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案

2023-02-28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案

**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

白委﹝2019﹞号

中共**自治县**乡委员会

**自治县**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村:

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先现将《**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识贯彻落实。

附件:1、**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

中共**自治县**乡委员会

**自治县**乡人民政府

2019年8月19日

**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好我乡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研究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发挥**资源优势,壮大支柱产业,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共同进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田园、家园、乐园全民共享。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特色品牌产业规模凸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厕所革命和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三、工作重点

(一)挖掘潜力,突出特色,发展乡村主导产业

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和品牌打造,推动乡村“旺”起来。

1.壮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规模。按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打造高山红脆李、脱毒马铃薯等特色农业品牌,扶持发展生态猪、高山土鸡等养殖。力争红脆李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高山土鸡存栏突破10万羽,“高山红脆李”成为**乡代言品牌。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农业产业优化升级,逐步实现育种、栽培、灌溉、施肥、用药、采摘等生产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农业种养殖大户资金、政策等扶持力度,做强一批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企业。大力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确保新发展农民合作社10家,新成立家庭农场6家,争取打造省、市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争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人。

3.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高山红脆李”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动本地果蔬肉类产业发展。发挥特色优势资源,以特色为品牌,重点打造鲜艳村民宿旅游业发展地方特色项目,全乡同步推进全域旅游项目建设,达到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4.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改变营销方式,扶持“高山红脆李”电商销售,鼓励高山蔬菜、猪肉等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提高产销对接和咨询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农村电商的功能,活跃商贸流通,繁荣乡域经济。

(二)完善设施,美化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重点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美”起来。

5.实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特别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做好土地平整、防洪设施建设,保障农作物安全高效生产。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大力推进农村饮水设施改建工程,提升乡域内农村生活生产用水稳定性,保障群众用水。加快场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落实场镇改造工程,打造特设旅游场镇;建设连村环线,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6.实施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提升水质,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严格落实生猪养殖业“四禁止”长效巡查监管机制,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境内河流水质巩固在三类水以内。提升环境,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建立健全集乡环境卫生“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管理机制,推进“一革命四行动”,实施“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农村垃圾治理,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稳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空气质量,积极推进绿色施工,落实工程运输车辆的密闭措施,增加乡村道路保洁频次,严格控制道路扬尘。加大对辖区内餐馆、农贸市场、加油站等日常巡查监管,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

7.实施农房整治行动。确保住房安全,采取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搬迁项目等方式改造农村危房,提高农村安全住房水平;整治“两违”建筑,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司法参与、综合防治”的土地执法监察共同责任机制,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和快速的行动,对新增“两违”行为实行“零容忍”,“露头就打、出土就拆”,遏制违法占用耕地建房多发态势,维护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

(三)尊崇传统,移风易俗,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重点围绕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体系和文化阵地建设,推动乡村“雅”起来。

8.实施自然文化保护工程。深入挖掘羌族传统民俗文化跳歌桩、耍狮子等民俗活动、民间艺术、手工技艺,逐步打造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标识。

9.倡导文明新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一约四会”,开展宴席泛滥等专项整治工作,破除陋习,崇尚新风,突出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开展“喜事新办、婚嫁从简”活动,到2019年实现13个行政村都有文化活动广场,让健康的文化娱乐占领农村文化主阵地。

10.完善城乡教育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卫生差距,不断改善乡村基础教育卫生条件。实施**乡卫生院改造、教师深造发展等,以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四)完善制度,规范发展,促进乡村综合治理

重点围绕基层民主、法制和社会化服务建设,推动乡村发展“稳”起来。

11.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发动群众检举揭发、提供线索,坚持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同时结合禁毒、安全生产、重点人员稳控等综治工作,创建平安和谐村居,全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12.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村规民约,加强村务公开工作,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加强农村法治思想建设,用法治理念解决维护农民权益、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问题。坚持德治为先,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教育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五)发展主体,巩固民生,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重点围绕扶贫攻坚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带领群众“富”起来。

13.构建脱贫长效机制。继续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政策,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一定时期内“原有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大力发展高山红脆李、生猪养殖等激励性扶贫项目,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同时积极引导贫困劳动力进行劳务输出增加收入,促进贫困户实现增收。进一步改进帮扶方式,发挥“户长讲习所”、贫困户代表会议和致富能人示范带动作用,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14.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加大对“薄弱村”帮扶力度,积极探索盘活资源、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途径,引导乡村变“输血”为“造血”。实行一村一策,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围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民宿开发、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业态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研究出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利用集中培训、相互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

(六)示范带动,整合资源,引领各村全面振兴

聚焦产业引领和美丽乡村建设,引领各村发展“动”起来。

15.打造示范村。确立鲜艳村、梓潼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着力将鲜艳村打造成乡风文明、农旅结合的三产融合示范村,将梓潼村打造成品牌先行、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村。

16.整体推进全面振兴。根据各村区位条件、产业基础、人文环境等资源情况,聚集各方资源优势向示范村靠拢,分片区确定乡村振兴初级版、中级版、高级版,每个片区每个版本各确定1个着重打造的示范版本,从“以点带面”逐步向“以片带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打造示范样本,推动各村全面振兴。

四、保障措施

1.创新工作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负责、全乡参与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乡村振兴重大事项、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壮大人才队伍。发挥本土新型职业农民的优势,建立农村培训基地,培育一批新的农村才人。鼓励引导有能力、有技术、有资本、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回乡创业,特别是农业产业、电商等人才,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3.强化资金投入。确保财政预算用于乡村振兴资金的比例逐年提高,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资金。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旅游产业等涉农项目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集中集聚财力着力支持乡村振兴。

