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

2022-08-11

第一篇: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

铜川矿业公司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2011年—2015年)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指导原则,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突出事故预防,推进公司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按照国务院《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并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安全生产整体状况 (一)矿井总体概况。

铜川矿业公司地处关中平原北部,矿区总面积387.2平方公里,井田面积174.2平方公里,地质储量80677万吨,可采储量49156.6万吨。共有8对生产矿井,其中:铜川矿区(东区)的5对矿井主采石炭二叠纪太原组5#煤层,煤厚平均2.5米左右,煤层赋存比较稳定,属中高灰、中富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贫瘦煤;焦坪矿区(北区)的3对矿井主采陕北黄陇侏罗纪煤田延安组4-2#煤层,煤厚平均10米左右,煤层较稳定,系低灰、低硫、高发热量不粘结煤。目前,有8对生产矿井,年核定生产能力985万吨。 (二)安全总体概况。

铜川矿业公司8对生产矿井均为瓦斯矿井,其中:北区陈家山、下石节、玉华三矿为高瓦斯矿井,煤、油、气共生,自然发火期3~6个月,最短24天。8对生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都产生煤尘,煤尘具有强烈爆炸性,矿区地质构造复杂,顶板破碎,各矿井都存在不同的水害威胁,矿井运输主要有立井主、副绞车提升运输,斜井皮带运输、斜井绞车运输。重大危险源有瓦斯、煤尘、火、水、顶板、运输提升等重大危险源,可导致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火灾、透水、冒顶、坠罐和跑车等事故风险。 (三)矿井采掘机械化状况。 矿井采掘机械化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放顶煤综采设备由原来的工作阻力为4800kN的成套设备,逐步更新为工作阻力为6400kN、7200kN、8000kN的成套设备。综掘设备逐步淘汰了ELMB-75型掘进机,现北区矿井主要使用EBZ160型掘进机,东区矿井主要使用EBZ100型掘进机,现全公司每个矿井均配备了综合机械化掘进机成套设备,掘进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公司机械化经过“十一五”发展,现已拥有综机设备3431台(套)。装备了11个综采工作面和14个机械化掘进队,机械化的装备已属中上等水平,截止“十一五”末公司采、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 100%和82%。 (四)“一通三防”管理状况。

八对生产矿井主扇负压均低于2940Pa,六对矿井等级孔大于2m2,只有徐家沟、鸭口两矿等级孔小于2m2,分别为1.75m

2、1.69m2。八对生产矿井有效风量均达到87%以上;八对生产矿井局部通风机全部实现了三专双回路自动切换;八对生产矿井全部安装有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和井下监测监控系统;北区陈家山矿已于2008年6月、下石节矿2010年9月、玉华矿2010年11月实现了“掘、抽、采”平衡;北区高瓦斯矿井建有地面固定式瓦斯抽放系统15套(陈家山矿六套、下石节矿五套、玉华矿四套),装机能力达到6210 m3/min;东区井下高瓦斯区域安装移动瓦斯抽放系五套(金华山、王石凹矿各两套、徐家沟矿一套),瓦斯抽放能力大幅提升;下石节、陈家山两矿建有瓦斯发电站两座,装机能力为7000kw(陈家山矿为3000kw、下石节矿为4000kw),促进了瓦斯利用;形成了黄泥灌浆、注氮气、喷洒气雾阻化剂、注三相泡沫、注凝胶、均压通风等综合防灭火系统;矿井采用净化水幕、冲洗巷道、转载点喷雾等方法综合防尘措施。全公司除鸭口矿、徐家沟矿外,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架间割煤、放煤、移架及主要运输大巷装载点均实现了自动化喷雾,应用综掘机、采煤机二次负压降尘及综掘机湿式除尘风机降尘技术,取得良好的降尘效果。 (五)矿井防治水状况。

各矿制定有详细防治水工作实施细则,每年编制年度防治水计划,并报公司备案;配足有地质、测量、水害监测设备、仪器;公司地测数据库平台已建立,配备有西安科技大学开发的地测数据库及矿图系统;公司各生产矿井均配备有煤矿井下钻机,用于施工瓦斯抽放、注浆、探放水、构造探测等钻孔,可以满足探放水工作要求;矿井及供应分公司均储备有抢险救灾水泵等应急设备。 (六)隐患排查治理状况。

公司坚持每月对矿井进行动态检查,开展各类专项检查活动,坚持每月不少于2次的“零点行动”检查,坚持每季度由公司主要领导带队,安监、生产、动力、通风、动力、地测、总调度室等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对全公司所属矿井进行安全及安全质量标准化大检查。形成自上而下全覆盖安全监督检查体系。

检查中严格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进行筛选、归类、分级,及时下发隐患通知书,并责令隐患单位严格按照“五落实”原则进行治理,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对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逐项督办,查出的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整改,过后,公司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复查,整改消号,保证隐患彻底整改。

(七)应急管理状况。

1、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由指挥管理系统、救援队伍系统、技术支持系统和各相关保障系统等组成。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承办具体工作。成立有以公司总经理为总指挥的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由相关部门为公司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组成。

2、公司制定有综合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类别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分为矿井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矿井重大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矿井重大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矿井重大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矿井大面积停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矿井提升运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锅炉、压力容器及其它特种设备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及各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3、公司拥有自己的专业矿山救护大队,大队下设市区、广阳两个直属救护中队、四个职能科室和一个通风仪表维修计量站及陈家山、下石节、玉华三个驻矿救护中队。大队(含驻矿中队)在册210人,其中指挥员26人,战斗员135人,后勤49人。陈家山中队服务陈家山矿、下石节中队服务下石节矿、玉华中队服务玉华矿、广阳中队服务东坡、鸭口、徐家沟、金华山四矿、市区中队服务王石凹矿及援外救援任务。公司应急医疗救护单位为公司中心医院。根据应急救援的需要,公司中心医院成立了以副院长为队长的医疗救护队,下设3个分队,3个分队24小时轮流值班,保证应急救援需要。 (八)人员素质总体状况。

1、专业技术队伍:截至“十一五”末矿业公司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共计733人。其中,高级职称71人,中级职称234人,初级职称428人,高中初比例为1 :3.3 :6;本科以上211人,专科339人,中专174人,高中及以下9人;35岁以下293人,36岁至40岁64人,41岁至45岁126人,46岁至50岁158人,51岁及以上92人;工程技术人员占公司职工的4.3%,占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51%。

2、职工队伍:截至“十一五”末矿业公司共有在册职工18556人,原煤生产人员16892人,其中原煤生产工人14901人,使用农民合同工6441人。①文化结构:硕士研究生42人,本科470人,专科1251人,中专技校2361人,高中6537人,初中及以下7895人;②年龄结构:29岁及以下3402人,30岁至39岁5293人,40岁至49岁7680人,50岁至54岁2040人,55岁及以上501人;③职称结构:高级职称67人,中级职称285人,初级职称475人,合计827人;④工人技术等级结构:技师168人,高级工1115人,中级工4013人,初级工1615人,合计6911人。

3、专职安全管理队伍。截至“十一五”末矿业公司共计10个安全管理机构。其中,职能部门1个,职能部门派出机构1个,驻矿安全监察机构8个。有煤矿专职安全管理干部74人。其中,矿处级15人,其他管理干部59人;研究生2人,本科10人,专科42人,中专12人,高中8人;35岁及以下10人,36岁至40岁7人,41岁至45岁17人,46岁至50岁24人,51岁及以上16人;高级工程师10人,工程师31人,助理工程师13人,技术员10人,其他职称3人,无职称7人;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18人。

二、“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主要成效 (一)安全管理理念突破传统思维

“十一五”初期,局新一届领导班子高瞻远瞩,在全集团公司率先提出了安全“零”目标管理,这一目标的提出是铜川矿务局党政确立的一个以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保持矿区安全发展的新理念,是关爱民生、保障职工生命健康的重大举措,安全“零”目标,是指安全工作从“零”开始,到“零”结束,实现矿井无死亡,地面无重伤,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奋斗目标。安全“零”目标的提出,彻底打破了传统安全管理理念的硬茧,得到了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极大拥护,“十一五”期间,全局上下不遗余力围绕这一“零”目标,团结协作,众志成城,安全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二)安全生产控制目标顺利完成。

1、“十一五”期间杜绝了较大及以上人身事故,有效遏止了“一通三防”重大事故发生。五年(2006至~2010年)共发生伤亡事故9起,死亡10人。其中:顶板事故5起,死亡6人;运输事故4起,死亡4人。

2、2006年,百万吨死亡率0.4,共发生4起伤亡事故,死亡4人,4起全属顶板事故;2007年,百万吨死亡率0.1,共发生1起伤亡事故,死亡1人,属运输事故;2008年,百万吨死亡率0.1,共发生1起伤亡事故,死亡1人。属运输事故;2009年,百万吨死亡率0.2,共发生1起伤亡事故,死亡2人,属顶板事故;2010年,百万吨死亡率0.18,共发生2起伤亡事故,死亡2人,2起属运输事故。

3、较好完成煤矿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十五”期间全局发生2起重大事故,死亡204人,“十一五”期间未发生一起重大事故;“十五”期间事故起数25起(包括2起重大事故),“十一五”期间事故起数9起,事故起数下降64%,“十五”期间事故死亡人数227人,“十一五”期间死亡人数10人,死亡人数下降96%,百万吨死亡率降到了0.2以下,矿井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显著提高。 (三)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公司进一步完善制度,理顺管理机制,制定出具体措施,每年制定下发《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安全生产奖罚实施办法》、《安全基础管理考核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奖惩实施细则》、《安全生产禁止性规定》等,完善了安全检查、隐患排查、防治水隐患排查、矿井周边地区煤矿调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国债项目管理办法和各类安全技术及科研工作制度等40多项管理制度和规定。促进了公司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运作,为公司安全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安全监管体制日趋完善。

1、成立以总经理为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全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公司每月由总经理亲自组织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召开安全办公会议。研究分析当前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出解决的措施办法,并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人员,限期解决整改。

2、公司设立有铜川矿业公司安全监察管理部,负责全公司安全监督监察工作,代表公司对所属单位安全生产行使安全监督监察职能,负责领导铜川矿业公司安全监察管理部北区分部和派驻各矿井安监部开展安全监察工作。

3、公司成立了铜川矿业公司安全监察管理部北区分部,对北区三矿的“一通三防”工作进行安全监察。重点对“一通三防”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检查,督促重大隐患整改,对瓦斯治理的长远规划、年度计划进行审查,并督促落实。

4、公司设立有八个驻矿安全监察管理部,分别代表铜川矿业公司对所驻矿井安全生产行使安全监察权,驻矿安全监察管理部长代表公司总经理对所驻矿井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并对总经理负责。安全监察人员接受公司安全监察管理部的业务领导和管理。

