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基金论文范文

2022-05-09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专项基金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财政专项基金区别于一般基金,通常是由多个来源集聚而成的大额基金。由于财政专项基金的违规使用现象频发,账户管理难度又相对较大,财政专项资金风险控制审计面临审计实施耗时耗力、风险归责到人较困难、缺乏专家协助审计等一系列问题。在加强专项基金风险控制矩阵式审计时,应当形成有效的制度策略,优化绩效评估体系。

第一篇:专项基金论文范文

浅谈住房专项维修基金管理使用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住房维修基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住房维修基金的创新管理策略。

【關键词】住房维修基金;管理;监管

住宅专项维修基金是指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它是建筑物的“养老保险”。当前,维修资金由于制度的弊端和政策的缺失,在具体的管理使用中暴露出大量的问题和缺陷。

1、住房维修基金的概述

住房维修基金(房屋维修基金)实际上包括房屋公用设施专用基金和房屋本体维修基金。房屋公用设施专用基金简称专用基金,用于物业共用部位、公用设施及设备的更新、改造等项目,不得挪作他用。房屋转让时,专用基金实行“钱随房走”的原则,账户里的余额资金也随之转移给房屋的新的产权所有人,可以说与“养老金”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法律对此也有相关规定,住房维修基金是涵盖物业区域范围内全体住户公共财产的一种专项基金,能够保障物业范围内房屋的安全使用,维持其性能并可以提高使用效能,确保共有财产的保值增值等都有极为的重要性。

2、住房专项维修基金管理使用中存在问题

2.1住房专项维修基金缴存的不均衡、归集严重缺口

目前我国法制建设的不健全,处罚措施和相关制度不完善 ,以至于住房维修基金拖欠现象在很多地方都很严重,如同一个小区或同一栋楼、同一个单元有的业主缴存了而有的业主没缴存,还有些个别房产部门存在对与其有特殊关系的购房商户降低收费标准、延期缴纳或减免的问题。

2.2住房维修基金申报难使用难

单个业主本身没有管理和处置这使用笔钱的权利,使用时必须执行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的“双2/3”标准。一个是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一个是同意业主人数占总人数的2/3以上。“双2/3"标准是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也是住房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审批的“红线”。而实际中,有很多小区没有成立业上委员会,业主之间也互不相识,要把2/3的业主召集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商品房共享部位和设共享设施的维修。

2.3住房专项维修资金被挪用

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纳的起步阶段,居民对维修资金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对资金的权属及使用也没有形成成熟的想法,居民的维权意识相对薄弱,造成开发商代收代缴住房维修基后,有时不将资金进行及时划转,将这笔资金被截留或者挪用。

2.4住房维修基金监管力度不够

政府对物业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重在维修基金使用和招投标管理,轻视市场监管责任落实,虽然各级政府根据国家《物业管理条例》颁布了大同小异的地方性《物业管理条例》,但大都缺少根据本地区物业管理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创新措施和手段。维修基金的申请拨付困难和招投标的形式主义现象,严重影响物业服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对于企业或业主违反公约现象,没有从法规和制度上实施监管。

3、关于解决住房专项维修基金管理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透明程度

对于住房维修基金国民弱化现象,建议房管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使业主关心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关注资金的使用程序,加大参与力度,房管部门同时应加大对维修资金的管控力度,严格审批程序,确保业主的钱真正业主说了算,真正用于业主,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2完善法律制度,强化管理措施

为有效解决住房维修基金在管理层面出现的缴纳问题、管理问题、使用效率问题,加上现有的物业管理法规在整体性、配套性、协调性等方面比较差 , 甚至个别法规杂乱无章,没有形成并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且各项规定之间有时存在互相冲突的情况。首先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优化住房维修基金法律效应的同时,提升了其法律权威。对住房维修基金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造成的所有损失,应有完备的法规予以约束和处罚,以保证其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3.3加强政府监管并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

现在的问题是,专项维修资金应该由谁管理更为适宜,更为实际,便于化解各种纠纷和矛盾。就目前而言政府监管是必要的。如果离开政府监管,就难以确保维修资金的正确使用,以及维修资金不被非法挪用和流失。因此,实行业主大会决策与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相结合的管理形式较为切合实际,易于化解维修基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纠纷和矛盾。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是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一种发展趋势。业主可以通过建筑安全评估机构、监理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物业管理咨询公司等第三方机构的介入,共同参与、监督维修资金的管理使用,将维修基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并做到价格合理、使用分摊合法,这样才能加强基金的监督管理工作,做到使用透明公开化。

