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2022-09-15

第一篇: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在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在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和人员分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为扎实有效做好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我再简要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增强做好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的信心。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是2001年省委、省政府就安排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三年来,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基础性工作,但只是做了一些制订政策等室内工作,为此次的人员分流奠定了坚定的基础。省委、省政府对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非常重视,在去年11月召开了全省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会议,今年4月11日又在xx市召开了部分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会议,省委常委xxx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会上灵璧和其它等工作后进县市,受到了点名批评。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需要。只有把机构精简了,把人员减少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农民负担反弹的势头。所以,中央把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作为一项重要措施列入今年的1号文件。因此,做好这项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是中央的部署,我们必须消除顾虑,坚定信心,义无反顾地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在这次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分流过程中,要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消除畏难情绪。现在有些乡镇的领导同志,因为分流人员都是自己的老部下,都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出过力、流过汗,对分流人员有着同情心理,对人员分流工作有畏难情绪。许多分流人员参加工作时,一身朝气,青春靓丽,在即将被分流出去时,是满脸皱纹,甚至是满头白发,他们多年来为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付出了艰辛 1

努力,把他们分流出去,县委、县政府也深感同情。但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是中央的决策,是省里的部署,不抓不行。所以,乡镇在召开分流人员会议时,对他们的工作要给予充分肯定,要把他们多年来的成绩讲够讲足,要把政策完全地交给他们,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二是要克服与己无关的思想。一些县直部门认为基层机构的人、财、物三权都在乡镇,对这项工作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不能积极配合乡镇抓好这项工作。三是要克服求稳怕乱的思想。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是一件绕不过去的事情,是一道必须跨越的关口,去年不办今年办,而且必须在5月31日前办好。太华书记说:“这项工作如果哪个地方是大象屁股推不动,我去推;如果哪个地市领导不重视,我去找他谈。”而且省委、省政府决定,5月31日前此项工作完成与否,将与财政转移支付直接挂钩。我县的干部职工工资有50%左右要靠省里转移支付,如果我们没有按期完成改革任务,省里就会扣拨我们的转移支付,这无疑是断了后路,逼着你勇往直前把这项工作抓好。希望各乡镇各部门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上来,做到全县一盘棋,上下一条心,齐心协力,共同做好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

二、按章办事,透明操作,确保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稳妥进行。 一要贯彻按政策办事的原则。对这次的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省、市都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县里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前不久,县委、县政府又对一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办法。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按政策办事,绝不能优亲厚友,厚此薄彼。在改革分流过程中,县四大班子领导不论是我还是其他领导同志都不会为任何人打招呼、批条子,由人事、编制部门按章操作。任何情义在这次人员分流中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体现,要坚决做到按政策办事。二要贯彻公开透明的原则。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

2分流工作,要坚持阳光作业,透明操作;对上岗、分流人员,要张榜公布,接受监督。人事、编制部门要安排专人进行咨询解答,乡镇也要安排人员负责解疑释惑工作。三要贯彻无情改革、有情操作的原则。每一项改革都要触及一部人的利益,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也不例外,也会使一些人下岗。在前期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已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上级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对分流人员的支持。但改革是严肃的,不改革、不分流是不行的。各乡镇在改革过程中,一定要耐心地说服教育,做好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这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任何不负责任的乱答复都是不允许的。目前,有个别乡镇的负责同志对分流人员不是在做思想和解释工作,而是鼓动他们到处找。在这里我明确地告诉大家,这件事到任何地方去找都是没用的。前几天有几个乡镇财政所分流人员先后跑到合肥和北京,到人事厅和人事部去找,被上级机关劝了回来。省里也规定,对因人员分流而引起上访的,不计入这个地方的上访总量。这说明,省里对人员分流的负面影响是已经做了充分准备。县委、县政府对人员分流引发上访也是有充分准备的,但不能因为有了准备,就允许你乱答复、鼓动分流人员不讲道理的乱找。如果发现乱答复引起不稳定,县委、县政府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领导,各负其责,圆满完成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任务。一是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乡镇的党委书记是这次改革的主要负责人,县直“有腿”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此项工作要亲自负责。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都要成立由“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同志对改革和分流工作要亲自部署、亲自安排、亲自抓好落实。二是要强化责任,严肃纪律。会后,各乡镇要立即召开分流人员会议,讲解政策、宣传政策,引导分流人员认清形势,服从大局,积极寻找新的工作岗位,实现新的人生价值。各乡镇要管好自己的人,