4.加强宣传引导。认真总结、及时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全乡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身建设新**的氛围。

5.建立竞争机制。健全乡村振兴建设竞争机制,全乡以行政村为单位,考核评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村3个。同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乡村振兴项目实施给予资金补助,并给予先进村奖励,建立乡村振兴良性竞争环境,以激发各村奋勇争先,确保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6.强化工作督查。各村制定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清单,明确项目完成进度、完成时限和责任人,按照序时进度完成各项任务,对工作推进不力、成效不明显的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负责人进行组织约谈或诫勉谈话。

第二篇: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为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 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努力把XX镇XX村建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幸福 新XX,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 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 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 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总要求,打好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和健康生活目的地 牌“三张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 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目标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 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全村一二三产业融 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 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75户220人建档立 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 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初步建立,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全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 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 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 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 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 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 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全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 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 农民富全面实现。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 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

一、步调一致,选优配强 村组干部,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 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 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 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 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 协调推进。

(五)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 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 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 为主的方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七)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立足XX村得天独厚的区 位优势、人文景观和品牌形象,科学把握村组的差异性和社 会发展走势变化,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按 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不搞一刀 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我们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 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 农业大村向农业强村转变。

1.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 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积极发展旱作高效 立体农业,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大力推进特 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 按照逐年推进的方式,到2020年末,全村共种植核桃11822 亩,建成优质泡核桃基地2000亩(在25度以上陡坡地、沟 坎、房前屋后等适宜地块建设优质泡核桃基地2000亩,每 亩按3—5株种植留养管护),扶持发展核桃加工小微企业6 个以上;种植茶叶6665亩,建成标准茶园基地3000亩(在 XX路沿线实施茶叶优良品种改良1000亩;在打靶场片区实 施古茶园留养2000亩),扶持发展茶叶加工小微企业6个 以上,建成XX村茶庄园1个、XX自然村茶村庄1个;积极 打造“四个1000亩”林果园建设,在XX自然村片区种植甜 樱桃1000亩(按照每亩10株的标准种植,每株100元), 在XX自然村片区种植杨梅1000亩(按照每亩6株的标准种 植,每株100元),在XX自然村片区种植山李子1000亩(按 照每亩4株的标准种植,每株100元);在XX自然村片区 种植红李子1000亩(按照每亩7株的标准种植,每株100 元)。

2.加快观光农业发展。立足XX村属城郊结合部和XX高速路 XX二级路、XX公路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 自然生态条件。积极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 化产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在生态茶园和 “四个1000亩”林果园等地实施步道建设15公里,建设田 园休闲景观亭15个,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 观光园区和康养基地,力争将XX村打造成“天下茶尊、滇 红凤庆”的“后花园”。在全村范围内扶持8户以上集餐饮、 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农家乐,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 势。

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 台,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村组,做 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 农村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扶持有条件的小农户 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 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同时,要成立4个以上花卉 专业合作社,积极扶持发展以茶花、桂花为主要品种的庭院 经济800多户;成立4个以上“四个1000亩”林果园专业 合作社,真正做到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

4.盘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 度,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引导村(组)集体经济合作社适度 规模有序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村(组)土地股份 合作社。加快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以“三权三 证”为重点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二)实施人居 环境提升行动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 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 统一。

1.全面开展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七改三清” 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升级改造进村主干道3.2公里,实施村 组道路硬化建设30公里,实现村组道路100%硬化。架设农 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管道20公里,建设蓄水池18个1000 立方米,进一步改善800多户32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实施农村电网(低压线路)升级改造40公里,安装变压器4 台,有效改善全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在村组道路实施增花 补绿,建设氧化塘(污水处理池)5个,新安装太阳能路灯 1000盏,建设公共厕所10个,建设垃圾收集池30个。做好 村庄户用厕所改造,规范村庄露天粪坑、简易茅厕。持续开 展“两违”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化 肥农药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实现农药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减 量化;改进畜禽饲养方式,引导农民单独建“面楼”、畜厩 等附属用房进行集中养殖;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 利用,建成病死动物收集和无害化处理体系。

2.统筹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 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 修复工程。全面推行以“河长制”为主的“六长制”工作。 落实好天然林保护制度,把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扩 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建立成果巩固长效机制。继续 实施生态公益林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3.实施综合服务区建设。我们要抢抓XX公路和XX高速公路 建设的有利机遇,对XX河XX段部分河道实施河流改道,科 学合理规划部分弃土场,通过河流改道规划出的可用地块和 弃土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利用,进一步完善功能设施配套, 建设一个集仓储物流、餐饮服务、批发零售和苗圃花卉为一 体的综合功能服务区。

4.全面改善群众住房条件。针对XX村47户“四类重点对 象”和其他危房户,按照“一户一方案”的方式,拆除无保 留价值的危房,对其实施拆除重建;对需要保留的旧民房在 加固的基础上,对墙体、框架门窗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固修缮。

(三)实施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行动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 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 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 会文明程度。

1.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大力弘扬民 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巩固提升好“国家级文明村”、“省级 文明村”和“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创建成果,通过 实施“道德讲堂”建设,认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优 秀十星户”和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实 施“道德广场”建设,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深入挖掘 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 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建立道德激励 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 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巩固好“信用 村”创建成果,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 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2.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 建设XX村集茶文化、益智等多功能的非物质文化活动传习 所1个,切实保护好优秀文化遗产。组建XX村山歌队、合 唱队和打歌队等三支文化宣传队,组建一支老年门球队。鼓 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 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 貌。提倡人人遵纪守法,强化村规民约约束力。

