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多读、多写、多积累”——初探“2011修订版课标”下小语的课堂内外

2022-11-13

学习语文必须走多读、多写、多积累之路。如何在课堂内的教学, 课堂外的延伸落实?值得一线教师结合学生学知水平, 生源实际琢磨出适合的策略, 让孩子们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来培养“语感”, 品尝到浓浓的“语文味”, 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俗话说:“在游泳中学游泳”。我们也应当这样, 让孩子们在语言中学语文, 尤其在多读、多写、多积累中学语言。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怎么教”的问题上, 由教师唱主角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在“教什么”的问题上由“人文性”唱主角转变为以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为中心, 在课堂上、课堂外都大胆地让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明确地认识到学生的阅读习作能力, 不是教师教出来的, 不是教师问出来、讲出来的, 而是在教师引导下, 由学生从自己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的。引导学生联系课内外知识和生活实际表达感受, 激发了学习的兴趣;通过延伸拓展, 诱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提倡“多读多写, 说写结合”

我们的读写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为主, 变“三多三少”为“三少三多”。“三少”为教师少问、少讲、少演。“三多”即为学生多读、多写、多练。这个“三少三多”, 包括多重涵义:一是体现在时间上, 学生读、写、练习的时间要相对较多, 教师活动的时间要相对较少;二是体现在主体性上, 学生的主体性要强, 有较大的自由度, 教师只是指导者, 不是牵羊的人;三是体现在学习内容上, 每课力求少而精, 集中精力突破重点、难点, 而不是贪多求全。要将“三多三少”落在实处, 卓有成效, 则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吃准学段目标, 吃准编写意图, 吃准课文特点, 吃准学生实际, 在“四个吃准”的基础上, 综合设计朗读、默读、背读、速读、精读等读书活动;精心设计课堂练笔活动, 读中学写, 读写结合;适度安排拼音、写字、理解等阅读练习。

三、想象性读写结合

教学中我们应用心设计:想象性读写结合的表达机会。想象是人们运用旧有的表象, 经过加工改造, 形成和创造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智力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要依据教材内容, 充分挖掘教材中合适的因素, 给学生提供各种“说、写表达”的机会。

(一) 将课文中省略部分补充、描述具体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不少文情并茂, 文质兼美的好课文, 但也不是句句描述生动、形象具体的, 有些文章中那些省略、跳跃、比较抽象的部分, 往往会造成学生思维上的障碍, 就需要引导学生在这些“空白”之处, 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 对文章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1.质疑文中省略号, 学生发散思维自由想象, 说写表达。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末段中“‘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教师可抓信这个省略号, 问学生省略了什么?就势引导学生去思考:围观的小女孩的有哪些人, 他们会有怎样的言行和心态, 除书中所写之外, 还会怎么说, 怎么做?学生在了解全文中心思想、写作背景的情景下, 饶有兴趣地思考, 自由地想象, 说或写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场景, 主动地去体会人物情感。

2.巧问情节 (悬疑) 空白, 引导学生生发开去, 想象表达, 再造人物形象, 创造出新的情节以填补“空白”。如《凡卡》:“过了一个钟头, 他怀着甜美的希望睡熟了...”引导学生想一想, 小凡卡“甜美的希望”的什么?学生的答案是:“凡卡想爷爷收信后接他回乡下去.....”接着老师便紧紧围绕“假如爷爷收到凡卡的信......”, “假如爷爷接凡卡回乡......”让学生进行探讨, 通过反事实思维, 大胆超越教材, 再造人物形象。续写情节, 解开这个悬疑, 激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思考:文中的每一个省略号都包含了作者没有完成的内容?在积极探讨中深刻感受到了小凡卡的不幸, 又在续写中推陈出新, 既发起学生想象力, 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3.填补时空性空白, 拉近学生与文本交流的距离。如《月光曲》“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 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是皮鞋匠听月光曲联想到的内容, 作者却留下了空白, 没有写完联想的内容。于是, 教师可以配以月光曲, 让学生穿越时空限制, 转换角色变成皮鞋匠继续想象:他还看到什么景色?这样, 让学生边听乐曲边联想和想象, 然后自己续写内容“填补空白”。

4.创设情境性空白, 质疑学生,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不求学生填写完美, 只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或许还有标新立异的表达。

5.疑在实践性空白, 即实践演示过程中, 让学生在可变性操作中, 对新的发现或突破质疑, 并在实践中找到答案。如教学《乌鸦喝水》一文, 利用事物投影后, 拿出事物 (瓶子、石头、水等) 让学生动手操作, 进行演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质疑:还有新的喝法吗?于是就去发现新的“喝”法。这样能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 填补“实践性空白”, 乐中求知!

