育名言:“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人本性,即以“学生的学”论“教师的教”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论教师的水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评价教师的教学绩效。以往传统的那种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作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的行为,缺乏人本意识的做法,不能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中存在。那如何正确应用课堂评价语,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

1.评价语富有激励性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不管哪位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用鼓励的目光,尊重的话语,真诚的期待,温馨的微笑去关爱每一个生命个体,呵护每位学生心灵的成长,让学生获得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相信你能行”

,“夸夸你自己” ,“你的意见很有创见”

,“你读得太棒了”等评价语充满了鼓励、赞赏、期待,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让学生如浴春风,促使学生释放学习潜能,让学习成为一件充满快乐、富有成就的趣味性活动。

当然激励式的评价还应常结合体态语言来给予激励性评价:翘翘大拇指,鼓鼓掌,发自内心的微笑,连连点头,摸摸孩子的小脑袋等等。一个鼓励性的点头和赞许的笑容,生动丰富的激励性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评价语富有准确性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公正、艺术的评价,能起到激励、触动的作用。在平时生活中,智慧的教师总是能抓住学生身上某一闪光点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也应如此,不仅要评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意志、品质、兴趣和习惯等因素,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有优点的大加赞赏,有缺点则旁敲侧击,这样既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但有的教师由于理解上的偏差,认为课堂上如不大张旗鼓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就是与新的教育理念相违背,于是课堂上出现“好”声一片,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便盲目地进行表扬与奖励,甚至片面地认为,只要对学生肯定了,表扬了,奖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

了。其实表扬和奖励也应有个“度” ,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准确、及时、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

所谓准确,即评价时不能犯知识性的错误,要让学生知道好,好在哪里;错,错在何处。具体讲就是让学生随时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看到自己在参与学习后取得的进步或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时应尽可能地使用委婉的语气,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3.评价语富有幽默性

在进行课堂评价时,风趣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教师缺乏幽默,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幽默生动的语言,与正面说教相比,它没有那种耳提面命的强制性;与批评指责相比,它不会有简单粗暴的弊端。幽默的语言和风细雨、诙谐轻松,它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达到匡正纠谬、明辨是非的目的。

可以说,课堂上的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是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的知识,是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幽默诙谐的评价语恰到好处地推动教学过程,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

4.评价语富有引导性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主要作用应该是促使学生更好地去接受知识,消化知识。以前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填鸭式的教育,教师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按照自己的意愿,向学生灌输知识,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引导、参谋;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萨特曾说过:“阅读是一种引导的创造。”

虽然“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当学生的思维偏离正确的航线,教师就应用评价语及时引导,深刻到位地点拨,明确清楚地指点。

5.评价语富有互动性。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作为评价的唯一主体,要善于“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相互的言语评价,让学生既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又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

课堂评价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要为学生建构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保持学生的心理平衡。来自外部的评价只有在学生身上激起共鸣,才能真正对学生产生教育意义,所以在此倡导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另外教师还必须当好评价过程的引导者,促进者,避免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流于形式,也避免学生不敢评老师。

教师是文化薪火的传递者,同时也是教育精神的传递者,生命的传承,是一代影响一代,一代培养一代。课堂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也永远是我们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在师生对话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当时的情绪以及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惟有随时准备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并牢牢把握每一个适当的教学契机,善用、巧用、活用课堂评价语。

总之,评价语的运用是门艺术,需要每位教育者在实践中有意识地锤炼。让我们共同实践,唤醒孩子们的热情,呵护孩子们的心灵,维持孩子们的积极,培养孩子们的能力,努力让孩子们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促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⑴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⑵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版

⑶朱银华《阅读是被引导的创造》,2006年

⑷显耀等主编的《新教学方法》,吉林科技出版社,1995年11月

⑸许世滋等主编的《教育教学百人智慧》研究出版社2008年8月

⑹李世海等主编的《创新教育新探》, 2005年9月1日

分享到:QQ空间腾讯朋友人人网开心网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

欢迎浏览 图你美 个人图书馆中收藏的文章,想收藏这篇好文章吗?花一分钟吧!上一篇: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下一篇:从心态、母语形成——谈英语学习

我也要收藏复制网址发给朋友(图你美 的分类目录 [我的图书馆])关闭

发表评论 游客请 登录 后再发表评论!您还没有 注册 ?30秒快速拥有您的“个人图书馆”!

