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2022-07-29

方案的制定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保证各项事宜的有序开展,那么方案改如何进行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振兴规划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湖南省轻工业振兴实施规划20090806

为贯彻落实国家《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制定本实施规划。

一、发展现状

湖南省轻工业主要有食品、造纸、陶瓷、烟花爆竹、塑料制品、制盐、日用化学制品、皮革制品等27个行业。近年来,全省轻工业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生产持续增长,主导产业排位靠前。2002-2008年,全省轻工业年均增长20%以上。2008年,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2284亿元(不含烟草),实现增加值647亿元,比上年增长23%。湖南轻工行业在全国排第13位,其中食品行业排第11位,造纸行业排第8位,日用陶瓷行业排第2位,烟花爆竹行业排第1位,塑料制品行业排第13位。

2、比较优势明显,传统产业基础雄厚。食品、造纸为我省传统优势产业,陶瓷、烟花爆竹为地方特色产业,塑料制品产业市场前景广阔。食品、造纸、陶瓷、烟花爆竹和塑料制品五大产业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较好的资源基础和发展潜力。2008年五大产业总产值达1700亿元(其中食品业1200亿元、造纸业180亿元、陶瓷业120亿元、烟花爆竹业120亿元、塑料制品业80亿元),约占全省轻工业总产值的75%。

3、品牌优势突出,扩大就业作用显著。目前,全省共有中国驰名商标47件,其中轻工行业拥有26件,占全省中国驰名商标数的55%。全省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就业人数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25%,轻工行业直接服务“三农”,近2000万农民受益。

我省轻工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小型企业占99%以上,布局分散,专业化程度低。大部分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水平的设备拥有量不足10%。产品单

一、花色品种少、结构不合理。

2、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行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中小企业基本上没有技术开发能力,一些大型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科研机构,产品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国际技术发展趋势。

3、节能减排任务繁重。行业万元产值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都远高于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平均高出20%左右,节能降耗的任务繁重。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发展思路

重点发展食品、造纸、陶瓷、烟花爆竹、塑料制品五大产业,突出发展食品、造纸两大产业,实现三个“并举”,即壮大总量规模与促进产业升级并举,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与扶持中小企业并举,调整整合存量与科学发展增量并举,走绿色生态、质量安全和循环经济的新型发展之路。

(二)主要目标

1、总量平稳增长。全省轻工业总产值2009年增长18%,2010年增长20%,2011年增长25%,三年年均增长实现20%以上。2011年实现总产值4000亿元以上,整体实力列全国第12位,排名前进1位。食品产业进入全国10强,排名前进1位;造纸产业进入全国6强,排名前进2位;烟花爆竹产业继续保持龙头地位。

2、结构优化升级。新增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2个,新增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3个以上。强化自主品牌建设,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0个以上。淘汰年产5万吨以下的化学制浆装置和年生产能力1万吨以下(不含1万吨)的废纸造纸企业。逐步淘汰到2011年达不到安全标准化三级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

3、产业集聚发展。引导企业进一步向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集聚,力争形成20个左右特色产业基地,力争全省规划的14个轻工类产业集群中10个集群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

4、创新能力增强。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轻工行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大中型企业达到2%。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

5、污染排放减少。轻工行业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减少1.5万吨,确保总量削减15%,其中造纸行业减排约8000吨,食品行业减排约4000吨,皮革行业减排约1000吨。

三、重点任务

以食品、造纸、陶瓷、烟花爆竹、塑料制品等5大产业特别是食品、造纸两大产业作为调整和振兴重点,同时兼顾其他行业的骨干企业。

(一)积极开拓市场,确保平稳增长

1、促进产销互动。落实国家《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有关调整轻工产品出口退税政策,提高退税资金到账速度。建设专业市场,为轻工企业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产销互动,政府采购提倡使用“绿色产品”。

2、开拓国际市场。引导食品、陶瓷、烟花鞭炮等外销型企业在巩固美、欧、日等传统国际市场的基础上,鼓励开辟中东、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和潜在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

(二)加快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

1、突出自主创新。切实增加自主创新研发投入,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食品、造纸行业各新增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烟花爆竹产业培育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加强技术改造。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改造提升食品、造纸、烟花爆竹、陶瓷、塑料制品等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3、促进“两化”融合。按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总体要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轻工业发展水平,促进轻工行业向高端化、高新化、“两型”化发展。

(三)发展产业集群,优化区域布局

1、加快集聚发展。引导轻工行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发展,重点抓好全省规划的50个重点产业集群中长沙粮油乳茶等8个食品加工和岳阳造纸等4个造纸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2、促进合理布局。在造纸产业布局上,岳阳、益阳、常德等市重点发展文化印刷用纸和生活用纸,怀化、永州、邵阳等市重点发展商品木浆、包装用纸和特种用纸。在陶瓷产业布局上,醴陵市重点发展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和工业陶瓷,衡阳市重点发展建筑陶瓷。烟花爆竹产业重点布局在浏阳市、醴陵市。食品行业根据各地资源优势,抓好工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突出集中布局。

3、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好郴州、益阳、岳阳和永州等四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以及全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县、试点县和示范园区,加快承接发达国家和沿海发达地区食品、陶瓷、塑料制品、制鞋、玩具等产业转移。

(四)推进节能减排,促进持续发展

1、推进节能降耗。围绕工业燃煤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源系统优化、绿色照明等节能重点,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节能奖励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

2、推行清洁生产。在食品、造纸、塑料制品、皮革等产业推广清洁生产示范,组织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

3、加强污染防治。严格造纸、烟花爆竹、皮革等行业准入条件,关停不达标排放、技术落后、不符合产业准入条件的企业。

(五)突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份额

1、鼓励争创品牌。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打造区域品牌和产品品牌。食品行业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0个,中国名牌产品8个;造纸产业中高档产品的比重由2007年的40%提高到2011年的50%以上;打造“浏阳花炮”、“醴陵花炮”、“醴陵陶瓷”等地理品牌和地理标志。

2、促进品牌扩张。利用食品、造纸两大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和带动作用,做大做强金健米业、克明面业、金浩植物油、唐人神、加华生物科技、熙可食品、省茶业公司、益华水产、老爹公司、亚华乳业、湘窖酒业等一批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罐头、精制茶、水产品加工等6大食品优势子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促进泰格林纸、恒安纸业、新邵广信等具有规模和品牌优势的企业加快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

