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的工作总结范文

2022-06-14

时间的流逝很快,我们在季节的变化中,也积累了众多工作佳绩。回首看不同阶段的工作,个人的业务水平也有着提升,为了更好的了解自身工作水平,可以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内控的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内控的工作总结范文

完善银行财务会计内控工作的思考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迅猛增长,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日益增大,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巴林银行倒闭等一系列银行危机的爆发使各国银行监管机构意识到,银行依赖政府监管部门的保护和约束获得生存的权利和竞争地位的时代已经过去,改善和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成为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的银行由于过分倚重监管部门的保护和约束,对内部控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粗放经营,导致经营效益滑坡,不良资产大量增加,大案要案不断发生。因此,如何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一个既紧迫又现实的课题。

关键词:银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会计信息;

一、创新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完善银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银行的生存与发展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其主要作用:一是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二是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创新内部会计控制对于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在于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以及使企业降低成本,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无论通过什么途径降低成本,最关键的是要加强成本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这些正是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范畴。

(二)创新内部会计控制可以保证银行资产运营的安全

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为货币资金运转提供安全保证,对货币资金的事先控制可以避免公款私存、公款炒股、挪用公款等现象的发生,避免国家资产遭受损失;可以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存货的流动性较大,品种多,参与生产经营的环节多,为保证存货的安全有效地参与生产经营,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已成为必然。同时,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可以加强的建立和实施已成为必然。同时,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可以加强企业对投资的管理,针对投资目的的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立的会计控制,有利于加强对外投资的管理,降低投资风险;也可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效地控制在建工程成本的盲目扩大。

(三)创新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在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逐渐加大。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也将面临众多国外银行的激烈竞争和有利挑战;跨国银行在海外也遇到与国内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风险。因此,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如何以一种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世界竞争的潮流中去,将是我国银行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和难题。这一经济现实迫切要求银行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创新内部会计控制可以强化风险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每一个银行企业都面临着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风险影响着每个银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金融管理当局必须密切注意银行企业可能遭到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我国银行企业的风险意识总的来说比较低,投资者风险意识普遍淡薄。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银行企业的风险意识,银行及上级管理部门应对广大外部投资者和银行员工进行知识培训,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形成一种人人参与控制的良好人文环境。

二、当前银行财务会计内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观念落后

我国银行大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内部控制,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对内部会计控制能合理保证银行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作用还保留态度,更为严重的还存在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的现象。部分管理层漠视规章制度,即部分银行高级管理层没有在内部控制活动中发挥应有的带头和表率作用,常常把自身的行为置于控制之外,道德风险相当高。存在形式主义,有的银行为了应付外部检查而笼统地制定几项制度,表面上看起来很完善,实际根本不按照制度做或不严格落实执行,也不审查控制制度是否真正有效。风险管理还相当落后,目前大多数银行只对单项信贷风险比较重视,但信贷风险的管理还相当落后,对经营中面临的包括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策略风险、声誉风险等在内的各类风险根本没有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没有对各类风险设定限额,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限度内。风险管理还没有成为内部控制活动的核心内容,银行只能被动应付各种风险。

(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银行内控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控职责的主要是会计人员。因此,财务会计人员要真正能担当内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科学的内控制度,是对银行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大大超过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法律、材料、信息、机械、生产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会计人员素质低下,精通业务、懂会计电算化知识的人才匮乏,不能适应业务发展和会计管理的需要。另外一些会计人员职责不分,缺乏有效监督,他们无视财经纪律,帐外设帐,弄虚作假,篡改账目,编造虚假会计报告,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致使目前银行会计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不够理想。

(三)内部审计监督有限

一些银行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还相当有限,甚至成为一种摆设。突出表现在内部审计没有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面没有覆盖所有业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改进建议得不到执行,审计力量不足等等。由于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发挥,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和缺陷就得不到及时反馈和纠正,甚至出现失控的局面。银行应根据管理的特点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本身是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方式。内部审计机构应接受银行最高管理层的领导,保持较好的相对独立性。通过内部审计制度,保证银行经营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评价各级管理人员的业绩,挖掘企业发展的潜力。

(四)信息系统失真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并杜绝了业务流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银行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对原始数据收集、整理、审核等项工作,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人员只需做些辅助性操作。而许多银行不适应这种新环境的变化,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岗位分工、系统操作、会计档案管理和数据保密等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安全制度和措施,这为犯罪分子盗窃经济情报,通过修改程序,篡改、破坏磁盘数据而使会计数据失实,从而达到侵吞大笔钱财的目的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创新银行财务会计内控工作的途径选择

(一)更新观念,健全法规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外部治理机制。主要是发展公司控制权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目前,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职业经理人市场也很落后。公司控制权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主要是通过市场对公司董事长及董事会成员、行长(总经理)及高级管理人员进行选拔和淘汰。如果公司经营状况得不到改善,或者是更换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或者就有可能发生局外人通过收购该公司的股票继而达到兼并公司的目的,这样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就会失去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文化。一要树立“股份公司最高权力机关是股东大会,核心机构是董事会”的理念,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由董事会选举产生董事长和选拔任命行长(总经理);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三要树立“内部控制主要是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责任,但银行中的每一位员工都应共同承担这一责任”的理念;四要树立“内部控制不是内控制度的简单组合,而是业务经营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理念。再次,设置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为原则,合并缩小非业务性机构,大力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信息管理等部门,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1.强化预算控制。预算控制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方法,也是保证内部会计控制支持质量的监督手段。各银行必须加强预算控制各环节的管理,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全面、有效地进行预算控制。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制,限额以上的资金实行集体审批制,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2.强化授权批准控制。各银行应明确规定涉及会计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银行内部的各级管理者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3.实施职责分离管理。职责分离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的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使内部会计控制得到实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4.岗位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是银行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按照岗位明确责任、考核责任的一种行为准则。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可使单位内部包括领导在内的所有员工均有明确而具体的职权范围工作和责任。银行依据岗位责任制度政绩、定奖赏,从而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三)加强银行内部审计

