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建设论文范文

2022-05-09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班级建设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管理模式、方法的科学性,为学生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班级管理的构建与发展应发挥好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推进新课改下初中班级管理的优化与调整。本文立足初中班级管理现状,从指定班训、树立班风;丰富班级管理形式;开展课外活动等方面,阐述如何依托班级文化建设的大背景,推进班级管理建设。

第一篇:班级建设论文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

摘 要:作为班级的一份子,每个学生都具有参与管理和被管理的权利。在教育工作开展中,用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可以实现班级团队的有效管理。而文化作为一种优良的传统,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着重要帮助。要想让班级实现良好发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就尤为关键。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

怎样对班级进行自主化管理?笔者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尤为关键,可以说班级文化的建设对班级整体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这项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引起关注。因为班级管理工作和程序化管理有着明显差异,所以班级管理需要每个学生都能独立自主的完成自身行为管理。为此本文就将对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问题展开研究,希望能对学生综合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1.班级文化建设的优势作用

(1)构建完善人格的作用。文化对人产生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具备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作用,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因此对于引导和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有着重要影响。

(2)提升公民素质。班级文化可以将师生之间的利益、理想、目标进行紧密结合,有助于师生共同意志的形成。在班级组织发展中,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准确的思想和行为规范,这样学生在实际发展中就会受到有效制约,合理控制和管束自身行为。因此,班级文化就可以实现对学生行为的优化,能对学生行为偏离问题进行控制。通过对各项班级制度的构建与认真贯彻,规范学生行为,做到班级环境的有效构建,这对于公民素质的发展和提升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3)激励作用。在班级文化构建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激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让班级成员认识到自我激励的优势作用。通过对班级文化的构建,学生的责任意识也将得到大大提升,比如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学校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活动的开展,比如到敬老院慰问或是组织学生种树,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觉责任意识。

(4)引导作用。班级文化的有效构建可以构建学生的共同价值与奋斗目标,在进行目标发展和努力的过程中,班级文化可以帮助班级成员之间实现参考或是对比,通过对自身言行思想的优化,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目标。

2.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班级文化活动的对策

(1)在多元化活动中实现学生精神的构建。在班级建设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班级发展情况制定一个特殊的班级口号,制定班级口号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的信心进行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一些富有时代特点和满足学生喜好的青春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青春没有终点》等,用每周一歌的方式,轮流进行歌曲演唱,鼓励和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在制定班级口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安排,将语文功底好的同学和语文基础欠佳的同学进行小组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互补,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精神水平的有效提升。

(2)发挥班级管理的民主精神。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进行放权管理,让学生独立进行管理方案的策划,在这项工作开展过程中,班干部要发挥主持作用,通过学生对班级事务的民主协商,选择更合理的班级管理方案。在这项工作中,班主任只是参与者,所以主要对班级工作进行定期总结,在班会开展过程中及时指出工作中的问题。

(3)强化组织管理,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制定一套符合学校和班级发展的规章制度,从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通过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充分降低管理工作的随意性,这样学生才能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养成更显著的规则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让班干部积极发挥自身的核心作用,在调动学生参与性的同时,调动学生的民主管理与监督功能,帮助学生养成更为合理的民主觀念。

(4)利用多种载体构建班级文化,发挥育人环境的优势作用。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应该发挥教室每一寸墙壁的教育作用。在此种基础上,我们也需要加强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比如在班级中监理读书角,让学生阅读积极健康的书籍,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还应该充分鼓励和发挥“比学赶帮超”的理念,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也可以定期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日志的记录,示范与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成长日记的写作,这种方式不仅能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提升,同时在教育契机作用下,学生接受教育的有效性也将得到显著提升。为了有效激发和锻炼学生的胆识,优化学生的交往和表达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演讲,保证学生身心发展的健康性。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各种激励性班级文化的构建,不仅能实现对学生自我管理需求的激发,同时对于学生自我管控和教育也有着重要影响,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行为态度健康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工作开展中,教师更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班级管理方案,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实现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学生综合发展和素质提升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覃春柳.优化班级管理 主导德育教育——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学园,2013(28):149-150

[2]建晖,孙文婧.班级文化——一种重要的隐性课程[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12):77-78

[3]李怀存.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增强班集体凝聚力[J].辽宁教育,2013(6):82

[4]卢妍宇.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5]边妮佳.论班级文化意义的解读和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6

作者:魏孔江

第二篇:建设班级文化,增效班级管理

摘 要: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管理模式、方法的科学性,为学生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班级管理的构建与发展应发挥好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推进新课改下初中班级管理的优化与调整。本文立足初中班级管理现状,从指定班训、树立班风;丰富班级管理形式;开展课外活动等方面,阐述如何依托班级文化建设的大背景,推进班级管理建设。