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 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 文化机构辐射作用,统筹整合资源,建设集居家养老服务中 心、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儿童之家等功能为一体的基层综合 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4.实施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工程。紧紧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 胜全面小康,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主题,开展村寨文化氛 围营造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务党务 公开、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法治宣传等为主要内容。培养 村民自觉遵守文明公约的意识,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 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 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四)实施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行动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 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 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 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 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贯彻践行“头顶理想、脚 踩泥巴、心中有民、手上有招,团结干、创新干、拼命干” 的临沧作风,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 范作用,建立和完善以党总支为核心的自治组织体系。在原 有5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的基础上,为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党 员群众,新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7个,在各村民小组活动场 所积极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教育实 践活动,并通过群众会、火塘会、板凳会、田坝会等形式把 政策宣讲送到田间地头,把党的好声音送到群众心里,引导 群众树立自强、诚信、感恩意识。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 工作法,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 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积极引导群众组建 村务理事会,加强村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 2.加强法治保障能力建设。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 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 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 提升运用好XX村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 “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成果,深入开展法律进村入 户普法活动,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 法守法用法意识。进一步增强村组干部法治观念、法治意识, 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充分发挥村治安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 用,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设“平安XX”。 3.深入实施“五富”工程建设。组织领富,发挥好党组织战 斗堡垒作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脱贫攻坚等工作为 抓手,建强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党员带富,发挥好党 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把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返乡人士 和退伍军人培养发展成党员;干部帮富,干群齐心协力抓发 展。以“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遍访农户、 体察民情等回访活动,形成团结协作,聚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生态促富,加快推进“森林XX”建设。突出生态文明建设, 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子,真正实现生态建设与农民致富协 调发展;产业致富,脱贫摘帽奔小康。认真种好、管好茶树、 核桃树和经济林果树等,为群众持续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五)实施农村民生保障行动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 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的要求,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 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乡村建设成为 幸福美丽新家园。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 改善XX办学条件和环境,持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 养改善计划。积极发展XX村学前教育。确保适龄儿童入学 率为100%。

2.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大就业创业培训 力度,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培养造就新时期农村创业创 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 质量,增加务工收入。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培育一 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 扶持小微企业12户以上(核桃和茶叶初加工小龙头企业各6 户),助推全村核桃、茶叶产业有序良性发展。

3.落实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开展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完善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全村符合条件人员100% 参保、参合。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基层服务阵地,创新 多元化照料服务模式,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 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强 化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 推进“健康XX”建设。

4.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 位,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 机衔接,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 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确保现行标准下75户220 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致富。全面改善全村生产 生活条件,确保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均衡发展。对广大群 众特别是贫困户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 力,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 持续稳固脱贫,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 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

五、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XX 镇XX村乡村振兴战略行动领导小组,对XX村乡村振兴建设 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指导XX镇、XX村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点 创建工作。XX镇要对应成立XX村试点村创建领导小组,做 好上下衔接、统筹协调,具体负责抓好XX村乡村振兴战略 各项工作落实。

(二)注重部门协调联动。县级各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能,主 动推进XX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各项工作。组织、宣传、 政法、农办、党校、发改、财政、住建、国土、环保、交通、 农业、林业、水务、生物产业、教育、卫计、民政、人社、 民宗、文体广电旅游、妇联、团委等部门要积极支持示范点 建设,确保示范点建设取得实效。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 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整合 各部门项目资金约4800多万元,集中力量打造精品。通过 村企结对、部门联村喝招商引资等形式,建立多方筹资、共 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乡村振兴计划。

(四)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建管并重,切实建立农 村公共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采取村有村管等方式,加强村 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化 经营模式,对村容卫生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维 护。

(五)加强宣传动员工作。切实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发 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 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全 县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入建设美丽宜居幸福新乡村的局 面,宣传部门要认真总结宣传先进典型,精心组稿向上级主 流新闻媒体报送,形成可复制成熟经验,在全县推广,推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深入开展。 XX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2018—2020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 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 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 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 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XX区作为XX市“三农”工作主战 场,为全面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的各项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推动我区“三农”工作迈向新台阶,打造全国先进 新农村建设示范区,顺应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期, 我区研究出台了《XX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 —2020年)》,从“深化改革、产业提升、人居环境、村庄 风貌提升、补基础设施短板、富民强村、基层治理、文明乡 风”八大方面,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升温提速。

(一)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工程,焕发乡村发展动力大力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增加绿色优质有效农产品 供给,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探索建设以龙头企业为 引领、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用服务和收益 联成一体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逐步深化集体土地“三权分 置”改革,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入股、转让或 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推动土地流转集中,稳妥有序 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全面推进农村集 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运用“科技+制度”创 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手段,进一步完善三资管理平台建 设,到2019年底前实现“三资”管理平台自然村全覆盖; 大力探索“政经分离”改革,大力探索“政经分离”改革, 开展“政经分离”试点,实行选民资格、职能分离、议决事 分离、村委会账目与集体经济组织账目分离、干部人员分离 的“五分离”;健全农村创业创新机制,鼓励建立返乡创业 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开设开放式服务窗口, 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健全村干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 健全村干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区、镇两级政府在村干 部工资负担中的支出比例;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建立完善农 村土地交易管理制度及农村土地交易中心,探索建立农村集 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完善农村 宅基地分配管理制度。