3.4制定住房专项维修基金续筹、补建办法

确保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的可持续性随着住房使用年限增加,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将出现高峰。为确保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的可持续性,各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一是应尽快制定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的续筹办法;二是对未建立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的住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补建办法;三是建立二手房交易的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系统,凡是二手房进行交易,专项维修基金实行“钱随房走”的原则,房屋转让时,账户里的余额资金也随之转移给房屋的新的产权所有人。若原业主未缴存首次住房专项维修资金或者所缴存的住房专项维修资金余额不足规定标准的,由交易当事人协商足额缴存后,方能办理住房所有权转移登记。

有效管理住房维修基金,尽量最大限度发挥维修基金最初目的,让人们更加了解维修基金存在的价值和好处,不仅有利于完善住房维修基金的管理模式,使基金更合理、有序的进行分配与使用,也有利于更好发挥住宅维修基金的作用,我们要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多加强交流、共享信息,从而达到取之于民、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1]王燕.浅谈住房维修基金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财经界(学术版),2013(08):60+62.

[2]吴桃仙.高校已售公有住房专项维修基金管理与使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4):262.

作者简介:

宋乔松,安徽省舒城县房地产管理局,安徽舒城。

作者:宋乔松

第二篇:财政专项基金风险控制矩阵式审计的探索与应用

[摘 要]财政专项基金区别于一般基金,通常是由多个来源集聚而成的大额基金。由于财政专项基金的违规使用现象频发,账户管理难度又相对较大,财政专项资金风险控制审计面临审计实施耗时耗力、风险归责到人较困难、缺乏专家协助审计等一系列问题。在加强专项基金风险控制矩阵式审计时,应当形成有效的制度策略,优化绩效评估体系。

[关键词]财政专项基金;风险控制;矩阵式审计

财政专项基金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政府专项基金通常通过拨款資助及资本金投入等方式,实现对企业单位的引导扶持。目前,财政专项基金不同于直接补贴,往往有着严苛的基金管理要求,无论是基金的数量、用途还是支付补贴方式等均有严格限制。目前,我国的财政专项基金通常用于中小企业的产品研发及技术应用,中小企业社会公益性活动的开展,也会得到政府财政专项基金的直接资助。

1 财政专项基金风险的形成与评估

1.1 财政专项基金风险的形成机理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和处事权力并不完全对称。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政府部门处理财政事务时,公共服务能力及财政决策能力等都是有限的,在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加大的当下,政府部门需通过多种财政来源实现财政风险的规避。但由于财政专项基金的获取往往是多个来源的大额基金,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使得风险责任界定并不明晰,在政府部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风险规避意识较为薄弱时,财政风险就会不断积聚并扩大,政府部门使用管理财政专项基金的风险成本有所增多,财政专项基金风险由此产生。

1.2 财政专项基金风险的评估

目前政府财政专项基金风险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债务增多及赤字增加两方面,由于社保基金的缺口限制了政府财政资金管理的预算,财政专项基金风险评估难度随之加大。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政府部门的专项基金数额庞大,财政专项基金风险对政府部门产生的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结合财政专项基金风险评估结果,政府部门需要应对已形成的财政专项基金风险,在综合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下,实现对地方财政专项基金的有效使用,对于相关风险因素的评估及规避等,都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 开展财政专项基金审计的必要性

2.1 财政专项基金来源众多

政府专项基金的数额庞大、来源众多,财政专项基金的分配较为困难。为确保政府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到位,众多基层审计人员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专项基金审计,尽管是对于单一类目的财政专项基金,也可能由于专项基金的数额较为庞大,而需要投入不少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例如社保基金就是常见的财政专项基金,基层工作人员在加强财政专项基金审计时,需对收支过程做准确的审计排查。正是考虑到财政专项基金的来源众多,单一的财政基金审计模式并不足以适用于专项基金的系统审计,开展财政专项基金审计的必要性由此凸显。

