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编写分析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通常情况下教案编写过程中存在的对象状况分析不足,不能形成动态的方案,课堂利用率不高,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编写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案编写分析论文 篇1:

高职院校英语教案编写的误区与矫正策略研究

摘要: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英语课堂教学中却缺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英语教案编写中存在的误区入手,提出了高职院校英语教案编写应遵循的原则,最后阐述了矫正误区的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英语教案编写 误区 矫正策略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现代意义的教案设计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教案内容应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既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读写译课程,充分体现个性化,又要使不同起点的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写的能力;既要保证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因此,从建构主义看,大学英语教案编写应该与大学英语教材进行对比,把教学对象、教学手段、教法作为教案编写的重要环节,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构思和设计。把这种构思的轨迹,设计的思路用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再灵活地运用于课堂。然而,一直以来,不少英语教师都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把教案设计单纯理解为机械式的流程图:Teaching objectives—Contents—Teaching steps—Homework.从而导致了英语教学中诸多问题的出现。

1.高职院校英语教案编写中存在的误区揭示

精心编写教案,应该着重考虑学生的特点、水平、授课的内容,以及教学的重点,使教案既保证英语教学计划的完成,又使课堂活动有序进行;既对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讲解,又使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然而,在实践中,英语教师的教案编写中却存在种种误区,严重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1.1目的不明确。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写不写英语教案照样可以上好课,英语教案组织无关紧要,有的不愿写英语教案或只写提纲。不认真钻研和处理教材内容,把教材内容一味地按顺序照写在教案上,完全是抄书背书式。此外,由于以往的教案,往往多偏重于教学内容而轻视教学活动的设计,使英语教师误以为写教案就是把一次课所要讲授的知识加以收集和整理后记录到教案纸上。因此,有的英语教师认为自己教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书,对教材内容早已滚瓜烂熟,没有必要年年写新教案,只要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每年补充一些新知识、新进展,删掉老化、陈旧内容就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学生实际,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实施“满堂灌”的教学手段,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1.2方法不恰当。有些英语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实行“教案搬家”或抄备课手册或抄优秀教案选或抄别人教案的方法。有的英语教师虽有教案,却不按教案组织课堂教学,只用于应付检查。此外,由于英语教师对教案内涵的认识存在偏差,致使有些英语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只注意知识的罗列而不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即只注意了“教什么”而忽视了“怎么教”。结果,把教案写成了讲稿,成了课本知识的浓缩或者干脆把教案写成了讲授提纲,导致教学中重难点不明确,突破重难点的措施不得力,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没有有机地统一起来,导致事倍功半,严重削弱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1.3评价不科学。日常教学活动中,由于教案过于注重书写和形式,因此,在考评时,往往凭着书写工整、结构完整、环节清楚、字数多少、板书设计、教学随笔数量等来评定教案。其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这样本质的东西,往往被忽略,有个性的教案往往得不到公正的肯定和倡導,“逼迫”英语教师随“大溜”,不敢站到英语课改的前沿,久而久之英语教师的教案就还原到管理者的意识上来,迎合管理者的要求。此外,在形式上,目标、重难点、提问、板书、课时、教具等均作统一要求。不考虑英语教师的个性、教学经验与能力、学科的差异、内容的侧重,不顾教师、班级的实际情况,追求统一的检查与评定,束缚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导致了英语教案形式上的“八股”,使本来很严肃、很有创意的编写变成了抄写,失去了教案设计的本意。

2.高职院校英语教案编写误区的矫正策略

2.1改进教案编写理念,提高教案编写质量。根据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实际,面对出质量、出人才的需求,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点放在课堂上,向课堂要质量,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要做到功在课前,利在课堂,益在学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要有一份实用的教案。所以,英语教师在撰写教案时必须求真务实,将工作的重点由应付检查转移到扎扎实实地钻研教材和精心备课上,深钻细研,从大纲、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板书设计等抓起,力求细、实、活。要以钻研教材为主,以写教案为辅,先钻教材,后看教参,而且教参仅供参考,既要备教师怎么教,又要备学生怎么学,杜绝抄袭教案,杜绝做教案作业,杜绝撰写不实用和低质量的无用教案。