发送评论时内容自动复制到剪切板

热点推荐纪律规范:成功之论

最容易写错的100个字...

同学断想

你杀死不了思想

毛泽东“粗话”不粗

哲理小品:天使吻过我

四揭蒙牛关于OMP牛奶...

周国平:高贵者的道德

【天籁纯音】天籁纯音精选

图话人生

男人必看 世界情色天堂...

刘洪波:低素质人口的命...

不称职领导者的十五个特征

超牛!生意谈判九字诀(...

“系统”(南方周末 2...

比尔盖茨退休前赠给后世...

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人大演讲节选:上大学不...

创业赚钱10个必看的故事

西方传统婚礼上牧师的证言

主题阅读看看未被烧毁之前的圆明...

留日三年所见中日之差距...

震撼人心的中国近代史之...

哪里能找回勇气和正直的...

勿忘国耻!的中国七大巨星

一个学机械的毕业生令中...

中美差距从儿童就已拉开

《丑陋的中国人》

耿海军:廉价的爱国,强...

勿忘国耻:《辛丑条约》...

纪念9.18国耻日

2名外国游客专拍城市脏...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opyright © 2005-2010 360doc.com ,All Rights Reserved服务条款 设360doc为首页 留言交流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客服QQ:524562434

京ICP证090625号京ICP备05038915号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备案编号:1101051118

第二篇:活用激励评价 激活生命课堂

活用激励评价

激活生命课堂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课堂激励评价的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在我们的课堂上也出现了很多千篇一律的评价、“越俎代庖”的评价、生搬硬套的评价。新课程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 ,因此在实施课堂激励评价要做到:因人制宜,激发潜能 ;因时制宜 激活思维;真情体态,激发兴趣。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对生命的关注,焕发鲜活的生命气息。 【关键词】:激励评价 生命课堂

行为科学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这说明了“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轻视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铺开及深入,课堂激励评价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很多教师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理念的倡导下,对学生采取了鼓励、赞赏、肯定等富有激励性的积极评价,乍一看似乎非常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体现了生本理念,然而就当时的课堂教学实际情景仔细推敲,笔者认为有许多不合理之处。

一、冷眼看评价

现象一: 千篇一律的评价

或许是出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或许是为了体现教师的人性关怀,纵观我们的课堂,每当学生答对了问题,我们的老师都慷慨拿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地为学生叫好。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你真聪明”„„这种现象现在已经说是司空见惯,学生也已经习惯于不痛不痒,缺乏吸引力和张力的点评,久而久之,学生对此充耳不闻甚至反感,这类千篇一律的评价怎能引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的热情呢?

的确,学生需要沐浴赏识的雨露,一位伟人也说过“人是要被欣赏和信任的”。但是,物极必反,凡事过了头就未必好。但是,那些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得到的称赞,有谁会稀罕和珍惜呢?有一位老师在教学《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提了一个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并请了一名班级中的佼佼者回答,该生答对了,那位教师不假思索地表扬学生“你真聪明”,这位学生听了一脸不屑的样子,其他学生甚至在底下轻声嘀咕:“有什么了不起,我也会”,听到伙伴们的议论,该生的脸红了,头悄悄地低了下去,此时,老师的一番好意成为伤害学生的“罪魁祸首”。

现象二:“越俎代庖”的评价

在我们的一些语文课堂里,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答出了教师期待的答

案,教师就会以高度的评价结束话题,而对于一些错误的答案或不太标准的答案马上予以否定或老师迫不及待地自己说出了标准答案,匆匆进入下一教学环节。走进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或许为了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为了避免学生作所谓的“无为”探索,老师们常常会让学生停下“手中的活”,打断学生“脑中的绪”,掐断学生“喉中的语”,熄灭学生“心中的想”。 每当学生在思考时有一点困难时,就会急着实施了“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明示,或马上实施“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暗示。又如,学生朗读感悟或讨论交流时候,教师就开始倒计时,到点及时向学生活动亮起“红灯”,未成之事就由教师代劳„„

一位老师在教《燕子》这一课时请学生读第四小节。想一想,这节主要讲了什么?

