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存在的问题范文

2022-06-20

第一篇:央行存在的问题范文

基层央行金融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银监会的分设,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金融服务仍是人民银行的主要工作之一。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提高人民银行的工作水平和质量,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最近,笔者结合实际对基层央行的金融服务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了解到金融服务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并就如何改进现行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提出几点建议。

一、当前基层央行金融服务工

作存在的问题

1、金融服务体制不顺,使基层央行的金融服务工作受到影响。当前人民银行的一些主要金融服务职能是以自治区(省)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也就是说,诸如金融统计、经理国库、资金清算、货币发行、支付科技、安全保卫等金融服务工作,由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对其所在自治区(省)的市地中心支行、县支行负责领导和管理,分行只是负责指导和协调。在金融服务方面分行的职能与省会中心支行是对等的,而这些城市中心支行的人事任免、干部考核又是由分行直接管理,这就造成了省会中心支行对其他地方中心支行的人权和事权脱离,省会中心支行感到工作不顺手、难开展,而市地中心支行又感到在央行内部有两个“婆婆”。

2、内部管理机制不够理顺,资源存在浪费,金融电子化建设缺乏全面统筹。多年来,人民银行不断致力于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发展,在开发、推广和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基层央行在金融统计、货币发行、安全保卫、支付清算、国库等部门投入使用的系统达20多个,计算机已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人工处理业务。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处理业务,其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减少人员、解放生产力。但由于部门之间互相不协调,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央行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发展的步伐。其主要原因:一是在硬件配备方面实行的是条条管理,行政管理代替市场行为,各个部门都在配发设备,有的专业是一个系统配两台设备(一主一备),专机专用,不得调剂。配发的设备型号五花八门,既不利于管理和维护,又造成人力物力的闲置浪费。二是在开发软件方面,各个程序的开发平台不一致,系统之间互不兼容,20多个系统40多台计算机及服务器,常常出现一个系统的数据需要手工采集到另一个系统,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既增加了若干项培训工作任务,又给基层行的业务人员造成了不必要的工作压力。三是系统开发尚未成熟就推广应用,系统功能不完善,系统版本不停升级,常常旧版本同时运行,双机操作,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影响了金融服务工作质量。四是科技经费不足。目前,市地中心支行和县支行每年的科技经费投入有限,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3、缺乏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员工的综合素质还不适应日益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的需要。当前基层央行金融服务部门还存在“吃大锅饭”、干好干坏都一样的情况。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致使有的金融服务人员在提高工作质量和业务缺少动力。个别职工已不能胜任金融服务工作岗位职责,只能干一些简单的业务;有些人员虽然能胜任当前岗位工作,但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员工素质已不适应金融服务手段的需要。一是文化知识水平依然偏低,虽然近几年基层央行有大、中专文凭的人数在不断增多,但由于大多数是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取得的文凭,专业和业务技能的提高局限性较大。二是重学历教育轻在职培训,也不利于人员的全面发展。在职职工业务继续学习教育跟不上,金融服务人员工作之余无所追求,难以积累出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三是有的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业务不求甚解。目前部分职工对金融服务业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基层央行对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在往往只停留在传达文件和讲话上,有针对性的新业务、新知识的培训不多。四是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的考核制度,评比缺乏合理性,难以保证金融服务质量的提高。五是政策水平、法制观念较低。这是目前表现最为明显的,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人员并不熟知与其金融服务业务相关的金融法规和行业制度规范,凭感觉、凭经验工作,业务处理随意性较强。

4、现行规章制度的制定缺乏现实的和时效性,制约了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一是一些现行规章制度政出多门,繁乱庞杂,对其内容进行无限的细分、过多的环节,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长期以来,针对央行金融服务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上级行和专业部门不断地“查缺堵漏”,制定规定一个接着一个。会计部门这样规定,国库部门那样要求,发行部门还有发行的制度。每一项规章制度都是纪律,都必须执行,由于制度规定的繁琐零散,在执行中又往往顾此失彼,无所适从。二是部分制度设计理论可行,但不便于实际操作和执行。如按人总行制度规定,“电子联行运行管理、检查、指导由清算部门负责,业务管理、检查和指导由会计部门负责。”但实际工作中二者根本不能分离开来,由此造成管理体制不顺,部门分工不明,责任不清,制约了联行电子化建设的进程。登记簿作为国库会计