(二)全面提升农村产业发展工程,增强乡村造血功能全面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集中全力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加强农 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实施 农村实用培养计划;积极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大力发展生态 休闲农庄、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农业综合体、农业公园 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共享经济在农业农村领域 快速发展;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分别把井岸镇、白蕉镇、 XX镇、乾务镇、莲洲镇打造成创新产业小镇、智产风情小镇、 智能智造特色小镇、高端产业小镇及岭南水乡小镇。大力推 广运用PPP模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积极参与特色 小镇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农村 建设有效结合,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效结合, 通过农村产业发展,聚集人气,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促进新 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三)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大力 开展“三清理”(全面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 堆乱放,全面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 全面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三拆除” (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 筑,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灯)及“三整治”(整治 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整治水体污染)行动,全面提升 乡村宜居水平。

(四)全面开展农房风貌提升工程,展现乡村崭新面貌重视 提升规划引领水平,以镇为主体,以自然村为单位,结合我 区农村产业发展和空间分布,完善村庄规划及村镇规划师下 乡制度;实施农房风貌改造提升行动,着重改造和提升现有 农房的外立面和建筑风貌,切实解决“只见新房、不见新村” 等问题;打造“微田园”式美丽乡村,鼓励引导村民以村周 围、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庭院内外、水体旁边、村庄周围 见缝插针进行绿化美化,施行清旧补绿、拆旧建绿,提升乡 村绿化美化水平;积极推进农村旧村改造,按照一户一宅政 策,在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加大对农村旧村改造和整治力 度。

(五)全面开展基础设施补短工程,促进乡村环境提档进一 步完善农村交通路网建设,推进农村配电网工程、自然村村 道硬化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光纤入户工程、“三线落 地”(电力线、网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工程及水利基础 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推进村居文化中心建 设,推动政务服务向农村延伸,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基本养 老保险制度。2020年建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区, 让农民群众生活更有获得感。

(六)全面开展富民强村创建工程,实现乡村繁荣和谐通过 加快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休闲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提 高集体资产管理水平和效率,全面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综合 帮扶,逐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全面和谐发展。 (七)全面开展基层治理创建工程,夯实乡村组织基础大力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法治建设、德治建设,不断健全村党组 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促使基 层治理取得新突破。

第三篇:某镇2021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

为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 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努力把XX镇XX村建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幸福 新XX,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xxx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 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 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 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总要求,打好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和健康生活目的地 牌“三张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 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目标任务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 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全村一二三产业融 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 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75户220人建档立 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 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初步建立,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全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 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 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 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 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 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 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全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 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 农民富全面实现。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 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选优配强 村组干部,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 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 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 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 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 协调推进。

(五)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 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 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 为主的方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七)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立足XX村得天独厚的区 位优势、人文景观和品牌形象,科学把握村组的差异性和社 会发展走势变化,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按 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不搞一刀 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我们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 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 农业大村向农业强村转变。

1.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 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积极发展旱作高效 立体农业,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大力推进特 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按照逐年推进的方式,到2020年末,全村共种植核桃11822 亩,建成优质泡核桃基地2000亩(在25度以上陡坡地、沟 坎、房前屋后等适宜地块建设优质泡核桃基地2000亩,每 亩按3—5株种植留养管护),扶持发展核桃加工小微企业6 个以上;种植茶叶6665亩,建成标准茶园基地3000亩(在 XX路沿线实施茶叶优良品种改良1000亩;在打靶场片区实 施古茶园留养2000亩),扶持发展茶叶加工小微企业6个 以上,建成XX村茶庄园1个、XX自然村茶村庄1个;积极 打造“四个1000亩”林果园建设,在XX自然村片区种植甜 樱桃1000亩(按照每亩10株的标准种植,每株100元), 在XX自然村片区种植杨梅1000亩(按照每亩6株的标准种 植,每株100元),在XX自然村片区种植山李子1000亩(按 照每亩4株的标准种植,每株100元);在XX自然村片区 种植红李子1000亩(按照每亩7株的标准种植,每株100 元)。

2.加快观光农业发展。立足XX村属城郊结合部和XX高速路 XX二级路、XX公路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 自然生态条件。积极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 化产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在生态茶园和 “四个1000亩”林果园等地实施步道建设15公里,建设田 园休闲景观亭15个,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 观光园区和康养基地,力争将XX村打造成“天下茶尊、滇 红凤庆”的“后花园”。在全村范围内扶持8户以上集餐饮、 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农家乐,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 势。

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 台,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村组,做 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 农村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扶持有条件的小农户 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材料农业,提高产品 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同时,要成立4个以上花卉 专业合作社,积极扶持发展以茶花、桂花为主要品种的庭院 经济800多户;成立4个以上“四个1000亩”林果园专业 合作社,真正做到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

4.盘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 度,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引导村(组)集体经济合作社适度 规模有序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村(组)土地股份 合作社。加快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以“三权三 证”为重点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二)实施人居 环境提升行动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 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 统一。

1.全面开展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七改三清” 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升级改造进村主干道3.2公里,实施村 组道路硬化建设30公里,实现村组道路100%硬化。架设农 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管道20公里,建设蓄水池18个1000 立方米,进一步改善800多户32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村电网(低压线路)升级改造40公里,安装变压器4 台,有效改善全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在村组道路实施增花 补绿,建设氧化塘(污水处理池)5个,新安装太阳能路灯 1000盏,建设公共厕所10个,建设垃圾收集池30个。做好 村庄户用厕所改造,规范村庄露天粪坑、简易茅厕。持续开 展“两违”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化 肥农药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实现农药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减 量化;改进畜禽饲养方式,引导农民单独建“面楼”、畜厩 等附属用房进行集中养殖;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 利用,建成病死动物收集和无害化处理体系。

