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2022-08-09

第一篇: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发现美 传递美 创造美

福建省晋江市子江中学2010届初三一班 杨雅慧

(一)

2006年11月20日 南京小伙子彭宇扶起一位被车撞倒在地的老人却被反指索赔13万。 2011年11月13日 广东佛山小悦悦被两车碾压17路人漠然而去后被拾荒阿姨救起。

至此,“老人该不该扶”已变成社会难题,社会冷漠被推上风口浪尖。

但作为一名初三学生,我想我对这琳琅人世并不绝望,我始终坚信,只要每个人睁开眼睛看这个有光有色的世界,只要用心,美就在我们身边。正如法国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所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近日吴斌、张丽莉无疑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他们的“美”。

5月29日中午,杭州司机吴斌忍着突然袭来的制动毂碎片刺入腹部的剧痛,用76秒的时间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等等一系列动作,拯救了24名乘客的生命,自己却告别了人世。

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面对快速冲向学生们的校车在第一时间将学生们推到一旁而自己却被碾到车下,后造成双腿截肢。

平凡的岗位坚守爱的阵线就是伟大。人性无所谓地位,无关财富。当吴斌面对自救还是救人的生命抉择时,他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乘客的平安,而张丽莉,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教师,但在危机时刻她挺身而出,危急时刻她一马当先,这一推救下了生命更托起了中华民族的豪勇!除了敬仰,除了感谢,除了祝福,希望可以唤醒我们更多人冰封已久的心。

“只有当敬业成了习惯,深入骨髓,才有可能在生命的最后瞬间爆发出超出想象的能量。因为在他们心中,职责就是生命。”

(二)

当你看见带着红帽子的环保志愿者在街道上一次一次地弯下腰拾起人们丢下的垃圾,你是否会对自己曾经轻而易举的丢下垃圾的行为感到羞愧? 当你看见理性的爱国人士手里举着的“钓鱼岛是中国的!”的标语,内心是否也曾久久地沸腾着? 当你看见青海玉树地震后不论是学生青年又或者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自觉往街边的赈灾捐款箱投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几元钱时,你是否会也想同他们一样加入抗震救灾的队伍,为同胞也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诚然,道德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可以感染的,是可以传播的。这种力量,有时可以立竿见影,有时可以润物无声,甚至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保护环境也好,热爱祖国也好,为灾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也好,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传递的力量,它将在这个社会上生生不息,弥久弥远。

(三)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家也要求青少年能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做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公民。

生活中,无数的“最美”一一涌现,他们召唤着我们加入他们的行列,因此“最美”就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随手捡起路边的塑料瓶,尊敬、爱护和关心老人,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小乘客,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做事情有责任心、认真负责、有始有终,甚至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应明白,虽然这个社会有光有暗,但无论如何,“光”总是多过于“暗”,我们也应努力朝着那抹光亮前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养成礼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愿我,愿你,愿他,愿更多的人们,携手并肩,齐心协力,发现美,传递美,创造美,一起加入“最美”行列吧!

第二篇:(313)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

文体广新简报(青府办核准第19号)

第313期

成都市青白江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0年12月28日

发现美

追求美

创造美

——2010成都·青白江“小眼睛•大世界”少儿书画展开展

12月28日上午,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区文联、区电视台、区文化馆承办的2010成都·青白江“小眼睛·大世界”少儿书画展在区文化馆展览厅隆重开展。

开展仪式上,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向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并宣布书画展开展。区政府副区长白涛对书画展总体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次少儿书画展共收到来自全区19个学校的书画作品223幅,作者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16岁。这些作品从各个角度反映了我区建设“生态优美之城,创业宜居之城,品质生活之城,运动健康之城,平安和谐之城”的卓越成绩,也充分展示了全区少年儿童的文化实力。

开展仪式结束后,向进、白涛与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区文联、区电视台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区书画家协会的书画家和我区文艺界人士代表、部分选送作品的学校代表、部分入选作品的小作者及家长代表一行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少儿书画展。

送:市文化局,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府办、区政协办,区委宣传部 青白江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办公室 2010年12月28日印 (共印12份)

第三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欣赏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得以逐渐形成,进而促进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的提高。我从事美术教学已经十多年,教学中经常面对的是一群天真、质朴的农村孩子,农村的孩子,外出参观的机会少,同城市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相对弱一些,但他们非常喜欢上美术课,也很有想象力。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喜欢上在绘画课、手工课,对欣赏课不感兴趣。因此,如何上好欣赏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又在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紧紧的抓住孩子们的心,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去探索的课题。下面就如何让美术欣赏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谈谈我的点滴收获,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以往上欣赏课,我总是一味地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并硬要学生能够理解、接受。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实在是强人所难。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无懈可击,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这种忽视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教法说得难听点就是“对牛弹琴”。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很低。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因此,“欣赏”,不仅是指以愉悦的心情观看美术作品,而且还要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美及作品的含义。几年的工作实践发现美术欣赏课,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审美品位等审美素质的重要空间,孩子们审美快乐的获得与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达成同样重要。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一部分。为此,我认为在上欣赏评述课时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首先 ,课前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

上课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搜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有个习惯,喜欢收集学生平时的优秀作业。为了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的想象力,我利用之前收集到的学生作业作为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欣赏的面大了,他们的想象思维就会更开阔,画出的作品也会更生动。如在上《卡通明星总动员》一课:为了使学生自觉、主动的获取知识,我设计了一个重要的设问:“同样是动物或人物,为什么卡通形象这样受人们的喜爱呢?设计师们好象是在他们身上施加了魔法,到底使它们哪里改变了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我们一会儿还要进行卡通明星的模仿秀,你们想参加吗?