第二篇:基层央行金融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银监会的分设,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金融服务仍是人民银行的主要工作之一。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提高人民银行的工作水平和质量,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最近,笔者结合实际对基层央行的金融服务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了解到金融服务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并就如何改进现行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提出几点建议。

一、当前基层央行金融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金融服务体制不顺,使基层央行的金融服务工作受到影响。当前人民银行的一些主要金融服务职能是以自治区(省)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也就是说,诸如金融统计、经理国库、资金清算、货币发行、支付科技、安全保卫等金融服务工作,由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对其所在自治区(省)的市地中心支行、县支行负责领导和管理,分行只是负责指导和协调。在金融服务方面分行的职能与省会中心支行是对等的,而这些城市中心支行的人事任免、干部考核又是由分行直接管理,这就造成了省会中心支行对其他地方中心支行的人权和事权脱离,省会中心支行感到工作不顺手、难开展,而市地中心支行又感到在央行内部有两个“婆婆”。

2、内部管理机制不够理顺,资源存在浪费,金融电子化建设缺乏全面统筹。多年来,人民银行不断致力于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发展,在开发、推广和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基层央行在金融统计、货币发行、安全保卫、支付清算、国库等部门投入使用的系统达20多个,计算机已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人工处理业务。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处理业务,其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减少人员、解放生产力。但由于部门之间互相不协调,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央行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发展的步伐。其主要原因:一是在硬件配备方面实行的是条条管理,行政管理代替市场行为,各个部门都在配发设备,有的专业是一个系统配两台设备(一主一备),专机专用,不得调剂。配发的设备型号五花八门,既不利于管理和维护,又造成人力物力的闲置浪费。二是在开发软件方面,各个程序的开发平台不一致,系统之间互不兼容,20多个系统40多台计算机及服务器,常常出现一个系统的数据需要手工采集到另一个系统,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既增加了若干项培训工作任务,又给基层行的业务人员造成了不必要的工作压力。三是系统开发尚未成熟就推广应用,系统功能不完善,系统版本不停升级,常常旧版本同时运行,双机操作,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影响了金融服务工作质量。四是科技经费不足。目前,市地中心支行和县支行每年的科技经费投入有限,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3、缺乏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员工的综合素质还不适应日益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的需要。当前基层央行金融服务部门还存在“吃大锅饭”、干好干坏都一样的情况。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致使有的金融服务人员在提高工作质量和业务缺少动力。个别职工已不能胜任金融服务工作岗位职责,只能干一些简单的业务;有些人员虽然能胜任当前岗位工作,但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员工素质已不适应金融服务手段的需要。一是文化知识水平依然偏低,虽然近几年基层央行有大、中专文凭的人数在不断增多,但由于大多数是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取得的文凭,专业和业务技能的提高局限性较大。二是重学历教育轻在职培训,也不利于人员的全面发展。在职职工业务继续学习教育跟不上,金融服务人员工作之余无所追求,难以积累出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三是有的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业务不求甚解。目前部分职工对金融服务业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基层央行对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在往往只停留在传达文件和讲话上,有针对性的新业务、新知识的培训不多。四是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的考核制度,评比缺乏合理性,难以保证金融服务质量的提高。五是政策水平、法制观念较低。这是目前表现最为明显的,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人员并不熟知与其金融服务业务相关的金融法规和行业制度规范,凭感觉、凭经验工作,业务处理随意性较强。