2.2 财政专项基金违规使用现象频发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世界闻名的农业大国,农业专项基金的投入及管理是尤为重要的。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由于部分区域人疏于对农业专项基金的系统管理,地方政府的管理不力,致使政府财政专项基金违规使用现象频发。例如农业专项基金投入时,部分种植物能享受国家已有的政策优惠,却并不适用于当地的种植条件,但地方政府为了获取相应的专项基金却强行立项,这使得当地的经济发展损失明显。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专项基金管理较欠缺,贪污腐败及违法占用等现象也较为常见。

2.3 财政专项基金账户管理难度大

基于目前的发展,我国财政专项基金的账户管理难度较大,这也是开展财政专项基金审计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监管体制得到多次改革,但目前的经济监管体制仍未实现高度完善,部分财务人员对财政专项基金的使用是可能出现违规行为的。正是由于财政专项基金账户管理区别于传统管理,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在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当下,不法现象仍时有发生,由于乡村地方政府对财政专项基金账户管理的经验较为匮乏,乡村地方政府并不能实现资金投入的透明公开。

2.4 财政专项基金绩效评估要求高

财政专项基金数额庞大,需有政府人员做统筹规划,相关财政专项基金管理使用情况也应公开,而从目前的统筹规划及绩效评估来看,政府财政专项基金的预算公开仍未能满足群众监督要求,绩效评估要求较高的当下,开展财政专项基金审计势在必行。考虑到目前的政府政策,未能实现对专项基金使用情况的透明公开处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专项基金审计的监督管理,政策的不透明性对财政专项基金的合理使用是有极大的限制的。

3 财政专项基金风险控制审计的困境

3.1 风险控制审计实施耗时耗力

政府财政专项基金的审计面临较大的风险,风险控制审计实施耗时耗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财政专项基金审计的效果。通常来说,政府财政专项基金是由上级政府拨款给各单位的,期间需要有基层审计人员进行系统规范的专业审计,但由于财政专项基金的覆盖面较广,审计覆盖范围却有极大的限制,在基层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开展不能完全适应财政专项基金风险控制审计的需求时,风险控制审计的落实效果就会与预期存在明显偏差。换言之,正是由于风险控制审计的实施耗时耗力,风险控制审计有待进一步优化。

3.2 专项基金风险归责到人较困难

政府财政专项基金的覆盖人群广泛,专项基金的使用管理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但由于目前的专项基金风险归责到人较为困难,专项基金风险审计工作的开展便受到限制。如前文所说,财政专项基金出现违规使用的概率较大,财政专项基金一旦出现违规使用现象,专项基金的风险就会扩大化,但由于专项基金审计的处理相对困难,一旦财政专项基金出现违法违纪行为,相关事件也无法归责到个人。在政府部门未能调整专项基金审计的责任机制时,专项基金风险的责任归属会相对模糊,这也是限制专项基金审计工作开展的一大问题。

3.3 专项基金审计缺乏专家协助审计

基于目前的发展,政府财政专项基金审计工作的开展往往需要有基层审计人员共同完成。财政专项基金的覆盖领域较多,诸如工程审计、铁路审计和道路建设审计等,都需要有专业的审计知识为之提供支撑,目前的基层审计人员并不了解这些业务知识,审计工作的开展也无法达到预期要求。专项基金审计缺乏专家协助审计,相关审计工作的开展,并不能完全呈现出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同时,目前的实地考察及專家协助人才的资金费用未得到明确保障,审计专家并不愿意自费参与审计。

3.4 审计人员缺少对专项基金的效益管理

政府财政专项基金是涉及社会民生问题的专项基金,资金回笼周期相对较长,由于政府财政专项基金通常投资于大型投资项目,投资项目的评价标准相对缺失,相关审计工作也缺少明显的评估力度。从当前的发展来看,审计人员缺少对专项基金的效益管理,这使得政府财政专项基金的使用管理浮于表面,当审计人员只针对政府财政专项基金做安全性及合规性监督时,效益性监督是比较欠缺的。长此以往,政府部门会在财政专项基金使用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专项基金的效益反馈却相对有限。

4 风险控制矩阵式审计的探索实践

4.1 形成财政风险矩阵审计的制度策略

要想在后阶段发展时提升财政专项基金风险控制矩阵式审计,就应该努力形成财政风险矩阵式审计的制度策略,从制度角度,规范风险控制矩阵式审计的工作安排。初期发展阶段,政府部门应结合政府财政专项基金审计的客观需求,确定财政专项基金可能面临哪些风险。在发展进入到相对稳定阶段后,政府部门则应根据风险控制审计的客观需要,形成矩阵式审计,将相关审计工作层层落实到位。对于可能出现的审计难题,可尝试形成制度规范并强化制度保障。

