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课前预习卡

2022-11-12

第一篇:二年级语文课前预习卡

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问卷报告

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问卷报告作者: 熊玉萍 (小学语文四川资阳小学语文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 4 / 814发表日期:

2010-12-20 19:37:2

2设计问卷目的:

为了了解学生当前预习情况,因此设计了本问卷,分别从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作业完成情况、预习作业无法落实的原因、预习的最佳时间、预习的步骤、预习内容六个方面来设计。

参加问卷调查的班级:三年级一班

人数:67人

收回问卷份数:67份

问卷情况统计及分析:

一、请选择最适合你的答案,将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你觉得课前预习对你学习有帮助吗?()

A、有帮助85%;

B、没有帮助4%;

C、有点帮助,但不大!12%。

分析:大部分孩子预习意识还是有的;约16%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

2、你完成预习作业的情况如何?()

A、每次都能完成43%;

B、有时候能完成55%;

C、经常不能完成1.4%。

分析:完成情况随意性的比较多,一半多的同学不能做到每次都完成。

3、你不能完成预习作业的原因是什么?()

A、预习作业太多12%;

B、作业太难43.3%;

C、家里写作业不舒服,不想做20.8%。

本题有附加的答案,点20.8%,原因都是没听清或忘记了。

分析:预习作业太难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另外,忘记了和在家里写作业不舒服也占相当大的比例。

4、你觉得什么时候预习最好?()

A、课前23.8%;

B、晚上16.4%;

C、课堂上写完作业后22.3%;

D、其他空余时间40%。

分析:对于预习作业完成的时间大家各执己见,认为各自找时间完成的占近一半的比例。

5、预习的时候你一般先做什么?()

A、先给课后的会认字写上拼音,给会写字组上词18%;

B、先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上音37.3%;

C、先标自然段序号28.3%;

D、没有先后,想先做什么就先做什么16.4%。

分析:从以上的百分比来看,学生预习的步骤没定数,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随便从哪里开始,没有一个先后顺序。

二、问答题:

你预习时都会做些什么?请把它写在下面,记得一定要把自己做过的事情都写出来。

本题学生主要从读课文、提问题、标自然段序号、给生字注音、组词、找出多音字、不懂的词语把意思写上、写段落大意几方面来写的。

其中要读一下课文的占43%,能够提问题的占3%,给自然段标序号的占68.6%,给生字注音和组词的占88%,找出文中多音字的占44.7%,能给不懂的词写上意思的占4%,能写出段意的占16.4%。 从本题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知道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给生字注音、组词、找出文中多音字、要读一下课文。而只有极小部分同学知道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把不懂词语的意思通过查工具书知道。

初步的策略设想: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1、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特别是那一小部分孩子的预习意识;

2、应该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认真对待预习作业,而不是让他们随意性地敷衍了事;

3、适当调整预习作业的难度和强度,让学生不害怕预习;

4、可以适当开放学生预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时间预习;

5、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 6、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发表评论

第二篇: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方法反思

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目前,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已经认识到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

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达不到预习的目的。教师加强课前预习指导,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学生年级不同,预习的方法也不同。低年级课文浅显易懂,预习时主要是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在疑难处打上问号等,要求不太高。而中高年级随着孩子理解能力的提高,课文内涵也逐渐加深,词汇也更丰富,对段和篇的理解要求更高,所以预习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一)读课文 要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正确,然后利用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当“一字多意”、“一词多意”的时候,要结合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的这个字词应当选哪一种。

(二)搜集资料新课标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些课文出自于大家 之手,预习时可以利用手边的资料,网络工具对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有个了

解。这可以比较好的帮助同学理解课文的有关内容。作为高年级的同学,应当有能力了解一些课文的历史背景,如:《负荆请罪》《将相和》《詹天佑》《草船借箭》等感受经典,只有搜集并查阅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才会对课文所涉及到的历史有一个了解,才会在课堂上更易理解老师的讲授。

(三)理清脉络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知识已有一定积淀,读了课文后需要进行一些思考,可以从这几方面: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3、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哪几部分?

