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写论文范文

2022-05-11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教师编写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科技汉语教学需要将专业词汇、科技语体及其句法特点等方面都纳入教学内容范围,相关教材的编写也要根据这些内容进行课文的筛选和练习的设计,并考虑与相关课程的配合。目前的科技汉语教材在层次定位、文本筛选、生词界定、与专业课程关系、任务设计等方面普遍存在问题,而科技汉语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书面阅读的形式开展教学。

第一篇:教师编写论文范文

谈怎样编写乡土音乐教材

当前,地方乡土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已受到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为此编写好地方乡土音乐教材也就成为了各地教材教研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本人通过参与地方乡土音乐教材的编写,归纳了一些基本的思路和想法,

特提出供同仁参考。

一、地方乡土音乐教材的定位

地方乡土音乐教材的定位,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有如下表述:“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并指出将教材总量的15%—20%留给地方教材及学校教材,且明确了地方乡土音乐教材,只能是对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辅助和补充。

地方乡土音乐教材的主要功能在于地方乡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以教材编写思路应该定位于:了解地方乡土(民族)音乐文化历史,传承和发展地方乡土(民族)音乐文化。

二、地方乡土音乐教材的定量

在确定教材编写思路的基础上,要对教材的容量进行分析和确定,也就是要明确教材编写的总课时。

首先,根据“课标”中对教材编写的表述,“15%—20%留给地方教材及学校教材”。这里面包括有各地在国家课程标准教材中增加的地方乡土教材内容,全省和区域的地方乡土教材内容,以及地方与学校的地方乡土教材内容,因此,各级地方乡土音乐教材编写的比率大约为5%—15%,总容量不能超过20%。

无论编写全省性地方音乐教材还是区域性乡土音乐教材,其教材容量应确定为小学阶段每学年占课时4.5节,合计约27—30个课时;中学阶段每学年占课时3.6节,合计约10—12个课时,中小学总计约37—42个课时容量。这42节课时必须结合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教材,渗透在常规音乐教学中。因此,地方乡土音乐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按照每个学年逐年来进行编写,只能将各个学段和各个年级进行整合编写。

其次,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决定》(国发2001年21号)中指出,“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因此,在总容量不超过42课时的限度内,如编写全省性乡土音乐教材,还要为区域性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留有一定的空间;如编写的是区域性乡土教材,也应给校本教材留有一定空间。

三、教材编写的基本模式与架构

根据以上国家对地方乡土音乐教材的定位,以及对教材编写容量的要求,地方乡土音乐教材可以分别用两种模式来进行编写。

一是分学段编写模式。即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分别采用不同学段分册编写。如小学和初中,或者分小学一至三年级、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等模式编写。二是采用全一册编写模式。即将小学和初中编写为单一册等。如广东乡土教材采用的就是全一册编写模式。即将一至九年级的乡土音乐教学内容和广东地区三大语系的地方乡土音乐的各个门类汇集为全一册。分三个单元:“广府乐韵、客家乡音、潮乐声声”,每个单元十三至十四课时,合计为三十九至四十二课时。

笔者认为,地方乡土音乐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别:声乐(各种以声乐表现的音乐:山歌、小调、民谣、渔歌等,如广东地区的咸水歌、叫卖调等)、器乐(各种器乐曲、打击乐等,如广东音乐、潮州音乐、狮子锣鼓等)、说唱音乐(各种带有说唱形式的音乐,如广东地区的木鱼、龙舟等)、舞歌(各种带有舞蹈形式的音乐,如广东地区的英歌舞等)、戏曲(各种地方戏剧和戏曲等,如粤曲和粤剧等)。

根据地方乡土音乐文化体系形成的特点,以及依照地方乡土音乐内容种类的划分,地方乡土音乐教材的基本架构可以采用以下两种设计:

1.对于地方语言变化不大、风俗民情基本一致、乡土音乐文化相对统一的地区,音乐教材的架构可以按照乡土音乐的类别来进行构思和设计,如采用声乐、器乐、说唱音乐、舞歌、戏曲等类别为线条来编写。

