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2022-07-11

第一篇: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爱孩子几乎是每个父母的本能,怎么爱,却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托尔斯泰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关键是如何教育。” 教育,是深入灵魂的事,是精神上的扎根和熏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底色,而父母是这底色最重要的绘制者。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父母必须明确:陪伴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陪伴才是最好地教育,没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更重要,一切理由在教育孩子面前永远是借口。然而,随着生活节奏趋向于越来越快,更多的父母如今已难得有充足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由此而导致的种种教育问题,已不可小觑。本期我们就亲子陪伴为话题展开讨论,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

一、值得深思的故事

陪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绝大多数父母的最大难题是没有时间。有时候,父母不会教育不怕,不懂教育也没关系,因为,教育是深入灵魂的事,是精神上的扎根和熏染。对孩子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奢华的物质享受,而是寂寞时有人陪伴,迷惑时有人指引,成功时有人鼓励,失败时有人理解。我们先看一则故事《爸爸,我想买你一小时!》或许就会明白:一切的爱,都基于陪伴!

父亲下班回家已经很晚了,身体疲倦、心情也不太好。这时,他发现5岁的儿子正靠在门边等他。

“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儿子问。

“什么问题?”父亲有些不耐烦。

“爸,你1小时能挣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儿子望着父亲,恳求道:“请告诉我,你1小时挣多少钱?”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那我就告诉你吧。我1小时挣20美元。”父亲有点按捺不住了。

“喔。”儿子沮丧地低下头。过了一会儿,他又抬起头,犹犹豫豫地说:“爸,可以借给我10美元吗?”

父亲终于发怒了:“如果问这种问题就是想要向我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那你还是回房间去,躺到床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现在需要休息,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儿子一声不吭地走回自己的房间,轻轻关上了门。

儿子走后,父亲还在生气。过了一阵儿,他渐渐平静下来。想到自己刚才有些粗暴,他走进孩子的房间,轻声问:“你睡了吗?”

“爸,还没呢。我还醒着。”儿子回答道。 “爸爸今天心情不太好,所以刚才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这是你要的10美元。”

“爸,谢谢你。”儿子欣喜地接过钱,然后又从枕头下拿出一些皱皱的钞票,仔细地数起来。

“你已经有钱了为什么还要?”父亲又开始生气了。

“因为只有那些还不够,不过现在足够了。”儿子回答道。然后他将数好的钱全部放在父亲手里,认真地说:“爸,我现在有20美元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父母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无疑是举足轻重的。父母的陪伴不是身体的陪伴,还是精神上的陪伴。所以,父母们,请静下心听听孩子的心里话,慢下脚步陪陪孩子,因为孩子是多么渴望父母能抽出时间陪自己聊聊,陪自己走走;多么希望父母能多看自己一眼,能见证自己最开心的时刻。

二、令人无奈的现状

1、缺席的爸爸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而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原始社会中,爸爸会带孩子出门打猎,孩子就被爸爸带着去探索世界。而现在却完全不是这样,爸爸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在家庭关系中成为一个影子式的爸爸。对妈妈和孩子来说爸爸缺席了,对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沦为了旅馆。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亲“缺位”的情况,母亲是子女教育的绝对主角。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父亲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这说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并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

2、焦虑的妈妈

一个缺席的父亲,同时会伴随一个焦虑的妈妈。父亲主动或被动地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妈妈便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抽离出来,而放在孩子身上。但,孤军奋战的女人会难以避免的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又会不自觉的把家转化为她痛苦的工作场所,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包裹起来,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孩子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家庭的世界。可妈妈那本应由爸爸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或者,孩子在各种情绪中如困兽一般压抑、挣扎、暴虐、伪装。孩子会“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而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

3、失控的孩子

有多少孩子教育的问题,就有多少父母问题。一个在家庭中缺席父亲的背后,必然有一个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在缺失父爱或母爱中长大的孩子因没有亲情体验,早期的情绪情感发育的损伤,会导致负面情绪较多、积极情感偏少,甚至出现情绪困扰、人格障碍、行为问题。这些失控行为通常表现为:害羞、情绪沮丧、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少言寡语、不爱集体、厌恶交友、急躁冲动、喜怒无常、害怕失败、感情冷漠,严重的还可能上学逃课、早恋、离家出走、偷盗、甚至喜好使用暴力,成人后更容易成为一个危险的人。

三、常被误读的“陪伴”

