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创意设计课堂作业

2023-03-09

第一篇:图形创意设计课堂作业

《认识图形》“微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生认真观察,图中都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物体?

【设计意图】在课的开始,直接出示情景图,让孩子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各种立体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揭示课题

1、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形状的盒子

2、分一分,把图中形状相似的盒子放在一起

3、以小组为单位活动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分。

4、总结

A、这样长长方方的像这个盒子一样的形状叫长方体

B、像这样方方正正的形状叫正方体

C、像易拉罐这样圆圆的柱子的形状叫圆柱

D、像这样像个皮球的形状叫球

(将实物和名称对应帖在黑板上,让学生有直观感受) 板书: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分一分,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对四种立体图形有个初步的认识,为下面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三、合作交流,感知特点

1、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小组内选一种自己喜欢得形状进行交流

2、汇报总结: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面是平平的,有六个面

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面也是平平的,有六个面

生:圆柱是圆圆的,两头,周围滑滑的,容易滚

球是滑滑的容易滚

学生自由说,语言可能不准确过程中老师进行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摸一摸,来感受图形的每个面,从而能更准确的了解每种图形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其特点。

四、课堂练习,内化提升

1、判断题,在正方体的下面打√

2、连一连

3、数一数,填一填

4、填一填

5、比一比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第1题判断题,通过做题,快速找到正方体;第

2、3题让生对这四种图形能快速准确地找对每种图形,并能数对;第

4、5题是对这四种图形的一种拓展练习,进一步加深巩固。

第二篇:《图形的周长》微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图形的周长”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常见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为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的计算铺路搭桥。本节课通过描、找、说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一周”;再通过“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地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究“周长”的含义。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2. 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 情感目标:能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评价设计

1.通过学生尝试自主探索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活动,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检测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达成。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检测目标2过程与方法和目标3情感态度的达成。

五、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每个花坛各需要多长的护栏呢?护栏的长度就是每个花坛的周长。什么是周长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设计意图:简单的引导,让学生明白护栏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认识并了解图形周长这一概念。】

(二)、合作探究,理解意义 1.经验分享。

你认为周长是指什么? 学生交流。 学生1:一圈的长度。 学生2:所有边的长度。 学生3:„„ 2.动手演示

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圆形花坛的周长吗?指名演示。 3.辨析正误。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学生说一说为什么。 (1)没有封口 (2)多出来一部分 (3)演示正确的周长。 4.描述其他形状花坛的周长。

同桌间交流,学生边用手比划,边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扇形花坛的周长。 5.找生活中图形的周长。

你能在教室里指出一个实物的周长吗?

生1:课桌表面的周长就是桌面一周的长度。(学生边指边说) 生2:黑板的周围长就是四周四条边的总长度。 生:我文具盒上面这个面的周长就是这一周的长度。 6.说说你对周长的理解。 学生1:图形绕一圈的长度。

学生2:从一点开始绕一圈又回到这里。

教师小结:一点开始绕一圈再回到起点的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理解出发,在交流、演示中将周长这一概念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充分结合,亲身体验“描一描”,初步建立“一周”的表象;到生活实际中“找一找”,加深对“一周”的理解,知识的理解变水到渠成。】

(三)、动手操作,测量周长

刚才我们通过指一指,找一找,认识了周长。老师这里有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和扇形,你能想办法测量出它们的周长吗?

1.学生小组交流方法。 2.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不同测量方法。

学生1:先量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学生2:用绳子沿着圆围了一圈,拉直,用尺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圈的周长。 学生3:用子尺量出正方形的四条边长,记录下来,再加起来就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了。

学生4:„„

教师演示,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并得出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体会有些图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四)、升华提高,总结方法。 怎样求图形的周长呢?

