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参观调研报告

2022-08-11

报告是在工作或项目事后编写的,所以报告具有总结性、叙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格式编写,才能编写出有效的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建筑参观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古建筑参观调研报告

建筑工地参观报告

建筑工地室内吊顶装修参观实习报告

专业:建筑学09-2 学号:20094268 姓名:蒲东平

领队老师:饶永 梅小妹

实习时间:2012年06月21日

实习地点: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建筑与艺术馆施工现场

实习内容:通过实地参观调研,让本学期学习的课程“建筑装饰与材料”有实践基础,让我们对课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主要参观对象是建筑的吊顶装饰----轻钢龙骨构造、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等。

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个建筑学的学生,只在纸上谈兵,不去真正的建筑工地参观实习,当然是不可以的,参观实习是我们大学阶段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对我们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不但使我们各方面的知识系统化,而且使所学知识实践化。通过参观,使我们能够了解施工的全过程,培养我们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并锻炼我们调查研究的能力,对以后从事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参观了本校院馆施工基地,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我们还有从中了解到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开阔了视野。

建筑基本的外部框架已经建造完成,内部的装修还在继续。在参观的过程中,在老师的讲解下和实习后的资料查找中学到了平时在学校学不到的有关建筑施工的问题以及建筑结构的问题。

1 / 6

1、 轻钢龙骨吊顶构造

轻钢龙骨,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宾馆、候机楼、客运站、 车站、剧场、商场、工厂、办公楼、旧建筑建筑改造、室内装修设置、顶棚等场所。

轻钢是指用密度比较小的钢做成的钢,它的特点就是比较轻,但是硬度又很大。龙骨是指用轻钢做成的,用于天花吊顶的主材料,它通过螺杆与楼板相接,用来固定天花或者物体。

轻钢龙骨是以优质的连续热镀锌板带为原材料,经冷弯工艺轧制而成的建筑用金属骨架。用于以纸面石膏板、装饰石膏板等轻质板材做饰面的非承重墙体和建筑物屋顶的造型装饰。适用于多种建筑物屋顶的造型装饰、建筑物的内外墙体及棚架式吊顶的基础材料。按用途有吊顶龙骨和隔断龙骨,按断面形式有V型、C型、T型、L型龙骨。

轻钢龙骨吊顶,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天花板,特别是造型天花板,都是用轻钢龙骨做框架,然后覆上石膏板做成的。轻钢龙骨吊顶按承重分为上人轻钢龙骨吊顶和不上人轻钢龙骨吊顶。

轻钢

(烤漆)龙骨吊顶具有重量轻、强 度高、适应防水、防震、防尘、隔音、吸音、恒温等功效,同时还具有工期短、施工简便等优点,为此深受用户及设计单位的广泛使用。

2、 轻钢龙骨吊顶组成

(1)主龙骨:承载全部吊顶重量(2)副龙骨:悬挂石膏板,也可作横撑龙骨。

2 / 6

主龙骨 次龙骨

(3)边龙骨 (4) 角龙骨:吊顶四周的固定及水平定位,制作检修孔。

边龙骨 角龙骨 (5)主副龙骨连接件:用于主龙骨与副龙骨的连接。

主副龙骨连接件 吊件

(6)吊件:用于吊杆与主龙骨的连接 (7)吊筋:承载整个吊顶的重量。

3 / 6

吊筋 U型安装夹 (8) U型安装夹:固定副龙骨,调整副龙骨的表面平整度。

3、防火材料

防火材料添加了某种具有防火特性基质的合成材料,或本身就具有耐高温、耐热、阻燃特性的材料。多数用于建筑行业。对于办公楼来说,防火材料是极为重要的。

防火板是目前市场上最为常用的材质。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高压装饰耐火板,其优点是防火、防潮、耐磨、耐油、易清洗,而且花色品种较多;一种是玻镁防火板,外层是装饰材料,内层是矿物玻镁放火材料,可抗1500度高温,但装饰性不强。在建筑物出口通道、楼梯井和走廊等处装设防火吊顶天花板,能确保火灾时人们安全疏散,并保护人们免受蔓延火势的侵袭。

防火门分为木质防火门、钢质防火门和不锈钢防火门。通常防火门用于防火墙的开口、楼梯间出入口、疏散走道、管道井开口等部位,对防火分隔、减少火灾损失起着重要作用。

防火涂料是一类特制的防火保护涂料,有氯化橡胶、石蜡和多种防火添加剂组成的溶剂型涂料,耐火性好,施涂于普通电线表面,遇火时膨胀产生200毫米厚的泡沫,炭化成保护层,隔绝火源,适用于发电厂、变电所之类等级较高的建筑物室内外电缆线的防火保护。