不能否认,所有的父母都爱孩子,都渴望尽已所能给孩子更多的爱与支持。有些父母选择了与“失陪”和“缺席”父母完全不同的作法: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诚惶诚恐,小心翼翼,妈妈甚至做出辞职做全职妈妈的“牺牲”决定,给孩子完全的照顾,以为这就是最好的陪伴。父母育子观念中有很多关于陪伴的误区,概括下来有以下几种:

1、陪同=陪伴

常看到父母亦步亦趋地跟在孩子左右,散步、逛商场、写作业„„孩子在哪里,父母的身影就跟在哪里,孩子仍然是一个人自言自语或者自己玩,父母好像没听到孩子的说话,在想自己的心事,人在心不在,更没心情体验陪伴孩子的快乐,这样的陪同不算陪伴。

2、看管=陪伴

父母紧紧跟在旁边不断地提醒孩子这个不可以,那个不行,替孩子做这做那,害怕孩子摔着,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走弯路„„没有看到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更没随着孩子长大,不断扩展他的独立成长空间,一天下来,父母疲惫,孩子辛苦,这样的陪伴,充其量是保姆的照顾,不是陪伴。

3、物质满足=陪伴

很多父母为弥补忽略孩子的内疚,偶尔有时间陪孩子,就用豪爽地花钱代替陪伴,不管孩子要的、不要的,都买给他,最流行的名牌、最贵的学校、最贵的老师,可让父母自己内心平衡,却无法填补孩子内心缺少爱的虚空。

4、说教=陪伴

很多父母难得与孩子在一起,借机不停地讲各种道理,讲很多自己的辛苦,说这一切都是为孩子,说自己都是对的,用最有伤害力的这两句话,以为能激发孩子的积极生活状态,却不知被“内疚和负罪”培养大的孩子最无力,他们只有自我否定,只有自我纠结和挣扎,没力气改变,孩子害怕这样的“陪伴”。

5、妈妈的守护=陪伴

很多家庭认为守护孩子是母亲的天职,爸爸负责主外养家嫌钱,爸爸成了“不回家的人”。妈妈只能给予孩子母性的爱,而自信、力量、与世界的关系和联结,这些是需要爸爸的引导和示范的,怎么可能是妈妈的守护可以代替呢?中国是个内敛的民族,父亲尤其是沉默、不善表达爱的,如果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的边缘化,多少孩子是在渴望父爱的痛中长大?

当然种种现象无不与骨感的现实联系在一起。面对教育的大环境、物质的大环境;越来越多的父母,除了对现实的抱怨、恐惧之外,似乎无能无力。但这并不是成熟父母的智慧所为:父母永远也不能等到社会改善到足够理想时再去教育、陪伴孩子,父母也永远不能把责任推给社会之后,忍心看着自已的孩子孤单长大,毕竟,养育每个孩子是每个父母义不容辞、百分之百的责任!父母要做的永远是:如何在这个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四、亟待重视的陪伴

如今,“失陪”父母已成为一个社会现象,让缺失看护的孩子面临教育问题。由于亲职缺失导致孩子被忽视,引起的紧张、不安全感长期存在,进而形成无形的压力,形成消极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并持续终身。因此,家庭教育亟待重视父母健康向上地陪伴。唯有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和耐心的引导,才会让孩子感到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帮助孩子产生安全型依恋,然后培育出一份积极的心态来对外部环境做出反应。

1有一种陪伴叫隐性失陪

隐性失陪是针对普通意义上的"失陪"提出的、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意识不到的陪伴缺失。在儿童养育方面特指:虽然家长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子女,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从而造成的精神上的失陪。具体表现:亲情淡漠、缺乏信任、难以沟通。长期隐形失陪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容易出现: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碍等现象。

2有一种陪伴叫心灵陪伴

心灵陪伴是空间陪伴、肢体陪伴的升级。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以感情紧密联结为基础的良好关系。通过真正的、内心真实的感受来交流与沟通,传递给他人爱、信任和安全感;从而了解他人、关爱他人、相互信任。在儿童养育的领域,父母与孩子建立的亲密关系比采用所谓"正确"的技巧更为重要!父母通过心灵陪伴传递给孩子的爱和信任将会影响孩子一生。

3父母陪伴,缺一不可

就好像天有阴阳、地有柔刚,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爹和娘!父亲是外放、独立、刚强、乐观、博大、宽广、动态的、富有创造性的阳刚之气,母亲是内倾、依恋、包容、接纳、柔顺、谦卑、静态的、稳妥的阴柔之风;父亲强调变化、创新和挑战,母亲强调稳定、一致和安全;父亲经常抓大放小,母亲习惯对孩子事事关心;完整的父爱和母爱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和支撑,父爱与母爱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4父亲缺席,亟盼回归