2.2创新教案编写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由于工作量较大,负担较重。要从繁重的教案撰写劳动中解脱出来,就必须改进方法,在不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取巧”。根据英语教学实践经验编写出质量高、效果好的教案。如卡片式教案、补充式教案、旧教案翻新甚至课本旁注释式教案等。为了减少编写教案时重复、繁琐的过程,还可编写提纲式、要点式的简案。此类教案,从形式上看,环节是少了一些,文字是短了一些,但效果要强于作业式教案。此类教案中有新的见解,适合于自己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简案编写既可在教学中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又可节约时间用以钻研教材、研究教法,鼓励教师创新出成果。

2.3优化教案考核方式,注重教案实用效果。学校内部,要遵循教育规律,改进英语教案考核方式,制订出科学可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案。要坚决摒弃一看数量,二看环节,三看书写规范的非科学性评价体系。课备得好不好,检验的唯一标准是看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运用是教案的生命。只要通过精心、扎实的课前准备,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实际,达到提高讲课质量、学生素质的目的来编写教案的方法就是切实可行的。如:旧教案上备新课,新教案书写时每页的竖行三分之二备新课,三分之一留空白,第二次上课时备新课,旧教案上写好课后记载等未尝不可。根据英语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成绩评选出免检教师教案。这样,不但减轻了英语教师写教案的负担,避免了做教案作业的机械性、繁琐性,而且有力地调动了英语教师潜心钻研教材和钻研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莫春娇,何新凤.教案编写及其评估指标体系的研制[J].教育与职业,2007,(23).

[2]陈华忠.直面教案编写的误区与对策[J].吉林教育,2006,(11).

[3]缪红梅.教案编写应该灵活多样[J].中小学管理,2006,(05).

[4]于书颖.中学英语教案编写应注意的问题[J].辽宁教育,2002,(Z1).

[5]马红薇.写好英语教案的必要性及原则[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12).

作者:刘志强 余海林

教案编写分析论文 篇2:

教案的编写与“双案教学”研究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在通常情况下教案编写过程中存在的对象状况分析不足,不能形成动态的方案,课堂利用率不高,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双案教学法下教案编写的过程,着重提出根据学案设计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预设难点;根据学案修改教学重难点;根据学案设计教学过程,包括设计需要讲解的知识点、设计例题、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学生活动的内容。最后总结了双案教学法下教案的优势。

关键词: 教案编写 双案 学案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是解题的机器,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调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采用“双案”教学的方式,努力使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双案”教学包括“学案导学”和“教案教学”两部分。“学案”是建立在教案的基础之上的,根据学生对学案的完成情况的不同,教案要随之修改。教案设计了一节课要讲什么、怎么讲。教案是指导学案上要体现哪些内容,以什么形式体现,体现到什么深度。学案发给学生后,课前或课上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反馈信息后再对教案进行修改。所以“双案”教学的效果,直接受教案如何编写、如何修改的影响,教案的编写是“双案”教学的灵魂。

一、通常情况下教案编写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学对象状况分析不够

教案是老师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的预设,但在传统的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分析具有片面性,不具有针对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本节课对学生来说的难点只是个假想,学生对与本课程有关的一些相关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对教师编写的教案的实际接受、和本节课对不同的学生来说的学习难点是没有办法体现和分析出来的,因而形不成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二)不能形成动态的方案

传统的教案只是形成的教案是静态的文本,没把它当做动态方案。教案只局限于课前,关于教学的思考与调整没有在课前、课中、课后不断进行,教师的教学记录与修正也没有不断进行,只把课前教案编制当做教学设计的完结,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准绳,导致教案价值的部分丧失。

(三)课堂利用率不高

传统教案由于课前大部分学生会出现的问题都是教师预设的,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控的内容较多,并且可能造成学生会的内容花费的时间过多,而学生模糊的知识却没有太多的时间讲解,从而影响教学难点的突破。

(四)不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传统的教案由于对课堂的情况没有预见性,因此不能很好地设计学生活动,对实现学生为主体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双案教学法下的教案编写过程

“教案”,应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是教师教学的“教案”学生学习的“学案”的复合体。针对以上传统教案中存在的问题,双案教学采用以下几个阶段编写教案,提高教案的实用性。