关键词: 初中班级管理 班级文化 班级管理

班级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初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班级管理的稳步开展,对新课改下推进初中教育教学改革,起到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自尊心强,追求个性自由的个性属性,强调初中班a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契合初中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依托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内在环境。班级文化建设以“学生自我管理”为导向,以“班级精神”为核心,以“行为规范”为基础,实现多元化、开放式的班级管理模式。一方面,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塑造班级凝聚力、向心力,进而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班级管理涉及面广,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班风、班规,都可以规范并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对班级各项事务的运行,形成既有促进,又有制约作用的软性力量。因此,在笔者看来,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增效班级管理,是新课改下初中班级管理建设及发展的重要方向,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制定班训、树立班风,形成班级向心力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家庭背景、个性气质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实现一个班级四五十人的管理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以往班级管理理念的影响之下,班级管理以硬性管理为主,不仅难以实现长期有效的管理效果,而且容易造成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产生抵触行为。于是乎,班主任与学生玩“猫和老鼠”的游戏,学生学习生活不安、班主任管理处处不放心,双方处于管理与被管理的疲惫状态。班规缺失、班风不纯,必然导致班级一盘散沙。因此,优化班级管理,关键在于针对初中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强化班训制定、班风树立,在明确的管理目标的导向下,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形成以班风为引导、班训为激励的班级管理型形态。班级是一个集体,一盘散沙的管理现状,无法形成切实有效的管理效果,如何形成班级向心力,是依托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班级文化建设是凝聚班级向心力的过程,也是塑造集体形象、集聚精神激励的过程。班级管理不仅是教师一方的行为参与,还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班训的制定,增进了班集体的精神激励,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自我约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乐学善思、好问求学”、“厚德博爱砥行感恩”等班训的制定,对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个人思想品质的塑造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班风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风范,班风的树立为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提供了重要的因子。整体风貌的塑造,有利于培养、塑造班级成员的良好形象,从而推动个人品德素养的发展,促进班集体良好作风的形式。“相互团结、自律进取”、“严纪守规,学风积极向上,争做优秀班级,争做文明班级”等班风的树立,能有效带动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二、丰富班级管理形式,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创新管理形式,优化管理内容,是当前初中班级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是新课改下构建多元化管理机制的内在要求。在传统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形式单一,管理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其与班级管理紧密结合,并在相互渗透中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并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落实。在现有学校管理制度之下,学校班级管理多以“量化考核”为主,进而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处于被控制的状态,班级成为个性自由发展的牢笼,这样的管理形态显然无法满足新课改下班级管理建设的需求。为此,在现有班级管理机制基础之上,发挥文化建设的作用,丰富班级管理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学校“量化考核”制度的基础之上,班级可以通过民主讨论方式,制定相配套的班级公约,进而发挥量化考核制度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民主讨论形成的公约,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作为独立的个体,在班级学习、成长过程中,不应靠学校、教师的“他律”,而应该做到“自律”。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次,为更好地丰富并配合班级管理的开展,班级可以成立诸如“青年文明先锋队”等班级组织,让学生自我制定组织纪律、组织章程。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转变为班级管理行为,增进学生感知并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在思想上产生自觉性;再次,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依托,盘活班级管理活动,开展“我是班级主人翁,我为班级献计策”、“值周班长制”等管理活动,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为班级管理创设“人人管班、人人爱班”的管理局面。班级管理不再是管学生是不是遵守纪律、是不是认真听讲、认真学习,而是将管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管理培养过程中,受到班级文化的熏陶,在和谐、健康的班级文化之中,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自尊的满足。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班级文化建设不拘囿教室,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初中生个性好动、实践探究能力强,如何迎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依托班级文化建设的契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课外活动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为导向,做到贴近学生,将课外活动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求知的重要过程。另一方面,利用课外活动的娱乐性、趣味性,让学生有更多自由、娱乐的成长空间,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在活动中的团结、协作的意思。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契合班级管理建设的要求,迎合初中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求,让活动比赛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精神品质培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兴趣爱好小组,如成立篮球(乒乓球)兴趣小组、诗歌兴趣小组等,通过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课外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比赛中体会兴趣的快乐,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以学习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形态,一直是班级管理优化与调整的重要方面。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对传统班级管理形成了一定的改革,但如何在“学习+活动”的良性循环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班级管理建设的重点。教师抓学生学习的同时,要让学生在丰富的课余生活中,对课堂知识结构进行补充和完善,让学生在自由、宽松、愉悦的文化活动氛围之中,得到有效学习、获取健康教育,消除社会不良社会文化、风气对学生课余生活的影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应通过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将更多时间放在课堂学习和有益的课余活动之中,有效提高学生不良社会思想、行为的免疫能力。