银行内部控制是一个涉及到银行运行过程方方面面的体系,内部控制的执行与否、执行效果如何,能否适应新情况、需要做哪些改进等,都需要进行跟踪,而这种跟踪是不能仅仅通过规范制度要求的定期的信息披露来完成的,而是需要银行自身来不断加强监督。首先,应当有专门的机构专司风险管理职能,定

期评估全行的各类风险和总体风险水平,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其次,把有效控制风险放在首位,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业务运营都要以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有效控制风险为主线,建立和完善资产分类制度、审慎的会计制度、损失准备金制度、互相监督牵制制度等风险制度;第三,要借鉴国际上通行的风险分类方法,把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作恰当分类,比如划分为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定期对各类风险的水平和发展方向进行全面评估,并检讨各项控制措施是否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和明确应采取的补救措施;第四,按照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借鉴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创建适合于本行的风险管理模型,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风险管理。

(四)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管理部门对计算机产生的种种数据、报表等会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成为银行管理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是组织处理会计业务并为银行提供会计信息、决策信息和辅助银行管理控制的有机整体。当银行在系统开发和应用时,应更加强调经济业务发生时,在有关数据进入数据库之前,检查这些数据的精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的管理。首先,应严格划分使用权限,明确使用者、管理者、维护者三者的权利与责任,严禁越级和交叉操作。其次,应建立规范的计算机使用登记制度。对特殊用户和一般用户实行各自独立的密码控制,严肃使用纪律,并在以后的会计检查中,把计算机的使用情况列为检查中的重要一项。再次,对银行计算机系统实施有效的内在控制,如对输入数据要检查其精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

(五)加强内部控制的宣传教育

内部控制成败如何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又是关键。从理论上讲,内部控制本身也有局限性,其中主要是单位负责人控制的随意性或相互串通、搞内部人控制。

因此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宣传、提高他们自觉执行内部控制的意识,显得格外重要。我国一些银行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往往是单位负责人带头不执行、破坏既定的内部控制程序,对此《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负有执行《会计法》的法律责任。今后在制定控制有关规定时同样要明确单位负责人应负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由上而下共同执行内部控制要求、从而推动我国银行内部控制健康发展。

(六)发挥金融监管的推动作用

首先,金融监管当局要把银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作为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监管当局仍将是构建有效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最主要推动力量。第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法规体系,并使监管活动严格地建立在法规基础之上;第二,要特别重视对银行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管;第三,要树立“监管就是服务”的监管理念,避免为“监管而监管”。其次,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强化对银行的外部监管,并以此促进银行的内部控制建设。第一,要培育或选择一批客观诚信、公正履行职责的社会中介机构,这是确保社会中介机构履行职责的首要条件;第二,督促银行全面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监管,允许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全面了解和掌握银行的经营活动;第三,强化金融监管当局与社会中介机构的信息沟通,促使社会中介机构全面真实反映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共同维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再次,要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向存款人和社会公众及时准确披露有关信息,维护存款人的知情权,通过社会公众的监管来推动银行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建设。

2 3 4 5 6

第二篇:银行内控和案件防范制度执行的总结

根据省行开展“合规执行年”的主题教育活动的精神,在分行相关部门的宣传、组织和动员下,我支行认真、深入地参加了这次全行开展的“遵章、整改”学习活动。通过这次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行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强化了合规操作的观念,牢固树立“抓内控案防就是促安全,保安全就是增效益”的经营理念,在执行过程中突出抓好员工思想、业务教育,不断完善内控案防责任机制,防控治理案件高发风险点等工作,重点在提高认识、严排细查、剖析原因和问题整改上下功夫,着力提高支行的内控外防能力,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经营发展环境。现将执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坚持立足教育,抓素质提高,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利用晨会和班会,完善多种形式的员工教育培训机制,对支行人员开展反腐倡廉、案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以及业务技能、职业道德、规章制度、法制和案例警示教育;使员工熟练掌握各项业务的风险点、风险环节、控制措施和业务操作流程,切实提高员工对“风险点、风险环节、控制措施”的理解和掌握,引导支行员工自觉增强抵制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将“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整体推进作为支行稳定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来抓好,使全行员工充分认识到加强内控和案件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二是坚持立足源头,抓综合治理,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坚持

从预防着手,积极构建依法合规经营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案防机制,不断营造内控文化氛围,大力提升全员风险防范意识。依据《“执行年”活动实施方案》,支行认真做好自查、自纠、整改、督查、总结报告等各阶段工作。结合自查自纠活动查摆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规章制度的评价和完善工作,把解决问题、完善制度贯彻始终,确保“执行年”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以“学规定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提高对制度执行的自控能力,自觉抵制各类违法、违纪、违规、违章行为。以“内控和案件防范制度执行年”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更新内控理念,优化内控环境,夯实内控基础,解决突出问题,提高内控管理水平。