4、预留孔洞

在施工过程中还要考虑地板下面可使用的空间,具体就是空间的预留,布置敷设电缆、电路、水路、空气等管道及空调系统应在安装地板前施工完成。大型重设备基座固定应完工,

4 / 6

设备安装在基座上,基座高度应同地板上表面完成高度一致等主要事项及要求。天花板上的个种管道都是有根有据的,在设计时候都要考虑到天花板的具体位置,正是因为考虑到预留空间这个重要的问题。预留的空间是有道理的,它不是随便想空多少距离就空多少距离的,在施工之前需要考虑的东西有很多。

5、墙面装修

在墙面装修中,抹灰前,要先将墙体用水淋湿。同样,在贴面砖前,也要将瓷砖先放置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墙都没有砌完整,都是在上部留出300毫米左右的缝。原来在墙体刚砌好时,混凝土还不能完全变干,再过适当的时间,墙体会下沉,所以要预先留一条缝,等混凝土干了以后再填补那条逢。一般要等一个星期之后才能填缝。一般情况会将砖头倾斜60度左右斜竖着填补。

6、实地图片记录

通过这一整天的实习,我对建筑的构造有了一个基本的直接的了解,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让我结合实际学到了许多知识,这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样一次实践性很强的实习是非常重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收获很多。总之,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的取得进步。

这次的参观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亲身经历,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建筑的构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

5 / 6

体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这次所获得的实习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在以后的生活中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6 / 6

第二篇:建筑参观考察报告

建筑参观考察实习报告

为更好地巩固所学到的各门知识,使其能密切结合工程实际得以充分运用,做好毕业设计,并在其过程中拓宽视野,了解我国城市建设和单体建筑的发展趋势,胜任未来实际工作的要求,学校组织建筑参观实习。种种原因,时间有些紧迫,去上海只有一天的时间,规定参观的建筑是环球金融中心,嘉里中心,喜马拉雅中心。这里就只论述喜马拉雅中心。

我们分别从功能与艺术形态以及材质技术三方面阐述:

1功能与空间

上海喜马拉雅中心位于上海芳甸路上,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隔街相望,美术馆不单单是艺术中心,集合了电影院、办公、商业、展览等多种功能,是综合性公共建筑体。喜马拉雅中心建筑主体由写字楼、酒店、商场、电影院等功能的南北两座长方体体块组成,长方体中间由酒店和酒店上面的独立屋顶花园相连接。而博物馆在立方体之间也有两种形式存在着,分别是开敞的公共城市广场和传统的博物馆。公共城市广场围绕着现代艺术这一主题对都市开放,上海市民可以通过安装在那里的装置直观感受现代艺术;博物馆内部空间则可以享受更为精致的文化艺术乐趣。博物馆上方是独立屋顶花园,它扩展了酒店传统的室内空间,延伸了酒店的使用功能,可用来阻止各种活动。这样的话,灵活的空间组织形式解决了建筑本身的复杂的功能对空间形式的冲突问题。

人们建造之初总是有各种目的,由此衍生出各种具体要求,这在建筑中就是使用功能。而各个不同功能的空间需要不同的空间组合形式。对于博物馆,要求其具有连续性和引导性,往往以连续,穿套的形式来组织;对于酒店、电影院,要求其具有私密性,要求以相对独立的形式

来组织;对于商业和写字楼,则要求合理分区,可用相对灵活的可变空间来组织。上海喜马拉雅中心尝试一种新的建筑模型,既满足不同功能空间,又将他们巧妙的组合在一起。

建筑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之中,要使新的形态与老建筑物相延续。上海喜马拉雅中心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隔街相望。它们之间的连接形式不是单纯的墙体、连廊、或庭院,而是更深层次的功能的补充。具体来说,喜马拉雅中心配有60m*90m的独立屋顶花园,在31.5m的地下领域,配置了当代艺术馆、商业多功能大厅、宴会厅、会议中心等功能,这些功能可供新国际会展中心配套使用。北侧的宾馆客房也供新国际会展中心提供住宿配套设施。

