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鉴定在生活上

2022-07-29

人生的目标之一或许就在于不断的自我提升,不断的认识自我。而自我鉴定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那么应该如何写好自我鉴定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自我鉴定在生活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自我鉴定在生活上

在生活中

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6、57页及做一做 教学要求:

1.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教具准备:

1.第56页情景图课件。

2.学生准备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画的白色小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夺红花 1.教师电脑出示口算题。 2+4= 1+5= 6-1= 2+2= 3+2= 4+3= 6-3= 7-2= 师:这里有几道口算题,你们想抢答吗?(给对的小朋友奖一朵红花。)

二、教学例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见机器猫吗?今天啊,机器猫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但他给小朋友设了三关,你们必须闯过三关,才能见到机器猫,它还要送给你们礼物呢! 2.采访学生

师:老师想采访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猫、狗、小白兔等) 你们喜欢恐龙吗?

(教师走到小学生中进行采访)

(二)教学例

1、例2 1.闯第一关(电脑出示)

(1)师:我们来闯第一关,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请讲给你的同桌。

(电脑出示:在大森林里来了6只蓝恐龙,2只 红恐龙。) 学生汇报 (2)提问题

师:你们认识“?”是什么符号吗?(电脑出示“?”)有问号在说明小恐龙有问题了,你们回答出问题就能和小恐龙成为好朋友,愿意吗?

①、请看第1题:看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列式解决吗?

●学生提出:6只蓝恐龙和,2只红恐龙,合起来是多少?

●师:谁来列式帮她解决?

●汇报(6+2=8只 2+6=8只)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提出:一共8只恐龙,有6只蓝恐龙, 有几只红恐龙?

师:谁来帮他?

汇报(8-6=2只)

师: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组交流) 汇报

●学生提出:一共8只恐龙,有2只红恐龙,还有几只蓝恐龙? 列式(8-2=6只)

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幅恐龙图我们一共列出了几道算式。(4道) ②、请看第2题:请小朋友试着把四道算式写在纸上。 汇报、板书:6+2=8

8-6=2 读算式 2+6=8

8-2=6 ③、请看第3题: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6+2=8 2+6=8呢? (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因为6和2组成8,所以6+2=8 2+6=8。 ④请看第4题:请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知道8-6=2 8-2=6? 2.闯第二关

学生摆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师:请看圆片图,试着一下写出四道算式。 汇报板书:7+2=9

9-7=2 2+7=9

9-2=7 问:女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7+2=9 2+7=9? 男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9-2=7 9-7=2? 请讲给同桌听。

小结: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只恐龙?(8只)

你们共摆了几个圆片?(9个)

你们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几和几的加减法。(板书:

8、9的加减法。) 3.课中操 4.闯第三关

电脑出示:5+3= 8-3= 3+5= 8-5= 师:不用摆,请小朋友说出这四道题的得数? 汇报

师:请你挑一道自己喜欢的算式,说说你是怎样知道得数的?讲给同桌听。 学生交流、汇报。

评:第二关、第三关,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自己去说,自己解答,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5.小结:你们用智慧闯过了三关,看机器猫来了,它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在抽斗里),高兴吗?

三、游戏活动 1.邮递员

信有:6+2= 8+1= 9-1= 4+5= 1+7= 7+2= 3+6= 8+1= 师:老师有两个邮箱,一个是8号邮箱,另一个 是9号邮箱,拿信的小邮递员要算出信上的得数,就投进几号邮箱。

2.给小猫涂色

师:得数是8的涂成黄色,得数是9的涂成蓝色。小组合作,看哪个组涂得又快又好。

3.麦当劳

师:这棵树上有你们喜欢的汉堡、奶酪……,你们想要吗?你要算出你吃的东西要多少钱,老师就奖给你一张麦当劳优惠卡。

一年级数学月考试卷分析

这一个月学习了,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及加减法,从这次考试中也发现了问题,首先,这份题是“黄冈金榜”的单元检测,这份题的题量比较大有6大题,共15个小题,且比一般单元测试题难度大一些,这就在考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做题速度慢的同学做不完,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限所以做题时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做题速度与学会读题、理解题意!