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失陪”更多的是父亲角色,父亲是孩子的榜样,作为男性的父亲,一般特征是独立、自主、自信、果断、坚毅、与人合作、富有进取心等,经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在与父亲的不断交往、相互沟通中,会不断模仿和学习父亲,受到父亲良好影响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会更加自信,做事更加果断,思想更加活跃,抗挫折能力也较强,会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也比较受同伴的欢迎。一个普通的父亲,不在于有多少文化,有多高的学识,有多大的本事,而在于用自己的榜样和影响,教会孩子堂堂正正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具备了这一点,孩子就会走好自己的路。

五、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在你选择成为父母之时,你的行为举止,一言一行就注定将改变一个人。家庭教育的真谛不是教,更不是管,而是引导与示范,父母们需要做的是对孩子的鼓励与陪伴,是“蹲”下来“陪”孩子“看”世界。因为,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1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父母,其实给不了孩子属于他的未来,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父母能做的只是努力守护孩子能够得到的当下的快乐和幸福,不焦虑、不盲从,不攀比。和孩子一起慢慢体味相伴时际遇的每一道风景,每一种心情。不要怕虚度光阴,教育本就是留白的艺术。陪伴是相互的,滋养是相互的,给予是相互的。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培养”就是“陪着养”。陪伴之于教育的关系应该是先于教育、包含教育,只有这样,教育才会变得轻松、快乐、自然而然。父母要舍得花时间陪孩子,因为童年是人的前半生,陪伴孩子时,一心一意,给孩子你最好的专注力。

2无暇陪伴,忙只是借口

陪不陪孩子,从来就不是时间问题,而是选择问题,是价值排序的问题。忙只是借口,只是看父母把什么看的更重要而已。钱可以暂时少赚点,工作永远都做不完,但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在孩子的陪伴上,父母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差别是管理时间的能力。一个人的主要时间分配到“不重要不紧急”,是得过且过型;分配到“紧急不重要”,是随波逐流型;分配到“重要紧急”,是勤奋工作型;分配到“重要不紧急”(例如健康、读书、教育子女等),是智慧发展型。您是哪一种类型?

3孩子有求,请专注陪伴

孩子闹情绪,缠磨人,求抱求陪伴时,是一种提醒更是一种高危信号,说明父母已经太长时间沉浸工作、琐事,忘记关注孩子。这时,父母要做的就是,手上心上什么都放下,专心陪孩子,每天哪怕有一小阵子。不一定很多语言,也不一定绘本玩具游乐场,只是陪着孩子,由孩子牵引着安排时光。世间一切显现皆修行对境,孩子禅,方便修。当孩子抱怨你从不带他去公园或总是夸奖邻家的孩子时,你可能会不屑一顾或敷衍了事,然而对于孩子而言,感觉就是一种事实,父母需要做是去发觉孩子行为背后深层的含义。

4陪伴是最好地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底色,而父母是这底色最重要的绘制者。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将自己看得如何重要都不为过。父母不会教育不怕,不懂教育也没关系。对孩子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奢华的物质享受,而是寂寞时有人陪伴,迷惑时有人指引,成功时有人鼓励,失败时有人理解。陪伴不仅仅是形随,更重要的是心随,是父母的心跟着孩子的内心一起成长,一起相伴。生命不可逆转,也不会停留于昨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他的优点、他的思考、他的梦想、他的烦恼、他的需要,父母若一直陪伴他左右,岁月会告诉您这些。忙碌的父母们要多抽一点时间,陪孩子一起慢慢长大。

教育,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落实在行动中的责任、智慧;爱也不是挂在嘴上的种种借口,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呵护、关怀,是孩子进步时父母扬起的眉毛和嘴角的微笑,是孩子郁闷苦恼时父母流露出的焦急和关切„„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陪伴者。周国平曾说过“生命中不可或缺东西就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记忆,我不希望在孩子最重要的时刻,家长缺席。”的确,在孩子的成长中,没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更重要。爱需要时间来表达,工作缠身的父母,请尽量留一些时间给孩子吧,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要忽略他们的感受,蜗牛会慢慢长大,不要错失孩子成长中的陪伴!家长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的一种职业,父母事业上的成功永远无法弥补家庭教育的失败。孩子的成长教育,父母只有一次机会,千万不要错过!