建筑参观考察报告

孤立的建筑物是病态社会的特征。事实上,一栋建筑是由许多较小的表现不同社会功能的内部空间组成的,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甚至本身就是另一种形态的社会。

历史上,建筑与社会的共生是许多建筑师毕生研究的终极追求。上海的喜马拉雅中心通过丰富的空间形式很好的与人们进行了沟通交流。公共城市广场作为最广泛的开敞空间,吸引行人的驻足与参与;博物馆作为深入空间,引导人们进一步深入与交流;独立屋顶花园是酒店的补充空间,吸引人们在此交流互动,展现了新一代文化建筑的魅力所在。

2造型与审美

艺术中心在精神感受上应是时尚的富于感染力的;在审美上应该是别具一格的、有鲜明个性的。两个立方体之间的部分称之为“林”,感觉如同岩石洞窟一般,又好似是深邃的原始森林,是整个建筑最富有感染力的地方。它对地理环境的考虑充分重视开放性,设置三段式的立体开放广场——地面的公共城市空间、下沉的雕塑庭院、空中的屋顶花园。居中的广场布置着四级花草与水景,可以更好的汇集人流。

建筑在满足了人们最初的使用功能的需求后,一部分和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或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物(如纪念碑、教堂、宫殿等),逐渐被赋予精神上的需求,这时,“用户”更

多的被看成“观众”或“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一个“占有者”和“使用者”,而建筑更是被看做可感知的设施,而不是仅仅具有功能性质的遮蔽物。

而对于集艺术博物馆、酒店、商务写字楼、电影院、商业中心为一体的艺术中心则应该同时满足人们对它提出的物质功能和精神感受两方面的要求,并且以这两方面的因素作为基本内容以谋求相适应的的建筑形式。

立方体的外墙采用“像”的元素设计,一层玻璃表皮建在一层led组件立面,这种表皮是建筑表情的抽象,立面整个像一个巨型的显示屏,显示的抽象的中国汉字。这一种埋藏于许多城市建筑的“建筑雕刻”手法,在此却可以很有个性的吸引人们的视线,具有独特的个性和表情。

有着岩石光泽的“林”和在远望一片抽象中国汉字的“像”表皮,在满足了此艺术中心功能空间的同时,又有其独特的精神审美。

3物质技术手段

技术超越了社会体制、生产方式等的约束对社会的影响。因此在建筑中对技术有着充分理解是相当重要的。物质技术手段是建筑得以建成的基础,它的成熟程度将直接影响建筑内部空间组织形式,它与建筑空间的矛盾是手段与目的的或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矛盾。只有由技

建筑参观考察报告

术决定的物质空间与建筑所要表达的社会空间相协调,使用建筑的人们才会感到舒适。比如,有一些建筑物的结构形态是必须的,无可取代的,那么建筑表达的社会空间就必须首先满足这种技术形式,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发展。

上海喜马拉雅中心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20层,地下3层,高度99.9米。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部异形建筑体的独特空间形式,其中包括当代艺术馆、儿童艺术馆、试验艺术馆和剧场,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

这部分独特的有机造型运用了“进化论结构的最优比手法(eso)”来设计,这种计算机辅助方法使用电脑自来驾驭各种形式的不规则空间体量,根据所给出的力学条件设计条件自动形成造型并进行调整,可实现用最小限度的材料来组成合理的结构体。使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是如树干和枝杈皇组成的树状支柱的理想结构造型。

对eso方法运用确保了设计形式在施工图纸上的实现和最后的建成。eso方法作为一种设计手段达到了艺术中心功能使用和精神审美的双重目的,是形式和内容统一的桥梁。

小结:

综上所诉,此次参观考察发现,建筑,从广义上讲,可以看做人造的空间环境,即特定的形式。此空间形式通过人们的五官感知到,并且激发人们的情感,由此建筑便有了丰富的内涵。最后,形式与内容,技术材质与建筑表达在社会空间中与人类进行了很好的统一。可能这也就是我们从事相关领域的乐趣所在吧,呵呵。

11建筑2班

2011332110216

金杭杰

2014/7/10

第三篇: 建筑参观实习报告

今年暑假我们建筑专业组织学生参加建筑实习,主要是去南方的一些城市,包括南京、上海、苏州和杭州。气候炎热,但是为了学到知识大家都十分努力,不受其它因素的干扰。 参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公建、商业步行街、广场、园林、高校建筑和传统小城镇建筑风貌。

