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肴之战解析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秦晋肴之战解析范文

秦晋肴之战

秦晋殽之战

秦晋殽之战[1] 【原文】

冬,晋文公卒[2]。庚辰,将殡于曲沃[3]。出绛,柩有声如牛[4]。卜偃使大夫拜[5]。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6];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7]:“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8],若潜师以来[9],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10]。蹇叔曰:”劳师以袭远[11],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12]?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1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14],召孟明、西乞、白乙[15],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16],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17]?中寿,尔墓之木拱矣[18]!”

蹇叔之子与师[19]。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20]。殽有二陵焉[21]: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22]。必死是间[23],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24]。

三十三春,秦师过周北门[25],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26]。王孙满尚幼[27],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28],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29]?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30],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31],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32],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33],敢犒从者[34]。不腆敝邑[35],为从者之淹[36],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37]。”且使遽告于郑[38]。

郑穆公使视客馆[39],则束载、厉兵、秣马矣[40]。使皇武子辞焉[41],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42]。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43],犹秦之有具囿也[44],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45],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46]。攻之不克,围之不继[47],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48]:“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49]。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50],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51],其为死君乎[52]?”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53],秦则无礼,何施之为[54]!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55]?”遂发命,遽兴姜戎[56]。子墨衰绖[57],梁弘御戎[58],莱驹为右[59]。

夏四月辛巳[60],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61]。

文赢请三帅[62],曰“彼实构吾二君[63],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64],君何辱讨焉[65]?使归就戮于秦[66],以逞寡君之志[67],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68],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69]。”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70],堕军实而长寇雠[71],亡无日矣!”不顾而唾[72]。

公使阳处父追之[73],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74],孟明稽首曰[7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76],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77];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78]。”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79]:“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80],孤之罪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81]。” [ 注释 ] [ 1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主要叙述在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谏,举兵袭郑。郑人商人弦高机智救国,秦无功回师,晋、秦两国战于殽地。秦兵大败,秦穆公知错能改。殽(xiáo):同“崤”,山名,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地势险要。 [ 2 ]卒:逝世。晋文公逝世。

[ 3 ]庚辰:十二月十日。殡:埋葬。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北,晋君祖坟所在地,故停柩于此。

[ 4 ]绛:晋都城,故城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柩:棺木。 [ 5 ]卜偃:晋卜筮官,姓郭名偃。太卜郭偃让诸大夫跪拜(接受君命)。

[ 6 ]君:晋文公。命:命令。大事:指战事。西师:指秦师。过轶:指越境而过。轶,超前跃过。

[ 7 ]杞子:秦大夫。鲁僖公三十年(前630年),他和另外两位秦大夫逢孙、扬孙受穆公指派,戍守于郑。 [ 8 ]管:钥匙。掌管:掌管郑国北门。 [ 9 ]潜师:秘密派遣部队。

[ 10 ]访:询问。诸:之于。蹇叔:秦国的老臣。 [ 11]劳师以袭远:使军队劳累去袭击远方的国家。 [12 ]无乃:大概。

[ 13 ]勤而无所:劳苦而无所得。悖心:叛离怨恨之心。 [ 14 ]辞:推辞,谢绝。

[ 15 ]孟明:秦贤相百里奚之子,名视,字孟明。西乞:复姓,名术。白乙:复姓,名丙。三人均为秦将。 [ 16 ]孟子:孟明视。

[ 17 ]何知:知何?宾语前置。 [ 18 ]木:树。拱:两手合抱。 [ 19 ]与(yù):参预。

[ 20 ]御师:阻击秦国的军队。御。抵抗。 [ 21]二陵:崤山的两座主蜂。南陵即西崤山,北陵即东崤山,其间相距35里。

[ 22 ]文王:周文王。辟:同“避”。 [ 23 ]是间:这中间。 [ 24 ]遂:就。东:东进。 [ 25 ]周北门:周都洛邑的北门。

[ 26 ]左右:战车左右的武士。免胄:摘下头盔,下车步行,以示对周王的尊重。超乘:一跃而登车。刚一下车就又跳上去,这是轻狂无礼的举动。 [ 27 ]王孙满:周襄王的孙子。

[ 28 ]轻而无礼:轻慢而没有礼貌。轻指“超乘”的行为,无礼指“免胄”的行为。按礼的规定。过天子之门应卷甲束兵,收起武装。

[ 29 ]脱:粗略,随便,粗心大意,意为军纪涣散。 [ 30 ]滑:姬姓小国,在今河南省滑县。

[ 31 ]市:做买卖。市于周:到周的都城做买卖。

[ 32 ]乘(shèng)韦:四张牛皮。古代一辆兵车叫一乘,每乘四匹马驾车,所以乘代指四。韦,熟牛皮。先送去四张熟牛皮,随后送去十二头牛。古人送礼,先轻后重。 [ 33 ]步师:行军。出于敞邑:经过我国,郑商人弦高的自谦之词。

[ 34 ]从者:随从之人,这里指秦军,尊敬之说,敢不犒劳您的军队。 [ 35 ]腆:丰厚。 [ 36 ]淹:停留。

[ 37 ]居:居留郑地。具:准备。积:指每天食用的东西。卫:保卫。

[ 38 ]遽:原指传车,驿马,引申为立即,马上。 [ 39 ]郑穆公:名兰。客馆:招待外宾的住所。

[ 40 ]束载:捆束行装。厉兵:磨砺兵器。秣马:喂饱战马。 [ 41 ]皇武子:郑大夫。辞:辞谢,指要杞子等人离开。

[ 42 ]脯:干肉。资:通粢,粮。饩(xì ):鲜肉。牵:活着的牛羊等牲畜。竭:尽。

[ 43 ]原圃:郑国的猎苑名,在今河南中牟县西北。 [ 44 ]具囿:秦国的猎苑名,在今陕西风翔县。

[ 45 ]吾子:你们。闲:闲暇、休息。你们可随意到那里去打猎,让我国得以歇息,怎么样? [ 46 ]不可冀矣:不能再存有侵占郑国的希望了。

[ 47 ]克:攻克,战胜。围:包围。继:后继之师,增援的军队。

[ 48 ]原轸:即先轸,晋大夫。因采邑于原,所以又称原轸。 [ 49 ]以贪勤民:因为贪于得到郑国以致劳苦百姓。奉:给予,福佑。

[ 50 ]纵敌患生:放走了敌人会生出无穷的后患。不祥:不善,不吉。

[ 51 ]栾枝:晋大夫。秦施:秦国的恩惠。指晋文公出亡时,由秦资助回国之事。伐其师:攻打秦国的军队。 [ 52 ]死君:指忘掉先君。君,指晋文公。

[ 53 ]哀吾丧:这时晋文公刚死不久,还没有下葬。同姓:指滑国。滑、郑与晋都是姬姓国,所以这样说。 [ 54 ]何施之为:还讲什么恩惠呢? [ 55 ]可谓死君乎:可以说这是忘掉了先君吗? [ 56 ]遽:骤然。姜戎:晋国北境的小部族,一向为秦所逐,所以愿为晋出力。

[ 57 ]子:指晋文公之子襄公,因文公未葬,故称子。衰(cuī):白色表服。绖(dié):穿孝服时系麻的麻腰带。行军时穿孝服显得不吉利,于是把丧服染成黑色。 [ 58 ]粱弘:晋大夫。御戎:驾战车。 [ 59 ]莱驹:晋大夫,为右:为车右。 [ 60 ]辛已:十三日。

[ 61 ]“遂墨”二句:于是穿着染黑的孝服为晋文公举行了葬礼,晋国从此开始丧服用黑色。

[ 62 ]文赢:晋文公的夫人,秦穆公的女儿,晋襄公的嫡母。请三帅:请求释放被俘的秦国三帅。 [ 63 ]构:结怨。二君:秦君和晋君。 [ 64 ]寡君:称秦穆公。不厌:不满足。 [ 65 ]君:您,指晋襄公。您何必委屈自己亲自处罚他们呢? [ 66 ]戮:杀。放他们回国被秦杀死。 [ 67 ]呈:满足。 [ 68 ]朝:臣子见君主。 [ 69 ]舍:同赦,放了他们。

[ 70]原:战场。暂:仓促之间。免:赦免。意思是: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力获得他们,妇人几句话就赦免他们回了国。 [ 71 ]堕:同隳(huī),毁坏。军实:军队的战果。长:助长。冠雠:指秦。

[ 72 ]不顾而唾:不顾襄公在面前而向地上吐唾沫,此极写先轸因爱国愤怒而失礼之状。 [ 73 ]阳处父:晋大夫,又称阳子。

[ 74 ]释:解开。左骖:车子左边的马。公命:晋襄公的名义。阳处父假托晋襄公之命赠马。想骗孟明等回岸受马而擒获他们。

[ 75 ]稽首:拱手下拜。

[ 76 ]累臣:被囚禁的臣子,孟明自称。衅鼓:本指杀牲以血涂鼓,此代指杀掉自己。

[ 77 ]死且不朽:身虽死,但这大恩是不会忘记的。 [ 78 ]若从君惠而免之:我们的君王倘使尊重晋君的好意而同样赦免我。拜君赐:来拜领晋君赏赐的礼物,言外之意是将来复仇。 [ 79 ]素服:穿着丧服。郊次:在郊外等待。郷:同“向”,面对。 [ 80 ]替:废弃,撤去。