2.统筹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 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 修复工程。全面推行以“河长制”为主的“六长制”工作。落实好天然林保护制度,把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扩 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建立成果巩固长效机制。继续 实施生态公益林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3.实施综合服务区建设。我们要抢抓XX公路和XX高速公路 建设的有利机遇,对XX河XX段部分河道实施河流改道,科 学合理规划部分弃土场,通过河流改道规划出的可用地块和 弃土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利用,进一步完善功能设施配套, 建设一个集仓储物流、餐饮服务、批发零售和苗圃花卉为一 体的综合功能服务区。

4.全面改善群众住房条件。针对XX村47户“四类重点对 象”和其他危房户,按照“一户一方案”的方式,拆除无保 留价值的危房,对其实施拆除重建;对需要保留的旧民房在 加固的基础上,对墙体、框架门窗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固修缮。

(三)实施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行动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 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 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 会文明程度。

1.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大力弘扬民 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巩固提升好“国家级文明村”、“省级 文明村”和“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创建成果,通过 实施“道德讲堂”建设,认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优 秀十星户”和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实 施“道德广场”建设,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深入挖掘 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 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建立道德激励 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 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巩固好“信用 村”创建成果,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 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2.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建设XX村集茶文化、益智等多功能的非物质文化活动传习 所1个,切实保护好优秀文化遗产。组建XX村山歌队、合 唱队和打歌队等三支文化宣传队,组建一支老年门球队。鼓 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 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 貌。提倡人人遵纪守法,强化村规民约约束力。

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 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 文化机构辐射作用,统筹整合资源,建设集居家养老服务中 心、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儿童之家等功能为一体的基层综合 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4.实施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工程。紧紧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 胜全面小康,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主题,开展村寨文化氛 围营造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务党务 公开、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法治宣传等为主要内容。培养 村民自觉遵守文明公约的意识,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 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 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四)实施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行动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 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 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 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贯彻践行“头顶理想、脚 踩泥巴、心中有民、手上有招,团结干、创新干、拼命干” 的临沧作风,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 范作用,建立和完善以党总支为核心的自治组织体系。在原 有5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的基础上,为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党 员群众,新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7个,在各村民小组活动场 所积极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教育实 践活动,并通过群众会、火塘会、板凳会、田坝会等形式把 政策宣讲送到田间地头,把党的好声音送到群众心里,引导 群众树立自强、诚信、感恩意识。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 工作法,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 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积极引导群众组建 村务理事会,加强村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2.加强法治保障能力建设。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 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 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提升运用好XX村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 “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成果,深入开展法律进村入 户普法活动,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 法守法用法意识。进一步增强村组干部法治观念、法治意识, 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充分发挥村治安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 用,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设“平安XX”。3.深入实施“五富”工程建设。组织领富,发挥好党组织战 斗堡垒作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脱贫攻坚等工作为 抓手,建强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党员带富,发挥好党 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把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返乡人士 和退伍军人培养发展成党员;干部帮富,干群齐心协力抓发 展。以“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遍访农户、 体察民情等回访活动,形成团结协作,聚力发展的良好局面;生态促富,加快推进“森林XX”建设。突出生态文明建设, 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子,真正实现生态建设与农民致富协 调发展;产业致富,脱贫摘帽奔小康。认真种好、管好茶树、 核桃树和经济林果树等,为群众持续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五)实施农村民生保障行动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的要求,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 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乡村建设成为 幸福美丽新家园。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 改善XX办学条件和环境,持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 养改善计划。积极发展XX村学前教育。确保适龄儿童入学 率为100%。

2.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大就业创业培训 力度,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培养造就新时期农村创业创 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 质量,增加务工收入。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培育一 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扶持小微企业12户以上(核桃和茶叶初加工小龙头企业各6 户),助推全村核桃、茶叶产业有序良性发展。

3.落实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开展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完善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全村符合条件人员100% 参保、参合。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基层服务阵地,创新 多元化照料服务模式,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 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强 化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 推进“健康XX”建设。

4.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 位,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 机衔接,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 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确保现行标准下75户220 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致富。全面改善全村生产 生活条件,确保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均衡发展。对广大群 众特别是贫困户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 力,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 持续稳固脱贫,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 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

五、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XX 镇XX村乡村振兴战略行动领导小组,对XX村乡村振兴建设 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指导XX镇、XX村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点 创建工作。XX镇要对应成立XX村试点村创建领导小组,做 好上下衔接、统筹协调,具体负责抓好XX村乡村振兴战略 各项工作落实。

(二)注重部门协调联动。县级各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能,主 动推进XX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各项工作。组织、宣传、 政法、农办、党校、发改、财政、住建、国土、环保、交通、 农业、林业、水务、生物产业、教育、卫计、民政、人社、 民宗、文体广电旅游、妇联、团委等部门要积极支持示范点 建设,确保示范点建设取得实效。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 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整合 各部门项目资金约4800多万元,集中力量打造精品。通过 村企结对、部门联村喝招商引资等形式,建立多方筹资、共 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乡村振兴计划。

(四)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建管并重,切实建立农 村公共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采取村有村管等方式,加强村 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化 经营模式,对村容卫生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维 护。

