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办公室制度

2022-09-04

制度是长期的、规范的、有效的,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探索而来的。而落实责任的关键,就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优化举措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那么如何制定相关制度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医患沟通办公室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医患沟通办公室制度

医患沟通办公室工作职责

**区人民医院医患沟通办公室工作职责

1.贯彻上级部门有关医院投诉工作的规定;根据有关医疗投诉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制定我院的医疗投诉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制定和不断完善我院投诉防范、处理的相关制度和流程,建立健全我院投诉责任追究和整改监管体系。

2. 接待投诉人来访、来信、来电,做好登记、调查、核实投诉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及时答复投诉人。

3.组织、协调、指导全院的投诉处理工作。具体受理投诉并协同相关职能科室妥善处理。

4.定期对投诉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督促相关部门、科室及时整改。

5.医疗纠纷涉及医疗事故鉴定及司法诉讼的,做好收集、组织、提交相关材料及答辩工作。

6.组织法律培训、法制宣传以及医疗纠纷防范学习,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医疗纠纷防范意识。

7.负责12345工单及不良事件的汇总上报工作。 8.完成院领导交待的各项指令性工作。

第二篇:医患沟通制度

一、接待患者时,要严格遵守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正确使用文明用语,态度要和蔼、认真。

二、重视沟通技巧的学习,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应清楚沟通能力是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要克服短板效应。

三、注重医德,主动去换位思考,给患者多一分理解和尊重,

四、懂得识人,应把少数不讲理的患者视为重点沟通对象,解纠纷与未然。

五、面对和正视误会,出现与患者沟通有困难时,应还上级医师、科主任进行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六、遇到就诊高峰,如医务人员一时忙不开,应及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七、患者出现不满意情绪并大声抱怨时,应有技巧的改变场所在进行沟通,避免影响到其他患者。

八、加强兄弟科室的沟通,当发现另一科室出现错误时,应通过内部通知对方,不要通过患者。

九、医务人员之间要相互补台帮助,不要在患者面前抱怨医院和其他医务人员。

第三篇:医患沟通制度

为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创建一个和谐、安宁的医院,我院特制定医患沟通制度。从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的时间、内容、形式、方法、记录等方面,作了以下规定:

一、加强沟通的时效性:强调入院前沟通、入院时沟通、入院3天内沟通、住院期间沟通、出院时沟通。

二、沟通的内容:(不同的时间,沟通的内容不同)

1.入院前沟通: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治疗,符合入院指征可收入院治疗。在此期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并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志上。

2.入院时沟通:病房的接诊医师在接收患者入院时,应在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即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平诊(普通)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应于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入院后,责任医师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综合各项检查对疾病作出诊断,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与患者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3.入院3天内沟通: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应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对特殊病人的病情需要保密的,应注意保密。如:癌症)、主要治疗措施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同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4.住院期间沟通:

(1)患者有病情变化时应随时沟通。 (2)对有创检查及有风险的处置应提前做好沟通并记录。 (3)变更治疗方案时的沟通。 (4)贵重药品使用前的沟通。

(5)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沟通(主管医生应及时作好沟通)。

(6)对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的转规及时沟通(好与差都应作好,特别是不好的转归更应作好沟通并记录,以防发生医疗纠纷)。

(7)术前沟通。对于术前的沟通,应明确术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否为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术式、手术人员以及手术常见并发症等情况,并明确告知手术风险及术中病情变化的预防措施,并签好手术同意书(病人、家属)。

(8)术中改变术式的沟通。

(9)麻醉前的沟通。对于麻醉前的沟通,应明确拟采用的麻醉方式(腰麻、全麻等)、麻醉风险(麻醉意外)、预防措施以及必要时视手术临时需要变更麻醉方式等内容,同时应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的同意并签字确认(麻醉知情同意书)。

(10)输血前的沟通。对于输血前的沟通,应明确交待输血的适应症及必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签好知情同意书)。必要时告知血费。