5、各矿矿长是本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成立有以矿长为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全矿的安全生产管理,矿井每周由矿长亲自组织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召开安全办公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6、各矿井设立有安全科,配有专职安全管理、检查人员,负责管理本矿的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工作,其业务受驻矿安全监察部监督领导。

7、各矿还设有群众安全协管机构,配备有群众安全监督员、青年监督岗员以及家属安全协管员,配合安监部门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和“三违”治理工作,做到了关键作业有联防,关键岗位有监控,关键时间有人盯、关键地点有防范。各级安全监督检查机构,坚持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整改治理,努力实现人员无失误,系统无缺陷,设备无故障,管理无漏洞“四无”目标,构筑起了“专防、线防、块防、群防”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联动式安全防范体系。

8、地面生产辅助单位都设置有安全管理部门,任命有专职或兼职负责安全工作的领导,并按规定配备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本单位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受公司安全监察管理部的业务领导和管理。 (五)“一通三防”工作成效显著。

深入贯彻“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努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十一五”期间,前后投资58952万元,用于“一通三防”安全基础建设。优化矿井通风系统,提高矿井有效风量。完成了王石凹矿、玉华矿、陈家山矿、下石节矿、金华山、徐家沟矿通风系统改造工程,降低了矿井通风阻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矿井通风安全问题;深化瓦斯治理,有效防范瓦斯事故。完成了陈家山矿瓦斯治理示范矿建设。北区三矿新建8套地面固定式瓦斯抽采系统,新建王石凹矿、金华山矿、徐家沟矿井下移动式瓦斯抽放系统五套。截止“十一五”末,陈家山矿、下石节矿、玉华矿分别建有六套、五套、四套瓦斯抽放系统,玉华矿第五套瓦斯抽放系统正在施建当中。北区三矿井全部实现“掘、抽、采”平衡。下石节矿、陈家山矿各建有瓦斯发电厂一座。矿井瓦斯抽采率达到了60%以上,采面瓦斯抽采率达到了70%以上,瓦斯利用率达到了10%。实现了“以利用促抽放、以抽放保安全”瓦斯抽采利用的良性循环;加强安全监测监控。新建了王石凹、徐家沟、鸭口、东坡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了陈家山、下石节、玉华、金华山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建立了公司安全监测中心,实现了对全公司所有高、低瓦斯矿井24小时全天候监控;强化矿井防尘工作。为陈家山、下石节、玉华、王石凹、东坡矿综采面安设了自动喷雾降尘设施,对各矿综掘面安设了综掘二次负压除尘设施,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 (六)矿井采、掘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

截止“十一五”末公司共投入6.04亿元更新了2388台套采掘机械化设备,全公司八对生产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煤。公司采、掘机械化程度分别从2005年度的70%、37%,发展到2010年末的100%、82%,机采单产水平由过去的每月5~6万吨提高到现在的20万吨以上。200

8、200

9、2010连续3年实现了集团公司提出的综采、综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0、70”以上目标。 (七)机电运输管理装备极大改善。

1、2006年起,提出了矿井变电站要逐步实现“真空化、无油化、自动化”的更新改造方向,并率先在陕煤集团范围采用了“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目前:公司所属5个35kV变电站、8座6kV变电所都更新改造成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所),所有变电所35kV、6kV断路器、接触器已全部实现真空化;对井下供电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更换淘汰禁用动力电缆,完善了井下双回路供电,淘汰了禁用的馈电开关、磁力启动器、油浸式变压器、隔爆高压配电装置等设备,并进行了全部更新;2010年,完成玉华煤矿数字化矿井初步建设,达到国家先进水平;新建了陈家山、下石节、玉华、东坡、王石凹、金华山矿井下电网监测监控系统;对公司各矿井井下照明灯推广使用了新型隔爆冷光源LED节能灯具,将酸性矿灯全部更换成了锂电池LED矿灯。

2、矿井运输主要对东坡矿主提升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将箕斗提升改造成大倾角胶带运输机提升;主井提升能力由95万吨/年提高到105万吨/年;将金华山、鸭口、徐家沟三矿的采煤方式由炮采全部升级为机械化开采;推广使用了EBZ200H硬岩掘进机,并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结束了公司岩巷掘进无机械化的历史;将综采放顶煤支架的工作阻力由7200kN提高到8000kN;完成了鸭口、下石节、玉华矿排矸系统的更新改造;新建了陈家山、东坡、王石凹矿机车监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了玉华矿机车监测监控系统,提高了监测监控的装备水平;完成了东坡矿人行斜井、东坡矿东二扩大区、下石节矿行人联络斜巷、徐家沟矿皮带暗斜井架空乘人装置的安装;为各生产矿井购置更新窄轨电机车43台,将井下轻型运输轨道更换为43kg/m重型轨道共37.1千米,提高了井下运输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八)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十一五”期间,公司党政把矿井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视为职工利益的“生命工程”、“民心工程”,作为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来抓。从吨煤成本中列支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属的8对矿井,井下安全生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矿井生产系统顺畅,安全可靠性高,井下地板砖铺路、彩钢吊顶、管线悬挂整齐、巷道美观亮丽、候车候罐室宽敞、座椅光亮、巷道、工作场所照明设施齐全明亮,彻底改变了井下“脏、乱、差、险”的形象,实现了“井下治理工厂化”建设目标。四个矿井达到集团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先进矿井条件,王石凹矿、金华山矿被评为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

(九)安全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

公司设有安全培训中心,是原煤炭部于1983年在原陕西铜川技工学校(现为陕西铜川工业技术学院)基础上投资创办,与学校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承担技工教育和安全培训双重任务。1986年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667万元。中心占地面积百余亩。建筑面积56731平方米。属国家二级培训机构。中心设有安全培训管理科,专职从事安全培训和管理工作。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大学文化程度11人,获高级职称的6人,中级职称的2人,注册安全工程师2人。另外常年聘兼职教师10人。培训科下设有通安、采煤、机电、安全管理等5个教学研究室和1个综合管理组;培训教学设有通风、机电、提升、救护、监测监控、瓦斯抽放、煤尘爆炸等8个实验室。2008年建成了全国安全生产警示教育铜川基地,各种教学设备仪器数百台件(套),安全警示教育挂图上百余幅。目前担负着铜川、榆林、延安、咸阳等部分省内“三项岗位人员”培训任务;公司设有8个四级安全培训中心,全公司8个安全培训中心,设有独立的安全培训机构,配备11名培训正副主任,32名专职管理人员,96名专职或兼职教师。配置有安全教育室及教学、实验设备等。2006年通过省安监局组织的验收,全部取得四级煤矿安全培训资质。主要培训对象是全矿从业人员、新工人入矿安全培训、转岗人员的培训。8个矿井矿长均持有《矿长资格证》、《安全资格证》、安全管理人员均持有《安全工作资格证》、特殊工种人员均持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其他从业人员均持有《安全培训合格证》,做到了全员持证上岗。 “十一五”期间,全局共计培训55016人,其中:管理人员6419人,特殊工种13458人,从业人员35139人。2006年度,共计培训5323人,其中:管理人员810人,特殊工种1313人,从业人员3200人;2007年度,加强安全培训力度,全局培训人员突破万人,共计培训10726人,其中:管理人员1716人,特殊工种1020人,从业人员7990人;2008年度,共计培训11087人,其中:管理人员1462人,特殊工种1104人,从业人员8521人;2009年度,共计培训14209人,其中:管理人员1267人,特殊工种4681人,从业人员8261人;2010年度,共计培训13671人,其中:管理人员1164人,特殊工种5340人,从业人员7167人。

(十)科技研发取得了丰硕科技成果。

“十一五”期间,完成安全科研项目31 个、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28项,涉及瓦斯治理、防灭火、顶板管理、机电运输、防治水等方面,基本解决了制约公司安全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其中《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煤矿瓦斯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第四届陕西省煤炭工业科技成果特等奖、陕煤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其他项目中,荣获第四届、第五届陕西省煤炭工业科技成果、陕煤化集团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优秀论文奖19篇。公司获得2006--2008年度陕煤化集团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十一)安全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在调查研究、自主创新、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编印了局安全文化手册,安全文化手册由安全文化树、领导安全寄语篇、安全理念篇、安全思想篇、安全管理篇、安全知识篇、安全法规篇、安全警语篇、安全警示篇、安全标识篇10个部分组成,包括11个安全文化理念,16个安全观,轻视安全工作的8种心理和8种情绪,安全生产十大规律、安全工作原则、法律法规、名言警句、安全常识、安全标志等内容,系统总结了局50多年积淀的深厚安全文化底蕴;拓展安全文化宣传阵地。发挥舆论阵地的强势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电子屏幕等舆论工具,形成了安全知识传播网、安全培训网、警示教育网、安全协管规劝网、安全文化娱乐网,营造出了浓厚的安全文化建设氛围。强化安全文化阵地建设,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公司安全教育基地。在公司各单位共建设、改造、装修职工学习室、阅览室、俱乐部、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310多个,为传播安全文化提供了阵地。在矿区设立安全文化灯箱、牌板3000多块(个),建成了10多个宣传企业文化和安全文化的文化广场,兴建安全文化长廊、文化墙40多处,建设安全文化教育室20多个,广泛开展了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创建活动。开展习惯性违章心理研究、伤残职工现身说法讲安全、征集安全生产“金点子”、亲情感化话安全、评选安全生产明星、举办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安康杯”竞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举办安全发展进矿区大型采风、安全文化巡回演出、“生命至上”安全征文等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推出了《论实现安全与稳定“双零”目标的科学内涵与实践价值》、《论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的科学内涵及其保障体系建设》等安全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成果,并在全局推广徐家沟矿“深、全、细、实、严、算”为显著特色的安全文化管理模式。五年来,安全文化通过多种方式融入到安全管理当中,安全管理实现了由经验管理到文化管理的过渡,职工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理念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十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公司制定有严格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事故责任追究办法》,详细规定了事故分级、事故报告、事故调查、事故处理程序,公司对事故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查处,并提高事故处罚等级,对出现重大隐患单位,按照事故进行追查处理,形成了较为规范的事故责任追究程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一是煤矿就业门槛底。矿井招收的一线临时工,来自农村的居多,文化程度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安全防护技能差。二是安全教育培训效果不突出。部分职工素质还较低,职工安全自保、互保意识不强,致使“三违”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技术人员流失严重。一些熟练工种、技术岗位人员流失,造成职工队伍的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2、安全“零”目标虽由我公司最早提出,但至今仍未实现,安全管理仍有不足和差距,实现安全“零”目标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3、“一通三防”管理难度大。一是北区各矿瓦斯治理、瓦斯预抽率低等关键技术难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加大,瓦斯涌出量呈上升趋势,瓦斯治理难度增大;三是部分矿井巷道失修,防火压力进一步加大。