4.2 制定财政风险矩阵审计的责任机制

基于目前的发展,政府财政专项基金风险控制难度较大,风险归责到人较为困难,后续发展就应制定财政风险矩阵审计的责任机制,确保权责一体化的审计模式,能真正实现对审计人员的严格约束。除了要在财政专项基金使用之前,确定不同专项基金使用的风险审计人员外,还应该在使用管理财政专项基金过程中,结合财政专项基金的风险控制效果,确定从哪个环节开始落实矩阵式审计。所制定的财政风险矩阵审计责任机制,应根据不同部门的审计人员工作安排,确定每位工作人员的审计责任。在制定责任机制的同时,也应根据基层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开展需要,加强审计人员责任意识的培养。

4.3 强化财政风险矩阵审计的专家协助

由于现阶段发展时政府财政专项基金缺少专家协助审计,财政风险控制较为欠缺。后阶段发展时就应该努力强化财政风险矩阵审计的专家协助,由专家出面,加强风险控制及矩阵审计。一方面,政府部门应结合财政专项基金的发放及使用现状,确定哪些财政专项基金的基层审计人员并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并在这些财政专项基金中,调配合适的专家予以辅助。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专家协助的资金及资源支持,确保专家协助财政风险矩阵审计时专家们无须对审计工作开展相关的成本投入做过多考虑。政府方面也可聘请专家对基层审计人员做系统的培训指导。

4.4 健全财政风险矩阵审计绩效评估体系

纵观当下的发展,财政专项基金风险控制过程中,风险审计工作缺少严苛的绩效评估体系,后续发展就应健全财政审计的绩效评估体系,实现统筹规划与绩效评估的深层优化。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政府财政专项基金使用管理的绩效评估,确保基层审计人员在处理相关审计工作时,能够呈现出较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应结合财政风险审计的客观需求,细化原有的绩效指标,确保最终形成的绩效评估体系是高度适应政府财政专项基金风险控制及矩阵式审计需要的。而在审计工作开展时,绩效评估体系的相关指标也应随审计工作的开展而做出必要的调整优化。

5 结 语

在梳理财政专项基金风险的形成机理及评估后,认识到开展财政专项基金审计的必要性。考虑到财政专项基金风险控制审计面临实施耗时耗力、风险归责到人较困难、缺乏专家协助审计及缺少对专项基金的效益管理等困境,风险控制矩阵式审计的探索实践,应形成合适的制度策略,在制定责任机制后强化专家协助,同时健全矩阵审计绩效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黎锐,陈红.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目标、程序的改进——基于财政风险矩阵视角[J].财会研究,2017(1):60-66.

[2]杨海维,李克军.基于风险矩阵模型和剩余风险评估理论的基层人民银行风险评估研究[J].金融经济,2017(22):125-126.

[3]李希富,赵健成.基于风险控制矩阵的基层精准扶贫审计研究——以河北省秦皇岛市教育精准扶贫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18(6):74-77.

[作者简介]彭白桦(1966—),女,汉族,重庆人,成都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经济。

作者:彭白桦

第三篇:《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设立万福生科虚假陈述事件投资者利益补偿专项基金的公告》

一、平安证券发起设立“万福生科虚假陈述事件投资者利益补偿专项基金”的出发点是什么?

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或“公司”)作为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福生科”)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创业板上市的保荐机构,虽未参与或协助万福生科的造假行为,但未充分勤勉尽责,未能及时发现并有效遏止这一造假案件的发生,公司对此深感痛心和自责,对投资者因此遭受的损失,诚挚地表示歉意。

公司认为,万福生科的投资者是无辜的,此次造假事件造成的最严重后果体现为对投资者利益的损害。只有投资者利益补偿问题更高效更充分地得到解决,整个事件才有机会真正得到妥善解决,公司应负有的责任才能真正得到切实履行,才能够真正表达公司知错、纠错、弥补过失的诚意。为了上述目标的实现,公司愿意以实际行动切实承担起相应责任。