4、现行规章制度的制定缺乏现实的和时效性,制约了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一是一些现行规章制度政出多门,繁乱庞杂,对其内容进行无限的细分、过多的环节,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长期以来,针对央行金融服务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上级行和专业部门不断地“查缺堵漏”,制定规定一个接着一个。会计部门这样规定,国库部门那样要求,发行部门还有发行的制度。每一项规章制度都是纪律,都必须执行,由于制度规定的繁琐零散,在执行中又往往顾此失彼,无所适从。二是部分制度设计理论可行,但不便于实际操作和执行。如按人总行制度规定,“电子联行运行管理、检查、指导由清算部门负责,业务管理、检查和指导由会计部门负责。”但实际工作中二者根本不能分离开来,由此造成管理体制不顺,部门分工不明,责任不清,制约了联行电子化建设的进程。登记簿作为国库会计明细核算组成部分,是对国库会计账务的补充反映,但人民银行国库的登记簿已从传统的四五个增加到目前的二十多个,成为国库核算部门每天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发生一笔会计业务,需要几个会计人员在若干个登记簿上进行记载,本来每笔收入和支出都是逐笔输入电脑的,但仍要求进行人工逐笔登记,加大了不必的工作量。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对金融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5、管理不够科学,制约了金融服务水平的发挥。一是对金融服务工作组织领导还不够到位,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效果不够理想。二是服务资源配置不科学。虽然央行金融服务内控体系比较完善,但从执行情况来看,一些体系在科学框架构建上考虑欠周,设计不够严密,缺乏科学性,其中许多要求只是无味地曾加服务一线人员的工作量,加剧了基层央行业务人员短缺。以支付清算工作为例,基层央行的服务对象、核算内容决定了大多数县支行每天的业务量十分有限,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向大中城市收缩,业务量萎缩,不少支行每天仅几十笔业务,但为了保证会计制度的执行,人员数量却一个也不能少。三是服务人员的管理机制不尽合理。基层央行人员管理机制在改革中没有出台新的举措,缺乏竞争淘汰机制,优秀的、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和能适应多岗位的复合型人才短缺,需要不断地充实。

二、建议

面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各方面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可能形成对金融需求的巨大压力,基层央行如何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如何开阔视野,支持商业银行拓展新业务?如何尽快改进现行服务手段,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我个人认为只有坚持走实事求是、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机制、注重服务效能、提高服务品位之路。

1、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金融服务工作的领导,把金融服务工作摆上议事日程。金融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面广,范围大,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才能取得成效。因此,必须引起基层央行领导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金融服务工作统筹兼顾,合理规划。当前,基层央行要结合新的职能,从调整机构设置和整合分支机构内部两方面入手,整合资源,可将分支机构内部相近和有关联的部门尽可能合并,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积极做好各职能部门的协调统一,打破条块割据,研究开发人民银行金融服务综合业务系统,做到各系统的衔接和数据资源共享,减少资源浪费。

2、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机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研究探索构建适合央行现行体制特色、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的金融服务新机制。为适应改革要求,要按照国家赋予人民银行新的职责要求准确定位,大胆履行职能,加强协调配合,勇于探索借鉴优化劳动组合的新办法、新措施,科学设置金融服务岗位。如基层央行会计和营业部门要提高综合效率,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实行柜员制综合核算,集中复核,集中监督,根据业务量情况灵活地配备前台临柜人员数量,才能解决现行制度下普通存在“小而全”的矛盾。

3、要加快金融服务改革步伐,改革一切不合时宜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改革传统用人机制,激发队伍活力,极大地提高金融服务工作效能。一是要加快清理规范金融服务制度,对现有金融服务相关的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和规范,对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一些制度,以及那些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规定办法进行清理,该废除的立即废除,该完善的尽快完善,以进一步规范金融服务工作制度。二是要建立科学的金融服务评价体系。考核标准对金融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因此,保障基层央行金融服务长期性发展必须建立科学、量化、公开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机制。三是要更新服务理念。要教育服务人员增强职业荣誉感、使命感,认识做好本职工作对履行人民银行职责、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增强做好金融服务的自觉性。

4、要紧紧抓住发展是第一要务,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金融服务发展步伐,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空间,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基层央行要在金融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一是要利用其强大的技术手段和人才优势,为地方政府和银行机构提供决策支持。要加强金融统计分析监测体系,对经济金融宏、微观层面进行深入分析,提示经济金融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安全、高效的资金清算体系,提高社会的资金运用效率。三是要完善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发挥央行经理国库职能,提高服务效率。四是要加大人民币反假、防假工作,保持流通中人民币的清洁度。五是要完善信贷登记咨询信息系统的功能,为银行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六是要全面提高员工素质,提升金融服务技能,在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基层央行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加强对基层行员工教育培训,始终是人民银行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在人民银行的职能进行了转换和调整后,培训作为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的重要手段,在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从人民银行基层行来看,员工培训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培训实际效果发挥。需要从加强规划,完善培训考核体系,健全内容体系,理顺培训主体体系,创新培训方法,拓宽培训渠道等方面着手,提高基层行员工培训工作水平。