[ 81 ]不以一眚掩大德:不因为有一个小错误便抹杀其大成就。眚(shěng),本指眼病,;引申为毛病、过失。 译文

冬天,晋文公去世了。庚辰这一天,晋国要把晋文公的棺材停放在曲沃择日安葬。护送棺柩的队伍刚走出绛城,棺材里就响起了像牛叫一样的声音。卜偃让大夫们行跪拜礼,说:“君王命令我们准备打仗,将有西方的军队经过我国领土。我军攻击他们,必定能取得重大胜利。”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的国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使军队劳累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明,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你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

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崤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崤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刚下车又一跃而上。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没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

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原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崤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开始形成穿着黑色孝服的习俗。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满足,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

先轸上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顷刻之间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

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假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虽然死了也不会也将不磨灭。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君的恩赐!”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晋文公卒(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3)国可得也(4)穆公访诸蹇叔(5)蹇叔之子与师 (6)夏后皋之墓也( 7)超乘者三百乘(8)无礼则脱 (9)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10)以乘韦先 (11)为从者之淹(1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13)彼实构吾二君(14)秦伯素服郊次

一词多义

(1)“之” 字,在本文中主要作代词和助词。作代词如“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代前面的“西师” 。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前一个“之”字是结构助词,当“的”讲,隔开主谓的标志,变句为词。“师所为”是复句的主语。后一个“之”字,是代词,代前面的“师之所为”。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两个“之字都是代词,代郑国。

“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之以为戮” 即“以之为戮” (把我们作为杀戮的对象)“之” 指代孟明等人。

“之” 作为代词,还有复指宾语提前的作用。“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之” 复指提前的宾语“施” 。

“之”作为助词,有好多种情况,最多是作“的”解释。“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即“北门的钥匙。”“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即“你坟墓上的树木”。再如“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君之惠”“孤之过”,都是“的”意思。

“之”作为助词,常常用来取消主谓结构的独立性,使之成为句子中的一个成分。“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师出”本是主谓结构,但现在句子中,只是“见”的宾语,因此加个“之”字,变为“师之出”。“郑之有原圃,秦之有具囿。”也是这种情况。“郑有原圃,秦有具囿”本来都可以独立成句的,现在两句中间加个“犹”字,好像什么的意思,这就成为一个句子了。那前后两个主谓结构中都要加个“之”字,以取消它们各自的独立性。

(2)“其”字主要用作代词或副词。“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解成“他们的”“他们”,作代词用。“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两个“其”字,都代肴山,说肴山的南陵怎么样?北陵怎么样?“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其”,那里,指秦国的原圃。

“其”作副词用的。“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其”都表反问的语气。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副词,表祈使、商量语气,还是)

其为死君乎?(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代词,代军队)

吾子取其麋鹿(代词,那里)

(3)“以”字主要作介词,表所用的。“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不以累臣衅鼓”不拿我们去衅鼓。“以公命赠孟明”用襄公之名义送给孟明。

“以”字作介词表原因的。“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因为贪得而劳累了人民。“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我不因为你们的一点小过失而抹杀了你们的功劳。

“以”字另一重要用途,作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分句,表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结果。“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为使我国得到休息的机会,是我们让你们猎取动物的原因。所以在两者之间加“以”字,作连词。“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也是如此,后者是前者的目的。还有表后者是前者结果的。“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辱二三子”是“孤违蹇叔”的结果,所以中间也用“以”作连词。

另外作为一般连词的,同“而” 字。“若潜师以来” 就是潜师而来。“遂墨以葬文公” 于是穿上黑色孝服而葬文公。

(4)“焉”字作代词,相当“于之”--向他。“使皇武子辞焉”辞谢他们。“焉”代他们。“公辞焉”代蹇叔。“君何辱讨焉”何必委屈您去惩罚他们呢?

“焉”作兼词,相当“于是”。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是”的意义、作用。“肴有二陵焉”于是,在那里。肴山有两座山峰在那里。“余收尔骨焉”“在此”之意。于是我在那里收拾你的骸骨。

“焉” 作副词,在句末表语气。“击之,必大捷焉” 一定能够获得大胜!语气词。

击之,必大捷焉(语气助词,不译)

余收尔骨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君何辱讨焉(代词,他们)

(5)“且”

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连词,况且)

2)且使遽告于郑(连词,并且)

3)死且不朽(副词,将要)

(6)“则”

1)轻则寡谋(就,连词)

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是,副词,加强判断)

3)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原来已经,副词)

(7)“劳”

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使动用法)

2)师劳力竭(劳累)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若潜师以来:发兵

(2)秦师遂东:向东出发

(3)左右免胄而下:下车步行

(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

(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喂草料

(6)子墨衰绖:染黑

(7)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

(8)晋于是始墨:穿黑色衣服

(9)先轸朝,问秦囚:上朝

(10)秦伯素服郊次:穿素服

(11)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

(12)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捆绑

2、名词作状语:

(1)秦伯素服郊次:在郊外

3、形容词作名词:

(1)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

(2)入险而脱:险要的地方

4、动词用作名词:

(1)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装载之物

5、为动用法:

(1)秦不哀吾丧:为……举哀

6 、使动用法:

(1)劳师以袭远:使……劳累

(2)而以贪勤民:使……劳

(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

(4)以逞寡君之志:使……满意

(5)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使……受辱

(6)以间敝邑:使……得到休息

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2)以间敝邑:通“闲”,休息

(3)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通“餍”,满足 甘心

(4)堕军实而长寇雠:通“隳”损害 毁坏

(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

(6)乡师而哭:通“向”

(7)则束载、厉兵、秣马矣:通“砺”,磨砺

(8)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通“粢”,粮食

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

(1)尔何知!

(2)何施之为?

(3) 纵敌生患

2、定语后置:

(1)牛十二犒师

(2)柩有声如牛

3、介词结构后置:

(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3)吾子淹久于敝邑

(4)败秦师于肴

(5)使归就戮于秦

(6) 将殡于曲沃

4、谓语后置句

(1)不腆敝邑

5.判断句

(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6.省略句

(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2)卜偃使大夫拜

(3)秦伯素服郊外

(4)使归就戮于秦

(5)先朝轸,问秦国

(6)郑穆公使祝客馆

细节讲解 第一段

重点词:管、若、以、国、访、诸(之于)、其、焉、与、辟。

活用词:劳师以袭远(劳,使 ...... 劳累,使动用法;远,远方的郑国、形容词用作名词。

秦师遂东(向东方进发,方位词用作动词。)

1.这一段的内容怎样概括?(限用一句话)

交代了肴之战的起因和决策过程,着重介绍骞叔对这次争的态度和预见。

2.这一段实际上写的是两个场面,为什么会为一段?

“骞叔进谏”和“骞叔哭师”这两个场面的最主要人物是骞叔,合为一段为的是突出骞叔这个人物对此次战争的看法,表现在他的哪些话语中?从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1)骞叔劝谏穆公。

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秦军长途跋涉偷远方的郑国很劳苦,而郑国一定会有防备,以逸待劳。

2“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既然郑国会和悉秦军此次行动,秦军就无用武之地,这样秦军内部就一定会上下不齐心,产生违背纪不服约束的情绪。

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这里要注意;“谁”虽为泛指,实际上指的是晋国。下文“晋人御师必于肴”可证。

指出:秦军偷袭郑国,会遭到晋国伏击。

(2)骞叔哭孟明等人。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

预见此次秦军出征必败。

(3)骞叔哭送其子。

“晋人御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进一步指出,晋军必定在肴地伏击秦军,秦军此次出征会以失败告终。

骞叔这三段话表现出他稳健持重、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的思想性格。

4、骞叔这三段话的目的何在?其语气有何不同?

直接、间接地谏劝穆公,阻止秦军这次错误的军事行动。但以不同的说话对象,其语气有别:

(1)谏穆公:冷静分析、用语委婉。

(2)哭孟明:感叹语气。

(3)子:语气更重,一片亲情,洋溢于言表。

5、秦穆公又表现了怎样的态度?(用几个词语概括)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态度:访――辞――使出师--诅咒

思想性格:野心勃勃、利令智昏、刚愎自用。

第二段

重点词:左右、免骨、乘、脱。

活用词:入险而脱(险地,形容词用作名词。)

1.这一段写王孙满观师,他怎样看待出征的秦军?其理由是什么?

秦军必败(先说“必败”,后又用反问句“能无败手”强调这个意思。)

理由:(1)从主观上看,“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2)从客观上看,“入险地”。

王孙满能从秦军上下车的礼数看出问题,很有洞察力。而且,其推断也是合乎逻辑可以成立的。

2.这一段写王孙满对秦军的看法有何作用?