三是坚持立足完善责任,抓风险防范,加强人员动态管理。始终把内控管理和案件防范当作支行的中心工作来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了各员工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内控案防工作格局,使内控案防工作相互制约,环环紧扣,职责分明,促使各个岗位员工时刻自我约束,保持警钟长鸣,在支行构织了一张安全防范网络。我支行结合银监局、银行业协会的部署和要求,,自查内容全部覆盖银监局要求的排查内容。加强人员动态管理。支行高度重视员工行为动态管理工作,定期对员工不良行为进行排查,发现行为异常员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重点关注。营业网点负责人作为员工行为动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员工不良行为进行认真排查、重点关注,并及时上报支行;对员工不良行为措施不力的负责人要予以问责,实行责任到人制

度。

四是坚持立足严排细查,抓整改落实,防范风险隐患。正确把握和处理发展与管理的关系,越是发展越要规范,越是改革越要严格,进一步落实监督机制,定期对员工的经营管理、制度执行、思想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同时采取突查、抽查等方式加大对柜员、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的检查,使员工时刻绷紧案件防控这根弦。注重从全面引深员工思想行为动态管理工作入手,围绕总行关注重要风险点开展防范工作,有效化解风险苗头和隐患。

第三篇:关于银行机构抓好内控案防工作的思考

抓好内控案防工作的思考

业务拓展与内控案防二者相辅相成,业务发展是核心,内控稳定是保障,没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内部管理环境,各项业务就不可能持续有效发展。特别是在社会经济环境日益复杂、金融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的情况下,积极探讨案件防范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切实做好案件防范工作显的尤为迫切。

一、存在问题

1、案防意识不到位。部分干部员工对案件防范的认识不到位,片面的认为案件主要是指大案要案,操作上的一些小问题无关紧要,没有考虑到往往是这些小问题才导致了大案件;部分网点负责人更多关注眼前任务完成情况,较少考虑风险和长远业务发展,心存侥幸,认为业绩必须交差,内控案防一般不出事,当营销与管理发生冲突时,往往为了营销牺牲合规要求;部分员工在办理业务中案件防范意识和风险意识十分淡漠,如章、证、印随处摆放,离开柜台不签退,对领导和同事交办的业务审查不严甚至不审查,擅自离岗私自让同事代办业务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剖析近年来已发生的各类案件,一个主要的共性问题就是员工的风险意识淡漠,以人情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违规违章操作,从而为犯罪分子开了方便之门。从案后情况反馈,这些受到处理的人员,并不是不懂相关业务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他们大都是作案人的同事或朋友,每天都在一起工作,于是放松了警惕,或者碍于情面,违规审批或办理业务,从而引发案件。

2、制度执行不到位。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有章不循,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出现了“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久而久之,形成风险漏洞越来越多、越积越大,为案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有些单位的负责人蓄意变通、规避执行制度,对上级颁布的一些界限明确、措施强硬的制度规定,明知不能不执行,却为本单位或个人利益,借口特殊情况要特殊处理,想方设法 “灵活变通”进行规避;部分制度办法内容过于陈旧,规定不合时宜,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执行落实。部分制度没有明确的执行衡量标准或监督检查措施,执行的效果全依赖执行者对制度的主观认同及个人自觉程度上,跟着主观感觉走,以致执行力度大小、效果好坏基本一个样等,造成执行乏力。

3、监督检查不到位。由于人员业务素质不能完全适应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制约了监督检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当前新业务品种不断涌现,检查监督人员业务生疏,监督检查常常流于形式,仅停留于发现一些表象小问题而没能排查出隐藏的违规问题,导致发现问题不及时、不彻底。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重检查而轻辅导整改,导致各类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整改,屡查屡犯,在重要工作环节上不能严格履行制度,没能有效防范风险隐患。在责任认定处罚上,一方面,由于处罚不力,对一般性违规违章的处理上,认为没有引发案件事故,或怕引发内部矛盾,就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违规违纪人员只进行通报批评,简单地以象征性罚款了事,使检查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导致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另一方面,处理方式简单,对违规人员只重处罚不重教育和整改,人员的处理一结束,查处工作也就随之结束,没有以违规事件为反面典型而在全行进行举一反三的教育,吸取教训,引以为鉴。

4、案防措施不到位。一是部门联动机制不完善,有的管理规定对业务经营的交叉范畴责任分解不明确,实际工作中容易造成事不关已的局面,一旦发生违规违纪事件往往视而不见或者相互推诿,监督制约形成真空,从而导致案件的发生、资金的损失。二是制度相对滞后,对一些新业务、新产品,监管办法相对滞后,不能有效防范新的风险点,如代发工资业务数据没有加密措施、国际业务A、B系统数据不能自动衔接等。三是案防硬件设施不达标,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网点,限于自然条件,消防安全、技防水平难以达到省、市案防要求,安全防范相对较为薄弱。四是对员工行为分析方面相对不够。当前社会形势日益复杂,诱发员工违规参与对外投资、高利借贷、大额对外担保、超负荷炒股炒房等因素增多,部分单位不注重员工行为动态管理,忽视了员工对案件防范的关心程度、理解程度、执行程度,忽视了员工的思想变化、情绪变化、家庭变化、环境变化,缺乏对案件防范措施的创新性、有效性,没能从根源上防控案件风险。

二、对策措施

1、推行风险教育,强化案件防范意识。

风险教育在案件防范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必须要将其常态化,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进一步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以提高员工的合规操作和防风险能力为目标,突出抓好规章制度教育,深化《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等规章制度内容的学习,坚持警钟长鸣,对案件防范工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将案防工作抓深、抓细、抓实;二要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职责,注重培养网点负责人正确的管理理念,树立管理工作“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没有终点, 只有起点”的思想。简单地敷衍了事,形式化进行内控履职只能是掩盖问题、推卸责任,对改进工作、加强管理是非常致命的,要使网点负责人充分认识到只有精细的管理、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内控案防工作的有效落实,才能真正做到平安经营与发展;三要开展案例警示教育。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讨论身边发生的案件,让违法犯罪人员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使员工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认清违规操作给国家和自己带来的严重危害性,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做到在业务处理中,无论同事、朋友还是顾客,都一视同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在网点内部形成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牵制机制,让每个员工自觉执行内控制度。四要强化培训学习。当前银行业务发展变化快、产品升级速度快,要及时组织学习,深入开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整体业务水平,使其熟悉政策法规、掌握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和执行,忠实履行职责,提高制度执行力。