2.对于区域内民族较多、语言和乡土音乐差异性较大、艺术表演形式多样化的地区,如广东、新疆、云南等地区,则可以采用或以语言、或以民族所形成的不同乡土音乐为线条的基本架构进行编写。

如前所述,广东地方乡土音乐教材,为突出体现广东乡土地方音乐文化内容的综合性,是以广东粤语方言、客家方言和潮汕方言三大语系所形成的乡土音乐文化为线条,创立三位一体的教材编写基本架构,将广府音乐、客家音乐、潮汕音乐汇集于一本教材,以“广府乐韵、客家乡音、潮乐声声”三个单元来全面呈现广东乡土音乐文化的。

其编写意图:一是为了方便广东各个方言地区的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学习本地区方言的乡土音乐文化的风格特征、种类和表演技巧与形式,同时对各类音乐文化的历史与发展、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也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为不同方言地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对广东地区的地方乡土音乐文化全面了解和学习的平台。

为使乡土音乐教材成为学生的一本课外读本和可查找的资料,我们在教材的每个单元首页都设计有不同地区乡土音乐和种类的概述,并设置了乡土音乐小词典栏目,将相关的详细资料附在教材之后,供学生们自己查找。

在对教材编写思路、编写容量以及编写模式设计好以后,就要考虑设计每节教学课时的内容,也就是基本栏目(教学活动)的设计:如欣赏、音乐实践、创编、人物介绍、作品介绍、小词典等。基本栏目(活动)的设计要依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课标”中提出的教学理念,以及对学段目标提出的要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选择合适的栏目与活动形式进行编写。

如广东乡土音乐教材依照上述要求,创立了活页式的教材编写模式。根据“课标”对学段的要求,选择相适应的歌(乐)曲,对每首歌(乐)曲进而到每个课时的教学进行单独的设计,即每个音乐作品(或课时)都设计有音乐欣赏与体验、音乐活动与创编、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介绍、音乐小词典等。这些教学内容可以用整课时进行教学,也可以选择部分音乐教学内容与“课标”的常规音乐教学内容整合一起来进行教学;可以按照学段目标要求进行相对集中的教学,也可以结合学校或社会乡土音乐活动进行教学。

总之,教材栏目的设置要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符合“课标”的要求,方便教学使用与教学活动的开展等。

四、乡土音乐教材编写要注意的原则

1.乡土音乐作品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当地的音乐文化和传统的乡土音乐社会活动基础上的,因此,在内容选择上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选择既符合学生学段目标的音乐作品,又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乡土音乐作品;选择既具有一定时代感、通俗易懂的乡土音乐作品,又是乡土音乐中特色鲜明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选择既体现乡土音乐的审美性,又体现乡土音乐的文化性的作品等。

2.地方乡土音乐教材的编写,“课标”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定位,因此,乡土音乐教材的编写一定要突出补充性与可选择性,实现与国家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的对接,与“课标”学段目标和教学实施的对接,与学校乡土音乐活动内容的对接,与社会乡土音乐文化活动的对接等。所谓补充性,是在教材的容量和编写模式上体现对国家音乐课程教材教学内容的补充,对国家常规音乐课程教学实施的补充,对学校乡土音乐文化开展的内容补充,对社会乡土音乐活动参与的补充等。可选择性是指,在常规的国家音乐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对乡土音乐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并整合到教学中;在学校乡土音乐文化开展和参与社会乡土音乐活动中,可以选择乡土音乐教学内容参与到活动中。

3.地方乡土音乐教材的编写目的就是为了传承地方乡土(民族)音乐文化,培养乡土(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和乡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人。因此,乡土音乐教材在编写时,既要考虑音乐作品与传统的对接,又要考虑音乐作品与时代的对接。如《广东乡土音乐》中将客家山歌《卖杂货》与汉族器乐作品《卖杂货》,以及现代钢琴作品《卖杂货》编在一起,使学生既可以学习传统的音乐作品,又可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新与变迁,以及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脉络等。