一、当前基层央行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 教育培训的原动力不足

对干部职工个人而言,提升自身素质的欲望还是比较强烈的。但作为基层央行,处于业务第一线的特点,决定了其培训方式基本上是“短”、“快”,往往是布置一项工作,办一个培训班,干什么再去学什么,培训工作基本上重知识轻能力、重数量轻质量、重过程轻结果,致使培训资源浪费严重。同时,当前教育培训方式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员工是被动型的接受,这种培训模式与员工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相分离,导致培训目的偏向,因此在学习原动力上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

(二) 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

一直以来,组织开展的培训内容大多是根据总行、分行或者各分支机构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来确定,以新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规或者操作技能的推广等为主,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教育培训的远期规划、具体内容、操作流程等没有形成一个彼此衔接、相互配合的整体,也没有将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如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的晋升提薪、人力资源的调配等。

(三) 教育培训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目前,员工教育培训大多采用短期培训、讲座、以会代训或岗位自学的形式,比较适合应知应会等知识的培训,但对系统知识的培训就显得太短,培训效果也不佳。同时,对员工的培训,缺乏灵活多样、轻松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容易使受训人员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培训效果。同时,由于培训分类不严密,要求过于笼统,形式单一,师资力量缺乏,以及低层次的重复培训,使得培训效果得不到较好的发挥。

(四) 培训缺乏科学的考评机制

从历年教育培训的开展情况来看,无论是总行还是基层央行,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普遍都比较重视,都能按照计划和要求组织实施。但在教育培训的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和考核手段。目前央行的教育培训往往是随着培训的结束而结束,人事部门在训后缺乏跟踪调查和反馈机制,无法对受训人员在学习的提高程度上给予客观合理的评价,致使受训人员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弱化了培训效果。即使人事部门有设置一些培训考评制度,一般也都流于形式,没有把教育培训当做一项奖励措施加以运用,也没能严格执行。这导致教育培训考核的结果没有与员工上岗、岗位选择以及职务升迁相挂钩,没有给员工带来直接的“实惠”,致使员工接受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二、创新基层央行教育培训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教育培训观念

当前,基层央行的业务不断发展变化,新业务不断涌现,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实际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对基层央行干部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四种新观念:一是终身教育观念,人不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应积极参加教育与学习,且不拘于传统的学习与教育形式,大量的学习是在日常工作、生活和

交往中发生的,时间上延伸到一生,空间上没有围墙。二是团队学习观念,学习不仅包括个体学习,还应包括组织的团队学习,团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个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样重要。三是方式创新观念,新时期的教育培训涵盖研究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自我导向式学习,教学资源和手段丰富多样的人格化学习,与学习环境交互作用的团队式学习,整合已有知识、分享已有经验的反思式学习等方式,通过方式创新实现学、思、行的有机统一。

(二)创新教育培训模式

1.增进传统教育培训活力。要根据不同级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员工的实际,细化量化员工培训对象,实行分类培训,要在综合基层央行业务发展对知识的宏观要求和员工个人全面发展对知识的微观需求基础上实行培训内容“菜单制”,按需施教。

2.创新学习模式。一是“行动学习”模式。基层央行教育培训工作主要目的是提升员工个人工作能力和解决业务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行动学习强调的是“用”中“学”、理论围绕应用转、以员工为中心、以团队为核心、学习实践的连续性。二是“电子化”学习。可以利用互联网和人民银行内部网络优势,开辟员工培训学习的第二课堂,发挥“电子化”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利用员工习惯利用网络技术和自由自主学习的兴趣,大力开展“电子化”学习活动,推进学习培训活动取得新的成效。