王孙满的看法与蹇叔的看法不谋而合,可作为“蹇叔论战”的一个旁证。“尚幼”的王孙满在如此见识,与年老却因被野心驱使而失去判断力的秦穆公形成鲜明对照。

第三段

重点词:及、市、先、搞、居、且、遽、吾子。

谦词、婉语:寡君、敝邑、敢,不腆。

1. 郑商人弦高遇秦军采取了怎样的对策?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对策:(1)犒师。扮作郑国使者去犒劳秦军,暗示郑国早已获悉秦军偷袭的企图。

(2)“使遽告于郑”。派人立刻回郑国报告敌情。

思想性格:热爱国家、沉着机智、善于辞令。

2.这段描述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1)印证了蹇叔的论述:“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2)表现郑国内部团结一致、上下齐心,说明秦军偷袭郑国不会取得成功。

第四段

重点词:视、则、淹、唯是、若何。

活用词:使皇武子辞焉(致辞,名词用作动词。)

以闲敝邑(空闲、休息、使动用法)

1.这一段主要写了怎样的内容?

郑国采取果断措施,消除了作为秦军内应的隐患。皇武子的致辞,实际上是向杞子等人下的语气委婉的逐客令。

2. 皇武子致辞后,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1)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2)孟明不再攻郑,“灭滑而还”。

3 . 孟明的话与哪一段谁的话相印证,说明了什么?

与第一段蹇叔“远主备之”的论述相印证。事实证明蹇叔富有远见,料事如神。

第五段

重点词:奉、纵、患、施、谋、兴、御、败。

活用词:以贪勤民(使 ...... 劳苦,使动用法。)

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丧服,形容词用作动词。)

1、这一段包含几层意思?主要写的是什么?

两层意思:(1)详写晋国内部原轸和栾枝二人在是否攻打秦军问题上的激烈争论。

(2)略写秦晋崤之战的情况和结果。

主要写是前者,因此这段可称为“原轸论战”或“原轸力主击秦师”。

2、原轸和栾枝各自的主张和理由是什么?

原轸: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栾枝:不战。“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3、原轸是怎样驳倒对方观点的?从“原轸论战”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原轸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驳斥:

(1)驳栾枝所说的“秦施”。栾枝说的是过去的秦晋关系,原轸说的是现在的秦晋关系。

(2)说明伏击秦军并不违背“死君”的意愿。

思想性格,耿直忠诚善于论辩。

第六段

重点词:请、实、构、逞、拘、原、暂、免、顾、释、惠、赐、稽首、累臣、衅鼓、不朽。

敬词、尊称:君、辱。

1、 这一段围绕着“晋释三帅”写了哪几件事?又反映出什么问题?

三件事:(1)文嬴请释三帅。

(2)原轸怒斥晋襄公释“秦囚”。

(3)阳处父追捕孟明等人未成功。

反映出晋在“ 崤之战”中虽获胜利,但其内部矛盾重重,君臣不齐心,暗示秦晋争霸的斗争远远未结束。

2、从原轸反对“纵囚”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忠直刚烈、鲁莽粗暴。

第七段

重点词:替、眚、次。

活用词:秦伯素服郊次(穿着素服,名词用作动词。)

以辱二三子(使 ...... 受辱,使动用法。)

1、这一段写了秦穆公哪些言行,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行:“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不替孟明”。

言:“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思想性格:不文过饰非,能引咎自责,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2、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看,这一段在全篇中有何作用?

内容:末段秦穆公终于悔悟,认识到蹇叔的判断和分析是正确的,这就点明了秦国失败的原因,从而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结构:“秦伯哭师”与首段“蹇叔哭师”遥相呼应,使全文浑为一体。

人物形象

蹇叔:老成持重,远见卓识,忠心耿耿

弦高:忠心爱国,机警灵活

原轸:多谋善断,忠直刚烈

秦穆公:刚愎自用,知错能改

王孙满:观察敏锐,聪颖过人

整体分析

1.在秦晋崤之战中,矛盾十分复杂。课文前四段主要写到哪些矛盾?

(1)秦与郑的矛盾。

(2)秦国内部又有主张出师的反对出师的矛盾。

2.课文后面几段主要写哪些矛盾?

(1)秦与晋的矛盾。

(2)晋国内部又有主张伐秦师和反对伐秦师、同意纵秦囚的矛盾。

3.文章主旨。

(1)本文着重记叙崤之战的前因后果、其意图何在?

抓住首段“蹇叔论战”和末段“秦伯哭师”,并结合其各段进行分析。

秦穆公总结失败的教训,曾说原因是“孤违蹇叔”。全文以“蹇叔论战”为纲,旨在用事实证明蹇叔具有战略眼光和军事远见。

文章通过崤之战的历史事实,明确无误地告诉人们:骄纵轻敌,必败;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2)文章作者对秦、晋、郑三国持怎样的态度?

①在秦偷袭郑这件事上,作者抑秦扬郑。秦潜师袭郑不义;郑国内部团结一致,并果断地采取措施,作好战备准备,使秦的野心未能得逞。

②在秦晋崤之战中,作者抑秦扬晋。秦“劳师以袭远”,给晋以可乘之机;晋能在经过激烈争论后作出正确决策,不失时机地歼灭秦军。

③在秦晋崤之战后,作者抑晋扬秦。晋内部矛盾更加公开化,轻失战果,招致后患 ;秦能吸取教训,鼓舞士所,重整军威。

从以上分析可见,作者对为争霸而战的秦、晋两方均各有褒贬,唯对郑国始终赞扬 。郑与秦、晋比较,属弱国,处于防卫地位,因而作者同情郑国,反对秦国恃强凌弱。“弦高犒师”的故事一直为人们传诵。

讨论这两个问题后,便可得出结论:此文揭示了决定战争的各种因素。

4.文章写法。

(1)围绕中心选材组材。

全文蹇叔论战为中心,以秦军东进为经(线索),以秦、晋、郑三方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纬,把八个场面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顺序有条有理地编织在一起,以印证蹇叔对战争的判断和分析的预见性。

(2)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

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无不性格鲜明,跃然纸上。

秦穆公的刚愎自用、知过能改,蹇叔的老成持重、远见卓识,原轸的忠直多谋、勇武暴烈,弦高的忠心爱国,机警灵活、王孙满的观察敏锐、聪颖过人 ...... 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又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表现出来的。

常为人称道的蹇叔的三段话,内容都是直接或间接地谏诤秦穆公,但因说话对象不同,语气大有区别,符合特定的语境,使蹇叔的形象更为真实可亲、丰满完美。

原轸在崤之战前与栾枝的论辩,显示了他的辩才和忠心,而在崤之战后又公开地与文嬴发生争执,并当着襄公的面“不顾而唾”,表现出他性格的另一方面──粗鲁暴烈,竟不顾君臣之礼。另一方面,可以看出襄公对先轸还是很尊重的,这也是为什么晋在文公死后仍能不失霸业。另一方面,春秋时期君主对大夫们的礼可见一斑。

至于弦高、皇武子、孟明的外交辞令,也是各肯特色;弦高于委婉中露锋芒,暗示郑国已知悉秦军偷袭企图,早已作好战斗准备;皇武子于幽默中寓严肃,导致“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于谦卑中藏杀机,表现出三年后将兴师报仇的决心。

第二篇:《秦晋肴之战》

一、关于《左传》

“传”是什么意思?传注,注释。“左”指谁?左丘明。

左丘明为哪部书作“传”?《春秋》。《春秋》为“五经”之一。为《春秋》作传的书有三部,即《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编年体史书,它叙事生动精炼,传神肖像,富有文采,不但在当时有着巨大的创造性,而且对后世的历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迁著《史记》就继承了《左传》的优良传统。历代的散文家都重视学习《左传》叙事和议论的笔法,并以它为楷模。可以说,《左传》是我国历史散文的开山之作。

二、“崤之战”的历史背景。

春秋时期是以强凌弱、兼并攻伐极频繁的**年代。《左传》记述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大都描绘得有声有色,《殽之战》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教学时,要先简介发生殽之战的历史背景。本篇记叙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殽山,故称为殽之战。战前的有关情况是:公元前7世纪的上半期,北方的晋和西方的秦都成了强大的诸侯国。当晋文公(公子重耳)流亡在外时,曾经得到秦穆公的帮助,并且娶了穆公之女文赢为妻,关系比较亲密。晋文公回国建立政权后,晋逐渐强大;秦自穆公以来国势日盛,急于争霸。殽之战前两年,秦晋联合国郑,郑大夫烛之武瓦解了秦晋同盟。后来秦背弃晋,私自与郑结盟,派大夫把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郑国,代郑设防,实际上是对付晋国,因此秦晋之间发生裂痕,但矛盾尚未表面化。到了公元前628年冬,晋文公去世,秦国为了与晋争霸,便乘晋国新丧及姑子等当时在郑颇得信任,为郑掌管北门钥匙能为内应的便利,不听受叔劝阻,悍然向郑进军。秦的东征军要越过晋境,晋对于趁机伏击秦军是有准备的,秦的东征军来到郑,知郑有备,只好顺路“灭滑而还”,途经殽山,遭晋军伏击。秦晋殽之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

关于此次战争,《春秋》经文有关记载很简单:(鲁僖公)三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秦人入滑。夏,四月,辛已,晋人及姜戎几秦师于崤。癸已,葬晋文公。 这段文字经过左丘明“传注”,秦晋崤之战、当时各诸侯之间的斗争,就被描写得具体生动、有声有色了。

1 关于历史背景,补充说明以下两点:

(1)所谓“秦晋之好”。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时,曾得到过秦穆公的帮助,并娶穆公之女为妻。