在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下,公司相应责任的承担可有两种模式:一是在原有解决模式下,公司在等待行政处罚和民事诉讼前置条件成立后,被动地接受民事诉讼程序的展开和落实,并最终按照责任划分结果履行法定义务,但将经历较长时间的处置过程;公司希望开创另一种新的模式,规避后续程序的长时间等待,独家先行解决投资者利益补偿问题,更主动地承担责任。

公司希望主动承担责任亦是出于品牌、声誉和尽快恢复正常业务秩序的考虑。平安证券一直重视品牌和声誉,将其视为宝贵财富和立业根本,并本着长远发展的理念,矢志于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有责任感、有进取心、长期而重要的参与主体。万福生科事件对公司的品牌和声誉已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投资者利益补偿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后续争端及诉讼将持续影响公司的正常业务经营,给公司的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公司希望通过主动承担责任、真正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做些实事的行为,使公司品牌和声誉有所恢复,以更坦诚、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市场、客户和投资者,创造公司各项业务良性的发展环境。

具体而言,平安证券采用“先偿后追”的处理模式,搁置复杂的责任认定和划分等问题,主动独家出资三亿元人民币设立专项基金,先行补偿符合条件投资者的损失,再通过法律手段向其他相关责任方进行追偿,并将就自身因万福生科事件所遭受损失依法通过仲裁或诉讼程序追究相关责任方的法律责任。为了达到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效果,平安证券愿意承担设立基金带来的较大的财务压力和执行责任,并尽力做好相关工作。

在以往类似事件中,公众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一直是个难题,现有法规虽然赋予了投资者通过民事诉讼手段获得赔偿的权利,但由于诉讼本身尤其是在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方面,对程序、举证等环节要求较为严谨,往往导致耗时长、成本高、举证程序复杂、诉讼结果不确定等情况,最终获得赔偿的投资者比例有限。本次平安证券设立该基金,是为了在司法解决途径之外,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相对更为快速便捷的可选渠道,以使其获得较为高效、依法适额的补偿。此种模式是类似事件解决方向上的新探索。同时也要注意到,万福生科事件也具有其特殊性,其解决方式的可行需要具备多方面条件,并非可以随意推行于每个个案,而应就单个事件的具体情况、牵涉主体的主观意愿和自身条件进行选择,或在此种模式思路的基础上推衍,寻求适合不同个案的具体方案。

公司深知,设立专项基金仅是事后补救、减少损害的行为。更加根本的,应是从源头上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万福生科事件对平安证券的教训是深刻的,反映出公司在业务模式、文化导向、行为准则、组织流程、激励机制、问责机制、风控体系等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从2011 年开始,平安证券投行业务启动了业务模式和风控体系的全面改革,包括推行投行业务模式从“通道制投行”向“交易型投行”的转变,在激励考核机制上从项目直接挂钩向综合评价体系转变,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全面优化,问责机制的明确和完善等,力争从根源上探索一条符合市场需要和平安证券未来长远发展的道路。万福生科事件的爆发,也再一次以惨痛的教训表明,过往的模式再难以为继,平安证券投行业务的改革和转型之路必须坚决地走下去。正因为此,公司才更应该主动承担起投资者利益补偿的责任,重新获得健康发展的机会。医病还需重药,付出三个亿沉重代价,使得公司和全体上下员工通过切肤之痛,深刻感受到公司转型和改革的决心,丢掉幻想和侥幸心理,统一共识、凝聚信心、重整旗鼓,全力以赴发展成为最合法合规、稳健经营的创新型证券公司。

二、平安证券主动独家发起设立投资者利益补偿专项基金,是否意味着平安证券准备承担全部责任?

设立该基金并不意味着平安证券需要或准备承担全部责任。本次万福生科虚假陈述事件的直接责任方为万福生科,平安证券作为万福生科上市的中介机构之一,虽未参与或协助其造假行为,但未能及时发现并遏止这一造假案件的发生,应当也愿意承担中介机构相应的责任。

平安证券主动独家出资三亿元人民币发起设立专项基金,是为了搁置复杂的责任认定和划分等问题,避免较长的司法程序,使符合条件投资者的损失得到先行补偿。这是公司本着纠错、负责的态度,从有效保护万福生科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出发做出的决定。