4、顶板压力大。随着矿井开采的深度不断延深,采掘工作面及巷道压力明显加剧,东区矿井顶板破碎,北区矿井部分巷道压力大、变形严重,给安全生产造成很大困难。

5、安全专职管理干部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年龄偏大,年龄结构不合理。46岁以上人员占到煤矿安全管理干部的55%。二是学历结构不合理。在74名煤矿安全管理干部中,专科以上学历只占16%。三是职称结构不合理。初级职称和注册安全工程师人数偏少,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的占24%。随着公司做强煤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新的煤矿建成投产,煤矿安全管理干部有一定缺口,需要补充。

6、目前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安装使用的时间、产品型号等不同,实际应用效果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后期运行维护投资大;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八对矿井均无井下永久避难峒室和移动救生舱。

7、“十一五”期间煤矿安全科研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十二五”期间科研任务仍然艰巨。一是北区复杂条件下巷道支护技术研究水平偏低;二是随着开采深度、强度增加,安全方面将面临着新的技术问题;三是先进的瓦斯治理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上问题仍然要加大科研力度,来有效解决矿井安全生产技术难题。

8、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一是专业队伍人员不足。达不到国家(区域)救援队建设要求,需增加机构、补充部分救护队员外、补充专业后勤保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二是大型、先进救援装备不足。缺少运输吊装设备、侦测搜寻设备、灭火与气体排放设备、排水设备、模拟演练设备、通信指挥设备等;三是基础设施尚待完善。目前的演习训练设施及场地、队员办公及生活设施已无法满足目前需要。

9、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认识不足,防治水工作重视不够。一是无专门的防治水队伍及人员;二是无探测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方面的仪器设备;三是对威胁矿井采掘安全生产的地层水、老空水探测工作重视不够。

10、安全生产信息调度基础薄弱,与现代化信息网络管理有明显差距,不能适应矿井生产发展的需要。目前安全生产调度管理仍然依赖人工管理,记录、台帐内容不全面,手工记录极不规范;现有的视频监控、网络等装备落后,维修维护跟不上,使用不稳定;调度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结构欠缺,达不到调度专业化必备的条件。

11、安全培训仍亟待加强。一是安全形势严峻,培训任务任重道远;二是实训设备陈旧,硬件设施配备不够,影响培训机构可持续发展;三是培训基础设施差,为学员服务的配套设施如学员公寓、学员餐厅设施简陋,不能满足学员住宿就餐需要;四是安全培训效果不佳,安全培训数量多,效果不是很明显,学员必知必会、应知应会知识掌握不够,实际操作技能差;五是师资力量紧缺。师资队伍没有形成梯次结构,专职、兼职教师人才匮乏,部分专业教师紧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需进一步加强。

四、“十二五”时期安全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及配套规定,紧紧围绕公司安全“零”目标管理, 突出预防为主,健全规章制度,创新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强化责任落实,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建立安全长效机制,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构建安全稳定、充满活力的和谐富裕新矿区而努力奋斗。

(二)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末,公司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安全环境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安全培训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考核体系,矿井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形成功能齐全、技术完善的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和紧急避险井下“六大系统”,全面提高矿井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工伤事故率和职业病得到有效防范,2011年~2015年,安全持续实现“零”目标,矿井实现无死亡事故,地面单位实现无重伤及以上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涉险责任事故。

(三)主要任务

1、加强体制建设,落实安全责任,形成更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及组织体系。 (1)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要求及配套法规,2011年,建立起《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民主管理监督制度》等。2012年,整合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形成本质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激励与约束制度、整改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本质安全文化建设保障制度,并制定严格完善的制度落实考核办法,形成更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2)强化安全管理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提高准入门槛,吸收工作经验强、文化程度高、具有一定职称的人员加入安全管理队伍,到“十二五”末,煤矿安全管理干部队伍规模达到100人,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实现较大调整、趋于合理,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达到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总数的50%以上。实施末位淘汰制度,实行竞争上岗,对不负责任、不称职以及超龄安全管理人员坚决予以清退,打造高效的安全管理团队。同时,新建矿井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遵循精简高效原则,干部配置方式实行岗位公开,内部选聘、外部招聘、竞争上岗等机制。坚持干部调配原则,调余补缺,平衡各矿井安全管理力量,严格控制安全管理干部调动出公司。

(3)按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要求,形成分管安监工作的领导及各级安监部门对安全工作负监督管理责任,各分管领导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对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管理责任,分管业务范围涉及安全管理内容的各级领导,形成各分管领导、各业务部门对分管安全工作负责的责任体系。2011年,制定明确安全预防工作具体内容、体现预防为主思想的各级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2012年,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体系,进一步促进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2、加强安全投入,深化企业达标,建设本质安全型的安全环境体系。 (1)加强“一通三防”建设,不断优化安全生产系统。始终坚持以瓦斯治理为重点。严格执行“先抽后采、先抽后掘”的方针,努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2011年建成陈家山矿国家级瓦斯治理示范矿井二期工程,争取全面达标。

(2)不断优化改造矿井通风系统。每两年组织一次通风阻力测定,保证符合规定标准。采取扩巷降阻、更换主扇、建设新风井等措施提高矿井有效风量,矿井通风阻力必须满足《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的要求,矿井的生产水平和采区实行分区通风,并有贯穿整个采区的专用回风巷,实现采、掘独立回风。确保矿井通风系统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3)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吸收和创新,利用政策和技术支持,扩大完善煤层气抽采规模,形成移动和固定相结合、井下与地面相结合、煤体预抽、采面抽采、采空区抽采相结合的立体抽采网络,树立“以利用促抽采,以抽采保安全”的战略思想,充分利用洁净环保的煤层气资源,“十二五”末实现企业安全、高效、环保、节能的总体目标。

(4)加强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增建和改造瓦斯抽采系统,坚持“应抽尽抽、先抽后采、煤气共采”的原则,落实“高投入、高素质、严管理、强技术、重利用”的瓦斯治理治本措施;按照瓦斯抽采工程与采掘工程同时设计、超前施工、超前抽采的原则,提前形成采面的瓦斯预抽系统,满足采前预抽时间达到六个月的规定,新建和改造瓦斯抽采系统,瓦斯抽采系统满足按分源、分压、分区域抽采。北区三矿保证持续实现“掘、抽、采”平衡。到“十二五”末,矿井瓦斯抽采率达到65%以上,采面瓦斯抽采率达到85%以上,瓦斯利用率达到30%以上。 (5)建立、健全矿井机电运输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机电运输各类安全措施及操作标准,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继续引进使用一批与矿井生产布局相协调的新设备,提高矿井机电管理和技术装备水平,实现矿井生产规模化、集中化、自动化、信息化;大力实施“机电、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工程,坚持定期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加大现场管理工作力度;加强机电运输设备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所有主运输强力皮带、主立井钢丝绳全部装设透视探伤装置,提高煤矿机电、运输管理水平。

(6)加强防治水工作。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加强防治水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防治水管理制度,制定中长期防治水规划,不断完善水文地质资料,对可能威胁矿井采掘生产的井上下水害必须进行钻探、物探工作,查明原因及时消除隐患后,方可进行生产,否则严禁进行一切生产活动。必须摸清周边地方煤矿开采积水情况,建立完善的水情水害预测预报体系,健全、完善矿井排水系统,结合矿井实际设置防水闸门或抗灾强排水系统,进一步提高矿井防治水能力。

(7)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要求,建设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2011年,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供水施救、压风自救和通信联络系统全部要达标完善。2011年底徐家沟、鸭口、金华山三矿建成压风自救系统,2011年建成北区三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2013年6月底前东区五矿全部建成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8)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管理。按照“设施完备、系统可靠、管理到位、运转有序”的要求,加强对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管理,要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定期对各系统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加强系统维护,保证系统灵敏可靠;赋予井下现场带班人员、安监(检)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每年一度的井下“六大系统”联合演练制度,保证每名职工熟悉和正确使用安全避险设施,充分发挥其紧急情况下安全避险作用。

(9)全面开展安全达标,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保持好“十一五”期间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成果,并在“十二五”期间将“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融合到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中,实施高境界定位、高标准运作、高起点创新,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向更深层次的水平迈进。实施生产全过程的动态达标,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由管结果向管过程的转变,由点、线、面达标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达标转变。逐步制定和完善各工种操作标准和规范,使生产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有具体的操作标准。形成更加完善的《工作现场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标准,量化、细化各项规定,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促进安全质量标准达标工作健康发展。“十二五”初,率先建设玉华矿人、机、环境高度和谐统一的本质安全型示范矿井,“十二五”期间在全公司所属矿井中推广;公司所属矿井全部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矿井,争取全部创建成集团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先进矿井,巩固王石凹矿、金华山矿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创建陈家山矿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先进煤矿;新建矿井全部达到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要求。

(10)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的规定,建立“公司统一领导,基层单位协调配合,用人单位各负其责,生产矿井规范管理,职工群众监督管理”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体系,有效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增强企业和劳动者的防治意识,改善作业场所作业环境,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控制新发尘肺病病例增长速度,有效遏制重大急性群体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到“十二五”末,职工职业卫生培训率达95%以上,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90%以上,工业场所职业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95%以上,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达到90%以上,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95%以上,职业监护档案建档率100%,原煤生产人员年新增职业病控制在5‰以内,符合肺灌洗条件的职工灌洗率达到95%以上。

3、实施管理创新,强化技术研发,形成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

(1)不断强化技术管理创新,矿井技术项目及“十二五”期间新建矿井项目建设必须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安全设施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必须以安全预评价或安全技术条件论证为基础,将灾害探查和治理达标作为采掘工程设计的前提条件,即设计前对各种可能的灾害,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装备进行科学探查。对能够提前消除的危险必须提前治理,对各类危险、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制定设计审查标准,各级生产、安监、项目建设等部门,要依据部门职责,按照使建设项目有利于事故灾害、安全生产隐患超前探查治理和各生产系统安全可靠的原则,制定设计审查管理办法。审查标准要确保安全风险分析到位,制定的防范措施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新矿井、新采区(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均要进行制定探查及灾害治理方案,确保治理达到标准经矿长验收后,方可进行采掘工程设计和施工。

(3)形成新采区(盘区)、工作面投产前完善的矿井自检制度,各矿井建立对各类灾害是否探明、灾害治理工作是否达到要求、灾害预防系统是否按设计全部建成投运,是否存在安全生产隐患、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进行验收的工作机制;重要时期、特殊工程、危险作业、治理重大隐患等特殊情况下,建立起时间、人员、方案、措施、资金落实的保障机制,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4)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制定、审批、颁布和评审程序,形成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审查、完善和评审的工作机制。 (5)围绕公司“十二五”发展目标和科技兴安战略,以瓦斯抽采、深部资源开采、顶板支护、先进适用的工艺与装备、重大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为重点,攻克制约公司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和难题。