生:主要写燕子停在电线上。 师:(暗示)是吗?

生:不是,„„(一时语塞)

师:主要写了燕子在电线上休息。这种样子课文中说像什么? 生:乐谱

师:课文是说歌曲的谱。那么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像五线谱上的什么? 生: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像五线谱上的——(生歪着脑子想) 师:——音符。说得真好!

现象三:生搬硬套的评价

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总是板着脸孔,一脸严肃的样子,或毫无表情或是埋头看教案,一边说着赞赏的话,一边关注下一个教学环节。试问接受这样的表扬学生心中作何感想?

如一位老师在教《美丽的小路》时问:鸭先生门前的小路是条怎样的小路? 生1:是条干净的小路。 师:好,是条干净的小路。 生2:是条美丽的小路。

师:好,是条美丽的小路。

师转身板书,边板书边对着黑板问:这条小路后来变得怎么样了? 学生回答,老师低头看讲台上的教案,生答完后,老师抬起头,板着脸说:“能不能说得简单点?”另一生说得挺好,老师看着教案说:“很聪明,让我们打开书„„”

二、评价新策略

新课程呼唤新评价

新课堂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因此课堂评价时不能缺少生命的关怀。生命的课堂应该是平等民主的课堂,课堂中师生互相尊重,“蹲下来和学生交流”不在蹲下来的形式,在于教师尊重的本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见解,尊重学生的差异,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欣赏差异,鼓励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热心地去关心每一位学生,耐心地去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善意地去赞美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策略一:因人制宜 激发潜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诚然,在评价上也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评”。

(一)、后进生——评价重在树立信心。

所谓的后进生在每一个班级都是存在的,同时也是让我们烦恼的学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最优的发展”。 因此,每一个后进生更需要得到我们呵护。“后进生”往往对教师和来自各方面的评价更为敏感。由于经常习惯于接受负面评价,恰当而适时的正面评价,对他们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后进生在课堂上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的状态,其原因主要缺少参与学习的基础学力,存在着自卑和依赖心理。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每当他们表现出一点进步的迹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如,坐得端正,听讲认真,答对了一个简单问题等,都应该大力表扬,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优等生——评价旨在激励创新。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心与探索欲。而优等生

最容易处于这种状态。。对于那些思维敏捷、学习基础好的优生,则要谨慎表扬,要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时予以赞赏,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激励其挑战和创新,这样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

有一位老师在上《古井》一课时,让学生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一生说:“老师,我感受到当时人们对古井、对井水的非常的喜爱。”话音刚落,另一位女孩子举起手,说:“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说法,如果说人们喜爱水井,珍惜井水,为什么路面总是‘湿漉漉的’,我从‘湿漉漉’这个词看出人们不珍惜水,浪费了很多水。”这时,老师笑着说:“你的想法真独特,是啊,人们珍惜水,可路面为什么总是‘湿漉漉’的,文章这样写有没有自相矛盾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又一次活跃了,通过再次深读课文,最后总结出:作者写挑水的时间是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挑水人,路面湿漉漉是难免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人们需要水,古井都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甘甜的井水,可见古井的贡献之大,也进一步表达了人们对古井的喜爱赞美之情。当然要是能做到路面不“湿漉漉的”,珍惜每一滴水那是最好的。多可贵啊!学生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

(三)、中等生——评价重在放大优点。

中等生就像古塔中散落的、蒙了灰尘的珍珠,一旦教师发现了他,拂去了他身上所蒙的尘,你会发现,原来每一颗“珍珠”都是如此光彩耀眼。因此,对于表现平平的中等生,教师更应以敏锐的目光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适时给予肯定与赞赏。唯有如此,蒙灰的珍珠才会熠熠生辉。

