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之花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感恩之花范文

让“感恩之花”处处开放

摘 要:“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幼儿阶段是培养感恩教育的关键时期,培养关爱精神和感恩心态是尤为重要的,家庭教育是感恩之心形成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是感恩之心形成的关键,社会教育是幼儿感恩心强化的平台。做足“感恩”功课,理解“感恩”魅力,播种“感恩”种子,拥有“感恩”情怀,积聚“感恩”能量,释放“感恩”之花

关键词:感恩

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的认可,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迅速、可塑性很强的时期,也是一个人性格、习惯、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幼儿阶段进行感恩教育有着十分特殊的价值及意义。

我们期望我们的孩子知恩、懂恩、施恩、报恩,而不是一味只会索取不知付出,对他人的帮助视而不见,甚至是教导出没有血与肉、没有思想、心灵和情感的“冷面小孩”。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去帮助别人。那么如何实施感恩教育?

一、做足“感恩”功课,理解“感恩”魅力

幼儿阶段是培养感恩教育的关键时期,要在这个阶段做足感恩功课,让孩子体验感恩的无限魅力。

1.首先要提升“感恩”?J知能力

孩子的很多认知来自周围大人的教育和言传身教,很多孩子并不知道有感恩这么个词汇。感恩是什么?感恩需要我们做些什么?感恩的话题并不遥远,而我们却聊之甚少,学会感恩,需要我们提升对感恩的认知能力,了解感恩的意义,了解感恩节的来历;人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无处不在,感恩需要真诚奉献与付出;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感谢花草树木、日月星辰,感谢每一天的生活,只有提升感恩的认知能力,才能提高感恩的践行能力。

2.学会说“感恩”,爱要大声说出来

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善良、纯洁的个体,表达自己的感恩或接受对方的感恩,都是需要练习并且需要将它培养成一种自然的习惯的,恩惠是无所谓大小的,但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应该是善于表达,善于将爱大声的传递出去,这样感恩的心境才会保持久远。

3.常看“感恩”节目,净化美化心灵

懂得感恩的人会带来更多的快乐,其实孩子是简单的,他们向往各种各样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多让孩子接触人性中美好的事物,对孩子潜移默化影响,相信他们的心灵也会变得更加丰厚善良,言行举止也会更加充满关爱。

4.纠正“感恩”误区,防止片面理解

感恩不仅仅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谢或者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要拓展感恩范畴,要懂得感恩大自然、感恩这个社会。如果片面理解,感恩教育就容易走极端,在理解上容易僵化、形式化、概念化、表面化。

感恩的表现应该有很多种方式方法,有很多内涵和灵性的东西,需要我们悉心观察用心体会,正确理解才能对感恩有正确的行动引导,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才不会千篇一律,做秀做假。

二、播种“感恩”种子,拥有“感恩”情怀

1.家庭教育是感恩之心形成的基础

现在的孩子通常享受着现成的一切,对身边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漠不关心,感受不到家人的付出和关爱。而父母默默地付出不求回报。爱是需要表达的,孩子的感受和表达能力是有限的,需要大人点拨,正面引导。不同的孩子感恩能力不同,独生子女往往自私、任性、霸道、自我为中心的个性,感恩心态和感恩能力偏低,孩子不懂感恩与家庭关系有很大关联。我们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些孩子没有感恩之心往往与父母的为人处世有很大关系。所以,家长应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要在家庭环境的创设上、家庭氛围的营造上、家庭感受幸福的指标上努力做些文章,不断提升感恩指数。

2.幼儿园教育是感恩之心形成的关键

(1)培养感恩的孩子需要有感恩心态的教师

老师是孩子成长中很重要的影响角色,他对工作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会影响到幼小的孩子心灵,甚至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和健康成长,所以培养感恩的孩子首先教师要拥有感恩心态。教师只有懂得感恩,愿意多一点付出,愿意多一点微笑,孩子的一天才能有阳光和雨露,孩子的微笑才会不断复制。