(三)创新教育培训制度

一是创新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制度。要进一步健全培训工作责任制,二是实施教育培训调研制度。要建立教育培训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组织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定期组织对基层央行教育培训方向、不同时期的培训重点进行专题调研、分类培训需求动态,提高培训工作针对性。三是教育培训规范化、制度化。要制定教育培训的长期工作规划,确实保证各项培训任务落到实处。四是建立培训绩效评估机制。对培训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与受训者谈心等方式,对培训内容、教学水平等情况进行评价,检验参训人员对培训课题的理论、观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笔试、口试、技能操作、工作模拟等方法测试、了解参训人员的提高程度,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性。五是创新培训考核管理制度。要对培训全程严格把关,对参训人员实施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科室、个人年终考评挂钩,将参训人员的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作为员工考核、任职、晋级的重要依据,提高培训工作参与积极性。同时,要完善培训登记制度,对员工培训的时间、内容、考核成绩等情况及时记载,保存培训资料,建立培训档案,为使用干部和素质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第四篇:基层央行国库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现阶段实施的诸如《国库会计管理规定》、《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操作规程》、《中国人民银行国库资金清算业务处理手续》、《国库资金风险管理办法》等国库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国库管理,指导国库业务规范操作,防范国库资金风险,保障国库资金安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经过多年国库工作的实施和运作,从发展和创新的视角来分析,部分制度暴露出了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问题和弊端,值得我们沉思和积极探讨。

关键词:国库管理 制度 创新

一、国库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国库资金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如何评价一个行业的综合风险,需要哪些指标进一步论证,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不便于风险管理和业务操作过程的实施。虽然每年对县支库进行国库资金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但此项工作没有固定的评估框架、缺乏有效的指标评价系统,更没有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考核的最终目标。如国库资金风险监管考核标准不明确。此种问题表现在每季上报的国库资金风险季报国库监管报告中,由于缺乏考核标准,反映出此工作质量、深度不够,难以有效提高国库管理水平和国库会计核算质量。

(二)是国库经收处现金缴库业务操作性不强。《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操作规程》中规定,“缴款人以现金缴纳税款的,国库经收处收妥现金,在纸质税收缴款书各联次上加盖同一日期的现金收讫业务印章后,收据联和存根联退纳税缴款人,付款凭证联作‘现金’科目借方凭证附件,与另制作的‘待结算财政款项’科目下的‘待报解预算收入专户’转账贷方凭证及时办理转账。”此规定实际操作性差。如税务机关向纳税开具通用缴款书,纳税人到国库经收处以现金纳税,国库经收处办理税款入库,在此过程中,税务机关在填写“开户银行”、“账号”要素时,税务部门感到无所依照,如不填写,不符合缴款书各要素填写完整的要求规定。

(三)是国库人员上岗标准规定落实难度大。《国库会计管理规定》第七条规定,“国库会计人员应持有国家颁发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但是,基层县支行实际情况是持有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很少,人员因工作变动或调到其他科室,新上岗的国库会计人员不一定都有从业资格证书,实在难以达到上述规定。《国库资金风险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二十八条规定,各级国库每日的会计核算业务都应由专门从事事后监督的人员来办理,对国库会计核算业务实施全面监督。由于国库业务涉及财政、税务、银行及相关单位、专业性强,需要有精通业务的国库专业人员才能进行有效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县支行由于人员少,年龄偏大,在核定人员时,事后监督人员只能是兼职,且从事后监督工作的内容来分析,限于对国库凭证、报表的监督,而对业务操作规范性不能现场实时进行监督,只能是事后监督。

(四)是核算系统通讯备份环境稳定性欠佳。现行的国库核算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MT通讯组件稳定性差,由于线路、网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送的往账和接收来账及内部往来对账工作时常受阻,影响资金的及时上划和安全性对账工作。国库核算远程数据备份运行一年多来,在确保国库备份数据安全性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时国库数据备份通过网络上有不成功的现象,导地远程国库备份系统有时无法打开网址,有时备份国库数据没完没了,无法结束。上级行对国库系统数据备份的方式、范围作具体规定的很少,国库部门仅是对业务数据进行备份,不能更有效地防范和规避国库资金以及计算机系统风险。