这里还要再一次强调“学生为本”的原则及“课标”中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乡土音乐教材的内容一定要根据“课标”要求的学段目标,选择与学生心理与生理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喜闻乐听、耳熟能详的乡土音乐作品。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根据不同学段目标的要求,应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在低年级设计以参与、体验、感受为主的活动形式,高年级则设计以参与、实践、欣赏为主的活动形式等。

作者:伍向平

第二篇:科技汉语教材编写模式探析

摘 要:科技汉语教学需要将专业词汇、科技语体及其句法特点等方面都纳入教学内容范围,相关教材的编写也要根据这些内容进行课文的筛选和练习的设计,并考虑与相关课程的配合。目前的科技汉语教材在层次定位、文本筛选、生词界定、与专业课程关系、任务设计等方面普遍存在问题,而科技汉语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书面阅读的形式开展教学。科技汉语教材应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可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不同等级配合不同的专业课和通用汉语课情况进行教学目标、课时量、授课方式的设定。这样一方面能够考虑不同阶段以恰当的方式与各阶段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衔接,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语言水平的逐步提高获得学习上的获得感。

关键词:科技汉语;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理工科留学生

來华接受学历教育的留学生在汉语基础阶段之后,仍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汉语学习,才能弥补其汉语水平与运用汉语进行专业学习之间的鸿沟。对于理工专业的这类留学生而言,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数理化知识补习,而这同时也需要相应的、额外的语言学习。但是,作为学生的汉语基础,目前普遍使用的通用汉语类教材和教学大纲、标准都没有在词汇、句型、篇章以及功能理解和表达方面做出有针对性的设计。很多学校对完成预科的标准也设定在HSK四级即可,即使是预科要求达到五级,学生在科技汉语的词汇、特有句式、语体、场景运用等方面仍有所欠缺。

一、科技汉语教材中的几个问题

我们考察了近三十年来部分针对理工专业学生编写的汉语教材,认为目前的科技汉语教材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位不清

多数教材都是孤立地为类似“科技汉语”课而存在,在实际编写过程中没有将教材放置在整个汉语培养体系、特别是预科教育中来考虑,对教材在课程体系中如何加以使用、如何与其它通用汉语教材进行配合、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问题能够解决到什么程度,都不清楚。另外,教材及其相应的课程在汉语及专业学习过程中何时介入、如何介入,两者之间是否存在重叠或者过度教学等问题,也不清楚。

(二)难度不定

语言难度不稳定,知识难度偏低。多数教材是面向预科或基础汉语层次,其选用或编写的阅读文本基本为两类,一是科普类文章,二是经过简单化改写后的数学、物理概念。这些文章与学生要学习的专业课教材文本相比,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篇章方面难度明显过低,科普类文章用词较口语化,长句也较少,专业术语出现的数量和频率都被高度弱化,与专业课文本相去甚远,同时却存在着大量的普通汉语的词汇;二是在内容上覆盖面太小,更没有针对性,多数教材都是以科普的方式覆盖有关科学的各个方面,呈现出广而杂的局面。这样的教材与其说是科技汉语读本,不如说是以科技知识为内容的通用汉语阅读。

(三)生词界定模糊

生词的范围界定模糊,要么不加控制,生词量巨大;要么过于宽泛,混杂了大量的通用汉语生词;要么界限不清,几近等同于专业术语,没有对两者之间的区别作出说明,也没有针对此二者以及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程度作出要求。

(四)无效练习多

机械练习、无效练习较多,以语言功能为纲、训练学生完成具体专业活动的任务较少。多数练习是针对大篇幅的阅读文章进行的阅读理解练习,询问对文章意义了解的正确程度;还有部分练习是看拼音写汉字、看汉字写拼音、选词填空等无意义练习。这些练习很少考虑到词汇、句式的使用问题,其设计没有考虑使用的场景、限制条件等,更很少有练习是通过理工科任务设计的方式来进行语言训练的。何况,这些练习所练到的词汇、句式是不是该课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不是科技汉语教学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都有待商榷。