3、宣传保护品牌。大力宣传和保护食品、造纸、烟花爆竹、陶瓷等产业知名品牌,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力度,增强全社会保护省内知名品牌的意识。

四、政策措施

(一)扩大产品销售

大力推动本省冰箱、手机、热水器等家电产品下乡销售。加大省产品采购力度,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控股企业办公及公务活动,在同等条件下,应积极采购和使用本省产纸张、酒类和工艺美术品等轻工业产品。

(二)减轻企业负担

2009—2011年三年内,对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的有关企业和微利企业,所涉及的建设项目收费可申请享受省重点建设工程优惠政策。清理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三)建立储备制度

建立非常时期积压纸张纸浆产品省临时贷款储备制度和省食盐储备制度,选择泰格林纸集团和轻工盐业集团作为试点,省财政给予储备产品贷款贴息支持。

(四)加快技术进步

积极推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纳入国家技术改造支持项目库。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等专项资金支持轻工行业重点技改项目。发挥食品、造纸、陶瓷、塑料、皮革等省级研究院所的作用,突破制约产业升级的共性关键技术,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

(五)加大融资支持

金融机构对一些基本面较好、带动就业明显、信用记录较好、产品有市场但暂时面临经营困难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对到期贷款适当展期。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或以股权质押、仓单质押、私募股权及上市等方式融资。各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积极为轻工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用担保。

(六)搞好结构调整

进一步整合资源,促进各生产要素向产业集群、重点园区和产业基地、优势企业集聚。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加速扩张。培育和发展唐人神、金健米业、省茶业公司、泰格林纸集团、华联瓷业、东信烟花等一批产业集中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装备的产业政策。

(七)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发挥湖南轻工职业教育集团的作用,培养掌握行业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加快培养技术技能劳动者,提高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数量和比重,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八)发挥行业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在标准制定、行业准入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建立轻工业经济运行及预测预警信息平台,为政府、地区、行业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探索开展对规模以下企业的信息统计。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第二篇:2021年某村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规划实施方案

xx村是xx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xx公里处,是xx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4户,1574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xx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xx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补短板、强弱项,把更多资源配置向农村区域进行倾斜,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我市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伊滨新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计划,围绕战略规划、党的建设、民生保障、生态绿化、基础配套、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风文明建设、美化亮化、农民增收、精准脱贫等10项工程,推进全区富民产业向乡村倾斜、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人居环境向乡村辐射、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使农村区域群众能够享受更多更公平的发展改革成果。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落实党管农村的相关法规,更好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凝聚全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因地制宜。按照规划引领、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把握乡村的差异性,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注重实效、有序推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四、工作任务

(一)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战略工程

1.科学编制全区总体规划。围绕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和奋力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科学编制《伊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标定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各路线图,做到目标明确,脉络清晰,实现全面系统有序推进,2018年6月份完成论证起草工作。

2.指导三镇编制镇级和村级规划,结合镇村的产业、村居、土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发展要素指导各镇编制镇级和村级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明确乡村振兴的具体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实施步骤、时间节点、保障措施等,为乡村振兴提供具体依据遵循,2018年12月底完成规划工作。

3.扎实制定行业三年行动计划,区直各行业部门要按照上下贯通、统筹兼顾的原则,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制定本行业2018—2020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3年专项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重点工作,落实具体措施,建立项目库、项目台账和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2018年4月底基本建成项目库、项目台账和推进机制,5月建成目标台账,6月将项目库、项目台账和推进机制报市相关部门备案。

(二)基层党的建设工程

1.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一是坚持和落实“三有三带”标准,采取村内“选”、上级“派”、社会“招”等多种方式选优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实施乡土人才回归工程,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从中重点培养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带富作用大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二是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党支部书记任职资格条件,明确党支部书记人选德才标准,列出不适宜任职的负面清单。通过村级组织换届,进一步优化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文化和年龄结构,优先从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年富力强的优秀党员中选拔村党支部书记。三是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工作,进一步健全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机制,树立在农村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鲜明导向。

2.建强农村“两委”班子。一是按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党员群众公认、积极干事创业的要求,推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两委”班子建设。二是按照上级安排,组织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三是统筹考虑村“两委”班子人选组成,选好配强村委会主任,结合实际推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四是强化农村干部工作绩效管理,细化量化考核指标,明确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目标方向,做到奖优罚劣。完善罢免、辞职、职务终止等程序,依法落实不合格村委会成员退出机制。五是提升村“两委”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行动计划,按每村3—7名建立村干部后备人选库。

3.抓好村级阵地提升。完成全部村(社区)阵地提升和“三新”讲习所建设,使基层党支部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4.强化农村党员培训管理。一是全面梳理党员信息库,确保数据完整、准确、无遗漏。二是继续实施党员双十积分评星管理,将党员积分和评定等次纳入党员档案,切实加强党员日常管理。三是出台全区党员培训方案,完成全区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专题培训以及全体党员轮训,提升基层党员能力素质。四是依规依纪抓好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五是形成伊滨区镇村党员干部管理办法,切实加强镇村干部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服务广大基层群众。

5.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一是加强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建设,制定《伊滨区便民服务统一化建设实施方案》,各镇选出1-2个有条件村(社区)建立“爱心超市”“老党员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惠民工程。二是结合我区中心工作,深入挖掘一批先进党员事迹,选树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典型,加大典型选树力度,按照“三有三带”富民强村好支书标准,推选一批“富民强村好支书”,真正让典型把事迹讲出来,正气树起来,士气鼓起来。

6.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是结合全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沟域经济、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压实党委责任,扎实做好市级、区级集体经济试点村工作。二是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等有利契机,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区10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增收全覆盖。三是区镇两级出台集体经济管理办法,规范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加强对村干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监督,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1.学校建设一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三年内确保每个镇有2-3所寄宿制学校。二是进行中小学校厕所改造。三是加大投入,对教学楼、餐厅综合楼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

2.社会保障一是做好城乡低保调标核算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完成提标资金发放。二是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动态管理工作,每年开展两次低保核查,将符合的人员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家庭条件改善不再符合的人员及家庭及时清退。三是制定敬老院提升改造方案,推动农村敬老院“收养型”向“护理型”转变,对敬老院进行社会化改革探索。四是完成政府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提升改造各镇养老院,新建若干个农村养老幸福院。五是每年3月底前完成补充医疗保险缴费工作。