3注意捕捉信息,做细工作,确保信访形势和社会的稳定。三是要各司其职,积极支持。县四大班子领导同志要支持这项工作,县直各主管部门要配合乡镇搞好这项工作;人事、编制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不能出任何差错。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按人事部门要求,及时准确报送有关材料,绝不能拖着不报。对因此延缓全县改革进度,造成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是要统筹兼顾,工作不乱。各乡镇各部门要坚持一手抓改革分流,一手抓招商引资等经济工作和计划生育的“六清理一整治”。县委、县政府还将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乡镇工作进度汇报,对此项工作进一步升温加压,促进落实。我相信,只要全县上下一盘棋,齐心协力,按章办事,透明操作,我县的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就一定能够让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满意,就一定能够给xx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二篇:在全县政府机构改革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政府机构改革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动员会议。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和要求,推进我县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圆满完成政府机构改革

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目的”

是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基本要求”是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新形势下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的决策部署上来。

具体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1、要做到“四个分开”:即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介分开”。凡是企业能决策的事情,要交给企业决策;凡是市场能解决的问题,要让市场去解决;凡是适合中介组织办理的事项,要让中介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凡是基层能处理的事务,要依靠基层去处理;凡是政府该管的事情,各部门要责无旁贷地管住管好,切实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2、要突出“四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有效贯彻实施中央的方针政策,确保政令畅通;更加注重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注重严格执法监管,增强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3、要强化政府的直接服务职责。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阳光操作,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站式服务”等制度,推行行政许可统

一、联合、集中办理,减少审批事项,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转变工作作风,使广大群众真正从改革中得到便利和实惠。

(二)以建立大部门体制为突破,整合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政府机构设置

这次政府机构改革,集中体现了“六大两调整”的特点。其中,“六大”指的是:

1、“大农业”。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综合管理与统一协调,将农业局、县畜牧中心、农机中心、经管中心承担的行政职能,以及中小企业局承担的农产品加工、质量监督管理等职责等进行整合,组建县农业委员会,进一步完善服务“三农”的管理

2、“大工业”。 加强对工业的统筹协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将县发展和改革与经济贸易局、县中小企业局、县二轻公司承担的行政职能整合,组建县经济和信息化局,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3、“大交通”。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组建县交通运输局,将县城乡建设管理局承担的出租车行业管理职能划归交通运输局。

4、“大建设”。在县城乡建设局的基础上,组建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履行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管理、人民防空等职能。

5、“大保障”。将人事局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能整合,组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体系。

6、“大文化”。将县文化中心、县广播电视中心和县体育中心相关行政职能整合,组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两调整”指的是:

1、组建县发展和改革局。将县发展和改革与经济贸易局的发展和改革职能,划归县发展和改革局;将县物价局、粮食局的行政职能划归发展和改革局。

2、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县卫生局,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在县卫生局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牌子。由县卫生局承担全县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职责;将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承担的食品卫生许可、餐饮业、食堂等消费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以及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管理的职责,划入县卫生局。

(三)以强化落实责任、理顺职责关系为重点,改进政府管理体制,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要通过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有效解决部门职能交叉、管理多头、权责脱节、人浮于事等问题,切实把机构改革的基本要求落到实处。

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部门职责。按照“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管理、上下衔接、有利工作”的原则,确定部门主要职责。确需几个部门管理的事项,要明确牵头部门,明确“谁主办、谁协办、相互间如何衔接”。在“三定”工作中,部门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新增职责要有法律法规依据,不能随意扩大和延伸。

二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内设机构。严格控制部门内设机构。改革中合并的部门要统筹考虑股室职能分工,尽可能减少股室

设置;不涉及改革重组的部门内设机构也要进行必要调整,职能分工过细、业务单

一、职责交叉的要予以合并。

三要从严控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各部门行政编制不增加。对于职能调整和撤并的部门,实行编制随职能走、人员随编制走。对于改革前出现的超编现象,要妥善安置,暂时允许超编运行。要从严配备部门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严禁超职数、超规格