有一节课上,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一位平时表现平平、寡言少语的男孩举手,教师请他读一遍,这个学生通过预习,已经会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了,但由于紧张,漏读了一个“了”字,但比平时有了很大的进步。读后,老师也请大家评一评。同学们来劲了,有的说:他连句子都读错了,少了一个字。有的说:他声音太轻。有人说:他读得没感情。该生被评得一无是处。教师接着说:“谁比他读得更好。”于是,这位学生低着头坐下,再也没有主动发过言。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们对该生进行批斗式的否定评价,老师如能顾及被评价对象的心理感受,换一个角度引导:“你进步得真快,只漏了一个字,多么了不起啊!”,把“谁比他读得更好”换成“我们再耐心地听一遍,相信你们会发现更大的进步”取而代之,效果又会如何呢?试想,该生定会在教师相信的目光中,大家的期盼中,很努力地读好。而其他学生在教师宽厚的评价引导下,也就不会只盯着该生的缺点,而将眼光转移到他的进步上来,以该生的原有经验、原有水平为参照,肯定他今天的进步,且相信其一次比一次进步大。变“纠错”为“觅优”,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这样的互评,对评价者是一种利用语文时空进行施爱的语文教育,于被评价者是语文课堂中一种无声的爱的滋润,它关爱

着每个评价主体,每个学习主体,让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策略二;因时制宜 激活思维

(一)善用即时评价 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所作的各种学习行为、交往行为给予及时、合理的、激励的评价。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廉姆·杰尔士说:“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可见,每个人都有被他人肯定的需求,对于学生来讲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鼓励,教师应保护学生的这种愿望并且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使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学的开心,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主动交往,从而真正体现评价的功能。

(二)妙用延时评价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课堂教学以即时评价为主,适时使用延时评价。当学生在讨论交流时,不要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新知、获取新知的时间,要鼓励和赏识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发表独到见解,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新的发展。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和“灵感”。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会有着多种答案问题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扼杀了学生创新和发散思维的火花。这就需要运用迟延性评价,它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以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也能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如一位教师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他给了学生这样一个发散思维话题:“学了这则寓言有什么收获?”有的学生说:“我认为乌鸦太傻了。”有的说:“我们不能像乌鸦那样爱听好话,会上当受骗。”有的说:“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显而易见,前两个答案是正确的,但这位老师没有马上评价谁是谁非,而是微笑着走到学生中间说:“你们还有不同意见吗?”当他发现还有部分同学赞成第三种观点时,教师一愣,然后引导学生就第三种观点展开讨论,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后教师才评价:“这只狐狸是很聪明,但聪明不能用来骗人,做坏事„„”在这里延时评价,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折射出个性的色彩。

策略三:真情体态 激发兴趣

教育,是一种温暖的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评价语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赞美一定要真诚而亲切。 因此评价要充满真情并巧妙地运用体态,不失时机地给 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

体态语言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近式的评价方式。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热烈的拥抱,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学生在自学时,老师巡视检查时用有声语言进行评价,会干扰学生的思路,影响了学习效果。对于不同的情况,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暗示评价;摸一摸头表示不错;翘一下大拇指表示赞赏;全班鼓掌表示很棒;一抿嘴、一握拳表示鼓励;一微笑、一点头表示赞许,一皱眉头表示抱怨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等。 课堂上将评价语和体态语结合起来,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地鼓掌,有力地伸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更能感染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这些举措传达了老师对学生的肯定,燃起了学生的期待和希望,会使课堂评价语发挥了超凡的高效作用。

1、评价语与眼睛语言齐飞

眼睛被认为是心灵之窗,把鼓励、信任、赏识的目光投向学生,表示对其进行鼓励“相信你能行”“你真棒”“老师非常喜欢你”„„孩子们从老师的眼神中读懂了老师的信任与爱,能不心里暖洋洋的吗?把口头评价与眼神语有机结合,能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教师的“注意中心”,能促使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去探求新知。

2、评价语与手势语言并用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用手势语言配合,能使教师把话表达得更加明确、有力,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强化说话的感情色彩。课堂上,老师如能对学生的表现竖竖大拇指,鼓鼓掌,

拍拍肩膀,摸摸头,这样的语言,使学生们感到了亲切,把师生关系定位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兴趣,毫无顾忌地参与到学习和交流中。

