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育之发现美

2022-12-03

罗丹砍手的故事, 给世人的是一种艺术的诠释, 更让我们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 那就是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缺的, 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然而, 生活中, 生命长河里, 对美的感受和判断, 并非仅仅源于眼睛的感知。我们还可以从声音去感知, 去发现声音在空间和时间里绽放出的美。音乐便是这样一种声音。

有人说声音是上帝的声音, 它是极道之声, 可以洗涤万物, 净化万灵;有人说音乐是世间最美妙的语言, 它可以表情达意, 悦心悦人;还有人说音乐是一种艺术, 它能够升华心灵, 提高人性的品味。作为一名初等音乐工作者, 在我看来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 更多的还是开启孩子们智慧, 提高他们想象力的工具。

我记得《大学中庸》里曾写到:“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什么意思呢?它是说一个人知道了应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然后才能有坚定的志向;有了坚定的志向, 然后才能有安的心境;有了安的心境, 然后才能有思虑周密的形式方法;有了思虑周密的行事方法, 然后才能达到善的最高境界;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在这实现达到至善之境的过程, 在我看来最为关键的是“知”。“知”是开始, 一个人只有知道了明白了他需要达到的境界和目标, 他才不会像随风的飘絮, 雨打的浮萍, 漫无目的, 浮浮沉沉。在这里讲到的知, 我想则是由感知到知道的过程。所以感知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音乐无疑便是启蒙感知的那把钥匙。

诚然, 音乐是一种艺术的声音, 它表现的新式是多种多样的, 给人的感受也是形色各异的:优雅的, 庸俗的, 嘈杂的, 宁静的……。然而它展现给世人的无疑于四个字“喜、怒、哀、乐”, 即人们对喜怒哀乐的感知, 它带给每个人的是不同角度的感受。当然,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 我们不能让孩子们“雅俗共赏”。因为只有好音乐才极具内蕴含意。好音乐, 记录的是高尚的道德修养, 它能将人性的纯美彰显得淋漓尽致:它道出的是世间的人格魅力和对“自然和谐“的感悟。它勾画的是人性对“自由、民主、平等”的渴望和追求。在这份意境中, 它会使人们潜移默化地与思想者对弈, 于高山流水间探索和感悟, 于勤思苦行中砥砺积累, 于行云流水间领略人生之大境界, 修身养性。所以, 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 应该有选择性的让孩子们去感知音乐, 用音乐去开启他们的智慧, 开启他们心灵中的“至善”, 让他们去发现美。

如何才能以音乐引领孩子们发现美呢?

首先, 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 必须具有感知音乐暖度的能力, 即正确高雅的音乐鉴赏能力, 真正领略音乐作品中艺术内涵的能力。这要求音乐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 能够让音乐教育教学在多元背景中展开。这种知识储备需要宽、大、博、深广泛涉猎各种知识, 培养和发展自己多方面兴趣, 以“修身学习”的思想意识来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其次, 音乐教师被称为心灵的艺术家, 这要求我们应该重视音乐教育中的艺术性。音乐教师要深入分析理解教学内容, 把握教材中涉及的音乐理论和概念, 对作曲理论中的曲式、复调、和声充分剖析, 做到讲解专一, 统一。

最为重要的是对音乐教育规律的把握和教育方式的创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我们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同时, 应该将普遍联系的观念注入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这里, 以相关的音乐为契机, 注入相关的人文内涵, 尤为重要。在讲到某首曲目的时候, 首先应让孩子们涉入有关这首曲目的相关故事。以故事为引领, 去细细品味该曲目所阐述的意境和品质。例如, 当讲到《月光曲》的时候, 我们应该将贝多芬在莱茵河畔, 月光下, 寻着零碎的钢琴声, 推开那所木屋子, 给小女孩演奏的情境, 以故事的方式淋漓尽致的演绎, 勾起孩子们的兴趣, 让他们去发挥想象, 想象其身临其境去漫步月光下, 沿着莱茵河推开小木屋的美妙感受, 从音乐中去发现人性中的至善大美。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还应注重和谐, 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 即因时制宜的教学方式, 我把它归结为“把握暖度”。在古希腊文化中有这样一则传说。在很久以前, 人类是长着3只眼睛的, 第3只眼睛张于眉心处, 它能够看透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后来上帝觉得它太“逆天”, 就抹灭了人类的第三只眼睛。然而第三只眼睛很顽强, 它未被完全抹灭, 它只是深深的隐没在了眉心的深处, 只要有阳光的刺激它就会感知。所以, 人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心情就格外高兴。天气阴沉里, 心情就会不自觉的有些落寞和低沉。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科学已经证实它只是个故事。科学家们却发现在人体眉心处的某个位置却存在一种腺, 它会在强烈阳光的刺激下发生作用。所以你会为阳关展眉一笑。透过这个故事, 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心境受气候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气候环境带给人们不同的心情。所以, 我认为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我们在对课堂情境的营造过程中, 也应该遵循气候的规律, 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 灵活选择教学的内容, 让音境于自然和谐统一。

这样, 才能让孩子们与音乐相融, 于音乐融通中感悟, 真切的感受到音乐所阐述的意境, 更好地发现音乐中所蕴含的是凄, 是悲, 是真, 是善的美。

上一篇:探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下一篇: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识谱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