(五)是基层国库人员少强制休假形同虚设。《国库会计管理规定》第十条规定,“国库会计人员原则上2至3年轮岗一次,重要岗位人员按有关规定强制休假,但不得因此影响核算质量”。事实上县支库会计人员较少,年龄偏大者较多,一人多岗现象较为普遍,岗位之间相互制约要求落实到人可能性小,国库核算是综合管理岗、明细岗、资金岗、复核岗、票据交换岗、会计主管等六个岗位相互配合、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当日的业务处理,如国库有些岗位人员休假,国库核算环节就会出现不连贯的现象,所以强制休假制度实在难以落实,国库工作人员常年累月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忍劳忍怨、默默无闻、积极奉献,努力工作。例如作为全省唯一一家由县支库经理乡级国库业务的岐山县支库,在一机两库的模式下,共有两库,六大系统(岐山县支库和蔡家坡乡级国库,TBS、TIPS、国库统计分析、国债收款单管理系统、国债兑付管理系统和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在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中必须设立资金清算记帐、复核、明细核算记帐、综合核算、同城票据交换等8个岗位才能保证核算系统正常运行。这种“人少岗多”的矛盾就使得“一人多岗、一岗多则”和不合理的兼岗现象在所难免,使得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不现实,使得国库监管岗位“形同虚设”。对国库自身资金风险管理、预算收入、库款支拨、退付及更正业务的监督,只能停留在表对帐平上,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更深入的监督和检查。(2)从目前的考核管理办法来看,非国库业务性的调研信息任务过重,国库业务创新项目过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库业务量随之巨增,尤其是对于设库县支行每年要进行国债兑付业务,针对基层县支行2—3人来说,在确保国库每日正常核算,在确保国库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完成这些任务确感到压力很大。

二、完善国库制度的几点建议

从创新和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现行的国库制度,以便进一步整合和加强国库工作力量,防范资金风险,提升国库监督管理水平,推进国库业务核算质量的不断提高,确保国库资金的安全。

(一)是完善细则,不断加强,指导业务有序操作。(1)完善《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操作规程》中关于现金缴库内容,明确纳税人以现金缴税时,银行有具体业务操作以及账务处理规程,有效解决缴款书无法填写“开户银行”、“账户”问题。税务机关在填写缴款书时,“开户银行”栏目填写国库经收处办理现金缴款业务的银行名称,“账号”填写在该银行开立的“待结算财政款项户”。

(二)是认真评估,完善体系,量化考核奖优罚劣。(1)建议由上级行根椐国库制度统一组织,制定包括市县乡三级国库适用,制度严格,操作规范的国库业务操作流程手册,统一组织学习,并针对每一个操作步骤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办法,建立起国库资金风险评价指标体系。(2)科学分类,量化考核。从国库业务和国库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考核:国库业务方面包括国库资金、国库报表、国库分析报告、国库检查。国库管理方面包括国库管理创新、调研信息等方面。通过统计、分析、量化考核等形式进行年度考核评比。(3)公平合理,区别对待。能否把每个县支库公平地进行考核,是提高工效和管理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制定业务考试评比办法时,根据每个县支库业务量的大小和有无新业务,进行充分考虑,多方论证。能否按照县支库业务的种类多少和业务量所占全市业务量和税款入库所占的比重来确定奖励分值的的权重,决定业务考核权重系数,年终根据系数和考核分值之积进行实际加减分数计算。(4)追究责任,业务奖罚分明。对国库业务和国库管理严重失职行为进行较为严厉的差错追究制度。针对每一县支行,写明差错单差错的具体时间和内容,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对差错责任人进行严厉的追究和处罚。

(三)是转变思想,创新思维,科学管理大胆出新。(1)能否由上级行统一协调按制度,以下发文件的形式为基层国库配足配好国库工作人员,进一步整合和加强国库工作力量,真正做到相互监督严防风险。(2)是否可以放宽国库会计人员上岗条件,允许国库会计人员在经过业务系统培训后上岗,在上岗期间的规定期限内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以保证国库会计业务的正常运行;不断充实国库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国库人员综合素质,以满足国库制度创新的需要。保持国库人员相对稳定,以保证国库会计核算质量的提高。(3)完善内控,加强监督。应完善明确国库岗位人员职数、岗位设置、操作程序、操作口令的管理要求。设立国库事后监督专岗与本行纪检监察、内审部门组成三级大监督,明确其职责,强化风险防范措施,能否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进行国库业务和国库管理全程监督。力求从国库执行制度、规范操作和人员思想动态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建立国库人员定期考核制度和风险防范评价制度,通过三级监督避免国库资金风险的发生。

(四)是整合调研,多出精品,注重国库主要业务。加大业务培训和工作经验交流力度,减少非国库业务性的调研。建议上级行整合《国库情况反映》和国库工作综合信息,调研材料可根据各支库的具体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和专项工作调研进行安排。