4、加强全员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建成高质量的安全培训体系。

(1)深化安全文化建设。一是开展安全文化理论研究,推动安全文化理论创新,构建安全文化理论体系;二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在矿区唱响“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主旋律,为煤炭生产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舆论氛围;三是完善安全文化教育培训体系,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综合素质;不断丰富安全文化建设载体,创新安全文化建设内容,征集安全文化合理化建议,繁荣安全文化作品创作,创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矿井,树立安全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完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体系;四是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井下工厂化治理、质量标准化建设、班组建设等工作,打造安全文化建设精品工程,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五是强化安全文化建设的监督检查、考核奖惩、表彰激励,着力构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安全文化建设长效运行机制。

(2)加强安全培训机构建设。一是加强安全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按规定标准落实好机构、师资、场所、计划和经费,购置配备必要的教学器材,升级培训教学软件,打造硬件设施一流的国家二级安全培训机构和四级安全培训机构,积极创建全国煤矿安全培训系统一级安全培训中心。二是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充实教师队伍,重视教师的培训,积极开展安全培训教学评比活动,引导教师树立现代教育培训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培训模式,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煤矿一线,加强实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到“十二五”末,二级培训机构高级职称者达到教师总数80%以上,四级培训机构有资质的专职或兼职教师达到120名。三是加强教材和课件建设。根据国家新的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先进的安全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开发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教材和考试题库。鼓励教师编写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煤矿安全培训多媒体课件,继续开展优秀课件、教案评比活动。四是以每年8000人为培训基准,力争五年时间培训(复训)各级各类人员40000余人。其中中心培训保持在30000人以上;培训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3)强化职工安全培训教育。一是突出“三项岗位人员”培训。安全培训中心要按照职责范围科学制定培训计划,规范有序开展“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工作,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确保“三项岗位人员”上岗持证率100%;二是深化班组长培训。“十二五”期间必须继续做好班组长的安全培训工作,煤矿班组长仍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为核心,以提升班组长安全管理水平为重点,强化超前防范、操作技能和现场管理能力的培训,切实提高班组长安全综合素质,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三是加强全员培训。各四级培训机构认真做好安全培训计划,落实安全培训责任,强化措施的实施,确保培训任务的完成。“十二五”初期形成“一级抓一级、上级培训下级”的安全培训模式,对职工培训做到全方位、全覆盖,并突出对新工人上岗前、转岗职工换岗位前的岗位操作技能培训。所有从业人员持证率达到100%。 (4)加强安全管理干部的教育培训。首先,注重管理业务和能力的培训。通过安全培训机构的定期业务培训和煤炭远程教育培训网的知识更新培训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考试,提升煤矿安全管理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其次,提升煤矿安全管理干部学历和职称。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历和职称达标计划,将不具备煤矿主体专业学历和无学历的干部纳入达标计划,学历和职称达标纳入安全管理机构和个人考核内容;第三,强化人才引进,充实矿井安全管理干部队伍。加大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招聘力度,每年在矿井安全管理干部补充需求的基础上,增加10名招聘计划。实现安全管理干部满足“十二五”期间矿井安全管理需要的前提下略有储备。

(5)实施安全培训教育创新。首先,培训机构规范培训内容。按照学用结合、因材施教的要求,培训教师要经常深入矿井,加强培训需求调研,结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员的岗位特点和培训需求,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完善培训课程设计,更新培训内容,做到培训内容合理化、规范化,趣味化,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改进培训方式。在坚持和完善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和不同学员的特点,灵活运用研讨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多种方法开展培训,做到培训方式多样化,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三,创新培训手段。做到安全培训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矿井矿处级领导安全培训授课制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第四,实行区队自主培训。区队根据生产实际,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和集中学习时间对职工进行自主培训,坚持开展每日一题、安全点评、隐患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安全培训活动。第五,创新安全培训内容。强化风险防范教育。加强对全体职工的操作标准化水平和风险意识的培训,使职工在每一个工作流程中,开展每项操作前,熟知可能存在风险是什么,如何预测,怎么控制和消除风险,提高职工现场安全风险辨识与防范能力,从而实现生产过程安全“零隐患”;第六,推广“岗位描述”、“手指口述”“双述”培训法,“十二五”期间在公司所属矿井中建立一个现场实训基地,实现现场实训。

(6)全面学习推广王村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2011年4月至12月底,组织好第一阶段王村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学习宣传工作,做到转变观念、提高意识,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全面消化吸收;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各矿井修订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办法装订成册下发给职工。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及面、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出阶段性的工作目标,组织实施。2012年6月底,实现与王村矿安全管理水平看齐,创建成陈家山矿、王石凹矿两个“示范矿井”,引领其它矿井安全管理水平共同提高。下石节、玉华等六矿选择一个区队或一项工程,建成本单位“示范点”,以此带动全矿学习创建工作发展;2013年,各矿井巩固提高,创新发展,对矿井的安全管理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创新管理,建立创建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健康发展。

5、强化硬件达标,深化队伍建设,建成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1)创建国内先进、行业领先的安全生产信息调度中心。科学合理整合现有的调度工业视频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有线和无线通信联络系统,发挥其综合互补作用,夯实安全生产调度基础工作,大幅提高安全生产调度管理水平,建设高效的安全生产调度及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切实发挥生产调度的指挥、协调、平衡功能,以适应矿井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 (2)完成救护大队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多方资金,计划投资9000万元,2012年前半年在铜川市新区完成救护大队队址新建及迁址工作。新队址基础设施有办公楼、大型训练场地、室内训练馆、多功能模拟训练馆、大型及特殊装备库、特种救援车辆库等基础设施,建成后能满足铜川队救援人员紧急出动救援、本队及陕煤化集团乃至全省设备存储、培训、演练及大型救护比武等的场所需要。 (3)计划投资992万元,按照《矿山救护规程》和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建设标准,配备国家(区域)矿山救援(铜川)队六大类14种大型、特殊装备:建立功能完善的基地应急终端,具有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无线数据及图像传输功能;装备一辆通讯指挥车,安装矿山救援系统和救援视频通信系统,能与省级应急管理机构,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联通,实现信息报送,指令接收、辅助决策、总结评估等功能。

(4)加强救援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整体提高救援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救援指挥人员和矿山救护队员的培训,积极补充一批能适应矿山救援工作的年轻专业技术型人才。改革创新体制,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救护职责,强化体能训练。按照知识化、年轻化、现代化、军事化的标准,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装备一流、能征善战、敢打硬仗的专业矿山救护队伍。

6、实施规范运作,强化监督检查,打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1)进一步提升矿井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十二五”期间,在当前安全风险评估办法运行的基础上,完善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根据风险的大小,制定安全风险等级,再根据等级的不同,有先后选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限制、控制、消除危险。“十二五”末形成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步骤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模式。以达到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安全管理方法。 (2)积极创建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隐患排查治理管控体系,建立自区队(车间)到各级管理人员全员24小时不间断的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机制,继续落实公司每月对矿井进行动态检查、各类专项检查活动、“零点行动”检查、季度安全及安全质量标准化大检查工作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形成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无盲区、无死角、无空档的立体安全监督检查网络,达到消除隐患的目的。进一步修改制定更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事故隐患排查制度》、《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办法》,制定《矿井重大隐患辨识及处置程序》,并制定严格的制度落实考订办法,明确部门、责任人,切实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真正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3)提高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水平。2011年,各矿井制定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辨识及处置程序。矿井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定包括至少七个方面的内容,即:制定从业人员的工作任务、流程、职责、行为规范、规章制度;识别从业人员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尽职行为;采取预防性措施减少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尽职行为;现场检查现场从业人员的行为状态和工作条件;现场监督、指导和纠正从业人员的工作行为;采取紧急措施防止因行为问题而导致的事故发生;总结不安全行为和不尽职行为发生规律。

“十二五”期间,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实施“三种控制途径”。即:自我行为控制、工作流程设计的横向行为控制、监督检查的纵向行为控制;采取“五种控制措施”。即:人员准入管理措施、安全教育与培训措施、激励与沟通措施、群体行为影响措施、组织行为影响措施;做好控制不安全行为十个方面的工作。即:做好人员的准入、培训与行为矫正工作、做好不安全行为的自检、互检工作、做好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工作、做好不安全行为观察与预警工作、做好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研究工作、做好不安全行为的责任追究工作、做好不安全行为的考评与奖惩工作、做好不安全行为的记录和文件管理工作、做好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审查和改进工作、做好重要岗位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切实做实以上工作任务,实现单位“零事故”向从业人员“零三违”的转变,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行为控制管理水平。 (4)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按照《安全生产法》、《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申报登记范围的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重新登记建档。形成规范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等工作体系。2011年,完成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及《预案》的编制任务,实现对矿井重大危险源的有效监控。

7、加强责任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建成更严密的安全考核体系。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十二五”期间,逐步形成对矿级领导安全量化考核体系,对安全风险抵押实行更加严厉的考核,严格奖罚兑现,充分发挥安全风险抵押金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在2011年全员安全风险抵押试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全员安全风险抵押的路子,建立更完善、更符合矿井实际的全员安全风险抵押政策,实现安全与经济效益挂钩,充分体现安全就是效益这个核心,激励全员切实搞好安全生产。

严格按照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责任追究办法》进行事故查处。“十二五”期间,不断完善事故预防责任追究制,对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事故预防工作不到位、违反技术决策及生产管理程序、不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定、重大隐患治理不到位、安全监管不力等工作负有管理责任的有关人员超前追究责任。

(四)重点工程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21780万元。其中:用于“一通三防”8240万元;井下紧急避险系统11665万元,压风自救系统1715万元,安全监测系统完善160万元。

1、2011年度,计划安全改造投资13930万元。主要建设北区陈家山、玉华、下石节三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计划完成巷道、土建及安装工程,建成43套救生舱及配套设备,计划资金11665万元;改造东坡矿综掘机二次负压除尘装置,计划资金80万元;完成金华山、徐家沟、鸭口三矿压风自救系统,主要完成7台LU250W压风机的采购安装,完成21000米的压风管路铺设安装,计划资金1715万元;计划改造金华山矿通风系统,完成440进、回风巷掘进工程,计划资金325万元;计划改造监测监控系统,更换光缆及配套设备,计划资金145万元。另外,计划资金80万元,对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地层水、老空水区域开展各种物探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2、2012年度,计划安全改造投资2400万元。计划改造陈家山矿防尘系统,计划资金500万元;计划改造下石节矿通风系统,主要完成进、回风巷扩巷降阻工程500米,计划490万元;计划对玉华矿进行通风系统改造,主要完成回风巷扩巷降阻工程600米,计划资金540万元;计划对东坡矿实施通风系统改造,主要完成进、回风巷扩巷降阻工程500米,计划资金260万元;计划对金华山矿实施通风系统改造,完成440进、回风巷掘进工程,计划资金325万元;计划对鸭口、徐家沟、王石凹三矿实施监测监控系统改造,计划分别更换3套光缆及配套设备,计划资金245万元;计划对王石凹矿除尘系统进行改造,安装综掘机二次负压除尘装置,计划资金40万元。2012年前半年在铜川市新区完成救护大队队址新建工程。另外,计划资金1000万元,对8对生产矿井各配备2台探放水钻机;