四、推进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推进,强调“文化+管理”的管理模式,实现班级管理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对于班主任而言,班级管理涉及面广,在强调制度管理的基础上,优化班级管理效率,规范并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首先,坚持“民主”原则,师生共同讨论,制定符合本班实际、具有本班特色的班规,进而为班级管理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如通过参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从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制定班级制度;其次,以创新为导向,构建新的班级管理体制。传统单一的管理制度,不仅难以适应并满足班级管理的需求,而且管理效率低,无法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有效的管理。因此,班主任可以建立“小组负责制度”,通过对小组的量化评比,对学生的各项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综合考评的有效性;再次,强化细节管理技术的运用,转变工作模式,强化主体班会的组织和实施。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主题班会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班级可以建立主题班会制度,周一定期开展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形式可以多样化,能够针对每个星期学生的学习等情况,开展针对性强、教育意义突出的主题班会,进而更好地强化班级管理的艺术性。当然,主题班会还可以围绕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开展民主、法律等相关的主题班会,将社会热点与主题班会紧密结合,强化学生对法律知识等的认识与学习,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推进教与学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个性强、自尊心强、探究实践能力强,因此,强调班级管理应践行“生本”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班级管理的科学化。班级管理的优化与创新,关键在于如何以创新为驱动,坚持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核心,为班级管理构建新的管理模式、内容和管理方法,更好地契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通过制定班训、树立班风;优化管理形式,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开展课余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都是依托文化建设这个大环境,推进班级管理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温亮宝.班级文化建设在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才智,2015(04).

[2]李丽华.浅谈班级管理中的班级文化建设[J].新课程(上旬),2015(07).

[3]王淑兰.让班级文化建设成为班级管理的亮点[J].教育革新,2016(11).

[4]赵旭.下好“一盘棋”,共建一个家——班级管理案例之班级文化建设[J].青年时代,2015(13).

[5]张伟萍.浅谈班级文化建设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J].课外阅读,2013(06).

[6]谭英海,王宗光.略论班级文化及其对学生发展的作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3(10).

作者:冉茂才 王静

第三篇:民办高校班级管理建设以及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探析

摘 要:大学生班级建设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好的班级在学习方面能够在学生中起到促进作用,形成一种隐性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个体化得到发展,班级文化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一个好的班集体体现出好的学习习惯,产生一种良性正能量的班级文化,这种正能量能够促使学生学习进步,团结一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班级管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大学的班级文化是学生在在校期间集体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利于学生成才、全面发展的文化,辅导员通过有效地管理手段,能对班级文化的环境和群体氛围来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能够让全体学生接受,是学生共有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共有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世界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大学生班级建设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好的班级在学习方面能够在学生中起到促进作用,形成一种隐性的文化,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使大多数的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行为,选择服从班级的集体利益,以达到同化其成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功能,实现大学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

如何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首先要从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出发,了解学生,制定适合学生的制度,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特点的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一、 民办高校学生的主要特点

1. 学生关注政治,但是知识广度不够

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能够关注时事政治,主要体现在开学初期递交入党申请书,能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能够在党的重要历史时刻关注党的重大会议的召开,并能开展主题班会,上交学习心得体会,但是他们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的还不够深入,敏感度不够,对国家大事和政治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且对一些深度问题认识不够。所以民办高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注重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让大学生的思想具有时代性、政治性、前瞻性。

2. 学生自理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差

大部分民辦本科院校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学生从小到大,生活条件优越,父母为他们包办着各种事情,因此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一旦离开了家长的怀抱,自律性、自理能力差、自制性差就很快显现出来,轻者表现在上课缺勤,懒惰,不积极参加活动,学习态度不认真、对学习没有规划,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宿舍生活一团糟等现象。重者出现心理问题,交际能力受阻,出现人际关系紧张,宿舍矛盾产生,学习压力大,出现厌学、辍学等现象。

3. 学生活动参与度高

民办高校学生大部分活动的参与性比较高,喜欢参加活动,创新能力很强,组织活动能力很好,他们情商都比较高,交代学生完成活动策划和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各种演出、比赛等活动,积极参与其中并能获得不错的成绩。