(2)所谓“春秋无义战”(孟子)。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争夺霸权曾发生过许多次战争。 崤之战前二年,秦晋联合围郑,郑大夫烛之武瓦解了秦晋同盟。有一篇文章《烛之武退秦师》,记载的就是这件事。后来秦背弃晋,私自与郑结盟。并派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郑国。控制了郑国,又用以对付晋国。从此,秦晋结怨,关系开始破裂。

三、译文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秘密行军前来(袭击),(就)可以占领郑国。”秦穆公把这件事向蹇叔征求意见。受叔说:“使军队劳累去袭击远方(的国家),(这样的事我还)没有听说过。军队(远征)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主人对秦军的进攻已作防备,(这)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必定了解,(军队)劳苦却没有用武之地,一定会有违背军纪不服约束的情绪。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拒绝了(蹇叔的劝告)。召集盂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出征。蹇叔对着出征的秦军哭,说:“孟子!我(今天)看着(我们的)军队出征(日后)看不到我们的军队回来呵!”秦穆公(听到这话)派人对他说:“你懂得什么!如果你只活到七十岁,(那)你坟上的树已经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蹇叔的儿子参加了(这次出征)队伍,(泰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定在殽山伏兵截击(我们秦国的)军队。帮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的一座,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肯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骨头。”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军)。

鲁信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国的军队经过周都城的北门,战车上左右两旁的武士(虽然)脱下盔甲下车,(但是上车时)跳跃登车的有三百辆兵车(的士兵)。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现象,就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肯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不讲礼貌就纪律不严。进人险境而纪律不严,又不讲谋略,能够不失败吗?”

(秦军)到了滑国,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

2 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上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到敝国,愿意慰劳您的部下,(这点东西)不成敬意。敝国因为您的部下要来停留,住一天就供给(你们)一天的饮食用品;(如果你们的队伍)要开拔,(我们)就准备好一夜的保卫工作。”并立即派人到郑国报告。

郑穆公派人去查看花子等人住的地方,(原来花子、逢孙、杨孙这一帮人)已经收拾好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淮备给秦军做内应了)。(郑穆公)派皇武子辞谢(记子等人),说:“你们久居我国,因此我们的干肉、粮食、牲口都供应完了。在你们将要走的时候,郑国有兽园,就像秦国有兽园一样,你们可以(随便)猎取其中的糜鹿(供你们在路上食用),使我国得到休息,怎么样?”(听到这话,)把子逃到齐国去,逢孙、杨孙逃到宋国去。

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如果)去攻打它不能取胜,(如果)包围它又没有后援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就顺路)灭了(小小的)滑国回秦国去了。

晋军统帅原珍说:“秦国违背了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心而使百姓劳苦,(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机会)。送上门的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可(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不会有好结果。一定要讨伐秦军!”荣枝说:“(还)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却攻打它的军队,难道是因为死了国君(就违背他的意愿)吗?”原驳说:“秦国不哀悼我国新丧举哀,却进攻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有什么恩惠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留下祸患。’(攻打秦军是)考虑到子孙的利益,(这)能说是死了国君就违背他的意愿吗!”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发姜戎的军队。晋襄公穿上染黑的丧服(出征),(让)梁弘(为他)驾驭战车,(让)莱驹担任车右护卫。

(这年)夏季四月辛已(这一天),晋军在殽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凯旋。于是,以黑衣为丧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开始穿黑色丧服。 文赢替(孟明等)三个元帅请求,说:“这三人的确是挑拨我们秦晋两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能得到这三人,吃了他们的肉还不解恨,您何必屈尊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去在秦国受刑,以满足秦国国君的愿望,(你看)如何?”晋襄公答应了她。

先转朝见晋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到哪里去了)。晋襄公说:“夫人为这件事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转气愤地说:“战士竭尽全力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

3 回来,妇人几句话就从都城把他们放走了,毁弃了自己的战果而长了敌人的气焰,(晋国)灭亡不要多久了!”(说罢,)不顾是在襄公面前,就吐了口唾沫。

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盂明等人,追到黄河边,(孟明等人)已经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的马,假托是晋襄公的命令,拿马送给孟明(想把他诱到岸上,以便捉住他们)。盂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被囚系的臣子杀死用血涂鼓,而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刑,(如果)敝国国君把我们杀了,(虽然)死了,也将不磨灭。如果赖晋君的恩惠,敝国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君的恩赏。”

秦穆公穿着没有文采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向着军队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撤换孟明这是我的错误,大夫们有什么罪?并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你们的大功。”

四、内容结构分析

全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秦军东征。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叙述秦穆公利令昏,不听騫叔劝告,出师伐郑: 第二部分 (第2、3自然段)叙述秦军途中发生的两件事:王孙满断定秦军必败,弦高犒师使秦袭郑阴谋败露;

第三部分 (第4自然段)记叙晋国伏击秦师,秦师败于崤,主帅被俘, 第四部分 (第5、6自然段)记叙战后晋国释放三帅,秦穆公承认错误,表示要吸取教训。 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騫叔哭师是情节的发生,即开端;王孙满观师和弦高犒师是情节的发展,晋军败秦师于崤是情节的高潮和结局;秦穆公哭师则是情节的尾声。

从“崤之战”这一事件入手。 正式叙述秦晋崤之战的进行及其结果是第4自然段,之前是写战前情况和行军途中的情况,之后是写战后情况。

简单总结1.蹇叔谏袭郑2. 蹇叔哭秦师3.王孙满观师 4.弦高犒秦师 5.皇武子巧词逐客 6.原轸力主击秦师 7.原轸斥文嬴纵囚 8.秦伯痛哭并认错

五、总结全篇,深究文章主旨和写法。

(1)本文着重记叙崤之战的前因后果、其意图何在?

抓住首段“蹇叔论战”和末段“秦伯哭师”,并结合其各段进行分析。秦穆公总结失败的教训,曾说原因是“孤违蹇叔”。全文以“蹇叔论战”为纲,旨在用事实证明蹇叔具有战略眼光和军事远见。文章通过崤之战的历史事实,明确无

4 误地告诉人们:骄纵轻敌,必败;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2)文章作者对秦、晋、郑三国持怎样的态度?

①在秦偷袭郑这件事上,作者抑秦扬郑。秦潜师袭郑不义;郑国内部团结一致,并果断地采取措施,作好战备准备,使秦的野心未能得逞。

②在秦晋崤之战中,作者抑晋扬晋。秦“劳师以袭远”,给晋以可乘之机;晋能在经过激烈争论后作出正确决策,不失时机地歼灭秦军。

③在秦晋崤之战后,作者抑晋扬秦。晋内部矛盾更加公开化,轻失战果,招致后患 ;秦能吸取教训,鼓舞士所,重整军威。

从以上分析可见,作者对为争霸而战的秦、晋两方均各有褒贬,唯对郑国始终赞扬。郑与秦、晋比较,属弱国,处于防卫地位,因而作者同情郑国,反对秦国恃强凌弱。“弦高犒师”的故事一直为人们传诵。讨论这两个问题后,便可得出结论:此文揭示了决定战争的各种因素。 2.深究文章写法。 (1)围绕中心选材组材。

全文蹇叔论战为中心,以秦军东进为经(线索),以秦、晋、郑三方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纬,把八个场面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顺序有条有理地编织在一起,以印证蹇叔对战争的判断和分析的预见性。 (2)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

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无不性格鲜明,跃然纸上。

秦穆公的刚愎自用、知过能改,蹇叔的老成持重、远见卓识,原轸的忠直多谋、勇武暴烈,弦高的忠心爱国,机警灵活、王孙满的观察敏锐、聪颖过人 ...... 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又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表现出来的。

常为人称道的蹇叔的三段话,内容都是直接或间接地谏诤秦穆公,但因说话对象不同,语气大有区别,符合特定的语境,使蹇叔的形象更为真实可亲、丰满完美。

原轸在崤之战前与栾枝的论辩,显示了他的辩才和忠心,而在崤之战后又公开地与文嬴发生争执,并当着襄公的面“不顾而唾”,表现出他性格的另一方面──粗鲁暴烈,竟不顾君臣之礼。

至于弦高、皇武子、孟明的外交辞令,也是各肯特色;弦高于委婉中露锋芒,暗示郑国已知悉秦军偷袭企图,早已作好战斗准备;皇武子于幽默中寓严肃,导

5 致“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于谦卑中藏杀机,表现出三年后将兴师报仇的决心。

六、“殽之战”形势图

第三篇:《秦晋肴之战》教案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思考:《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是什么意思?初中时学过选自《左传》的什么课文?