第二篇:幼儿园家长发言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老师,家长朋友们:

晚上好,

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们一起谈谈我们的孩子们。首先真诚地感谢幼儿园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们孩子的教育与培养,你们给所有的孩子带来一段丰富多彩、健康快乐的幼儿园生活。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下面我和大家我的心得:

在我们选择成为父母之时,我们的行为举止,一言一行就注定将改变一个人。家庭教育的真谛不是教,更不是管,而是引导与示范,是“蹲”下来“陪”孩子“看”世界。因为,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1、 陪伴不需要抽时间,只需要利用时间 我们中很多朋友工作忙,节假日也有自己的成人世界,抽不出大片时间陪伴教育孩子,其实你可以这样做:在上学的路上和孩子一起数自己的步数,在规定的一段路上看谁用的步数少,当然,你需要谦让一点,孩子才会赢哦,这样,每天坚持从一数到100非常轻松,还减少了上学恐惧症;你也可以在晚饭时间和孩子比一比看谁先吃完一碗饭,就可以得到饭后水果拼盘,当然,输了的我们只要装可怜,善良的宝贝不会一个人独吞的,这样,你的孩子在饭桌上不在磨磨蹭蹭不肯吃饭;

2、 陪伴不是我在你身边,而是我们的眼睛里有同样的焦点

常看到父母亦步亦趋地跟在孩子左右,散步、逛商场、写作业……孩子在哪里,父母的就跟在哪里看手机,孩子仍然是一个人自言自语或者自己玩,父母好像没听到孩子的说话,在想自己的心事,人在心不在。我们可以约束一下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不要玩手机,刷朋友圈,这样我们的焦点自然在他的身上,他的一个眼神我就知道是遇到难题了还是发现了有趣的事情。

3、 陪伴不是保姆般的看护,而是我能快乐你的快乐 父母紧紧跟在旁边不断地提醒孩子这个不可以,那个不行,替孩子做这做那,害怕孩子摔着,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走弯路……没有看到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更没随着孩子长大,不断扩展他的独立成长空间,一天下来,父母疲惫,孩子辛苦,我们成了保姆,孩子成了巨婴。我们何不暂时放下大人的架子,也做一回小孩子,我们一起玩泥巴,脏了就洗洗,体验简单的快乐;和爸爸一起画画,画成大花脸偷偷用妈妈的卸妆油擦掉颜料,女儿说“爸爸,你画的小猪跟我画的不一样,但是都挺好的,我现在就可以画出不一样的小猪了”;我们一起钓鱼,哪怕是我的鱼竿已经有鱼了,女儿只是帮我提了一下竿,她开心的像个骄傲的公主;一起拼积木,女儿要我瞧瞧她的城堡,我内心嘀咕,顶多是个小平房,可我还是拿出一副惊叹的样子“你怎么拼的这么好,快教教妈妈”,在她子像个老师一样教我拼积木的过程中我能体会到她的神气和自信。

4、 陪伴不是说教,而是我也能努力做到 茶余饭后,妈妈们聚在一起,避不开的话题都是孩子,我们;“老是说不听”,也许我们该反思一下自己,孩子一回家就喜欢看电视,其实是因为爸爸妈妈一回家就是电视或则手机,孩子不喜欢看书,是因为父母早就已经忘记了看书这个本领;孩子在学校喜欢打架,是因为有一个动辄发火打孩子的爸爸;孩子有时候会冒出一个不文明的词语,可能是因为家里有人这样说的时候他听到了,觉得很特别;孩子的性格很内向,可能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忽略了他的感受,没有给他解释的机会;孩子不敢当众表演讲话,可能是因为爸爸妈妈在生活中的重要场合也缺乏勇气表现自己,不懂得抓住每一个机会。

教育,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落实在行动中的责任;爱也不是挂在嘴上的种种借口,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呵护……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陪伴者。

最后,祝愿我们的孩子们都会茁壮成长,谢谢。

第三篇:高品质的亲子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我们郑重倡议――

亲爱的父母、祖辈,

高品质的亲子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请暂时放下手机,放下所有事情,

给孩子完整的一小时,

完完全全和他在一起。

陪伴不止是时间,

而是全身心地放下和投入,

让孩子感受到爱的专注;

陪伴不止是付出,

还能收获孩子的独特视角,

一起自由地探索与成长;

陪伴不止是你告诉我,

还有我告诉你,这个世界是多元的,

人与人之间有诸多不同,

我们要彼此尊重。

陪伴不止是我们在一起,

更是一种美好而愉悦的家庭氛围,

让亲情停泊,让爱永驻,静待花开。

专家谈亲子陪伴

王晶:陪伴不仅仅是“在一起”