2、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落实。

制度完善是案件防范的前提,制度落实是案件防范的关键,二者要有机结合。一要根据业务发展和内控管理需要,在制度跟进、流程完善、系统优化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持续整改机制。要深入分析各类违规违纪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查找业务流程和内控监管方面的制度漏洞,特别是内控检查发现差错较多的业务环节和容易诱发重大违规违纪问题的关键环节。要监控制度执行情况,谋求持续改进,针对制度改进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实施再分析、再完善、再总结、再提高,形成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制度运行机制,努力建设操作上便于执行、程序上相互制约、责任清晰明确的制度管理体系。二要营造制度执行的良好环境。执行制度的核心就是要营造尊重制度、以制度作为行动最高准则的良好氛围。所有制度执行人都要认真学习制度、严格遵守制度、模范执行制度,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不把自己凌驾于制度之上,不把权力行使置于制度之外,努力做执行制度的表率。要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坚持按制度规定办事,确保各项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三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要把执行力作为制度建设的重心,切实增强上级行重要决议和重大部署的执行效果,确保政令畅通。要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做到责任到人、到岗。要强化网点负责人内控履职,加强对网点负责人内控履职情况的监管督导和评价考核,提高网点负责人抓内控案防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四要处理好制度执行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制度执行的原则性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而制度执行的灵活性是指在不违反制度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变通”某些具体实施措施。制度执行中原则性是首要、主要的,受事物发展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制度必然有一个完善过程,执行过程中也需应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制度执行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制度执行的灵活性表面上是对制度的不作为或弱作为,但实质上是动态地对制度的维护,异曲同工,与原则性达成的目标是一致的。

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问责机制。

抓好自查和互查,在加强各业务部门自身监督检查和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检查的同时,专门监督检查部门进行专项检查,既包括人的监督,也包括物的监督,实现人机共防。一要强化检查监督。要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内控管理要求,加大合规管理检查力度与频率。特别是加强对代发工资业务、理财业务、票据业务等高风险环节等的重点检查,认真抓好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每一个环节。二要强化问题整改。要对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违纪违规行为严格落实整改措施,把整改同加强管理、整章建制、堵塞漏洞有机结合起来,对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进行查漏补缺,细小问题不放过,防患于未然。对发现的问题要做到分类分项逐条整改和落实,保证监督检查的落实整改真正到位,发现的问题逐条整改后决不允许再出现。要把出现的问题加以归类整理传达到每一员工以一警十,从而保证每位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规范操作降低差错率,坚决杜绝屡查屡犯问题发生。三要强化责任追究。按照尽责免责、失职问责的理念,加大处罚力度。对案防责任不落实、履职不到位的实行严格问责,对各类案件或苗头性问题,只有做到发现一件,严肃查处一件,不断加大打击和惩处的力度,才能产生以儆效尤的作用,震慑一些试图作案的人不敢作案;四要加强内控监察部门对业务主管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切实解决内部检查不深不透,质量不高的现象。对在检查中该发现的问题而不能发现,或对已发现的问题视而不见、查而不报、查而不究的,要坚决追究检查者的责任。

4、创新防范手段,强化行为管理。

为切实提高案件防范工作的水平,要把案件防范工作的重点放在案件易发、高发的关键环节,重点部位。在依靠传统防范方式的同时,要不断创新手段,大力加强重要岗位人员的管理,及时掌握其思想和工作动态重要岗位是银行内部案件的易发和高发部位,因此做好重要岗位人员的管理,对有效防范案件事故的发生十分关键。一要把好用人关,真正将那些思想素质好、业务技能高的人员选拔到重要岗位。二要切实加强对下级管理人员的全面管理,不能只重视其业务素质而忽视其思想素质,更不能以信任代替管理。对重要岗位人员要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分析和排查,特别是对个人或伙同他人做生意的员工、社会交往复杂的员工、消费支出与收入明显不符的员工、情绪反常的员工更要加倍注意,要通过实施离岗审计、离任审计、强制休假、定期交流等制度,及时掌握管理人员的情况,发现工作中的漏洞和问题,及时消除案件隐患。三要加强与重要岗位人员的沟通,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各级管理人员要走出办公室,经常深入基层部门和网点,与员工们一起交流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网上举报、网上排查的作用,为员工举报违规违纪行为提供必要的渠道和途径。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多层面收集案件隐患信息或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及时进行风险提示,跟踪评价防范结果。建立员工家属沟通联络制度,通过家访、召开家属座谈会等形式向员工家属通报情况,共筑稳定员工队伍思想和防范经济案件发生的后方防线。四要坚持实施轮岗换岗、强制休假等制度。一些思想意识不健康的员工,在一个岗位工作时间长了,就有可能摸清工作规律,利用熟悉业务的优势,钻制度的漏洞和空子,长期隐藏作案而不易被发现。通过轮岗换岗或强制休假,安排新的人员接替工作,就有可能及时发现案件线索和制度漏洞,及时遏制案件事故的发生。五要切实加强技术防范的研究,强化技防手段,进一步提升案件防控的科技含量,努力构建防范案件的技术屏障。进一步完善信贷在线、会计监控、计算机辅助审计和反洗钱“四大监控体系”功能,加大非现场监控力度,增强监督的有效性。