4、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四)做批注学习语文主要是品读。品读在预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品读 含义深刻的,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从中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向我们揭示了什么道理。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欣赏的字、词、句,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好处,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标点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这样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长期坚持下去,探索能力会逐步提高。

(五)做好读书笔记先看清楚要预习的内容,哪里看不懂写到笔记本上,

或者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合上书,把记得的东西回想一下,思考不懂的,写下记得的重点。课后,拿出预习笔记,查看原来不懂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

1、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课上,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 彩。分课型预习

(一)讲读课文

2、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和对文章层次段落作批注。预习一篇阅读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疑入手,循序渐进。(1)读。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 (2)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 (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4)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可以用“//”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对各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批注。(5)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课文旁边批注,以便于在课堂学习时和大家交流。

3、解决课后思考题。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

(二)自读课文

每个教学单元均会安排“自读课文”的学习。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在课堂上, 短短的40分钟里,像这样较长篇幅的课文,通读一遍即会占用小半节课,要做 好充分地课前预习,才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

1、阅读“自读提示”。心中明白文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带着问题,通读 全文,解决字词。

2、理清文章的脉络。深入分析文章的重点段落,进行细致研读,在读文的过程中总结并作批注, 理清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这样的预习已经是比较充分的了。

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生善于质 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第三篇:《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的研究》

教学案例

----王永兴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让每个孩子喜欢阅读,主动阅读,快乐阅读,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有所“思”,有所“悟”,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酸的和甜的》是新课程第三册第17课的课文,故事生动有趣。可是要求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二年级孩子,将它所蕴涵的寓意抽象出来,并在今后生活中运用很困难的。即使把抽象的寓意告诉学生,他们又能理解多少?如何加强朗读,提倡多元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朗读中感受和理解寓意,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再感情朗读。下面是我做的一点尝试:

二、教学流程

(一)揭题

1、出示葡萄,请同学来尝一尝葡萄。

2、揭题:这么甜的葡萄狐狸为什么说是酸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小故事吧。

(二)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三)朗读感悟

1、狐狸为什么说这又大又紫的葡萄是酸的呢,课文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

(师点击课件,出现小狐狸在葡萄架下转来转去。)你们看,小狐狸在干什么呢?

2、你说的真棒,那书中是怎么写的呢?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1)你读得很流利,如果把小狐狸着急的样子读出来就更好了。(朗读指导)

(2)狐狸想吃葡萄吗?

(3)小狐狸望着那诱人的葡萄,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这时,小狐狸又说了什么呢?

(老师一直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激励者的身份出现,孩子们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地练习朗读,从他们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可以看出,他们不仅加入了这节的想象,并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亢奋的状态,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方法,并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3、那谁又说葡萄是甜的呢?他是怎么知道是甜的呢,我们来读读4-7自然段吧。

生自由读4-7自然段

4、你们看,小猴子望望架上一串串紫红紫红的,水灵灵的诱人的大葡萄,他就迫不及待地爬上了葡萄架。

(点击课件:出示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的动画。) 出示句子: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1)我们还可以说小猴子怎样爬上葡萄架呢? (很着急地、急切、飞快地、快速地)

(2)朗读:那谁愿意试试把小猴子迫不及待的样子读出来呢?

5、可正当小猴子摘下一串葡萄要往嘴里送时,善良的小兔子连忙跑来,大声地说--生:不能吃,不能吃,这葡萄是酸的

小猴子相信他的话了吗?你瞧,小猴是怎么吃的?(出示课件)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部分。抓住关键词“迫不及待”“大口大口”,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具体、真切地感悟词义,以加强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促进语言的积累,使语言文字的知识性学习更为到位。指名读,比赛读,培养语感,给孩子们提供读的机会、读的空间,体验读的快乐、读的成功。)

6、小松鼠和小白兔见小猴吃的这么开心,也忍不住了,摘下一颗放在嘴里,情不自禁是说 ------生:啊,真甜!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现在小松鼠和小兔子吃到了香甜的葡萄,他们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你们明白了吗?

生:我明白了,因为狐狸够不着葡萄,他也不想让别人吃,所以他就说这葡萄是酸的。

生:狐狸想自己吃葡萄,不给其它的小动物吃

生:我觉得他是因为实在摘不到葡萄了,为了让自己高兴点,就假想葡萄是酸的,才这么说的。

师:你的想法不错,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我觉得小狐狸之所以说葡萄是酸的,是因为狐狸摘不到葡萄,想自己安慰自己,才说葡萄是酸的的。

(评:尊重学生,允许他们读出自己独特的体会,谈出自己的不同的理解。)

2、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些小动物都很喜欢你们,大家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跟这些动物说,那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呢?