(五)是创新模式,依托科技,加强数据集中管理。(1)纸质档案管理集中化。变县支库的国库内部事后监督为市中支集中事后监督。目前,各县支库专职国库工作人员较少,对国债发行、兑付管理和国库核算的监督有顾此失彼的现象。中支应对各县支库仅授予各种票据的录入和复核权,次日对业务所用的原始凭证、票据等具有法律效力的资料及时送达市内中支事后监督中心,进行有效及时地国库业务事后监督,国库会计档案的装订和保管。(2)网络数据档案管理创新化。在现有的异地异机同步数据备份系统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网络改造,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增加网络的稳定性。在做完当日国库业务,另一台异地同步远程备份微机已自动做好了当日业务数据的全部备份,这样备份的数据及时、安全,有利于国库数据的集中管理工作。(3)档案管理服务网络化。形成国库会计档案管理的网络服务平台,使国库档案信息存储数字化,档案调阅网络化,便于上级对下级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统一管理,防止各支库随意进行数据恢复,影响国库核算系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国库资金的安全。市中支国库数据信息管理中心能否满足各支库随时对本支库业务数据查询和各种报表的打印、部门的对账工作,并做好各种数据的保密工作。

(六)是异地代岗,深入基层,包抓到位管理有力。按照管理学中组织管理原则,由市中支确定的每个县支库的包抓干部每月下县指导工作一周,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发现问题,进行现场规范化改正和指导。继续深化和推广大国库人员异地代岗制度,克服传统人事管理的模式,建立包抓基层行基本情况资料档案进行管理模式的大胆创新,注重国库工作人员的思想变化,注重国库核算质量的提高,注重国库资金风险的防范,注重与基层行信息的经常交流。能否由上级行组织在全辖国库范围或全省、全国范围内进行国库异地代岗制度,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严防风险,确保国库资金安全

第五篇:当前基层央行国库调研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内容摘要:国库是中央银行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 经理国库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经理国库也是基层央行金融服务职能的重中之重,除了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以外,调查研究也是新时期国库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国库统计分析和调研工作是国库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国库统计分析工作作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其作用日益凸显, 开展国库调查分析工作, 对于及时掌握国库预算收支完成进度和变化情况, 组织预算收入及时入库,合理支配财力, 保证国家预算任务的顺利完成,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各基层央行切实加强了国库部门调研信息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主题词:基层央行

国库调研

问题

目前基层央行国库调研分析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思想观念滞后, 调研分析工作淡化。“ 重核算、重资金安全, 轻调查研究、轻统计分析” 的思想, 严重制约了国库调研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 认为只要搞好国库会计核算, 正确办理预算收入的入库、上划、退付和支出等业务, 做到账务处理规范、日清月结、账平表准, 与征收机关、上级国库对账准确, 确保国

库资金安全就可以了。而调查分析只是辅助工作,不深入分析核算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不关注与国库有关的经济民生问题,分析问题浅尝辄止,以财政、税务报送的分析材料为主,对经济金融中出现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分析不深不透。

二、国库调研分析质量不高。由于基层央行国库人员少、变动频繁,国库调研分析大部分数据来源于国库部门本身生成的统计报表,就数字论数字,调研分析报告成了统计报表的文字转换。未能收集和整理国库工作相关的财税政策、制度以及地方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情况, 缺乏完整系统的国库资料档案; 没有针对国库资金运行的特点以及对宏观经济金融影响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查, 全面、系统地分析, 不能为中央银行、地方政府及财政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国库调研分析只是为了应付上级国库部门的考核评比. 致使调研分析质量普遍不高

三、调研分析综合能力差, 无法适应国库工作的需要。国库业务人员长期以来以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为宗旨,对数字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但对如何做好调查研究没有经过系统培训,致使其开展调查研究的综合素质总体偏低。加之近年来,基层央行国库人员相对紧张, 没有专职的调研分析岗,兼职人员调研分析综合能力差。一是对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了解不够全面,不能及时捕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系统反映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二是因缺乏专业的统计知识