(五)针对性不强

针对某一理工类专业的语言教材很少。相对于商务、外交、汉语言文学、医学等针对某一方面的专门用途汉语来说,科技汉语或者说理工科汉语显得过于宽泛,理工科概念下属的各学科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从量子通信技术到装配式建筑施工、从太阳黑子观测到水文信息采集,很难笼统地用“科技”或“理工”这一概念来广泛概括各学科的语言特点。

二、影响科技汉语教材编写的因素

根据上述总结出的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中的阅读需求,我们总结了科技汉语教材编写应当注意的重要因素。

(一)教材编写及使用的层次

对于一本或一系列科技汉语阅读教材而言,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其应用对象是怎样的汉语水平,另外还需要考虑的是该教材是否为独立使用。这两点决定了教材中生词、句式的选用以及文章挑选、改写在难度上的把握。教材的编写必须要考虑的是它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是从什么时间点、以何种方式介入,学习之后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其中涉及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科技汉语教材与通用汉语教材相匹配的问题,继而还有科技汉语课程与通用汉语课程相匹配的问题。对于大部分需要用汉语完成专业学习的留学生而言,在第一年汉语预科学习之后,他们可能会进入另一所大学或同一所大学的另一个学院继续学习,教学管理者很少会在他们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中加入专门的汉语课程来补强他们语言方面的欠缺,更谈不上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方面做到跟预科阶段很好地衔接。这也就对科技汉语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挑战,必须既满足学生本科阶段的语言需要,又能接上其预科阶段的语言基础。

(二)词汇量的确定

科技汉语阅读教材的总词汇量以及每一课的生词数量都需要严格把握。上述教材中,以科普类文章阅读为主的教材的词汇量较大,基本每一课都有五十个到六十个生词。这个规模与一般的中高级汉语教材相近,于是就存在一个输入数量与学生消化能力之间的差距。据我们了解,离开预科阶段、进入专业阶段(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历教育学习之后,学生能够投入到汉语学习当中的时间和精力是极其有限的,中高级汉语教材如此大规模的生词量对学生来说已经是足够饱和,而科技阅读如果再加入如此大量的生词,学生面临的情况就是科技汉语的生词和中高级汉语的生词是两个完全不相结合、没有互补关系的系统,需要同时识记这两个方面,其结果必然是学习负担沉重,识记效果打折扣,两头都会出现学不扎实的情况。

(三)词汇的筛选

与上一点相关的是选用哪些词汇作为阅读课文的学习重点。上述教材中的生词基本存在随机性和重复性两个问题。随机性指的是只是根据所选用的科普类文章中的内容来确定生词,文章有什么词就教什么词,而没有考虑到科技汉语教学应该教哪些词、不应该教哪些词。重复性指的是这些生词当中有一部分跟HSK五级、六级词汇是重合的,或者是跟一些中高级汉语教材的生词相重合,这就有可能造成一些生词在中高级汉语课上学过了,在科技阅读课上又重新学了一遍的情况。因此,哪些生词是学生在专业学习阶段会必然涉及的、哪些是某个专业所特有的或出现频率特别高的、哪些是通过翻译就能直接解决的、哪些必须是结合文本语境才能理解的等等都需要进行仔细的甄别和筛选。

(四)科技语体语感的培养

科技汉语阅读教材的培养重点除了词汇、句式等有形的语言点之外,还应当发挥阅读训练的特点、针对科技汉语语体的特点进行有关科技语体语感的培养。科技汉语语体有别于日常口语语体,其所用词汇较生僻、句式较特殊、句长较长,且夹杂了较多的古代汉语遗留现象,这些特点都是通用汉语类教材所不具备的,尤其是初中级阶段的汉语教材很少会出现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篇章阅读的训练。