(二) 充分利用插图, 拓展学生的想象, 说写表达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 且可开拓儿童的想象。”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 配有大量插图、彩图。课文中的插图如运用得当, 不仅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有利于培养观察力, 而且还能有力地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开启学生说写表达的源头, 可以在教学中成为交流的材料, 也可以设计成各种课后小练笔, 辅助文本理解, 运用所学写作方法, 锻炼习作表达能力。

四、实现“多元积累, 积累后会用”

《标准 (2011年版) 》中要求每位学生九年的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 这是对“授以渔能破万卷”的要求。它要求语文教师, 不断拓宽语文教学的领域, 将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 把语文学习活动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适当补充阅读材料, 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必需通过“授之以渔 (会读书) ”才能解决。正如古人云;“积学以储宝。”大量阅读正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 使之日积月累, 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但“授以渔破万卷”的实践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 不能加重学生负担。这就要求我们还要抓好课堂内“破一卷 (讲方法) ”的训练。

课堂教学是积累的主渠道。语文教科书中内容都是编者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组织学生学习的。小学生主要学习时间是在学校, 在课堂学习中度过的。小学生各种知识的获得, 各种能力的形成主要还是在课堂教学中,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 发挥导语作用, 将语言文字内化, 进行情感熏陶, 方法培养, 良好习惯的形成, 在潜心学文中积累。让他们去读书、去背书, 去积累语言。

五、课内外结合, 整合式积累

在课堂上学好教科书的前提下, 应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内容, 将课内内容与课外学习资源有机地联系起来, 进行“整合式积累”。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看动画片积累。在看之前, 老师提出要求, 这次看节目与以往不一样, 要仔细看人物的动作、表情, 注意情节的发展变化, 认真听人物的对话。此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一个个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 只怕错过一个环节。看完之后, 让学生说说、演演。可以说说节目的内容;可以当当小主持人, 把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片断介绍给别人, 让他们听了也产生去看这一节目的兴趣;可以谈谈自己看过之后的感受, 受到的教育或启发等;也可以小组合作演一演, 再现片中的情节……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 学会了如何欣赏动画, 如何看电视, 如何观察事物;在愉快的气氛中, 提高了口头、肢体表达能力, 丰富知识, 发展了思维, 为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2.看电视新闻积累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 爱讲故事的老师特别受孩子们的喜欢。为了使孩子们爱看新闻, 老师每天利用早会、课余时间把昨天国内外发生的热点、焦点事件以讲故事的形式讲给他们听。开展“每天新闻报道”。学生在了解国内外大事的同时, 开阔了眼界, 增长了见识, 口头表达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提高, 人的胆识也得到了锻炼, 对于语文的积累更是起着积极的作用, 这种训练立足于现实, 为更好的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 真是一举多得。假期布置观看新闻作业。假期的保留作业就是观看新闻, 记新闻记录卡。

3.搜集广告词。电视里、公路旁、房顶上满眼是广告。为了吸引消费者, 广告的内容设计各具特色、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让学生关注这些广告词, 领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深博大, 体会语言文字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提高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提高语言文字表达的生动性、形象性、精练度。

六、积累后会运用

“2011修订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积累的同时, 我们也要设计各种表达的机会, 让学生会用, 培养学生的斯文能力。抓好每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课, 流畅说话, 表达得体。抓好每一次课中课后的小练笔, 单元作文中“语言的丰富和“多元的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

基于“2011修订版语文课标”环境下, 反思语文阅读教学, 要想真正体现“语文味”就必需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什么?最主要的就是多读多说多写。因此, 语文教学就应当把“读说写能力”作为主要目标, 这也是“积累和运用”的具体体现, 展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效结合。

摘要:学习和研究《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准确理解和把握修改的内容, 是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学生学习语文必须走多读、多写、多积累之路。并在课堂内的教学, 课堂外的延伸落实。一线教师结合学生学知水平, 生源实际琢磨出适合的策略, 让孩子们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来培养“语感”, 品尝到浓浓的“语文味”, 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 我们要转变当下的教学观念。其次, 提倡“多读多写, 说写结合”。最后, 实现“多元积累, 积累后会用。”

关键词:实践,多读,多写,多积累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标 (2011年版) 解读 (二) 杜石溪等.

[2] 台州路桥区教研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积累的研究报告”2011.8.

[3] 《再谈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吴永军讲座:从语文新课标 (2011年版) “谈语文的坚持和发展”.

上一篇:电影中植入式广告对品牌传播效果研究——以奔驰汽车为例下一篇:丙戊酸钠合并氯硝西泮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