平安证券本次采用“先偿后追”的模式,在设立基金先行补偿投资者损失的同时,对平安证券支付的超出自身应承担责任份额的补偿金额,公司将依法向万福生科虚假陈述事件的其他责任方进行追偿,并将就自身因万福生科事件所受损失依法追究相关责任方的法律责任。

三、万福生科事件投资者利益补偿专项基金在架构设置和运作机制上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通过设立投资者利益补偿专项基金以解决万福生科事件的模式,在证券市场尚无先例,实际操作中也确实可能会面临多方面难题。为了充分、有效地达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目的,基金在架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中将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依法合规。本次基金的设立及运作,将严格遵照《证券法》等法律并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从源头上保护投资者利益,并切实避免可能的争议。

第二,公信力。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证投保基金公司”)同意担任基金管理人。基金聘请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先生,中国政法大学一级教授方流芳先生,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证券法研究会会长郭锋先生,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黄世忠先生,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建明先生等法学、会计学专家以及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女士,组成专家委员会,就基金设立、补偿方案以及基金管理运作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咨询意见。中国建设银行担任基金托管银行确保基金财产安全完整。上述举措在基金管理和运行的各个环节体现了公信力。

第三,及时高效。本次基金充分利用了我国证券市场成熟的电子化系统,投资者通过基金网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系统确认接受补偿方案并自愿与平安证券达成和解,补偿金的划付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登公司”)通过结算系统统一完成,整个过程高度电子化和自动化,避免了投资者信息查询、证据收集、身份公证和书面确认等复杂手续,最大程度降低了投资者获得补偿的成本。基金管理人还将聘请国内知名的会计师和律师团队,组成补偿工作组,专职高效地处理基金的日常工作。

第四,公平性。所有适合条件投资者都会得到公平对待。基金由中证投保基金公司独立运作,避免基金运作受到干预。基金设立专属网站、热线电话和专设邮箱等多种沟通渠道,为各类投资者提供公平便利的查询沟通途径。

四、基金如何认定符合条件投资者的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对于虚假陈述损害赔偿的范围认定有明确规定:

“第十八条 投资人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一)投资人所投资的是与虚假陈述直接关联的证券;

(二)投资人在虚假陈述实施日及以后,至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买入该证券;

(三)投资人在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及以后,因卖出该证券发生亏损,或者因持续持有该证券而产生亏损。

第十九条 被告举证证明原告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一)在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已经卖出证券;

(二)在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及以后进行的投资;

(三)明知虚假陈述存在而进行的投资;

(四)损失或者部分损失是由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等其他因素所导致;

(五)属于恶意投资、操纵证券价格的。

第二十条 本规定所指的虚假陈述实施日,是指作出虚假陈述或者发生虚假陈述之日。

虚假陈述揭露日,是指虚假陈述在全国范围发行或者播放的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首次被公开揭露之日。

虚假陈述更正日,是指虚假陈述行为人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披露证券市场信息的媒体上,自行公告更正虚假陈述并按规定履行停牌手续之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对于符合条件投资者范围确定的核心在于认定虚假陈述与投资者遭受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其立法本意是使得因虚假陈述而直接导致的二级市场交易损失获得补偿。

本次基金严格依据《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在广泛听取投资者、法学专家、会计学专家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后,本着有利于投资者的原则确定符合补偿条件的投资者范围,本着充分补偿的原则确定补偿金额的计算方法:

首先,将“首次公开发行信息披露日”2011年9月14日作为虚假陈述实施日,将2013年3月2日作为“2008年至2011年财务信息虚假陈述更正日”,把以上跨度较大的时间段视为虚假陈述的持续影响区间,使得凡是在此时间段内买入且持有至2013年3月2日以后的投资者,均可获得补偿。

其次,将“被立案稽查公告日”2012年9月15日作为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日期,视同虚假陈述揭露日,使得在此前买入且在该日期后卖出而遭到损失的投资者,纳入到基金补偿对象范围。

同时,将2012年10月26日认定为“中报虚假陈述更正日”,将因中报虚假陈述而遭受损失的投资者纳入基金补偿对象。

以上关键时点的认定,使得从2011年9月14日起至2013年3月2日期间买入万福生科股票,且在2012年9月15日、2012年10月26日、2013年3月2日三个关键时点中任一时点持有万福生科股票的投资者均属于本基金的补偿对象。

具体而言,投资者对万福生科股票的交易具备如下情形之一的,属于基金的补偿范围:

(一)自2011年9月14日起,至2012年9月15日之前买入万福生科股票,且在2012年9月15日之后因卖出或持续持有万福生科股票而产生亏损的;

(二)自2011年9月14日起,至2012年10月26日之前买入万福生科股票,且在2012年10月26日之后因卖出或持续持有万福生科股票而产生亏损的;

(三)自2011年9月14日起,至2013年3月2日之前买入万福生科股票,且在2013年3月2日之后因卖出或持续持有万福生科股票而产生亏损的。

同时符合上述两项或以上情形的,分别计算每种情形下的补偿金额,按照有利于投资者的原则确定最终的补偿金额。

其他具体规定请参见《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设立万福生科虚假陈述事件投资者利益补偿专项基金的公告》。

五、投资者应如何具体操作?

秉承“便捷操作”的基本原则,基金管理人将自公告刊登之日起六十天内完成计算补偿金额、达成和解与支付补偿金。投资者可通过基金专设网站(www.wfskjj.com)和深交所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系统(包括深交所交易系统、互联网投票系统(wltp.cninfo.com.cn)),方便快捷地完成操作。提醒投资者注意,接受补偿金额、与平安证券达成和解是投资者获得补偿金的必备条件。

投资者需在2013年5月20日至6月11日期间登陆基金专设网站查询补偿金额并点击确认《和解承诺函》,再于2013年6月17日至6月28日期间通过深交所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系统发出对补偿金额的有效确认指令,确认接受专项补偿基金的补偿并与平安证券达成和解。2013年6月28日后基金管理人将下达划款指令,投资者应于2013年7月5日前对补偿金到账情况进行查询。具体流程请参见《万福生科虚假陈述事件投资者利益补偿专项基金管理人公告》。敬请投资者务必密切关注基金后续发布的关于补偿支付具体流程与操作要求的持续提示公告,并严格按公告提示进行操作。

六、 如投资者不愿接受基金提出的补偿方案,是否可以通过其他路径解决损失补偿问题?

基金补偿方案的制定严格遵照《证券法》等法律并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力求拥有更坚实的法律基础,并给予投资者利益更大程度的保护,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更大限度地实现合法性、公平性和充分性,减少可能的争议。

平安证券本次通过设立投资者利益补偿专项基金以解决事件的模式,是一种探索,探索过程中也难免会面临多方面难题。公司设立基金的本意,旨在司法机制之外,增加一条可供投资者选择的更为快速便捷的解决路径,而非带给各方争议和困扰。如投资者确对补偿方案持有异议,或不愿接受补偿方案,可迅速做出选择,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损失补偿问题。

七、 本次基金的规模是如何估算的?

平安证券作为出资人,根据万福生科流通股的二级市场交易情况,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确定的计算原则,参考以往类似事件中的补偿情况,初步估算符合条件投资者应受补偿金额总额,加算基金的管理费用,并预留一定的余量,确定了三亿元人民币的基金规模。公司通过自有交易数据和市场份额估计,进行了多种计算方法下的模拟测算,测算结果显示基金规模足以补偿符合条件投资者的损失。基金存续期间届满将由基金管理人组织清算,剩余财产返还平安证券。未接受补偿方案的投资者,可保留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追偿案件相关责任方的权利。

八、为何本次基金计划两个月内完成投资者的补偿操作?

基金运作通过机制和流程创新,充分利用便利的深交所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系统,并通过中登公司结算系统实现批量划款支付,为在两个月内高效完成投资者损失补偿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制保障。基金管理人可根据基金运作的实际情况延长基金存续期间,但最迟不超过2013年12月31日。

平安证券设立专项基金的本意,是在司法解决途径之外,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相对更为快捷、高效的可选渠道。如基金操作时间过长,相对于现有司法解决机制,通过基金获得补偿的途径将失去其快捷高效的意义,不利于更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九、对投资者的补偿金额如何计算?