生:我想对小猴子说话。小猴子,你可真聪明,我真佩服你。 生:小猴子,你能够不轻信别人的话,自己亲自去试一试,真棒! 生:小松鼠,小兔子,以后别再光听别人说,自己要勇敢点,去试一试,那样你就能像小猴子一样,知道葡萄是甜的了! 生:小兔子,以后不要太相信别人了。

生:小狐狸,你吃不到葡萄就去请小动物帮忙啊,别再自己安慰自己了。

生:小狐狸你以后不要再骗人了。

生:小狐狸,我不喜欢你,因为你想自己独吃葡萄,欺骗了大家,你太狡猾了。

(引导学生直接与小动物对话,拉近了学生与小动物的距离,帮助学生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和感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他们的话语中不难看出,孩子们已有所感悟。)

3、老师还有一个难题想请你们帮忙。以后我要是遇到不了解的事,想了解它怎么办? 生:你尝尝啊

生:你试试 ,试着做一下

小结:你们都听到了吗?我就怎么办: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要想了解的话就尝试一下,谢谢大家。

(学语文与生活实际应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揭示寓意后我们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以后我要是遇到不了解的事物,想了解它怎么办?”这种细节教育已经超越了学科,它着眼的是孩子综合素质的锻造。从而,拓展学习的空间,在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反思

《酸的和甜的》是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的一篇阅读课。它既生动有趣又寓意深刻。刚从课堂上走下来的我仍然充满了激情和自信。回想起我和学生一起走过的这难忘的四十分钟,静静回味我们的真心交流,品味学习过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维的火花,我感到了快乐,同时也激动不已。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并积极投入其中 如果学生感到了快乐,那么他们就会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所以,本课我力争创设愉悦可持续型氛围,让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开始上课,我们先来品尝葡萄。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充当角色,步步引导,他们进入了角色朗读,在读中积累语言,自悟寓意。在总结提升时,问:“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些小动物都很喜欢你们,大家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跟这些动物说,那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呢?”这样,课堂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情趣,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其中。

二、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使学生积累语言,感悟道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个体感受和独特体验。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读法。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小组合作读,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读流,读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淀语感。

三、品词析句,帮助学生阅读

小学阶段是语文素质的初步形成时期,是奠定基础的时期。所以,在小学阶段,必须注重语文基本素质的训练与养成。低年段,应该培养学生初步理解词句的能力。这节课,对关键的词句,启发学生反复揣摩,深刻理解。比如在读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这句,学生对迫不及待理解有点难度,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还可以说小猴子怎样爬上葡萄架?”还有小猴子吃着香甜可口的葡萄时,我又问:“你什么时候大口大口地吃过东西?”在这两个环节通过换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再感情朗读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了词语,积累感悟语言。这种精雕细刻式的阅读和讨论,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当,理解了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的妙处。再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今后应该改正:

1、激励评价的语言不够丰富。好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知识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本节课,我虽注重体现评价的多元性,但在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上,语言有些贫乏,没能在学生最需要鼓励的时候进行恰到好处的点评,在以后教学中仍需加强。

2、整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过度语言,都是用心设计,尽量的完美化,不要出纰漏。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种思想,这个约束,自己感觉好象还放的不是很开,老是有一种,受到这种模式的牵引,一步一步的走下来,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尽量的避免这样的一种约束,让自己的课堂更开放,更充满人文化的生命活力。

这节课使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语文课成败关系重大。它使我拥有了一个新的教学生命,今后,我会沿着这条航线,在教改之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第四篇: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研究汇报材料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研究》课题

结 题 汇 报 材 料

彩云镇明德小学

课题组

2014年3月20日

课题结题汇报材料

尊敬的课题组专家、教研中心的领导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研究》课题组,把我们两年多来的研究做一个汇报,恳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预习,在《现代汉语规范辞典》中诠释为:学生预先自学老师将要讲授的内容。诚然,预习是个传统的话题了,但细读,预习的关键词“自主学习”却是新课程中的重点,甚至是灵魂。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而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也应该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这样,学生的预习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然而,我们发现,在日常教学中,其实教师在预习指导中存在很多误区,有的只注重预习内容的数量,有的只侧重预习任务的布置,有的预习要求太模糊。为此,我们通过关注成功的预习指导案例和结合自身的预习指导,认为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要注重预习的明确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二、研究内容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由“知”到“行”,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课题遵循这一发展过程,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常规预习习惯