3、2013年度,计划安全改造投资2135万元。计划对下石节矿实施矿井通风系统改造,计划完成进、回风巷扩巷降阻工程500米,计划资金490万元;计划对下石节矿实施防尘系统改造,计划分别安装综掘机、采煤机二次负压除尘装置各1套,计划资金80万元;计划对玉华矿通风系统改造,主要计划完成回风巷扩巷降阻工程600米,计划资金540万元,实施瓦斯抽采系统改造,更换安装瓦斯抽放泵2台及配套设施,计划资金440万元;计划对东坡矿实施通风系统改造,主要完成进、回风巷扩巷降阻工程500米,计划资金260万元;计划对金华山矿实施通风系统改造,完成440进、回风巷掘进工程,计划资金325万元。另外,计划资金200万元,为陈家山矿、东坡矿、玉华矿各配备1套探测井下水文地质的物探仪器及设备。

4、2014年度,计划安全改造投资2385万元。计划改造陈家山矿瓦斯抽采系统,更换安装2台抽放泵及配套设施,计划440万元;计划对下石节矿实施矿井通风系统改造,计划完成进、回风巷扩巷降阻工程500米,计划资金490万元;计划对玉华矿通风系统改造,主要计划完成回风巷扩巷降阻工程600米,计划资金540万元,计划实施防尘系统改造,计划安装综掘机、采煤机二次负压除尘装置各1套,计划资金80万元,计划实施防水治水系统改造,主要完成水泵、管路及配套设施安装,计划资金510万元;计划对金华山矿实施矿井通风系统改造,完成440进、回风巷掘进工程,计划资金325万元。另外,计划资金200万元,为下石节矿、王石凹矿、鸭口矿各配备1套探测井下水文地质的物探仪器及设备。

5、2015年度,计划安全改造投资930万元。计划对下石节实施矿井通风系统改造,计划对下石节矿实施矿井通风系统改造,计划完成进、回风巷扩巷降阻工程500米,计划资金490万元。计划实施瓦斯抽放系统改造,更换安装瓦斯抽放泵2台及配套设施,计划资金440万元。另外,计划资金140万元,为金华山矿、徐家沟矿各配备1套探测井下水文地质的物探仪器及设备。

6、“十二五”期间科研重点工程。瓦斯治理方面;焦坪矿区侏罗纪煤层地面井组区域瓦斯预抽采技术研究与应用、陈家山煤矿煤层区域瓦斯预抽技术应用、定向高位大直径钻孔瓦斯抽放技术研究、液态二氧化碳在防灭火中的应用;采矿方面;焦坪矿区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可行性研究、下石节矿950轨道大巷高应力全断面高强研究及应用;其他方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编制研究、煤矿井下救生舱技术应用(井下紧急避险设施调研及应用)、东坡矿南翼采区自然灾害探查技术研究、探测井下区域富水研究应用。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工作领导,提供安全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总经理、矿长负责制,将安全生产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纳入企业重点工作、生产计划中,一把手亲自抓,积极组织协调,各级部门分别负责,落实专人,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分阶段、分步骤、分年度认真组织实施。保证人力、物力、财力及时到位,确保规划按计划顺利实施。

2、创新工作机制,提供安全体制保障。

按照修改建立的新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并按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实施严格的考核和责任追究,以完善的体制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同时,根据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激励奖惩机制和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以保证安全生产“十二五”各项工作规划落到实处,为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

3、增加安全投入,提供安全资金保障。

完善矿井安全多方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更多支持充分肯定国债资金对矿井安全的作用,通过多方渠道争取国债奖金。不断完善安全费用提取使用管理制度,强化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和使用,科学、合理用好安全费用,重点实施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重大灾害治理、安全技术改造、安全标准化建设和安全技术重大课题项目研究等项目。同时,加强安全资金监管力度,确保安全费用足额提取、规范使用,为支撑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4、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提供安全技术保障。

推进实施矿井科技兴安战略,突出安全科技对矿井安全的有力保障作用。积极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安全生产技术科研项目,加强基础理论、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及时做好科技成果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发挥科技在矿井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及时淘汰不具备安全保障的设备和工艺,强制推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材料和工艺。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不断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5、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供安全人才保障。

实施校园招聘、订单式培养、面向社会招聘引进、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实习基地等策略,加快培养煤矿生产建设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采矿、机电、通风、地测与安全等相关专业人才的招生培养,同高校建立良好校园招聘合作机制,引进高技术人才,建设高素质安全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在职工队伍素质的培养上,严格按“十二五”规划强化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在职职工素质。同时,提高矿井就业门槛,严格用工管理,严把招工关、政审关、培训关,坚决不得把不合格人员招入煤矿工作;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做到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稳定职工队伍,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人才保障。

第二篇:自来水公司十二五规划内容

„„县县供水公司“十二五”供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抓好这五年工作,对我司加速现代化进程,促进县城经济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我们必须客观分析当前城市供水发展方向,清醒认识我司在供水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统筹规划“十二五”工作,为我县城市供水事业今后一个时期的科学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着力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宗旨,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建设局的工作要求及部署,以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谋划发展支撑体系,落实安全正常供水,开展优化供水服务,完成供水工程建设”为工作主线,积极促进……县城市供水事业向更新更高层次发展。

“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以持续推进供水设施建设,解决……江……县段遭受上游水污染问题,全面提高县城供水水质,确保我县县城饮用水安全。同时,在供水水量、水压上保证我县县城快速发展的用水需要。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根据县城整体规划修编确定供水发展规划

……县县城包括上梅镇和县上渡办事处。到2009年,县

城建成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人口23万。县城老城区为……

镇,县……办事处是……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新办公大楼所

在地。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城镇化发展战略,最新《……县县

城总体规划(修编)》拟确定:近期(2015年),县城城市人

口规模为30万人,城市用地规模为30平方公里;中期(2020

年)城市人口规模为35万,用地规模为35平方公里;远期

(2030年以后),城市人口规模为45万,用地规模为45平

方公里,我县县城将建设成为……市重要的次中心城市、我

省优秀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城市用水在很大程度上代

表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文明卫生水

平。为此,我司将大力发展三个文明建设,在水质、水压、

水量、供水设施建设以及优质服务上全力跟上县城可持续发

展的步伐。

二、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全面提高供水水质。

近年来,国家对生活饮用水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

2006年,国家颁发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取代《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水质指标从

原来的35项骤增至106项,所有水质指标在2012年7月

1日前必须强制实施。而……江……县段的水源状况是:由于

无法根治污染源,重金属……仍将会长期超标,铅、砷、氨

氮等部分时段超标,供水水质无法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

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供水安全无法保障,人民

群众生活品质无法提高。过时的净水工艺和陈旧的供水管网

与水质标准、水质要求不断提高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现

有城市居民对饮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城区的扩大,

原由村办小水厂供水的城郊居民要求使用合格自来水的愿

望与日俱增。国家对水质的高标准要求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

展对县城供水系统供水水质和水质检测能力建设提出了新

的更高的要求。

我司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提高供水水质:

1.加快对现有水厂的提质改造,使供水水质达到最新

国家标准;

2.加快对老旧供水管网的改造;

3.健全、完善供水水质的监督、监察机制;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水质化验水平。

三、加快县城安全供水改扩建工程建设并修复龙王池应

急水厂。

“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供水任务就是“供水的安全保

障”。我司将从长远着眼,把饮用水安全纳入“十二五”规

划,确保供水能力与城市发展同步,规划建设科学、合理、

有效的供水体系,使现有的……江、……地下水、……水库

三大水源整体协调,统筹兼顾,充分发挥其功能。提高应急

抗风险能力,做到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能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为此,我司将在最近五年全力实施县城安全供水改扩建工程,其中包括对水厂的提质改造和新建二水厂,同时修复……应急水厂。

1.对现有水厂4万m/日的常规净水工艺采用最新深度处理工艺进行提质改造。建设地点为现有水厂厂区侧,需新增用地11.7亩,供水水源为……江水。

2.选用新的优质水源建设县城第二水厂。建设地点为……村,采用常规净水工艺并预留深度处理用地。

3.修复……水厂。 ……年4月,……水厂地下水水源被开发区的污水污染而被迫停产。为应对……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发生,保证县城有一个可靠的备用水源,必须对……水厂进行堵漏清洗修复,作为县城应急供水水源使用。

四、加大城区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

对县城供水管网进行全面规划和改造。根据我县县城规划和建设状况,采用新型管材对城区新建道路配套进行供水管网建设。公司成立以来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历年敷设的管网管材采用的是灰口铸铁管和自应力水泥管,因年代久远老化,管网漏损率逐年增加,供水水质无法进一步提高。为与城市建设相配套,改善供水水质和水压,降低漏损率,老城区历年敷设的灰口铸铁管要采用国家要求的球墨铸铁管及PE管进行大规模改造,同时,供水管径必须扩大,使管

3网服务压力达到《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水压要求,水质达到国家最新水质标准。使供水管网漏损率逐年下降,到2012年控制在20%以内,到2015年控制在15%以内。同时,将对县城周边……家村办小水厂用户纳入城市供水范围,对其供水管道进行改造,全面提高水质和水压。

五、努力改进供水服务工作

1.继续完善《公开办事制度》、《社会承诺书》、《首问责任制》等制度,提高了办事透明度和办事效率。

2.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停水。

3.提高供水设施维修维护及时率。

4.加快公司信息化建设,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第三篇:公司“十二五”规划及2011年工作部署和安排

公司“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在本部建设集决策、投资、营销、研发、管理等于一体的“总部经济”。 抓住“xx对接x大河西先导区”的机遇,生产线实行整体搬迁,在锰都规划建设年产6万吨的电解二氧化锰生产线和年产3万吨的电解金属锰生产线,延长产业链,发展新材料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实现年产矿石15万吨,碳酸锰矿粉加工10万吨的规模,并利用锰都铁路专线和地理位置等优势,实行项目带动,科学规划,发展工业物流产业项目。

2011年工作部署和安排

一、2011年公司面临的经济形势分析

有利因素:

一是企业基础牢,职工士气高。不管是从企业的运行体系、管理水平,还是从战略布局、银行信用度各个方面来说,今年的的基础将更加牢固。广大干部职工士气更加高昂,加上有一支能骁勇善战的管理团队,这都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二是项目建设到了达产达效期。