(一)作好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首先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理解教学大纲对学科内容安排的意图,知道所要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领会要经历哪些过程、形成什么样的技能和态度。其次,在理解教学大纲的情况下,精心挑选合适的教材和相应的参考资料,分析整个教材,摸清教材的编写意图,了解章节安排顺序和特点,明确各部分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教材的结构和体系,对教材有一个总体认识。再次,对具体授课的小节作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寻找解决重、难点的策略,对内容中自己的生疏部分做精心准备。最后,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所具有的初始状态,了解学生的准备状况,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此阶段对学生的了解是教师根据学生对前面知识的学习情况预设的,与传统教案相同。

(二)通过学案确定教学目标

由于学案的设计中已经设计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基本与大纲要求一致;与本节有关的基本知识点,包括以前学过的和本节所学的内容;熟悉基本公式、定理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解决的小练习;课上的部分典型例题,也就是教学重点。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讨论完成。教学目标是根据大纲要求,再结合学案中学生完成不好的学习任务精心设计的。它的设计更有针对性,学生自学可以达到的目标在教学目标中就不必提到。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描述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只能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更有助于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三)明确重点、预设难点

教学重点由知识点在教材的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来确定。通常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起核心固定作用,它们是教学的重点;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贯穿全局且具有纽带作用,也是教学的重点;公式、定理的概括过程及其证明思路的探索与发现的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关键要素,这也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主要是指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数学思想方法,但是由于每届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同,教师这个阶段只能根据经验预设,需要通过分析学案中的小练习和典型例题进一步修改和补充。

(四)通过学案调整和补充教学重难点

在学案中学生不出错的部分课上可以简单提及,不作为教学重点;学案中学生出错较多的、补充进教学重点。不理解的地方作为教学重点仔细讲解。

(五)根据学案设计教学过程

学生在完成学案的过程中,自己会巩固遗忘的知识点,这样的知识点课堂上不必再重复,以节省时间。学案的关键是会体现出下面几个问题:(1)哪些基本定义本身学生掌握的不准确。(2)哪些定义、公式本身没问题,而是应用上出错。(3)典型例题中从知识上、解题方法上、解题技巧等方面有哪些问题。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在学案中出现的问题,设计教学过程。

三、双案教学法下的教案的解决的问题

把学案融合到教案设计之中,使教案更有针对性、时效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课堂上注重解决重难点,节省时间,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通过学案对教案修改、完善使教案的价值得到了完全体现。

总之,“双案”教学模式由重视教法向既重视教法又重视学法转化;由重视教师单动向重视师生互动转化。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更有针对性,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为了很好实现这一目的教案的设计就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双案教学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如何把学案融合到教案的编写中,编写好教案是双案教学的灵魂。

参考文献:

[1]王承忠.教案的格式细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2).

[2]刘旭.听课、说课、上课[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李皓.注重教案的时效性促进教学质量提高[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

作者:井海生

教案编写分析论文 篇3:

论国家精品课程对高校年轻教师成长的促进

[摘要]文章针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对高校年轻教师内涵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国家精品课程对年轻教师的成长促进体现在课堂教学上的示范作用、远离教师成长“近亲繁殖”、一门课程的阐述及教案编写三个方面,提出利用国家精品课程的三点建议:反复查阅和观摩同一类型课程资源、辩证地运用国定精品课程以及年轻教师之间应相互探讨同一类型国家精品课程。

[关键词]国家精品课程;年轻教师;成长;促进

[作者简介]谢泳涓,贺州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广西贺州542800

一、对国家精品课程的再认识

精品课程是教育部2003年开始一直到现在仍在进行的一项工作,是指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中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它设立有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目的是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关数据显示,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共151门,2004年共300门,2005年共299门,2006年共374门。

2003年4月8日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正式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同年5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正式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教育部提出利用5年的时间(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目前精品课程称号分为三个层次:校级(院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应在省级(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有关专家组织)精品课程基础上产生,省级精品课程应在校级(院级)精品课程中产生。取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首先获得校级(院级)精品课程,然后再取得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精品课程称号,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向教育部推荐优秀课程,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二是先获得校级(院级)精品课程,再由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及有关专家组织(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向教育部直接推荐。因此,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设立了精品课程委员会,各高校也从2003年起开始评选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在全国范围内,从教育部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到各高校都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络。