第四篇:在省局机关推行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裴 毓 2010年7月12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省局机关推行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对开展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在2009年和2010年的两次全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同志都对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把内控机制建设列入今年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任务,要求在各省级税务机关全面推进。省局党组高度重视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在2月份召开的全省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对开展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作了安排部署。7月6日,省局党组书记、局长饶勇同志主持召开局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省局机关推行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要求省局机关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积极动员部署,尽快推行到位。今天动员大会之后,省局机关推行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将全面铺开。下面,我就开展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开展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针对当前税收工作和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出现的新问题,推行内控机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认真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任务的最新要求。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以来,全省国税系统按照总局和省局党组的部署,围绕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采取了很多措施和办法,有力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然而,如何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与税收工作结合更为紧密,有效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税收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迫切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载体。在新形势下,省局做出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工作部署,是进一步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岗位职责的规范和完善,能够有效实现权力、岗位、责任、制度的有机结合,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的落实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重要举措。目前,随着国税工作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一些制度已经不能覆盖所有的工作环节。盲点的出现,势必影响或减弱制度的执行力。实践证明,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是治标治本的有力保障。推行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就是坚持“立”“行”并重,从建立健全岗位管理的基本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的廉政制度、监督制度执行的违规处罚性制度等方面入手,清理整合制度,该建立的建立,该完善的完善,不断健全处室内控制度体系。尤其要强化制度落实的措施,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是有效防范国税系统廉政风险的迫切需要。剖析最近几年我省国税系统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例,暴露出一些部门内部岗位责任不明确、制度不完备、工作规程不完善、分权制约不到位的问题。我们税收工作处在利益分配的最前沿,广大的税务干部队伍时刻面临着廉政风险。因此,推进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任务十分紧迫。对权力的制约、风险的控制,仅靠外部监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使权力的运行和行为的实施始终处于缜密的内部制约与监控中,才能有效预防廉政风险。在推行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过程中,将内部制约与外部监督有机统一起来,使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有效,监督更加有力,保证权力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这也是对国税干部的关心和爱护,监督制约措施得力了,就能使干部不掉队、不犯错、不出问题。

四是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近年来,省局机关围绕“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以服务税收、服务基层、服务纳税人为主题,着力提升干部能力和素质,干部队伍整体建设有了明显改进。但必须看到,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比、与建设和谐国税的使命比、与基层干部群众和纳税人的期待比,一些处室和个别干部在能力作风上仍存在一定差距。深入开展部门内控机制建设是加强能力作风建设,打造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群众满意的干部团队的有力抓手。加强内部控制可以增强干部职工的制度意识、程序意识,使每个工作岗位、每个工作人员、每个工作环节都能按程序和时限规范办事,及时高效率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促使干部职工自觉地按制度办事,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实现政策执行准确无误、税收执法客观公正、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省局机关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内控机制建设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变为全体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内控机制建设的推行和落实工作。

二、扎实推进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开展部门内控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机关工作的方方面面。各处室要把握重点,抓住关键,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指导思想。开展部门权力内控机制建设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落实中央、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局党组关于反腐倡廉建设一系列精神,按照改革创新、惩防并举、统筹推进、重在建设的要求,牢固树立“预警在先,防范在前”和 “最大限度地减少干部犯错误机会”的工作理念,努力形成制度确权、科学分权、公开亮权、实时监控的部门权力运行机制,为完善具有青海国税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动青海国税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把握工作目标。按照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强化行政管理权和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制约,在深入排查廉政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制度措施,强化监督制约,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在全系统初步建立起符合青海国税工作实际的,责任明晰、制度完备、流程规范、制约有力、监督到位的部门内控机制。

(三)落实推行步骤。开展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按照分步实施、整体推进、讲求实效的思路,分五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是宣传动员阶段。抓好宣传动员是开展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的起始阶段,是搞好推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前段时间,省局监察室已着手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审议后印发执行。今天召开省局机关动员大会,对各项工作进行部署。动员大会后,省局机关将采取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处室学习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内控机制建设的概念和内涵,掌握内控机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提高干部职工对推行内控机制建设必要性的认识,切实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到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中。这项工作要求在7月20日前完成。

第二阶段是规范流程阶段。规范流程是开展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的关键阶段。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定岗定责。各处室要根据《青海省国家税务局机关内设处室设置及主要职责》进行定岗、定职、定责,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二是梳理职权。各处室和每个干部要对本部门和所在岗位的权力事项,特别是税收业务管理权,税收执法权,人、财、物管理权等进行全面梳理,严格划分不同权力的使用范围,列出所在岗位的“职权清单”。三是编制流程。对权力事项的运行程序、行使依据、承办岗位、操作标准、监督制约环节等内容,编制出工作流程图。这项工作要求在8月15日前基本完成。

第三阶段是风险排查阶段。风险排查是开展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的主要阶段。省局机关每个干部职工要根据自己所在的工作岗位特点,围绕干部任用、资金分配、项目决定、资产处置,以及许可权、审批权、征收权、处罚权、强制权等权力比较集中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对工作职权行使的每个环节存在的廉政风险进行综合评查。各处室负责人作为风险排查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处室和各岗位人员对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中的风险进行排查。对查找出的各类廉政风险点要逐一登记,归类汇总,进一步提出强化监督的防控措施,明确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把风险排查、分析、应对等工作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和具体工作环节。在修改、补充、完善和审定后,将部门岗责体系、工作流程、工作规程和相关管理制度等,编印成内控文本,下发各处室。这项工作要求在9月15日前完成。

