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课程教改浅论

2022-09-10

C语言是一门计算机基础课, 在传统的教学中, 把这门课程作为一门科学来传授, 过分纠缠于程序编制时, 语法的细节, 而对于如何吸收使用C语言来编制程序强调不足, 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造成学生学过之后, 计算机等级考试能够通过, 却编制不出规范的程序来实现功能的尴尬局面。为此, 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混合的教学模式, 启发式方法教学, 课题驱动式作业, 全程式考核方法等措施, 使学生能在学习完本门课程后, 能学以致用,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混合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学模式存在着极端不平衡的现象, 或者是全板书传统的教学模式, 或者是全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模式。实际上, 两种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 不能相互替代, 若能使用混合的教学模式, 则能各取所长, 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高。在C语言的教学中, 在传授语法规则或者基本概念时板书教学效果较好, 而用多媒体教学则印象不深刻, 过后即忘;而对于程序试行过程及结果, 则使用多媒体教学结果较好, 百闻不如一见, 对错一目了然。因此, 在教学中每堂课的开头用板书教学来传授编程规则, 基本概念, 及强调重点等, 大约占用20~30分钟, 然后立即转入多媒体教学, 将讲过的语法规则立即编制出例子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运行, 进行成果的展示, 对其采用调试中的单步运行模式, 让学生看清楚每一步运行后, 各个变量的变化, 来加深感性的认识, 这样即使学生掌握了语法知识, 又能掌握程序的调试技术, 一举两得。同时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每堂课还留两个简单的题目给学生练习, 现场输入, 老师现场点评, 以加深效果, 经过这样三个步骤, 同学们对于每堂课的内容大都能够当堂消化理解, 而且过程轻松,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树立了学生的信心。

2 问题启发式教学

问题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提出新概念, 要讲授新的语法规则时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入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使其能够透彻理解新的概念及新的语法规则, 因而印象深刻, 不易遗忘;能建立所学内容与解决方法之间的定向反射, 在遇到相同问题时能很快的得到答案及相应的表达式真正做到即学即用,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进行变量及定义的教学时, 首先提问:在平时的生活中, 人数是用什么数表示的, 而身高是用什么数表示的?学生肯定回答人数是用整数来表示的, 而身高是用小数来表示的。然后进一步提问:那么在编制程序该怎么办呢?有的同学就会迷茫, 而有的同学就会根据常识回答:我们可以告诉计算机, 我们要用什么数吗!顺理成章的老师另外一个问题紧接着就会出来:如何告诉计算机呢?很自然的就可以引入变量的的概念和定义。学生对于int表示整数, 而float表示浮点数记忆深刻, 而且在以后的编程中也不会忘记, 在要用整数时, 用int来定义;而要用浮点数的时候, 用float来定义, 从而形成定向反射达到了即学即用的目的。这种方法在传授新知识时非常好用, 对新知识的吸收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使学生能很快的入门, 为学习更深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3 课题驱动型作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后给学生留课题驱动型的作业就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而特别设计的。作者在教授本门课程之前就会根据所教学生专业的不同, 精心选择一个与本专业相关, 难易程度适中的课题作为该专业学生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在提高兴趣的同时, 也把专业知识进行了复习。在布置作业时, 把一个实际课题按照每次讲课内容的不同及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不同, 把课题分成不同部分作为其课后作业, 再上课时进行检查。如为机械设计专业授课时, 就把一个轴承设计的课题作为作业布置下去:在讲变量时, 就让学生定义表示轴承滚子个数的整型变量, 和表示轴承动态载荷等浮点型变量;在讲授运算表达式时, 则让学生编制各种计算如动态载荷, 保持架底座厚度等的式子;而到了讲授选择结构时, 则让学生编制根据不同的轴承型号来选择参数的程序;当要讲授循环结构时, 则让学生编制根据一定标准连续输出不同的轴承型号, 及得到相应的技术参数的程序。这样就能使学生产生正在作一个课题的感觉, 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最后将各个部分组织起来, 就是一个完整的关于本专业的一个课题, 非常有成就感, 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取得较好的效果。

4 全程考核方式

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个体差异不同, 知识的吸收过程也不尽相同, 因此一考定乾坤的考试模式是不科学的。为了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也为了平时就能督促学生的学习, 作者建立了一套渗透于各个环节的评价体系, 真正的检验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努力情况。在每个作业都有评分, 而在最后对每个作业进行综合, 还可按整个综合的体系来算分。这样既考查了平时努力的同学, 同时又兼顾了接受知识较慢而努力学习最终取得好成绩的同学, 而且还安排了平时表现分, 如上课当众编程有加分, 而主动回答问题也有加分等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些氛围,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5 结语

以上, 我们从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课程作业、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介绍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所进行的改革。经过几次教学之后, 教学效果显现出来, 表现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 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其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熟练掌握语法规则, 能自然编制出所需的应用程序, 达到了教学目的。但教学必然是一个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今后作者将不断地总结课程教学的经验, 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教改成果, 使C语言教学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摘要:针对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 教学效果不好, 学生不能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 从改变教学目标出发, 提出具体的教改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C语言,教学改革,理论教学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2] 李文兵.C应用程序设计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

[3] 程不功.怎样学用TurboC[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上一篇:速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写生与临摹并重下一篇:南沙档案信息规划展览中心项目绿色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