(2)让感恩教育围绕在孩子身边

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老师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要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随机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用一颗敏感和充满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让“爱”时刻围绕在孩子身边。

3.社会教育是幼儿感恩心强化的平台

(1)关注“城市变化”:如城市建设带来的快速变化,带来的便利,如马路上的建设,公共自行车的开设,银行自助窗口的建立,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便捷,让我们享受到城市建设的美好。要积极引导孩子感恩社会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要学会回报社会。

(2)给“心灵洗澡”:关注街边、马路边的宣传,文明就在身边。可以利用这些身边的宣传画面,给孩子们、大人们洗洗澡、治治病,让文明触手可及。

(3)点亮“公益广告”的作用:如:“给妈妈洗脚”、“亲情教育”、、“环保公益广告”,电视是每家每户选择的娱乐休闲节目,公益广告惊醒着世人,无论大人小孩都会在脑海中记忆深刻,这种形式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对所有人都有教育意义。

三、积聚“感恩”能量,释放“感恩”之花

1.感恩教育,契机播种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越小心灵越纯洁,越可以描绘,美好的事物扎根心间,这时候的可塑性是最强的。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很多教育会事倍功半,一旦青少年期养成了不良心态,很难有起色和变化。让孩子养成一份感恩的心,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塑造和培养。如平时教育孩子要分担家务,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麻烦别人,愿意帮助弱小,有同情心。

2.释放感恩,传递爱心

虽然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爱,但是我们能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爱。因此,一定要将自己或其他人对孩子的关爱及时地告诉孩子,爱是相互的,回报别人对自己的关爱是一种美德。一个懂得感恩,愿意施恩的孩子,他的内心一定不会贫瘠。

第二篇:让感恩之花绽放美丽

去年 ,我带一群孩子去贵阳参加经典诵读大赛,途中,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处处令人堪忧,吃饭时各顾各且不说,老师站在身后没凳子坐竟无人过问,端来的菜没上齐就一抢而空,锅里的肉抢着往自己碗里夹,末了吃不了就随手扔了„„

纵观现实社会,很多小学生几乎如此: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里,最好吃的东西和最好玩的玩具他一人独享;电视遥控器他一人主宰;不断地要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但不听从父母的教导,甚至不时给父母脸色,稍一不顺心就耍性子,不知体贴父母。在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使用优良的设备,却不懂得珍惜、不知感恩社会;要求有干净卫生的学习环境,但对值日工作不负责任,不愿为集体做好事。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搞小动作、爱说话,面对老师耐心的教育他视为耳边风,不知感恩老师„„这些人常常是只顾自己的利益,将父母、亲人、老师、朋友、同学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这些都让许多家长和老师感到头疼„„

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是个礼仪之邦,古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的传统美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许多古老的诗句,告诉我们应该要懂得感恩。其实语文也一直与感恩教育相连,不仅因为语文教材中蕴涵大量的感恩素材,更因为语文教学开放灵动的教学过程为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契机。在感恩意识日益淡薄的今天,语文教学理应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让感恩教育与语文教育相得益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迫在眉睫。

一、和谐社会召唤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的缺失根源于社会,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承千年的中华传统美德,知恩图报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一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其间父母的呕心沥血,师长的谆谆教导,朋友的悉心关爱,让每个生命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如若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将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然而现在的孩子对此有何体会呢?他们感觉这和享受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那样,是那么的理所当然!那么的无动于衷!对于学生缺失感恩现象,有关人士分析说,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长久的恩宠下,感恩的情感也随之变得麻木。因此要让学生明晓“在自己一生中得到的东西,都要学会感恩”,同时,感恩和爱的教育应该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感恩教育切忌简单地强加给学生,最好的办法是使学生认识到感恩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享受,一种让心灵获得满足的享受。孩子出生后,父母们总是习惯于默默地付出,习惯于这种“暗地里的爱”,不要求孩子给予任何的回报和感激,反而还一直骄傲地认为这是浓浓的亲情,这是中国父母的美德,其实这正是我国“感恩教育”的缺失,或许也会成为我们教育孩子的最大遗憾。不让儿女知道自己挣钱的艰辛,儿女怎会懂得珍惜?怎会懂得对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激?因此,感恩教育便成了我们社会和谐发展的呼唤。