2.培养质疑预习习惯

3.培养探究预习习惯

4.培养创新预习习惯

三、研究重点

1.初级阶段:重点研究培养学生养成“常规预习习惯”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处理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感知教材的内容,学会使用利用工具书辅助学习,初步解决碰到的疑难问题,实现近期目标。

2.中级阶段:重点研究培养学生养成“质疑预习习惯”和“探究预习习惯”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质疑、探究、发散思考的方法,引导学会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发现问题,对问题提出质疑和思考,养成带着问题听课的习惯,实现中期目标。

3.高级阶段:重点研究培养学生养成“创新预习习惯”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分析归纳和独辟新径,形成见解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深入探究和发散思维,形成独到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发表不同意见,养成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习惯,实现长期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班级全体学生参与,把每一位学生都作为实验对象,追求实验的整体效果。

2.主体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论教、以学评教,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及时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帮助、指导学生,使其逐步具备自主预习所必备的素质和掌握预习需要的方法、技能。

3.科学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以现代教育研究理论为指导,既要严格按照现代教育研究理论指导的程序科学操作,又要坚持从实验研究的班级实际出发,根据小学高年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分层次、分阶段的设定目标和建立引导机制,不断创新和丰富实验研究的内容,为实验研究的理论增添新的实践成果和科学依据。

4.民主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愿,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在“课前有效预习”的养成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感到自尊、自信和预习的成功体验,从而迸发出更大的自主预习积极性和前进动力。

5.差异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原有预习习惯的基础,制定针对性措施。对学生分层次、分阶段设定目标和提出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促使良好预习习惯的尽快养成。

6.发展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始终坚持谋求学生终身发展,一是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原有预习习惯中值得发扬的优点和长处,二是诚恳地指出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立足学生终身发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预习的方法,激励学生着眼于未来,努力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2.文献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3.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该问题研究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教法学法模式等,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

4.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有效的课堂实施策略,并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实施方案和经验。

5.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五、研究措施

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有序有效的进行,在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措施:

1.实施调查

(1)调查现状。调查准备,着重做好抓好两件事:一是设定调查的内容,围绕农村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现状设置调查细目;二是定调查方法,根据“简便易行“的要求,按照具体内容,选定最佳调查方法。

(2)调查实施。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选定具体对象;二是按不同的方法组织具体的操作,主要为调查问卷,课堂观察等;三是清点整理调查材料,查漏补缺,保证调查材料符合课题研究的要求。

(3)调查分析。在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力求报告的现状既全面又突出研究方向法,成因分析透彻明晰,对策建议切实有效。

2.理论学习

以新课程理念来引领课题研究,通过个人自学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促进教师的科研素质。阅读《陶行知文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书籍及网络搜索等渠道,以手写的形式摘录与课题相关的内容,并将资料整理,做好读书笔记。

3.反思研究

结合自己的教学与课题组听课所思,积极记录下自己课题研究中、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针对教学现状及时思考改进的策略。

4.教学研讨

课题的研究与落实,都要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来实现,也是落实研究成果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课题一直坚持“抓教学,重实践”。

(1)备课活动。教师在备课时,深钻教材,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形式新颖的预习作业。

(2)磨课活动。磨课融入常态课堂教学中,同年级教师备课中碰到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设计好预习作业解决教学难点,同时更好的为追求高效课堂服务。在公开课中,以预习作业为导航,课堂环节清晰。

六、研究成果

两年来,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对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性认识,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两年来,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了原有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从教师设计的作业到学生设计个性化的预习作业这种学习实质的变革,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学生成为课题研究的受益者,他们大胆自信,主动沟通,成为学习的成功体验者。

1.形成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策略。

(1)激发需求策略。

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特别要重视激发教师与学生内在的需求,引导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共同创造出和谐、有效的课前预习新天地。

(2)目标明示策略。

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教师备课理念的更新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任务与价值的准确把握与定位。教师真正从学生的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过程,真正达到“师生共振”的理想境界。

(3)双向提问策略。

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既体现在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又反映思维的独特性与创造性,它能促进学生思维中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利用预习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在预习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预习中的问题,设置不同层次的疑难点,逐步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层次,学生做到了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也有希望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所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2.形成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练习策略。