第四阶段是整合制度阶段。各处室要根据风险排查情况,重点围绕加强对决策权、自由裁量权、行政审批权、干部人事权、资金和财务管理权、工程项目和大宗物品采购权以及对处室重大业务的监控等方面,清理整合制度,不断健全处室内控制度体系。这项工作要求在10月15日前完成。

第五阶段是检查总结阶段。检查总结是开展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的收官阶段。省局机关各处室要对各阶段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重点查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时进行完善提高。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自我评价、公开测评、民意调查、随机抽查等方法,对各处室内控机制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考核。对考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将跟踪督促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这项工作要求在12月底前完成。

三、确保推行内控机制建设取得实效

推行部门权力内控机制建设是我省国税系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创新工作,不是务虚、不是摆花架子,更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是出于国税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展的一项长期性工作。省局机关各处室一定要认真组织,周密安排,扎实开展,统筹推进,强化督导,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省局已经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组织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纪检监察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机关各个部门要切实按照统一安排部署,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个支部也要把内控机制建设融入到机关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加强教育引导,推动工作落实。

二是要落实工作责任。省局党组已将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把内控机制建设与税收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税收业务工作的全过程,一起部署,一起落实,进一步完善领导、部门、个人“三位一体”的责任体系,做到层层分工与责任落实。各处室要确定一名工作人员作为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的联络员,并将名单于7月20日前报监察室。 三是要精心组织实施。内控机制建设既要有整体规划,还要明确阶段性的要求和工作时限、目标。同时要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具体事项,把内控机制建设的任务和责任分别落实到每个部门、各个岗位。

四是要严格监督检查。部门内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和各处室负责人要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工作不落实。要采取定期督查、综合考核、组织点评等办法,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对内控机制建设推进不力的部门,要严格问责。凡发现内控机制建设推进不力、遗漏重要事项、查找风险点不到位、规避内控机制实行体外循环等行为,以及工作迟缓、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影响工作进程的,都将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依纪严肃处理。

同志们,推进内控机制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已经非常明确。省局机关率先在全系统启动,希望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落实,不仅要确保内控机制在省局机关运行成功,更要为全系统的全面运行积累经验,作表率、带好头、起好步,为开创内控机制建设新局面,推进国税工作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第五篇: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摘 要

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主动脉,其高流动性可以为企业转换为其他任何类型的资产,也易引发贪污、诈骗、挪用等违法乱纪的行为。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完整、正常运转与合理使用,减少和避免损失的产生。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也是国外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二十世纪初至今,内部控制从理论到实务逐步丰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至今,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内部控制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我国政府从90年代起也开始重视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在新修订的《会计法》中也从法律高度对内部控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是新形势下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的里程碑。

本文既从内部控制的含义及内容开始阐述如何按照“职能分割,制约监督”的原则,建立一套业务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控制平台,完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控制体系,从而达到有效的防范资金风险的作用。

关键词:内控制度,控制,防范,监督,管理,管理

1 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防范资金风险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保证经济活动安全的需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我国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在经济高速发展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经济环境也日趋复杂,长期以来,一些单位的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松弛,导致新型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如:携带巨额公款外逃,在国外办理“投资移民”;还有私自将巨额资金调往境外赌场进行赌博;运用公款巨额资金在资本市场上炒股,以此谋取个人私利;利用改组、拍卖等产权变动的机会中饱私囊;还有的利用在采购、销售、投资、工程项目等业务中损公肥私,获取巨额回扣等等。通过剖析以上这些经济犯罪案件,我们不难发现其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大多都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不健全,管理和控制薄弱,负责人的权力缺乏监督是助长这些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内部控制,也呼唤内部控制,必须全面的建立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加强单位内部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保证单位内部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争取做到职务、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从源头和制度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风险。

资金是每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的主动脉,其高流动性可以为企业转换为其他任何类型的资产,也极易引发贪污、诈骗、挪用等违法乱纪的行为。所以,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完整、正常运转与合理使用,减少和避免损失的产生。而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应针对不同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不同风险问题,对业务的流程重新组合,应按照“职能分割,制约监督”的原则,建立一套业务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控制平台,完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控制体系。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也是国外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二十世纪初至今,内部控制在国际上有了很大发展,从理论到实务逐步丰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至今,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促使内部控制扩大到企业内部各领域,其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从90年代起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

2 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在新修订的《会计法》中也从法律高度对内部控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此次财政部颁布的两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适应了我国加入WTO的客观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的里程碑。

一、内控制度的含义及内容

内控制度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在第12届国际审计会议上发表《总声明》,赋予了内部控制新的涵义,即“作为完整的财务和其他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内部审计。它是由管理者根据总体目标而建立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合理化,具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

健全的企业内控制度应包括以下各项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单独制定,也可合并制定,但如有相关业务发生,则应予涵盖。具体来说企业应建有完整的组织及岗位责任制,明确划分企业最高管理层、部门管理层、基层业务人员以及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建立完善的进出口业务管理制度(包括报关管理制度、外汇核销管理制度、出口退税管理制度和批文、配额等进出口专有权利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明确的进出口业务分工和完整的作业程序规定,并有效运作;建立完善的印章管理制度、仓储管理制度、合同管理规定、票据管理规定、单证收付管理规定和进出口业务单证档案管理规定,并有专人保管报关专用印章、手册、报关单、清单、转厂资料以及有关进出口资料,并有明确的保管、交接、存档制度和手续。

二、贯彻落实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应注意的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和人员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决策、成立、确认和处理,都按相关的制度,经过二人以上办理或审核,以达到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目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信息产业发达的今天,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防止企业内部工作的失误以及舞弊行为,并能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对资本再生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怎样才能将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3 贯彻执行和落实到位,并加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促进企业经营的规范运作,将被动的监控转变为对过程的积极干预、渗透和有效的控制呢?