3、评价语言与表情语言相融。

丰富而有亲和力的表情语言能带给学生心灵的抚慰。鼓励的微笑、信任的扬眉、赞叹的惊讶张嘴„„无一不在向学生表达着老师的赞赏与期待。结合表情语言,进行激励性评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热爱学习、树立学习的信心。在这样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在老师不断地鼓励下,课堂也就变成了另外一番风景: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回答问题时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学习的动力也更足了。

特级教师于永正、贾志敏等老师就精于此道。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及态度上的反应,积极的情感能使课堂充满人文魅力。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情感。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把教师的口头评价与体态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

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的话,那么课堂评价则无疑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音符。在和谐课堂中,能起点睛之笔的莫过于教师的课堂评价。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 精彩的课堂评价语深深地打动着每个孩子的心灵,产生心与心的交流,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对生命的关注,焕发鲜活的生命气息。

第三篇:整合目标、活用策略、多元评价---让数学生命化课堂更加焕发生命和活力

整合目标、活用策略、多元评价

----让数学课堂更加焕发生命的活力

姓名:宫波

乳山市畅园学校

整合目标、活用策略、多元评价

-----让数学课堂更加焕发生命的活力

乳山市畅园学校

宫波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以往的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满堂灌”,教师包办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师生之间缺少互动,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数学的素质能力低下,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等,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在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都有思想、有个性,数学课堂不仅仅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不同的生命的个体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经验重组、释放活力、展示成长过程的空间。

叶斓教授强调:“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学者鲁洁曾说,教育究其实质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对接与交融,也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摄养,也是一本用生命打开的书。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生命化数学课堂,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一个民主、自由、和谐的空间里,用充满智慧的方式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尊严,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信的面对明天!所以,在一节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中,作为一名执教者,应该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角色的本质变化,教师是引导者,是合作者,是评价者;如何设计好每一节课的驱动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如何进行多元评价,使数学课堂更充满生命的灵性、智慧的火花、情感的流动和价值的体现,构建生命化的数学课堂,追求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尤显得重要。

一、三维目标的优化整合,是焕发数学课堂生命活力的动力源泉。 新课程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我们要把关注的焦点定格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我们在数学教育中不仅能够收获知识,更要能够收获情感和意志。

实现“三维目标”优化整合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其途径是将“三维目标”转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最终实现“三维目标”.优化的教学目标与传统单纯知识传授目标不同,应由若干目标组成,应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表现在要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让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知识技能);要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方法);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逐步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我们在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从具体的事例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会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探索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向学生渗透分类、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从运动的观点来观察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设计是动态化呈现的,是在“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教学决策的不可预见和不可复制”下设计的.教学目标不是抽象的素质发展目标,而是可观测的行为性目标,包括表现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教学目标设计优化要避免刚性统一的传统思维,要避免“一刀切”,重在设计底线性目标,留有余地并保持适当弹性,强化弹性目标设计,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尽可能为所有学生预留自主生成的学习空间,真正通过目标的个性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生成空间的预设关键在于降低统一性目标,明确提出分层目标,同时提出发展性目标。教学目标设计不仅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且应注意在“双基”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创新的最好体现应反映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思考、探索创新的氛围等等,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二、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是焕发数学课堂生命活力的重点关键。

(一)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布鲁纳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又是一探究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试一试,能使学生尽快地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意识。下面结合我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1、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从被动接受性学习到主动探究性学习的转变。 如在研究“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师手拿自制的三角形模型问学生:“谁能画出一个与老师手里的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学生问:“请告诉我们这个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大小?”师说“这个三角形有一条边是 ,或有一个角是 ,你能不能画出来?”学生说“不一定能,大部分画的三角形和老师手中的三角形不全等,但也有可能全等”。师问“有一个条件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的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条件呢?六个条件全要?还是能少一些呢?”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两个三角形具有几个条件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2、生成性的探究性问题

所谓生成,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即兴提出的或自己即景想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研究。

例如: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E是CD的 中点,点F在BC上,且FC= BC。图中有