(1)学生根据刚才的操作经验回答。

(2)教师小结:将图形所有边的长度加起来就能求出图形的周长。

(五)、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用彩笔描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2.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运用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功。】

(六)、分享总结,拓展延伸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说一说、找一找、量一量的方法,一起研究了什么是周长以及如何求图形的周长,请把你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需要用到我们本节课的知识解决。

【设计意图: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结束前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及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更能将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教师的引领不仅帮助学生梳理了知识,更是提炼了学习方法,提升了课堂质量,将知识、方法有效融为一体。】

第三篇: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研修日志

这几天通过学习罗林老师讲的《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我深有感触,几何教学时比较难的,学生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所以理解起来有难度。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接下来谈谈我的认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识到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思维实际出发,改造学习材料,拉近学习材料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乐于接受,利用学习材料和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认知动机。这让我突然领悟到,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该遵循那些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年龄,思维方式,思维的认知程度以及生活实际 出发,找寻一些学生身边经常能接触到的一些物体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与了解图形与空间感。这在学习之前是我没想到的,一直以为照着课本往下讲就可以了,孰不知这样讲再多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只能让学生知道表面化的一些浅显的知识。

同时罗老师也讲到教学方式要变换,给学生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产生主动学习动力,保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这让我联想到在课堂中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与空间图形有关的小比赛或情境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 让其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深入了解图形与空间感,同时让学生明白原来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很有趣。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开心的、自主的、下意识的吸收更多的知识。

罗老师们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实际,以解决教师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引用大量鲜活的教学案例,深度剖析,探寻“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课程体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新鲜的东西,也领悟出跟以往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数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针对性和 实用性相结合的课程,我会继续努力专研所教授的学科,在达到扎实的功课内容的同时,贯穿一些新鲜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想学,会学,学得精。

旋转课上的小故事

讲到旋转与平移这一章时,没有多媒体可以用,我就想:还有什么途径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呢?

这天上课,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见一个调皮的学生在大声说话,我很生气,正想批评他,转念一想,不如让他来教打击学旋转吧!我说“全乐,你上来.”当他在讲台上站好后,我让他赚了一圈,我问学生:“他在干什么呀?”“转圈”学生们大声说,然后,我又让他绕这我以一米为半径顺时针转了一圈,同样方法绕着肖华转了一圈,我问大家他的这两次旋转一样吗?“当然不一样了,转的位置不同嘛?”有人急不可待的说。接下来我又让全乐绕着我以一米为半径逆时针旋转一周,“这和上次的旋转一样吗?”“不一样,反了” 最后,我让他有绕着我转了半圈,”这次也不一样,不够一圈嘛?“大家争着说。好的,我在黑板上写下:决定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接着我说:“如果把我站的位置叫旋转中心,他转的方向角旋转方向,转的角度叫旋转角度,那么谁来说一下决定一个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接下来,在讲书上的例题时,大家就知道了要从这三方面来考虑了。

第四篇:图形的旋转复习教学设计(课堂实录)2011.6

《图形的旋转》复习课教学设计

惠安螺城中学数学组 施义真 2011.6.17 开课班级:306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考复习课。主要研究旋转的定义,旋转的性质及其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和轴对称基础上学习的,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 : (1)经历观察﹑欣赏认识图形旋转的存在,理解图形旋转的意义;

(2)通过操作﹑观察﹑归纳、实践,探索经过旋转后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 ﹑对应角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通过学生欣赏﹑观察﹑归纳﹑比较﹑抽象图形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图形中蕴涵的规律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及大胆探究新知识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旋转的基本内涵,掌握中考对旋转知识的基本考察要求;

教学难点 :识别旋转,对旋转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三、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

(1)生活中旋转实例引入; (2)点名中考考察要求: 课内学习目标:

1、明确旋转是一种运动,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点是旋转中心.

2、探索发现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之间的只是发生了位置 之间的变化,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

3、明确旋转的决定因素是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近年来泉州市中考数学对旋转的考察要求

一、难度层次:基础得分点,中档题;

二、常设问题类型:

(1)画图,设计图案(中心对称);

(2)求解:1.求旋转角度,定旋转中心; 2.求线段长,点所走过的路径长; 3.求线所扫过的面积; 4.求面所扫过的面积.

