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主体性问题浅析

2022-09-21

1 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主体性现状分析

尽管我们在推动农村问题化解、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各种问题中付出了较多心血, 但是具体到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 农民主体地位不突出、发挥作用不明显的现象依然存在, 更多的表现为政府的参与和推动。具体来看, 主要有以下方面问题:

1.1 农民参与程度整体不高

现行的背景下, 新农村社区建设表面火热, 并且展示出良好效果, 但实际上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农民的参与度整体不高。具体表现为新农村社区的整体推动在于政府, 从最开始的立项到最后的确定, 都是政府在其中发挥作用, 推进过程中农民参与度不高, 社区的户型、社区规划等, 农民参与决策较少。从目前的现状看来, 虽然不少新农村社区在命名上是农村社区, 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更多表现的是政府的意志。农民参与程度不高成为当前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首要问题之一。

1.2 农民享受的社区红利有限

国家对新农村社区建设投入很大, 一些地方农民因此获得实惠。但有些地方违背农民意愿, 在村容村貌整治中, 不顾客观实际, 大做表面文章, 大搞样板工程、形象工程, 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如有的地方争搞试点, 追逐样板, 盲目攀比;有的地方为建立新农村出现人力、财力乱摊派;有的地方“扒旧房、盖新房, 拆平房、建楼房”或全部拆除现有住房实行整体搬迁, 甚至建别墅、造洋房, 出现了“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住房”、“只见新房子, 不见新农村”等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 表面文章盛行, 农民实际享受的社区红利十分有限。

1.3 农民自我决策程度不高

从一定程度上说,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地位应更多体现于决策能力和决策地位的有效发挥, 在这个过程中, 农民的决策作用需要根据整体情况来进行反馈。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农民主主体地位的实质是要保障农民的参与权, 让农民建设自己满意的社区, 这个过程和精髓毋庸置疑。但目前来看, 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各地已探索多种措施来调动农民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但是农民整体表现出来的情绪并不高, 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在这样的情况下, 不利于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初立意。

2 新农村社区建设中更好实现农民主体性的对策建议

可以说, 农民主体性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多方力量进行协调, 有了整体保障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推动农民主体作用发挥, 实现农民主体地位, 必须重点做到以下三点:

2.1 从机制上探讨农民参与的途径

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农民需要参与, 整体的力量需要发挥, 而这些力量实现的背后, 离不开机制设计予以保障。因为只有好的基础条件, 好的制度配套保障, 才有可能达到好的效果。要从最初的机制设定入手, 建立农民参与、农户自治的新型社区, 保障农户参与及实施效果, 建立农户参与的主体机制。

2.2 新农村社区建设中保障农民的权益

合理的权益应该受到保障, 特别是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 关于农民权益的问题要重点关注注, 不容忽视。当前农村社会问题频发, 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农民的权益存在差异, 而推进农民最基本权益的改善, 不仅能够调动农民关于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能够减少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矛盾, 从而更好的化解存在的问题, 找到问题的出路。

2.3 推动农民自我决策以便提高决策程度

引导农民参与决策, 不仅能够保障农民自身的合法权益, 也是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主体性最为重要的表现之一。具体来说, 要从农村社区内部设计、农村社区规划、农村社区选举等方面入手, 让农民参与其中, 管好自己的事情, 这样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障农民的参与权, 并帮助农民在参与中获得极大的进步, 取得良好的效果。总之, 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力量提高农民参与决策程度, 发挥农民自主管理的最大效果。

摘要:农业要发展, 农村问题要解决, 最终的落脚点在于调动并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 农民的作用不容忽视, 其原因在于农民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主力军和最重要的参与者, 农民也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人翁和最直接的受益者。建设新农村需要农民参与, 对于农民来说, 需要什么样的农村、建设什么样的家园、构建怎样的乡村关系, 他们最有发言权。由此, 文章认为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主体性问题异常重要, 需要重点关注, 并在分析农民主体性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农村社区建设中更好的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实现农民主体地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社区建设,农民主体性,农民

参考文献

[1] 李永成.新农村法制建设的进路——以农民主体性与主体地位为中心的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01:123-131.

上一篇:论教师的创新思维培养下一篇:如何认识让师爱之光照耀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