第一题看图写数学生都能熟练准确的写出。 第二题看数涂色中有几个同学出现了问题,有2个学生不理解题意,以至于不会做;再有就是太粗心5个涂了6个,4个涂了3个。在今后的做题中要培养他们仔细检查的习惯。

第三题比一比中只有一个学生做错,还需要单独辅导;在填写数的分成时,有个别学生粗心2个题填写了相同的结果。

第四题连线题学生在用尺子连线时,题能够做对但是连的线不够美观,不够连贯,这样熔体造成视觉错误,这需要在今后的联系当中教会方法;再有的是学生太粗心共有5个数,他总要掉一个还是说明不认真。 第五题计算,提案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题中发现的问题还是漏掉题,还有

一、两同学把加减号看错导致计算错误。

第六题看图列式计算出现了几个问题数数不够仔细5个数成4个,对于0的加法中没有明确题意,就是说明没有理解0的意义;对于左边几个右边几个合起来一共几个,有几个学生没有理解以至于做错。

这份试题对于知识点总体来说学生可以掌握,但问题就出现的做题的仔细程度上,这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年级的是刚刚接触学习,所以要重点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在以后的练习中要要求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做题,做完之后要仔细检查是否漏题,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一年级数学月考试卷分析

张新兰

《5.4.3.2 加几》的教学设计

张新兰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九单元《5.4.3.2 加几》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 9 加几、8 加几、7 加几、6 加几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运用迁移,掌握

5、

4、

3、2 加几的加法。 。

2.能应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比较熟练地计算

5、

4、

3、2 加几的题目。

3.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计算

5、

4、

3、2 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一、 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 出示动物口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进行。 9+5 9+3 8+5 8+3 7+4 9+4 9+2 8+4 7+5 6+5

2、 电脑出示一个数学城堡,数学城堡上写有“

5、

4、

3、2 加几” 。告诉学生要成为城 堡的主人,必须闯过一些关卡。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数学城堡主人的情境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 探究新知,培养能力

1、第一关:5+7=□ 5+8=□ (课件出示) 提问: “前面我们学习了口算 9 加几、8 加几、7 加几、6 加几,现在谁来闯第一关,说 说口算 5+7 时应该怎样想?” 先同桌两人互讲自己的想法,再请几个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对于各种想法都要给予肯定,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哪一种想法最好。 教师评价:在用“凑十法”进行口算时,一般是“看大数,分小数” 。如果第二个加数 比第一个加数大,可以用交换位置的方法口算比较快。

2、第二关:4+8=□ 3+9= □ (课件出示) 指名几个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用词准确、表述完整,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3、第三关电脑显示 2+9=□ 指名

三、四人讲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出多种计算方法,给他们充分展示个性的 机会】

三、 反馈练习,发展思维 现在大家都胜利闯过这些关,学会口算

5、

4、

3、2 加几,恭喜你们成为这个数学王国 的小主人。下面我们要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国王解决一些问题。

1、 做一做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列式计算。 (2)课件出示第二幅图 独立列式计算,同桌互讲口算过程,指名回答。 (3)小组比赛形式做第

2、3 题。

2、 练习二十一第 1 题。

3、 数学游戏。

4、 开放题: 5+( )=13 5+( )=14 4+( )=12 2+( )=11 【设计意图: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在游戏中学习,轻松愉快地巩 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自我总结,深化新知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把归纳本课内容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 识到今天到底学了什么,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

20以内的进位加法(5.4.3.2加几)的教学反思

张新兰

经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凑十法。

5、

4、

3、2加几,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试题,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

在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复习口算9加几和

8、

7、6加几的试题,因此当出现例题5+7时,有的学生很自然想到了7+5等于12,所以5+7也等于12,也有一些学生用凑十法口算,我也给予肯定。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

“突出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上,每道题要求学生口述思考过程。如:计算5+8,想:因为8+5=13,所以5+8=13。例

1、例2中的每一道题都要求学生像这样说思考过程,最后引导归纳总结: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得数(和)不变。大部分学生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还给这句话配上了手势语,学生能一边说,一边做手势语,这为今后教学加法的交换律作好了铺垫。

这节课学生兴致很高,说得好,算得对。练习时,我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题用卡片让学生以开小火车的形式算了好几遍,90%的学生能算对,有十几多个学生算得又快又对,有部分学生速度较慢。

第二篇:在生活中学语文

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写一写、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谐调发展。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在学习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识字、阅读、习作之外,还应让学生将语文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生活是一所大学校,而语文教学中所要掌握的识字、阅读、习作,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反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访一访,观察生活

在我们的书中,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与学生实际很贴近的,有些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存在着时空距离的差距,所以在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对课文内容认识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但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并扩大视野,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起到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的作用。学一学,体验生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景,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谈一谈,领悟生活

在语文课中除了让学生感受、品位,我觉得还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说。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过年时,大家都爱在门的两旁贴上春联,有些对联寓意丰富,在此,可利用这一习俗,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对联到学校中来展出。这样,既让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神韵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语文积累。又如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精点一百”“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你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用错同音字的

不规范用字现象,在假期可以让学生分组去查找,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第三篇: 爱在生命中绽放

——读《生命流泪的样子》有感

良村中心小学

五(2)班

欧阳雅丽

指导教师:谢端香 爱像一朵绽放的百合花,倾吐着它那浓郁的芳香,纯洁而清新,虽然没有蝴蝶花的绚丽、玫瑰花的娇艳、秋菊的坚强、兰花的高雅,但它却有本身独特的芳香,冰清玉洁。同学之爱,老师之爱、举手之爱……爱的百合花开遍了整个世界,而人间那份浓浓的母爱的花香更是沁人心脾!