(11)医保患者使用医保以外的诊疗项目(如CT)或药品前的沟通,沟通后作好记录(病程记录)、签字等。

(12)自费项目(药、诊疗项目、检查等)应与病人或家属作好沟通,记录并签字。

5.出院时沟通: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嘱及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在沟通的内容方面,重点强调诊疗方案的沟通、诊疗过程的沟通、机体状态综合评估。

(1)诊疗方案的沟通:包括既往史、现病史、体格检查史、辅助检查、初步诊断、确定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拟行治疗方案(可提供两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初期预后判断等。

(2)诊疗过程的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情况等,并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目前医学技术的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有的放矢地给患者或家属介绍,使患者或家属心中有数,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机体状态综合评价的沟通: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种疾病等情况,对机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推断疾病转规及预后。

三、沟通方式:床旁沟通、分级沟通、集中沟通、出院访视沟通。 1.床旁沟通:首次沟通是在责任医师接诊患者查房结束后,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进一步检查方案等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并将沟通情况记录在首次病程记录上。护士在患者入院12小时内,应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和住院须知,并安慰患者卧床休息,并把沟通的内容记录在护理记录上。沟通地点设在患者床旁或医护人员办公室。

2.分级沟通:沟通时要注意沟通内容的层次性。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复杂程度以及预后的好差,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沟通。同时要根据患者或亲属的文化程度及要求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对已经发生或发生纠纷苗头的,要重点沟通。对于普通疾病患者,应由责任医师在查房时,将患者病情、预后、治疗方案等详细情况,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

(1)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的医疗小组共同与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2)对治疗风险太大、治疗效果不佳及估计预后不良的患者,应由医疗组长、科主任共同与患者沟通,并将会诊意见及下一部治疗方案向患者或家属沟通,签字确认。必要时可将患者病情上报医务部,由医疗行政人员组织有关人员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和律师见证,签订医疗协议书。

3.出院访视沟通:对已出院的患者,医护人员采取电话访视或登门拜访的方式进行沟通,并在出院患者登记本中做好记录。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恢复情况、用药、休息等情况,并进行康复指导;延伸关怀服务,有利于增进患者与医护人员情感的交流,也有利于培养医院的忠诚患者。

四、沟通的形式:

1.预防沟通:在医疗活动中,如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病人,应立即将其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地进行沟通。还应在晨交班作为重点交班。

2.变换沟通:如责任医师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困难或有障碍时,应另换医务人员或上级医师、科主任与其进行沟通。

3.书面沟通:对丧失语言能力或需要进行特殊检查、治疗、重大手术的患者,以及患者或家属不配合或不理解医疗行为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

4.协调统一后沟通:诊断不明或疾病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医之间,护-护之间,医-护之间要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上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避免病人和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

五、沟通方法:

1.“一个技巧”:医护人员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话,尽量让病人或家属渲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作出准确的解释。 2.“二个掌握”: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患者医疗费用及患者、家属的社会心理状况。

3.“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4.“四个避免”:避免用刺激对方的语言、语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术语。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

六、沟通记录:

1.医护人员的每次沟通都应在病历的病程记录或护理记录中作 详细记载。记录的内容有:时间、地点、参加的医护人员以及患者、亲属姓名、实际内容、沟通结果等。重要的沟通记录应当由患方签署意见和签名。医患沟通记录作为病程记录中常规项目,纳入医院医疗质量考核并作为质控点。

2.医务人员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认真填写医患沟通记录表并签字确认存于病历。

第四篇: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和我国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患者想要得到的医疗信息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既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减少医患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同时,又能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患者及其近亲属学习到更多的健康卫生知识,破除迷信、增进医患互信、科学的战胜疾病。为适应新形势,保护患者合法权益、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执行对象:

凡是本院职工在为患者提供的各种服务过程中都应当遵守本制度。

二、各岗位人员的医患沟通时机、内容及要求

全院所有工作人员除应主动、热情、礼貌、诚恳、语气平缓、满意回答患者及亲属提出的问题外,不同岗位尚需与患者及亲属就以下内容进行满意有效的沟通:

1、 导医:以主动了解患者当前需要为主要内容并给予满意回答。

2、 挂号室:了解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职业、工作单位等内容。小儿患者还需要了解其监护人情况。

3、 门(急)诊首诊医师:门诊首诊医师依照《首诊医师负责制度》规定接诊。在接诊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其进一步诊疗办法,征求患者意见,告知起居、饮食、活动以及接受诊疗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直至患者满意离去。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者应简述其必要性、依从性(诊疗活动带来的不便而导致患者依从接受的程度)以及花费情况,并指导或护送患者进入下一个诊疗程序。

4、 住院处人员:当患者办理住院手续、补缴预交款、进行结算、查询费用等情况时,住院处工作人员应当向患者介绍我院的物价执行标准,并说明费用发生的原因和记帐流程,消除患方误会。如有争议,住院处工作人员应当主动与费用发生源工作人员联系,由费用源头给予沟通解释。如系住院处记帐录入错误,应主动赔礼道歉。

5、 病区住院期间的沟通

(1) 入院时沟通:病区工作人员无论是谁发现患者新来入住,均应主动、热情上前招呼,并联系值班护士予以接待。值班护士接待新入患者后,在安排病床以后及时向患者告知住院须知、注意事项、生活指南等内容,并帮助患者熟悉就餐、用水、入厕等事宜。确定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后应当告知患方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姓名、称呼,并在床头卡上予以注明。

(2) 病区首诊医师:病区首诊医师依照《首诊医师负责制度》接诊。当班医师(含进修、实习、新毕业轮转医师)发现新患者入住护理程序尚未结束之前应主动与患者打招呼,告知住院诊疗程序,消除着急、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护理程序一经结束,当班医师即开始诊疗程序。接诊前先向患者介绍自己姓名,态度要热情、诚恳。首次病程记录书写完成以后应立即与患者及家属就初步诊断、可能的病因诱因、诊疗原则、进一步检查的内容、饮食、休息、注意事项等进行初步沟通。

(3) 急诊入院患者应在护士办理住院的同时即应开始进行诊疗抢救等活动,并及时告知相关内容(诊断、危险、风险、最佳诊疗措施)以及书写危重告知书。危重告知书应由其近亲属或委托代理人签字并同意拟定的诊疗方案。

(4) 由于风险、费用等原因患方不同意最佳诊疗方案时应拟定次选方案,并就患方不同意选择最佳方案而选择次选方案由患方签字认可。

(5) 入院三天内的沟通: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三天内必须进行正是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方介绍疾病诊疗情况、主要诊疗措施、取得的预期效果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需要患方在哪些方面予以配合、以及患方对诊疗的意见体验等进行广泛沟通,密切医患关系。

(6) 住院期间的沟通:包括病情变化、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后、变更诊疗方案、贵重药品使用、发生欠费、急危重随疾病转归的及时沟通、术前、术中改变手术方式、麻醉前、输血前以及超医保范围药品、项目等时机的沟通。以上情况沟通要及时,消除患方不良情绪对诊疗造成不利影响。

(7) 出院时:医护人员除正常出具出院证、出院记录外,应向患方明确说明患者在院诊疗情况、出院医嘱及出院注意事项,随诊及随访时间。需要时应为患者出具诊断证明以及病历复印件。诊断证明盖章和复印病历应由经治医师负责办理。

6、 医技科室及其他协助诊疗科室的沟通:包括放射影像科、超声影像科、内窥镜室、电生理室、功能检查室、检验科、病理科、细菌室、手术室、特殊治疗室、康复治疗室、针灸理疗科、其他门诊专科等。上述科室应主动热情招呼患者进入诊疗程序,说明注意事项,在本科室业务范围内回答患方提问,介绍诊疗目的。沟通口径应与申请医师口径一致,以免引起歧义而导致不良后果。绝对禁止上述科室超过专业执业范围回答咨询。必要时应进行了解患者病史资料的沟通。