几对相似三角形?请把它们表示出来,并说

明理由。 (图1)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了三对相似三角形 ( ADE∽ ECF∽ AEF)

这时,有一学生问:“老师,图1中有4个三角形,其中三对三角形两两相似,只有 ABF与它们不相似,是否存

在某种条件,使得图中的4个三角形都相似?” 面对学生的突然提问,我发现这是一次培

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的好机会,于是,我立即调整教学计划,将上题改编成如下探究性问

题:如图3,在矩形ABCD中,E是CD的 (如图2) 中点,点F在BC上,且AE⊥EF交BC于F。

(1)图中有几对相似三角形?请把它们表示出来,并说明理由。 (2)设 ,是否存在 的值,使得 ABF与 ECF相似。若存在,请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1/3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堂中是主体角色,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实行兵教兵。教师要做认真听讲的学生,还要善于观察,组织管理到位,融入到各组的交流中,及时点拨、释疑。在及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帮助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争取教师和同学们帮助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活动是开放的,他们可能提出和想到的问题很多,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呢?我认为,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二是遇到个体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三是在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议时。如在引入方差概念时,我增设了这样一个实际情境问题:

我班两位同学李军、王宏为了竞选参加运动会的参赛资格,在相同条件下各打靶10次,成绩(单位:环)如下:

李军:

7、

8、

6、

8、

6、

5、

10、

9、

7、4 王宏:

9、

5、

7、

8、

7、

6、

8、

6、

7、7 根据上述成绩,你能判断出谁应该取得参赛资格?

我先让每位同学独立思考——谁去参加比赛?学生立即进入角色,问题迅速内化,并产生情感共鸣。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被调动起来,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很快形成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李军应该去,因为李军最多能打十环;另一种观点认为王宏应该去,因为王宏的成绩比较稳。 在学生争论激烈、难解难分时,我公布了答案:应该让王宏去。一语既出,学生马上陷入了问题思索中:为什么应该王宏去?从而产生了心理矛盾,学生主动探究意识空前高涨。此时,我抓住时机,立即转入新课,让学生独立学习教材内容,若是存在问题,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解决。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很好地完成了对所有方差知识的学习,而且思维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

教学时通过对例题的深层次挖掘和有效处理,可以使学生达到乐学、会学、善学的境地,真正实现“教书”和“育人”双赢。“让蜗牛爬得更远,让雄鹰飞得更高”,这恐怕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愿望吧!

三、评价方案的科学有效,是焕发数学课堂生命活力的后继保障。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关注获得结果的同时,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除了提出“了解、理解、掌握、能(会)、熟练”等行为目标外,特别提出了“经历、体验(感受)、探索”等过程性目标。这就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提供了相应的评价目标和评价空间。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

(1) 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全面了解他们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为评价的最终目标。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既关注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个性倾向。如: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合作精神、作业情况、独创性等。

(2)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将考试、知识小结、小组活动、自我评价、提问以及日常观察、学生成长档案等各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3)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做数学”过程中暴露出的数学思维过程。

(4)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评价结果:注重个体的发展与进步。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阶段评价、学期评价、学年评价、学段评价等。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为:成绩(或等级)+评语(说明或建议)+成长档案材料。 总之,评价应是注重过程的、动态的、多样性的。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

在进行生命化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时常在想,当学生有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我们要适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我们要从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从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我们只有做到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让我们从一个学生的角度去感受这样一句话——让我听,我记不住;让我看,我能记住;让我参与,我会明白。这也许就是生命化课堂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吧。

第四篇:巧用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 :牧歌

摘要 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在于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技巧莫过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了。比如同样是一次考试,学生考得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可能造成学生骄傲的理由,考试失误可能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严重的还会造成学生产生厌学和害怕考试的心理。这时,教师的评价就显得举足轻重,好的合理的评价会将学生带进天堂,让他们越来越好,不当的评价会将学生引入深渊,使他们厌学和害怕学习。

关键词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时候来至于教师对他们的鼓励与肯定。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感悟,教师需要做好对学生评价坚持“一弱一强”的原则,“一强”指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强化,“一弱”指就是对学生的缺点进行弱化。强化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继续发扬成绩,补正不足,认为学生还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厚望,弱化的目的是减轻学生对不足的或过失的内疚感,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希望所在,从而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感到有人在帮助他,产生自信心,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在评价中做到“一弱一强”呢?