谈到亲子陪伴,许多家长都会说,就是多陪孩子玩儿呗,我已经做得很好啦!没与宝贝有分居两地,肯花钱给宝贝买好吃好喝好玩具、带宝贝出行游玩见世面、陪宝贝读书„„能做到这些的家长值得肯定,但与宝贝“在一起”就等于陪伴吗?显然远远不够。亲子陪伴不是目标,只是方法和途径。目标是什么?目标是通过父母或亲密的抚养人陪伴宝贝,与之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亲子依附关系,也称为为亲子依恋关系,下文中使用大家更为熟悉的“亲子依恋”这个概念。

亲子依恋从出生就开始了,婴儿依赖于妈妈(及亲密的看护人),来满足生理和情感的需要。你会深刻地感受到,宝贝一出生就本能地、像迫不及待要吃奶一样,努力寻找并渴望得到拥抱、亲吻这样的亲密接触,尤其是在感觉饿了、渴了、不舒服的时候,或感觉到威胁和压力的时候,这种要求就更加强烈迫切,只要一抱起宝贝,哭声就减小了,再加上温柔的抚摸,宝贝就平静了许多,这也是生存的需要。

日积月累,宝贝与妈妈构成了比较稳定的、持久的情感纽带,在彼此互动中,内化形成了关于“自我”和“他人”的认识与思维模式,每个宝贝的这种模式都不相同,长大后,依据这种模式作为蓝本去处理人际关系,简单地说,就是宝贝不断参照幼年与看护人的互动模式去尝试与他人相处,与环境互动。

亲子依恋关系不仅影响宝贝的心理健康及社会性发展,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社会技能,并且对大脑发育、智力、语言、肢体发展都会产生影响,乃至对未来婚姻都有预测作用。总之,婴幼儿的大脑是被更成熟的父母的大脑塑造着,而看护人尤其妈妈的看护行为,甚至可以影响其大脑体积的大小。养育方式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类型的亲子依恋关系,其中有积极正向的安全依恋,也有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的不安全依恋。

徐亮:父爱教育不可缺失

一般来说,父亲能带给孩子有以下几个好处

1. 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勇敢、坚强、开朗、大方等个性特征,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2. 父亲会更多地与孩子玩运动量大而刺激的“大游戏”,比如追逐跑、骑马等,非常有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满足。

3. 父亲是介入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第三者”,父爱能促进幼儿性别角色的认识,能够帮到孩子学会与同性或异性交往的模式。

4. 父亲会通过与孩子共同操作、探索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以促进孩子求知欲、好奇心的发展。父爱更易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应该说,父亲的参与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蔺玉华:祖辈的智慧陪伴

当一个家庭有了小宝宝,最高兴的不仅是他的父母,还有祖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因为父母的工作忙,祖辈难免要分担孩子的看护教育。祖辈需要既要与时俱进,也要尊重幼儿发展规律。

给孩子安全和谐的成长氛围

隔代陪伴在家庭关系中最需重视的事,是要给孩子一个安全和谐的生长氛围。三代同堂,一些生活琐事或对孩子教育意见不统一在所难免,孩子如果生活在一个天天有矛盾,天天有争吵的环境中,会使他产生不安全感,对其健康成长影响很大。当意见不同时,要尽可能在私下和对方交流,求同存异,为孩子创造关系融洽的家庭氛围。

给孩子自由成长、探索发现的条件

孩子的成长需要有一个自由自主的生长空间。只要是孩子发展需要,不要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地的限制孩子。周末就问孩子想去哪儿,由孩子选择。在活动中,尽量让孩子自己选择路线,选择目的地,选择玩法,也征求孩子对携带玩具的意见。让孩子成为玩耍的主人,在玩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孩子喜欢发现探索,这是其学习成长积累经验的过程,我们也给其提供探索发现的机会,引导孩子自己发现。不管是在哪里,都有学习的机会,都有孩子发现探索的秘密。

给孩子讲规则、懂礼貌的环境

孩子的自由并不是没有规则的,从小学会孩子讲文明,懂礼貌,是培养孩子做人的基本原则。我们不当错误保护伞,孩子的文明行为要在生活中从小培养建立。比如学会等待、学会谦让、学会不打扰别人、学会自己整理玩具、学会进门先洗手等等,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卫生文明习惯。有一次去体育公园玩,孩子饿了,提出要吃披萨,我们来到必胜客,人很多需要等位,孩子嚷嚷饿了不耐烦等,我就给他讲排队的道理,让他学会克制自己,耐心等待。到了就餐的时候,教他如何进餐,如何使用西餐餐具。