3.健康乡村一是加大对各镇卫生院硬件设施投入,提升卫生院的就医环境和服务能力。二是完成所有村(社区)集体卫生室的达标提升改造,实现医护人员达标配置及招聘考核。三是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不低于90%;基本公共卫生全覆盖,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四是实现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配送全覆盖,配送率达到95%以上。五是继续实施增补叶酸项目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阻断项目工作,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六是谋划建设区级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中心、疾控中心。

4.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持续实施留守儿童之家等项目,三年内确保每镇建成一个“留守儿童之家”。

(四)生态绿化修复整治工程

1.国土绿化全区域按照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提质优绿、协力植绿的国土绿化行动方案,不断提高我区的乡村森林覆盖率,充分利用道路、村庄和庭院空地,发展庭院经济,提升村庄绿化水平和绿化效益,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在全区实施山上森林化、山下林网化,环城沿河沿廊道景观化,中心城区园林化,乡村田园化五大战略,加强管护,确保实效。

实现造林即是造景,造福,造富,绿化即是美化、文化、产业化的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区域内绿化任务。

2.四河同治、三渠联动一是持续推进河长制。落实我区伊河、洛河、伊东渠、沙河、酒流沟水库河长制。二是编制我区“一河一策”方案,推动治水常态化长效化。三是开展沿河村庄整治。完成伊洛河沿岸诸葛镇西马、杨堂和佃庄镇后石罢、东马庄(丁家屯)4个村提升整治任务。四是投入300万元,完成伊东渠黑臭水体整治。

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

(五)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1.农村电网

(1)加大电网建设项目属地管理力度,积极做好电网基建项目属地协调工作。确保500千伏洛阳东变电站项目建设工程顺利实施,110千伏佃庄变电站建设工程投入运行。

(2)积极向省、市公司争取,确保220千伏洛阳东到飞跃变(伊新东)输电工程,110千伏西区1变电站、西区2变电站、东区变电站、伊洛路变电站、万安山变电站以及庞村变电站前期可研项目申报建设工作顺利完成。

(3)加强农村电网项目储备及改造力度,对10千伏李西线主干线及王沟支、雷村支等5条分支和佃关线主干线绝缘化改造,改造架空线路9.2千米,电缆长度0.3千米,改造杆塔156根,加装柱上开关11台等;完成辖区内100个封闭型喷射式熔断器更换工作;完成对苏沟、西里南、苇园村、陈沟村等28个台区改造。同时完成伊滨区农网改造整体项目储备工作,积极向省、市公司争取,完成伊滨区农村电网改造工作。

2.农村公路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拟建设项目64个,建设里程120余公里,概算总投资8个亿。其中,外联通道和县(区)公路项目14个40余公里,万安山区域道路和乡村道路35个60余公里,通组通户村内道路15个20余公里。

3.旅游提升树立全区旅游一盘棋思想,完善设施抓管理,促品质整体提升。一是持续推进万安山山顶公园亲子乐园、天湖、薰衣草庄园、郁金香花海、倒盏民俗文化村、野生动物园等旅游项目提升工程,完善智慧旅游、旅游标识导示系统等旅游配套设施。通过积极努力,在薰衣草庄园评为4A级景区的基础上,力争实现郁金香花海获批4A级景区。二是完善旅游市场管理体系。1、进一步完善区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健全由区文化旅游局、公安、消防、安监、质监、食药监局、交巡警大队等部门各司其职,镇级属地管理,齐抓共管的旅游市场秩序及安全监管机制。大力开展旅游市场秩序及安全联合执法,每年组织联合执法不少于4次,切实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和安全稳定的旅游环境;2、完善旅游投诉快速处理机制。落实旅游投诉的受理、处理及转办制度,依法依规及时快速妥善处置,使旅游投诉满意率达到100%,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3、深入推进文明旅游工作,开展以“活力伊滨、诚信出游”为主题的诚信进景区活动,通过文明宣传、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旅游,努力形成旅游者文明出行、旅游企业诚实守信、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至诚的文明新风尚。

4.饮水安全一是通过调查摸底,对供水现状进行评估,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巩固提升行动方案,采取管网延伸、水源改扩建、水质监测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率。二是落实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责任,健全完善管理管护制度,确保工程长效运转。

5.农村信息化实现106个村(社区)的益农信息社全覆盖,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信息带动技术、资金、人才、物资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提高农民群众运用信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

(六)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垃圾收集一是遵循灵活、方便的原则制定出台详细的生活垃圾治理规划,研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行“户收集到组、组收集到村、村收集到镇”的垃圾收集模式,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减少垃圾的储存总量、外运总量,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二是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我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三是按照辐射上要灵活,建设上要方便群众的原则,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10-15座,基本实现区域内垃圾有序收集转运。

2.农村旱厕改造打造村镇公共活动区域公厕10分钟服务圈,已建成的公厕全部投入使用,抓好每年每镇3-5个户用旱厕改造示范村建设工作

3.农村危房改造

4.农村污水处理

(1)全面完成城乡统筹区域镇、村污水管网规划设计工作。

(2)启动寇店镇镇区现有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庞村镇镇区污水管网建设、联通庞村污水处理厂,佃庄镇镇区污水管网和处理厂建设等工程。

(3)完成1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污水治理收集设施建设,力争污水收集率达到80%以上。

5.爱国卫生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65%以上,对健康社区建设的满意度达90%以上。

6.畜禽粪污治理在我区禁养区以外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开展种养一体,生态养殖,循环利用,达标排放模式,开展粪污治理工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8%以上,粪污设施配套率达到82%以上,实现畜禽养殖粪污生产清洁化。

7.秸秆综合利用鼓励支持相关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经济人等从事秸秆收集、打捆、储运,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创造条件,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从源头上消除焚烧隐患,实现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模式生态化。

8.农村面源污染逐步建立“财政扶持,行政推广,农户参与,市场运作”的农用残膜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

9.绿色控害积极探索“植保+公司+农户”产业化模式,逐步建立政府引导,技术服务,市场介入,企业参与,植保技术推广机制,在全区全力推广绿色控害技术和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药化肥投入品减量化。

(七)乡风文明培育工程

1.文明创建继续开展道德讲堂,结合十九大及其他特色载体在全区开展精品道德讲堂活动、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党员干部“关爱特殊群体老人·一对一帮扶”活动,持续帮扶“空巢”、“失独”、“三无”老人。

全面推进106个村(社区)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实现群众参与率达70%的目标。