(五)特有语言结构的学习和练习

上述的科技汉语语体特点浓缩地体现在专业教材文本中大量地存在固定的格式,有的是以语块的形式完整地出现,有的则是以缩写、扩展等形式根据教材作者的意图的临时用法。如大学数学、大学物理教材中经常出现的“当且仅当、有且仅有”;再如科技类文本中经常出现的“视距传输、首发星、通达率”等等。这些情况是通用汉语教材很少出现、很少训练的,却在理工专业学习过程中、科技文本阅读过程中会大量出现。现在很多汉语教材在编写和教学的时候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将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放在应用场景下进行功能教学,但在科技汉语类教材中这一点做得还不完善。不少教材仍然是生词和结构眉毛胡子一把抓,只列出一个生词表,注明词性和英文翻译就完事了,對于学生而言,学生很容易就把结构当作一个一个单独的生词来识记,却不知道怎么组合应用。我们认为科技阅读的内容应当是根据专业教材的语言特点进行设定的,其课文中所要让学生掌握的词汇、结构应当是在专业课教材中超出了通用汉语的范围、但又不属于专业术语的那一部分。除此之外,教学内容中还应加入对篇章阅读的训练和对相应语言功能表达的训练。

三、科技汉语教材的层次及课程的开设

高增霞(2016)提出将学术汉语课程从本科阶段一直延伸到研究生教育阶段,并且认为教材的研发需要解决好“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根据以上所列各项因素,我们认为科技汉语教材难度涉及课文的内容、体裁、生词数量、生词间距、句长、篇幅等方面的设置,其不应以专业知识学习的深度作为主要参考,而要随着学生汉语能力的提高而进行难度等级划分,并从初级开始就要有意地进行对科技语体语感的培养。

教材的编写以功能为纲,将科技汉语阅读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全部以科技文本作为课文,配合通用汉语课程进行专项辅助。具体如下:

(一)初级

初级阶段的科技汉语教学开设于汉语预科阶段或一年级的后半段,即零起点学生在基本完成了HSK四级或五级考试的任务,汉语水平达到了教育部或学校的硬性要求,能够使用进行一般的日常沟通交际。在此基础上介入科技汉语教学,一方面巩固其通用汉语的能力,另一方面利于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向科技文本转移。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为:一是使学生适应科技语体的语言输入,二是扩大通用汉语词汇量。这一阶段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扩大词汇量的同时适应科技语体的特点,利用之前汉语学习过程中总结出的学习方法,快速、大量接受新词汇以及难度等级较高的词汇;同时,利用这些词汇编写篇幅较短、但句式较复杂的课文,并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本阶段的生词主要依靠HSK词汇大纲中的五级词和六级词来编写文本,加入一些科普文章中常见词汇。在课文编写时,所改编的课文的主题应当从此时开始起就集中在科技话题方面,即可以从科普文章中挑选,也可以在日常生活类话题中挑选出有关技术分析、产业发展、科学原理等方面的内容。教材的体例按照科技方面的话题进行编排,每课生词控制在60个左右。本阶段用40课时,即每周4课时1课,共10课。课程可分散于每周进行,也可在一个时间段集中进行。

相应地,课程教法为:生词的学习以自学为主,放在课下时间由学生自己查找意思、识记并造句。课上时间第1个课时用于对生词自学的检查和重点讲解,教师创造场景让学生进行生词造句。第2、3个课时用于课文的精读和泛读,重在通过大量的阅读培养学生对科技语体的熟悉和适应,训练其对长句、难句的理解,以及篇章泛读的能力。第4课时进行听力理解练习,即通过听说的方式适应大量的生词和科技语体。

(二)中级

中级阶段在学生进入本科或学历教育学习阶段的第一年上学期,即专业基础课开课前。这一阶段学生在经历前期的通用汉语基础的打底和初级科技汉语的强化后,应当达到了能够适应科技语体阅读的程度、具有科技语体的语感。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为:一是学会科技语体中的各项语言功能,二是继续扩大通用汉语词汇量,三是增加科技术语的数量,四是有意训练学生进行科技语体的表达。