8月5到达南京,8月6号参观了中山陵,夫子庙。

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钟山风景区是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有:中山陵景区、明孝陵景区、梅花山、灵谷寺景区、灵谷塔景区、紫金山天文台等,还包括玄武湖、环湖的富贵山、九华山、小红山和城墙、城堡。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

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三门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在南京还参观了夫子庙、雨花台、中华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总统府、梅园新村等,就不一一说明了。

夫子庙

雨花台

中 华

总统府

大 园

屠 新

杀 村

8号下午到了上海,之后参观了人民广场、上海博物馆、城规馆、外滩等等、下面就以外滩为例介绍一下。

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全长约1.5公里。东临黄浦江,

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

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

外滩段的街廓建筑讲究个性,构成了拼贴的场景效果。单单新古典主义墙面和巴洛克山花墙就异彩纷呈,英国式的、意大利式的、法国式的、西班牙式等等。譬如,当初惠罗公司的新折衷主义风格,汇司公司和礼记洋行的新巴洛克清水红砖墙及扁平连续券,汇中饭店相间的红砖白墙和印度式侧向柱廊,沙逊大厦的美国装饰艺术造型和绿色穹隆顶等,都是性格鲜明的建筑范例。

外滩夜景

从外滩角度观看的陆家嘴景象十分

壮丽。陆家嘴地区兴建了高468米,居世界第

三、亚洲第一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金茂大厦,楼高420.5米,目前是上海第3高的摩天大楼(截至2010)、中国大陆第3高楼、世界第8高楼。有地上88层,若再加上尖塔的楼层共有93层,地下3层,现已成为上海的一座地标,是集现代化办公楼、五星级酒店、会展中心、娱乐、商场等设施于一体,融汇中国塔型风格与西方建筑技术的多功能型摩天大楼,由著名的美国芝加哥SOM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师Adrian Smith设计。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2008年8月29日竣工。是中国目前第一高楼、世界最高的平顶式大楼,楼高492米,地上101层,开发商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公司”,由日本森大楼公司主导兴建。

东方明珠

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

下面来主要说一说世博,11号全天我们都是去世博园。

举办地点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

桥之间的滨江地区。分为A、B、C、D、E五个片区,世博轴四馆分别是中国国家馆、世博主题馆、

世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另外还有国家馆、主题馆、地方馆、企业馆、组织馆、城市最佳实践区。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几个场馆:

1、中国馆:它有四根粗大

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斗拱是层层叠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紧,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 象征了中国人民“只要团结,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思想主旨。斗拱是一个极具象征性、并能引发散发性思维的意象。设计理念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展馆分为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港澳台馆三个部分。其中中国国家馆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中国地区馆建筑面积为30000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港、澳、台分别为独立馆,每展厅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中国国家馆是建筑的主体,建筑布局上处于主要地位。

2、世博文化中心:整体造型呈飞碟状,在不同角度与不同时间会呈现出 不同形态。综合性功能显著,有1.8万观众席,集影院、音乐厅、展厅、沙龙及各种商业、旅游设施于一体,符合现代理念的文娱集聚区。 内部舞台和观众容量可调整,飞碟状外形时尚现代,又充满未来气息,犹如黄浦江畔的一只“艺海贝壳”。

3、英国馆:世博会英国馆堪称标志性建筑,彰显出英国在创意和创新方面的杰出成就。英国馆的设计是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公园,展区核心“种子圣殿”外部生长有六万余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白天,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营造出现代感和震撼力兼具的空间;英国馆最大的亮点是由6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种子圣殿”——这些触须状的“种子”顶端都带有一个细小的彩色光源,可以组合成多种图案和颜色。

世博文化中心

所有的触须会随风轻微摇动,使展馆表面形成各种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种子圣殿”周围的设计也寓义深远,它就像一张打开的包装纸,将包裹在其中的“种子圣殿”送给中国,作为一份象征两国友谊的礼物。

4、中国航空馆:展馆外型源于变幻的“云”,暗示人类遨游蓝天的梦想;展馆外表覆盖洁白的膜材,将“云”的联想带入参观者的眼帘。

航空馆利用双层屋面构造方法,导入自然空气,形成独特的符

英国馆 合环保要求的生态夹层。建筑造型

整体包覆在白色PVC膜结构下,仿佛给建筑配搭了一座异型“遮阳篷”。尤其是屋面与膜材之间形成约1米至1.5米的空腔层,极好地解决了夏季屋面隔热的问题,有效地降低了运行能耗。