三、常犯错误注意点:

1.顺、逆时针分不清; 2.旋转前后对应边、角找错; 3.弧长、扇形面积公式记不牢. (3)对旋转的再认识: 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定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4)例:旋转图形的画法;

(5)例:多种关于旋转类型的题型汇总(以近些年来泉州市中考数学题分析为主): (2010年泉州中考)

21.如图, 正方形ABCD中, E是CD上一点, F在CB的延长线上,且DEBF . (2)问:将ADE顺时针旋转多少度后与ABF重合,旋转中心是什么?

(2009年泉州中考)

25.如图,△ABC与△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和∠E都是直角,点C在AD上,把△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n度后恰好与△ADE重合. (2)若BC=2,试求线段BC在上述旋转过程中所扫过部分的面积. (2008年泉州中考)

25.如图:⊙O

1、⊙O

2、⊙O

3、⊙O4的半径都为1,其中⊙O1与⊙O2外切,⊙O

2、⊙O

3、⊙O4两两外切,并且O

1、O

2、O3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2)若⊙O1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在⊙O2的圆周上滚动, 最后⊙O1滚动到⊙O4的位置上,试求在上述滚动过程中 圆心O1移动的距离(精确到0.01). (2007年泉州中考) 6.将点A(4,0)绕着原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30°角到对应点A,则点A的坐标是( ) A.(23,2) B.(4,-2) C.(23,2) D.(2,23) (2006年泉州中考)

25.在左图的方格纸中有一个Rt△ABC(A、B、C三 点均为格点),∠C=90.

(1)请你画出将Rt△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所得到 的Rt△ABC,其中A、B的对应点分别是A、B(不必

写画法);

(2005年泉州中考)

10.请你在右图的正方形格纸中,画出线段AB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练习:如图,矩形OABC的一边OA在x轴上,将矩形O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矩形O′A B′C′, (1)试在图中画出矩形O′A B′C′; (2)若点B坐标为(1,2),试求矩形OABC在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 6.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练习卷第1-5小题.

六、课外发散思维练习:练习卷第6小题.

2 ''

第五篇:小学美术课堂作业的创意设计

美术作业内容封闭僵化,作业方法、手段单一,作业目的与内容比较机械,评价片面性,作业缺乏层次性,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时间一长,学生对作业就会慢慢地失去兴趣,求知欲、好奇心就会慢慢地被抹杀。那么,怎么通过美术课堂作业,促进教学创新,儿童思维创意呢?多元化设计美术作业,可以打破习惯性思维定势,给学生思维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发展和提高。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怎么对美术课堂作业进行创意设计呢?笔者进行了多种尝试,现选择几种分析如下。

一、“生活化”作业――选“材”创意,点燃激情

“生活化”作业是指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更加注重美术作业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艺术的来源,喜怒哀乐皆收于画笔下。还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种材料,体验美术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的表现手法。

1、作业题材从生活中来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奇怪的事,有趣的事,愤怒的事天天发生,可学生却咬着笔尖痛苦于无事可画,无形可画。美术课的内容选择、作业定位要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而定,让孩子到生活中去寻找、去实践、去发现,去表达。例如浙美版第8册《生长的植物》一课,曾看到有一位年轻老师摈弃教室中摆放的五花八门的植物盆栽,却引导学生欣赏课件中出示的植物,极力去感受植物的生命力。此时,屏幕中的植物是“死”的,距离是远的,心灵是不会被感动的。可想而知,作业是无趣无生命的。学生要由感受在先,才能有表现在后。因此,作业内容要从生活中来,这样才会生动、真实,感动自己感动他人。

2、作业材料从生活中来

在一线美术课堂中,美术作业已不仅仅限于一张作业纸那么简单。丰富的材料带给创作者的感觉也不尽相同。如浙美版第11册《街市新貌》一课,课前分析学生从生活中街道两旁的店面变化深切感受到经济的迅速发展。课堂中学生赏析极具个性的店面设计,独特的色调,夸张的物件摆设,带着这种生活体验和创作冲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利用不同的材质、纹理、色彩等特征,巧妙的去设计制作出趣味十足的店铺造型作品。蛋糕纸托变成了浪漫的太阳伞(图1);巧克力盒变成了店面墙(图2);塑料薄膜变成寿司店的门帘(图3);植物叶子的剪纸作品装饰在朴素的牛皮袋上(图4)。留点空间给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现立体造型,充分地展示学生的独特个性。

