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分类教学的路径选择

2023-01-28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占据半壁江山。它的招生对象基本都经过12年左右乃至更长时间持续的母语教育, 应该说招收的学生基本的语文水平应该是过关的, 在经过高职阶段一定的语文能力训练, 口才、写作、阅读等基本的语文也不成问题, 然而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调研却发现:无论是作为公共基础课的上游的专业课程老师, 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乃至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 都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口语交际、应用写作、阅读分析等语文能力亮起了红灯。我们的高职语文课程尽管作为必修课程广泛地开设, 一般都作为必修课或者必选课进行开设, 一般都包括应用写作、口语交际、文学欣赏等内容, 尽管开设的内容不紧相同, 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都不如人意, 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不高, 教学效果较差, 达不到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要想真正彻底地改变这种局面, 必须实行分类教学改革, 对个性化的学生实施个性化的教育, 才能真正达到提升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真正达成高职语文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一) 学生不爱学, 老师不爱教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当问到学生喜欢语文或者阅读的时候, 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学生几乎都表示喜欢, 几乎占到了90%以上;但当问道学生是否喜欢高职语文课程时, 这一比例马上就讲到50%以下。进一步询问学生原因, 学生的回答的原因无外乎几个词:没意思, 不想听, 听不大懂, 听了也不会写等等, 但在调查中也发现, 高职院校学生并非对语文无动于衷, 相反更喜欢大众化的文学杂志、网络文学和新媒体文学, 习惯于个人心情表达和网络写作, 而对经典的文学作品及应用写作毫无兴趣;而作为教的一方面教师来说呢, 尽管采取了很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说案例教学、多媒体乃至先进的网络教学等等, 但只能从一定程度改善教学的情况, 无法根本改变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 解决高职语文课堂的“抬头”、“睁眼”、“用心”的问题, 这必将会进一步挫伤教师的讲课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形成恶性循环。

(二) 学生参与度不高, 教学效果差

经过调查发现, 高职院校学生对于高职语文课程大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占比在85%以上) , 学生的出勤率和作业完成率普遍较低 (部分班级达到40%以下) 。老师尽管采取了一些诸如点名、挂科等手段, 但课堂纪律仍然较差。即使来上课的学生, 也往往不带书, 昏昏欲睡。老, 课堂安排的活动也不认真参加, 整个课堂气氛往往十分沉闷。

(三) 对学生个人素养和专业学习的作用不大

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 高职语文担负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和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的双重提升的重任, 还在一定程度上, 承担着学生后续发展的重任。但经过实际教学和调查发现, 大部分学生经过高职语文课程的学生, 应该提升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以前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另外, 专业课程的教师也抱怨, 经过高职语文课程的学习, 学生连一个普通的条据都写不了更遑论实验报告、招投标书、商业策划案、毕业设计这类专业的文书, 在专业学习阶段, 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 也往往是从网络、资料上简单照搬, 没有进行任何思考, 以致笑话百出。

经过对笔者所在学院的学生调研发现, 造成以上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我国基础教育导向的因素。我国的基础教育的语文教育偏重于应试, 学生掌握的往往是考试技巧, 不太重视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且语文课程学习往往见效慢, 学生更不会重视, 作为食物链末端的高职生来讲, 这种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二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高职语文教学仍以传统的“灌输”为主, 无论是文学欣赏和写作, 方法都差不多, 在课堂上, 学即使有参与, 也是教师主导的:被动发言, 学生当然提不起兴趣, 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另外老师门对95后、00后的认知习惯和兴奋点不熟悉, 和学生共同话语较少, 这也是造成课程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三是学生对高职语文课程的认识不足。往往觉得这门课程与今后的专业课程和就业关系不大, 也不存在什么考证和过关, 思想上不重视是必然的。

二、高职语文实施分类教学必要性

要想根本改变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笔者认为, 采取分类教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法, 也是十分必要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分类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 最早引入我国和应用在高职教育上是分类它的早期形式分层教学, 即按成绩和水平对学生进行简单分层, 分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形式。这种形式目前逐渐被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的分类教学所取代。

(一) 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结构变化要求

随着国家招生考试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加上生源危机的进一步凸显, 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来源已经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 有单招生、普招生、三校生, 还有成人学历教育、五年制2+3、3+2等多种类型, 入学前不同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知识结构、成长历程、学习习惯等方面差别很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也将参差不齐。表现在语文基础方面, 可能存在可以成为专业作家的学生, 也可能存在基本的语文素养都不稳固的学生, 面对这样的学生, 绝对不可能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教育教学, 高职语文课程也当如此。

(二) 学生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高职院校办学的首要目的是就业, 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充分就业和良好就业而努力, 而就业的前提是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用人单位一般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 这些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先驱条件, 教学的目的既然一样, 但学生个人能力也所不同, 专业就业的要求也有所区别, 例如工科土建类、机电类等专业, 要求学生除了基本的表达和沟通外, 还要求具有一定工程文书识读和写作能力;而经管类专业的学生, 针对营销活动, 要求学生具有具有良好的口才和优秀的策划类文书写作能力, 旅游类学生还要求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有一定的基础;农林类的学生要认识农耕文化, 学农爱农, 必然少不了古代农业文学的熏陶, 实验报告和检测报告的写作, 也对学生科学语言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 目前的就业压力和政策导向的要求, 促使一大批文科学生走上专升本的道路, 而专升本的大学语文内容却与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内容并不重合。凡此种种, 决定着高职语文教学更加要走分类教学的道路。