中国航空馆

上海世博会之旅就说这么多了,我们看到了不少的建筑形式和一些新兴的建筑材料,我想这一定会让我们对建筑有一个新的认识,在以后的设计之中一定会用到的新理念。之后还有一些就不多说了。下面还有一些有关上海的照片:

金 滩

茂 夜

上 海 博 物 馆

豫园

人民广场

上海到这里就不多说了,14号下午我们就到了苏州,首先去的是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千米,下辖3个镇,户籍人口25万。 金鸡湖两岸有各种风味的美食名店,设施优越的健身馆以及越来越多的酒吧、KTV等建筑设施,且科技文化艺术中心、李公堤和重元寺的落成开放。紧随其后的是摩天轮公园、阳澄食街、阳澄农庄等。

科技文化艺术中心位于中新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的文化水廊景区,临水而筑。地块呈椭圆形,伸入湖面之中。方案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设计,设计理念中最核心的就是“一颗珍珠、一段墙和一个园林”。这三个苏州的传统元素体现了科

技文化艺术中心在建筑美学上的

苏州科技文化中心 立意。科文中心造型为一独具匠心

的开口向湖心延伸的椭圆形建筑,外型呈“新月牙”状,与金鸡湖湖面相呼应,核心是一块花园环抱的“玻璃岩”。整幢建筑计理念新颖,形象鲜明,造型简洁、明快,犹如金鸡湖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气度非凡。

项目总体功能分为“科技中心”、“演艺影视中心”及商业设施三部分。其中;“科技中心”部份的主要内容包括:主体展馆、1个流动展馆、单独的儿童专馆;室外科普广场、大剧院、演艺厅。

之后我们去了苏州博物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师贝聿铭。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

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白色粉墙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同时,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

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 院,布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

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下面重点说一下苏州园林,苏州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

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占地面积达62亩。拙政园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主要建筑有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等。拙政园建筑布局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

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留园内建筑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东南部,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簃等。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

苏州园林,最大的特点便是借景与对景的应用。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妙的设计。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

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虚实交错,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收纳到园林中来,或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等等。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

在这里我们能充分的感受到园林的建筑手法和艺术表现

力,使我们对建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18日下午我们又乘车去了杭州,19日我们先去参观了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西溪校区位于杭州西北部,地处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校区占地总面积684亩,西溪校区是原杭州大学所在地,目前人文学院、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育学院等3个学院在该校区办公,设有计算机中心、中心实验室、电教中心,拥有一批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施。

在学校旁还有杭州体育馆,是杭州市标志性体育建筑设施。杭州体育馆雄伟、壮观、新颖、大方,极具时代气息,它既有“船体”造型,内外装修风格又与现代都市风貌相呼应。

之后还去了杭州西湖,西湖位于杭州西部, 它有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五个地区,总面积49平

方公里。湖区以苏堤,白堤两个景段的优美风光称著。西湖不仅山水秀美,林壑幽深,更有大量的文物古迹,以及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景物、人文、历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她特有神韵的景观现象。

其中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他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

西湖美景

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断桥,位于白堤东端,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

南屏雷峰,位于净慈寺前,山巅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山上种埴了大量香樟、枫香、榆树等观赏树木,夕照林涛,景色依然富丽。西湖周围还有西湖十景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总之,这次实习学到了不少建筑上的知识,在以后的设计中会一一用到的,并且还看到了不少的人文景观,使自己的内心和思想观念得到了熏陶,总之,这次实习是收益匪浅。

西湖美景

第四篇:参观建筑工地实习报告

实训报告

4月19日下午,我们来到中匪城,参观该小区。一路上老师就所看到的建筑给我们进行讲解,并给我们分析某一构造设置的作用,设置原因,设计的优缺点。同时结合具体的问题,告诉我们现行国家规范是怎样规定的。工大学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及时发现问题并请老师解答,并及时作记录。通过大家有针对性的问答,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比如可以在建筑物顶上安装成排的短型避雷针,使其具有传统避雷针的效果同时又不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虽然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能节约能源,但是规范禁止用户自行安装,以免影响建筑的整体外观,但可以在建筑物设计时将其统一规划、安装。