李海红:陪伴二宝,“熟手”爸妈有优势

经历了大宝的养育过程,“熟手”爸妈陪伴两个宝贝的优势相较“新手”爸妈不言而喻。不过优势如何充分利用,需要二宝爸妈去意识、肯发掘、善利用,才会产生最优的效果。 小窍门一:过往教训不再犯 在大宝陪伴过程中,爸妈总会有一些遗憾或教训,如家长对亲子陪伴不重视、没能为宝贝创设安全温暖的家庭氛围等,这都需要爸妈梳理并有意识地调整、规避,以免再犯。

小窍门二:有益经验要保持 在大宝的养育过程中,家长一定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但最重要的是,每天确保时间,全身心投入亲子陪伴。虽然工作繁忙,但我和爱人都尽量确保晚上和周末的亲子陪伴时间。此外,通过游戏,

小窍门三:大宝优势用起来 除了玩具、游戏、语音动画、动植物等丰富的资源,二宝陪伴的最大资源就是大宝。爸妈一定要充分发挥大宝的作用,不仅能让自己省心,还能兼顾大宝的情感需要,巩固大宝和二宝的亲密关系。以我家为例,哥哥在亲子陪伴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小帮手,一会儿抱抱妹妹、逗逗妹妹;一会儿帮妹妹拿尿布,一会儿帮妹妹取纸巾。哥哥忙得不亦乐乎,妹妹笑得合不拢嘴,我和爱人则甜在心里,喜上眉梢!

高品质的亲子陪伴行动起来!

孩子99%的成功源于父母1%的改变

你一定想知道自己和孩子建立的是哪种依恋关系吧?我们来做个亲子依恋小测试。

“陌生情景实验”是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你可以尝试按以下步骤设置情景,观察记录宝贝的行为情绪,对照分析。

安全型亲子依恋

只要宝贝看见妈妈在旁边,宝贝就敢于去探索未知的事物,玩玩具,跑来跑去。但妈妈离开后,宝贝会表现出不安,甚至哭泣。当妈妈回来时,宝贝会扑向妈妈,让妈妈抱,妈妈抱起后,很快安静下来平复情绪,又开始玩了。对陌生人表现出警觉与怕生,只是远远地看,但有时也试图接近并向陌生人表示友好。因为孩子与一个或多个亲密抚养人形成了这种非常亲密的、依赖的、信任的关系,孩子会把看护人作为安全港湾,当看护人在身边时,充分的探究行为会促进孩子的感官及运动等能力的发展,让孩子的行为更加主动,从而获得身心更好的发展。

不安全之焦虑矛盾型

一进入新环境,宝贝就表现出紧张痛苦,死抓着父母的脖子不撒手,对新环境新玩具没有兴趣,逗引也无济于事,宝贝始终守在妈妈身边。当妈妈离开时,会十分沮丧,大哭大闹,当妈妈回来时,宝贝表现很矛盾,想让妈妈抱,当妈妈亲近,宝贝又拒绝妈妈,对妈妈又推又打妈妈,仿佛在说:“你怎么把我扔了,你不要我了,我恨你!”对陌生人不主动接近,表现消极。

不安全之忽视型

宝贝一进入新环境就开始玩,不太注意妈妈是否在身边,妈妈的离开也不掀起宝贝内心的波澜,继续玩自己的,妈妈回到身边,不看妈妈,而是寻找玩具,也不急于去拥抱迎接,宝贝与妈妈亲密的接触少,貌似宝贝很独立不黏人,其实是一种回避和忽视。对待陌生人出现也无特殊的反应,甚至比对妈妈还表现出更好奇和想亲近一些。

不安全之紊乱型

在陌生情境下,宝贝的行为表现为杂乱无章,缺乏目的性、前后不连贯,混合了前三种依恋方式,常处于茫然无助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最焦虑无序的。

“孩子99%的成功源于父母1%的改变”,说的就是父母与孩子未来的关系。给孩子高质量的互动和人际关系体验,用敏感、温暖、一致的教养方式,帮助孩子有归属感,支持他们语言发展,自由探索,重视情绪情感的发展,与宝贝建立安全依恋关系,为宝贝提供高质量的陪伴!

让父爱陪伴孩子成长!