高年级学生知识积累丰富,但是知识的提取性却相对稀少,导致学生“学习今年忘了去年”这种低效的学习现状。因此,在拼音练习中可以加强同音字的练习;阅读中增加好词好句的积累并学会仿写。

3.研究者的教育科研能力得以提升。

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高教育理论和修养,并且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题理论学习中,对课题相关理论进行学习、摘录;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及时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收获与疑问。

七、研究的启发与思考

本课题,实施两年来,已完成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回顾课题研究走过的历程,一方面,我们为课题研究中取得的研究成果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为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不尽如人意之处深感遗憾,也更激发我们增加勇气、创新思路,从而不断去进行深入的研究。

启示一:培训与理论学习至关重要

缺乏理论与专业的培训与引领,我们常感觉到有些迷茫。课题研究准备阶段的理论学习,把我们的迷茫逐渐拨开,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合作、探究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示二:科学合理、趣味十足的预习练习设计至关重要

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中预习练习设计缺一不可,学生的学习的热情逐渐高涨,学习的成果向多样性发展,学习能力螺旋上升。今后,我们应对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评价机制进行研究,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推向更高处。

以上是我校课题研究组的研究情况及实验实施情况,现呈请专家、领导给予审查、鉴定和评估!

谢谢!

彩云明德小学

2014年3月20日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语文课的课前预习

现在中小学衔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学生到了中学以后没有自学能力,总是感到老师的课堂节奏太快跟不上,所以学习就觉得吃力无趣,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我决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

首先,我先指导学生预习生字。每天放学都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后读课文划生字,认读下来口头组词。第二天讲新课的时候我总是先把字词的预习情况做好检查,让学生知道老师布置了作业是一定要检查的,让他不敢有偷懒的心态。

其次,指导学生划分自然段。预习生字进行了半学期后,我开始加了项内容,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把自然段进行划分,每次讲新课的时候也要检查下是否划分正确了。

最后,指导学生提问题,而这个内容也是预习能力中最主要和最难的一项,可以在一年级的下半学期进行。具体怎么做呢?我想了几句简单易记的话:“看题目,提问题。读课文,想问题。动动笔,找问题。”我把这几句话让学生写到书上,按照上面的提示去进行读文提问题找问题。最初的时候,学生提不明白问题,课堂上我就结合课文具体讲解怎样提问,比如《棉鞋里的阳光》,我让学生看着题目想:你有什么疑问呢?他们就说了:“棉鞋里怎么会有阳光呢?”“棉鞋里的阳光是怎么回事呢?”这时我就告诉他们这样就是对课文提问题了,要把问题写到书上。几天后,会根据题目提问题的孩子多了起来,但是仍然有孩子在读了课文后提问,这样的问题一般对全文的理解就不够了。说到这里我就要说说为什么我一定要孩子看着题目提问了,一般来说题目就是题眼,它或是精炼的概括了全文内容或是总结了全文要体现的思想感情,只要抓住题目提问并弄明白,那么基本就是读懂了全文了解了主要内容,所以我不提倡预习的时候在课文里面提问题,那些更细致的了解应该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学生学会了提问,我就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问题,把答案画到书上,如果没有画对,课堂上我们再一起订正。对那些提的问题非常有价值的孩子我在课上充分肯定并在综合素质评比台上贴上笑脸。

我相信,只要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对语文课的课前预习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学生在自己读课文的时候就知道应该从哪方面去理解课文了。

学习特棒的孩子最大的法宝就是会预习和复习。预习方法也早已印发给了孩子,本来认为有了爸爸妈妈的帮助,孩子对预习方法还不是了如指掌啊,可事后一看,不行啊,太碎啦!没几人能吃透精神的

唉,我只好化繁为简,将整整一张纸概括为八个字,美其名曰“

八字预习法”。花了整整一堂课的时间,教孩子们如何预习!什么叫“八字预习法”呢?

1、读(读课文至少3遍,读通为止,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嘛,读通了,孩子自然就明白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了,你可以听他读再问一问他呀)

2、标(标小节,即我们说的自然段有几个,具体的从第4课才开始有呢)

3、圈(把田字格中的生字在课文中圈出,当然圈字的同时,字音和课文中的词也就明了了)

4、找(找生字中易错易混的读音,包括绿线内的二类字。易错的无非是前后鼻音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翘舌的区别,孩子找到了,自然也能分辨了)

5、书(用手在空中边写生字边说出每个笔画,笔画名称知道了,笔顺也练啦!)