配备干部。

四要做好定岗定员和人员安排工作。各部门要按照职位分类要求,在职能分解基础上,根据职能任务和实际工作需要,做好定岗定员和人员安排工作。

二、积极稳妥地同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

事业单位是政府利用公共资源,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公共平台。经调查摸底,目前,我县事业单位共有285个,其中:全额事业单位223个,编制3614名,实有在职人员3428名;差额事业单位 17 个,编制406名,实有在职人员396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45个,编制553名,实有在职人员644名。

我县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并经市委、市政府批复。根据省、市安排,我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分“清理、规范、分类、总结”四个阶段。12月底前完成清理工作;明年1至2月份完成分类;3月份完成总结。具体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紧做好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

这次改革,就是要对全县285个事业单位重新界定、分类。全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是开展清理规范工作的基本依据。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应撤销、应合并、应下放、应转企的情况;明确规定了保留事业单位的机构名称、职责任务、机构规格、人员编制、经费形式、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的情况。

1、要准确执行政策。科学界定各类事业的职能性质,全面梳理,逐个审议,做到严格清理,不留死角,界定准确,规范科学。

2、要严格审核把关。编办要按照方案要求,对各部门和单位的“三定”方案进行严格把关,及时汇总上报。

3、要加快进度。各部门和单位要抓紧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圆满完成清理规范任务。

(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

这次事业单位分类的标准,就是按照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来划分,即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从事公益活动”的三个大类。

“三大类”中,从事公益活动的事业单位,要把为社会提供服务,或者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划入这一类别。改革后,只有这类单位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这些单位各自的职责任务不同,运行机构、服务对象和收入状况也有很大区别,因此,又将这些单位再具体划分为三个小类,即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公益三类。

公益一类具体指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社会权利的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公益二类具体指面向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要的公益服务,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公益三类具体指提供的服务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三大类”事业单位改革

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和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撤销、合并、下放、转企”等方法,对不同的事业单位实施不同的改革。

一是对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转为行政机构;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进行职能整合或机构合并。

二是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进行改革。目前,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在确定类别后及时转为企业,注销事业单位、核销事业编制;经过相应调整后才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先列入转企名单,待条件成熟后,再转为企业。

三是对从事公益活动的事业单位进行改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政府监管,强化公益属性。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和适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管理方式,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面向社会服务的独立法人。

(四)完善各项配套改革政策

一要配套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目前,多数事业单位养老实行的是单位退休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职业年金等相关制度,逐步建立起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障体系,实现与机关、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的合理衔接,切实保障干部职工和分流人员的基本权益。

二要配套推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我县已进行了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了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其他事业单位要根据各行业、各单位的职位分类和实际工作需要,在职能分解基础上科学定岗定员,打破身份界限和终身制,完善竞争机制,实现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行政化封闭的“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三要配套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类分级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已实行了绩效工资。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部署,其他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行。

四要配套推进财政投入制度改革。逐步加大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和支持,确保财政资金向基础性、公益性社会事业集中和倾斜。不断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的公益事业投入机制。规范财政供给范围,对不同类别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财政投入办法。同时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和资产监管。

五要配套推进相关政策改革。降低准入门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公益事业。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评、监管制度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制度,确保事业单位职工队伍和社会的稳定,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三、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调整力度大,事关沁县科学发展大局,事关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各单位“一把手”和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机构编制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全面准确掌握情况,加强统筹协调、宏观指导和监督检查。组织、人事、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要严肃各项纪律。要严明政治纪律,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要严肃工作纪律,重大事项坚持集体讨论,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报批。严禁擅自提高机构规格、增设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严禁违反规定突击花钱;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全程跟踪监督,对借改革之机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甚至阻挠改革工作的,要坚决查处。

三要做好无缝对接。改革就是利益调整。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干部职工顾全大局,以实际行动支持改革、适应改革。

1、新组建单位的负责人要按照“先到位后理顺,先运转后完善”的原则,迅速进入状态,着手机构组建、部门“三定”等工作;

2、撤并部门的领导要认真负责地做地本部门人员、资产、财务、档案材料等调整划转和清理移交工作,防止工作断档,站好最后一班岗;

