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政府管理模式转型探究

2022-09-10

一、信息化背景下政府管理模式转型趋向

信息化背景下, 西方国家政府管理模式出现了从管制职能向服务职能和从职能扩张到职能限制这两种管理模式的转变。上个世纪80年代初, 西方国家陆续开始了政府管理改革运动, 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政府改革, 当前政府改革趋向于追求经济、效率和效益[1]。

(一)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

美国著名学者B·盖伊·彼得斯提出:“新公共管理模式有四种, 即参与式政府、市场式政府、解制型政府和弹性化政府”。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基于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提出的, 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新公共管理的理论要求政府管理把中心放到提高“效率”上, 它的基础是经济学和管理学。新公共管理的理论的目地在于取代传统模式, 这一理论主张改革传统公共行政模式, 用企业管理模式去管理和运作政府。新公共管理对公共部门和公共部门转换机制都进行了改革, 倡导效率构建市场导向、政府鼓励竞争、注重绩效等等理念。当然, 新公共管理理论还是存在缺点的, 这一理论不能完全代替理性管理模式。但是这种管理模式正视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 适应了当前的时代变化, 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的公共管理水平和效能[2]。

(二) 新的政府管理模式的涌现

伴随着当前信息化的兴起和蓬勃的发展, 在政府管理领域也出现了诸多新的模式。主要的模式包括:有限政府模式、整体政府模式、无缝隙政府模式、服务性政府模式和电子政府模式等物种主要的类型[3]。

其中, “有限政府模式”是法治的重要体现, 具体表现在政府的权力和行为、职能等均受法律和社会的制约;“整体政府模式”的涉及范围比较广泛, 是高层间、地方整合基层、高层与基层、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协同关系, 既包括所有层级的政府, 也包含任何一个政府机构, 同时包括政府以外的其他组织;“无缝隙政府模式”指的是整合所有的行政管理资源, 高效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政府模式;“服务性政府模式”简言之目的就是建设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政府;“电子政府模式”是在当代新媒体迅猛发展的趋势下提出来, 目的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建设高效、便利、公平的政府管理模式[4]。

二、政府运用信息化进行管理模式改革的问题及原因

(一) 当前信息化整体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信息化整体水平较低, 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普及率低、信息化在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信息政策和法规严重滞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成效不佳, 以及当前信息化过于关注发展速度, 忽视了发展效益等主要问题。

其中信息化普及率较低是我国总体的经济水平和整体教育水平有待发展的现实问题决定的, 这一问题在偏远地区变现最为明显。信息化在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决定的, 例如:一线城市和地区相对其他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东部沿海信息化要比西部偏远地区信息化程度高、城市比农村信息化程度高等;信息政策和法规严重滞后致使信息资源利用不当, 出现信息贫乏、垄断、信息侵略等问题的出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成效不佳, 主要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引起的;当前信息化过于关注发展速度, 忽视了发展效益主要是受工业化发展中过于重视“速度”的理念的影响[5]。

(二) 当前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不够

我国的政府部门是信息的最大拥有者和使用者当时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不够透明, 境地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 浪费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当前公民和企业都对政府信息有巨大的需求, 但是当前针对信息的需求与政府的供给之间存在不平衡的状态。例如:当前政府的信息公开意识不足、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不够健全、针对信息公开的渠道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

三、信息化背景下政府管理模式转型的对策

政府管理的实质在于运用公共权力, 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公共政策同时有效配置公共资源, 以此来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当前信息化对传统政府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政府管理者和公民的互动方式, 提升了公民的民主意识, 客观上推动了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

(一) 利用信息化解决当前我国政府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政府管理模式遇到诸多问题, 例如:政府效率低、现有制度模式规范性不足、政府服务和法制意识不足等。因此, 当前急需新的政府管理模式, 以此提高行政效率和规范性, 引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 实现政务信息化的电子治理就是很好的措施。

(二) 建立法制政府, 积极借鉴理性现有制度中的优势

积极借鉴理性现有制度中的优势,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公民法制建设的参与度、增强政府人员法治意识、加大公务员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监管规则、明确政府权力的核心和界限、明确部门的各项责任、健全监督机制等。

理性现有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依法行政, 提高公民法制建设的参与度利于提升共鸣的法律意识, 更好的树立法律权威;增强政府公务人员的法治意识, 可以进一步增强政府公务人员的责任意识, 强化政府的科学和法制的行政理念;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需要继续以《公务员法》为依据, 壮大高素质公务员队伍;明确政府权力的核心和界限和明确部门的各项责任目的是简化市场准入规则、消除责权划分不清的现象, 最终实现权责统一;健全监督机制利于行政权正常化, 利于强化各种行政制度的监督作用, 保证政府的管理行为的合法性。

(三) 建立电子政府推进政务信息化

政务信息化利于政府机构改革的快速实现、利于实现政府职能的快速转变, 所以推进政务信息化, 建立电子政府势在必行。建立电子政府需要通过努力优化信息化环境、实现加大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力度、积极推进政府业务流程整合等措施, 目的是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政府业务流程协同工作, 以此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为了实现优化信息化环境的目标, 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寻找和增强信息技术支撑等方式实现;为了实现加大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力度的目标, 可以使用规范政府管理行为、规范政府的行政程序、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等措施;积极推进政府业务流程整合需要运用现代管理学思想、市场机制原理、当代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重新设计政府业务流程, 让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能够共享, 以此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四) 建立服务型政府引入新公共管理理论也是必要措施

使用新公共管理理论, 明确以市场、消费者、效果、分权为导向, 扩大了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力度和范围、明确了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 也使得政府把关注重点放到了重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上来, 同时通过授权或分权提升了各级政府人员的责任感。

在我国推行政令和为社会公众服务是政府工作的两项主要的最根本职能, 这就需要转变政府管理理念, 树立服务理念、市场理念和质量理念。

摘要:当前处于信息化时代, 社会公共事务变得愈来愈复杂, 使用现代新媒体已经是大势所趋。信息化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社会事务解决的效率, 适应了社会迅速发展的趋势。政府必须顺应形势积极应对, 采取多种措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管理模式。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信息化时代政府管理模式转型, 希望对相关领域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政府管理,模式转型

参考文献

[1] 柏必成.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政府管理模式的内在基础[J].行政论坛 (哈尔滨) , 2006, (1) :9-13.

[2] 包兴荣.关于电子政务建设与我国行政改革的思考[J].管理研究武汉) , 2004, (1) :21-25.

[3] 蔡瑛.论国家信息化视域中的政府信息化[J].太平洋学报, 2006, (11) :18-21.

[4] 崔彩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业务流程再造新探[J].学理论, 2009, (21) :40-42.

[5] 巩建华.服务型政府的思想基础、内涵特征和建设对策[J].行政论坛 (哈尔滨) , 2009, (1) :6-9.

上一篇:浅析建筑电气节能技术措施下一篇:隐匿性交界性早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