2010年项目建设带动为企业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工的项目多,金属锰、锰酸锂专用电解二氧化锰、锰渣综合治理、靖西1万吨EMD扩产项目以及矿业公司技改项目,通过建设和完善,都将达到预期,2011年将是项目全面达产达效的一年。特别是金属锰、锰酸锂专用电解二氧化锰、靖西1万吨工程三个项目的投产达效,将更加增强公司竞争力,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拓展EMD应用领域,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利因素:

一是通胀压力大,主要体现在:物价涨、资金缺、汇率升。

物价上涨明显,就矿而言非常紧张。湘潭地区,金属锰产能不大,总体价格受我们控制,但最近1-2年,受金属锰产能扩张的影响,湘西、贵州、重庆等地区矿源紧张,积极向外扩张,到湘潭买矿的越来越多,致使我们受到打压;硫酸也是如此,年初亦有上涨的趋势;同时,物价上涨带动的人员工资、能源煤、电都在相应地看涨。

资金缺,去年四季度就开始凸现,新年伊始,我们也已强烈感觉到了国家紧缩银根的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收紧流动性资金、提高银行准备金率、提高银行贷款利率、提高贴现率,使得各专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大幅缩小,也使原本就资金困难的企业“雪上加霜”。今年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将大幅增加,并且今年处于加息周期,未来利率仍会上调,各专业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贷款利率基本上在基准利率上上浮了30%,在这样的一个大的金融环境下,对企业的发展形成制约。

汇率升,从政策环境看,中国出口产品面临更高的贸易壁垒,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增强,汇率波动对我们这种外向型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二是行业竞争加剧,产能扩张过快。2010年,全球产能规模38万吨(国内20万吨,国外18万吨),基本上是供求平衡的局面。但在去年同行都相继扩大规模,在2011年都会建成达产,据统计将新增产能5万吨,产能上来的直接结果就导致恶性竞争,供过于求,同行相互降价,打价格战,造成竞争白热化,使盈利水平下降。

三是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环保费用等上涨导致产品成本压力大。今年以来,碳酸锰价格涨幅达80%,硫酸涨价成倍,且还有上涨趋势,煤、人力成本、渣的处理费等都成上升趋势,据测算,这些因素共计增加成本达7000多万元,需要我们挖潜增效,内部消耗。

四是资源环境型企业约束进一步增强。从“十二五”时期开始,国家将实行更加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和污染排放标准,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发展空间和排放空间将受到打压。

二、2011年公司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

2011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以绩效优先为原则,确保生产经营安全、稳定、高效、经济运行;准确把控市场,增强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管理实行扁平化,注重过程监管和工作结果;做好项目达产达效和资本运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思想领先,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全面完成2011年生产经营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2011年经济指标如下:

电解二氧化锰产量 54000吨(总部:39000吨,靖西15000吨)

电解二氧化锰销量 55000吨

金属锰产量13000吨

金属锰销量13000吨

矿业公司矿石产量150000吨

销售收入8亿元

利润:股份公司3680万元 集团(合并)1600万元

三、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为贯彻好以上总体思路,实现奋斗目标,我们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直面困难,未雨绸缪,科学组织,确保生产经营安全、稳定、高效、经济运行。

2011年,营销部门要确保今年5.5万吨销售目标的实现。除了运用灵活的营销策略守住现有阵地外,还要开拓新的市场,为明年的销售作准备;今年的重点工作是把控市场,找准价与量的平衡点,提升价格。继续开拓锰酸锂专用电解二氧化锰市场,紧跟客户,我们要走在整个行业的前面。同时,质检、技术、品管、科研等部门也要围绕市场“转”,及时、积极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尽量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物质采购系统要围绕如何让工作流程更高效,使材料物流总成本最低的原则来开展工作。工作的重点:一是全力做好主材的保障工作;确保外购渠道畅通,推广使用“替补”材料;做好主材储备计划,确保生产的正常连续运行,特别是在市场供应宽松,价格低廉时,做好材料储备,抵御市场风险。二是加强对物资的保管和调度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物资采购流程、保管领用程序、采购定价程序。

生产系统要继续强化生产部指挥调度中心职能,仍然坚持每日生产碰头会和每周例会制度,督促各分厂均衡生产;制定蒸汽调度和削峰填谷用电方案,努力降低电费成本;保证用汽与发电平衡;加大维修项目管理力度,实行项目现场核实制度;进一步抓好生产保障工作,包括水电汽保证、设备设施维修、备品备件准备、工艺流程再优化等,提前周密做好锅炉和生产线的大修准备工作,将大修时间压至最短;进一步完善金属锰线的设施,充分发挥其产能,争创效益;尽全力推进锰渣综合处理工程,优化其生产工艺和作业模式,既要有效降低渣处理成本,又要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矿业分公司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要千方百计确保15万吨目标的实现,为股份公司的生产提供材料保证。

其他分(子)公司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拓宽业务范围,提高盈利水平。

(二)、抓好项目达产达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锰渣综合治理项目

该项目是以锰渣用于水泥辅料为方向、彻底解决公司后顾之忧的环保治理项目,项目进入了国家863计划。去年,随着沿江风光带的建设,导致公司对渣的处理伤痛了脑筋,承受运输成本急剧增加的巨大压力。如何把渣的问题消化好,解决好,降低我们的成本,这是今年的重头戏。项目建成后,我们要把责任落实到环保分厂,把达产达效的责任机制建立起来。目前锰渣产品已经开始打开销路,生产也日趋稳定,但要达到公司低成本运行,锰渣全部处理的要求还有一个过程。2011年继续完善锰渣治理项目,扩充二次压滤能力和改变压榨方式,确保滤渣水分在25%以下;完善碎渣系统,增强系统适应雨季生产的能力;改进布料机控制结构,确保设备稳定运行;增加不合格水泥辅料产品处理系统;根据生产情况对煅烧系统进行改造,增加生产能力,达到全部处理公司生产线锰渣的能力;积极采用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争取整个系统低成本运行。预计在2011年6月底以前可以完成项目验收,公司锰渣不再外运,生产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实现产销平衡。

2、金属锰环保治理及达产项目

项目总计投资1000多万元,一方面按上级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了雨污分流、污污分流,含铬废水集流和处理,含锰废水集流和处理,并实行了干渣运输,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另一方面通过添加部分设备设施,使金属锰分公司的产能达到了原设计的15000吨/年的生产规模。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制粉能力,压滤能力,投料不畅等一些严重制约产能和成本的瓶颈。2011年成立了新的项目组,将制定方案逐一完善,加以解决,今年金属锰一定要作贡献。13000吨的产量,要消耗10多万吨的矿石。全年金属锰搞好了,是个财富,搞不好是个“包袱”。今年金属锰一定要赚钱,要达产达效,起到上这个项目优势的目的。由于钢铁行业的需求,加上成本的升高,电、矿石等价格的上扬,今年金属锰价格预计行情比较好,大概在18000元/吨左右。因此,我们要举全公司之力支持金属锰项目,不管是从外围环境、矿石供应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都要给予金属锰好的环境和支持。

3、锰酸锂专用电解二氧化锰项目

为了提高我公司锰酸锂专用电解二氧化锰的市场占有率,公司果断决策,进行锰酸锂专用电解二氧化锰生产线扩建,先后派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和考察,了解行业需求及发展形势。2010年七月底成立项目组,并带料远赴设备生产厂家进行试验。项目组经过不断优化设计,利用了原来煤炭仓库的旧厂房,节约投资近百万元。该项目十月开始进行土建施工,目前产品质量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并且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比一期大幅降低。该项目已投资600多万元,设计产能规模4000吨/年,该项目的达产达效,既增加了市场份额,又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为企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4、靖西湘潭电化10000吨/年EMD扩建项目

根据公司统一部署,靖西湘潭电化10000吨/年EMD扩建项目已全面铺开,土建基本完成,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工程预计于6月投产。今年与永备公司的订单增加,除美国本土之外的两个工厂瑞士、新加坡都在使用靖西公司的产品,项目尽快达产达效,发挥应有的效能,将为提高靖西湘潭电化产品竞争力,实现今年生产经营目标至关重要。

(三)、向管理要效益,实行管理扁平化。

1、安全环保管理。市里召开的2011安全工作会议,将安全生产工作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非常严格的领导安全问责,安全已成为各单位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应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着重抓好“3+1”文件和法规的学习贯彻工作,促进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管安全、人人抓安全、人人要安全”的局面。大力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实行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挂钩。特别是矿石采掘、加工方面,安全生产一定要摆在第一位,要继续完善好三个体系,即目标管理体系、制度保障体系、考评奖罚体系;健全完善好二个制度,即隐患排查制度、三班交接班制度;抓好一个关键,即搞好队组的安全管理,安管网络要覆盖到基层,添置必要安检设施,健全完善好安全管理制度。

环保管理方面,我们在做好生产线内控制度和考核体系完善的同时,要加大考核力度;同时,要加强与省、市环保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2、健全完善好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实行管理“扁平化”, 注重过程监管,更要注重结果,关注绩效。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部门职责,对原公司内控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既要因时因事,创新管理,也要确保制度和政策的有效性与连续性。

3、实施和完善好工薪制度,推进绩效管理。科学合理设计绩效考核指标,各生产经营单位将目标快速分解,对机关处室能量化的指标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职能部门要与生产经营挂钩,绩效优先,收入严格与绩效挂钩。

4、抓好经济运行,提高成本节约意识。挖潜增效,做好节支工作,做到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花。进一步完善好成本考核体系,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全面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加强成本和资金使用的过程管理。

5、优化配置资源,提高效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做好人的文章,尽可能地节约人力成本,尽可能的人尽其才,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人员招聘和配置上做到因岗招人,满足岗位需求;要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公司管理跃上一个新水平。

6、后勤、运输管理工作,要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做好服务工作。确保员工就餐,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做好员工上下班接送和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工作。同时,物业管理和内部物流我们可以做一些“走市场化路子”的调研和尝试,创新管理,减轻企业负担。

(四)、紧扣企业发展战略,做好项目建设和资本运作大文章。

企业发展已全面铺开,这几年靠产品运营和资本运作两条腿走路,利用好的项目,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实现与资本运作对接,特别是在当前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和融资创新的大背景下,我们更要加速盘活存量资产,调整产品结构,从资本市场募集更多资金,为生产经营服务,把企业做大做强。

进驻锰矿将近4年,四大分公司启动,再加上新成立的湘鹤建安公司实行承包经营,机修分厂与造纸研究所合作,成立湖南博派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特殊纸,土地和房屋都进行了盘活,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最大的闲置资产高炉冶炼土地600多亩仍闲置,先前考虑与外商合作,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最后研究决定发展物流项目。物流项目是公司慎重决策,经过长期调研的一个投资项目。投资这样的一个项目一方面盘活了高炉冶炼闲置土地,使废旧物资得以处置,另一个方面使铁路运量增加,增加收益,减少铁运公司的亏损。经过一年的时间,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全面铺开。2011年,公司将全力以赴建设物流项目,科学规划,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分步实施。一是根据年前专家提出的意见对规划文本完善补充;二是通过规划后,马上进行宣传和招商;三是配合设计院搞好具体施工图的设计,先砌围墙,将园区主干道硬化,这样园内基本轮廓就出来了;四是根据招商情况分块启动,部分区位的基础设施开始建设,化工区先行,特别是硫酸储罐可以先行,避免盲目建设;五是做好项目环保、安监、消防、建设等各项审批工作,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六是整理好相关资料,搞好公司注册登记,严格按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规范运作。