3、接收单位的原有人员要想方设法帮助新进入人员适应新环境、度过磨合期;

4、新进入人员要尽快到达新岗位,该交接的工作要迅速交接,确保改革期间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

四要坚持统筹兼顾。把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应对金融危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结合起来,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结合起来。要做到改革和发展“两不误、两促进”,确保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来检验改革的成果。

同志们,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我县的一件大事,干部群众非常关心,社会各界广为关注。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按照时间要求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为我县加快建设北方水城、奋力实现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在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xxx(2005年6月9日)同志们:在全县上下深入贯彻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奋力推动岳池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刻,县委、县政府今天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对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落实,全面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确保今年10月底前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刚才,怀林同志就下一阶段的改革工作进

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这些意见是经县委、县政府集体研究决定的,符合上级的政策规定和要求。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迅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深刻理解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乡镇是国家政权的基石。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最重要的配套改革措施之一,是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和农民负担的关键所在。由于直接面对基层,面对群众,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涉及面非常广,难度也相当大。我们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首先,这是加快岳池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是岳池当前最大的政治。在全县经济结构中,农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现富民强县、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重要抓手,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围绕工业抓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将农业生产变成工业经济的“第一车间”,这对以乡镇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乡镇事业单位振兴地方经济、加快农业发展的任务将更重,为农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将更高。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就是要把政府长期以来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务分离出去,切实摆正乡镇事业单位的位置,充分发挥乡镇事业单位自主经营服务的职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以便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加快富民强县的步伐。其次,这是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乡镇事业单位处在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前沿和载体,在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负有重要责任。但长期以来,由于一些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恶性膨胀,“生之者寡、食之者众”,导致收费不服务、服务不到位以至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屡禁不止,直接加重了农民负担,影响了农村稳定,也损害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并且,当前岳池的城市经济已经起步,农业产业化初现端倪,县本级财政逐渐好转,但乡镇自身建设却出现了“拖后腿”现象。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后,不少乡镇人多事少、人多钱少的问题尤为突出,使本就有限的财力很难集中于发展生产力,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优化乡镇事业单位结构,压缩财政供养人员,有利于有效配置资源,强化为农服务功能,有利于减轻财政压力和农民负担,完全符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既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第三,这是乡镇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乡镇事业单位绝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立的,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乡镇事业单位自身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一是布局结构不合理,发展与需求相脱节,对不断变化的农村社会需求缺少灵敏的反应,服务内容老化,服务形式简单;二是管理体制不完善,政事、事企职责不清,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计划经济的烙印很深,过分依赖行政机关,缺乏“找米下锅”的创业意识,整体效益低下;三是分配机制不灵活,“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并存,纪律松弛,人浮于事,缺乏生机和活力。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还继续按老体制和原有的方式运行,乡镇事业单位最终只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只有运用市场的理念、改革的办法,从根本上进行突破和解决,以改革增加压力,以改革激发活力,以改革促进发展,才能使乡镇事业单位恢复活力,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二、统筹兼顾,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一项政策性、敏感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精心谋划,妥善实施,并重点处理好四个关系:

1、要正确处理推进改革与维护稳定的关系。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触及利益深、涉及范围多、政策要求严、工作任务重,事关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事关基层政权的稳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各乡镇、部门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要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坚定不移地推进这项工作,又要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把推进改革同维护稳定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扎实推进。要超前思考,超前谋划,超前行动,把政策宣传好,落实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稳定因素。要认真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对可能出现的信访等苗头性问题,要及早拿出应对措施,一旦发现,及时加以解决,妥善化解矛盾。

2、要正确处理加快改革与促进发展的关系。当前,正值冲刺上半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时刻,市委也即将召开区(市、县)工作会议,我们必须在全面推进改革的同时,一丝不苟地抓好经济社会的发

第四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思考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建立功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公益服务新格局,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事不分。一方面,事权不立,事业单位管理行政化。许多事业单位不具备独立的人事权、财产权、管理权,失去完全独立法人地位,资产所有权、资产配置权、行政管理权等职能集中于政府机关,政府机关实际上成为事业单位的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直接管理和控制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则完全依附于政府部门成为内设机构,实行封闭式、内向式、“一刀切”管理导致社会服务职能萎缩、弱化。另一方面以事代政职能定位不规范。一些事业单位承接了大量本应属于行政机关的行政监督、行政执法权,成为事实上掌控公权力的准行政部门,导致政事边界不清,对外公共服务功能不明显,服务效率低下。