和调研写作技巧,不能追根溯源,通过问题的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不会很好地分析问题。如:一篇好的调研文章往往要用到高等数学和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等;三是受工作环境和观念制约,在调查研究工作中,不能深入到一线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不能很好地与相关部门沟通,有些甚至为了完成考核任务,闭门造车,致使写出的调研信息参考价值不大,无法适应国库调研分析工作的需要。致使基层央行国库调研分析工作流于形式, 不能很好地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有水平、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四、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国库部门研究问题一定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但因受行政体制、政策规定、科技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信息资源并未实现共享。一是针对每月(季)的国库报表数字,财政、国库、税务部门都要结合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但各自为政,分析出来的结果难免存在片面性和重复性;二是财税库行联席会议也不经常召开,即使偶尔召开,一般都是因事论事,且往往是各部门领导参与,业务人员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掌握不够全面。

因此, 我们要根据基层央行国库调研分析工作现实情况提出参考建议:

一、强化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适应形势需要。经理国库业务是基层央行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国库部门作为联系财政与金融的桥梁,在做好国库核算

的同时,要积极研究经济运行中与国库有关的问题,发挥好国库的反映职能,不断提升国库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效应。随着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工程的全面实施和国库数据集中系统的运行,基层央行国库会计核算电子化程度明显提高,国库业务人员除了做好核算工作外,能够腾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做好调研工作。一是基层央行国库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库调研分析工作的组织领导, 设置相应的国库调研分析岗位, 配备熟悉国库核算业务, 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知识面较宽、有较强分析判断能力和写作能力、具备一定计算机应用知识的人员从事国库调研分析工作。二是要加强业务培训, 挖掘人员潜力,要注重对现有国库业务人员调研分析能力的培养,要争取机会邀请有关专家举办国库调研分析业务培训班,尽快提高基层央行国库业务人员调查研究水平,彻底转变就数字论数字的传统观念。对有较强政策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的同志进行培训和辅导。三是强化考核机制, 将国库调研分析工作纳入国库考核办法中, 开展对国库业务工作的调查研究, 充分调动基层央行国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拓展工作视野, 注重实际效果。国库调研分析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 如果仅仅根据国库自身掌握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调研, 工作将难以深入和取得实效。因此, 要拓展工作视野, 从宏观的角度来认识国库调研分析工作的重要性和前瞻性, 以围绕焦点, 体现特点, 把握热点, 攻克难点的思路深入开展国库调研分析工作, 从基层和社会实际出发, 突出基层特点, 发挥区

域优势, 全力打造基层央行国库调研分析工作的独特品牌。一是在认真搞好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上,各基层央行应组织业务人员深入企业、税务、财政部门调查有关情况,彻底摒弃闭门造车现象;二是经常组织召开财税库行联席会议,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适当安排一些专题讨论会,邀请一些重点税源企业参加,以业务工作为主,要求相关业务人员参加,增加业务人员学习交流的机会 ,扩展业务人员知识面,提高业务人员调查分析的水平。切实从思想上、工作方法上以及操作手段上等有关方面来探索国库调研分析工作, 如何更好地为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门服务, 为宏观经济政策服务。

三、加强交流沟通, 完善基础档案。一是国库部门应加强与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的横向联系、沟通与协作, 拓宽信息来源渠道, 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 使信息交流经常化、制度化,实行国库收支及经济形势分析例会制度,定期邀请财政、税务和行内相关人员对国库收支、税收形势以及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二是上下级国库之间要建立双向互动、快捷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和联系制度。上级国库要及时把好工作思路、分析报告和其他一些统计分析成果传递给基层央行国库, 基层央行国库要把支库取得的调研分析成果,工作中的新方法、新路子、好经验以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等情况, 及时向上级国库报告。三是要注重日常资料、信息、统计报表和分析报告的收集和

规范管理,以保证国库调研分析的历史资料完整齐全, 为国库调研分析提供丰富、详实的资料信息。

四、建立调查研究协作机制。国库业务关系国计民生,财政收支的增减既是经济活动的“晴雨表”,也是地方贯彻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集中体现,既有宏观层面,也有微观因素。因此,只有各方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透彻,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而促使国库业务人员写出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调研文章,才能真正对经济金融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要建立科室协作机制,加强国库与货币信贷、调查统计、会计、科技、内审等科室的联系,将国库资金运行分析与基层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要建立国库与财政、税务和重点税源企业的协作机制,将国库资金运行分析与财税政策执行和微观经济实体的运行情况紧密结合起来,进而查找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力促地方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提高基层央行国库调研分析工作水平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杨瑞芳

2013-06-05

上一篇:研修班开班讲话范文下一篇:业务流程图绘制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