2.综合文化中心及书香伊滨文化惠民一是按照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文体广场、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器材的建设标准,完成城乡统筹区域所有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达标建设任务。二是确保每个行政村的群众每月免费观看1场公益电影、每年3场以上“舞台艺术送农民”“百场公益性文化演出”演出;培育挖掘乡村文艺人才,建立镇级特色文化文艺团队、村级业余文化文艺队伍,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建成1座高标准、有创意、实用性强、有艺术氛围的全市乃至全省最好的城市书房。四是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完善图书管理及运行机制,切实做到常态化开放,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五是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形成贯穿全年影响范围广的阅读推广活动品牌,常年开展主题读书活动。

3.村民自治一是制定我区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方案,各镇分别选取试点进行探索,力争2020年前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二是继续坚持每月进行一次村务公开检查。

4.平安建设一是深入开展“法律六进”宣传活动,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战,实现我区平安和谐。二是做好村(社区)技防监控联网和主干道路监控安装工作,通过“人防+技防”切实解决农村突出治安问题,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三是建立社会综治保险制度。四是建立“五老”人员参与化解疑难纠纷机制,强力推进矛盾化解工作。

5.打假治假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对农村重点商品、重点领域、重点市场加强巡查检查和全程监管,尤其加大市场计量器具整治力度,依法打击“坑农害农”现象,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掺杂使假等“侵农害农”违法行为,切实提高农村商品质量,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八)美化亮化提质工程

把美丽乡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同规划、同安排、同部署,统筹考虑农村和中心城区的建筑色调、风格、元素等因素,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因村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不断加大投入,打造城乡统筹区域美丽乡镇和美丽乡村示范点。2020年前,按照多元素聚集、以户带街、以街带村、以村带镇的原则,对全区所有行政村实现有一条通村公路实现硬化、实现通客运班车、农村饮用水符合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基本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广播电视户户通、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有标准化卫生室、有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基本实现通宽带等标准的目标。

(九)农民增收工程1.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引导村干部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当成事业干,思路要清,方法要对头,做活农村集体经济,做优农村集体经济,做实农村集体经济。

一是制定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建立考评机制,压实党委责任。二是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等有利契机,力争2020年前实现所有行政村有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2.特色小镇带动一是加快庞村镇钢制办公家具小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启动万安山运动小镇、寇店镇航空产业园和佃庄镇食品特色小镇规划报批工作。二是推进航空产业园和食品特色小镇进入市级、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

3.产业基地带动整合庞村、李村、寇店三镇的钢制家具产业,将我区钢制家具产业做强做优,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打造智能化、绿色化钢制家具产业基地。

4.电子商务带动

(1)发挥庞村镇“淘宝村”引领作用,完善提升公共服务、物流快递等各项功能。

(2)推进电子商务培育工作。引导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经营模式新的电子商务骨干企业,带动全区电子商务发展。

(3)加大电子商务主体培育力度,鼓励新开设网店或微店,支持本地传统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努力提高特色产品网络知名度。

(4)充分用好电子商务平台,更好地推介特色资源、销售名优产品。

(5)加大电子商务配套服务力度。有效整合邮政企业、快递公司、运输公司等物流资源,打通物流关节,健全物流配送网络,畅通物流配送渠道促进我区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

5.旅游带动积极搭建平台,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实现区域内各景区融合发展。加大伊滨区旅游整体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提高伊滨旅游的知名度。围绕“洛阳近郊最佳旅游目的地”宣传主题,策划推出伊滨旅游宣传主题口号,开展形式多样的整体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开发旅游客源市场。到2020年,全年接待游客达到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0亿元。使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我区新兴支柱产业,每年吸纳带动周边群众就业人数在目前近10000人的基础上逐年增加,解决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带动周边群众致富。

6.现代农业带动以万安山“一心两翼”建设为统揽,以沟域经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万安山生态休闲旅游为带动,打造伊滨区“一心两翼五基地”现代农业产业新体系。

一是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依托万安山开发建设,在诸葛、李村和寇店镇打造“一心两翼”现代产业,围绕现有沟域经济示范区、万亩林果和万安山旅游,重点发展李村耿沟、老井等村万亩林果,五龙、水泉生态林,下徐马、西山张水果采摘等休闲观光农业。

(2)依托寇店镇舜耕园有机蔬菜、朱窑有机小米、干村食用菌,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共享农业。

(3)依托庞村镇现有牡丹种植园,重点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

(4)依托佃庄镇明拓生态科技公司,探索智慧农业发展,培育新兴职业农民,重点发展智慧农业,科技农业,互联网农业。

(5)依托佃庄镇食品产业园,在大肉制品加工的基础上发展清真食品、速冻面制品、冷饮和蔬菜加工,逐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

二是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1)重点引导发展林果、牡丹、中药材、花生、杂粮、食用菌等优质经济作物种植,打造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万安山万亩林果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等五大基地。

(2)申报市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3家,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2-3家。

(3)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保证农民收入稳定有保障。

三是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1)实现106个村(社区)的益农信息社全覆盖,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信息带动技术、资金、人才、物资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提高农民群众运用信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

(2)创新“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公司+基地+农户”、“超市+基地+农户”、“科技公司+基地+合作社”,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

(3)支持农业生产、家庭养殖、家庭宾馆,小作坊加工等行业实施有效托管。

(4)依托现有的牡丹、旅游、近郊、交通、花卉苗木、沟域经济等优势,引导支持工商资本向农业农村流动。

8.培训就业带动一是实现所有村(社区)级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覆盖,完善和保障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援助、政策宣讲和各类专场招聘活动,实现新增就业持续增加。三是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人才。四是落实省市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五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援助、政策宣讲和招聘活动。

六是积极探索“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方式,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负责人、家庭农场主、农民经纪人为重点,加大政策补贴支持力度,培养一批致富带动能力强的农村实用人才(十)精准脱贫攻坚工程按照着眼长远、坚持标准、规划衔接、政策扶持、措施升级、力量不减的原则,着力做好精准脱贫后的巩固提升工作,着力提升脱贫对象的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确保产业项目对贫困人口全覆盖,贫困人口收益最大化。二是确保区镇村脱贫攻坚责任落到实处。已脱贫的1335名贫困人口一人多策、一户多策不返贫。未脱贫的263名贫困人口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尽快实现脱贫。

三是我区新发生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管理、及时纳入帮扶。

五、工作保障(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为切实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各责任单位要建立工作台账、细化工作任务,做到责任人明确、时间节点清晰。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要结合农村工作特点,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实施乡村振兴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到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来。要成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着力报道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的先进典型、经验做法,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示范带动的良好氛围。