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于是学生们分成了四组,分别去感受、体验和分析卡通形象的造型及色彩和性格特点,最后学生们对他们的讨论进行总结,有个人的展示,有集体的补充,体现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性的学习和积极的参与精神。在教师营造的师生互动的氛围中,自然的将学生引入课堂的教学当中,而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进行课堂参与的欲望.学生们自然的融于课堂,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也就获得了审美的快乐. 其次,在欣赏评述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美术欣赏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用探究、研究的方法,创造性的解释,深入地理解造型艺术作品。用思考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对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述,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探究问题的提出、学习伙伴的选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自由奔放和新颖地想像,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由地呼吸,引发了学生的创造的灵感。学生们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和技术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让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充盈课堂,这不仅仅让学生接受了美术评论家或美术教师对作品的评价,而且也让学生自己感受了作品,自己阅读了作品,亲自作出对作品的解释与评价,这才是美术欣赏课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欣赏课上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教师应让每个学生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不应把成人意见强加给学生,更不要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如在欣赏米罗的作品《暗影中的罗莎利》时,当学生们看到作品时,有的学生说什么都不像,有的学生认为好看,这时教师不应评论学生的审美水平低或高,对或错,应当好中间人,让学生去争论,在争论中逐渐加深对抽象画的认识,反之,教师如果认为学生不该对画家的画质疑,批评学生欣赏水平低下,学生的积极性遭到打击,容易与教师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讲的再多、再生动,也只是一相情愿。

此外,运用多媒体进行美术课欣赏,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差,不能每节课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此,有关欣赏课的内容教师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象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进行随堂欣赏,引导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欣赏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比如在上《认识身边的树》一课时,就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走一圈,欣赏一下校园里多年的古愉、形态各异的花树,这样既加强了他们的直观认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又有利于之后的教学。学生在这种教学情景中自觉、自主地去感受、去探索、去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美术教学效应。

总之,美术欣赏教育不仅促进了学生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还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让我以上述认识为起点,在实践中以全新的理念来组织学生开展美术欣赏教育,让学生体验审美的快乐,让艺术之花永远盛开在孩子们的心中!

第四篇:发现与创造

《发现与创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材料的特性,学习利用材料原有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2、认识发现与创造和变废为美的关系。

3、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对材料美感的发现和创造性利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新作品。 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进行再创造。 课前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多媒体课件、工艺设计作品等。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1)让学生将事先收集的各种材料带到课堂,看看谁收集得多,收集得好。 (2)让学生观察、分析、想想自己准备的各种材料可以制作成何种艺术品?

2、引导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有什么意义?这些材料的特性和生活中的用品有什么联系?怎样设计? (2)谈一谈,不同材料的形态、色彩、肌理给你哪些特殊的感受?你将如何利用它进行艺术创作?

3、示范演示。 (1)选择材料:铝制可乐罐,工具:剪刀。 (2)构思:根据材料考虑制作什么东西(桌子、凳子)。 (3)进行创作:用剪刀剪出桌子、凳子的外形,再进行装饰美化。

4、学生创作。 (1)根据自己寻找的材料,动手设计制作用于学习与生活的小型日用品,增添一份生活的情趣。 (2)根据材料的美感因素,设计制作装饰画,美化我们的学习生活环境。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设计方案并交流,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设计活动。

5、评价建议。 (1)请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选出优秀作品。 (3)学习建议:对材料的利用是否巧妙,富有创意?制作的用品是否美观、实用。

6、课后拓展。 课后收集一些材料制成日用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

第五篇:发现与创造教案

设计思想

本课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设置的,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善于利用各种材料,通过看、想、画、做等方式进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身边现有物质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开发、设计和利用的能力。懂得如何发现美的材料,如何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活动,学会从这些材料中发现美的材质,展开丰富的联想,找到材料特有的属性,运用跳跃性思维,使之找到材料与欲创物之间的关联,创造出新的作品。 教材分析

《发现与创造》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美版)九年级第十七册。

教材中展示了以大量的废旧材料创作的生活日用品和小工艺品,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可利用许多废旧材料制作富有情趣的生活用品与装饰品。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对生活物质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具有创造的欲望,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发现和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学生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的方式。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寻找,运用材料、设计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对材料美感的发现和创造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在发现与创造过程中,体会设计应用为我们带来的方便与愉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提升生活品位,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

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新作品。 教学难点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去巧妙地利用材料原有的形状,色彩,质感等因素创造新事物。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发现、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身边现有物质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开发、设计和利用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引导学生在寻找、发现、利用、设计制作中感受成功的快感,体验艺术创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可以进行创造的各种材料。

2. 教师课前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利用废旧材料创作设计的装饰品、小型日用品、小工艺品等供学生学习参考。

3. 讲台摆放各种工艺设计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多媒体教学图片中的日用品、工艺品设计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让学生将事先收集的各种材料带到课堂,看看谁收集得多,收集得好。 2. 让学生观察、分析、想想自己准备的各种材料可以制作成何种艺术品?