我很庆幸,我从事的是亲子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工作,让我深知父亲教育的重要、孩子的心理需求,从而让我陪伴儿子度过了他成长中的每一个阶段,直到送他上大学。

我很庆幸,给了孩子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

良好而美满的婚姻,会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而稳定的家庭环境能给到孩子很坚实的安全感和暖暖的爱。我和孩子的妈妈,一路走过二十多年,有争吵也有矛盾,但更多的是风雨之后的恩爱,我们一直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家庭是多么地温暖。我也相信他的未来会有一个美满的婚姻在等着他。

我很庆幸,每天会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

6岁以前是接触孩子最多的时候。从幼儿园接他回家,一路走来一路聊,临睡前父子两人故事接龙,比拼谁讲得更有趣更好玩。我相信,通过这种持续有效的家庭亲子互动,孩子不仅能够从父亲那里感受到关爱,而且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展补充养分。

我很庆幸,我会与孩子争执

我不会强求孩子完全接受我的观点,我会告诉孩子,你有你的观点,但我也有我的。有时我会故意和孩子争论,他说他的我说我的,而在争论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会不自觉地接受了我的某种观点,而我也会看到孩子独特的视角。我相信,通过这种方式会让孩子懂得,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和自己的观点、价值观不同,但大家要彼此尊重共存,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

我很庆幸,陪伴孩子的密度达不到,就要讲究质量

有一段时间,我的工作忙碌起来,也会经常出差,不可能再像往日那样常伴孩子左右。但每次只要回到家,我会特意找一些机会和他在一起。比如看到他在看电视,我会放下所有的事儿,专门坐在他旁边陪他一起看,也许并没有交流太多话语,但我知道,孩子心里一定有感觉,他感受到了爸爸与他在一起。

我很庆幸,我会和孩子经常谈论游戏、电影与时事

为什么现在很多的孩子与父母交流有问题?就是因为很多父母喜欢讲道理,却很少从孩子的内心入手、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我会经常和孩子谈哪个电脑游戏好玩不好玩,会谈最近某某某导演了一个片子超级烂,还会谈最近社会上发生了什么有趣没趣的事儿。孩子愿意与我谈这些,因为他在与我交流的时候,没有压力,都是他喜欢的爱好的,从而他也知道了,爸爸懂他。 幸福陪伴:宣哥麒妹的美好时光

伴随二孩儿政策的开放,周围的“大肚”妈妈也越来越多了。在为大家高兴的同时,我更庆幸自己已经是一位哥哥9岁、妹妹4岁的二孩儿妈妈啦!我和先生都是独生子女,提前享受了国家的政策,也提前感受了“家有二宝”的幸福生活。

大宝二宝亲密无间

9岁的哥哥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哥哥对妹妹也越来越疼爱。出去买东西,哥哥总说:“妈妈,给麒麒买一个礼物吧!”妹妹在家里受伤了,哥哥会第一时间冲过去,抱起妹妹,心疼地问:“磕疼了吗?”如果出去聚会不带妹妹,哥哥也会帮着妹妹,跟我和先生争取,如果获得同意,哥哥便无比开心。从有妹妹开始,当时5岁半的哥哥开始自己独立睡觉了!每天起床,哥哥都要到妹妹屋里打招呼,晚上睡觉了,也要和妹妹说一声晚安。妹妹对哥哥也同样依赖,每天用稚嫩的声音叫哥哥。每次看到兄妹俩抱在一起开心地说话、聊天、玩耍,我会觉得所有辛苦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美好生活需要父母创造

当然,在两个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曲折,亦是大人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小宝刚出生时,原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宝,因为失落变得有些反常,爱发脾气、不讲理,甚至行为倒退。这时候,需要妈妈给予大宝更多的关注。对于刚出生的小宝,只要吃饱、睡好就可以了,这个工作是家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替代的。记得妹妹出生前后,我对儿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很棒、很懂事的男子汉才会有妹妹呢。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够照顾好妹妹,成为小男子汉!”我和家人约定,哥哥做错了事情,千万不可把妹妹搬出来说他,那样哥哥就会认为是因为有了妹妹,他才会经常被批评。在我们的鼓励和引导下,儿子在女儿出生后从来没有说过讨厌妹妹、不要妹妹之类的话语,而是越来越疼爱妹妹,越来越像男子汉!

要在小宝面前树立大宝的威信。我家的女儿属于乖巧懂事型,儿子相对倔强,所以被批评的时候多一些。有时候妹妹会说,哥哥总是挨说,因为他表现不好云云。每当此时,我都会告诉女儿,哥哥犯错误是可以改正的,你很幸运有个哥哥一起长大。在哥哥面前,我也经常会提起妹妹的懂事、可爱,建立他的责任感。

作为二个孩子的妈妈,我们和“一宝”家庭比较,确实要付出更多。但是,第二个孩子也真是“好养”了许多,我们不会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大惊小怪紧张得不行;我们不会像养第一个孩子那样处处小心翼翼;有了二宝,全家人的关注点都相对分散,也不会让哪个孩子被全家过度关注和宠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成长,收获他们带给我们的快乐。

第四篇: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鲜嫩的绿叶陪伴着鲜花长大,无怨无悔;在天上挂着的璀璨之星陪伴着一轮明月,不离不弃;一个有担当的军人会保卫着人民和祖国,一路前行。我们的一生有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父母一路陪伴着,他们给予了我们最宝贵的东西—生命,也给予了我们一个健康的身体。他们无时无刻都在陪伴着我们,是我们可以说心里话的最亲密的好友,也同时在鼓励我奋勇争先!