一、 将知识评价、技能评价和情感态度评价相结合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就需要观察和发现学生的美,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了解和评价学生:

1. 知识评价

学生在校的学习很多时候会从学生的作业、考试中体现出来,如有的学生作业书写工整规范,错别字少,考试中知识点掌握牢固-----,这些都是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把握用于对大多数学生,特别是中等偏下的学生最需要鼓励,他们的成绩很可能因此而迅速发生改变。

2. 技能评价

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当学生明白自己问题所在后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你上课认真一点可能学习会更好,多与大家交

流会对你的学习更有帮助,上课前做好预习会使你上课听得更明白,课后作业独立思考完成才能将学习成绩提高,考试的时候仔细检查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潜移默化的鼓舞着学生去学习,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 情感态度评价

情感态度是无意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积极与消极这两个相对立的作用。积极的评价可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消极的评价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长期的教学实践让我们认识到,积极的情感态度对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成绩。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态度评价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评价时应关注学生在以下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对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的应用价值;审美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热爱祖国的情感与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观察是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搜集评价信息,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提供依据。

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即在评价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问卷、访谈、测试等调查手段,搜集评价对象的有关资料,然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价值判断。学生的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主观的认识和理念,属于内在特征,因此,评价时常用问卷法与访谈法,通过投射技术让评价对象回答,从中了解他们的认识与观念。同时,学生的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还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与习惯。有时通过对学生某些典型行为、习惯的考察,也可以间接地反映出他们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的水平。

二、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评价和考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话就是权威,学生毋庸置疑的,而往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很少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品质的发展。因此,学生很少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如今学校教育的目标已不仅仅是

区分学生,选拔精英进入高一级的教育体系。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促使全体学生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期望学生达成他们所能达成的最佳水平,实现他们的最佳表现。所以在传统的考试评价之外,我们需要补充新的评价途径,补充考试评价的不足,完善整个教育评价体系。这种新的评价应该是一种促进学习的评价模型,它关注相对于自己而非他人的个体成就,体现着一种建设性的评价观,目的在于帮助而非惩罚学生,它要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在这种方法中,评价对象只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包括自身现在成绩同过去成绩的比较,以及自身不同侧面的比较,能比较充分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减轻评价对象的压力。学业自我评价可以很好的满足上述要求,做为传统考试评价的补充。学业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内省,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判断与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学业自我评价实质上是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意识和行为的反思和调控。在教育中,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那就意味着学生要进行自我导向与控制,自我审视与诊断,自我促进与激励,这就是元认知,是对自我评价的功能的一种运用途径。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时还应借助周围同学的评价来进行,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品质表现身边的同学了解最清楚也最客观,他们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将学生自我评价与周围同学的评价再与老师的评价结合起来就能做到客观全面,让学生找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予以找准自己的方向和位置。有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既有了积极地学习兴趣和动力又能客观的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从而有针对性的去改正自己,将对学生评价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同时,评价的综合性因素、时效性等也会影响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效果,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价最具有针对性,时机恰当的评价也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的,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的教师,发现学生优点也是优秀教师在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的学习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具有学习成功的自信心,没有自信的学生很难获得学习上的成功,而自信的来源就是对自己优点的发现和对自己特长的发挥,学生对自己优点的发现又是借助于教师的强化而实现的。当然,教师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适度的压力,这种压力是正向的,积极地,对学生具有促进和激

励作用的,但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充分发挥好评价这一利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篇:用真诚的评价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案例: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想不想登长城,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 生:(急切地):想!

师:现在我们就来观看一段短片,请大家认真看,认真听。(播放长城近景课件及课文第3自然段录音,学生神情专注地边看边听)

师:刚才我们看了短片,我想大家都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此时此刻,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什么? 生:我能想象出古代劳动人民修建长城的情景。

师:你很有想象力,和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真是心有灵犀啊!请大家轻读第3自然段,画出作者想象的句子。(学生边读边勾画) 师:作者想象到什么?