2.资源配置亟待优化。政府与事业资源混合配置,交叉履行职能,成为政事不分的“顽症”。一是混编混岗,行政领导兼任事业单位负责人,有的事业单位负责人同时又是行政机关领导。有的事业单位人员被抽调到行政内设机构岗位,从事行政岗位工作。二是条块分割。由于从事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分别隶属不同的部门或不同的组织层级管理,行业发展规划、政策标准、服务规范难以协调统一,相同类别、服务功能相近的事业单位的资源和信息难以有效整合、共享,导致资源配置难以优化,综合效益难以充分体现。三是投入机制不健全。各级政府要么“保姆式”大包大揽,要么投入责任不明确,政策引导效果不明显,公益事业投入方式单一,地区和城乡分布不均衡,公共财政费用负担过重。

3.管办不分。政府主管部门通过举办事业单位直接提供公益服务,并实行监督管理,既履行社会管理职责,又履行出资人职责,造成“管”、“办”的职责不明确。政府对社会力量投入公益服务的组织管理不规范,公正、公平、法治环境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难以保证资金使用效益。社会力量举办公益事业在税收优惠、贷款融资、职称评聘等政策方面不能与事业单位享受同等待遇,不利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公益机构,发展公益服务事业。

4.事企不分。一些单位带着“事业”帽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有的还管理着生产性经营企业,由于长期的封闭式管理和行政性保护,缺乏有效激励和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生产经营缺乏活力,竞争力低下。加上国家对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的各项政策差别较大,加上固有观念的困难,企业化的事业单位向市场化过渡难度极大。

二、加快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建议

政事分开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以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以明晰政事关系为核心,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为重点,完善事业单位管理的法律和制度设计。

1.“撤“ 、“转”、“并”,调整结构布局。一要撤销行使行政职能的行政管理、监管类事业单位职能。对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调整为相关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确需单独设置行政机构的,要按照精简效能原则设置。对部分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属于政府的职能转归行政部门职能相近的内设机构,没有内设机构的,可以新设或新对外挂牌,原工作人员的身份、工资标准和支付渠道可保持不变,逐步分流、消化。职能调整后,重新划分事业单位职责、划定类别,工作任务不足的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二要加大行业服务领域整合力度。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实际需求,将党政机关一些不该有的职能、不该管的事、属于事业单位的工作划分给事业单位;对于同类服务行业,或不具备成为独立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通过撤、建、并进行整合,逐步调整取消行政级别,减少管理层级,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三要大力培育公益服务类事业发展。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大力促进资源合理配置。鼓励社会通过参股、增资扩股、购买经营等形式参与经营服务,积极引导公益性服务向城乡基层发展。鼓励和支持慈善、救济、助残扶弱等非营利性机构健康发展,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

2.“分权制衡、独立运作、公开透明”,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一要健全理事会、董事会制度。逐步建立以理事会为中心的、不同于公司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内部决策、管理执行、专业咨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完成中任务的重要作用。三要健全法定代表人资格准入和产生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事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法定代表人应当由事业单位编制内的人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产生、担任,并严格实行法人核准登记制度,明确界定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原有主管部门领导及公务员已兼任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要逐步退出。四要健全监督制度。包括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审计和绩效考核评估制度、报告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五要健全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奖励、考核、培训等配套办法。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规范合同理、岗位设置管理,建立和完善动态管理机制,促进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坚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实行分业分类招聘、考核。根据行业特点,实行年薪制、绩效制、效益提成等分配方式。完善专业技术等级认证制度和事业单位失业、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3.统筹“管” 与“办”,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和谐发展。一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各项部署,转变政府职能,把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转到主要制定行业政策和规划,实行人事、法律、市场、财务审计监督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上来。要严肃机构编制纪律, 严管、严审、严批事业机构和编制,严防改革成果反弹。要加强法制建设和政策研究看,不断提高事业单位改革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水平。二要研究制定事业单位设置动态指导目录。对事业单位的服务领域、服务类型、行业标准等进行科学划定和细分,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指导社会各界和公民个人有序参与到社会事业建设中来,引导社会事业各领域、各行业健康、和谐发展,促进政府有效监管监控,促进行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三要拓宽社会事业资金投入渠道,为管办分离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直接为国家安全或国家制定政策提供服务的机构,以国家支付购买公共产品形式或国家基金进行投资建设。公立医院、教育机构等覆盖面广的城乡公共服务,以政府投入和社会保险投入为主,避免公益性服务事业过度“市场化”,以促进基本服务均等化。其它服务面相对较窄的领域,在政府支持之外,主要依靠基金会和资金自筹,社会各界扶持,来实现自身功能和发展,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4.科学定位,促进事企分开。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严格将事业单位的职责定位、机构设置、编制管理、隶属关系、领导职数、人员结构、运行方式等方面,与企业组织完全区分开来,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改企转制,通过企业化、市场化运作,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保留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突出体现公益特色,防止经营类单位往公益类挤、公益类单位往行政类靠的倾向。党政机关要改进购买公共服务产品运作方式,特别要深化信息服务、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大力促进和规范政府机关事务服务外包,凡是社会组织能做的机关事务,统统交给社会机构去做,不断激活社会组织的发展潜能。