(三)多元投入,形成互补。

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做好项目建设、工作经费保障。要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乡村振兴计划谋划项目的建设,把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农民自主投入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互为补充、有机结合的良好互动关系,加快推进农村建设、环境改善各项工作。

(四)强化督导,加强考核。

对工作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将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各单位目标考核,区督查室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实行全程跟踪,做到月推进、月观摩、季小结、半年检查、年终验收。对工作扎实、成绩显著的责任单位给予表彰;对进展缓慢、效果较差、群众不满意的予以通报批评、经济处罚、责任追究。

第三篇:关于2021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规划范文

xx村是xx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20公里处,是xx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4户,1574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xx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xx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成果、追求卓越、示范引领,将xx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二、奋斗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繁荣,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将xx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村;环境优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美化亮化,实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先行村;人民富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全县前列,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宜居村;力争半年左右使xx村的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镇第一,3年内达到县级前列。

(一)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加快经济转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宜居建设两大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强村等重点工作,让xx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各项产业融合发展,将“桃花茆”小米发展成全省知名的品牌,李鼎铭故居发展成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村建设目标: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的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特色村。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脱贫攻坚

全村共有贫困户x人,其中计划兜底保障x户,产业扶持x户,就业创业x户,易地扶贫搬迁x户,危房改造x户,健康扶持x户,生态扶贫x户,教育扶持x户。现已脱贫x户x人,2018年计划脱贫x户x人,同时摘掉贫困村帽子;到2020年实现整村全部脱贫,同步实现小康水平。

(二)推进生态宜居攻坚

以上级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指导,重点实施组织建设、文明新风培育、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引领五项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先行村,全面提升文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进一步促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思想观念转变,充分激发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信心和致富决心,打造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实现村组织全面加强,道德素养大幅提升,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家风村风民风持续好转,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村干部走出去,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本村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围绕杂粮种植,猪、羊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3.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村内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在村集摊、广场设立“法律宣传栏”。

2.深化平安xx建设。创新和加强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本村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三个倡导”。倡导婚事新办,反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引导简化丧葬仪式、缩小丧葬规模。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

(五)实施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村创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着力落实上级的创建要求。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修建幸福家园一处,村内图书室购置投影仪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村文化专干,提高文化专干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类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五、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以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系列指示为指导,以“产业强村”为目标,依托“桃花茆”小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鼓励移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经营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实现产业强村民富,为建设美丽富裕xx村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实现xx村以“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升级发展,李鼎铭纪念馆正式建成运营,“桃花茆”品牌小米稳步推进。到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约5000元。

(一)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本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大力发展杂粮、山地苹果种植。到2020年底,杂粮种植面积5000亩,并建成桃花茆小米加工厂三间,新推500亩山地果树地,建设80亩果园用水井五口,建设50吨果库1座,果园配套架设高压线1000米。特色种植产业可实现长期就业人数为300人左右。

(二)特色养殖产业发展规划

到2020年,完成羊养殖1000只、猪存栏500头,土鸡养殖2万只目标任务,新建养猪基地1处;养殖产业实现长期就业人数200人。

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为xx村建设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xx村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村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xx。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通村主干道路100%绿化,重点路段建有绿化;使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污水排放管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亮化,提升村貌。完成污水处理厂、安全饮用水、变电站等项目建设。

主要实施:村内前沟邦畔2公里,生产道路硬化25公里。404户屋顶防水处理、入户道路硬化。水利农田改造80亩。新修太阳能路灯200盏。改造卫生厕所300余户。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创建生态村,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建设工程,落实河长制制度,对现有河槽进行整治,杜绝乱排乱放;坚决整治放牧、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

主要实施:乌龙河河段河槽治理,集摊环境综合整治。

(四)全面加强土地管理

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废弃窑洞等。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七、坚持落实“三变”改革政策

2019年,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

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制定方案、清产核资、配置股权、制定章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利用村内现有种养殖、加工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第四篇: 重庆市贯彻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

渝府发〔 2009 〕 108 号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 2009 〕 8 号) 精神, 发挥物流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保增长、 扩内需、 调结构” 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我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 把重庆建设成为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和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 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实施期为 2009 — 2012 年,远期展望到 2020 年。

一、 发展机遇与目标

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重庆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 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需要, 是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的需要, 是适应经济全球化、 实现我市经济加快复苏的需要。

(一) 发展现状。

物流业规模增长迅速。 2008 年, 我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360 亿元, 完成货物运输量 5.6 亿吨, 直辖以来年均分别增长 15% 和 22% 。 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17% 。 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 20% 。 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随着三峡工程竣工, 长江运能大幅 度提升, 已形成“一环七射”高速公路网、“一枢纽五干线二支线”铁路网和八大对外物流通道。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成为全国十大机场之一。 物流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物流运输、 仓储、 包装、 加工、配送、 货代等行业初具规模。 一批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本土物流企业正在发展壮大, 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重庆, 促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加快融合。 但从总体上看, 重庆物流发展水平仍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要求。 物流设施及配套条件相对滞后, 物流通道有待完善,物流服务业态比较单一, 第三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发展不足, 物流参与供应链管理程度低, 物流成本占

经济运行成本比重偏高,

物流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不高, 物流行业管理条块分割, 专业物流人才缺乏, 物流业急需调整、 振兴和加快发展。

(二) 发展优势。

政策优势。 2007 年, 胡锦涛总书记作出“ 314 ” 总体部署,为重庆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9 〕 3 号) 要求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 国发〔 2009 〕 8 号文件将重庆定位为全国性物流枢纽城市、 西南物流区域核心城市, 布局有四条国家级物流通道。 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设立中国首个内陆保税港区。 区位优势。 重庆承东启西、 沟通南北, 连接成渝、 西陇海兰新、 长江经济带、 南贵昆等四大经济带区, 辐射我国西南、 西北、华中和整个长江中上游地区, 自古就是长江上游地区和西部地区最大的商业重镇和物资集散中心。 综合交通优势。 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拥有公铁水空管综合交通优势的特大城市, 综合交通网平均密度及公路网、 铁路网、 内河航运密度均居西部第一位。 大运量、 低成本水运优势独具, 水陆空多式联运和“无缝衔接” 潜力大。产业优势。 重庆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 汽摩、 装备、 化工、材料等产业在国内外具有一定优势。 正在打造一批千亿元级产业园和若干千亿元级产业链。 预计到 2012 年和 2020 年, 地区生产总值将分别达到 8000 亿元和 2 万亿元。