本阶段的生词主要采用HSK词汇大纲中的五级词和六级词、科普文章中常见词汇,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基础学科中的常见术语。按照单韵鸣(2008)引用的专用外语教材的模型,课文输入的内容“包含专业学科的知识内容(content),提供语言典范(language)来例示专业词汇、句法以及篇章的特点”,因而对上述基础学科的高中课本或大学基础课本,如《高中物理》《大学数学》等课本中的课文进行改编,控制词汇量,每课通用汉语类生词的数量控制在20个左右,减少其识记负担,但大量增加科技术语的生词量。每课的句式和句法,在不影响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持原课本的复杂状态。教材的体例按照上述基础学科的专题进行划分,每一课训练若干功能表达项目。本阶段用40课时,即4课时1课,每1课大约涵盖2个功能表达项目,共10课。整体课程尽量压缩在开学两至三个星期之内完成,在专业基础课授课前进行。

相应地,课程教法为:每课首先用2课时进行功能项目学习,通过场景或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完成功能项目的表达,并进行巩固性的小型练习。第3课时通过主课文进行科技语体阅读理解。第4课时对功能项目进行复习和应用,并进行拓展阅读。

(三)高级

高级阶段设于中级科技汉语课程完成后的第一个或第二个学期,专业核心课开设之前,即这一阶段的学生应当能够阅读基础性的专业教材,其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困难在语言上应当缩小在专业术语不懂,而不是科技语体的不适应。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针对学生所学的某一专业,使其能够读懂一般难度的专业教材和文章,并进行一般描述性的专业写作输出。生词使用专业课教材中出现的通用汉语词汇和专业术语。在课文编写时从专业课教材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原文,仅对不合句法、冗余信息的表达进行改写,最大程度保留原文的状态。本阶段用20课时,每周2课时1课,共10课。

本阶段教学不在于大量集中式的阅读训练,而是保持学生对科技语体的语感以及进行阅读时的紧张感。每课用2课时,第1课时用于训练学生在原文综合运用语言要素进行意义理解、重要信息快速识别、大义总结等任务练习。第2课时就课文中难词、难句进行精读理解。每一课的课后练习包括两部分,一是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性练习;二是就当课某一话题或某一特定任务进行专业写作练习,包括实验报告的撰写、研究结果的总结、个人看法的表达、实验过程的描述等。

四、结束语

科技汉语教材的编写与相关的课程开设及教学方式应当是紧密相配套的,通过以上的分层级形式进行设计,我们认为其有利之处有以下四点:

1. 结合通用汉语教学课时实际情况进行时间分

配,在初级阶段专业课较少时,能够较多进行科技汉语教学,输入大量新知识并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中级阶段可以根据专业课开设情况随机调整科技汉语课的安排时间;高级阶段专业课较多时,能够见缝插针地进行有效复习。

2. 充分考虑到科技汉语课与通用汉语课之间的

衔接关系,尤其是在初级阶段,设计在基本的汉语课及HSK考试任务完成之后再进行科技汉语课教学,既能够利用学生学习汉语的热度、积极性和学习方法继续进行语言学习,又能够在之前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不至于相互重叠、彼此干扰。

3. 有效兼顾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教学内容的语

言状况,让学生有层次地接受、适应、理解专业课内容。

4. 分层次的设计能够使学生自身在学习时增加

获得感,且能够明确意识到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重点的不同,并配合通用汉语教学的难度层次逐步提高。

虽然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发现了以上的优点,但这样的设计仍然会受到整体培养方案、各阶段培养目标、学生语言能力差异、语言教师的理工科专业知识等因素的制约,造成在课时数量的安排、与专业课在内容和时间上的配合、教材内容的编写、学生语言学习进度、学生后期学习动机等方面可能會出现问题,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教材编写以及教学实践中需要着力思考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高增霞,刘福英.论学术汉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14(02):

44-51.

[2]李泉.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11(03):110-117.