7、 药房:药房药剂师调配处方时应主动热情的做好窗口接待工作。处方存在问题时应向患者说“对不起,有个地方我看不清楚,我去问问医生,请您稍侯片刻”,征得患方同意后应主动找相关医师进行修改,不可让患者往返纠正。发出药品时应交待清楚每种药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直到患者满意离去。

8、 收费处:参照住院处执行。

三、沟通注意事项:

1、 沟通应力求使用表达贴切的通俗

语言,注意既不能引起歧义,也不能引起患者不科学的幻想。

2、 沟通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复杂程度以及预后好差,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沟通。同时要根据患者及其近亲属的文化程度和要求不同,采取不同方式沟通。如已经发生纠纷苗头,要重点沟通。

3、 对带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季节性疾病可以进行集体沟通。

4、 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科室或小组共同与家属正式沟通;对于治疗风险大、效果不理想及预后不良者,应由科主任主持科内会诊讨论后由科主任为主集体与患者沟通。

5、 对于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出现问题的患者,应立即将其做为重点对象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性沟通。预防性沟通应记入病程记录,必要时由患方签字。

6、 经治医师与患方沟通困难或障碍者应另换其他医务人员(尽可能由上级医师)沟通。

7、 诊断不明或病情恶化时科室内医务人员应先进行讨论,统一协调后,再行沟通,避免患方不信任或产生疑虑。

8、 沟通时可以借助于实物、图谱、标本、模型等对照讲解,增加患方感性认识,便于患方对诊疗过程的理解和支持。

四、沟通技巧:

与患方沟通应体现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同情患者的病情或遭遇、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并本着诚信的原则进行。同时应掌握以下技巧:

1、 一个技巧: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尽量让病人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做出准确解释。

2、 两个掌握: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医疗费用给患方造成的心理压力。

3、 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4、 四个避免: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观点;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

五、 沟通记录 医护人员的每次沟通都应在病历的病程记录或护理记录中有详细记载。记录的内容有:时间、地点、参加的医护人员以及患者、亲属姓名、实际内容、沟通结果等。重要的沟通记录应当由患方签署意见和签名。

六、 评价:

1、 医患沟通做为病历记录的常规内容,纳入医院质量考核体系并独立做为质控点。

2、 因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医患沟通或沟通不当引发投诉或纠纷者,承担全部损失。

七、本制度由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八、本规定自~年9月1日起开始执行。

第五篇:医患沟通管理制度

伴随着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广大患者维权意识的显著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既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减少医患之间因医疗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同时又能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适应新形势,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高医疗质量,特定制医患如下沟通制度:

一、医患沟通的时间

1、院前沟通

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治疗,对符合入院指征的可收入院治疗。在此期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理的理解。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志上。

2、入院时沟通

病房接诊医师在接收患者入院时,应在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即与患者家属进行疾病沟通,平诊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应予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入院后,责任医师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综合客观检查对疾病作出诊断,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3、入院3天内沟通

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必须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同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4、住院期间沟通

内容包括患者病情变化时的随时沟通;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的沟通;变更治疗方案时的沟通;贵重药品使用前的沟通;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沟通;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的转归的及时沟通;术前沟通;术中改变术式沟通;麻醉前沟通(应由麻醉师完成);输血前沟通以及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前的沟通等。

对于术前的沟通,应明确术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否为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术式、手术人员以及手术常见并发症等情况,并明确告之手术风险及术中病情变化的预防措施。对于麻醉前的沟通,应明确拟采用的麻醉方式、麻醉风险、预防措施以及必要时视手术临时需要变更麻醉方式等内容,同时应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的同意并签字确认。对于输血前的沟通,就明确交代输血的适应症及必要性以及发生的并发症。

5、出院时沟通 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嘱及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二、医患沟通的内容

1、诊疗方案的沟通 (1)既往史、现病史;(2)体格检查;(3)辅助检查;(4)初步诊断、确定诊断;(5)诊断依据;(6)鉴别诊断;(7)拟行治疗方案,可提供2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8)初期预后判断等。