二挖掘语文教材的感恩元素

语文教材所选的内容不仅是为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所设计,而且从阅读识字、口语交际到写作,从现代文到文言文,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习技能的同

时,要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各种文体中所包含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有父母之恩、自然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如《桂林山水》中那山山水水的静谧让我们感受到了内心的恬静;《记金华的双龙洞》让我们领略到了双龙洞的瑰丽神奇,获得了美的享受;《浅水洼里的小鱼》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命存在的感恩。所以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感谢大自然赋予我们心灵小憩的一个个驿站。《三个儿子》、《妈妈的账单》、《地震中的父与子》则从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能让孩子深切感受到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长城》、《颐和园》等课文传递的是祖国的地大物博以及灿烂文化,更要让孩子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丰富底蕴,感受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尊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则可以唤醒学生对于他人帮助的社会知遇之恩,培养学生爱社会,爱人类的博大胸襟。《只有一个地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让学生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感恩自然,爱护家园。这些具有人文内涵的选文为我们的感恩教育提供了情感基地。

三、多种手段渗透感恩意识语文教学中,只要用心捕捉,有很多进行感恩教育的良好契机,每篇文章所蕴含的感恩内容不同,决定了结合施行感恩教育的方法也各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学生熟悉的阅读方法进行实践,比如搜集材料、默读、朗读、批画、仿写、写读后感等,让学生学会热爱自然,体会关爱,感恩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要让爱植根于学生幼小的心灵之中,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必须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于是,我结合语文课本中的相关文章,把爱的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唤醒潜藏在学生心底的爱的情感。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朗读中识恩、知恩,用声音作品中的形象再造出来,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表现大自然之恩的,要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感激大自然之恩。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林海》、《阿里山的云雾》、《海上日出》、《迷人的张家界》等课文时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给予我们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表现父母之恩的,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如教学《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金色的脚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课文时引领学生体会父母的博大胸怀、无私奉献的品质,母爱、父爱的伟大。表现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的,要引导学生抓住重大事件、国家的历史,感激祖国之恩、社会之恩。如教学《飞夺泸定桥》、《我的战友邱少云》、《开国大典》等课文时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和社会给予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易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的情感。教学中,以文为本,以人为本,引导学生知恩、感恩,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心灵碰撞中体验人之为人的一切:感念生命之珍重,感念父母之恩,感念周围的一切,心存感恩。

2、作文课堂渗透感恩。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密切配合,教师除了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领悟作者的作文思路与表达特点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示范作用,换个角度,选取某些材料,进行写作训练。有些课文,常常给读者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深蕴内涵的议论,简洁朴素的叙述,概括粗略的描写,欲说又止的省略„„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根据作者的作文思路展开联想,续写这些艺术的

空白很有意义,如教学《穷人》一课,我先让学生了解到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课文结束后我要求学生续写课文,很多孩子都心怀感恩之情,写长大后有出息如何报答渔夫两口子,如何报答社会,如何成立慈善机构等,有的学生还发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感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及时地捕捉、挖掘、拓展这些素材,通过具体的课文,在充分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同时,适时、适度、得体地渗透感恩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感化,从而明白做人的道理。

四、课外延续和迁移感恩

1、学校要营造感恩的氛围。良好的教育气氛和校园文化建设会给孩子们提供感恩的土壤。我们可以利用每月办板报的机会,多向孩子们提出举办感恩板报比赛的要求,甚至学校周边的围墙也可以因此拿来利用。学校的宣传栏也要经常的做出这方面的宣传,各班学生可将自己的感恩故事挂在橱窗里供大家阅读。我们通过校园的物化和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感恩氛围,让每个孩子无论走到学校的哪个角落,都被一种浓浓的感恩情怀感染着。