(五)加强宣传动员工作。切实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发 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 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全 县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入建设美丽宜居幸福新乡村的局 面,宣传部门要认真总结宣传先进典型,精心组稿向上级主 流新闻媒体报送,形成可复制成熟经验,在全县推广,推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深入开展。

第四篇:加大普法力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关于实施“加大普法力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安排部署,进一步提升普法服务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工作水平,XX县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加大普法力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平法办发〔2019〕9号)文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次党代会、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及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和脱贫攻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构筑立体化法治宣传格局,培育农村法治文化特色品牌,增强广大农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升农村干部群众的法治素养,促进乡村治理法治化,为“振奋精神、兴县富民”,推进“两个转变”,奋力谱写新时代XX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主要任务

(一)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围绕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工程,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充分发挥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农民讲习所等阵地作用,广泛运用各类媒体和横幅标语等载体,采用小品、歌曲、顺口溜、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树立宣传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人员、“三农”干部、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等先进典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乡村生产生活各方面,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责任单位:文化站)

2.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乡风文明建设,持续发挥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发挥村级“两会一约”作用,发挥乡村“五老人员”等新乡贤的宣传劝导和教育监督作用,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文明志愿者及社会各界在文明创建中的主体作用,深入持久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责任单位:文化站)

(二)深入开展精准普法

1.构建法律进村(居)常态化机制。以“法律进村(居)”创建活动为抓手,深入推动宪法法律进村居常态化。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宪法法治元素融入乡村文化广场等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利用各种平台、阵地,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宪法法律宣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鼓励和引导村民创作宪法法律文艺节目、法治故事、农民画、剪纸等文艺作品,利用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村民微信群推送转发宪法法律学习相关内容,推动宪法法律学习宣传深入人心,走进千家万户。(责任单位:各站所)

2.有针对性的加强精准普法。针对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略中的多发性、规律性矛盾纠纷,开展订单式普法。重点加强对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土地征收征用、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等领域,辍学青年、失地农民、刑满释放人员、社区服刑人员、涉毒人员以及易受非法集资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危害群体的普法宣传,引导村民正确解决生产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助力贫困户安居乐业、脱贫增收。(责任单位:各站所)

3.加强基础教育普法。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强化控辍保学联动机制,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为提升乡村适龄儿童教育水平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责任单位:文化站)

(三)深化基层法律服务

1.提升“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建设水平。在实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基础上,健全完善村公共法律服务站点、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微信群,让群众在家即可享受到“公共法律服务一站式”服务,为法治村(居)、平安村(居)建设加油助力。(责任单位:司法所)

(四)创新普法方式

1.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结合乡村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工程,积极推进“乡村法治舞台”建设,做到有组织、有队伍、有场地、有设施、有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在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享受公共法治文化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深入推进村(居)“四个一”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努力实现村村有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宣传橱窗、法律政策超市、法治图书室,全力提升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水平。(责任单位:各村(居)、站所)

2.创新普法机制和载体。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化手段,及时发布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解读,播放法律短剧、法律生活剧、微电影等,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对村民的吸引力,提升村民学法用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普法与政策宣讲宣传结合起来,将法律带到基层、带到农村、带回家庭、带给其他家庭成员,使普法由“传授式”向“交互式”转型,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多元化普法格局,提升“送法下乡”工作实效。(责任单位:司法所)

(五)大力加强农村普法队伍建设

1.提高村(居)管理法治化水平。依法开展村民自治,落实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财务公开等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落实“两委”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制度,“两委”干部每年集中学法不少于2次、法律知识考试不少于1次。(责任单位:民生服务中心、司法所、各村(居))

2.培养“法律明白人”。围绕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从实际出发,通过登记造册,采取分类培养方式,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建立“法律明白人”学习培训机制,做到培训计划、对象、师资、教材、课时、场所“六落实”。将“法律明白人”培训纳入村第一书记工作职责,针对农村常见的法律问题,采取以案释法、案例教学等方式,通过各种培训、自学等方式传播和普及法律知识,以“法律明白人”的培养普及提升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整体工作水平。(责任单位: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司法所)

3.加强普法队伍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团体、专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教育,扩大普法志愿者队伍,同时强化教育培训,提升普法队伍人员素质和普法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责任单位:司法所)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村(居)、站所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结合工作实际和落实普法责任制,强化措施落实,注重协同配合,做到保障有力,形成普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指导。各(村(居)、站所要积极发挥各自优势,逐步推进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积极解决问题,努力推进各项工作项目落到实处。

(三)强化保障。各村(居)、站所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严格执行现行涉农法律法规,推动各类组织和个人依法依规实施和参与乡村振兴,有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四)营造氛国。各村(居)、站所要建立普法助力乡村振兴专家决策咨询制度,为法治XX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广泛宣传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生动实践,认真总结推广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讲好普法助力乡村振兴的XX故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推进普法工作,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保驾护航。

第五篇:某镇某年农业农村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

xx镇20xx年农业农村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县委决策部署,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农业及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结合 xx 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县委农村工作、扶贫工作及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等重要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发展全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打造“村社合一”产业发展示范村,为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20xx 年,稳定粮食生产在 0.5 万亩以上,优质稻在 0.4 万亩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0.3%以上,完成玉米调减 1.35 万亩,发展经济林种植 1.35 万亩;发展蔬菜 3.2 万亩次,其中春季蔬菜“三定三统”0.076 万亩;发展食用菌 25 亩(万棒);新增绿壳蛋鸡养殖 11 万羽;生猪出栏 2.5 万头;发展庭院经济示范村 2 个,示范户 200 户。