明确:“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左传》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编年史,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春秋》记事太简,于是有三本为这部经书作解释的“传”,除《左传》外,还有《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二、“殽之战”发生的背景: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有时结盟,有时开战。晋献公把女儿嫁给秦穆公,后来秦穆公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晋献公的儿子——流亡在外的重耳,并支持他回国取得政权,重耳也就是晋文公。 “殽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依附楚国的郑国,秦穆公却背着晋国,单独与郑结盟,并留下杞子等人助郑防守,以对付晋国。由于晋文公强调不要忘记秦穆公对他的恩惠,双方当时才未发生战争。一旦文公去世,这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由此可见,在这场战争中,秦晋双方都无正义可言,正义只属于郑国。

三、研习新课。

(一)学习课文第1—4段。

1、翻译。

2、分析理解。

①思考:蹇叔判定秦师“必死是间”的根据是什么?他的话反映了什么性格? 明确:根据是他对秦、郑、晋三方的分析。秦:“劳师袭远”,“师劳力竭”,“勤而无所,必有悖心”。郑:“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之”。晋:“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从而得出结论:“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的分析表现了他的料事如神,他不顾被嘲弄的耻辱和杀身的危险,用哭师的形式诤谏,使人感受到了一个老臣的忠诚、慈父的悲切和智者的执著。

1 ②思考:课文写了秦穆公的哪些言行?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写了秦穆公的一“访”一“辞”一“骂”,表现了他贪婪虚伪、刚愎自用的性格。在这一段里,两个人物的性格是鲜明的:蹇叔谋深虑远,忠君忧国,倔强敢谏;秦穆公则利令智昏,刚愎自用。

(二)学习课文第5段。

1、翻译。

2、分析理解。

①思考:王孙满判定秦师“必败”的根据是什么?

明确:根据有二:一是“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二是“入险而脱,又不能谋”。

②思考: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蹇叔说秦师必败,王孙满小孩子也说必败,不谋而合,进一步反映了秦师必败无疑。

三、布置作业:

1.读译课文1—5段,熟悉内容,理清脉络。 2.预习课文6—10段。

第 二 教 时

一、复习旧课。

二、研习新课。

(一)学习课文第6段。

1、翻译。

2、分析理解。

思考:本段塑造了一个热爱祖国的商人形象。当发现祖国遇到危难时,弦高立即舍弃私利为国解忧。他的机智勇敢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明确:两个方面:①当机立断,随机应变。一方面自称奉郑君之命来犒劳秦师,一方面又迅速派人回国内报告。②从容镇定,言辞得体。他向秦军主帅说出一段貌似谦恭、实则强硬的言辞,很符合一个“使者”的身分,使秦军对郑国早已准备与之周旋深信不疑。

(二)学习课文第

7、8段。

1、翻译。

2、分析理解。

①思考:皇武子的话有什么弦外之音?

明确:皇武子对杞子等人说的话是一段颇为婉转、很有分寸而又字挟风霜的外交辞令,貌似客气的话语中暗示已窥破了秦的阴谋,是语带嘲笑的逐客令。

②思考:为什么略写“灭滑”?点一下又有什么深意?

明确:“灭滑”是秦军袭郑的直接后果,无关殽战的成败,所以只点了一下,但也可以由此充分看出秦军的贪残。孟明在被动的情况下乘虚灭滑,不使秦军“勤而无所”获,也反映了他作为秦军统帅的才能。

(三)学习课文第

9、10段。

1、翻译。

2、分析理解。

3 ①思考:本段写先轸与栾枝的争论,实际上还暗写了哪一个人?

明确:先轸与栾枝的争论,说明晋国在战前作了战略辩论,暗写了晋襄公的择善而从,与秦穆公的独断专行、不听劝告形成鲜明的对比。

②思考:本段哪些内容再次印证了蹇叔的预见?

明确:蹇叔早就断定“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晋国的军事讨论就印证了这点。原轸主张伏击秦师的道义上的根据是“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这恰恰从道理上与蹇叔说的“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呼应。晋“败秦师于殽”,不仅直接证实了蹇叔“御师于殽”的推断的正确性,也证明他的劳师远征,“师劳力竭”的观点是正确的。

三、布置作业:

1.复习6—10段,预习11—14段。 2.多义词归类。

第 三 教 时

一、复习旧课。

二、研习新课。

(一)学习课文第11—13段。

1、翻译。

2、分析理解。

①思考:本段与上段反映了先轸怎样的性格?

明确:先轸坚定地站在晋国的立场上,深刻认识到放虎归山的危害性。他义愤填膺地感慨晋“亡无日矣”,他忘了君臣之礼,直呼文嬴为“妇人”,他先是“怒”,后是“唾”,他的忠直之心、刚烈之性在上段力主击秦师时已经表现得很明显,在这段怒斥纵囚的过程中更显示得淋漓尽致。

②思考:阳处父为何要释左骖,以晋襄公的名义赠孟明?

明确:阳处父赠马,是想要骗孟明下船。以晋襄公的名义更正式,按礼节孟明要下船拜谢。孟明看透了这一点,不肯下船,在船上稽首。

③思考:孟明的话中“三年,将拜君赐”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言外之意? 明确:孟明的话明含感激,暗藏杀机。拜君赐的意思其实是复仇。言外之意是“我要是能保住这条命,三年之后一定要来报仇”,显示了坦率、坚强、自尊而又自信的大将风度。

(二)学习课文第14段。

1、翻译。

2、分析理解。

①思考:本段如何照应开头?

明确:这一段用秦伯哭师与蹇叔哭师遥相呼应。“孤违蹇叔”照应开头,印证了蹇叔的预言“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突出了文章中心——蹇叔所说秦师必败的必然性。

5 ②思考:这段文字又反映了秦穆公怎样的性格?

明确:这段课文写秦穆公认识到殽山之败全由自己不听蹇叔一意孤行所造成的。他“乡师而哭”,一再声称“孤之罪也”“孤之过也”,引咎自责,表现得非常沉痛。他“不替孟明”,“不以一眚掩大德”。这些都反映了他在刚愎自用之外,还有着勇于承认错误和不迁怒、善用人的品质,塑造了一个性格完整丰满有血有肉的真人。

三、总结分析。

1、概括课文内容,总结文章写了哪些片段。

蹇叔哭师、王孙满论师、弦高犒师、穆公逐客、殽之战、文嬴释囚、秦伯悔过。

2、总结叙事特点:

联系初中时学过的《曹刿论战》看,《左传》写战争有怎样一个突出的特点? 明确:《左传》写战争的突出特点,重在写人物议战,不着重写交战情景。《曹刿论战》是这样,本篇也是这样,只是“议战”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众多人物。文章对战争前的准备、交战双方及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花费笔墨很多,真正的战争过程却比较简略。

3、讨论:课文题目为《秦晋殽之战》,却只用一句话略写战争,为什么? 作者的意图不在于“叙战”,而在于“论战”——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知己知彼必胜。故而文章只用一句话略写秦晋殽之战,使全文中心突出,详略得当。

4、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文中人物语言,不仅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而且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中外交辞令的高度技巧。本文中有三处外柔内刚的外交辞令的典型例子:一是弦高的话委婉中透露锋芒,二是皇武子的话以殷勤之词表严正之态,三是孟明的话在谦卑中包藏杀机。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左传》中《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及《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泛读,了解大意。

第四篇:14、《秦晋肴之战》(字词答案)

《秦晋殽之战》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冬,晋文公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去世 .

2.将殡于曲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殡葬 .

3.柩有声如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棺木 .

4.卜偃使大夫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跪拜之礼 .

5.君命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事 ..

6.君命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君向我们发布战争命令 ....

7.将有西师过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边的军队 ..

8.将有西师过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过 ..

9.击之,必大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攻打 .

10.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____________________钥匙 .

11.若潜师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秘密 .

12.国可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都,都城 .

13.穆公访诸蹇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兼词,“之于” .

14.师劳力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军队疲劳 ..

15.师劳力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量都用完了 ..

16.远主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方国家(指郑国)的君主 ..

17.远主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秦军的进攻)作好了准备 ..

18.无乃不可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怕„„吧(固定句式) ...

19.勤而无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而无功 ....

20.必有悖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叛离的心思 ..

21.公辞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拒听,拒绝听取 .

22.使出师于东门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派 .

23.中寿,尔墓之木拱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等寿命 ..

24.中寿,尔墓之木拱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抱 .

25.中寿,尔墓之木拱矣_如果你活到一般人的寿命就死去,现在你坟上的树木都已经长得合抱粗了 .........

26.蹇叔之子与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加 .

27.晋人御师必于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抵抗,阻击 .

28.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主 .

29.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_________________同“避”,躲避 .

30.必死是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中间。指南陵和北陵之间 ..

31.余收尔骨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兼词,“于之”,在那里,到那里 .

32.左右免胃而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车上的左右卫士 ..

33.左右免胃而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下头盔 ..

34.左右免胃而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车步行 .

35.超乘者三百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跳跃,跳上去 .

36.超乘者三百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兵车 .

37.超乘者三百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辆(量词) .

38.秦师轻而无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狂放肆 .

39.轻则寡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谋略 .

40.无礼则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粗疏→不谨慎 .

41.以乘韦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车四马,这里代指“四” .

42.以乘韦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熟牛皮 .

43.牛十二犒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犒劳秦军 ..

44.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________________我们国君 ..

45.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________________对秦帅的尊称 ..

46.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________________行军 ..

47.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________________对本国(郑国)的谦称 ..

48.敢犒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冒昧 .

49.敢犒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随秦帅的人 ..

50.不腆敝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丰厚,富饶 .

51.为从者之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留,驻扎 .

52.居则具一日之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住下 .

53.居则具一日之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准备 .

54.居则具一日之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军需给养 .

55.且使遽告于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驿车→急速 .

56.郑穆公使视客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察看 .