6、描(生字描红,水到渠成,当然要写啦)

7、扩(给生字组词,至少2个,尽量用学过的字。拓展了孩子的知识面,变相的生字也至少写了两遍了吧)。

8、记(即记忆生字的方法,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编字谜等方法,便于孩子更清楚的记住生字)。这样,动嘴、动手又动脑,想学不好都不易啦!

一年级语文预习方法

1、通读课文;(读)

2、再读课文,对照生字条里的字,在文中找到,用圆圈勾画出来,给二线格里的生字正确标注拼音会组词, 正确拼读三次; (圈)

3、标出自然段;(标)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

5、 读完课文后想一想,“读了课文以后我知道了什么,或者我懂得了什么?”(想)

小学生的预习能力应该前置,最好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因此教师应该从一年级起就注意教给小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培养其自主预习的习惯。这个习惯应在课内培养,到中年级以后再逐步放到课前。按照教育局减负的要求,一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我就布置学生复习和预习。

应该教给一年级学生哪些的预习方法呢?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这个“必须切实”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中,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和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前对小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总结出一种简易、实用的预习方法。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如下:“一标段,二画圈, 三画二类生字词,四画翘舌音整体认读音,五画疑难处,六画好词句。”

概括为“六画读书预习法”。“一标段”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数字标出小结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有的自然段是由一句话构成,有的自然段是由几句话构成。这种认识对于今后的读写会有较好的影响,使学生知道自己今后作文也可以这样安排段落。另一个作用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如学生可直接向老师点明第几自然段的哪个地方有疑问,教师也能方便的向学生点明第几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等。实践证明,“一标段”的方法,学生方便实用。

“二画圈”即学生在完成“一标段”后,对照课后生字表中需要“识记的一类生词”,在课文中相应生词下面用“O”画出,由于在课文中需“学会”的生字和需“会认”的生字无明显标志,这样用“O”一画就使学生明确了哪是要求“学会”的,哪是要求“会认”的。在读课文时会对自己画出的需“学会”的字有所重视,印象也比较深刻。实践证明:通过“二画圈”的方法,学生一看一画就认了两遍,方法简易实用,识记生字效果好。

“三画二类生字词”就是画完要求识记的“一类生字”后,再对照课后要求“会认”的一类生字,用“△”在课文中画出,以区别要求“一类生字”。这样更明确了“会认”的要求,以便按要求去做。然后进一步要求学生在课后生字表上给生字注音。

“四画翘舌整体认读音”,就是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含翘舌音的音节用“-”在其下面画出来,把含有整体认读音节的用“ ”标出,以利于正确的读书。这种画法一般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使学生基本区分平翘舌音和整体认读音。检测时学生成绩一般较好。

“五画疑难处”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在其右边画出。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方有所得。长此以往,真正养成了“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

“六画好词句”就是指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些妙词佳句往往会使学生“一见钟情”,这种词句作用不可低估,有些词句可能对学生的思想有触动,能给以启迪;有的使遣词造句恰到好处给人美感;有的是可以帮助自己正确、快速的理解课文等。老师就要求教给学生用波浪线“~~”画出。这样要求会集中学生读书的注意力,学生在读书时也会格外注意妙词佳句,随时标画出。在今后学习中他会对自己画出的“宝贝”不由自主地玩味揣摩,自然训练了其创造性地思维。

“学文如积沙,学理如筑塔”。长此以往,定能厚积薄发,这对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抓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核心工程,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只有具备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进一步提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呢?建议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抓住联系点,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一篇文章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从整体入手。过去的繁琐分析,“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方法,不但把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无助于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也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影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激发学生自主读书的积极性,就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抓住课文的联系点,整体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步步深入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抓课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如《黄河的主人》,学生通过审题,就可能提出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有什么特殊的本领等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在阅读课文中全神贯注地寻找这些答案。通过一遍一遍的阅读,学生可能通过初读,就会知道黄河的主人是羊皮筏子的艄公;通过细读,知道艄公的“勇敢和机智,镇静和机敏”等;通过深读,还可能领悟到只有伟大的黄河,才能造就出伟大的主人,“艄公”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等。此外有《第一朵杏花》