每一个成功者,必定会拥有一个成功的理由,但是在一份亲人的关爱之中却渐渐忽略;虽然每一朵欲放的蓓蕾,必然会带着一串梦想而绽,但它从未想到陪伴它的绿叶正在凋零„„

但陪伴是幸福的基础,只有好好的陪伴家人,才能幸福。陪伴这个礼物是在自己工作之余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度过的,也是最甜蜜和睦的。

但是有人却认为只有金钱、荣誉、地位才是最好的礼物,其实那些人是彻彻底底的忘记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亲人。果不其然,陪伴才是送给家人的最好礼物,只有陪伴才能有时间和家人好好沟通,只有和家人好好沟通才能让这家庭幸福长久。

就像歌曲“常回家看看”里的歌词一样“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自己的家人不求为他们做多大的贡献,只求多陪伴一点呀!

除了父母的陪伴,我们在学校也同样拥有老师的陪伴。

在学校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各自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比如说:“今天我考了100分,我和我的好朋友分享这个对我来说得好消息;今天我们班拔河又输了真是气死我了;哎,我怎么又马虎了呢,这道题我不应该错的呀!”而老师就像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新妈妈”,每个老师都有不一样的风格,比如“有的‘妈妈’很严格;有的‘妈妈’却很温柔 ,和蔼可亲„„”总之这个“大家庭”总是充满着幸福的气息!

所以只要有陪伴,世界就会变得更幸福!

第五篇:陪伴 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陪伴

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尊敬的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陪伴

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大家都有共识,但是大家想过这第一任老师要怎样教育孩子了吗?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也是家庭的希望,为了孩子,父母可以付出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优秀,然而,往往希望和现实存在很大的差距,有的人可以领导几百人的企业,有的人可以赚很多的钱,有的人风风光光让人羡慕,可却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很多父母把孩子的教育推给了学校,当了家庭教育的逃兵,没有认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教育都得身体力行,而不能当甩手掌柜。

现在大部分人不知道当父母该做些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哄孩子?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更不知道该怎样教育引导孩子?唯一懂得的是,孩子闹脾气哭得很凶时,塞给她一只手机,哭声戛然而止,任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不来烦你就可以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反正我曾经这样干过。手机的发明者恐怕没有想到,手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上网之外,还有一个额外的功能,就是哄孩子。

陪伴孩子大有讲究,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就像有人所说的,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我们只有通过学习、观察、思考、调整,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共享童年的美好。在童年的田园里,我们曾是匆匆过客,从此刻开始,我们不妨放慢脚步,用心灵和智慧陪伴孩子,做孩子幸福童年的守护者,美国著名的企业家格雷戈里.史雷顿,他在《成就好爸爸》里说过一句话:“一个人老的时候,不会后悔当初少加几天班,少挣多少钱,只会后悔当初没有好好陪伴孩子,专心陪伴孩子的这些日子里,我常常恍如隔世,不知道是我在陪伴女儿,还是她在陪伴我,不知是我陪她度过童年时光,还是她在陪我弥补童年的缺憾”。

陪伴,要有高质量的交流,和孩子一起度过有意义的时光,如跟孩子做游戏、打球、爬上、钓鱼等,有一次,孩子跟我去白龙寺爬山,爬上一座陡峭的山峰,越来越陡,我开始后悔了,万一掉下去怎么办,又没有退路退回去,正当我犹豫的时候,儿子说没事的,他继续往前爬去,我在后面紧紧跟着,生怕发生意外,经过努力,我们终于登顶了,这次获得的感受比什么都管用,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后来,一到周末,我基本放弃自己的时光,陪着孩子玩,慢慢的感觉不是他离不开我,而是我离不开他。

陪伴,可以跟他谈学校和生活中发生的好玩的事,谈他喜欢的朋友、老师等。有点像以前读书时寝室里兄弟几个天南海北神侃一样。陪伴,让孩子心生幸福感,而这种感觉对孩子一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交给孩子一些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还可以交给他一些生活技能,让孩子更优秀。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一个完整而幸福的家,没有什么比完美的家庭更重要,没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更美好。

上一篇: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下一篇:平面设计创作思路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