57.郑穆公使视客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宾的住所 ..

58.则束载、厉兵、秣马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兵器 .

59.使皇武子辞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辞谢,下逐客令 .

60.唯是脯、资、饩、牵竭矣__________________因此 ..

61.唯是脯、资、饩、牵竭矣__________________干肉 .

62.唯是脯、资、饩、牵竭矣__________________干粮 .

63.唯是脯、资、饩、牵竭矣__________________已杀的牲畜 .

64.唯是脯、资、饩、牵竭矣__________________尚在栏内未杀的牲畜 .

65.郑之有原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郑国狩猎之地 ..

66.犹秦之有具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国狩猎之地 ..

67.以间敝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连词,表目的 .

68.杞子奔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逃奔 .

69.不可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 .

70.攻之不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攻克 .

71.吾其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副词,表祈使 .

72.而以贪勤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 .

73.天奉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给予 .

74.敌不可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纵,放跑 .

75.违天不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违背天意 ..

76.违天不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吉利 .

77.而伐其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攻打 .

78.其为死君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不是忘记了先君的遗命吗 .....

79.秦则无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 .

80.数世之患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 .

81.数世之患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祸患 .

82.谋及子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虑 .

83.遂发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布命令 ..

84.遽兴姜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迅速 .

85.遽兴姜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征调 .

86.子墨衰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色孝服 .

87.子墨衰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麻的腰带 .

88.梁弘御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驾御兵车 ..

89.莱驹为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副将 .

90.获百里孟明视„„以归____________________擒获,俘虏 .

91.获百里孟明视„„以归____________________回国 .

92.晋于是始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此 ..

93.彼实构吾二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三个人 .

94.彼实构吾二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确,确实 .

95.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 .

96.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___________________吃了他们的肉 ..

97.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餍”,满足,甘心 .

98.君何辱讨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必 .

99.君何辱讨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尊 .

100.君何辱讨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罚 .

101.君何辱讨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 .

102.使归就戮于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 .

103.以逞寡君之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意 .

104.若何?”公许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么样 ..

105.若何?”公许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应 .

106.吾舍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掉 .

107.武夫力而拘诸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捉拿,擒获 .

108.武夫力而拘诸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兼词,“之于” .

109.武夫力而拘诸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野→战场 .

110.妇人暂而免诸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仓促,刹那之间 .

111.妇人暂而免诸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赦免 .

112.堕军实而长寇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隳”,损害,毁坏 .

113.堕军实而长寇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果 ..

114.堕军实而长寇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助长敌人的气焰 ...

115.亡无日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几天了 ..

116.不顾而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顾规矩礼貌 ..

117.及诸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到 .

118.及诸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兼词,“之于” .

119.及诸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河 .

120.释左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下左边的战马 ...

121.以公命赠孟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托晋襄公的名义 ...

122.孟明稽首曰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 ..

123.君之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恩惠 .

124.不以累臣衅鼓_________________同“缧”,捆绑犯人的绳子→名作动,被绳子捆绑 .

125.不以累臣衅鼓_________________古代用牲畜或战俘的血涂抹在钟鼓上的仪式 ..

126.寡君之以为戮________________我们国君若是把我们杀了 ......

127.死且不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 .

128.死且不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磨灭 .

129.若从君惠而免之___________________顺从 .

130.三年将拜君赐______________拜领晋君的恩赐,言外之意是三年后再来复仇 ...

131.秦伯素服郊次_____________________停留,等候 .

132.乡师而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向”,朝着 .

133.以辱二三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 .

134.以辱二三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们几位 ...

135.不替孟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撤换,废弃 .

136.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 .

137.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_____________________眼睛里影响视力的膜,比喻小过错 .

138.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_____________________抹杀 .

139.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功劳 ..

二、写出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及其解释。

1.柩有声如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作动,牛叫 .

2.若潜师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作动,发兵 .

3.劳师以袭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动,使„„疲劳 .

4.劳师以袭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作名,远方的国家 .

5.蹇叔哭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动,为„„哭 .

6.秦师遂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作动,向东进军 .

7.轻则寡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作动,缺少 .

8.入险而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作名,险境 .

9.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_______________名作动,做生意 .

10.以乘韦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作动,作为先行致送的礼物 .

11.行则备一夕之卫__________________动作名,保卫工作 .

12.则束载、厉兵、秣马矣____________动作名,行装 .

13.则束载、厉兵、秣马矣____________同“砺”,名作动,磨砺 .

14.则束载、厉兵、秣马矣____________名作动,喂草料 .

15.以间敝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闲”,使动,使„„休息 .

16.围之不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作名,后援部队 .

17.而以贪勤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动,使„„辛劳 .

18.奉不可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作名,送给的好机会 .

19.未报秦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作名,恩惠 .

20.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___________为动,为„„哀伤 .

21.子墨衰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作动,把„„染成黑色 .

22.遂墨以葬文公_____________________名作动,穿着黑色的孝服 .

23.晋于是始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作动,穿黑色孝服 .

24.文嬴请三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动,为„„请求 .

25.彼实构吾二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动,使„„结怨 .

26.以逞寡君之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动,使„„得到满足 .

27.先轸朝,问秦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作动,朝见 .

28.夫人请之,吾舍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动,为„„请求 .

29.武夫力而拘诸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作动,花了很大的力气 .

30.不以累臣衅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缧”,捆绑犯人的绳子→名作动,被绳子捆绑 .

31.秦伯素服郊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作动,穿着白色的服装 ..

32.秦伯素服郊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作状,在郊外 .

33.以辱二三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动,使„„受辱 .

三、写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情况,并作标注。

1.卜偃使大夫拜省略动词宾语句

2.杞子自郑使_________________省略动词宾语句、介后

3.判断句、省略代词句

4.使省略动词宾语句、介后

5.公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略动词宾语句

6.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宾前

7.晋人 介后

8.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判断句

9.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判断句

10.____________________省略主语句、省略介词句

11.___________ 介后12.秦师轻而无礼,必败________判断句

13.郑商人弦高将 介后犒师_________定后

15.寡君闻吾子将步师 介后

16.且使 ____________________省略动词宾语句、介后

17.吾子 介后

18.判断句

19.固定句式,还要„„干什么呢,哪里用得着„„呢,为什么要„„呢

20.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判断句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介后

22.使 省略动词宾语句、介后

23.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判断句

24.判断句

第五篇:《秦晋肴之战》中秦、晋、郑、周四方面的人物

1、晋文公(前697年,一说前660—前628年),春秋时代第一强国的缔造者,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姓姬,名重耳,晋献公子,公元前636年一前628年在位。

晋献公有5个儿子,申生是太子,重耳、夷吾为狄人所生,奚齐、卓子分别是妃子骊姬和她陪嫁的妹妹所生。

献公晚年宠爱骊姬,为了让奚齐继承君位,害死了太子申生,重耳、夷吾被迫出逃。重耳到了狄国,谋臣狐偃、赵衰等人跟著他。

晋献公死后,奚齐当了国君,不久,奚齐、卓子先后被杀,晋国没有了国君。夷吾首先回到国内,立为晋惠公。惠公害怕重耳抢他的君位,派人到狄国去行刺重耳,重耳被迫流亡,到了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受到齐桓公、宋襄公、楚成王、秦穆公的友好接待。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派兵护送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重耳43岁出逃,62岁回国,流亡在外19年,历经靡难,终于当上了国君。他安定民心,封赏功臣,成功地迈出了治国的第一步。

晋文公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为了实现他称霸天下的愿望,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与民同苦乐,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他减轻关市的征税,减轻刑罚,布施贫民,救济饥荒,使人民能安居乐业。他不断增强晋国的实力,坚守信用,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他即位的第二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周襄王逃到郑国避难。晋文公知道这是一个立功的好机会,他发兵杀了王子带,护送周王子回到京城。周襄王大摆酒席慰劳他,还赐给晋国四城,晋文公的地位不断提高。当时,与晋有力量争霸的是长江流域的楚国。晋文公想成就霸业,必须向南扩展疆土,非与楚国交锋不可。公元前632年,晋、楚在城濮决战,晋国大获全胜。战后,晋文公在践土给周襄王修了行宫,还把陈、蔡和楚国的俘虏献给周天子。晋及齐、鲁、宋、卫等七国国君和周王室大臣王子虎订立盟约,正式称晋文公为盟主。不久又会诸侯于温,周襄王也被请赴会,任命晋文公为诸侯之长,命他安抚四方,监督和惩治危害周天子的人,从此晋文公成为诸侯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为后世儒家、法家等学派称道。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因病去世,终年70岁。

2、卜偃:春秋时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不但有高超的占卜技巧,而且知识广博,头脑清醒,智谋过人。他的思想,显然跟当时的思维发展有关,即从古代的神秘思维到后来的理性思维占优势的过程中,他实际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卜偃一方面拥有卜官的职业技能,又能超越专业,达到理性的境界,做到从实际出发,直击时代问题要害,洞其本质,为晋文公等君王的霸业贡献了大谋略。

