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检测子宫内膜癌阻力指数(RI)与术后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关系的临床研究

2022-09-11

目前认为血管生成在子宫内膜癌生长和侵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并与其恶性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微血管密度是一种反映血管生成的定量指标, 而CD105对血管新生的标记特异性最强[1]。本实验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 检测子宫内膜癌中血流的变化, 关注阻力指数 (RI) 与术后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 (MVD) 表达关系, 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及他院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 共收集130例, 年龄37~72岁, 平均54.1岁, 均经病理确诊。本组患者术前均未进行任何治疗。排除合并其它器官恶性肿瘤的患者。

1.2 彩色多普勒检测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阴道探头频率6.5MHz, 二维切面观察子宫内膜、宫腔内病灶大小、形态、内中回声及肌层浸润深度后, 选用CDFI多切面观察病灶内血流情况, 用脉冲多普勒获取稳定频谱图像后, 连续测量3个心动周期的RI值, 取其平均值。

1.3 主要试剂及免疫组化方法

CD105试剂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应用免疫组化采用S-P法。主要步骤: (1) 将5μm切片脱蜡水化后, 用PBS冲洗。 (2) 用柠檬酸缓冲液高温高压抗原修复及EDTA抗原热修复。 (3) 每张切片加1滴过氧化物阻断溶液 (试剂A) 。 (4) PBS冲洗3次, 每次3min。 (5) 甩去PBS液, 每张切片加1滴非免疫性动物血清 (试剂B) , 室温下孵育10min。 (6) 甩去血清, 每张切片加1滴第一抗体, 室温下孵育60min或4℃过夜。 (7) PBS冲洗3次, 每次3min。 (8) 甩去PBS液, 每张切片加1滴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 (试剂C) , 室温下孵育10min。 (9) PBS冲洗3次, 每次3min。 (10) 甩去PBS液, 每张切片加1滴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溶液 (试剂D) , 室温下孵育10min。PBS冲洗3次, 每次3min。甩去PBS液, 每张切片加2滴新鲜配制的DAB溶液, 显微镜下观察3~10min, 阳性显色为棕色。自来水冲洗, 苏木素复染, 分化, PBS冲洗返蓝。切片经梯度酒精脱水干燥, 中性树胶封固。操作过程中严格质控。

1.4 结果判断标准

肿瘤内微血管密度计数:低倍镜下 (40倍) , 每张切片中选择5个血管密度最高的区域, 然后在高倍镜下 (400倍) 统计每个区域的微血管数目, 其平均值即为微血管密度[2]。

1.5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应用SAS 6.12进行分析, 2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相关分析应用线性相关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子宫内膜癌RI值、MVD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意义

子宫内膜癌术前RI值与术后MVD值与肿瘤的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见表1。

2.2 子宫内膜癌中RI与MVD的关系

子宫内膜癌中RI与MVD的表达呈负相关 (r=-0.43, P<0.05) 。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虽然可通过诊断性刮宫于手术前获得诊断, 但是不能提示其病灶的累及深度、血管生成情况, 也不能提供对预后的判断信息[3]。因此, 手术前确切了解子宫内膜癌的更多与预后相关的特征, 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4]。而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内新生血管的形成。CD105又名Endoglin, 是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复合物成分一, 是与增生有关的内皮细胞膜抗原, 由2个单体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子宫内膜癌是高血管实性肿瘤, 血流丰富。对子宫内膜癌彩色多普勒血流与血管生成关系进行研究, 有助于深入了解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机制, 及进一步探讨其与肿瘤临床和预后的关系。彩色多普勒技术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 具有快速方便、操作简单及无辐射等优点, 且能提供有关肿瘤血管生长程度、分布、血流等信息, 是目前观察血管生成最方便、最先进的研究技术[5]。

本实验收集1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 术前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计算RI, 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105标记的MVD, 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中RI与MVD的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而且RI与MVD在子宫内膜癌中呈负相关, 提示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RI可以反应子宫内膜癌的血管形成情况。由于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为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的指标[6], 因此术前检测RI可能对于判断肿瘤的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血流是反映超声血流丰富程度的超声指标, 在超声图像上可宏观显示, 准确判断, 并可分级或定量[5]。血流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指标有密切关系, 提示这些超声指标可直观地反映微血管丰富程度, 为肿瘤血管生成的超声声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便于宏观无创的评价研究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其转移机制。有观点显示随着肿瘤的生长和血管新生, 子宫血流逐渐增加, 子宫动脉的血流改变与肿瘤体积成比例[7], 也证实了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总之,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RI可以反应子宫内膜癌的血管形成情况, 术前检测RI可能对于判断肿瘤的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测子宫内膜癌血流阻力指数 (RI) 与术后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 (MVD) 的关系, 以积累经验, 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收集1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 术前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计算阻力指数, 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 探讨RI与MVD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意义及RI与MVD表达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癌中RI与MVD的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而且RI与MVD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呈负相关。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RI可以反应子宫内膜癌的血管形成情况, 且术前检测RI可能对于判断肿瘤的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彩色多普勒,阻力指数,CD105,血管生成,预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参考文献

[1] 刘爱东, 庞久玲, 刘士生.胃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D105表达关系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 (7) :886-887.

[2] 赵妉勃, 姜慧峰, 刘爱东.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和CD105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 2008, 48 (32) :101-102.

[3] 余美, 雷建明.彩超检测子宫内膜癌血流及期MVD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09, 16 (3) :300.

[4] 翟玉霞, 李从铸, 黄海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4, 20 (2) :140-142.

[5] 罗红缨, 李微, 谢艳霞.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膀胱癌血流及其与MVD、VEGF表达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11) :17-19.

[6] 孙彤, 张玮.彩色多普勒检测子宫内膜癌血流及其与MVD和VEGF表达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3, 19 (5) :382-384.

[7] 席晓薇, 李双弟, 万小平, 等.经阴道超声、磁共振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判断子宫内膜癌深肌层侵犯的准确性研究[J].上海医学, 2004, 27 (9) :633-635.

上一篇:模因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下一篇: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探析