生:作者想象到古代的人们修长城时搬运巨大条石的情景 师:作者怎样描述的? 生:“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师:“单看”一词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能想象到什么? 生:“单看”就是从某一个方面看,从这句话中我能想象到当时搬运条石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人一起用手搬,用肩扛,大家会一边搬,一边大声喊号子。 生:我能想到人们在搬运时,会用木头或铁棒撬石头。 生:人们还会把巨石放在圆木上滚动„„

生:我从“单看”一词中可以想到修长城除了需要运许多巨大条石外,还需要很多劳动。 师:(高兴地)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连古人用什么办法运石头都说得条条是道,真行啊!修长城是一项非常繁重而复杂的劳动,大家想想,除了搬运巨大条石外,还需要哪些艰苦的劳动?(学生沉思一会儿举手) 生:需要石匠凿条石 生:需要砖厂烧砖 生:需要瓦匠砌墙

生:需要工程师设计图纸 (学生纷纷举手„„)

师:大家的想象力太强了,说得太好了,正如作者所说,长城是无数古代劳动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请大家细细品味这段最后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轻读最后一句,勾画、批注。)

生:我从“多少”一词中体会到修建长城的人非常多。

生:我从“血汗”一词想到当时人们修长城时一定吃了很多苦。比如,人们搬运巨大条石时会流许多汗水,甚至会受伤流血,石匠们每天双手会磨出茧子,打血泡,很疼。

生:我听奶奶讲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孟姜女的丈夫修长城时累死了,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不仅流血流汗,甚至还有生命危险。

生:在上节课,我了解了长城的构造和作用,从中我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有智慧。

生:古人能想出很多办法把巨大的条石运上山顶,可以看出他们非常聪明。 生:从“才”字,我感受到人们修建长城很不容易 (学生跃跃欲试,争先发言) 师:(激动地)同学们的发言太精彩了!你们能抓住词句,结合上下文并联系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感受,真了不起!让我们再看一下短片(学生看长城风光课件,听课文录音)

师:看完短片后,你最想说什么? 生:(大声地)长城真太壮观了!

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真是太伟大了!

生:我为长城而骄傲,做为中国人我感到自豪!

师:说得真好!老师也有同感,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内心的感受来有感情朗读全文吧! 分析:

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需适时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特别是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共进行了五次评价,第一次,在引领学生观看课件后,师问:此时此刻,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什么?生:我能想象出古代劳动人民修建长城的情景,这时教师称赞:你很有想象力和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真是心有灵犀啊!正是这句赞赏的话语给了学生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找到了自信,产生了学习热情。第二次,在引导学生想象人们搬运巨大条石的劳动场面时,听到学生那富有想象力的发言,教师再次不失时机赞赏: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连古人用什么办法运巨石都想象出来了,真行啊!学生听到老师的赞赏后非常兴奋,学习热情更高了。第三次,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古人修长城除了运巨大条石外,还需哪些劳动?听到学生的精彩汇报后,教师及时夸赞:大家的想象力太强了,说得太好了!此时,学生听到老师的表扬,他们的自信心更强了,高举的小手不肯放下,教学已达到“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境界。第四次,由于学生在上节课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体味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时,学生的感受更深了,在认真勾画、批注后,做了精彩的汇报交流,这时教师再次称赞:同学们的发言太精彩了,真了不起!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思想上有了更高的认识,心中充满了对长城的热爱,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与热爱,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第五次,教师最后引领学生观看长城风光片,启发学生表达心中的情感,学生纷纷发出心声:“长城真是太壮观了!”“古代劳动人民太伟大了!”“我为长城而骄傲!”“做为中国人我感到自豪!”这时教师赞美道:“说得真好!老师也有同感,就让我们带着内心的真切感受来有感情朗读全文吧!”在整个教学中,教师不仅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更注重引导学生一次次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的内心情感与作者发生碰撞,产生共鸣,并及时对学生每次精彩的回答发出由衷的赞赏与肯定,用真诚的评价点燃学生内心情感的火花,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篇: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下一篇:宽容错误感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