4. 学生学习基础偏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民办高校的学生在高中时,就累积形成偏科,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不够认真,对学习没有足够的规划,学生学习基础也差,所以导致了大学学习习惯不好,造成学习成绩的不佳,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不爱上课,有的甚至逃课等现象发生,日积月累会出现挂科、达不到毕业要求等等,所以民办高校的学生应该多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同时教师应该变换课堂思路,不断需求学生多样化需求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5. 学习动力不足,自觉性不强

民办本科院校学生也是经过高考洗礼,投档选拔,但多数确定在本科三本层次录取,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有严重的偏科现象,学习毅力不足,刻苦精神欠佳,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表现为上课不专心、课下不复习、课前不预习、上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

6. 学生家庭结构复杂,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足,心理问题突出

民办本科院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在高考大军中经历过很深刻的教育,所以一些学生一定程度上自尊心被无形打击,在经历过高考后不得不选择三本院校,从而对自己的不满更加不自信,担心毕业后的出路,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在学习上缺乏目标,担心被同学另眼相看,严重的同学无法从高考的阴影中走出来,长时间不能面对挫折,出现逃避心理、对未来充满迷茫,再加上人际关系的问题无法处理好,对新的环境不能适应从而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重者出现抑郁症和强迫症,如果不能及时疏导易发生突发事件。

7. 集体观念较淡薄,自我中心现象严重,宿舍矛盾频发

民办本科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进入大学之后宿舍矛盾频发,主要体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现象严重,导致宿舍矛盾不断激化,另外集体观念淡薄,很多学生为了自己的利益冲到前面,但是奉献面前就缩到了最后,另外由于学生家庭结构的复杂化,单亲家庭的学生增多,更多的心理问题、学生交往能力出现问题,致使学生关系不和谐,另外平时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懒散自由,集体活动总有个别的学生不参加,给班级拉后腿现象发生。

二、 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措施

1. 注重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

首先,在新生入学之后,通过军训的引导,第一次年级会、第一次班会,让学生在团体中成长,学校在学生专业认知、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爱校、荣校教育、“四会五有”教育即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共处、“五有”教育包括:有感恩之心,有博大胸怀,有吃苦精神,有创新意识,有创业能力。主要在心理素质、精神品格、意志品质、智商情商等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干部培养教育、大学生婚恋以及生命教育、班级管理教育、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等。

其次,为促使新生班级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同时为新生营造家的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重视新生班级党团建设、生活互助、学风营造、干部培养、成长成才等教育,教育内容和形式逐层开展,同时调动班级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班级干部的自主管理意识,通过各项工作激发班级的活动,打造新生班级特色,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合力。

2. 注重塑造班级文化形象

打造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通过一定的途径营造班级氛围,每个班级都应该有班级的班名、班训、班徽、班歌,就这几个方面对班级进行打造,另外重视宿舍文明建设,在宿舍单元发挥好宿舍教育阵地,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级网络体系即“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二级学院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设立宿舍心灵护航员,全面开展工作,提高宿舍、班级文化影响力。

3. 注重学生干部能力的培养以及班级网络文化的建立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充斥着每个人的生活中,作为学生的工作应该向网络文化拓展,胡总书记曾指出,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因此,将网文化纳入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是富有时代精神的创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們可以采用QQ、微信、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互联网作为建设班级文化的工具和宣传阵地,通过多手段的网络建设不断建设班级文化,引导学生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利用网络不断建设班级、宿舍文化。

另外要注重学生干部能力的培养,学生干部包括学生会、团总支、新闻中心、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各班级的班干部等成员,定期开展学生干部培训会、学生干部沙龙活动,促进班干部能力的提高,在班级中树立榜样。

4. 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以“情”动人

营造大学班级为“家”理念,要建立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首先让学生认同班级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注重感情的培养,让每个学生认同班级文化,用情感凝聚人心,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增进同学之前的情谊,增强对班级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宿感,比如集体给学生过生日,母亲节和父亲节给父母发一条感谢的短信,送去节日的祝福,班级集体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到元旦节组织节日联欢,通过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培养同学之间的友情,进而转化为亲如一家的亲情,用情感来温暖每一位成员,在班级形成一种爱像一家人、亲如兄弟姐妹的“亲情”氛围。

总之,班级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力量,注重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注重塑造班级文化形象;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向网络文化拓展;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以“情”动人等途径开展学生工作,将班级建设成为全面发展、健康活泼的班集体,并且尊重班级的文化,展现个人才华,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能不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林东佳.论班级文化功能与建设[J].教育导刊,2000.

[2]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G].中办发[2005]14号.

作者简介:

王伟冉,戚晓思,崔春海,河北省廊坊市,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

作者:王伟冉 戚晓思 崔春海

上一篇:法制宣传论文范文下一篇:财务预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