(三) 发展思路。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 314 ” 总体部署,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物流与产业联动、 多式交通联动、 网络与园区联动、 政策与服务联动的原则, 以构建“一江两翼三洋” 国际物流大通道为主线, 以交通为基础, 以产业为支撑, 以市场为纽带, 推动物流和商流、 资金流、信息流高效联

动, 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便利, 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商机。 规划建设多层级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培育壮大物流企业; 推动物流一体化、 专业化、 信息化、 现代化和标准化, 完善物流服务体系; 优化物流发展环境, 建设国家级综合物流平台、 西部地 区多式联运枢纽和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

(四) 主要目标。

2012 年, 物流业增加值达到 650 亿元, 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 18% ; 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有所下降;“三基地四港区” 国家级物流枢纽初具雏形, 形成年设计吞吐能力 350 万标箱; 新增 3 — 4 家主营收入上 10 亿元的本土第三方物流企业, 引进 6 — 10 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 为重庆物流业快速

发展夯实基础。 2015 年, 物流业发展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形成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框架。 2020 年, 物流业成为重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建成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

二、 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

“一江两翼三洋” 国际物流大通道是重庆建设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贸易大通道的工作主线。 通过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 促进重庆建成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 推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加速中西部地区内陆物流与国际物流融合。 为此, 要

加强国际物流大通道研究, 明确工作方向, 研究国际物流大通道聚集疏散能力, 预测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的物流总量, 建设相应的各种交通方式和网络, 研究打造国际物流大通道的配套政策。

(一) 优化国际物流大通道布局。

国际物流大通道布局为“一江、 两翼” 三条国际通道。“一 江”即通过长江通达太平洋。“西北翼”即通过渝兰铁路或渝安(康) 西(安) 铁

路, 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 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鹿特丹港通达大西洋。“西南翼”近期通过渝黔铁路由贵阳—昆明—大理—瑞丽出境, 经缅甸中部城市曼德烈—石兑港通达印度洋和中东地区; 远期规划建设渝昆货运铁路, 经昆明至瑞丽及缅甸石兑港直达印度洋和中东地区。

(二) 提升通道通达和通行能力。

改善长江通航条件, 提升长江通行能力; 提高港口吞吐能力、服务水平和作业效率。 提升“西北翼” 国内外通行能力, 加快推进渝兰铁路、 襄渝二线铁路项目建设, 尽早建成投运重庆主城铁路集装箱枢纽兴隆场编组站, 增强重庆铁路整合集疏货源的能力。提升“西南翼” 国内外通行能力, 加快建设渝黔铁路新线; 深化渝昆货运铁路规划研究,并适时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予以实施;促进国家有关部委对相关省市的瓶颈路段加快实施扩能改造。

(三) 增强国家级物流节点竞争力。

突出内陆保税港区优势, 进一步完善全市物流空间布局, 尽快形成国家级物流枢纽节点, 发挥重庆公铁水空管多式联运优势,优化市内外物流通道网络, 发展国际贸易, 积极提升物流软实力,改善物流发展环境。

(四) 推动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中的国际国内合作。

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和相关省市的物流合作,促进“一江两翼三洋” 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通过加 快推进与周边省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促进境内物流通道畅通。 加强与通道各国之间的物流合作, 积极配合并促进中缅铁路

规划建设。 开展国际通关研究, 争取简化货物通关程序, 促进境外和跨国物流畅通。 与国内外物流企业开展联合研究, 加快“西北翼” 和“西南翼” 国际物流大通道的通行试验, 推动相关物流产品的开发。

三、 完善物流区域布局体系

规划建设五个级次物流功能相配套、 空间布局合理、 网络通达畅通、 集聚疏散便捷的区域体系。 第一层级, 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 即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三基地四港区”。 主城区既有的猫儿沱、 佛耳岩、 茄子溪、 九龙港 4 个码头暂维持既有功能和规模, 随着城市发展和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的建成投运, 陆续实施搬迁, 其功能逐步向“三基地四港区” 集聚。 第二层级, 五大市级物流枢纽, 即万州、 涪陵、 长寿、 江津、 永川。 第三层级,五大地区级物流枢纽, 即黔江—秀山、 合川、 南川—綦江、 忠县—垫江(石柱)、 奉节。 第四层级, 五大专项物流园区, 即化工、汽车、 高新、 金属材料和农产品(冷链)。 第五层级, 若干城市配送中心。

(一) 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 1 .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主要定位: 依托内陆地区唯一的保税港区, 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和加工贸易, 形成内陆地区政策最优、 功能最全、 开放程度最 高的口岸, 建设中国西部地区外贸物流高地。

主要功能: 寸滩水港保税港区现占地规模 6 平方公里, 重点发展水港保税物流以及保税贸易、 保税金融等服务; 远期拓展到 8 平方公里, 寸滩水港保税功能逐步向果园港区延伸。 两路空港保税港区现占地 2.37 平方公里, 远期拓展到 8 平方公里, 重点发展航空保税物流以及保税服务、 保税加工等。 团结村铁路物流基地保税功能区, 占地 3.45 平方公里, 重点发展铁路保税物流以及保税服务。 2 . 三基地四港区。

——铁路物流基地。

主要定位: 依托国家中长期铁路网在重庆规划建设的集装箱节点和西部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编组站, 结合主城铁路枢纽调整中对铁路口岸

资源的重新布局, 在团结村规划铁路物流基地, 形成全国物流网络重要中转枢纽节点、 西部区域多式联运网络的中心节点、 重庆内外贸物流和保税物流重要基地。

主要功能: 集聚辐射信息、 轻纺服装、 家居建材、 五金、 机电等适应铁路物流服务的产业和市场。 具备物流资源整合、 物流衍生性生产服务、 区域物资分拨分销与集散、 铁路保税等功能,集聚周边省市内外贸集装箱的铁铁中转运输、 外贸物流、 铁水联运, 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 和产业集群的铁路运输、 五定班列及货运行包。 规划控制范围约 22.33 平方公里, 含铁路核心功能区、 仓储区、 物流加工区、 市场群、 产业区, 不含为基地建设配 套的储备土地。 铁路集装箱年设计吞吐能力 175 万标箱, 200 万吨快货, 70 万吨件杂散货。 ——航空物流基地。

主要定位: 依托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国家级空港保税港区, 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周边地区规划航空物流基地, 形成集聚西部地区航空外贸物流资源的枢纽型平台、 西部地区重要的内外贸货物中转基地。