第五篇:乡镇机构改革派驻事业单位调研

关于机构改革后派驻乡镇事业单位运行情况的

调研报告

为总结我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成果,了解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按照县委、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县委编办、县财政局、县人社局三个单位4名工作人员组成一个专题调研组,由县委编办副主任包雪梅带队,于2012年3月16日至3月21日,赴我县柑子镇等10个乡镇,对2008年机构改革以来乡镇派驻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进行调研。

一、当前现状

此次调研的10个乡镇包括坛同镇、九峰乡、牟家镇、太和乡、柑子镇、冷家乡、两河乡、袁市镇、八耳镇、兴仁镇。调研组采取大镇与小乡相结合、中心镇与偏远乡相结合的方式,对乡镇的书记、乡镇长、财政所长、各派驻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以个别座谈的方式进行调研,所选乡镇极具代表性,反映的问题真实可靠,能集中反映出全县机构改革之后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

自2008年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以来,出现过两种运行模式。一是派驻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由县级主管部门直管。根据邻委办[2008]39号文件规定,县级业务主管部门派驻乡镇或跨乡镇设臵的事业单位人、财、物的管理,考核、各类业务培训等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二是派驻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由乡镇管理。根据邻人社发[2010]33号文件规定,派驻事业单位的人、财、物下放到乡镇,县级业务部门分片区对辖区内乡镇的派驻事业单位进行业务指导。

(一)派驻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由县级主管部门直管 县级部门认为:更加有利于本职业务工作的开展,人员之间能够更好的协调配合。

中心场镇认为:资金充足,便于开展业务工作,工作性质更加单纯,工作职责更加明确,不会出现“串岗”的现象。

一般乡镇认为:派驻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好管理,他们业务工作相对来说较少,但在政府安排其他中心工作时,往往出现推诿现象,没有乡镇直属事业单位容易管理。

(二)派驻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由乡镇管理

县级部门认为: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如果遇到大型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便于协调各个站所开展应急工作。

中心场镇认为:人头经费划拨到片区内其他乡镇,导致工作不能宏观调控、开展,并且在其他乡镇开展业务工作产生的经费无处报销,业务工作也得不到乡镇的支持。

一般乡镇认为:人头经费在手中,有利于对人员的管理与合理调配,对事业人员工作中产生的费用实行实报实销,工作人员也愿意这样的管理。

二、存在问题

(一)派驻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直管 1.从管理上看。派驻事业单位主要以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但其主要职责是为乡镇服务,由于大部分派驻事业单位的人事和财物由业务部门直接管理,派驻乡镇事业单位往往只承认“条管”的领导,不服从乡镇领导的安排,使乡镇领导在管理上出现一种尴尬的局面,这样在人员管理上有脱节的现象。

2.从运行上看。条块容易处于分割状态,主要体现在权力在“条”上,责任在“块”上,上划和集权化的趋势比较明显,这种运行不规范、不合理。

3.从乡镇的角度上看。政府人员较少,空缺编制严重,但是工作量特别大,有时候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参与到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应急工作中来,否则有可能导致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4.从派驻事业单位本身看。一些需要政府协助开展的业务工作,乡镇政府的积极性不高。