再融资工作是公司2011年的重点工作。此次非公开发行拟发行不超过2400万股股票,计划筹集2.2亿资金,主要用来收购集团的锰矿和对锰矿进行后续技改投入。融资成功,对于电化集团盘活存量资产,对电化科技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减少公司采购环节的关联交易、打通锰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意义重大。在证监会3月9日已经顺利审核通过,公司将和券商一道完成股票发行工作,包括推介、发行、验资、股份变更登记以及相关的信息披露,再有督促募集资金按计划使用。

(五)、积极稳妥地实施和完善工薪制度。

薪酬制度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公司的长远发展。为形成全集团公司统一的薪酬标准和模式,加强公司工资总额宏观调控和收入分配监控,解决公司收购锰矿以后在工资体系及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去年,公司冲破困难和阻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司薪酬制度改革。经过系统调研、岗位评估、岗位排序、薪酬测算等阶段,全集团公司薪酬制度改革工作于2011年1月份正式实施,薪酬制度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薪酬制度改革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初步完成,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部矛盾或需要完善的地方,还需要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加以完善。2011年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优化薪酬制度改革,推动技能鉴定和考评工作,建立职工职业晋升通道,为专业类、管理类、技术类、作业类不同岗位职工规划不同通道,为职工搭建更为广阔的成才跑道,充分调动机关管理部门职工和一线技术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赢。

(六)党群、纪监审工作服务生产经营,以绩效优先为原则,认真抓好劳动竞赛,营造你争我赶的工作氛围。

公司党委要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好争先创优活动;以党支部百分制竞赛为平台,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弘扬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营造和谐工作氛围;加强《电化报》的组、审、编工作,健全领导思想政治工作联系点制度。

纪、监、审工作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政建设,坚持教育、监督、保护、惩处并重的方针,做好对党员干部的有效监督,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监审要继续以例行审计和重点审计为主,做好审核工作;对主、辅材要做好询价调查,对废旧物资处理要履行好监督职能,切实维护好公司利益;要做好公司重点项目的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好项目责任追究制。

2011年,劳动竞赛是工会工作的重头戏。公司工会要借公司深化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绩效考核工作的契机,通过组织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掀起一个赛风格、赛水平、赛干劲、赛贡献的高潮,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各单位要坚持“绩效优先”的原则,以效益为中心,积极推进劳动竞赛工作;要制定详实具体、切实可行的竞赛方案,并层层分解目标、责任落实到位; 要加大宣传力度,全员发动,把公司开展劳动竞赛的精神传递到每个职工。

共青团、女工委等群团组织要紧紧围绕公司发展大局,树立人本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根据自身特点,创造性的独立开展工作,为实现公司2011年生产经营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志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11年机遇和挑战同在,让我们直面困难,团结协作,形成合力,继续发扬我们电化人吃苦、善战的拼搏精神,用智慧和汗水推动湘潭电化这艘EMD航母驶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以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第四篇:XX公司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规划

---贞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1年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2011年是贞丰县新城区的“城市建设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县住建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认真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现将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明确目标

1、建筑施工

到2011年,规范的建筑业安全生产法制秩序基本形成;建筑施工行业各级监管体系全部建立。全面建立建筑行业动态监管制度,重点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及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条件实行动态管理。

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监管体系,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创新工作机制,改善监管方法,由重事后监督转变为重事前监督,由重现场监管转变为重行为监管,由重审批转变为重动态监管,由单一监管转变为多重手段监管,进一步落实安全监理责任。整顿规范建筑施工市场,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采用高科技手段,对重点项目和重大建筑施工项目进行实时监控。

(二)落实党中央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任务要求

中新网9月21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会议认为,当前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特殊时期,安全事故总量依然较大,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部分高危行业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监管监察及应急救援能力亟待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又要应对新情况、新挑战,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

会议强调,编制和实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安全生产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提出,力争到2015年,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和政府监管能力明显提升,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全面改善,全国安全生产保持持续稳定好转态势,为实现根本好转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的六项主要任务:

——完善企业安全保障体系。将煤矿和非煤矿山、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职业健康等作为安全生产的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严格安全生产标准,提高企业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

——完善政府安全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加强监管监察队伍和信息化等能力建设,创新监管监察方式,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完善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培养专业人才,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加快修订安全生产法,完善技术标准,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健全应急预警和联合处置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应急实训演练,提高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操作人员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全民安全防范意识,构建安全发展社会环境。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评估,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落实重点工程项目,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会议强调,国庆长假将至,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尤其要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保障出行和旅游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祥和、平安的节日。

(三)保障民生 扎实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

1、廉租房建设工作。一是开展廉租住房共有产权试点工作。为及时掌握现租住廉租住房家庭购买意愿,为政府制定具体出售政策提供依据。二是超额完成2010年廉租住房。

2、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督查迎检工作。为了做好迎检工作,我局专门成立了迎接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专项督查领导小组,任务及职责落实到了各科室、各人员。我办按照分工,积极联系各成员单位,做好相关迎检印证材料的收集、汇总、归卷、迎检现场准备等工作,并对相关工作进行自查,对查找出的问题及不足,加以改正,草拟了自查报告,做好了相关迎检工作的准备,

3、对县区建筑企业三公开检查工作。为了加强对建筑企业的监督管理,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2011年12月份我局协助州局检查组在辖区范围内的建筑企业相关制度上,相关管理部门电话公开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各建筑企业12月底以前进行整改。

(四)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

建设好全区群测群防体系是扩大防震减灾工作社会基础的重要环节,在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短临预报有所突破的关键,是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震后快速应急的重要保障。

1、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我局将人员较集中的学校作为宣传的重点,达到“宣传一个学生,教育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宣传目的。积极开展5.12系列活动。通过发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读本、等宣传形式,让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了地震基本知识、科学避震知识、震后自救互救措施等。先后到街星园花进行了宣传活动。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及防震避险演练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要求各街道(镇)和学校制定防震避险应急方案,建立长效机制,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演练活动。

2、制订了防震减灾减少和预防质量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十二五”专项规划。贞政府办《关于开展二0一一年全州第四季度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及建筑市场监督执法检查的通知》([2011]65号)和《州建施通[2011]20号》文件要求,我局及时召开了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就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意义、指导方针、重要原则、主要目标和战略重点进行了安排部署。目前,已完成课题前期研究、拟订规划体系目录、规划基本思路起草、十二五规划初稿编写及开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等工作。

3、夯实防震减灾的基础工作。加强了对2个宏观监测点的监控;加强了对社区学校防震演练的开展;积极加强对市防震减灾局的联系,对防震信息的震情预报及时上报分管区领导。

(五)、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扎实做好维稳工作

1、开展建筑工地综合治理工作。加强施工现场巡查监管和督促整改力度。截止目前共督促建筑施工现场规范建筑材料堆放约176余吨,清运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195余吨,搭设施工现场围挡约600米,搭设施工现场安全网约115000平方米,治理施工扬尘污染26处(次),实施安全文明施工监督 6余次(天),报送简报。

2、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百日安全生产活动。元旦、春节及两会专项检查、中高考禁噪、建筑工地汛前安全检查等专项行动,对存在问题较多的施工现场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上半年共下达整改通知书15份。2011年上半年县区责任范围内建筑施工工地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二、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建设年牵头工作。加大对新城区的控规修编研究工作,加强与市级部门的联系,全力推进建设年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的实施,积极配合好其它部门的各项工作。

(二)保障性住房工作。继续做好维修金清理工作和2011廉租住房的补贴发放工作、廉租住房共有产权试点工作。对公积金档案进行整理。

(三)城乡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对辖区范围内建筑工地巡查力度,及时督促整改出现的各项问题,要求各建筑工地严格按照《综合治理标准》执行,做到标准明确,任务具体,操作可行。

(四)建筑工地安全工作。认真落实日常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严格检查建设项目开工手续,严防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发生。

(五)行政执法工作。加强文明施工执法监督,确保新开工项目全面达标,督促部分不达标项目及时整改。清理行政审批项目。

(六)防震减灾应急工作。做好震情宏观监测和动态跟踪工作。继续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推进防震减灾素质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区地震群测群防网络。

(七)完成其它各项工作。

贞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湖州师范学院后勤服务总公司“十二五”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后勤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保障。为贯彻落实《湖州师范学院“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精神,着力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努力为学校“十二五”期间的教学、科研、师生的学习生活等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经研究,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现实基础和存在不足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校党政和公司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三服务,两育人”的服务宗旨,按照“强化服务意识,转变经营理念,提高行业水平,创建后勤品牌”的工作方针,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顺利实现了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发展”的重大战略转移,为公司“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十一五”期间,公司后勤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2006年到2010年总公司整体服务满意率由的86%提高至90%;营业收入从2855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2.后勤服务设施得到一定改善

“十一五”期间,公司累计投入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项目费用412万元,先后对云士餐厅、望峰楼餐厅、和畅楼、和顺餐厅、和悦餐厅进行了装修、改造,并添置空调,改善了师生就餐环境;在学校的支持下,装修、改造东西校区浴室,改善了师生淋浴环境;完成了1-4幢学生公寓给水系统改造工程,并在学生公寓区添置了电开水炉、自助投币洗衣机,方便了师生日常生活;新建了“一卡通服务点”,升级了商务系统,方便了师生消费。

3.内部管理日趋科学规范

2006年以来,公司先后进行了两次内部管理结构的调整。一是纯线状管理模式向线、块状管理模式的调整,消化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带来的压力,支持学校发展;二是目标责任制管理逐步向纵深延伸,并成立采供部、监控部、人事部等职能部门,推行集中采供试点,加强公司物资采供、服务质量监控与人事管理工作,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十一五”期间,公司在餐饮管理方面推行了“五常法”,导入了“食品量化分级管理体系”,在公寓管理上创建“标准化学生公寓”。公司还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梳理、修订,相继编印了《规章制度汇编》《员工手册》,基本实现了“有章可依”。

4.人力资源配置逐步优化

“十一五” 期间,后勤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打破年龄、资历限制,大胆提拔优秀年轻干部,公司中层领导班子结构得到初步优化,管理效能有所提高;二是积极引进高校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基层管理岗位,培养和储备管理人才;三是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目前,在编职工大专及以上学历54人,具有高级工(含)以上技术等级及职称74人。