暑假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生命流泪的样子》,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最伟大的爱是母亲的爱。书的主人公盛欣怡是一个性格软弱、心地善良的女生,她原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盛欣怡的妈妈得了不治之症,这一场飞来的横祸,使十二岁的盛欣怡体会到了命的残酷,爱的深刻含义。她明白母爱和父爱是无私的,她懂得了爱是生命的绽放。在她妈妈生病的时候,她二十四小时照顾这妈妈,妈妈一叫:“欣怡”盛欣怡就来到了她妈妈身边听命令。就在这每次的呼唤中,盛欣怡体会到了生命的残酷……读到了这里,我很佩服盛欣怡,因为她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妈妈在危机关头的时候帮助了妈妈,让妈妈以为自己还有第二次生命。

有一次,盛欣怡正在学校的教室里面上课,突然,盛欣怡的班主任老师来到了教室叫盛欣怡收拾好书包她走,来到了教室外面,看见她的姑妈和姑丈在外面等着。来到了姑妈的面前,姑妈对欣怡说:“欣怡呀,你妈妈刚才去世了。”欣怡一听到了自己的妈妈“已经去世了”这一句话,马上说:“不可能的,我妈妈昨天还是很有精神的这么会去世了,一定是你们在开玩笑,快告诉我真实的情况。”盛欣怡一边说一边流眼泪。最后,她还是和姑妈一起去看她妈妈最后一面。就在这个时候,盛欣怡已经成长了,在悲痛中成长。她明白,妈妈的心愿,在苦难中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盛欣怡在妈妈去世后变得坚强,她要让妈妈在天堂看见她成长的快乐。

读到这本书的末尾我哭了,不禁为盛欣仪的遭遇而感到同情,对我们来说,过早失去父母,是人世间最残忍的事情,不过,生命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就如同四季的叶子,春天新鲜的叶子长岀来,到了秋,它们就会凋落和飘零,到了冬天,那些枯叶就会融进大地,用它们全部的生命之爱孕育来年新的生命......地球上的生命的轨道大致都是如此。我和她差不多大,但是有点不相同的是我有妈妈却没有爸爸。爸爸在我4岁时和我妈妈离婚了,但我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我读完这本书后,才体会到妈妈对我深深的爱,不但体现在物质上,还有很多细节,很多看不到的爱,包括妈妈平时的唠叨和指点,现在我才知道我是多么幸福!

生活中妈妈的爱像云一样紧紧地包裹着我,把我包围在爱的空间里,给予我勇气,给予我信心,给予我力量......母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在这里,我要妈妈说:妈妈,谢谢您。因为有了你的付出,才有我的精彩!

第四篇:在生活中学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只有学好了语文,才有可能学好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其他各门学科。这里所说的"语文",准确的说,指的是汉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即"汉语"。

学习语文的主渠道是在学校、在课堂。老师教,学生学,学字词,学句子,学作文,学古诗古文,学名家名篇,日积月累,集腋成裘。随着年龄的增长,课文越读越深,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这是毫无疑问的。在重视主渠道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次渠道的作用,次渠道就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前苏联著名的作家高尔基没有跨进过大学的门槛,他把社会视作自己的大学,照样写成《我的大学》等光辉的篇章,成为不可多得的大文豪;我国的高玉宝文化程度很低,连小学也没有毕业,由于他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在人们的帮助下,不也写出了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高玉宝》吗?由此可见,生活也是一个大课堂,凡事留心,也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知识的。学习语言,一从书本上学,二从生活实践中学。

正因为语文有着工具性这一明显特点,因此,在生活中,语文现象无处不在,随处可见。

我认为,主要得益于观察生活,善于积累生活。

"报纸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大千世界。""书本是一口深不可测的古井。"平时,我们浏览书刊和报纸,就等于跟千百个有知识的长者谈话。看书读报,摘录文章,剪贴报刊,对增长知识和才干大有好处。