(三) 时代的变化和学生学习理念的变化要求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 已经从“95后”逼近“00”后, 诞生在21世纪的一代人已经陆续走入大学包括高职院校的校门, 尽管学习程度有差别, 学习能力有强弱, 但他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或学习诉求相较80、90后已经有了较大差别, 他们习惯键盘、手机和互联网思维, 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使用手机和网络去解决, 而不是传统地去使用书籍资料;互联网+、创新创业已经蔚然成风, 走进大学课堂。面对着时代的变化, 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巨大变化, 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以及评价办法也应该有所, 作为高职语文教学如果不跟上时代, 实施更精细化的分类教学, 迟早也会被时代淘汰。

三、高职语文实施分类教学的路径选择

既然要实施分类教学, 就应该选择分类教学的方法和路径, 一般来讲, 高职语文实施分类教学有以下三种形式, 分别是传统的分层教学、基于单个专业“小班化”教学和基于专业大群的分类教学。

(一) 传统的分层教学已不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和需要

分类教学的初级形式是分层教学, 它实现往往是在新生入学开始, 使用学生的高考成绩和专门的摸底形式进行分班,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内容。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但他仅仅是基于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高低, 而往往忽视学生专业的学习需要和个性发展要求, 切让层次较低的学生学生产生挫败感。这种分层形式, 适用于中小学或者高校的升学阶段, 因为这一时期, 学生的需求基本是一致的, 目标也是趋同的, 不同学习程度分层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但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理念日益发展的今天, 学生的个性需求进一步增加, 传统的分层教学已不适应高职语文教学的大多数场合, 应该是特殊情况例如学生个别培训, 专升本培训等场合才适用, 对教学改善也是有限的。

(二) 基于单个专业“小班化”教学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

从理想化的角度来讲, 基于“单个专业”进行高职语文教学是最合理合适的, 因为这样可以充分做到专业和高职语文课程深度融合。例如水利专业就可以开讲水利文学、水力写作;畜牧兽医专业就可以讲牛文化、养文化等, 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高职语文课程在这时就变身为专业基础课成为专业语文了, 似乎更适应专业需要。但这种方法也并非无懈可击。

一是不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发展状况。经过20几年的发展, 原先以行业特色为鲜明特征的高职院校专业已经伴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渐淡化了, 多数高职院校招生专业十分庞杂, 如果一一按照专业去细分, 包括高职语文在内的所有公共基础课程将无所适从, 教师个人的能力和经理也无法达到。另外从高职学生的就业来看, 大多数学生都是专业类群就业乃至就业岗位和专业不对应, 这种情况实施按单个专业实施高职语文分类教学是不现实。

(三) 基于专业大群的高职语文分类教学才是高职语文分类教学的最佳路径选择

根据笔者的研究和教学经验, 高职语文课程实施分类教学最佳的方式是根据学校的特点和本单位的师资、硬件、学生学习和就业需要条件综合考虑, 将各自学校按照专业类群划分为若干个大类进行教学。并要去教师加强与任课院系专业大群的联系, 有针对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设计适应专业学习, 任职特点的教学活动, 发掘校内外各种有利于高职语文教学的资源, 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同时, 针对不同专业, 不同特点的学生, 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 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合教学目标的达成, 这也是结合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生师比和硬件设施做出的选择。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开展分类教学, 是生源变化、学生学习、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结合目前的高职院校实际, 最好的路径是结合各校实际实施基于专业大类的分类教学。

摘要:高职语文作为高职院校广泛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有必要实施分类教学。文章探讨了高职语文课程分类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提出了最适合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分类教学办法:即走高职语文基于专业类群分类教学, 将高职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试评价机制与专业相结合, 只有这样, 高职语文教学才能讲出特色, 教出成效, 才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提升教学质量, 提升高职语文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

关键词:高职语文,分类教学,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 刘继印.凸显专业特色构建高职语文教学新模式——以建筑类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学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7) :78.

[2] 朱荣梅.高职语文课程内容的分类教学实施初探[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2) :53.

[3] 钱军平.基于生源差异的高等教育质量有效性分析[J].江苏高教, 2010 (3) :62.

[4] 朱荣梅, 戴夏燕.高职语文课程的分类教学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 (20) :89.

[5] 刘丽玲.高职院校语文教学问题与质量提升策略[J].理论观察, 2013 (12) :23.

[6] 石柳.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学科建设探析[J].企业家天地, 2011 (2) :102.

[7] 王亚华.困境中突围——浅谈当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困境及出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5) :59.

上一篇: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指导下一篇:变电站微机继电保护抗干扰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