2、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培养感恩意识。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发展帮助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让感恩教育走出课堂。向学生推荐有关感恩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尤其是对感恩思想表现得比较含蓄的范文,还可以出一些思考题让他们思考,甚至组织讨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引导,使他们有一个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于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感恩教育,进一步懂得那种质朴的报恩心理和高尚思想品德。 还要适时地开展演讲、辩论等比赛。课堂上进行的感恩渗透教育,说到底,也只是理念的培养与灌输,而感恩素质的提高,真正需要走出课堂。让学生举办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让学生在材料的收集、语言的锤炼、思想的提升上都受到感恩教育的影响,让感恩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3、节假日布置“孝心作业”。要求学生会烧做简单的一两样菜或一两件家务劳动,并利用双休日为家长尽一份孝心。这样的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学会思索。通过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收获最大的就是知道了父母要他们学习的原因,也让他们仔细去体会父母的艰辛,让他们学会了感恩、施恩、报恩。假期回来后向同学们讲述自己在家的故事,让他们互相教育和促进,让感恩的外延扩展到爱。

“路漫漫其修远兮”,感恩教育的渗透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感恩能净化人的灵魂,开启人的心智。学校要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不仅要培养高分数的优秀学生,更要教育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所以只要我们携手合作,在学生们最重要的人生阶段上种下“感恩”的种子,还怕将来没有收获吗?但愿

感恩之花绽放在每个孩子的心间,因为感恩,生活变得美丽,因为感恩,社会变得和谐!

第三篇: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我常常觉得自己很幸福,不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幸福是一种享受,幸福是成功的喜悦,幸福是默默的付出„„而我要说幸福是学会感恩。

我毕业于十堰市历史最悠久的小学——五堰小学。那里有我留下的足迹,有我最亲切的老师。又来到这里望着操场上奔跑的孩子们,我回忆了起来„„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们学校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请六年级女子400米的同学到操场上集合。”我听到后,急忙赶了过去,老师安排好后,我们站在起跑线上,等待体育老师的枪声,这时全场屏住呼吸,仿佛要在一瞬间内爆发出来似的,枪声一响,运动员们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飚了出去,“加油、加油„„”的呐喊声震天动地,我一股子气儿跑到了第一,可到第二圈的时候,就已经筋疲力尽了,是同学们的呐喊声给了我动力,我顿时觉得心里美美的,难道这就是幸福?是的,同学间真挚的友情让我感觉幸福。“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又在长的时候„„”一阵朗朗的读书声唤回了我的思绪,侧耳细听,原来是六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朱自清的《匆匆》啊!这时,脑海里立即浮现出老师上课的情景„„

我在班里算是矮的,所以总坐在第一排。一次老师给我们上作文课,老师边走边讲解,满怀激情、抑扬顿挫,两只手摊开,肩膀一擞一擞的,眼睛里注满了感动之情,让同学们深受感染,仿佛眼前就出现了老师讲课的情景,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教室里特别安静,没有一个人讲话,仿佛掉一根针的声音都听得见。此时,我觉得我是幸福的,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着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还不够幸福吗?

我幸福的感恩母校,是她,给了我纯真的友谊,是她,给了我学习的天地。因为感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那么和谐;因为感恩,这个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上美丽绽放。

金陵初一:符超

第四篇:让感恩之花绽放在幼小心灵

美的叶子

摘要:感恩是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承担起对父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让幼儿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很重要。通过多年的实践.本文总结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有益经验,使幼儿学会感恩,学会奉献,学会回报,学会责任。