(一)合理授权,建立行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主要通过不同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等几种,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明确规定会计及相关的工作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其职权和承担相应责任,工作人员也必须在职责范围内办理业务,因此,对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权力界定及合理授权是关键,现在社会大凡出现重大舞弊经济案件的企业,大多是由于授权不当引起的,是授权过多、权力过大,且控制不当的酿成的恶果,由于授权不当,制约了内部控制制度效能的发挥:在巨大的权力面前,国家的政策法规都相形见拙,更何况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就需要企业在建立多元化主体制约机制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对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授权也要讲究一定的“度”,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权力授予,无论哪个环节,在具体授权时,都应先认真研究,准确掌握,这样既能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作,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又能保证权力制约得到落实。

(二)明确会计控制的内容,制定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

说到内部控制制度,人们往往局限于会计工作岗位在设置上,即:管钱的不管账,管账的不管钱这些思维上,其实内部控制制度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其内容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越优秀的企业,规范管理越有无形的作用,对于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的控制,不能简单地靠出纳控制、财务管理来实现目的,而是要靠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要用制度来规范管理。这就要求针对企业不同的经营管理活动制定出具体的标准,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涉及企业经营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使管理者在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中,明确自身职责,并接受规定的控制管理。

(三)实施考评,加大内控制度的考核力度

4 企业一般比较注重销售、毛利、利润等能直接创造财富的经营成果的考核,而把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列入考核范围的企业不多,企业很难对执行制度的好坏进行区别并做出相应的奖惩处理。企业内控制度执行结果的好坏,除了制度要具有科学性、合规性外,另一个因素就是制度是否被认真贯彻执行,这与企业的考核办法和考核内容有关,所以,企业应当将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列入考评范围,落实考评内容,考评标准力求科学化、合理化、可操作性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在进行内控制度的考核时,重点要对企业内部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如果一个企业内部工作流程很科学、合理,只要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能很快被后一环节发现,要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在实施考核时可运用企业内部监事、审计、财会的监督力量,同时将考核结果与部门、人员的奖惩挂钩。

(四)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新修订的《会计法》对会计监督的职能赋予了新的内容,即内部监督强调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强化外部会计监督,外部监督包括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等,《会计法》规定这些监督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形成了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体系,内部审计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能之一是监督、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内部审计在实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再控制”,是着重对内部控制制度适当性和遵守性二方面的检查,一是适当性检查,是保证所有主要的内部控制制度能被有效执行,并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二是遵守性检查,对不能执行制度的情况要查清原因,分析原因,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五)齐抓共管,构筑企业良好的控制环境

决策机构的重视和支持,是严格有效执行内部制度的保证。《会计法》突出了内部控制的要求,体现了单位负责人对法律负责,其他人员对单位负责人负责的立法精神。因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主要是衡量和评价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其成效并不取决于会计本身,而是取决于决策机构对会计的利用程度和信用程度,取决于决策机构对会计合理化建议的采用。

5 还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的职责主要是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只要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已大大突破了传统的财务会计范畴,大大超越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投资、金融、市场、法律、信息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难以完全到位,同时,内部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矫正人的行为,这就需要财会人员更新知识,培养相应的指挥和协调能力,使内控制度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贯彻落实。

三、内控制度对防范资金风险的作用

(一)事前防范,建立科学的财务控制体系及明确的规章制度

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是目前较为先进科学的体制,其运作模式为“三个统

一、一个体系”,即资金管理统计核算统

一、会计统

一、财务人员管理统一,和一套科学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

而资金集中管理又是财务集中管理的重中之重,包括资金预算集中管理、融资集中管理、银行帐户集中管理和现金集中管理四个方面。资金预算集中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年初审定的财务预算,核定资金额度,集中管理投资资金,引导资金流向企业战略重点业务上;融资集中管理是指企业将银行贷款权、贸易融资权、对外担保权统一管理起来,有效控制资金使用风险,杜绝由于担保而产生的或有负债;银行帐户集中管理是对所属单位的银行帐户实行审批制,强制核销与经营无关或功能重复的银行帐户,并通过安全有效的网络系统时时监控资金流向,控制业务违规风险,保障资金安全;现金集中管理的核心为收支两条线,即管理部门按照核定的资金预算及所属单位申报的资金用款额度,拨付资金;所属单位的所有收入资金均按规定的上划途径上划至集团公司的账户内。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大大减少了资金的沉淀,利用集中的闲置资金可以大量归还外贷资金,内部调剂所属单位的资金余缺,从而大大降低了财务费用。而且将集团内的闲置资金统一运作,也能大大提高闲置资金的收益水平。

(二)事中控制,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6 在资金的使用环节进行有效的事中控制,可保障 资金的安全,预防被盗、诈骗和挪用;保障资金的完整,保证企业收到的资金全部人账,杜绝“小金库”、资金体外循环等侵占企业收入的违法行为发生; 保障 货币资金的合法,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取得、使用资金; 保障 资金的效益,合理调度使用资金,选择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案,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1、资金完整性控制

即所有资金收支业务均按规定计入相关账户。其控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发票、收据控制

利用发票、收据编号的连续性,核对收到的货币资金,以确保收到的货币资金全部人账。加强对发票、收据的印、收、发、存的管理工作,建账核算,定期抽查核对存根联与人账的记账联,及时发现其中的错弊。