5.从责权上看。目前在乡镇设派出机构都以乡镇为工作对象,除党团关系在乡镇外,其它的人、财、物权力和业务管理权都在上级部门或片区,乡镇无权过问。如果出现安全、火灾等问题责任在乡镇,致使乡镇的职责过大,而对应的权利却很小,表现为乡镇有发展经济、促农增收的责任,却无独立的财政权力;有提供公共服务、发展民生的责任,却无支配公共资源的职能;有推进民主、促进和谐的责任,却无司法管理的权力,属于典型的“小马拉大车”,责任与权力之间的不平等,使乡镇履行职能受到限制,开展工作力不从心。

(二)派驻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由乡镇直管

1.从工作人员的角度看。一是岗位是按主管部门或片区的专业和人员比例设臵的;二是考核最终仍旧是要参照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2.从业务工作来看。由于人员比较分散,导致有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比如林业、水利、农机等单位需要执法的。

(三)其他问题

1.有的工作具有阶段性,或者具有季节性。比如水利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推广站、林业技术推广站等站所的业务工作相对较少。

2.派驻事业单位的人头经费乡镇处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乡镇是直接拨付给站所,有的乡镇是采取的实报实销制度。

3.有的站所工作技术性不强,业务工作可以由乡镇在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将工作人员打捆使用,共同开展业务工作。

4.派驻事业单位的人员很多,农业技术推广站现有225人,畜牧兽医站现有124人,水利技术推广站实有88人,农机技术推广站实有72人,林业技术推广站实有72人,广播电视服务站实有84人,国土资源所实有28人,总计693人。如果划到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将缺少大量人员,工作将无法开展。

三、其他情况

1.县级主管部门委托执法的问题。比如林业、水利、农机等需要执法的,一是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员不足,按照标准至少应有2个人以上;二是下放到乡镇之后就得不到片区站支持。

2.乡镇人员编制严重不足。一方面是借用人员、上挂锻炼人员情况严重;另一方面是离岗待退人员占了编制。

3.考核情况严重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比如在乡镇工作踏实认真,有可能在乡镇被评为优秀,但在县级部门只被评为合格。或者是在乡镇被评为合格,但在主管部门被评为优秀,因为最终的考核结果只按照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

4.有的乡镇建议收回国土资源所。理由是土地监管本身就属于政府责任,现在责任没有理顺,管理形成“两张皮”,可能会造成土地管理遗留问题,或者是非法上访问题,并且最后由乡镇买单。

5.学校、卫生院、派出所、司法所的人员调配应该尊重乡镇的意见。

四、对策建议

为了巩固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成果,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综合派驻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以及调研乡镇的中心工作的开展情况。建议畜牧站、水利技术推广站可以采取县级直管、乡镇协管的模式,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技术推广站、林业站、广播电视服务站、国土资源所等派驻事业单位的人财物下放到乡镇。

2.进一步规范管理体制。乡镇事业单位的服务领域在农村,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而乡镇政府直接面对的是农村。因此,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应将派驻乡镇事业单位的人事和财务归还乡镇政府,使其能够更好地组织开展各项工作。

3.考核放到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考核主体应为乡镇,在乡镇考核的结果会更加客观公正。

4.严格控制借用人员。每年乡镇机关、事业单位都招有一定的数量的公务员、事业干部,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人大多已被县级机关部门借走或上挂锻炼,造成了招人的机关用不了人,借走或上挂人员仍然占乡镇编制,导致无法继续进人,严重影响了乡镇基层机关对人才的培养和需求。所有借用或者上挂人员在一定时间内予以退回,如有特殊情况,要严格执行人员借调规定,尽量减少县级部门到乡镇借调人员,严禁未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擅自借调人员。 5.对于行政执法的问题。建议乡镇鼓励工作人员加强学习,参加行政执法资格证考试,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证。协助其他相关事业单位进行行政执法。

6.学校、卫生院、派出所、司法所属于行政行为,其人员调配应该有乡镇党委政府签署的意见。

上一篇:镇脱贫攻坚政策学习下一篇:专题研讨的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