二、对高校年轻教师的再认识

年轻教师,如果仅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一般是指相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中年教师而言的、年龄较小的、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刚毕业的、没有教学经历的教师。但作者认为,除了普遍的观点之外,另一种年轻教师是指年纪不轻,而且已经参加工作多年,但是对当前从事的教学工作来说,却是全新的,如在一些地方院校比较常见的现象——从中学、中专等教学领域或其他非教学领域进入到高校教学领域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的,这些教师都应该归人高校年轻教师的行列。笔者所要分析的高校年轻教师的内涵包括这两种意义上的年轻教师。

年轻教师作为一个高校中最大的一个群体,他们要尽快掌握教育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与教学理论,能够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胜任本学科教学工作,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年轻教师的成长体现在理论上的成长和技能上的成长,即在校期间所学的宽广转变为所从事学科的纵深,这是理论上的成长;而技能上的成长体现在驾驭课堂教学过程以及对教学设备设施等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

三、国家精品课程的作用

按照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国家精品课程是要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种以网络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同时受益很多人,不受传统的“老带新”的人力、时间、地点等的限制,充分体现了网络所特有的优点。因此,国家精品课程是高校年轻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它体现为国家精品课程在课堂教学上的示范作用、远离教师成长“近亲繁殖”、一门课程的系统阐述及教案编写三个方面。

1.课堂教学上的示范作用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上课是最重要的一个知识技能“输出”环节,也是评价一位教师综合素质、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采取现场听别的教师授课来提高和完善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受听课者与授课者时间地点的限制,而国家精品课程就很好地给年轻教师一个学习、提高和完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的榜样,可以把与自己所上课程相同或相近的国家精品课程下载,然后自己或者与同事反复观摩、学习、讨论和推敲,并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相比,看看哪个地方是可以借鉴的,哪些方法可以用在自己的课堂上,从而达到快速提高课堂教学驾驭能力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外语学科来说,课堂教学的示范作用不仅体现在中国教师的教学上,更重要的是还体现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教师的课堂教学上。在一些地方高校特别是一些新升格的高校中,外教的资源相对来说还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因此,外教的课集中在口语和听力两门课上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对于外语的学习来说,外教的课集中在口语和听力上也是无可厚非的,是正确的安排,但是仅仅停留在口语和听力两门课上则显得过于单薄,对学生及教师的成长都不是最有利的,这也实属无奈之举。但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综合性的课程如《综合英语教程》(目前这套教材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被选择度可以说是最广的,仅以此为例),在精品课程网上,除了有申请学校中国教师的示范课外,我们还可以找到申请学校外教示范课录像资源,而且不仅仅是一个教师的课堂示范,而是不少于三个教师的课堂示范。

另外,同一门课程一般来说不止一个学校获得国家精品课程,也就是说,我们的年轻教师有更多版本的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这对广大年轻教师而言是不可多得的不可错过的学习资源。

2.远离教师成长“近亲繁殖”

在高校中,有一种被称为“老带新”的年轻教师成长途径,通常是指由一名或多名同学科的教学经验较丰富、专业技术职称较高、学历较高的教师指导一名或多名年轻教师,指导者通常先设计明确的年轻教师发展需求、规划专业、成长途径等目标,然后制定指导的计划,安排活动,包括对这门课程的系统理解、这门课的教学设计、每单元课程的设

计、教案的编写、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堂教学的驾驭以及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应对等等,要求指导教师开放课堂教学,支持年轻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观察(即听课),帮助年轻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上的困难,分析年轻教师存在的问题,掌握年轻教师成长的情况,及时调整指导方向。因此,这种“老带新”就是一种典型的教师成长近亲繁殖。

显然,“老带新”有利于提高年轻教师更好地把握课程和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然而,要很好地执行“老带新”导师带教计划,需要这批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职称较高、学历较高的教员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常常转移了直接课堂教学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也就是会直接影响这些导师们的课堂教学。而且,目前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和新升格高校中长期的“老带新”活动,很多是同层级的横向支援,明显缺少了纵向的专业引领。横向互动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的反复,因而更需要专家等高一层次的人员指导与带领。这个要求对于师资相对薄弱的地方高校和新升格高校而言,在它们的仍是那种面对面的“老带新”方式中是很难实现的。这种“近亲繁殖”会促使学术基因单一化,对于滋生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是不利的,容易削弱校园内的教学创造力和学术创造力。