拿剪报贴报来说吧。我们拿到一份报纸,浏览之后,用红笔在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边上做个记号,休闲时,一一剪下,可按时事要闻、知识一角、学校生活、学习方法、优秀习作、凡人琐事、名人轶事、历史掌故、笑料趣事、诗情画意等进行整理,以后再分门别类张贴在本子上,加上题头花,画上装饰画,一本本颇有收藏价值的贴报本从你手中诞生了。逛马路、上商店、看电视、听新闻、与老人聊天、跟小孩逗乐等,只要留意,都能从中获得知识,得到教益。关键在于多观察、勤思考。

我一直信奉“语文无处不在”,人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都涉及到了语言的应用。可眼前的一周两次小练笔与时常袭来的作文犹如飞沙走石般滚滚袭击我的脑细胞。我所有的闲暇时光犹如煮熟的鸭子——不翼而飞。但我对小练笔和作文仍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于是这成了我痛苦的煎熬,每次的语文练笔,我的五脏六腑被无数根绣花针翻来覆去地针刺一般。三万六千个毛孔像被皮塞子堵住了一般。拖拖拉拉,反反复复,憋憋屈屈,一篇文章总算是被憋出来了。慢慢地,我就觉得学习写作的根本方法是学习生活。

例如拿《红楼梦》来举例。以前的我看书时。最关心的是大观园中那热热闹南的情节。现在的我已经慢慢用眼睛和脑袋去观察和感受情节。书中的香菱并没有多少文化,但她反复背诵和套用各种名篇大的佳句。最后竟然在梦中得诗一首。这说明了那些经典名句通过勤学苦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究会学有所获,必须得在生活中有强烈的共鸣,而为完成任务而完成的作品肯定是失败的。

小课堂里的知识是有限的,大社会的天地则是无限的。有造诣、有成就的人往往更得益于社会这个大课堂。因为它有着极其丰富、取之不尽的知识。

在生活中学写作时一门大窍门,需要慢慢地领悟。愿你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第五篇:在生活中识字

在生活中识字,在快乐中成长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这一切揭示了语文与生活的深层联系。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生活里有最丰富、最生动的教学资源,可以说生活中处处可以学汉字,处处需要用汉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走出语文课只教“语文书”的怪圈,有针对性地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自从我校开展“生活化识字”的课题以来,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到了生活和学习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践中,我发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汉字,运用汉字,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生字的有效途径。

—.巧用生活元素,激发学生自主识字。

低年级学生正是形象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识字教学中,我常和学生一起利用生活元素,以谜语、儿歌、故事等形式来体现生字,来帮助学生识记。

如教“秋”字时,我出示谜语: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雨”字。如,学习“看”字,学生编出了谜语“一只手捂着眼”;学习“春”字时,编出了谜语“三人看日落”;学习“金”字时,编出了谜语“一个人,他姓王,兜里装着两块糖”…… 在课堂上编一些儿歌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区别“已、己”时编出了“出头已,没头己”;区分“左、右”时学生编出了“左下工,右下口”的顺口溜;学习“朋”时,学生编成了儿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

一些小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激活想象力,如学习“啄”字,学生编出了小故事:啄木鸟在树上啄虫,那一点就是啄木鸟在树上啄开的一个洞或它捉到的一条虫。小小的一点我们给予了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某些生字,把它具有代表性的一点突出来,添加上想象的成分,会在识字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纸船和风筝》一文中有个“鼠”字,我用红笔突出了重点的一笔斜钩,问学生这一笔像什么,学生把它想象成小松鼠那弯弯的向上翘的尾巴,这样识记生字,既充满了孩子们可贵的想象力,又可以点燃孩子们的创造识字的火花。学生编出的一则则小故事不仅生动地分析了字形,而且充满着想象力,最重要的是学生也乐于编。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脑力得以激活,思维闪现出激情的火花,学生学习生字的质量和速度自然加快了不少。

二.挖掘生活情趣,加减法灵活识记生字。

在识字过程中,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怎样让学生记得更牢固呢?在教学中,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字的特点,我常常带领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快乐情趣,创造愉悦的识字氛围,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如“线”与“浅”,“棒”与“捧”,“拍”与“柏”等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发现字的意义与偏旁有关,发现了偏旁的表义功能:木棒的棒与木头有关,所以是木字旁;用手做捧的动作,所以是提手旁……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的熟字多次见面,进一步巩固了旧字,可谓一举两得。