1、计算原则

万福生科投资者利益补偿专项基金的具体补偿计算贯彻“充分补偿”原则,对于同时符合多种不同情形的投资者,分别计算并按有利于投资者的原则确定最终补偿金额。在具体的算法选择、公式参数和细节设定等方面,基金均做了合理的可为投资者带来更优补偿结果的安排,例如补偿金额计算中未扣除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佣金费率按照目前市场最高标准3‰计算,资金利息在无法明确区间情况下按照最早起点计算等。

2、计算公式

补偿金额=投资差额损失+投资差额损失部分的佣金和印花税+资金利息

计算中涉及的基准日是为确定损失计算的合理期间而规定的截止日期,是指虚假信息被揭露或更正后,换手率达到100%的交易日。

具体计算方法和基准日概念解释请参见《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设立万福生科虚假陈述事件投资者利益补偿专项基金的公告》。

3、案例

案例一:

投资者操作如下:

计算过程如下:

由于该投资者的操作分别符合赔偿范围的两种情形,且不同情形下对应的持股不存在时间重合的情况,因此分别计算两种情形的金额再加总即为该投资者的投资差额损失。

第一种情形:基于“被立案稽查公告日”2012年9月15日计算

(1)买入均价和持股数量:

a)2011年9月27日操作后,买入均价为30元,持股数量为1000股。

b)2011年10月12日操作后,买入均价调整为(30×1000+26×1000)/2000=28元,持股数量调整为2000股。

c)2012年6月12日,除权除息日(2011年分红10转10派3),买入均价调整为(28-0.3)/2 = 13.85元,持股数量调整为4000股。

(2)卖出均价:

因在对应基准日2012年11月5日前一次性卖出全部4000股,卖出均价为实际交易价格8.5元。

(3)投资差额损失:

结果=(买入均价-卖出均价)×持股数量=(13.85-8.5)×4000=21400元。

第二种情形:基于“2008年至2011年财务信息虚假陈述更正日”2013年3月2日计算

(1)买入均价和持股数量:

仅有一笔买入,2013年1月23日操作后,买入均价为7.5元,持股数量为2000股。

(2)卖出均价:

因卖出日在对应基准日2013年3月8日之后,卖出均价为2013年3月2日至2013年3月8日间所有交易日收盘价的算术平均值6.63元。

(3)投资差额损失:

结果=(买入均价-卖出均价)×持股数量 =(7.5-6.63)×2000 = 1740元。

两种情形下的计算结果相加,该投资者的投资差额损失为:

投资差额损失=21400+1740=23140元。

案例二:

投资者如下操作:

计算过程如下:

如果投资者操作及对应的持股全部或部分同时符合赔偿范围的多种情形,则应按不同标准分别计算重合部分持股的损失差额损失,再按照有利于投资者的原则,择一情形确定金额。

第一种情形:基于“被立案稽查公告日”2012年9月15日计算

(1)买入均价和持股数量:

a)2011年9月27日操作后,买入均价为30元,持股数量为1000股。

b)2011年10月12日操作后,买入均价调整为(30×1000+26×1000)/2000=28元,持股数量调整为2000股。

c)2012年6月12日,除权除息日(2011年分红10转10派3),买入均价调整为(28-0.3)/2 = 13.85元,持股数量调整为4000股。

(2)卖出均价:

卖出均价为2012年9月15日至对应基准日2012年11月5日间所有交易日收盘价的算术平均值7.66元。

(3)投资差额损失金额:

结果=(买入均价-卖出均价)×持股数量 =(13.85-7.66)×4000 = 24760元。

第二种情形:基于“中报虚假陈述更正日”2012年10月26日计算

(1)买入均价和持股数量:

同上,2012年10月26日前的买入均价为13.85元,持股数量为4000。

(2)卖出均价:

卖出均价为2012年10月26日至对应基准日2012年11月8日间所有交易日收盘价的算术平均值7.3元。

(3)投资差额损失:

结果=(买入均价-卖出均价)×持股数量 =(13.85-7.3)×4000 = 26200元。

第三种情形:基于“2008年至2011年财务信息虚假陈述更正日”2013年3月2日计算

(1)买入均价和持股数量:

同上,2012年3月2日前的买入均价为13.85元,持股数量为4000。

(2)卖出均价:

因在对应基准日2013年3月8日前全部卖出,卖出均价为实际交易价格,即为6.5元。

(3)投资差额损失:

结果=(买入均价-卖出均价)×持股数量 =(13.85-6.5)×4000 = 29400元。

比较三种情形下的投资差额损失计算结果,按照有利于投资者的原则,确定投资者适用于第三种情形,投资差额损失为29400元。

上一篇:沟通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数字环保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