关键词:幼儿 感恩 感恩教育

正文

自古以来,中国的父母一直把“一切为了孩子”看作是自己最大的人生目标。特别是现在,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有的家里六个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围着他一个人转,家长们视其为“小皇帝” “ 小宝贝” “ 小太阳”,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我们发现许多孩子们普遍没有感恩的概念,很多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是霸道、自私、任性。因此,加强对幼儿的感恩教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在《牛津字典》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所谓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和行为。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幼儿来说尤其重要。让幼儿从小知道感恩,让他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知道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是给与了他们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就知道要去爱别人,帮助别人,是德育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研究表明,人在6岁以前就已经奠定了其人格基础,后期的教育与塑造只能在这个基础上起作用。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所写道的:“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这正如江河的源头一样,水性极柔,一丁点人力就可以使它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正由于从源头上的一丁点引导,河流便有了不同的流 1

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我认为少儿们的精神正像河流的源头一样容易引导到东或者西。”而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应当引入幼儿园,那么幼儿园该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呢?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洛克的《教育漫画》中指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出来的。”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教师和家长来说,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在潜意识里影响孩子,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另一片天地,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作为教师,除了组织正常的感恩教育活动以外,在平常的其它活动方面也应该树立榜样。如老师之间,师幼之间在文明礼貌用语上的使用。让“你好”“谢谢”“不用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语时常挂在嘴边,对于小朋友对老师的帮助,要非常诚恳的对幼儿说一声:“谢谢”,小朋友受到老师的尊重,也会不自觉的去尊重别的小朋友、父母或是老师。

幼儿园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幼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自己的家中,如果他们整天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对待老人冷漠,自私,他能从小就会关心别人,感激别人吗?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孩子的的健康成长。父母对老人孝顺,孩子长大后就对父母孝顺。因此,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时主动带着孩子回去看望老人,表达对老人的关心和想念。父母也可以让孩子一起做做家务,一方面体验劳动的快乐,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辛苦与艰辛,要让孩子学会分担,并感恩所得到的幸福生活。如到了4岁以后就可以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吃饭的时候摆好碗筷,帮父母打好饭,下班回家给父母提鞋子,让孩子端杯水等等。同时家长还应该培养孩子主动对他人施恩的意识,如跟其它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要学会谦让,引导他们乐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还可以带领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友好的一起玩耍,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总之,生活在充满感恩和爱的环境里的孩子就更有爱心,责任心,就会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二、是抓住日常生活环节培养幼儿的感恩心。

人们相互之间的一声问候,不一定带来什么具体的财富,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但它却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让人感知到亲情与温暖,给人增添力量与勇气。1973年11月21日,第一个“世界问候日”诞生。现在,“世界问候日”的

宗旨也由“最初通过寄发问候信,呼吁和劝告有关领导人放弃军事手段,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发展成为“以促进人类相亲相爱为主题”的纪念日。我们也应该重视这种问候,因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能听到来自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的问候,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是另一番景象,多少因为被冷落而发生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因此应该从小教育幼儿养成问候他人的习惯,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都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可以看出,孩子是渴望爱心教育的,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老师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要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随机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在孩子逐渐有了一定的意识后,教师要提醒家长切忌向孩子灌输自私的观念,让孩子在同伴之间、邻居之间、家人之间学习谦让,让孩子在谦让的氛围中长大。

三、是抓住节日活动环节培养幼儿感恩的心。

中华民族现有许多节日,如春节、清明节、妇女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劳动节等等中就包含了“感恩教育”的内容,在节日时,给他们讲讲节日的由来,通过讲一些感恩的故事丰富他们对这些节日的认识,深化他们对节日的了解。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类感恩主题活动引发幼儿感恩行为。

因此,我们要结合这些节日庆祝活动,积极地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幼儿的感恩心。如国庆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到红西路军纪念馆观看革命烈士雕塑像,跟孩子们讲讲他们的革命故事和英雄业绩,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让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是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让孩子们树立对革命先辈的爱戴和感恩之情。还有“三八”妇女节,我们也可以请来孩子们的妈妈,让她们谈自己的工作,谈谈是怎样含辛茹苦养育孩子的,使孩子们切身体会妈妈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和拳拳之情,从而让孩子们心存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进一步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长辈的关心和呵护。