3、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姓嬴,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成公弟,公元前659年一前621年在位,长达39年。 秦原来是一个小国,地处西面,与戎、狄为邻。进入春秋后,秦国逐渐强盛起来,扩大了疆土和势力,但与中原诸国相比,仍显得比较落后。秦穆公即位后,奋发图强,锐意进取。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良臣,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依靠他们修明政治.发展军事,奖励生产,使国家实力大大增强。秦穆公选拔人才能够打破尊卑贵贱界限,选拔贵族以外的人,选用别国前来投奔的人,比如百里奚曾是个奴仆,他用五张羊皮把百里奚从楚国换了回来。秦穆公广纳贤才的做法充分表明他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国君。人才有了,要完成霸业,还一定要得到民心。秦穆公很重视民心的向背,所以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减轻百姓的负担。他强调取信于民。晋国闹饥荒,向秦国求援,他不计过去的恩怨,把大批粮食运到了晋国,说不能让百姓受罪。晋国臣民都称颂他的大德,他的威信大大提高。这使他深受下层群众的支持和拥戴,有了争霸的基础。在外交上,秦穆公也很有谋略。为了打开通道,争霸中原,他利用联姻与晋国结成同盟,以与中原诸强抗衡。他娶了晋献公的女儿穆姬做夫人,又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晋文公,并帮助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战胜了楚国。晋文公死后,秦穆公认为时机已到,想取代晋成为霸主,但在肴之战中败于晋,暂缓了东进的步伐。秦穆公认真检讨了自己的过失,进一步整顿内政,及时改变战略方向,全力进攻西戎。西戎泛指泰国西边散布于广大地区的戎族国家。他通过投奔来的由余了解了西戎各国的山川形势,兵力部署,采用离间计、美人计等策略,突出奇兵,发动全面攻击,征服了这些国家,扩地千里。这样,东从陕酉、山西交界的黄河起,一直到遥远的西方,都为秦国所控制,秦穆公终于成为西方的霸主。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著积极的作用,加速了民族融合,发展了秦国经济。秦穆公开创的霸业,为战国末年秦统一整个中国打下了基础。

4、蹇叔,宋国铚邑(今安徽濉溪县临涣集)人,春秋时秦国大夫。有贤名,为百里奚所推荐,秦穆公任为上大夫。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身为逃奴的百里奚赎回,还要拜他为上卿。百里傒谦让说:“我比不上我的朋友蹇叔,蹇叔有才能,可是世人没有人知道。我曾外出游学求官,被困在齐国,向铚(zhì,至)地的人讨饭吃,蹇叔收留了我。我因而想事奉齐国国君无知,蹇叔阻止了我,我得以躲过了齐国发生政变的那场灾难,于是到了周朝。周王子穨喜爱牛,我凭着养牛的本领求取禄位,穨想任用我时,蹇叔劝阻我,我离开了穨,才没有跟穨一起被杀;事奉虞君时,蹇叔也劝阻过我。我虽知道虞君不能重用我,但实在是心里喜欢利禄和爵位,就暂时留下了。我两次听了蹇叔的话,都得以逃脱险境;一次没听,就遇上了这次因虞君亡国而遭擒的灾难:因此我知道蹇叔有才能。”于是穆公派人带着厚重的礼物去迎请蹇叔,让他当了上大夫。蹇叔能审时度势,有知人之明,虞人百里奚出游求官,旅途穷困,乞食到铚。蹇叔见百里奚相貌奇伟,叩问姓名,与谈时事,百里奚应对如流,遂与百里奚结为兄弟。时齐国公子无知杀了襄公,自立为君,悬榜招贤。百里奚想去应召,蹇叔说:“襄公之子出亡在外,无知名位不正,终必无成。”百里奚遂打消了应召的念头。

不久,百里奚听说周厘王的弟弟王子颓好斗牛,给他养牛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粮饷,遂决计到国都洛邑投奔王子颓。临行,蹇叔告诫道:“投奔于人,十分要紧。投错了主人,离开他是不忠;跟他共患难是不智。此去应谨慎行事,我料理好家事就去看你。”后蹇叔至洛邑,二人一起去见王子颓,回到住处,蹇叔说:“王子颓志大而才疏,信任和使用的人多是态度卑贱、向人讨好之辈,此人不可依靠,不如离开这儿。”百里奚因离家数年,想回虞国。蹇叔有旧友宫之奇在虞做官,遂与百里奚同行至虞,向宫之奇极赞百里奚之贤。宫之奇向虞公举荐百里奚,虞公想任用他。蹇叔说:“我看虞公贪小便宜,也不是有为之主。”百里奚因长久贫困,急于谋生,未听蹇叔之言,做了中大夫。 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 年),晋献公欲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派大夫荀息给虞公送去厚礼。虞公贪贿,答应让晋军借道。结果,晋国灭掉虢国,回师又灭掉虞国,虞公和百里奚都做了俘虏。以后,百里奚作为晋国陪嫁的奴仆在去秦国的途中逃到楚国。秦穆公知百里奚有贤才, 假说百里奚是秦国的逃奴,用五张羊皮把百里奚赎回,拜为上卿。百里奚推辞说:“义兄蹇叔见识高远,胜我十倍,乃当世之贤才。请任蹇叔,臣甘当辅佐。”穆公派公子絷迎接蹇叔至秦。秦穆公问立国之道,蹇叔说:“德义是根本,刑威只能补不足。国家有德无威,国势不张;有威无德,民心不服。必须德威互用,才是立国之道。”“敢问称霸之道如何?”蹇叔说:“称霸诸侯,信义为先。必须力戒贪小、忿争、急躁之心。还得明辨形势,分别缓急。”穆公又问:“秦国可以争霸中原吗?”蹇叔说:“齐桓公年将七十,霸业已衰。秦国地处西方,应先平定戎狄,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养兵蓄锐,等待中原变化,即不难代替齐国成为霸主。”穆公对蹇叔的雄才大略称赞不已,遂拜蹇叔、百里奚左右相国,同掌朝政。秦国渐渐强盛起来,击败戎狄,成为西方霸主。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欲袭郑,他加以谏阻,认为长途偷袭,军易疲劳,郑亦会有备,穆公不听,仍派孟明东征。时其子亦在军中,他泣送其子,断言秦军定在崤山为晋所败。结果,秦军至滑(今河南偃师东南),知郑已有防备,返途到崤山被晋军所伏击,全军覆没,主帅孟明等被俘,穆公深悔不听其言。

5、百里奚,亦称百里子或百里,宇里,名奚。春秋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也有人说是虞国(今山西平陆北)人。生卒年不详,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 百里奚早年贫穷困乏,流落不仕,在被晋国俘虏前,曾游历齐、周、虞、虢等国,这使得他对于各国的民俗风情、地理形势、山川险阻知之甚悉,为他后来给秦穆公筹划东进准备了必要条件。百里奚早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和坎坷的经历,使他尝尽了艰苦生活的滋味,也亲眼目睹了下层人民的悲惨处境,对他后来任秦国大夫时,为官清正,树立以民为贵的思想都有着积极的影响。百里奚辗转到虞国任大夫。秦穆公五年(前655年)晋国借道于虞以伐虢国,大夫宫之奇以“辱亡齿寒”劝谏虞君,虞君因曾经接受晋献公的宝玉“垂棘之璧”与名马“屈产之乘”而答应了晋国。百里奚深知虞君昏庸无能,很难纳谏,便缄默不语。结果晋在灭虢之后,返回时就灭了虞国,虞君及百里奚被俘。后来,晋献公把女儿嫁给秦穆公,百里奚被当作陪嫁小臣送到了秦国。他以此为耻,便从秦国逃到宛(今河南南阳),楚人把他当作奸细,绑了起来问他做什么的?他说他是虞国人,亡国出来逃难的。楚人便叫他养牛,不久他养的牛比别人的都强壮,楚人便称他为“看牛大王”,连楚王也知道了他的名号,就叫他到南海看马。秦穆公听说百里奚贤智,想用高价赎回他,又怕楚人不许,就派人对楚国人说:“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国人同意将百里奚交还秦国。百里奚回到秦国,秦穆公亲自为他打开囚锁,向他询问国家大事。百里奚推辞说,他是亡国之臣,不值得询问。秦穆公说:“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秦穆公与百里奚谈论国事数日,秦穆公十分赏识他,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这时他已是70多岁的高龄。后来他又推荐了蹇叔,蹇叔带着他的两个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来到了秦国。百里奚的妻子杜氏自从百里奚走后,就独自带着儿子逃荒,辗转来到秦国。听说百里奚做了相国,就想尽办法去相国府洗衣裳,机缘巧合下,与百里奚相认。

6、孟明:孟明视,春秋时期虞国(今山西平陆县)人,姓百里,名视,字孟明,是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武艺高强,后来也被拜为大夫,是秦穆公的主要将领。公元前624年,秦军在孟明视的带领下打败晋国,秦国成为西方的霸主。

7、西乞、白乙:即西乞术,名术,字西乞。白乙丙,名丙,字白乙。这两人的说法不同,有说西乞术、白乙丙都是蹇叔之子的。也有说西乞术是秦国少数民族将领, 白乙丙是孟明视之子的。反正三人常常一起出征,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在孟明视率领下,白乙丙与兄西乞术将兵袭郑,因遇郑商人弦高犒师,以郑有备,顺道灭滑(今河南偃师西南),归途过崤山,遭晋军伏击,被歼,三将均被俘。后释放回国,白乙丙等知耻而后勇,三年后,又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见《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