主要功能: 集聚辐射电子信息、 快递业务、 高档时装、 生物医药等适应航空物流服务的产业和市场; 培育基地航空公司、 航空物流企业和开辟直达香港、 新加坡和欧美等地区的货运航线,构建空中货运网络, 改善货运通关条件, 形成“空空联运、 陆空联运、 通关高效” 的现代综合航空物流体系; 具有航空保税物流、仓储配送、 中转分拨、 物流加工、 货运代理、 展示交易等功能。规划控制范围约 50 平方公里, 含 30 平方公里机场核心功能区及仓储区、 物流加工区、 市场群、 产业区, 年服务航空货邮 100 万吨。 ——公路物流基地。

主要定位: 依托国家规划公路网在重庆形成的国家级公路节点, 在

巴南区南彭镇规划公路物流基地, 形成重庆物流体系中的综合性枢纽级公路物流基地、 西南地区重要陆路物流配送基地和全国物流网络重要节点。

主要功能: 集聚辐射都市轻型工业、 机电、 农产品、 精密机 床与模具等适应公路物流服务的产业和市场; 具有信息服务、 仓储配送、 转运、 货运配载、 展示交易等功能。 规划控制范围约 7 平方公里, 含公路核心功能区、 仓储区、 物流加工区、 市场群。公路货物年设计吞吐能力 2 亿吨。

——寸滩港区。

主要定位: 依托长江和水港保税港区, 形成西部地区重要的外贸口岸, 承接西部地区外贸集装箱物流, 分担九龙港既有集装箱部分功能的外迁任务。

主要功能: 集聚辐射适应水运物流、 外贸物流、 公水联运服务的产业和市场; 具有港口作业、 保税物流、 出口加工、 商品展示、 多式联运、 金融商贸等功能。 先期重点发展保税物流和加工贸易, 逐步扩大到国际中转、 国际配送、 国际采购、 国际转口贸易等功能。 规划控制范围约 8 平方公里, 含港口核心功能区、 仓储区、 物流加工区、 交易区。 港口集装箱年设计吞吐能力 120 万标箱。

——果园港区。

主要定位: 依托长江和口岸布局调整, 形成重庆集聚辐射西部地区内贸物流的主要水港和西部地区重要外贸口岸, 分担九龙港既有集装箱部分功能的外迁任务。

主要功能: 集聚辐射汽摩制造、 装备制造等适应水运物流、内外贸物流、 公铁水联运服务的产业和市场; 远期结合重庆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 适时拓展保税物流功能, 功能转移。 规划控制范围约 20 平方公里, 含港口核心功能区、 仓储区、 物流加工区、 市场群、 产业

区。 港口集装箱年设计吞吐能力 140 万标箱、 商品车滚装 100 万辆、 汽车重载滚装 20 万辆、 件杂散货 300 万吨。

——东港港区。

主要定位: 依托公铁水以及江海联运优势, 形成重庆主城区长江南岸最重要的陆路口岸型综合大型水港, 辐射西南地区。

主要功能: 集聚辐射装备制造、 船舶制造、 汽摩、 消费类电子、 农产品等适应水运物流、 公铁水联运服务的产业和市场, 服务集装箱、 大宗物资的水运物流为主。 规划控制范围约 15 平方公里, 含港口核心功能区、 仓储区、 物流加工区、 市场群、 产业区。港口集装箱年设计吞吐能力 130 万标箱、 汽车重载滚装 20 万辆, 件杂散货 300 万吨。

——黄磏港区。

主要定位: 依托公铁水联运优势, 形成集聚辐射西部地区内贸物流的主要水港, 分担九龙港既有大件和重装功能的外迁任务。

主要功能: 集聚辐射冶金、 农产品等适应水运物流、 公铁水联运服务的产业和市场。 以内贸集装箱、 散货大宗物资的公铁水联运为主。 规划控制范围约 15 平方公里(含白市驿 4 平方公里),含港口核心功能区、 仓储区、 物流加工区、 市场群、 产业区。 港口集装箱年设计吞吐能力 130 万标箱、 商品车滚装 50 万辆、 汽车重载滚装 10 万辆、 件杂散货 300 万吨。

(二) 五大市级物流枢纽。 http://

——万州物流枢纽。

主要定位: 依托长江, 渝万高速公路、 沿江高速公路、 万开高速公路、 万云高速公路、 达(州) 利(川) 高速公路、 318 国道, 达万、 万宜铁路和五桥机场等构成的综合交通网络, 承接主城区国家级物流枢纽, 形成渝东北地区综合性物流枢纽, 提升万州对渝东、 川

东、 湘鄂西、 陕南等周边地区的物流聚集辐射能力。

主要任务: 发展港口物流、 口岸物流, 开展公铁水空多式联运, 加快建设以集装箱、 件散杂货铁公水联运、 仓储配送和汽车滚装运输为主的临港综合物流园区, 以件杂散货运输、 仓储配送、中转分拨、 流通加工为主的陆路物流园区, 以航空货代、 快递、仓储配送中心为主的空港物流园区, 以工业配送物流为主的工业物流园区; 发展为商贸、 工业和农业产品服务的城市中转及配送物流。

——涪陵物流枢纽。

主要定位: 依托长江、 乌江, 沿江高速公路、 三环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和 319 国道, 渝利、 南涪和渝怀铁路等构成的“三高三铁一港” 综合交通网络及主城区、 渝东北地区、 渝东南地区几何交汇点优势, 承接主城区国家级物流枢纽, 形成长江沿岸重要的综合性物流枢纽, 增强对渝东南、 渝东北地区及乌江流域的物流聚集辐射能力。

主要任务: 加快建设以集装箱、 滚装为主的涪陵港区物流园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 年 11 月 16 日印发

第五篇: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已全部出台

国务院常务会议2月25日审议并原则通过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

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一要培育汽车消费市场。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从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增加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并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二要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三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今后3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四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五要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完善汽车消费信贷。

会议指出,加快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一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落实扩大内需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二要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三要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四要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

调整振兴规划。至此,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已全部出台。有关专家分析,从1月14日至2月25日,在短短的43天内,国务院连续出台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产业振兴规划。与第一轮把重点放在固定资产投资和扩大消费的方案不同,第二轮经济振兴方案主要侧重于产业整合与振兴,涉及到的都是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产业,其鲜明特点是几乎囊括了中国80%的制造业,力图和4万亿基础设施建设与扩大内需的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及内容情况如下:

一、汽车产业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年1月14日)人民网北京1月14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认为,汽车、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制定实施汽车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对于推进汽车、钢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强调,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

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五要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草案)》,决定该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完善汽车消费信贷。

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认为,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振兴纺织工业,必须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巩固和加强对就业和惠农的支撑地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二要加强技术改

落后产能。制定和完善准入条件,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对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困难企业给予优惠支持。四要优化区域布局。东部沿海地区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建设新疆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五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中会议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一要依托高效清洁发电、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重点工程,有针对性地实现重点产品国内制造。二要结合钢铁、汽车、纺织等大产业的重点项目,推进装

二、 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年2月4日) 央、地方和企业都要加大棉花和厂丝收购力度。

位,推进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特高压输变电、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高

造和自主品牌建设。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备自主化。三要提升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加工辅具、特种原材料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三要加快淘汰

等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四要推进结构调整,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发展具有工

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完善产品标准体系,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会议要求,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政策,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增加出口信贷额度,支持装备产品出口;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部分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部件及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加强企业管理和职工培训,改进生产组织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鼓励科研院所走进企业,支持企业培养壮大研发队伍。

三、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年2月11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会议认为,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对钢铁、化工、轻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于巩固和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会议强调,加快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必须采取积极的支持措施,稳定造船订单,化解经营风险,确保产业平稳较快发展;控制新增造船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大型企业综合实力,形成新的

竞争优势;加快自主创新,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要稳定船舶企业生产。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支持大型船舶企业和航运企业按期履行造船合同,采取鼓励措施支持购买弃船。指导船舶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保持生产连续性。二要扩大船舶市场需求。加快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和单壳油轮淘汰,积极发展远洋渔船、特种船、工程船、工作船等专用船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国际市场份额。三要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支持造船企业研究开发新型自升式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鼓励开发海洋工程动力及传动系统等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四要积极发展修船业务。鼓励造船企业利用现有造船设施开展修船业务,增强大型船舶、特种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修理和改装能力。规范发展拆船业。五要支持企业兼并重组。鼓励骨干船舶制造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推动大型船舶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引导中小船舶企业调整业务结构。六要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进行优化升级,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设计开发能力,支持填补国内空白、节能环保效果显著及产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和配套产品研发。会议决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将现行内销远洋船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延长到2012年;抓紧研究出台鼓励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和单壳油轮强制淘汰政策;今后3年暂停现有船舶生产企业新上船坞、船台扩建项目;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支持高技术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重点配

套设备研发。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四、电子信息产业规划(2009年2月18日)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认为,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在当前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调整的形势下,振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必须强化自主创新,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着力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突破,以新的应用推动产业发展。会议确定了今后3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完善产业体系,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着重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二是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三是以应用带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着重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为此,一要落实内需带动,拓展电子信息产品应用和产业发展空间。二要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实施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新跨越、数字电视推广、计算机提升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六大工程,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电子信息产业。三要强化自主创

新能力建设。加快实施相关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四要促进发展服务外包,支持企业“走出去”建立研发、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五要加强政策扶持。加大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实施力度。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推进“三网融合”。调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录和标准。继续保持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退税力度,进一步发挥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的支持作用。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试点。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五、轻工业和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年2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轻工业和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决定进一步加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

会议认为,轻工业是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产业,承担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振兴轻工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扩大城乡市场需求,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自主创新,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走绿色生态、质量安全和循环经济的新型发展之路。

一要积极扩大城乡消费,增加国内有效供给。改善外贸服务,保持出口市场份额。

二要加快技术进步。重点推进装备自主化和关键技术产业化,加快造纸、家电、塑料(7885,-105.00,-1.31%)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建

立产业退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三要强化食品安全。整顿食品加工行业,提高准入门槛,健全召回和退市制度,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四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五要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推动产业转移,培育发展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

六要加强企业管理,全面提高轻工产品质量。会议决定,对部分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高、节能环保的产品取消加工贸易限制。进一步提高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加大对中小轻工企业的财税和信贷支持。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补贴品种,将微波炉、电磁炉两类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并将每类产品每户只能购买一台的限制放宽到两台,中央财政加大对民族地区和地震重灾区的支持力度。

会议指出,石化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振兴石化产业,必须在稳定石化产品市场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一要保持产业平稳运行。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振兴重点产业和粮食增产等综合措施,拉动石化产品消费。加强进出口监管,完善能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设。

三要统筹重大项目布局,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抓紧组织实施在建炼油、乙烯重大项目,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四要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坚决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

五要加大政策扶持。抓紧落实成品油储备,完善税收政策,增加技改投入,加大对石化企业的信贷支持。

六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科学决策,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提高石化企业管理水平。

会议审议通过了部分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部委管理国家局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六、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年2月25日)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研究部署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会议认为,有色金属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关联度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要以

二要提高农资保障能力。调整化肥农药生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调降低成本,增加供给。完善化肥淡储制度,加强农用柴油供应网络建

整和优化升级。一要稳定和扩大国内市场,改善出口环境。调整产品

结构,满足电力、交通、建筑、机械、轻工等行业需求。支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二要严格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三要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力度,推动技术进步。开发前沿共性技术,提高装备工艺水平和关键材料加工能力。四要促进企业重组,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企业管理和安全监管,提高产业竞争力。五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六要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议决定,国家安排贷款贴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抓紧建立国家收储机制,调整产品出口退税率结构。

会议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但是我国物流业总体水平落后,严重制约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一要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二要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三要推动能源、矿产、汽车、农产品、医药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四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会议确定了振兴物流业的九大重点工程,包括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科技攻关及应急物流等。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

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深化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物流人才培养,促进我国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会议指出,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增强发展后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紧实施与扩内需、保增长紧密相关的科技重大专项。优先安排对当前产业发展和扩大内需具有直接作用、已有较好基尽快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二)加快研发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对成熟的技术和产品要加大产业化、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力度。

(三)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骨干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建立面向企业开放共享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先进技术向中小企业转移。

(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用,大力支持新能源、生物、新材料、信息等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创意、动漫、游戏、应用软件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动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技力量主动服务企业。支持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研发技术、开发产品,促进人才向企业流动。鼓励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检测、标准等服务。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会议决定,调整优化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财政投入结构,今明两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集中1000亿元,加大对实施上述任务的投入;支持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会的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础、可以尽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产品的攻关任务,加快实施进度,

上一篇:最新高考作文预测下一篇:中学对标定位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