通过这些节日感恩活动的开展,可不断强化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感恩的种子,让他们在成长的岁月里潜移默化地将感恩的种子长成

一颗感恩的大树,回报家人和社会。

五、是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

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仅把眼光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还要凭借这教材内容,随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目前幼儿教材中,有些“爱心”素材就可以作为感恩教育的内容,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在实施感恩教育活动中,可以开展一些专门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感恩。教师要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黄香温席》、《乌鸦反哺》、《陈毅探母》、《哭竹生笋》、《羊羔跪乳》等,在晨间谈话、社会课中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醒幼儿心灵深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尤其是《三字经》、《弟子规》,就是很好的教育素材。

六、.社会教育是幼儿感恩心强化的平台

幼儿感恩心的培养除了家庭、学校外,社会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强化幼儿感恩心形成的重要平台。为了让幼儿能真正地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一些适宜孩子们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爱心捐资捐书、赈灾义演等。老师可以让孩子将他们省下的零用钱或者是压岁钱以及家里旧的书籍捐出来帮助那些因受灾或边远乡村家庭贫困的小孩,让他们去学习主动地关爱和帮助他人。通过社会实践教育,进一步强化培养了幼儿的感恩意识,使孩子真正地学会了关心人、帮助人。

七、发挥榜样的作用,进行感恩教育

首先,老师要注意收集、积累孩子身边典型的感恩教育素材,选择时机进行教育,这样可让幼儿通过身边可知可感的事迹增加感恩意识。其次,以中外人物的典型事例为榜样。在历史上,历代帝王治国的口号多是“以孝治天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生我、养我,百善孝为先”,“王祥卧鱼”就是很好的例子。

八借助好书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文学作品中很多感人的事迹,能在不知不觉中使人受到感染从而受到教育。家长和幼儿园都要给幼儿提供一些感恩教育的幼儿书籍指导幼儿阅读,使幼儿从中受到教育。

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

建立。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地面对生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才能从容地面对一切思想上的是是非非,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感激,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一句话感恩,即善待了自己,又快乐了自己。只有不忘父母之恩、人民之恩、祖国之恩,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和平与快乐,才能弘扬中华民族“孝廉”之美德。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和谐,明天更美好。从幼儿时期就让我们的孩子知道感恩,对于孩子的一生具有不可限量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晶.3到6岁幼儿感恩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龚顺梅.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J】.考试周刊杂志2011

第五篇:演讲稿 让感恩之花绽放

让感恩之花绽放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感恩之花绽放>>。 我感谢阳光,因为它能带给我温暖;我感谢清泉,因为它能带给我甘甜;我感谢老师,因为他们授予了我知识;我感谢父母,因为他们给予了我生命。

从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就带着一份永远摆脱不掉的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上的责任在一天天地加重,我们要学会承担,敢于去承担。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精神遗产,我们要懂得感恩,在这个世界上,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真挚、最无私的。感恩父母并不只是让父母得到物质上的享受,更多的是让父母得到心灵上的慰藉;感恩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前进的方向。花的事业是甜美的,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因为叶的事业是无比高尚的,他们能选择坚定地做下去,说明他们有一颗包容万物、宽容学生的心;感谢朋友,朋友能给我们带来愉快的心情,他们总在不经意间给我们支持和安慰,在朋友面前,没有那些矫揉造作,阿谀奉承,有的只是直言与关爱,理解与宽容。

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含辛茹苦地培养我们成才,老师的教诲,是为了让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报答父母是我们的责任,感谢老师是我们的责任 ,好好学习更是我们的责任。

感恩就意味着责任,感恩,是心与心的撞击,它可以迸发出爱的火花,我真诚地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履行好自己的责任。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上一篇:规划证明范文下一篇:供货合同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