(2)抓关键词(句)。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是指概括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中心,能统领全文的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词(句)等。因为其是关键词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抓住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阅读课文,就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三顾茅庐》,课文开头就写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以下各段都是围绕“诚心诚意”这个词语,具体写刘备怎样“诚心诚意”地邀请、尊敬诸葛亮的故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带着如下的问题阅读课文:①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②刘备是为什么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③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这样的阅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步步深入,从而,较好地完成“言--像──意”的转换,使学生不但能够准确地把握课文“意蕴层面”的含义,而且也能够深刻地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社会层面”含义。

(3)抓课后问题。本册课后问题大体分为写字、朗读和背诵(复述)、词语积累和运用、阅读思考和探究、迁移运用和资料搜集等类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阅读思考和探究”、“朗读”等训练才能落在实处。这里所说的“抓课后问题”,是指引导学生读书时,要从课后“阅读思考和探究”类的问题入手。因为这类问题,都是以引导学生读书为着眼点的,编者在设计这类问题时,力求为老师们选择最佳的教学切入口,并能通过这个问题的提示,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深刻地思考,在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课文的内涵,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永远的白衣战士》和《我的菜园》,都是从课文主要内容入手的:“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这个问题通过对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引导学生读书圈画,用演绎的方法,对课文的内容推演引申,铺陈展开,把书读“厚”──使护士长叶欣的形象逐步地丰满高大,使“白衣战士”的光辉形象“永远”地活在学生的心中。“默读课文,说一说曼德拉为菜园做了些什么,他从中得到了哪些收获。”这个问题则从相反的角度,引导学生读书思考,用归纳的方法,把书读“薄”──既准确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又深刻地感悟到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揭示的人生哲理。

2、抓住动情点,真切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不是无情物”。特别是入选进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叙事性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情真意切的美文。进行这类课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扑捉课文中的动情点,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的“对话”,真切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及其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如《第一次抱母亲》,叙述了“我”第一次抱生病的母亲的故事。由于“我”意外地发现“母亲竟然这么轻”,而对母亲产生了“愧疚”、敬仰之情,并以实际行动尽其孝道,回报母爱。这是课文作者情感表达的一条明线。而“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如何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妹拉扯成人,以及母亲的话:“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等则是作者颂扬母爱的一条暗线。而这两条线索,都是从“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铺陈展开的。因此,这句话也是这篇课文的动情点之一,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从这个动情点入手,读书思考,感悟体验,就会很快进入课文的意境,对课文中三个人物的表现──“我”和护士对母亲的真情所感染。

学语文课堂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观念的更新,小组合作学习犹如一面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也吹进了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孩子们沐浴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里,吮吸着小组合作带来的惊喜。那么,我们该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下面就来谈谈我在课堂上是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一、建立合作小组,营造合作氛围,激起合作的兴趣

我把班上48个学生分成了12小组,根据孩子们的性别、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给学生分组,采用异质分组方式。从这个座位的改变,可以看出孩子喜欢坐在一起,在一起交流。可见,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是符合小学生生长特点的。然后给小组取名字,取名字也很关键,要根据孩子们的喜好来取。我先让孩子们在小组里讨论。就这取名字,个个争的面红耳赤,焦点主要集中在每小组的男生与女生中,女生喜欢小动物,男生喜欢变形金刚或是大型动物恐龙,豹子等。后来商量个对策,少数服从多数。我们班女生25人,男生23人,每小组女生都多,所以用小动物命名。有小白兔,小松鼠,小老虎,小猫组。还要挑选小组长,也是组员推选,孩子们挑选的主观性强,不过我告诉他们,小组长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后还可以竞争上岗。为了合作学习有秩序,我还给组员编了序号。这样六个小组就成立了。

当一个新的小组建立时,孩子们很感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认知面的拓宽,孩子们会厌倦固有的小组名字,这时老师可以让孩子们给小组换个新名字,也可以结合小组合作水平,适当调整小组成员,锻炼孩子们的合作能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二、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人人参与。农村的学生不比城里的孩子,由于环境的不同,孩子的见识比较少。接触的人和事也很有限,所以有的孩子胆子小,不敢说。在小组合作时,我会特别强调,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这才能体现小组合作的价值。我们班就有几个特别不爱说话的学生,如,王萍,她胆子小,说话声音很低,小组的其他成员就很不耐烦。在小组活动时,我经常关注这一小组,提醒其他人耐心等待,多多鼓励胆子小的人。另一个是韩志萱,能力弱,也不爱说话,常常轮到她时,就此停止不前了,我建议让其他人先说,给她多一点时间思考,同时也借鉴别人的方法。