[3]李泉.试论汉语预科教育若干问题[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6(03):19-27.

[4]单韵鸣,安然.专门用途汉语课程设置探析——以《科技汉语》课程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0(08):258-263.

[5]单韵鸣.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的编写问题——以《科技汉语阅读教程》系列教材为例[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02):31-37.

[6]张黎.专门用途汉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胡越 王宇晨

第三篇:高职教材现状与教材编写

摘要:高职教材应反映高职教育的特点,应坚持理论的适度性、应用的系统性、实践的指导性、内容的先进性。但我国高职教材存在着重理论体系完整性,轻动手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陈旧、对学生引导不够、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衔接、教材建设的立体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因此,高职教材编写必须进行彻底改革,建立基于工作流程的教材编写机制。

首先,在教材编写中应按照岗位工作流程、以工作实践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其次,教材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第三,教材编写结构应为:学习情境——项目任务——知识点——巩固提高等;第四,教材应是立体化教材。

关键词:高职 教材 编写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科学合理的教材,对改变教学氛围、培养合格人才起了非常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高职教材建设,还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部分教材还没有真正过渡到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体系上来,不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阻碍。因此,必须进行高职教材的改革。

1 高职教材的现状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由于我国高职教育总体发展时间较短,高职教材建设落后于高职发展的需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重理论体系完整性,轻动手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特点首先是职业性,这决定了其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普通高等院校是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教学侧重研究(学术型人才)和设计(工程型人才),强调理论体系完整性,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则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而职业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為主,强调现场操作(技能人才)和管理加操作(技术型人才)。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理论以够用为准,理论为应用服务。因此在教材编写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院校有明显的区别,应由理论系统性转为应用系统性,由重理论转重实践,但目前高职教材“还没有真正过渡到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体系上来,不适合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①,为此必须进行教材的改革。

1.2 教材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由于高职教材编写者,大多是在校的“校门”老师,没有直接接触生产、管理和服务实践的活动,对实践缺乏了解。从而导致教材内容的滞后和脱离实际。以《电子商务概论》笔者曾分析了20本高职教材,在电子商务模式分析,大多只研究了B2C、C2C、B2B等电子商务模式,对于新出现的O2O模式等在教材中很少出现。

1.3 对学生引导不够 在高职教材中,普遍存在忽视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的问题,引导性内容缺失或偏少。很多教材虽然有案例,但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分析案例,解决案例提出问题应如何查阅资料。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自己分析寻找答案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不能起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

1.4 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衔接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由于高职是职业教育,因此,在高职教材编写中,应紧密结合职业证书,教材内容要包含和高于职业证书,但是目前高职教材脱离比较严重,学生通过学习,很难直接通过职业证书考试,在考前还要花很多钱去参加培训。这主要是由于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尚处在起步阶段,没有真正理解其含义。

1.5 教材建设的立体化程度不够 立体化教材是指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提供而提出的某课程的整体教学解决方案,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提高教学、学习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立体化教材通常包括以教科书为中心的多种资源,但是目前高职学校大多只使用纸制教材。

2 高职教材的编写体系

高职教材应反映高职教育的特点,应坚持:理论的适度性、应用的系统性、实践的指导性、内容的先进性。也就是说,高职教材理论以够用为度——即理论能够为实践服务,能够指导实践就可以了。基本知识采用广而不深、点到为止;应用的系统性——教材没一部分应是实际工作岗位的一项任务或完成任务一个步骤;实践的指导性——高职教材中就应该包含指导学生真做、真感受;内容的先进性——高职教材内容要紧密结合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换,随时更新。高职教材这些特色决定了高职教材编写必须彻底改革,基于工作流程的教材编写机制正满足了高职教材的特色。

首先,在教材编写中应按照岗位工作流程、以工作实践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其次,教材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第三,教材编写结构应为:学习情境——项目任务——知识点——巩固提高等;第四,教材应是立体化教材。