由独体字可引出许多新字,如教“法、丢”时,我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

另外给所学的字添减笔画,也可带出许多新字,如公——么,日——由——甲,这样既能互相比较,又能达到识字目的。

另外,在识字教学中,我还通过让学生“拼”“摆”“书空”生字笔画、部件的方法,给学生以直接、立体的感官刺激,从而调动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在自学、自悟、自得中不断探索,达到巩固识记生字的目的。例如,发给学生一些熟字卡片(“大”“人”“干”“木”)和分别写在卡片上的几种形态的“点”,请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说这些字加上“点”后会变成什么字。如“大”可变成“太”、“头”,“人”变成“火”,“干”变成“平”,“木”变成“米”……

三.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比较中运用生字。

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生字和运用文字的不竭源泉。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我感觉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运用生字效果较好。如在教学同音字“坐、座、做、作”时,做“坐下”的动作,指着座位,让学生体会字义的不同。“坐下”的“坐”加上“广”字头组成“座”,用“座”字可以组成“一座山”、“一座房”、“一座桥”等。在分清音、形、义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组词或句式填空进行练习。例如:小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作)业。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坐、座、做、作”的理解,给学生烙下一个深刻的记忆。

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展的特点,我试着在识字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依自己的努力运用新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发挥,久而久之,学生比以往善于观察了,识字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坐井观天〉〉中有两个生字“喝”和“渴”容易混淆,学生常常误写成“渴水”和“口喝”。此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你为什么会口渴?”“喝水要用什么来喝?”在分析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生渐渐找到了答案。有的说:“因为水少,只有三滴水,所以才会口渴。”有的说:“口渴了,要找水喝,所以‘渴’左边有三点水。”有的说:“喝水要用口来喝,所以是口字旁。”就这样,从生活中出发,难辨的字也就迎刃而解。

四、引导学生把主动识字融入生活的广大空间

有人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积沙”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学语文重在积累,重在习得。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为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 利用生活中出现的文字帮助学生学习生字。像广告牌、商店名、包装袋、车站名……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活资源。曾经有一个学生对“润”字的读音总是记不牢,后来当他想起“大润发”这个商店名时,这个字便无意地牢牢地记在了心里。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这样既扩大了认字量,又不断巩固课内所认的字。 2利用课外阅读使学生识字和用字达到双赢。学生在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会提高其读书的兴趣与信心,会促进阅读;同样大量的课外阅读、多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巩固识字成果、促进识字,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增强语感,实在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好方法。在学习课本的同时我们每学期都为学生指定2本课外必读书目,选取的书目一是故事性较强,能调动起孩子的读书兴趣,二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在读书中明白道理,感悟真情。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世界童话名著》等,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巩固课外阅读成果,如利用课前五分钟,介绍小知识、讲故事、说新闻等,午间10分钟诵读古诗、佳句等,每月一次的阅读考级,更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在阅读考级中读故事,讲故事,谈体会,体会着识字带来的乐趣与收获,在活动中运用着、巩固着已学的生字。

大量的课外阅读,给我们带来了无数个惊喜:刚要教“虎”字,已有人喊出“九牛二虎之力”的成语;教“熊”时,有人会抢着告诉我,童话《三只小熊》里有这个字;教“迟”字时,有人会琅琅地背出“…….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在学习课文时,当他们发现这个字我曾在课外书中遇到过,就会有识字的成功感,更加乐于读书。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识字、阅读成果的愿望,而结合学校特色开展的“我能行”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中的争做“识字大王”、“阅读小博士”等荣誉称号的活动,谁在识字活动中认的字多、记得牢,就能被评为“识字大王”、“阅读小博士”,则更激发了学生识字、阅读的积极性。

3将生活中的游戏活动引入到课堂中来。当堂采取多种方法复现,及时巩固要求认识的字。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似曾相识,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和认字之后两三天内进行复习、巩固尤为重要。学生认字,千万不能像狗熊掰棒子──一边学,一边丢。要重视在合作中、游戏中、活动中巩固认字。如在教学形声字时把偏旁和独体字写成许多卡片分给学生,请某个学生举着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讲台上来。如“女字旁”站上来,问谁来和我做朋友?下面就会有好几个小朋友上来和他站一起,如“子”、“马”、“生”、“末”、“且”等,上来要说:“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妈,妈妈的妈”“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好,好人的好……

比如,同位或小组中比赛谁认得快、记得牢,发挥同学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作用。比如,用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巧配对等游戏的方式在兴趣盎然中加深印象。

生活处处皆学问,两年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他们越来越多地走出了“教室”这个课堂,也更多地体会到了在生活中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和活动范围,处处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学生积极地快乐地参与到识字学习活动当中来,鼓励学生多多实践,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上一篇:政务督查工作规定下一篇:追问让课堂更精彩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