(2)银行对账单控制

通过及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分析未达账项的原因,发现其是否存在错弊。

(3)物料平衡控制

按照主要原材料、产成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量的平衡关系,检查资金收支的完整性。

(4)业务量控制

根据某项业务量的大小,复核其货币资金完整性。例如,旅馆可以按客房记录的业务量,汽车运输可以按台班记录的业务量,复核货币资金收入支出。

(5)往来账核对控制

定期与对方进行往来账余额的签认,确认清欠货币资金是否及时入账或货币资金还欠是否真实,及时发现挪用、贪污企业货币资金等违法行为。特别应注意对于已作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了解是否有收回款项不入账的情况。

2、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

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的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应付票据。其控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账实盘点控制

7 即对库存现金、有价票据等进行定期盘点,日清月结, 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严禁白条抵库 ,确保企业资产帐实相符。

(2)库存限额控制

核定企业每日库存现金余额,超过限额的货币资金及时送存银行。 (3)实物隔离控制

建立控制制度确保除实物保管之外的人员接触不到实物, 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专设登记簿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对于收到的支票、银行承兑汇票等票据,建立专门台账,专人管理,以保证票据安全和及时兑现。

(4)岗位分离控制

将不相容岗位分离,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比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得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出纳人员连续工作不应超过三年;空白支票、密码与印鉴的保管必须分离;实行回避制度,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担任出纳工作;严禁未经授权的单位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经办人只能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业务。

3、货币资金合法性控制

主要是针对货币资金收入与支付业务,按照严格的授权审批、支付制度,合规合法地办理各项支付业务,重点控制大额资金的支付;通过严密的内部审计监督,及时发现不合法的货币资金收、付行为;通过公布举报电话、网站,从公众中取得不合法收、付的线索。

4、货币资金效益性控制

服从企业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通过运用各种筹资、投资手段合理、高效地持有和使用货币资金。

(1)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收益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是以储备资金、生产经营资金、成品资金、投资资金以及结算资金等多种形态存在。确定各种形态资金的合理比例和最优结构,可以减少资金在各环节的浪费,加速资金的周转,促进资金的有效使用。通过运用各种筹资、投资手段,制定货币资金收支中、长期计划,实施某些推迟资 8 金支付、加速货币回笼、收回投资政策,解决货币支出的缺口;或者通过加快资金支付(可降低采购成本)、一定的赊销政策(可提高售价或扩大销量)、参与各种投资,提高收益,降低资金储量。

(2)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加速资金周转

企业根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品种、规格及价格等方面的竞争能力,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合理考虑促销与增加的应收帐款机会成本、坏帐成本和现金折扣成本的平衡,制定折扣期限,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信用条件,同时权衡增加收帐费用和减少应收帐款和坏帐损失,制定科学的收帐政策,减少应收帐款、坏帐损失,加速资金周转。

(3)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减少资金浪费

企业对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建立严格控制制度。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先进合理的消耗定额,严格控制开支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减少浪费,降低消耗,促进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同时加强对存货管理,合理控制存货的储备,减少存货的浪费,加强存货的流动性,减少资金的占压,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三)事后监督,注重信息反馈

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除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环节之外,资金的事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每个会计期间或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内部审计监督部门都应按照有效的监督程序,审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各职能部门也要将本部门在该会计期间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的资金变动状况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资金管理部门,及时发现资金的筹集与需求量是否一致,资金结构、比例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赊销是否严格遵守信用政策,存货的控制是否与指标的一致,人、财、物的使用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生产是否根据计划或预算合理安排等。这样既保证了资金管理目标的适当性和科学性,也可根据反馈的实际信息,随时采取调整措施,以保证资金的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同时,将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状况与部门的业绩指标挂钩,做到资金管理的责、权、利相结合,调动资金管理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能有效地保证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保障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还可加强企业管理人

9 员和内部职工素质的提高,增强法律意识,树立现代的资金管理意识,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资金管理,促进企业资金管理的深化,从根本上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

四、结 论

在完善内控体系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意外事件的补救措施。决策者和管理者由于法律知识淡薄,识别风险的能力不同,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回避风险的能力不同,都可能有截然相反的结果。因此必须建立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全面考虑公司存在的潜在风险,对由内控失败或决策失误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加以事中控制、事后弥补。

很多事件的发生说明,损失并非在一夜之间发生。与企业的内控机制、内控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内控各个方面问题的堆积最终导致了这些企业走向衰败。因此必须利用补救措施,亡羊补牢,才能将损失尽可能的降低。所以说决策者和管理者应防范于未燃,站在战略目标的高度重新审势时局,制定适合时宜的方针政策,完整的内控制度,才能减少由于决策失误产生的不利影响。

参 考 文 献

[l]中国成本研究会-《企业内部控制原理、经验与操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马英麟、庄恩岳-《新会计核算与财务审计手册》辽宁人民出版社 [3]于国安-《会计制度建设和会计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 [4]滕宝红-《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香港西迪出版社

致 谢

非常感谢侯国旗老师对我此次毕业论文的指导。由于水平和认识问题,原论文存在很大不完善之处,侯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使论文的可读性、实用性、科学性都有了很大提高。其严谨的作风也给我树立了榜样,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感谢班主任侯京英这三年来无微不至的指导与关怀。

感谢北京电大的刘志成老师,景立仁等多位老师在这三年来给予我的帮助。 感谢同学们,谢谢他们对我的帮助与鼓励。

上一篇:南方北方朗诵词范文下一篇:奶水不足的原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