其次注意倾听。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孩子一窝蜂的乱成一团,还没听清楚合作的内容和要求时,就唧唧喳喳嚷起来了,仔细听听,你会发现他们说的话,有很多都是跟合作无关的东西。这时我会要求孩子们停下来,听清楚合作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在小组成员交流时,有的孩子东张西望,不听别人说,还有的孩子,别人还没说完,他就插嘴,弄的胆小的人不敢说,又怕说错。这时,我会要求孩子注意倾听。因为倾听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品质。

最后学会评价。在语文课上,学习生字,朗读课文,讨论问题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孩子们读生字,朗读课文时,我不仅要求其他成员倾听,还要学会评价别人,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在读生字,朗读课文时,别人读错了,能主动为他找出来。这点,大多数孩子都比较踊跃,尤其是在低年级,一旦有人读错了,全班的小手立马举了起来,非要把错误揪出来不可。而别人读的好的地方,却不被孩子们关注。这要靠老师的引导,我通常会问:“有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呢?”在每一次的评价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自然就会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学会了评价,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反映出他自己在认真听,对别人是一种肯定,帮助,对自己也是一种学习。

三、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语文课堂上,我组织了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内容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一步一步教孩子们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 合作学习生字。很多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都会组织孩子们互相读读生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老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检查每个孩子读生字的情况。因此在小组里,按照顺序挨个朗读,同时规定一人读时,其他人不允许插嘴,要注意倾听,读完可以提出建议,纠正错误。有的小组速度快,能读两到三遍,而且变换形式读,开火车,齐读,两两读,这样学生既不感到枯燥,也为能力弱的孩子提供了帮助。这项合作学习比较简易,我在第一课时中经常采用,效果很好,也适合低中高各个年级。

(2)合作朗读课文。我在指导朗读课文时,如果课文人物对话多,建议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读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小组成员还可以在一起推敲人物语言,心理,还可以互换角色,互相学习。如果课文内容长,每人读一节,然后交流,纠正读错的地方。合作朗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实用,那些胆小,不爱读书的孩子,在小组里,既锻炼了胆量,又能从别人那儿学到朗读的技巧。

(3)合作表演课本剧。语文书上有许多课文适合表演。如:《公仪修拒收礼物》、《九色鹿》、《狐狸和乌鸦》、《三顾茅庐》等。像这些好剧本,课堂上一定会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演。别小看这小小的课本剧,它可是教育孩子最好的老师。首先,它能张显孩子的个性,有的孩子平时看上去默默无闻,胆小,可一旦表演起来,真的很入情入境。其次,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在表演《西游记》时,各小组绞尽脑汁,发挥想象,制作一件件的道具,一个比一个逼真,真没想到孩子们这么用心,配合得如此默契。而且小组之间竞争意识很强。还有,经常表演课本剧,会让孩子们越来越自信。实践证明,现在我们班的孩子越来越活泼可爱,大方,表演课本剧来活灵活现。

(4)合作写习作。常合作的方式讨论习作要求,写完之后在小组内互相批改,这样既减轻了教师批改的负担,也能让孩子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培养鉴赏能力。同时我也开展了两次主要活动。一是小组合作写观察日记,五月份,教科学的葛老师组织孩子们养蚕,每个孩子都分到两三只蚕,还鼓励孩子们写观察日记,而且写的好的有奖励。有的孩子把蚕养的白白胖胖的,有的孩子却养死了,怎么办呢?我想就让孩子们合作轮流把蚕带回家,轮流写观察日记,共同完成养蚕日记,那些失败者喜出望外。活动中孩子们合作的很愉快,而且在小组交流成果时,各个都想展示自己写的日记,气氛非常活跃。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既能使学生取长补短,潜能得到开发,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老师要舍的花时间,手把手的指导,让小组学习落到实处,引领孩子们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越来越精彩。

上一篇:二年级上寒假作业布置下一篇:二年级科学教案粤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