5.党建与文化建设取得一定实效

“十一五” 期间,公司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党建活动,并以此来引领公司的文化建设。以“提升服务质量,增进沟通互信”为宗旨的“优质服务文化月”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和喜爱;以“倡导先进树立典型”为目的的“十佳员工” 评选活动评出了方向,树立了标杆;以“弘扬民主集中民智”为导向的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开出了民主、促进了和谐、推动了发展。

五年来,公司各级各部门先后被评为“省三育人先进集体”、“省高校后勤管理创新奖”、“省

模范职工小家”、“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校平安单位”、“优秀班组”等荣誉称号。

(二)存在不足

1. 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

后勤改革已有10年时间,改革之初3年既定的剥离目标虽已基本实现,但后勤实则仍为学校的一个内设部门,从而导致在处理人力资本、原材料成本上涨与教育社会属性关系上举步维艰。“十一五”期间,后勤在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但仍仅仅是模拟企业化模式运作,难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运行。如何进一步理顺后勤管理体制和机制,是下一阶段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 人力资源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期间,虽然围绕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针对服务学校“十二五”发展新目标的后勤人力资源配置尚不够清晰;支撑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技术人才紧缺;为师生直接提供服务的一线员工的学历普遍偏低、年龄偏高。

3. 服务管理经营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公司在服务、管理、经营上进行了大胆地探索与实践,但总体仍属于粗放型。如何标准化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如何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如何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提升经营品质。这些均是公司“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新课题。

4. 后勤服务设施需要进一步改善

我校后勤基础设施虽已有一定改善,但与师生的服务需求相距仍较远,且相对省内高校仍比较落后。后勤服务设施的老化、陈旧严重制约着服务品质的提升和业务的拓展。因此,争取学校支持、力所能及投入,进一步改善后勤服务条件仍是公司下一步继续努力的方向。

5. 企业文化需要进一步凝炼

“十一五”期间,后勤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后勤的品牌和文化尚未得到有效地凝炼。服务特色还不够鲜明,重点还不够突出,亮点还不够醒目。如何强化后勤管理服务中的育人色彩,凝炼出具有我校后勤亮点和特色的品牌和文化,是我们亟需寻求突破的重要方面。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服务经营目标和服务满意率,着力推进服务标准化,管理精细化,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队伍配置,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整合公司内外资源等途径,强化服务意识,转变经营理念,提高行业水平,创建后勤品牌,建立高效、优质、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为学校教学、科研及师生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使湖州师范学院后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得到进一步理顺,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后勤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服务保障能力有较大提升,公司营业收入逐年增加,师生服务满意率稳中有升,基本实现服务标准化、管理优化、经营集约化。 2011年—2015年,后勤事业发展力争实现“四个突破”:一是在理顺体制机制上有突破;二是在强化内涵发展上有突破;三是在改善后勤服务设施上有突破;四是在建设“幸福后勤”上有突破。

2、具体目标

(一)管理水平

本着立足校情、着眼发展的原则,认真总结后勤改革10年来的基本经验,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理顺和建立一整套适应后勤生存和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公司

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执行力,提升管理效益。

(二)服务质量

本着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的原则,以餐饮、住宿服务标准化示范点建设为抓手,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实现服务标准化,后勤整体服务满意率保持在90%以上。

(三)经济总量

本着增收节支、开拓创新的原则,以强化目标责任制管理、拓宽服务经营渠道、提升管理效益为抓手,夯实公司经济基础。在2015年在校生总规模达到 20000人的基础上,公司营业总额超6000万元。

(四)队伍建设

本着科学编制、精简高效的原则,通过对后勤人力资源体系的梳理,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人力资源结构合理,拥有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和一支专业技能精湛的技术工人队伍。

三、主要措施

(一)以实施服务标准化工程为抓手,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1.推行服务标准化示范点建设。根据相关行业标准,结合公司实际,在餐饮和住宿推行标准化服务示范点建设。一是对现有的餐饮、住宿服务流程制订标准。着眼于整体的服务,采用系统的方法,对整个服务体系内的分工和合作方式进行改善,优化整合服务流程,从而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对餐饮、住宿具体服务层面制订标准,对各个服务环节中服务人员的仪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进行规范。

2.以点带面推广服务标准化工程。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具体做法,并以点带面,逐步在后勤物业、文印等其他服务领域进行推广和完善,形成良好的标准化服务格局,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二)以实施管理优化工程为抓手,推动管理水平上台阶

1.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理顺关系,明晰所有者、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关系,建立符合我校实情,又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特别是要进一步理顺人事管理体制。要紧紧围绕学校发展规划,调整服务、管理、经营格局,形成与之相配套、精简高效的服务保障运行机制。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

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参照省行业规定的相关比例,本着统筹兼顾、效率优先、稳步实施的原则,后勤服务人员总数控制在500人内。科学合理地设置管理、技术、服务等各级各类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全员聘用制度,改革和完善后勤岗位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创建和谐竞争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后勤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

3.强化目标责任制管理。继续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按照“求实稳健、把握预期,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公司各级各部门科学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并签订目标责任书,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确保年度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4.提高制度执行力。明晰部门职能,完善规章制度,促进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关效能制度体系。要进一步强化二级监控的职能,努力做到以岗位制来明确工作职责,以承诺制来规范服务内容,以首问制来检验服务态度,以满意度来界定工作成效。

(三)以实施改革创新工程为抓手,增强公司经济实力

科学整合公司内外资源,在巩固现有优势项目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改革创新,不断拓宽服务经营渠道,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公司的经济实力。

1.增强物业服务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工程承接实力。通过加强物业技术、管理队伍的建设,提升物业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增强参与校内工程项目竞争的优势;创新体制,灵活机制,逐步提高校内工程项目的承接份额;激发活力,滚动发展,稳步提升工程承接实力。

2.创新文印服务经营格局,巩固和拓展校内外市场。以新校区后勤综合大楼整体规划投入使用为契机,科学谋划文印服务经营格局,制订《文印服务中心整体发展规划》,立足校内,开拓创新,逐步加大对文印的设施设备的投入,不断提高文印整体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文印配套服务功能,巩固和发展校内外市场业务份额,使之成为既能满足学校日常服务所需,又有实力参与市场竞争的服务实体。

3.依托校内资源优势,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借助校内市场相对集中的优势,本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通过房屋、场地、广告租赁等形式加大对食堂、学生公寓、浴室、后勤辅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开发和利用,逐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四)以实施后勤服务设施改善工程为抓手,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1. 加快改造、淘汰落后餐饮服务设施设备。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前提下,通过争取学校资金支持和自筹资金,对严重制约公司发展、结构不合理、安全隐患大、生产效率低下、能耗高的设施设备适时分批进行改造、更新。一是配合学校基建完成西校区美食城改造;二是结合餐饮服务标准化建设的需要,对建造年代较早的食堂进行改造,使之格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齐全;三是对陈旧、落后的餐具、用具进行更新,使之更加整洁卫生、备受师生欢迎。四是争取完成天然气的改造工程。

2. 完善学生公寓配套服务设施。一是配合学校完成1-4幢学生公寓改造,封闭5—9幢学生公寓北阳台;二是继续在新建学生公寓添置投币洗衣机、电开水炉;开发方便师生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务项目,努力满足师生日常生活所需;三是以人为本,尽快对学生公寓学生自行安装空调、热水器进行调研、论证,适时向学校提供改造方案。

3. 积极参与新校区后勤配套工程建设。从有利于服务师生员工学习生活、有利于新校区配套设施规划布局、有利于节能降耗等角度出发,积极参与新校区后勤配套工程的论证和建设工作,并协同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后勤综合大楼”“后勤辅助用房一” “后勤辅助用房二”的规划及使用工作。

(五)以实施凝聚力工程为抓手,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荣誉感、幸福感

1.创新党建、工会工作,增强后勤员工的归属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扩大并巩固活动成果,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尝试与学院师生开展“支部共建”,拉近距离,增进理解,从而增强党外职工的归属感。

2.凝炼后勤文化,增强后勤员工荣誉感。通过建设好“三家”、 开设好“三室”、 开展好“双节”、评选好“十佳”,即建设好“员工之家、工会之家、党员之家”;开设好“阅览室、访谈室、心理咨询室”;开展好“优质服务节、美食文化节”;评选好“十佳员工”等活动的开展,凝炼出具有师院特色的后勤文化。

3. 职工收入制度化,增强后勤员工幸福感。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逐步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确保员工的经济收入逐年有所提高。

(六)以实施“育人后勤”工程为抓手,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

1. 坚持服务育人。通过“走进后勤”、 “双向合作,共育英才”“服务之星” 评选等活动的开展,搭建服务育人载体、树立服务育人标杆,在日常工作中用优质的服务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因势利导,增强服务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后勤在“全员育人”过程中的作用。

2. 坚持管理育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校宿管委“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提高学生在校信息传输工作中的时效性和顺畅性,形成后勤日常管理服务与学院学生管理的及时互动,从而增强后勤“管理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后勤在“全过程育人”中的作用。

3. 坚持环境育人。通过对餐厅、学生公寓文化的凝练 和“绿地认养”等活动形式的开展,激发广大师生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热情,努力构建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和绿色整洁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餐厅就餐舒适、居所优雅,从而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激励学生的思想和学习,从而增强环境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后勤在“全方位育人”过程中的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 切实加强党建,保障“十二五”发展规划顺利推进

1.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牢固确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明确学习要求、搭建学习平台、健全学习机制,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建成学习型党组织,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用好理论学习中心组这一重要平台,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对公司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促进后勤事业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扩大组织覆盖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务公开制度体系,提高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和透明度。完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抓重点、抓落实、抓检查、抓考核,促进各项后勤事业顺利开展。

(二) 强化组织领导,推动“十二五”发展规划有序开展

1.建立科学的领导和决策机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坚持和完善校党政、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加强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司党政联席会议、总经理办公会议等议事制度,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水平,引领后勤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努力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升“平安后勤”创建工作的整体水平。认真解决职工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后勤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后勤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强调民主监督,确保“十二五”发展规划科学和谐

1.深化民主管理。完善二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建立健全员工广泛参与的民主决策机制、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的调查研究机制、党员和各级骨干的约束机制、服务对象参与管理的监督机制,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充分调动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作用,增强员工主人翁的责任感,强化工会代表的参与意识、监督意识,建立有效的民主管理机制。

2.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内部监控、师生督查的后勤监管体系;研究制订管理服务规范、安全操作等级、质量技术标准;完善部门考核、干部考核、师生评价等绩效评价体系。

“十二五”时期是我校建设特色大学的重要时期,更是总公司抢抓机遇、强化内涵、开拓创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让我们在校党委、行政及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齐心协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建成与我校办学目标相匹配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服务好学校科学发展新目标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歌颂亲情母爱的诗歌下一篇:公司生产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