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行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一点思考

2022-09-11

导师制在我国高校存在已久, 但是主要应用于研究生教育,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 很多高校尝试在本科教育中推行导师制。本科生教育引人导师制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是因材施教, 充分提高高校教育的效率。“教学”就是“教”与“学”的结合, 需要教师与学生充分配合,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能够使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习效率;二是符合我国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高校的目标是培养“宽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本科学习阶段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 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 不善思考, 缺乏创新能力,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能够使学生们学会独立学习, 独立思考, 积极面对社会的不断高速的发展形势。

1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之初, 我们对它的期待是很高的, 但从近几年的实施情况来看, 效果并未达到其效果, 纵观全国各高校实施的普遍情况来看, 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1 导师观念上存在误区, 对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 跟高校的教师不仅仅有教学任务, 还担负着一些科研和指导研究生的工作, 因此, 让导师在其工作之外再担负指导本科生的任务, 工作量的确较大。同时, 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 有部分高校并未将此工作纳入教师的工作量中, 导致有些导师并不重视本科生的指导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情况就有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到位, 没有真正落实, 影响了实施效果。

1.2 师生比过低, 导师资源不足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 在校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 各高校的教师资源明显缺乏, 导师资源就更为稀缺。从我院情况来看, 现在的师生比接近1∶2 2, 导师的数量严重不足, 这使得一个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实行导师制要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 师生比过低, 再加上教师本身教学和科研的工作任务繁重, 难以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导师切实的关心和帮助。

1.3 对本科生导师制推行的监督工作不利

目前, 我国各高校都对本科生导师制给予厚望, 但对这一新兴事物的认识和熟悉还需要一段时间, 包括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监督和管理还不到位, 无论是监督管理的内容, 方法, 还是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都在摸索阶段, 这就导致在现阶段缺乏有利的监督, 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情况自然难以达到满意效果。

1.4 导师遴选制度与实际需求有差距

尽管各高校都对导师的遴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但遴选制度不够灵活, 难以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就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 导师指导的内容在各高校存在较大的差别, 有的是负责引导学生的学习, 有的偏重于学生的思想工作, 还有的侧重于关心学生的生活。这样自然对导师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别, 无论导师负责的是什么工作都用同样的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

1.5 导师职责不清

导师的工作内容究竟是什么?这恐怕是目前多数导师心中的疑问。导师工作与教学工作、学生辅导员工作、学生班主任工作究竟有哪些不同, 他们各自的分工如何往往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样, 导师不清楚工作的重点, 什么都做, 自然什么都难以做好。

2 推行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措施

2.1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要推行高校本科生导师制, 就必须给它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平台。只有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才能保证本科生导师制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得以实施。

第一, 在教师中加强宣传, 广大高校教师充分认识到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也要教师明确学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决心, 这样教师才能够充分重视并积极参与其中。第二, 在学生中加强宣传, 学生都渴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习, 也渴望获得更多的前沿知识和教师的更多关心和指导, 只是苦于现有的教学体制的限制难以实现, 当学生了解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定会非常欢迎并积极参与。第三, 在学校各职能部门加强宣传。一项新的教学方法的采用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的配合, 只有他们充分理解、大力支持才能够保证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实施。

2.2 明确导师职责, 健全考评制度

本科生导师制推行不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导师对自己的职责不明, 并非导师不做, 而是不知道做什么, 怎么做。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建立健全考评制度, 明确导师的职责。

首先, 将导师工作纳入教师年度工作量考核中, 这就意味着导师工作与平常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同样是教师必须完成的基础工作, 这样, 就明确导师工作的身份和地位, 能够引起导师对工作的足够重视。

其次, 明确导师的具体工作内容。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完成哪些工作必须要明确, 学校可要求导师在工作开始时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指导培养目标和计划, 保证导师在工作中可按部就班执行计划。同时, 对导师的具体工作内容做出明确规定, 比如, 导师为指导学生集中授课学时, 导师与学生见面次数, 导师与学生交流方式和内容等。