二、“自助型”作业――形式创意,启迪思维

细细品味,“自助餐”与我们美术新课程的理念有着相通之处。假如美术作业是“菜”,要符合每个孩子的口味,就要讲究“菜”的品种丰富性。正如老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呈现的作业形式也求多样化,让孩子做主,选择作业形式,这是一个自我摸索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价值的。

1、分层“自助”,体验成功

众所周知,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教育方式、学习方法等不同,造成学生个体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在美术课堂作业布置时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作业要求,以此鼓励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合适的作业并完成,能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如浙美版第五册《自行车的故事》一课,我尝试在作业布置中,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知识技能、认识水平选择不同的作业。如(图5―图7)中的三张自行车作业,从左到右由浅入深,第一张(图5)作业以撕、贴、画多种形式表现,先让学生撕出两个圆,引导学生观察具体实物中的车轮变化后,再修改撕出不同大小角度的圆。接着在这基础上添画自行车其他的零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此作业适合造型能力较弱的孩子。第二张(图6)作业是根据生活中的自行车实物进行线描写生的课堂作业,着重对自行车细节的观察与表现。此作业适合造型能力较强的孩子。第三张(图7)作业是在激发孩子的想象上,在自行车的造型、功能上完成个性化的设计。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快乐感,促使他们的创造力得以提升。

2、创意“自助”,百花齐放

新课改指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要尊重与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作成果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要用统一的规定去束缚学生的手脚。学生作业应是个性的体现,要以丰富性、多样性的要求去迎合学生的需要。如果学生完成的作业各不相同,则应该充分肯定。如浙美版美术第十一册《适合纹样》一课,通过学习,观察分析、欣赏感知适合纹样的特征,感受适合纹样的艺术魅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作业形式,有水粉表现、彩纸剪贴、实物拼贴等,绝不要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唯一要求去操作,而应该让学生找寻各自喜欢或适合的材料,最后的作品也千变万化。

三、“合作型”作业――过程创意,呈现精彩

美术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鼓励学生学会合作,通过同桌合作或小组合作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1、分步合作,面向全体

曾获市美术优质课一等奖的老师执教浙美版第五册《山外有山》一课,则将美术作业分成三步走。第一步根据山形的“雄、秀、险、奇”四大特征,每位学生设计一座心中的山。第二步以组为单位,学生按照高低、远近、疏密的形式法则把组内的几座山组合在一个版块内。第三步在前面的基础上,把班级内几个小组的合作型作业再次进行大组合,变成一个长卷式的作业形式,组成了一幅长的立体山水画卷(图8)伴随悠扬的古琴,本课的高潮也由此产生。在本节课中,学生的个体作业变成合作型作业,再由小合作型作业变成大合作型作业,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自参与布局、设计、调整,体会了集体合作的力量。

2、师生合作,别样精彩

合作型作业不仅仅只是生生合作,还可以师生合作。作业可以是以教师和同学共同完成的形式呈现。教师借助半成品作业的留白,留出了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局部留白中进行补充添加,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意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在设计课中,教师可提前完成一个半成品图像,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图像进行发散性思维:像什么?需要添加什么?把图片转个角度,图像又会呈现出哪种新形象?同学们的思维被激活,成功塑造出各种形态各异又极具个性的新作品。

以上几种作业设计,打破了学生习惯性思维定势,运用多元思维方式进行改编,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师生共同活动的浓厚学习氛围。课堂中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材料进行创造,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又培养学生多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激发他们各种形式的创造。

(宁波市鄞州区雅戈尔希望小学 浙江宁波)

上一篇: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下一篇: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