2、诊疗过程的沟通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愈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药费情况等,并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目前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有的放矢的介绍给患者或家属,使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机体状态综合评估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所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种疾病等情况,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推断疾病转归及预后。

三、沟通方式及地点 患者住院期间,责任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1、床旁沟通

首次沟通是在责任医师接诊患者查房结束后,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进一步诊查方案等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并将沟通情况记录在首次病程录上。护士在患者入院12小时,应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和住院须知,并安慰患者卧床休息,并把沟通内容记在护理记录上。沟通地点设在患者床旁或医护人员办公室。

2、分级沟通

沟通时要注意沟通内容的层次性。要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复杂程度以及预后的好差,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沟通。同时要根据患者或亲属的文化程度及要求不同,采取不同方式沟通。如已经发生或发生纠纷的苗头,要重点沟通。

对于普通疾病患者,应由责任医师在查房时,将患者病情、预后、治疗方案等详细情况,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的医疗小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责任护士)共同与家属进行正式沟通;对治疗风险较大、治疗效果不佳及考虑预后不良的患者,应由医疗组长提出,科主任主持召开全科会诊,由医疗组长、科主任共同与患者沟通,并将会诊意见及下一步治疗方案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在沟通记录中请患者或家属签字确认。在必要时可将患者病情上报医务科,由医疗行政人员组织有关人员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请律师见证签订医疗协议书。

3、集中沟通

对带有共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由科主任、护士长、责任医师、护士等共同召集病区患者及家属会议,集中进行沟通,介绍该病发生、发展、疗程、预后、预防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辅助情况等,回答病人及家属的提问。每个病房每月至少组织1次集中沟通的会议,并记录在科室会议记录本上。沟通地点可设在医护人员办公室或示教室。

4、出院访视沟通 对已出院的患者,医护人员采取电话访视或登门的方式进行沟通,并在出院患者登记本中做好记录。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和对出院后用药、休息等情况的康复指导。延伸的关怀服务,有利于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情感的交流,也有利于培养医院的患诚患者。临床各科室必须对本科出院病人进行1—2次的电话或家庭访视,并建立出院病人访问登记本,及时记录。

四、医患沟通的方法

1、沟通方法

(1)预防为主的沟通:在医疗活动中,如发现可能出现纠纷苗头的病人,应立即将其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的进行沟通。还应在早交班时将值班中发现的可能出现问题的患者和事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

(2)变换沟通者:如责任医师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困难或有障碍时,应另换其他医务人员或上级医师、科主任与其进行沟通。

(3)书面沟通:对丧失语言能力或需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重大手术的患者,患者或家属不配合或不理解医疗行为的、或一些特殊患者,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

(4)集体沟通:当下级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应当先请示上级医师或与上级医师一同集体沟通。

(5)协调统一后沟通:诊断不明或疾病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与医之间,医与护之间,护与护要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上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避免使病人和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

(6)实物对照讲解沟通:医护人员可以利用人体解剖图谱或实物标本对照讲解沟通,增加患者或家属的感官认识,便于患者或家属对诊疗过程的理解与支持。

2、沟通技巧

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应体现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同情患者的病情,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并本着诚信的原则,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一个技巧: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尽量让病人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作出准确解释。

(2)二个掌握: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患者医疗费用情况及患者、家属的社会心理状况。

(3)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沟通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4)四个避免: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

五、沟通记录格式及要求

每次沟通都应在病历中有详细的沟通记录、沟通记录在查房记录或病程记录后。记录的内容有详细的时间、地点,参加的医护人员及患者或家属姓名,以及沟通的实际内容、沟通结果,在记录的结尾处应要求患者或家属签署意见并签名,最后由参加沟通的医护人员签名。每一份病历中必须有4次以上有实质内容的沟通记录。

六、评价

1、医患沟通做为病程记录中常规项目,纳入医院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独立做为质控点。

2、设立医患沟通单项奖。

3、因没有按要求进行医患沟通或医患沟通不当引发医疗纠纷,从重处罚。

七、本规定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医务科)负责解释。

上一篇: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下一篇:研会副主席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