在施工现场的外面,我们惊喜的发现,这个建筑的设计单位就是我们最想去的设计院。所以同学们都很激动,参观过程中似乎也更加积极了。在现场,我们看到了部分梁的端处有不少伸出来的钢筋头,看上去比较奇怪。于是就问老师是什么东西。老师告诉我们那就是预应力钢筋。说实在的,提起预应力混凝土,我相信没有讲几个同学不知道,但是说到真正的,我估计则没有几个同学真正的见过。这一次参观,使大家能从感官上对一些建筑构造有个直观的了解,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在现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粗,在承重柱的四周有细一些的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在三楼,我们看到上面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在一楼,我们看到了施工后浇带,里面还有钢筋网。老师告诉我们在施工完成后这些后浇带就会被浇上。在一楼入口处旁边,大家还看到了地下室的通风采光口。

(伸缩缝又称温度缝,是建筑工程常用名词之一,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涨、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房屋长度方向的适当部位竖向设置的一条构造缝。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如墙体、楼板、屋顶(木屋顶除外)等分成两个独立部分,使建筑物沿长方向可做水平伸缩。其做法为: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筑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建筑物基础因其埋在地下受温度变化影响小,不必断开。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厘米到3厘米,缝内填保温材料,两条伸缩缝的间距在建筑结构规范中有明确规定。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或抗震墙、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建筑物中的竖向承重构件主要由墙体承担时,这种墙体既承担水平构件传来的竖向荷载,同时承担风力或地震作用传来的水平地震作用。剪力墙即由此而得名(抗震规范定名为抗震墙)。

剪力墙是建筑物的分隔墙和围护墙,因此墙体的布置必须同时满足建筑平面布置和结构布置的要求。剪力墙结构体系,有很好的承载能力,而且有很好的整体性和空间作用,比框架结构有更好的抗侧力能力,因此,可建造较高的建筑物。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是侧向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其缺点是 剪力墙的间距有一定限制,建筑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合要求大空间的公共建筑,另外结构自重也较大,灵活性就差。剪力墙结构的楼盖结构一般采用平板,可以不设梁,所以空间利用比较好,可节约层高。房屋建筑常用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框架与剪力墙组合而成的结构体系,适用于需要有局部大空间的建筑,这时在局部大空间部分采用框架结构,同时又可用剪力墙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从而满足高层建筑的要求。

第五篇:建筑工地参观实习报告

2010年12月建筑工地参观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参观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地参观,使我们通过实践对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和施工体系进行考查,了解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的基本知识,建立起初步的工程意识,激发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求知欲,为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增加学习和从事本专业的自信心。

二.实习内容

1. 了解认识建筑场地上的各种危险源。

2. 认识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机械。

3. 了解某些结构的施工工艺。

4. 理解辅导老师讲解的理论知识。

三.实习时间

2010年12月31日

四.实习地点

新旅城西区建筑工地

五.实习概况

天气的寒冷并没有阻挡大家实习的热情。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就接触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科学的,为此,学院带领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书本与实践的结合打下基础。

当我们一进入工地,不管老师还是工地师傅都要求我们带上安全帽,“安全”是工地上很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首要的问题。建筑生产活动多为露天高空作业,不安全因素较多,有些工作危险性较大,是事故多发性行业。每年死亡人数仅次于矿难,居全国各行业的第二位。从伤亡事故数量来看,仅次于矿井,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大很损失,制约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来,建筑施工中的多发性事故不断发生,据统计,因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这五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5%以上。建设部最新统计显示,2005年,发生

建筑施工事故1015起、死亡1193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下降了11.28%,死亡人数下降了9.89%;其中共发生建筑施工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43起、死亡170人(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上升了

2.38%,死亡人数下降了2.86%。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大因素作用的结果。据有关统计分析,90%左右的伤亡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8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民工、临时工身上。

施工安全是工程建设行业建设、维护作业工程中所遇到的安全问题。施工安全涵盖了所有的在作业过程中所有的安全问题并且涉及管理、财务及后勤保障的相关内容我国政府历来重生产安全事故、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了相应的政府机构对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工程建设行业人员单位进行了明确的要求。

建筑工程是基本建设之一也安全事故风险较高的行业,建筑故事所涉及的人员、经济、社会等损失所牵扯范围广影响大是历届政府所重视的。所以我国政府对建筑安全问题极为重视,并制定了“以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建筑工程安全工作方针。近年来建设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力度加大并要求所有建筑工程从建设单位到分包单位配备安全员,并要求对施工作业人员实行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和高危岗位的工作人员要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考试后持证上岗。