白乙丙后积攻升为大夫,其后人以此为荣,遂有以其名讳为氏者,称白姓,并尊白乙丙为白姓得姓始祖。

8、王孙满,春秋时周大夫。跟他的祖先周朝第五代国君周穆王同名。周穆王继承了父亲周昭王扩充疆域的壮志豪情,即位后东征西讨。东至九江,西抵昆仑,北达流沙,南伐荆楚,是中国历史上可与汉武媲美的、有雄才大略的拓疆名君。这位周襄王之孙,周穆王十五世孙,多少也有点祖先的胆识和智慧。鲁宣公三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领兵至洛水,在周天子脚下耀武扬威,检阅部队。周定王不知道这个向来不顺从的臣子到底要干什么,于是派王孙满去慰问楚军,实际上是探探楚国的虚实。楚庄王风光了一阵子,还觉得不过瘾,于是就想向周天子挑衅一下。他借机询问九鼎的轻重大小,意思嘛当然就是想要和周天子争天下了。王孙满何等聪明的人物,马上就看出了楚庄王的企图。他就告诉楚子:"君在德不在鼎"。接着他讲了九鼎的来历。他说夏禹实施德政,各地诸侯都把自己那里的奇异之物绘制图,献给朝廷,九州的长官也把金属制品上贡。于是夏禹就把这些金属品做成九鼎,上面铸出各种奇异之物的形状。这样,百姓在山川林泽就不会碰到妖怪,不会遇到不顺利的事。因此上下和睦,都可以受到上天的赐福。夏桀昏乱,九鼎就迁到商朝。商纣暴虐,九鼎又迁到周朝。有美德的时候,鼎小也是很重的;背离德行的时候,鼎大也是很轻的。而且上天保佑有德行的人也有约束限制。庄王定鼎于郏(辱耳)之时曾经占卜,结果说可以传三十代,历七百年。于今"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听他这一段大道理大概也怕了,再看见王孙满也是个能人,想想自己不可能跟周天子争天下(主要怕别的诸侯干涉吧)于是退兵而去。

9、晋襄公,姬姓,名欢,文公与逼姞之子。公元前628年文公逝世后,襄公继位。文公初丧,国内人心尚不安定,西部强邻秦国和周围戎狄部落,都想乘机侵扰晋国,争夺中原诸侯领导权。秦穆公即趁文公新亡,借袭击郑国,灭掉滑国之余威,侵袭晋国河西、河南领土。面对内忧外患,襄公召集众臣计议。大将先轸献计说:“秦国乘我先君新亡而出兵,分明欺我不敢迎敌。我若不出兵,秦国必乘势而入。一日纵敌,遗患数世。晋国将何以自立?”襄公采纳先轸的意见,决定亲自迎击秦军。襄公元年(前627),文公新丧未葬。晋襄公身着墨衰绖,率军亲击秦师于崤山(今河南省西部陕县一带)。晋军充分动员,将士用命,一战而全歼秦师,俘虏秦军统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将领,获全胜。崤山之役后,晋国西边的狄族又乘机犯晋。是年秋,襄公又率师败狄于翼城(今吉县、河津之间),国威大振。公元前624年,晋国又败秦师于彭衙(今陕西省白水县境)。前622年,晋襄公出师伐秦,以重兵包围刓(陕西澄县东南)、新城(澄城东北)二邑,攻克新城。从而,抵御秦国的侵扰,遏制了秦国东进称霸的企图,击退了戎狄的侵犯,为晋国施行新政,创造了条件。正当晋襄公取得抗秦伐狄胜利,巩固文公霸业的时候,晋国股肱重臣赵衰、栾枝、先且居、胥臣等谋臣武将先后去世,以致军乏统帅,政缺谋臣。公元前621年春,晋襄公在染病之际,依照晋国惯例,举行阅兵,整编军队,选任将帅,恢复文公时的三军制,以赵盾为中军帅兼秉国政。实行军政合一制度,开创了选贤任能的新体制。即晋国历史上著名的“夷之搜”。“夷之搜”后,赵盾秉承襄公意旨,制定了一整套治国安邦的制度,史称“夷之法”(又称赵盾之法)。夷之法既成,晋国又设太傅、太师之官,佐理法刑,使新法行诸全国,继唐叔虞“戌索之法”、文公“被庐之法”之后,又开晋国法治之里程。晋襄公,在位七年,励精图治,勇于革新,文功武略,颇有政绩。与文公并称为“文襄之治”。公元前621年8月,晋襄公病逝,可惜继承霸业仅七年就英年早逝。

10、原轸,本名先轸(?—前627年),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称原轸为常。春秋中期晋国大夫,著名军事将领。初为下军佐,后升为中军元帅,掌握国政。崤之战后,晋襄公并不怪罪忠诚直率的先轸,还反过来向他道歉。事后先轸很后悔,向襄公请罪,襄公没有同意,让其继续担任元帅,这年8月,崤之战硝烟未散,先轸决定向日渐嚣张的白翟人给予一记重锤。双方在箕地决战,结果先轸大败翟军,而且受胥臣推荐的郤缺还在战斗中生俘白狄人的部落首领。此战过后,翟人多年过后都没有缓过神来,这一次大胜仗是先轸赠送给晋襄公的第二份礼物,也是先轸生命中的最后一战。因为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先轸在晋军稳操胜券的情况下,不穿甲胄,不带兵器,单骑入翟营。战争结果是取胜了,可是主将却壮烈殉国了!原来先轸是为赎罪,大概他也自知自己主观武断地藐视新君,错判了晋国的前途“亡无日矣”,所以是在战斗中故意求死的。

11、栾枝,亦称「栾贞子」,晋大夫。城濮之战前代文公答复楚将子玉的挑战书,甚为得体。战时曳柴诱敌,引楚军陷入绝境。崤之战前出于战略上的远见反对攻击秦军。后出任晋上军主将。

12、文嬴:文赢是秦穆公的女儿。她原叫秦赢,原是是晋文公的侄媳妇,先说她第一个老公晋怀公吧。他本是晋国的太子圉,在秦国做人质。说是人质,其实不打不骂不蒙黑眼罩,而且还让他娶了秦国公主——就是怀嬴。过了些日子,听说他的爹晋惠公在国内病得快死了。太子圉对媳妇说:“我母亲是梁国人,现在梁被秦国灭了,我在国外被秦轻视,在国内又无援助。父亲病重卧床不起,我担心晋国大夫看不起我,改立其他公子为太子。我死也要死在晋国,咱俩一块走吧。”怀嬴说:“你是一国的太子,现在受了委屈。父王把我嫁给你,为的是稳住你的心。现在我牵绊不住你,是我的罪过,要是和你走了,就是背弃父王,要是把这事说出去了,就是违背夫妻的情义。我什么都不能作。虽然我不和你一起逃,我不声张也不拖累你就是了。” 这个太子大概是当人质当怕了,怕秦国不放他回国;或者在国外呆久了,怕国人把他忘了。总之他脑子里幻化出最为恐惧的画面——自己失去了晋国的继承权。于是,他就化装成羊皮贩子,连夜搭了个夜班船,逃回国了。还好,他赶上了葬礼,而且没有争议地当上了晋国国君,就是晋怀公。公元前638年,子圉历经千辛万苦逃回了晋国即位,是为晋怀公,所以秦赢就变成了怀嬴。秦穆公想来想去,十分气恼。想当初自己发兵保他老子晋惠王回国坐上了王位,可事成之后,这家伙就耍赖拒绝了割地报答的约定。眼下这儿子跟他老子是一个德性,全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看人还是得重人品,听说姬重耳素有贤名,不如把他招来,帮他成事再图报复吧。于是派公孙枝去楚国找重耳。晋文公虽然当时正在逃难,可听说秦穆公为了政治原因,想把被弃的女儿再转嫁给他,觉得很丢人,而且娶侄媳妇还有乱伦之嫌,更以为奇耻大辱。手下人坚持要求他答应这门亲事。说正因为秦王痛恨他的侄子晋怀公,所以只有娶了秦赢才有希望获得秦国支持,借助秦王势力夺回王位。晋文公不情愿地娶了她,秦王作为笼络手段,据说又搭上了四个秦国公爵伯爵的闺女,都说成是秦赢的姊妹。可能是嫌弃她是弃妇再嫁,秦赢一次给重耳端水洗完手,被他习惯吩咐端走,一挥手洒了一脸水。这可惹恼了秦赢,一阵痛骂说要让重耳滚蛋。重耳随从看大势不好,赶紧拽重耳下跪请罪,这下确定了她在家中的上风地位。后来文公果真回国即位,秦赢又变成文赢,虽然重耳在外逃难时娶妻多个,可文赢第一个被接回。她始终在晋文公这里为秦国做代言人,使晋文公在对外争霸中保持结盟,尽量避免与秦国发生直接利害冲突,这其中应该有文赢的影响。可惜她未生一儿半女,没有子嗣。晋文公死后,继任的晋襄公虽非她生,但文赢是嫡妻,仍居母后之正位,襄公之母逼姞只能屈居次席。文赢发一言,能不言听计从?

上一篇:情怀微电影剧本范文下一篇:期末评语这样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