二、学生探究,教师引导。

1. 想一想,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有什么意义?这些材料的特性和生活中的用品有什么联系?怎样设计?设计出的生活用品如何能够增添生活情趣。创作时尽可能不破坏材料原有的特征,注意用最简练的方法进行创作,重点是想法巧妙,与众不同,注意美观实用。

2. 谈一谈,不同材料的形态、色彩、肌理给你哪些特殊的感受?你将如何利用它进行艺术创作?

三、示范演示

手工演示设计步骤。

1.选择材料:吕制可乐罐,工具:剪刀。

2.构思:根据材料考虑制作什么东西(桌子、凳子)。

3.进行创作:用剪刀剪出桌子、凳子的外形,再进行装饰美化

四、学生创作

本课教学所选择的内容在学生中容易开展。首先是材料来源广泛,学生身边能够找的材料都可以利用,能使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感受材料的魅力。其次是材料类型丰富,自然物如植物——草、叶、杆、种子、瓜果等,石块——鹅卵石、岩石等,土——陶土、黏土,动物——羽毛、骨骼、贝壳等,人造物如纸——不同厚度与质感的色纸彩纸,各种纸制品、纸废料,布——不同纺织纹样与色彩的布料、线材,金属——小金属块、铁丝、金属箔,彩泥,橡皮泥,塑料片,塑料瓶,塑料盒,易于寻找。第三,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不同形状、颜色、肌理、质地的材料给人们带来的视觉、触觉感受,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第四,在创作活动中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自己动手制作学习、生活用品,又可以增添学生的生活情趣。

1. 根据自己寻找的材料,动手设计制作用于学习与生活的小型日用品,增添一份生活的情趣。

2. 根据材料的美感因素,设计制作装饰画,美化我们的学习生活环境。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设计方案并交流,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设计活动。

五、课堂小结、拓展。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掌握创作的基本设计原理,形成设计意识。学会选择材料、运用不同的材料大胆表现,创作较优秀的作品。并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能与同学探讨进一步解决设计的难点,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清晰、灵活、独特。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自主研究,集体协作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表达思维、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创作、欣赏、批评的能力。从而达到学生的综合发展。

作业设计

根据自己准备的现有材料,构思创作一件实用、美观的生活、学习用品。教师巡视各组,师生共同讨论,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评价设计

1.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每个小组选出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己谈谈作品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师加以引导点评。 2. 能否发现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美感。 3. 能否恰到好处地发现、利用材料特征制作生活用品和装饰物。 4. 对材料的利用是否巧妙,富有创意。 5. 制作的用品是否美观、实用。

课题 第六课 大自然的色彩

课 型 设计.应用

课 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

过程与方法 引导、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主动感觉和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的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比较准确的把真是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

教具准备 图像素材、网络教室 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

课件演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山行》 这几首诗我们很熟悉诗中美景令人神往那么自然界中真的有这样的美景么

二、创作 体验 课件演示一组图片

日月轮回四季交替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魅力无穷。 让我们来分析图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色彩

近、中景秋天树叶的

夹杂着一些

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 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

湖边有

的塔松。再远处依稀可见的

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

提问大家感受到这些丰富和美丽的色彩了吗平时你们注意过身边的景色变化和色彩现象吗

看看上面两幅例图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

色彩产生的原理

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光线照射到物质上因为物质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色彩。

练一练

自选工具简单画出荷花的色彩关系。 主要有大面积的绿色和粉色但绿色右上角深一些莲蓬稍发黄下面的花蕊是土黄色的。花瓣尖上粉色稍重下方浅色调是指色彩运用的总体倾向。如红色调的晚霞、土黄色调的高原风景等。

“调子”原是音乐艺术中的一个术语用来表现一首音乐作品的“音高”是支配乐曲的音调标准如D大调、C大调等。

绘画借用这个名词是因为它很方便可以准确地表示一幅作品的画面综合观感效果色彩、明暗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综合效果如冷调、蓝灰调、金黄色调等。

色调常见于生活中且常用于设计和绘画中。

分析教材右页的四幅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进一步深化对色调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

在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或作品任选工具材料简单画画色彩关系。

用简短评述的形式来描写自己画出的色彩作业或写出对自然界美好色彩现象的感觉和印象或是评价一幅绘画、一幅摄影作品。

3、展示作品

鼓励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 总结自己的制作方法。

自己评价后师生共评。

三、小结

是否与自己的梦想拉近了距离

板 书 设 计

大自然的色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忆江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山行》

色彩产生的原理

上一篇:反洗钱培训学习心得下一篇:服装厂工作职责工资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