三、重点工作 (一)全力抓好农村疫情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是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各村(社区)、镇属各工作部门要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重大政治责任,扎实抓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一是严禁农村开展走亲访友、串门、祭祀、赶集等聚集性活动;二是做好养殖场、种植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复产复工人员的疫情排查和防控;三是加强村寨常住人口与外来人员的疫情摸排工作,杜绝外来人员,特别疫点疫区人员的流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点对点、人到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到位;四是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加强春季、秋季免疫,落实防疫措施,做好重大猪瘟疫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防范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

疫情,加大规模养殖场、活禽交易场点和县际间交界地区等重点区域的监测排查力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快速处置。(责任单位:镇卫生院、社会事务办、农业服务中心、人社中心、各村社区攻坚队)

(二)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贯彻落实“六个转变”,持续推动“思想观念、发展方式、工作作风”的三大转变,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林、蔬菜种植、绿壳蛋鸡产业“三定三统”,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化模式,依托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壮大村级合作社,激发群众参与产业革命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扶贫效益。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四小”(小菜园、小果园、小养殖、小作坊)庭院经济,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逐步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1.着力抓好春耕备耕工作。一是加强对农资市场调度和监管,做好种子、肥料、农膜、农药等农用物资的准备,确保满足全镇春季农业生产的需要。二是积极推广优质品种发展和先进实用技术的运用。三是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有针对性组织群众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培育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新型技术人才。四是加强田间管理,做好蔬菜、经果林等农业生产田间管理工作,加大疫情防治,确保今年农作物能取得好收成。(责任单位:镇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站、人社服务中心、各村(社区)攻坚队)

2.以经济林“三定三统”为契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县相关文件精神,各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经济林、中药材、生态林种植,20xx 年 3 月 15 日前,落实“三定三统”经济林种植 1.35 万亩以上,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责任单位:镇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站、各村(社区)攻坚队)

3.依托蔬菜种植“三定三统”,着力推进坝区提质增效,以点带面带动蔬菜产业发展。按照县“4+N”产业布局,以“镇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3+1”(保地租、保分红、保运转、群众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选择蔬菜种植品种,推进红岩坝区提质增效,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大幅提升坝区土地产出率和增收贡献率,以点带面,大力发展时令蔬菜种植 3.2 万亩次、食用菌 2

5 亩/万棒。(责任单位:镇农业服务中心、扶贫工作站、藤缠树公司、各村(社区攻坚队)

4.围绕绿壳蛋鸡“三定三统”做大规模,做强品牌。

(1)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三定三统”模式,进一步做大养殖规模。结合养殖户实际,大力发展 100-500 羽规模的绿壳蛋鸡庭院生态散养,做大规模,做强 xx 镇原产地品牌,巩固 2019 年“四小”(小菜园、小果园、小作坊、小养殖庭院)示范村建设成效,继续推进 xx 社区、三台村“四小庭院经济示范村”建设。完成新增“三定三统”绿壳蛋鸡养殖 4 万羽,规模养殖场及散户 7 万羽,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助民增收。

(2)进一步培育村级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加强网格畜禽技术人员培育。各村合作社在县级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照 1:10 比例,积极培育网格畜禽技术员,具体负责网格的技术服务,由村合作社统一组织散养农户定点、定时将鸡和鸡蛋销售给县级平台公司。二是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县平台公司按照保护价格收购时,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的鸡按照交售价格提取 0.5 元/斤、蛋 0.05 元/枚提取相关管理服务费用,按照 3:3:3:1 的二次分配方式,即村级(合作社)平台分配 30%,组(网格)畜禽技术服务员分配服务网格 30%,以 10 户为一个养殖网格奖励 2 户诚信守信、优秀养殖户 30%,10%作为村集体经济积累。(责任单位:镇农业服务中心、扶贫工作站、各村(社区)攻坚队)

5.以“公司+合作社”模式,大力发展肉鸡养殖。与富之源公司合作,采取公司+村合作社“五统一”模式,即“统一供应 1 斤以上青年肉鸡苗、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饲养方式、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保底价格销售”,通过改造废旧圈舍,由村级合作社(平台公司)组织贫困户代养肉鸡。(责任单位:镇农业服务中心、扶贫工作站、各村(社区)攻坚队)

6.巩固提升菌草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

(1)各村菌草种苗由镇属藤缠树公司负责提供资金给各村进行保苗移栽待售,保苗区域的地租由镇属藤缠树公司承担。

(2)镇政府支持交麻村新增种植 150 亩,所需资金经验收合格后用州发改委拨付石漠化治理资金,按照 550 元/亩兑现补助,土地流转资金由交麻村合作社自行承担,引导群众采取土地入股“三变”模式。

(3)镇政府整合涉农资金、扶贫资金支持 xx 社区新建 200 头以上规模、三台村扩建 100 头以上规模的肉牛养殖场,延伸菌草产业链条。

(4)镇政府整合涉农资金、扶贫资金支持 xx 社区进一步盘活艾垦公司经营管理的菌草基地。(责任单位:镇农业服务中心、镇扶贫工作站、xx 社区、三台村、交麻村)

7.着力抓好畜禽产能恢复。一是继续加强与富之源公司合作,强化已投入生产的 6 个生猪养殖小单元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安全有序生产;二是加快二期工程投苗进度,扩大产能;三是争资争项,新增建设 8 个生猪养殖小单元,继续做大村集体总量,对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努力实现年出栏 2.5 万头生猪出栏目标。(责任单位:镇农业服务中心、扶贫工作站、藤缠树公司、各村(社区)攻坚队)

