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巧用比喻之形美神妙

2022-09-11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有段文坛佳话兴味盎然、意蕴隽永:郭沫若和茅盾都非常敬仰鲁迅先生。有一次, 他们谈起鲁迅先生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 深为鲁迅的精神所感动。郭沫若真诚地说:“鲁迅愿作一头为人民服务的‘牛’, 我呢?我愿作这条‘牛’的‘尾巴’。”茅盾莞尔一笑, 接着说:“那我就做牛尾巴上的‘毛’”。从敬仰鲁迅到学习鲁迅, 郭沫若和茅盾的自喻蕴涵着谦逊与献身的高尚品格。鲁迅自喻为‘牛’, 郭沫若自喻作‘牛尾巴’, 茅盾则自喻为‘牛尾巴上的毛’, 这一个接着一个的比喻由大到小, 从整体到局部, 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 使表意形象生动, 妙趣横生, 给人以语言艺术美的感受。这是“连环设喻”的精彩范例。

什么是“连环喻”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比喻连接在一起, 一个套着一个, 环环相连, 相互映村, 这样的一组比喻我们称之为“连环喻”。恰到好处的运用连环设喻, 能引发人们的想象, 调动思维, 具有妙“喻”连珠、珠联璧合的独特的语言艺术美的魅力。现就其审美功能分项摘例作些简析, 以供鉴赏。

惟妙惟肖, 鲜活如生——形象美

典例一:“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 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这里一连用了三个“暗喻”, 将“数学”、“数论”、“哥德巴赫猜想”这三者的关系形象如画地展示了出来, 原本是抽象的无形的自然科学的概念, 通过具体形象的“皇后”、“皇冠”、“皇冠上的明珠”的喻体, 便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让你如见似睹。

典例二:“如果说重庆的地形像一条长长的舌头, 那么朝天门就像舌头尖了。” (陈汉元《从宜昌到重庆》) “舌头”与“舌头尖”的位置关系人人都清楚, 似画如图, 两喻连环, 相映生辉, 形象逼真。让你仿佛从飞机上朝下鸟瞰, 重庆与朝天门的图景历历在目。

典例三:“线绕在锭子上, 线穗子一层一层加大, 直到大的沉甸甸的, 像成熟了的肥桃。从锭子上取下穗子, 也像从果树上摘下果……” (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先以“肥桃”比喻“线穗子”, 再将“取下穗子”比喻为“摘下果实”, 两个“明喻”套合, 形象具体, 画面生动, 诗情浓郁, 一副洋溢着劳动欢乐与丰收喜悦的美景便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激发想象, 令尔遐想——想象美

例如:“山如眉黛, 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建在山脊上的小屋, 地处大自然的怀抱中, 作者笔下的“空中楼阁”, 是个怎样的情景呢?两个连环配套的“明喻”, 引导你去想象那如“眉梢的痣一点”, 是何等的赏心悦目, 秀色可餐!让读者在遐想中进行再创造, 去感受“空中楼阁”之美。

又如:“……空中, 屋顶上, 墙壁上都白亮亮的, 白里透着点红, 从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 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 晒得东西要发火。” (老舍《骆驼祥子》) “热”无影无形, 看不见摸不着, 但凸透镜在阳光下聚焦点燃东西的情景大家都见过。这里用“火镜”与“焦点”作喻体, 分别比喻“从天空到地上整个地”与“每一条光”, 极具想象力, 让读者在联想与想象中体味那置身“火镜的焦点”受煎烤的痛苦。

如诗如画, 情景交融——意境美

请看:“……天地是厂房, 深谷是车间, 幕天席地, 群山环拱, 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样的规模呢?” (《记一辆纺车》) 有“车间”自然就有“厂房”;“天地”之大, “深谷”之大, 何等壮观, 何等气派!这一连环设喻, “喻”中设“景”, “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 “喻”“情”并茂, 如诗如画, 意境深远, 具有动人心弦的感染力。

再看:“重庆的台阶特别多, 好像是数不尽的钢琴琴键, 勤劳的山城居民, 祖祖辈辈踏着这些琴键, 演奏着生活的交响乐。” (《从宜宾到重庆》) 把“台阶”喻为“琴键”, 用优美动听的“交响乐”比喻辛勤劳动的山城居民的欢乐生活。画意优美, 诗情浓郁;前喻为后喻的铺垫, 后喻为前喻的升华, 饱含诗情画意, 令人从浮想联翩中品味到别具魅力的意境美!

上一篇:加提高梁式板式筏基冲切计算效率研究下一篇:谈谈教务主任的角色定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