2.1 学习情境的设计 学习情境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课程实施方案,是按照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设计的学习单元。设计学习情境应做到每个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学习情境应是同一范畴的事物;学习情境之间是平行或递进的关系;个别情况学习情境可采取工作步骤;②学习情境可为实际工作任务或设计的工作任务,另外,在学习情境设计时可将各情境均涉及的内容单列,设为“公共情境”。

《网络广告设计》是按照网络广告策划、设计、管理的流程,笔者在编写十二五规划教材时,进行了如下设计,此书在没有任何修改的情况通过国家教委的审核。

学习情境一,知晓网络广告,这是一个“公共情境”全面地介绍了后面学习用的网络广告的基础知识,使读者能够对网络广告有全面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习情境二,进行网络广告调查,是设计活动的基础,是进行设计的第一部,网络广告调查结果决定着广告设计;学习情境三,编制网络广告预算,是第二部,预算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媒体选择和设计的其他活动;学习情境四,掌握网络广告设计原理,从心理学、色彩学等不同角度研究了网络广告设计时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网络广告设计的最基本知识;学习情境五,制定网络广告的目标和媒体计划,主要讲述如何制定广告目标和编制媒体计划;学习情境六,进行网络广告创意,主要从主题和创意方法等角度分析了完成创意的基本工作;学习情境七,进行网络广告组成要素的设计与制作,将一个网络广告划分为文案、图像、声音和视频等部分,研究各个部分的具体设计制作方法;学习情境八:制作网络广告作品,主要从具体实例入手,介绍不同形式网络广告的制作方法;学习情境九:发布网络广告的发布,着重分析网络广告的发布方法和技巧;学习情境十:评估网络广告效果,从心理、经济、社会角度分析如何评价网络广告效果;学习情境十一:撰写网络广告策划书,分析网络广告策划书撰写方法。

2.2 项目任务的设计 项目任务是完成一项工作的流程、步骤必须开展的工作或必须掌握的技能,例如在《网络广告设计》“编制网络广告预算”情境中,根据编制网络广告预算步骤,我们设计了:分析影响广告预算因素、选择预算方法、分配预算、编制预算表等任务。在“网络广告策划书”中我们设计了了解网络广告策划书、设计网络广告策划书封面、撰写网络广告策划书征文。

2.3 知识点的设计 知识点是完成各项任务或形成各种技能时应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在编写高职教材时,这些理论教材的编写应本着够用的原则,以技能形成为核心,而淡化学科的完整性。例如在“了解网络广告策划书”,我们设计策划书结构和作用两个知识点,學生知道谁要写策划书,和策划书撰写的基本内容。

2.4 巩固提高 教材中设计巩固与提高包括两个内容,理论测试题和实际操作题。理论题型主要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和案例分析等。目的在于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题主要是一个学生一个任务环境,让学生完成某项操作,以此来检验和提高学生技能。

2.5 立体化教材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多样化,这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就内容而言,应考虑主体知识、案例及案例分析、习题试题库及答案、教案、课件、学习软件、自测(考试)软件及其他内容的提供;就外在形式而言,应提供主教材、辅教材、配套电子资料(电子资料库)、教学网站;或提供纸质教材、音像制品、电子资料、网络出版物等。就服务对象而言,应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学习资料。

根据《网络广告设计》的特点,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除了编写纸质的主体教材外,还设立了教学网站,网站结构如图所示。

图1 网络广告设计教学网站

注释:

①李辉:《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评价体系的研究》,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2。

②山颖:《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中学习情境的设计》,载《职教论坛》,2008-08(下)。

参考文献:

[1]雷振华.高职教材编写现状与出版趋势——以高职文秘专业教材为例[J].出版科学,2012-06.

[2]程时兴.高职教材特色及其编写[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3]陈湘,欧阳广.基于工作流程的立体化教材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

基金项目:本篇文章为2014年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改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71205041010/020。

作者简介:杨英梅(1963-),女,北京人,副教授,从事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研究。

作者:杨英梅

上一篇:水利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工程计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