最后, 对导师的工作做出定期和全面的考评。制定详细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考评制度是前提条件。考评制度中需对考评内容做出详细规定, 比如每年对导师工作态度、工作量、工作履行情况、指导学生的方法和学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的考评, 不仅顾及导师的工作还考虑到导师指导的效果, 即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考评制度中还需对考评方式做出具体的规定, 笔者更倾向于采用多元考评的方式, 即导师自我考评、学生考评、同行互评、领导考评和专家考评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各方评价的侧重点不同, 这样的考评方式能够尽可能的做到评价更全面。

通过合理、公平、客观的考评, 为管理和激励提供一个准确的依据。

2.3 师生双向选择, 增大学生选择自由度

现在的大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接受程度要更强, 同时他们也更强调个性, 他们对人和事物往往有自己的认识, 导师与学生要进行双向的选择, 尽可能保证学生能够接受他们喜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在以往的选择过程中, 学生对导师的了解并不全面, 这就会出现选定导师后发现导师研究方向与自己的兴趣存在较大差异, 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针对这样的情况, 让学生了解导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学生做出选择之前, 可以对导师的情况通过公告栏等形式做出展示, 让学生对各个导师的总体情况有所了解;同时, 可以请各位导师对自己研究的方向做一次报告, 学生通过听报告, 不仅可以明确自己的未来学习方向, 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导师, 比如导师的讲课方式、人格魅力等都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当然, 还可以通过座谈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接触各位导师, 做直接的交流。

总之, 通过有效的双向选择, 避免学生盲目选择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2.4 建立健全管理和激励制度

目前一些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不佳, 与导师积极性未得到充分发挥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 要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优越性、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必须将本科生导师制纳人到整个教育教学体系当中。从具体的操作层面而言, 完善的规章制度应包括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和意义、导师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聘任办法、基本待遇及权利、考核及奖励办法, 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 如学分制管理、教师聘任制及后勤社会化等各项措施的实施。

同时, 在科学、客观、公正评价导师工作过程和工作绩效的基础上, 将考评与奖惩措施结合起来, 对工作认真负责、成绩显著、考核优秀的导师, 除给予通报表扬、表彰、物质奖励外, 可在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及聘任、评优评奖等方面优先考虑, 充分调动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许多高校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 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变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但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涉及教师、学生及学校的管理等方方面面, 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5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增加导师数量

导师数量不足已成为制约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解决此问题, 就必须加强对其他教师的培训, 使他们能够尽快达到成为导师的要求, 为导师队伍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具体来看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 对未达到导师标准的青年教师加大培训力度, 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 让年轻教师跟着老教师共同指导学生, 使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快速成长;也可以将优秀的年轻教师派出学习, 不断提供他们的业务素质。

第二,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适当从校外选聘一部分人担当部分指导工作, 增加导师数量。

第三, 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 调整导师遴选标准。比如, 对低年纪学生的导师主要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关心学生的生活, 这样的工作在选择导师时可以适当降低对导师学术能力的要求。

2.6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本科生导师制要顺利实施, 学校和导师努力是一方面, 学生配合才是成功的关键, 因此,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重中之重。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除了导师为学生制定适合的培养计划, 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外, 还要学生对导师制引起重视, 导师制就是他们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一种方式, 并非可有可无。可将学生在导师指导过程中的表现计入学生在校评比的考核内容, 如对学生的奖学金评定, 导师的评价应该占一部分比例;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也可以计入评定内容。这样, 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进一步提升, 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寻求导师的指导, 将教与学有效结合起来, 提高教学质量。

3 结语

许多高校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 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变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但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涉及教师、学生及学校的管理等方方面面, 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各高校推行以来逐渐受到各高校的重视, 但在推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效果, 本文就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讨论并给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罗国基, 等.近年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华东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4) .

[2] 梁鹏.对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再认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 .

[3] 韩建华.对实施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若干思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8 (1) .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下一篇:浅析中国传统纹样的构成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