国家精品课程就能很好地让年轻教师专长远离“老带新”造成的“近亲繁殖”。从取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途径来看,一是首先获得校级(院级)精品课程,然后再取得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精品课程称号,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向教育部推荐优秀课程,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二是先获得校级(院级)精品课程,再由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及有关专家组织(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向教育部直接推荐。可以看出,国家精品课程的获得是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中由下而上经过层层筛选、然后在推荐名单中评选、评选后在网站上公示,最后才会被确定为国家精品课程,并分高职高专层次课程和本科层次课程。

总之,结合“老带新”的直接指导和对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在国家精品课程引领下的高校年轻教师将比以往更加快速地成长。

3.对一门课程的阐述及教案编写

对一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进行教学。由于国家精品课程确定所要求的多程序和高规格,因此也注定了这些国家精品课程的学术权威性,从2003年到2006年(公示中的)国家精品课程来看,对一门课程的阐述,可以说是全面、详细、综合,代表了高学术的一门课堂教学课程。如一门外语的精品课程,基本上都包括这门课程的简介、示范教学与课堂实录、学术讲座与研究报告、教学参考与活动资源、教师介绍、教学模式、教学大纲、专家师生评论、师生交流园地、评估和考试、课堂活动任务与指导、课文录音MP3、网络工具下载、与本门课紧密相关的网络资源链接等等。这些涉及了现实教学中对教材的理解、课堂教学设计、课后的研究与讨论等等可能出现的任一教学环节。经过对2003~2006年国家精品课程的研究,发现不少国家精品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就是该门课程所用教材的编写者,由于教材编写及修订是一个系统的庞大的工程,编写者在这本教材上花的时间和研究要比其他研究者多得多,也应该深得多,因此对此课程的阐述也比别的研究者要全面、翔实、综合。

对一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地进行教学,教案的编写更加决定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因为教案的编写是对课程理解的细化和清晰化。国家精品课程对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案的编写。虽说教案没有完全统一的模式和规格,但是它有几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即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安排、课后作业布置、教学评价等。对教案的编写可以按教材编写的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规定,也可以按实际安排的授课时间来编写,也就是以每一次课为一单位进行编写。对于不是年轻的教师而言,教案的基本构成部分和编写就像家常便饭一样,是既熟悉又不可或缺的,但对于年轻教师而言,在校所学的(有些甚至是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从来就没有编写过教案)或者到了高校“老带新”的导师所讲的,与国家精品课程所展示的相比,在科学性、规范性与直观性方面是明显地存在不足的。

四、利用国家精品课程应注意三点

1.下载同一类型课程资源并反复查阅和观摩

年轻教师在利用国家精品课程来促进自己专业技术成长的过程中,不能仅是查阅及下载某个学校某个教授某一门国家精品课程,而应从完全与自己从事的课程开始查阅及下载,然后扩大到尽量多的相类似的相关的精品课程。也就是说,以一门课程为中心,然后把学校数量和课程相关性作为两个坐标轴进行扩大,从中完善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提高技能,最后回到把自己的课程推向纵深发展,强调的是在下载时涉及多学校多课程,并且在查阅和观摩同一类型课程资源时要反复进行。

2.辩证地运用国家精品课程

年轻教师如果在国家精品课程网中找到一门课程与自己所上的课程完全一致,那是最好不过的,可以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对照、思考和借鉴,但是这也是要提醒年轻教师的地方,特别对于同课程同教材的情况,由于年轻教师本身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与国家精品课程主持或参与教师有很大的差异,同时所面对的学生知识水平和建构知识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因此更应该注重辩证地运用,这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体现。

3.年轻教师之间应相互探讨同一类型的国家精品课程

年轻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向自己周围的年轻同事畅谈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们之间的专业切磋、合作、经验、教训等方面更容易以平等的关系来进行,而且年轻教师之间对于同一类型国家精品课程的探讨效果与非年轻教师之间的探讨不同,年轻教师之间的探讨更趋向于平等的人际关系,而后者则趋于表面平等而实际上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平等的关系中,因此二者所产生的积极效果是不一致的,只有在同一水平层面上进行的探讨,才可以获得更大的进步和碰撞产生更多的智慧火花。

[责任编辑 陈梅云]

作者:谢泳涓

上一篇:道路园林景观论文下一篇:诗人作品赏析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