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较。

2. 以包代管,导致安全管理薄弱。

3.安全制度形同虚设,监管部门力度不够。

在对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培训问题上,现有的培训机制也不健全。有许多技术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相当缺乏施工安全知识,其中甚至包括某些工程监理人员。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日常检查中,经常可以发现工地上民工不戴安全帽,即使有的戴了,也不扣帽扣,而帽扣不扣等于不戴。

目前,施工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好的队伍,从工程开工第一天起,就能高起点、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各级主管部门任何时候去检查工地,都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此外,我们在工地师傅的带领下,了解认识了许多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还有一些施工标准,比如有:

1.扣件:其分为十字型和旋转型等,作用是组结钢管支架。

2.顶托:作用是当某材料支撑长度不够时,可由其代替,但顶托支出长度不能超过25公分,以免影响稳定性。

3.脚手架:能为工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作业平台。

4.对拉螺栓:起一个防水和固定模版的作用。

5.标杆:观测楼层的沉降。

6.剪刀撑:固定墙面的作用,其钢管长度不大于9米,受力范围不大于81个平方。

7.塔吊:分为靠墙式和独立式,它的吊重是有规定的。

8.递泵:可把混泥土送到不同的位置。

9.悬挑平台:为了向楼上运东西是方便留出的。

以上只是工地上的一小部分而已,还有许多都是我们以后要接触的,但由于时间关系,工地师傅只给我们介绍了一小部分。

在现场,我们看到了部分梁的端处有不少伸出来的钢筋头,看上去比较奇怪。于是就问老师是什么东西。老师告诉我们那就是预应力钢筋。说实在的,提起预应力混凝土,我相信没有讲几个同学不知道,但是说到真正的,我估计则没有几个同学真正的见过。这一次参观,使大家能从感官上对一些建筑构造有个直观的了解,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粗,在承重柱的四周有细一些的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我们看到上面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我们看到了施工后浇带,里面还有钢筋网。老师告诉我们在施工完成后这些后浇带就会被浇上。在一楼入口处旁边,大家还看到了地下室的通风采光口。

混泥土的裂缝原因及处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1. 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 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2 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

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

(1)合理地分缝分块;

(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

1.质量保证内页资料方面存在的问题,

2. 砌体结构存在的问题,

3. 地面工程存在的问题,

4. 暖卫工程存在的问题,等等。

如何克服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提倡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技术对于工程施工而言,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减少材料的损耗等在大多数施工现场都会引起重视。

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重点在于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工程施工中去,实施绿色施工,以便在建造过程中对环境、资源造成尽可能小的影响。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 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实施绿色施工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等。

2. 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有.建立安全权管理体系和安全检查两个方面,建立安全体系至关重要,工程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现场安全生产文

明施工管理体系的第一负责人的安全管理体系。

在建立了安全体系之后各个部门要适时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补救。

并且还要注意检查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3. 加大管理力度,实现多管齐下

管理建筑施工的时候一定要跳出侧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的怪圈,要注意多管齐下,要技术、经济、组织三者齐头并进。还要注意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不要仅仅以包代管,更不要管理紧紧地依靠在包工头手里。还有特别要注意安全观路问题,每每我们都会看到因为全管理疏漏而导致的悲剧。

4. 严把质量关、做好验收工作

建筑施工作后的目的就是为了建出质量高的建筑成品出来。所以在社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防止偷工减料,另外还要注意监理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验收单位在验收的过程中千万不可马虎、大意,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标准,认真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地与施工单位进行协商。

建筑施工是建筑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解决建筑施工问题不仅仅是建筑施工者们的问题,也是所有人为共同关心的问题。

整个实习过程虽然只有一天,收获是不少的,自己的所学和今后的工作实际还是有差距的。这次实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接触到了许多之前不曾了解的东西。许多知识都是以前在书本上所学不到的。通过这次实习,我增强了实践能力,离开了书本,切身来到工地才真正感受到实习的必要性,也使我认识到基础知识的不扎实。实习中我看到了建筑材料的不必要浪费,这一方面与工人的节约意识有关,一方面也与监管人员的统筹管理有关,如果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那么或许可以产生更多的经济利益。另外,施工现场内外堆放着一些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的堆放既不美观又污染环境,能否将这些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也是我们可研究的一个问题。总之,目前,我认为很多工程在施工管理中海存在很多不足,我也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探索出更多更好更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工作后将其运用进去,做出优良的工程。

上一篇:贵金属黄金投资教程下一篇:高考复读学校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