(三)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1.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整治。推进村寨综合治理,巩固提升农村综合环境整治“三个一”“五个一”工程成果。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加快推进“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建设;加大农村垃圾治理力度,广泛发动群众,自觉参与环境卫生清扫活动,实现村容村貌整洁。加快建设xx镇污水处理厂,解决xx镇区及格道部分地区污水排放问题。(责任单位:镇水利站、农业服务中心、综合执法队、各村(社区)攻坚队)

2.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 推动农村新建住房全面配套建设卫生厕所,实现行政村公共厕所全覆盖。20xx 年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 300 户以上,建设村级公厕 9 个。(责任单位:镇农业服务中心、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各村(社区)攻坚队)

3.大力提升村容村貌。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营造干净整洁的公共空间和生活环境,做到无违章占道、无乱停车辆、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对村寨内、村寨周边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内

容的山塘及农村河道进行治理。充分发挥好组管委积极性,对村寨环境进行管理监督。(责任单位: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国土所、水利站、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站、各村(社区)攻坚队)

(四)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1.大力发展优秀乡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各村居加强村图书室建设,实现“一村一个图书室”,同时结合乡村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农村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保护。深入挖掘和宣传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责任单位:镇文化服务中心、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各村(社区)攻坚队)

2.配套农村医疗设施,完善农村社会保障。配套完成各村的村卫生室建设,实行村医坐班接诊制度,加强合医收缴工作,避免发生因病返贫。鼓励和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参保人数全覆盖。落实好特困人员排查工作,加强特困人员救助,鼓励集中供养。(责任单位:镇人社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卫生院、各村(社区)攻坚队)

(五)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建设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班子,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乡村任职。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注重工作经验总结探索。(责任单位:镇党建办、社会事务办、各村(社区)攻坚队)

2.加强集体经济强村建设。鼓励整合利用村集体积累、政府帮扶等资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村级农业资源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确保 20xx 年集体经济强村比重达到 10%以上。(责任单位:镇党建办、农业服务中心、各村(社区)攻坚队)

3.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加强对村规民约的指导规范,加快推进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法律顾问配置及法律援助,每个示范村要建设 1 个法治文化场所,实现一村(居)1 名法律顾问。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杜绝“村霸”等黑恶势力对基层政权的侵蚀,严防非

法宗教、宗族家族势力渗透基层组织。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加强婚丧陋习、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治理。完善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小组、纠纷信息员网络,20xx 年调解成功率达到 90%以上。(责任单位:镇社会事务办、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各村(社区)攻坚队)

(六)优化乡村创新创业环境 1.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引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有志于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青年、农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责任单位:镇人社服务中心、各村(社区)攻坚队)

2.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积极动员辖区群众参与到劳动力培训中,集中提升群众的劳动技能及农村技术能力,提升群众自身水平,确保收入达标,建设一支农业水平高的队伍。鼓励返乡下乡人员依法以入股、合作、租赁等形式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发展农业生产,支持返乡下乡人员依托自有和闲置农房院落发展产业。在符合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和规划前提下,允许返乡下乡人员和当地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责任单位:镇农业服务中心、国土所、各村(社区)攻坚队)

3.扎实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20xx 年 6 月底前完成所有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及登记赋码、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12 月底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60%以上的村要建立“村社合一”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并实现 xx 社区 100%的农户加入合作社。二是推动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向纵深延伸,在已实施“三变”改革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并向其余村组推广。三是鼓励个人出资入股,建立紧密型合作社。四是由财政扶贫资金支持村合作社的项目,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按照程序使用村集体资金投入生产的,受益部分按照项目设计利益联结相关贫困户,剩余资金计入村集体资金收益,增加村集体经济部分,可按照组织部门相关规定提取 5%给予村干部奖励。五是规范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村合作社经营的各类种养殖项目,根据投资主体,独立核算,并定期向理事会、社员进行公示,接受合作社内部监督及镇纪委监督。六是允许在合作社任职的村干部按照合作社章程领取薪酬。七是各“村社一体”合作社的章程起草、修改必须报镇党委审核通过。对已注册的空壳社,按照县委、县政府

要求,及时进行清理。(责任单位:镇农业服务中心、国土所、林业站、水利站、各村(社区)攻坚队)

四、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人大副主任、镇党委书记李海、党委副书记、镇长曾德凯任组长,镇人大主席柏章策、各挂村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站所、各包村组长、村支书、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业服务中心,周松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由纪委书记牵头,成立监督小组,负责抓好各项工作的统筹推进落实。

(二)强化督促考评。把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及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纳入对各村(社区)、各站所目标绩效考核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的重要参考,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对工作推进成效好,被省、州、县作为经验推广的村,给予村级奖励资金 3 万、2 万、1 万元,50%可作为村干部奖励。年终进行效益考核,分别设立一等奖 1 个,奖金 1 万元,二等奖 2 个,奖金 0.8 万元,三等奖 3 个,奖金 0.5 万元,奖励资金 50%可纳入村干部奖励。长易村可与交麻村组建联合社,参与考核,未组建不纳入考核。对排位后两位的村,采取一票否决制,取消参与评先选优资格,对工作落实不力,造成资金资源浪费闲置的,进行严肃追责问责。

(三)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各地在工作中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树立典型,努力在全镇营造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多方支持和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税收执法督察自查报告下一篇: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